有 19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MissC
2007-10-30 , 14:45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牛奶能中和胃酸嗎?
uho
記者:林曉玲/整理報導



事實上,牛奶中和胃酸的時間僅是曇花一現,通常只能持續二十分鐘而已。二十分鐘以後,牛奶會刺激胃泌激素的分泌,結果反而釋放出更多的胃酸。  

加州大學在1986年做了一項實驗,讓健康的人和有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分別喝全脂、低脂和脫脂牛奶,結果發現所有的人胃酸都增加了許多,而且有潰瘍的人增加的特別多。同時發現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時間,大約可以持續三小時。

io:
MissC
2007-07-27 , 11:16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喝牛奶能降低膽固醇? 營養師建議1天攝取1.8公克植醇
東森
記者:劉嘉慧、王志偉/台北報導



現代人工作忙碌,經常熬夜應酬或暴飲暴食,膽固醇往往攝取過多,造成身體很大的負擔。根據統計,因高膽固醇所引起病變死亡者每小時就有三人,市面上就出現號稱可在吸收鈣質同時兼具降低膽固醇的機能型牛奶,讓高膽固醇民眾可輕鬆控制血液中總膽固醇存量。

喝牛奶也能降低膽固醇嗎?市面上出現一種含有植醇成分,宣稱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的機能性牛奶。到底什麼是植醇?其實植醇又叫植物固醇,是天然植物中的微量物質,扮演血液中清道夫的角色。

營養師王伯玲表示,「植醇它會在腸道裡面跟膽固醇競爭,然後影響膽固醇在我們腸道裡面的吸收,然後它會影響膽固醇的吸收之後,血液中的膽固醇就會下降,然後藉由糞便排出」。

植醇在人體是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須經由蔬果或堅果等食物中捨取,營養師建議每天攝取1.8公克植醇,才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

要攝取足量的植物固醇,可以由蔬果中攝取,只不過要ㄧ口氣吃掉花椰菜11.15kg,或是吞下燕麥3.27kg,或是選擇吃下26.44kg的蕃茄,還是檸檬16.8kg,對一般人來說根本無法吃下去,所以機能性牛奶才會因應而生。

營養師王伯玲表示,「能夠分兩次來喝,一瓶一次,早餐在吃早餐的時候吃下去,另一瓶在晚餐餐前的時候吃」。至於喝起來的滋味跟一般牛奶有什麼不同呢?喝過的民眾表示,「其實跟一般牛奶差不多,但是還蠻香滑,蠻香濃的」。

除了喝機能性牛奶,治本之道還是要多注意飲食以及多運動,如此ㄧ來才能遠離心臟血管的疾病。

io:
MissC
2006-08-24 , 13:08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被牛奶拒絕的五種食物


  常喝牛奶對健康大有裨益,不過,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留點神,有些食物是不能和牛奶一起服用的。

  橘子與牛奶

  在喝牛奶前後1小時左右,不宜吃橘子。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一旦與橘子中的果酸相遇,就會發生凝固,從而影響牛奶的消化與吸收,在這個時間段裡也不宜進食其他酸性水果。

  果汁與牛奶

  牛奶中的蛋白質80%為酪蛋白,牛奶的酸鹼度在4.6以下時,大量的酪蛋白便會發生凝集、沉澱,難以消化吸收,嚴重者還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或腹瀉。所以牛奶中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飲料。

  牛奶與糖

  牛奶中含有的賴氨酸在加熱條件下能與果糖反應,生成有毒的果糖基賴氨酸,有害於人體。鮮牛奶在煮沸時不要加糖,煮好牛奶等稍涼些後再加糖不遲。

  牛奶與巧克力

  牛奶含有豐富蛋白質和鈣,而巧克力含有草酸,兩者同食會結合成不溶性草酸鈣,極大影響鈣的吸收。甚至出現頭髮乾枯、腹瀉、生長緩慢等現象。

  牛奶與藥

  有人喜歡用牛奶代替白開水服藥,其實,牛奶會明顯地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

  由於牛奶容易在藥物的表面形成一個覆蓋膜,使奶中的鈣、鎂等礦物質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非水溶性物質,從而影響藥效的釋放及吸收。因此,在服藥前後1小時也不要喝奶。


