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2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懸壺子
2007-02-08 , 12:55
版面: 3.方劑
主題: 解酒方劑
回覆: 2
觀看: 1630

Re: 哪些中藥能“解酒”?

金桔桔梗解宿醉
喝太多酒隔天可能出現頭痛、噁心、暈眩等宿醉症狀,可喝由金桔、桔梗泡成的茶飲來舒緩。


葛花桔茶
材料:葛花10公克、金桔3顆切半。
作法:材料放入杯中再加500cc沸水,等5到10分鐘即可飲用。
作用:可以解酒開胃、醒酒。
注意:金桔的口感較酸,怕酸的人可以用2顆即可。不可空腹喝以免傷胃。

桔梗解酒茶
材料:麥門冬與桔梗各10公克、羅漢果1顆。
作法:將材料與5碗水放入鍋內,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約煮20分鐘即可熄火,待稍涼微溫時即可飲用。
作用:促進排尿、養胃解除宿醉。
注意:女性經期、孕婦、腹瀉者不適合飲用。


山楂開胃消脹氣
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主任林綺珊表示,吃完後散步、做伸展操都可消脹氣,也可吃成藥或喝茶飲。


山楂麥芽湯
材料:山楂17公克、生麥芽10公克、陳皮5公克。
作法:所有材料放到杯中,加入1000cc沸水下去沖泡,燜約30分鐘後就可飲用。
作用:可以消食,緩解胃脹氣。
注意:山楂味酸,有胃潰瘍、胃酸過多者不適宜飲用。

山楂綠茶
材料:山楂8公克、荷葉10公克、綠茶包1個。
作法:材料放入杯中再沖泡500cc沸水,等5到10分鐘即可。
作用:可消除脹氣、開胃、也可以利水解油膩。
注意:吃飽後30分鐘或隔天都可飲用,但易手腳冰冷的虛寒體質者不適合。


陳皮茯苓止腹瀉
大吃大喝後,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可能會出現腹瀉等狀況,可用陳皮、艾葉泡成茶飲用。


陳皮薑茶
材料:陳皮與艾葉各6公克、生薑3片。
作法:材料放入杯中,加入500cc沸水沖泡,等5到10分鐘即可。
功效:幫助腸胃消化。
注意:陳皮與薑性溫,易有便秘、口乾舌燥、火氣大等燥熱體質的人不適合飲用。

茯苓蓮子茶
材料:茯苓、蓮子各10公克;炒過的薏仁、芡實、扁豆、山藥各10公克。
作法:材料與5碗水放入鍋內,大火煮至水滾後轉小火,燉至熟透即可食用。
功效:止瀉整腸、抑制腸胃過度蠕動。
注意:不適用有便秘、因食物中毒而拉肚子者。


利水中藥消水腫
前晚喝太多水或是尾牙食物太鹹,隔天起來也會有水腫,可喝以玉米鬚、桂枝沖泡的茶飲來消腫。


桂枝龍鬚茶
材料:桂枝、玉米鬚與車前子各約6公克。
作法:材料放杯中倒入500cc沸水,燜5到10分鐘即可。
作用:可利水、除濕、消腫。
注意:燥熱體質、有腎臟疾病者不適合飲用。

桑白皮湯
材料:桑白皮、白茅根與澤瀉各約6公克。
作法:所有材料放杯中後再倒入500cc沸水,燜5到10分鐘後即可飲用
作用:可利水消脹、幫助排尿。
注意:材料性較寒,虛寒體質者不適合飲用,而有腎臟疾病患者也較不適合。


防喝醉小撇步
可先吃點開胃菜或冷盤墊胃,避免只有酒精在胃內吸收而喝醉。也可與果汁、茶、水交錯喝,有飽足感而減少喝酒,同時也因喝較多水分,上廁所時把酒精排泄掉。林綺珊主任表示,目前市售解酒液多以糖、維他命B群為主,目前未證實可有效解宿醉。


專家說

止痛藥緩隔日頭痛
(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主任林綺珊)
宿醉頭痛時若沒有胃潰瘍、胃出血者,可服用較不傷胃的阿斯匹靈。含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分止痛藥是由肝臟代謝,而肝臟也要代謝酒精,因此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宿醉時不宜使用含乙醯胺酚的藥物。

嚴重宿醉服中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顏志誠)
頭痛等輕微宿醉可喝茶飲、多休息舒緩,若是嚴重頭痛、水腫、嘔吐等嚴重宿醉者也可就醫,中醫師會開立加減服用如「霍香正氣散」、「五苓散」等科學中藥來紓解不適。


(Apple Daily)

MissC 提供
懸壺子
2006-06-05 , 17:34
版面: 3.方劑
主題: 解酒方劑
回覆: 2
觀看: 1630

哪些中藥能“解酒”?

哪些中藥能“解酒”?

{轉貼}資料來源:http://book.people.com.cn/big5/paper72/ ... 194061.htm
\n
酗酒、醉酒引起身體不適,中醫古來稱“酒毒”。歷代醫家通過摸索,發現某些中藥對緩解飲酒過度有效,但其機理尚待研究。茲錄述於此,供參考。

一、枳椇子

能治酒醉,煩熱,口渴,嘔吐,二便不利等。《滇南本草》明確提出其“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濕麻木,能解酒毒 ”《世醫得效方》擬枳木具子丸治“飲酒多發積”。此外,枳木具子也能解酒。

二、葛根花

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嘔吐,胸膈飽脹等癥。《脾胃論》有葛花解酲(酲:醉後神志不清)湯,《滇南本草》有葛花清熱丸等,均療醉酒為患。此外,葛根、葛谷(葛的種子)也有醒酒作用。

三、草果

具燥濕散寒、除痰截瘧之功,因氣芳 ,有闢濁之性,《本草》引李杲雲:“溫脾胃,止嘔吐,治脾寒濕、寒痰 消宿食,解酒毒、果積,兼闢瘴解瘟。”

四、高良姜

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之功。《本草從新》載本品“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脕冷痛。”

五、菊花

能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藥鋻》載其“ 解醉漢昏迷,易醒,共干葛(宜葛花––筆者注)煎湯。”

六、竹茹

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之功,對胃熱或痰熱所致的嘔吐效果好。

《得配本草》雲其“得雞子,治飲酒頭痛。”《藥品化義》亦載其治“酒傷嘔吐”。

七、白扁豆

能健脾、化濕、消暑。《本草圖經》載其“主女子帶下。兼殺酒毒,亦解河豚毒。”

八、苦參

具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名醫別錄》載其“除伏熱腸擗,止渴,醒酒 ”《本草經疏》亦載苦參“消酒,除渴,明目,止純血痢、疳痢極效。”

九、肉豆蔻

有溫中行氣,固腸止瀉,消食之功。《日華子本草》載其“調中,下氣,止瀉痢,開胃,消食。皮外絡,下氣,解酒毒,治霍亂。”《得配本草》亦認為其“消宿食,解酒毒。”(尚學瑞)

回到「解酒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