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損之疾,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陽虛則陰盛,故損則自上而下,治之宜
以辛甘淡,過於胃則不可治也。感熱則損陰,陰虛則陽盛,故損則自下而上,治之
宜以苦酸鹹,過於脾則不可治也,自上而損者,一損損於肺,故皮聚而毛落,二損
損於心,故血脈虛弱,不能榮於臟腑,婦人則月水不通,三損損於胃,故飲食不為
肌膚也,自下而損者,一損損於腎,故骨痿不能起於床,二損損於肝,故筋緩不能
自收持,三損損於脾,故飲食不能消剋也,故心肺損則色弊,肝腎損則形痿,脾胃
損則穀不化也。
治肺損皮聚而毛落,宜益氣四君子湯(方在前難內知內附)。
治心肺虛損,皮聚而失落,血脈虛損,婦人月水愆期,宜益氣和血,八物湯(方在
前元戎內附)。
治心肺損及胃,損飲食不為肌膚,宜益氣和血,調飲食,十全散(方在前元戎內附
)。
治腎肝損,骨痿不能起於床,宜益精。筋緩不能自收持,宜緩中。
牛膝丸。
牛膝(酒浸),萆蘚,杜仲(剉炒),蓯蓉(酒浸),菟絲子,防風,葫蘆巴(炒
),肉桂(減半),破故紙,沙苑白蒺藜。
右等分為細末,酒煮豬腰子為丸,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下,如腰痛不起者,服
之甚效。
治陽盛陰虛,肝腎不足,房室虛損,形瘦無力,面多青黃而無常色,宜榮血養腎。
地黃丸。
蒼朮(一斤泔浸),熟地黃(一斤),乾薑(春七錢夏半兩秋七錢冬一兩)。
右為細末,蒸棗肉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諸飲下,若加五味子為腎
氣丸,述類形象,神品藥也,如陽盛陰虛,心肺不足,及男子婦人面無血色,食少
嗜臥,肢體困倦,宜八味丸(方在元戎內附),如形體瘦弱,無力多困,未知陰陽
先損,夏月宜地黃丸,春秋宜腎氣丸,冬月宜八味丸。
治病久虛弱,厭厭不能食,和中丸(前在前脾胃論中)。
==中標題== 吐證。
吐證有三,氣積寒也,皆從三焦論之,上焦在胃口,上通於天氣,主內而不出,中
焦在中脘,上通天氣,下通地氣,主腐熟水穀,下焦在臍下,通於地氣,主出而不
納,是故上焦吐者,皆從於氣,氣者天之陽也,其脈浮而洪,其證食已暴吐,渴欲
飲水,大便結燥,氣上衝而胸發痛,其治當降氣和中,中焦吐者,皆從於積,有陰
有陽,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其脈浮而弦,其證或先痛而後吐,或先吐而後痛,治
法當以小毒藥去其積,檳榔木香和其氣,下焦吐者,從於寒,地道也,其脈沉而遲
,其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當以毒藥通其秘塞,
溫其寒氣,大便漸通,復以中焦藥和之,不令大便秘結而自愈也。
治上焦氣熱上衝,食已暴吐,脈浮而洪,宜先和中。
桔梗湯。
桔梗,白朮(各一兩半),半夏(二兩),陳皮(去白),白茯苓,枳實(麩炒)
,厚朴(薑製炒香各一兩)。
右咀,水煎取清,調木香散二錢,隔夜空腹服之,後氣漸下吐漸止,然後去木香
散,加芍藥二兩,黃耆一兩半,每一料中扣算加之,如大便燥結,食不盡下,以大
承氣湯去硝微下之,少利再服前藥補之,如大便復結,依前再微下之。
木香散。
木香,檳榔(各等分)。
右為細末,前藥調服。
厚朴丸。
主翻胃,吐逆飲食,噎塞,氣上衝心,腹中諸疾,其藥味即與萬病紫苑丸同(方在
元戎方內附)。其加減于後,春夏再加黃連(二兩),秋冬再加厚朴(二兩),如
治風,於春秋所加黃連厚朴外,更加菖蒲茯苓各一兩半,如治風癇不愈者,依春秋
加減外,更加人參菖蒲茯苓各一兩半,如失精者,加菖蒲白茯苓為輔,如肝之積,
加柴胡蜀椒為輔,如心之積,加黃連人參為輔,如脾之積,加吳茱萸乾薑為輔,如
腎之積,加菖蒲茯苓為輔,秋冬久瀉不止,加黃連茯苓。
==中標題== 心痛證。
諸心痛者,皆少陰厥陰氣上衝也,有熱厥心痛者,身熱足寒,痛甚則煩燥而吐,額
自汗出,知其熱也,其脈浮大而洪,當灸太谿及崑崙,謂表裏俱瀉之,是謂熱病汗
不出,引熱下行,表汗通身而出者愈也,灸畢服金鈴子散則愈,痛止服枳朮丸,去
其餘邪也,有大實心中痛者,因氣而食,卒然發痛,大便或秘,久而注悶,心胸高
起,按之愈痛,不能飲食,急以煮黃丸利之,利後以本湯去其邪也,有寒厥心痛
者,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便溺清利,或大便利而不渴,氣微力弱,急以朮附湯溫
之,寒厥暴痛,非久病也,朝發暮死,急當救之,是知久病無寒,暴病非熱也。
金鈴子散。
治熱厥心痛,或發或止,久不愈者,金鈴子,玄胡索(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三錢,酒調下,溫湯亦得。
治大實心痛二藥。
厚朴丸,同紫苑丸(在元戎方內),煮黃丸(方在陰證略例內)。
治大實心痛,大便已利,宜本湯止其痛也。
本(半兩),蒼朮(一兩)。
右為末,水煎服清。
治寒厥暴痛,脈微氣弱,宜朮附湯溫之(方在雲岐脈論內附)。
==中標題== 疝氣。
男子七疝,婦人瘕聚帶下,皆任脈所主陰經也,腎肝受病,治法同歸於一。
酒煮當歸丸。
當歸(剉),附子(炮),苦楝子(剉),茴香(各一兩)。
右剉,以酒三升同煮,酒盡為度,焙乾作細末入。
丁香,木香(各二錢),全蝎(二十二箇),玄胡索(二兩)。
右同為細末,與前藥一處,拌勻酒糊為丸,每服三五十丸至百丸,空心溫酒下,凡
疝氣帶下皆屬於風,全蝎,治風之聖藥,茴香苦楝皆入小腸,故以附子佐之,丁香
木香則導為用也。
治奔豚及小腹痛不可忍者,苦楝丸。
苦楝,茴香,黑附子。
右用酒二升,煮酒盡為度,暴乾或陰乾,搗為極細末,每一兩藥末入
全蝎(十八箇),玄胡索(半兩),丁香(十五箇)。
右共為細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如痛甚,煎當歸入酒下,
大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