【中國食療網】
io:
MissC
2006-08-24 , 13:07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祛斑美白核桃牛奶飲



[原料] 核桃仁250克,黑芝麻250克,牛奶200毫升,豆漿20毫升,白糖適量,雞蛋1個。
[製法] 將核桃仁、黑芝麻研成粉末,與牛奶、豆漿、白糖調勻,放入鍋中煮沸,打入雞蛋,邊攪邊煮至蛋熟成。

[特點] 香、甜適味,可當早餐用,每日1劑,連服4週或更長時間。

[功效]

核桃仁含脂肪及油、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鈣、磷、鐵及鎂、鋅、鉻、錳等,味甘、性溫,有補腎強腰,溫肺定喘,潤腸道便的作用。

黑芝麻含脂肪油達60%,還含有油酸、亞油酸、棕擱酸、花生酸、維生素E、葉酸、煙酸、蛋白質和多量鈣等成分。其味甘,性平,有滋補肝腎,潤燥滑腸之功效。

牛奶除人體必需的豐富營養外,還有補虛贏,益肺胃,生津液,潤大腸諸功效。

豆漿含蛋白質、維生素Bl、維生素B2、維生素E、煙酸、鈣、鐵、鎂、卵磷脂、亞油酸等成分。其味甘,性平。有補虛潤燥,清熱化痰諸作用。
此飲料有祛斑增白作用。適用於面部或皮膚色素沉著等症。


【中國食療網】
io:
MissC
2006-08-24 , 13:05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乳糖不耐受 變個法子喝牛奶


Q:
似乎我天生喜歡喝牛奶,百喝不厭,每天一大杯,幾乎從來沒有間斷過。小時候還被人叫「牛奶妹」。當然,小時候並不知道牛奶的好處,僅僅是喜歡而已。直到長大以後,學習了一些醫學科普知識,我才瞭解到喝牛奶的確很有好處,並逐漸意識到,五十來歲的我,沒有許多同齡人因骨質疏鬆引起的煩惱,這與長期喝牛奶的習慣不無關係。於是,當初的「牛奶妹」搖身一變,成為「兼職」的「牛奶推銷員」。一有機會,我便鼓動別人喝牛奶。但是,「推銷」過程中卻碰到不少人說:我對牛奶過敏,一喝就肚子痛、肚子脹,甚至拉肚子,實在無福消受呀。我聽了覺得特別惋惜,想請教《家庭醫生》:這是怎麼回事?有沒有辦法改變?
(忠實讀者 曉芸)


A:
這位讀者提到的情況在醫學上稱為「乳糖不耐受」。因為牛奶含有乳糖,人體的消化液中缺乏乳糖酶,就會影響乳糖的消化吸收。

【乳糖酶缺乏,極少與生俱來】
乳糖酶缺乏可分為兩大類:先天性和後天性。後天性的包括繼發性和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出生時體內即無乳糖酶,無論飲用母乳、牛乳均可導致明顯腹瀉,停止餵養乳類或以米湯類食物代替,腹瀉則消失。這種情況很少見,可能與遺傳有關。

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常發生在一些疾病之後,如感染性疾病、嚴重的營養不良等;或由於某些藥物的作用,造成小腸黏膜受損,導致乳糖酶生成障礙。

成人型乳糖酶缺乏——絕大多數乳糖不耐受者均屬此類。他們出生時體內乳糖酶並不缺乏,長到一定年齡,才開始出現乳糖酶活性的逐漸下降或消失,並導致乳糖不耐受。有關研究認為,成人型乳糖酶缺乏,與世代相傳形成的不同飲食習慣所造成的遺傳基因突變有關,因此它的發生率也因民族和地區不同而異。我國大多數兒童從7~8歲開始出現乳糖酶缺乏,歐美國家的人20歲左右才開始出現。世界上完全沒有乳糖不耐受的人僅佔30%左右。

【簡單戰術,喝奶「難受」變「享受」】
牛奶是營養最全面、最容易被人體吸收的食品。因乳糖不耐受而不喝牛奶實在太可惜。其實,完全可以變個法子喝牛奶。

「偷襲」——少量多次,漸漸適應 乳糖不耐受的發生往往與一次攝入乳糖量過多有關,不耐受的程度也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多次少量進食牛奶,每次的量應限制在能夠耐受的水平。待適應後,量可逐漸增加,次數減少。這樣不僅可以減輕或避免乳糖不耐受,而且可刺激和提高小腸黏膜合成乳糖酶的能力,逐漸消除乳糖不耐受症。

「夾攻」——混合膳食,延緩胃排空 避免空腹單獨喝牛奶,適當選擇一些其他食物一同進食,最好是固體食物及吸收較慢的食物(如麵包、餅乾等),也可以在吃飯時喝一小杯牛奶或將牛奶加入麥片粥中食用。混合膳食使乳糖得到稀釋,也避免牛奶迅速從胃裡排空,從而減緩乳糖的轉運,減輕乳糖不耐受症狀。

「偽裝」——用酸奶代替牛奶 酸奶是用牛奶加入乳酸菌發酵生成的。在發酵過程中,牛奶中20%~30%的乳糖被分解,蛋白質和脂肪也得到了分解,利於消化吸收。因此,乳糖不耐受者能更好地耐受酸奶。

「持械」 ——添加乳糖酶 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已經採用在牛奶或奶類製品中加入乳糖酶製劑來治療乳糖不耐受症。這一類酶製劑是利用乳酸桿菌或酵母菌所含有的乳糖酶製成的,使乳糖在食用前就被消化,可以顯著減輕不耐受症狀。也可以在喝牛奶時,先吃一片乳糖酶,同樣起到預防或減輕乳糖不耐受的作用。

對於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所引起的新生兒、嬰幼兒的乳糖不耐受,治療較為困難。而且母乳或牛奶又是其主要的營養來源。這類患兒可選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對於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所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則要在治療原發疾病的同時,選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減輕腸黏膜的負擔,讓腸黏膜逐漸恢復功能。簡單幾招,可減輕或消除乳糖不耐受症狀。天天喝牛奶,享受牛奶帶來的健康。

【甚麼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是奶類中特有的糖,每100毫升鮮奶中大約含5克乳糖。乳糖需經體內乳糖酶水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吸收。但由於有些人體內的小腸黏膜無法產生足夠的乳糖酶(即乳糖酶缺乏),當飲用奶類後,乳糖未能被分解,便從小腸直接轉運到大腸,在腸道菌的作用下,乳糖被發酵和分解,產生大量氣體和有機酸,刺激腸道黏膜,導致腹脹、腸鳴、腹痛甚至腹瀉,有些人還會有噯氣、噁心等。這種情況一般稱為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


(文章來源:家庭醫生)
io:
MissC
2006-08-24 , 13:02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牛奶和麵更筋道



大家都知道牛奶的營養價值很高,但若問到日常怎樣食用牛奶,答案可能只有一個:喝掉。難道牛奶就不能「吃」掉嗎?又該和甚麼一起吃呢?

  按照西方的習慣,早餐往往會吃穀物脆片。實際上,在穀物脆片的製作中,就考慮到了牛奶的因素。穀物的蛋白質含量較低,而且賴氨酸這種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與牛奶配合,不僅可以提高蛋白質的供應量,還可以用牛奶中極為豐富的賴氨酸彌補穀類中氨基酸平衡的缺陷,從而提高穀物的營養價值。同理,牛奶也可以用來沖芝麻糊、泡爆米花、煮玉米粥等。但是要注意,用牛奶煮粥的時候,最好在粥煮好後再放牛奶攪勻,然後煮一兩分鐘即可,以避免牛奶中的營養成分在久煮過程中沾在鍋壁上而損失。

  牛奶不僅能與各種糧食營養互補,它和需要良好彈性和韌性的麵食更是絕配。無論是製作饅頭、麵包、包子、餃子和麵條,都可以用牛奶代替白水來和面,或者直接添加奶粉。牛奶蛋白質能加強麵團的筋力,做出來的麵條不易斷、饅頭有彈性、餃子不破皮、麵包更蓬鬆。在發酵麵食品當中,牛奶中的大量B族維生素和氨基酸,還能為酵母提供充足的營養,所以發面的效果更佳,麵團膨大,香氣濃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添加牛奶來製作煎餅等軟餅,最好用「全麥粉」,或者再加一些米粥、玉米粉等沒有筋力的原料來配合。這是因為,牛奶帶來的過高筋力會影響軟餅的口感。

  用牛奶或奶粉來製作麵食,不僅能輕輕鬆鬆地補充大量鈣質,還可以延緩牛奶的吸收速度,避免了「乳糖不耐受」的麻煩,讓那些平日不能喝牛奶的人也能得到牛奶的營養。


【 星辰美食網 】
io:
MissC
2006-08-24 , 13:02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牛奶別帶袋或用微波爐加熱


牛奶該如何加熱?

在100℃以下,一般的塑料都不會產生問題,所以可以將100℃以下的開水燙溫奶袋,使牛奶溫熱。
市民習慣帶袋加熱

家住北京海澱區學院路6號富潤家園的紀大媽一直有一個疑問:袋裝牛奶帶袋加熱行不行?

紀大媽告訴記者,家裡老小每天都喝袋裝奶,因為早晨從冰箱裡取出袋奶比較涼,老人和孩子都怕胃腸受不了,所以總要熱一熱。「而且這麼多年了,也習慣喝熱奶,有時候覺得牛奶熱開了,多少也消一次毒。」

但是如何熱奶?紀大媽的問題來了:「以前都是倒進奶鍋加熱,但最近幾年不知怎麼的,那種不?袗?的奶鍋,一熱奶就糊鍋。沒辦法,就把牛奶帶袋加熱,有時候是把暖瓶裡的開水到進杯子裡,把袋奶放在裡面溫熱,有時候沒有開水,就直接用鍋燒開水,把袋奶放進去加熱。鄰居家還有把袋奶直接放進微波爐加熱的。

「但是,這樣加熱行不行?這袋牛奶的袋子可是塑料的呀!溫度這麼高加熱會不會有毒呀?我這心?堣@直就犯嘀咕。」

據瞭解,像紀大媽這樣帶袋給牛奶加熱的,在市民中相當普遍。

袋奶是市民日常飲奶的主要產品。據中國包裝技術協會高級工程師孫玲介紹,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北京市民喝的是瓶裝奶,瓶裝奶只能保存24小時,滅菌不足,為安全起見,所以市民一般將牛奶煮沸再飲用。再加上北方冬天天氣寒冷,市民也都有喝熱奶的習慣,所以,即便今天牛奶高溫滅菌技術已足以保證袋奶常溫飲用,但市民還是習慣「熱熱再喝」。


帶袋加熱對人體有害

但是牛奶帶袋加熱行不行?記者採訪專業人士,她們明確表示:高溫加熱或微波加熱絕對不可以,對人體健康會產生影響。

埃克森美孚中國有限公司是中國袋裝奶奶膜的材料供應商,該公司高級工程師陳頌文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將袋奶帶袋直接高溫加熱是有害的,所謂高溫,就是指溫度在100℃以上。現有的袋奶奶膜其成分主要是聚乙稀,聚乙稀在115℃就會發生分解和變化。此時奶膜原來的性能發生改變,可能就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至於到底會有怎樣的危害,還沒有相關的科研數據和結果,所以不好說。


微波加熱更不可以

對於有些市民用微波爐加熱袋奶,陳頌文指出,這樣的做法更是錯誤。

她解釋說,微波加熱與水加熱,對熱量傳遞方式不同。水加熱是從外向裡加熱,而微波爐採取的是塑料分子正負極的碰撞,產生高熱,所以微波爐加熱,必須用特殊的容器和材料,如果包裝材料上沒有註明「可用微波爐」加熱的字樣,就都不能直接放入微波爐中加熱。袋奶更不可以。

陳頌文小姐說,包裝食品的材料都必須經過有關部門的食品安全鑒定,可是肯定地說,袋奶的奶膜都有安全鑒定的證書,保證是無毒無害,但這是指在正常使用的前提下。

而高溫加熱或微波加熱,已經屬於非正常使用,在這種狀態下,奶袋可能分解變成了別的甚麼東西,儘管它表面上並沒有變化,也沒有溶解。但這樣,安全證書已經不能保證奶袋是否有毒,是否安全了。

如果需要將牛奶在微波爐裡加熱,必須將牛奶倒入微波專用的容器,再進行加熱。
袋奶如何加熱才好

那麼,袋奶如果帶袋加熱,怎樣操作才安全?

中國包裝技術協會高級工程師孫玲說,在100℃以下,一般的塑料都不會產生問題,所以可以將100℃以下的開水燙溫奶袋,使牛奶溫熱。

陳頌文也贊成此種方法,她說,暖瓶裡的開水一般都在90℃左右,對奶袋不會有影響。但將奶袋放到鍋裡加熱就不可以,因為在爐火上,只要水一開,溫度就會超過100℃。


牛奶最好別加熱

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士稱,他們不提倡將牛奶煮沸,因為經過高溫滅菌,在40小時內,牛奶都不會有細菌產生。如果高溫加熱,反而將破壞牛奶中的營養成分,連同牛奶中添加的維生素也會遭到破壞。

陳頌文呼籲,乳品廠家應該在奶袋上標註明「不宜用微波加熱或高溫加熱」等字樣,以對市民進行基本的教育。


(文章來源:網易健康)
io:
MissC
2006-08-24 , 13:01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乳鐵蛋白 可調整免疫系統


人體有70%的免疫系統都在腸道,對成人來說良好腸胃道就足以發揮免疫功能,但對腸胃未發育完全的1歲以下小朋友、老人、體弱成人,腸道就需要乳鐵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才能發揮完整調整免疫、抗菌功能,而這在牛奶、母乳含量較高。傳統鮮奶因病菌清除都利用高溫殺菌,對不耐高溫的乳鐵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幾乎都已消失殆盡,而今日將宣布上市的乳品,是結合低溫72℃殺菌和膜過濾2種技術的鮮奶,可除去病菌、留下乳鐵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也可選含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的保健食品。


適合免疫差者

臨床藥師黃鶴群表示,新生兒因免疫系統未健全,而母乳中的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可保護細胞。等到腸胃系統健全後,可從食物中攝取足量的營養物質,所以成人不須特別補充,但若是部份癌症患者、體弱、手術後患者、老人,都須特別加強免疫系統調整,建議可在營養師、醫師建議下攝取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


不可高溫加熱

另可從市售保健食品攝取,黃鶴群藥師說明,買時要看成分標示,含量百分比越高越好,但價格相對高。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說,已有鮮奶以低溫殺菌與膜過濾技術,讓病菌被分離且不會破壞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想增加腸道防禦力的人可選擇。但腹瀉者、剛動過腹腔大手術、乳糖不耐症者,不建議喝鮮奶與使用低溫殺菌乳品。無論是低溫殺菌鮮奶或市售保健食品,都不應加熱煮沸或用熱開水沖泡食用,因會破壞營養成分。


(轉)
io:
MissC
2006-07-21 , 20:39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72度C殺菌新技術 讓喝鮮奶更有抵抗力


喝鮮奶不再只是補充鈣質,透過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今天發表的最新七十二度C低溫殺菌技術,鮮奶不僅營養價值更高,還能提高免疫力。營養師表示,低溫殺菌保留下來的免疫球蛋白及乳鐵蛋白,能抑制病菌生長,甚至可預防腸病毒。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上午發表這項新技術,並已將技術順利移轉給國內乳品大廠統一,讓消費者在市面上就可以買到新一代的七十二度C低溫殺菌鮮奶。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主任朱中亮指出,在七十二度的低溫下,將生奶殺菌、過濾,不僅所需時間只要十五秒,減少傳統高溫殺菌造成鮮奶中蛋白變性、流失的問題,還能完整保留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等營養成分,但乳香味則比不上高溫殺菌鮮奶。

免疫球蛋白就是俗稱的抗體,馬偕紀念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說,具有調節人體免疫、抑制病原菌及破壞輪狀病毒的功效,每天飲用三百五十五毫升的低溫殺菌鮮奶,就相當於吃進十點六五克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協助人體抵抗腸病毒型大腸桿菌的感染,在炎炎夏日中,還可以避免拉肚子的發生。

乳鐵蛋白則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達到抑菌、調節免疫等效果,實驗也發現,生乳中的乳鐵蛋白可抑制七十一型腸病毒,對於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生長也有抑制效果。

趙強表示,每天喝一到兩杯的鮮奶,是補充人體營養需求的很好選擇,有些人習慣把鮮奶加溫後再喝,雖然好入口,卻也會破壞其中的營養素,因此建議,加溫最好不要超過六十度,煮沸更是沒有必要。

儘管喝鮮奶好處多多,但營養師也提醒,對牛奶過敏或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還是不能夠碰鮮奶,而低溫殺菌鮮奶雖對提高腸道免疫力有益,但若本身已經有腸胃道發炎問題,千萬不可多喝,以免拉得更厲害。


【中央社 】
io:
MissC
2006-07-21 , 20:24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鮮乳營養知多少?免疫球蛋白防下痢




許多民眾喝鮮乳但不知道生乳對人體有哪些好處,營養師表示,生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具有調節人體免疫、抑制病毒功效,避免下痢發生;此外,另一項成分「乳鐵蛋白」,能夠抑制腸病毒,效果甚至高出人乳達10倍。

蛋白質是建構人體重要元素,包括肌肉組織與紅血球等抗體結構,都需要蛋白質構成。

馬偕醫院台北院區營養課長趙強表示,生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俗稱抗體,因為特殊構造可以和其他物質結合,因此在免疫系統中扮演不同的功能。

營養師指出,實驗證明「免疫球蛋白」在生乳中具有調節人體免疫、抑制病原大腸桿菌,以及破壞輪狀病毒的功效,每天飲用355毫升,相當於吃下將近11克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協助人體抵抗腸病毒型大腸桿菌的感染,在病菌叢生的炎炎夏日中,可避免下痢的發生。

而另一種成分「乳鐵蛋白」,營養師解釋,是一種哺乳動物乳汁的特殊的蛋白質,每個乳鐵蛋白具有吸附兩個鐵的能力,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達到抑菌、調節免疫等效果;經細胞實驗發現,生乳中的乳鐵蛋白可抑制71型腸病毒,其效果甚至是人乳乳鐵蛋白的5到10倍,對於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生長,有抑制效果。


【中廣新聞網 】
io:
MissC
2006-06-10 , 13:22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牛奶可除衣服污漬


去酒跡--如果白襯衣上留下了酒跡,可用煮開的奶擦拭,即可去起污跡。

去水果跡--變味的牛奶能去掉花衣服上的水果跡,在痕跡處塗上牛奶,過幾小時再用清水洗,就能洗乾淨。   

去墨水跡--衣服上沾染了墨水跡,先用清水洗,再用牛奶洗,然後用洗潔精洗,即除。

去鐵鏽--衣服掛在釘子上,或沾到了鐵鏽是很難洗得掉的,如果先把有鐵鏽的地方,用沸水浸濕,塗上發酸的牛奶,在抹上肥皂,就可洗乾淨了。


【中國食療網】
io:
MissC
2006-06-10 , 13:21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牛奶妙用12法


1.煎蛋卷外皮時,用牛奶調和雞蛋,不僅味美,且柔軟。
  
2.炒菜加醬汁多時,加點牛奶,可將味道中和。
  
3.炸魚前,先將魚浸入牛奶片刻,可除腥增香。燉魚加奶,可使魚酥軟。
  
4.白水煮土豆時,水中加一些牛奶,不但使土豆味好,也可變白。
  
5.衣服沾上墨水,用牛奶洗可除掉。
  
6.剩奶擦皮革,可防裂保柔。
  
7.煮菜花加牛奶,可使菜花白淨且味美。
  
8.將魚片在牛奶中浸一下,取出後沾上麵粉,下鍋炸後格外香美。
  
9.夏季牛奶加水澆花是好肥料。
  
10.瓷器上有小裂紋,放入牛奶中煮半小時,可將裂紋粘住,堅固美觀。
  
11.洗紗窗簾時,在洗衣粉中加些剩牛奶,洗出的紗窗簾煥然一新。
  
12.吃過蔥蒜後,喝杯牛奶,其味即除。


【中國食療網】
io:
MissC
2006-06-10 , 13:20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牛奶口感不是越香濃越好


幾年來,一些乳品生產廠家為了迎合消費者對香濃口感的要求,往牛奶中添加一些香精、奶粉、增稠劑、穩定劑等,人為地將牛奶的風味調配得很香很濃。

對此,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上海營養學會理事長柳啟沛指出,決定牛奶的風味或香濃的因素,關鍵在於牛奶中的乳脂。通常情況,乳脂含量(或乳脂率)越高,牛奶的奶香味就會越濃。有調查研究表明,所謂的「特濃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各項指標與純鮮牛奶的國家標準完全一致的,等同於純鮮牛奶,「特濃奶」只是企業的噱頭;第二類其他指標與國家純鮮牛奶標準指標完全一樣,只是脂肪含量增加了0.2%至0.3%,這種「特濃奶」只能稱之為「高脂肪奶」。


【中國食療網】
io:
MissC
2006-06-10 , 13:19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善待牛奶



牛奶加糖不要超過10% 牛奶放糖過多不但不易被消化吸收,營養價值有所下降,而且還會滯留在消化道中,影響腸胃功能。
牛奶加熱不要煮沸 煮沸後牛奶中的維生素有的會被破壞,而且牛奶中的鈣會形成磷酸鈣沉澱,影響營養素被人體吸收。

牛奶不需再加鈣 常見的「加鈣奶」、「高鈣奶」都沒有必要,而且過量的鈣會與牛奶中的酪蛋白結合成凝固物,反而使營養喪失。

早餐不要只喝牛奶 空腹喝牛奶會加速胃腸蠕動,造成吸收不良。早餐喝牛奶同時吃麵包、糕點等,就會使營養更加平衡,並提供更多的熱量,保證充足的腦力和體力。

喝牛奶不要同時吃巧克力 巧克力中的草酸會與牛奶中的鈣結合成草酸鈣,使鈣無法被充分利用。

牛奶不要與藥同時吃 牛奶會與許多藥物發生反應,降低藥效,有時還會形成新的有毒物質。

斷母乳後不要斷牛奶 斷母乳的嬰幼兒需要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其中牛奶或奶粉是最理想的選擇。


【中國食療網】
io:
MissC
2006-06-10 , 13:03
版面: 4.經驗分享區
主題: 『牛奶』專題
回覆: 19
觀看: 2559

Re: 『牛奶』專題

牛奶六大功用


營養豐富

牛奶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物美價廉、食用方便,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人稱“白色血液”,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奶中的蛋白質主要是酪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乳蛋白等,所含的20多種氨基酸中有人體必須的8種氨基酸,奶蛋白質是全價的蛋白質,它的消化率高達98%。乳脂肪是高質量的脂肪,品質最好,它的消化率在95%以上,而且含有大量的脂溶性維生素。奶中的乳糖是半乳糖和乳糖,是最容易消化吸收的糖類。奶中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都是溶解狀態,而且各種礦物質的含量比例,特別是鈣、磷的比例比較合適,很容易消化吸收。


抑制腫瘤

牛奶和奶製品乾酪中含有一種CLA的物質,能有效破壞人體內有緻癌危險的自由基,並能迅速和細胞膜結合,使細胞處於防禦制癌物質侵入的狀態,從而起到防癌作用。而且牛奶中所含的鈣能在人體腸道內有效破壞致癌物質,使其分解改變成非致癌物質,並排出體外。牛奶中所含的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D等對胃癌和結腸癌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而且牛奶中還含有多種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的免疫球蛋白抗體,也有防癌作用。另外酸牛奶中含有一種酶,能有效防止癌症患者因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所引起的副作用。


鎮靜安神

義大利科研人員研究發現,牛奶之所以具有鎮靜安神作用是因為含有一種可抑制神經興奮的成分。

義大利熱那亞市女研究員羅塞拉.阿瓦洛內曾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說,人們日常食用的牛奶等一些食物,其中含有一定數量的起鎮靜安神作用的物質,如苯甲二氮萆。阿瓦洛內認為,除牛奶外,大豆、穀類等食物也具有顯著的安神功效。

阿瓦洛內建議,當你心煩意亂的時候,不妨去喝一大杯牛奶安安神。 睡前喝一杯牛奶可促進睡眠。


美容養顏

牛奶營養豐富,含有高級的脂肪、各種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特別是含有較多維生素B族,它們能滋潤肌膚,保護表皮、防裂、防皺使皮膚光滑柔軟白嫩,使頭髮烏黑減少脫落,從而起到護膚美容作用。

牛奶中所含的鐵、銅和維生素A,有美容養顏作用可使皮膚保持光滑滋潤。

牛奶中的乳清對面部皺紋有消除作用。

牛奶還能為皮膚提供封閉性油脂,形成薄膜以防皮膚水分蒸發,另外,還能暫時提供水分,所以牛奶是天然的護膚品,也是「綠色護膚品」。

所以自古以來不論國外國內都有用牛奶及奶製品美容的記載,如古羅馬人每日用在牛奶裡浸泡過的麵包擦臉,認為這樣會使皮膚光滑白嫩,顯得年輕美貌,並可抑制鬍鬚的生長。所以現在有的化妝品中還含有牛奶或奶製品的成分。


有助減肥

奶製品含有高脂肪和熱量,所以許多人爲了減肥而不吃奶製品。然而美國田納西州大學的研究顯示,奶製品中豐富的鈣元素,對人體內的脂肪降解非常重要。

研究小組把34名健康肥胖者分成兩組,讓他們每天進食比平時少500卡熱量的食物,其中一組每天喝3份含1100毫克鈣的低脂酸奶,另一組則每天吃500毫克鈣片。堅持一段時間後的結果顯示,喝酸奶一組人平均體重、體脂及腹部脂肪下降程序分別比另一組人要多22%、61%和81%。

研究員認爲,奶製品中的鈣元素能幫助人體燃燒脂肪,促進機體産生更多能降解脂肪的酶。所以,如果您想減肥,每天至少要吃3份低脂或脫脂乳製品。


幼兒健腦

乳是哺乳動物出生後賴以生存發育的唯一食物,它含有適合其幼子發育所必須的全部營養素。
  
牛奶中含有的磷,對促進幼兒大腦發育有著重要的作用。
  
牛奶中含有維生素B2,有助於視力的提高。
  
牛奶中含有鈣,可增強骨骼牙齒強度,促進青少年智力發展。
  
牛奶中含有乳糖,可促進人體對鈣和鐵的吸收,增強腸胃蠕動,促進排泄。
  
牛奶中含有鐵、銅及維生素A,有美容作用,使皮膚保持光滑、豐滿。
  
牛奶中的鎂能緩解心臟和神經系統疲勞,鋅能促進傷口更快的癒合。
  
酸奶可增強免疫體系功能,阻止腫瘤細胞增長,防止動脈硬化。
  
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和有益於人體健康的活性乳酸菌,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激活胃蛋白酶,增強消化機能,提高人體對礦物質元素鈣、磷、鐵的吸收率。


【中國食療網】
io:

回到「『牛奶』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