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痔腫痛
大黃 黃柏 白芨 石膏 黃芩 黃連 白蘞 梔子 朴硝(等分)
上為末用井花水調敷患處
\x地榆散\x
治痔瘡腫痛
地榆 黃芩 枳殼 檳榔 川芎 黃 槐花 赤芍藥 羌活 白蘞 蜂房 甘草
白水煎服
\x槐角丸\x
治諸痔及腸風下血脫肛
槐角 防風 地榆 枳殼 當歸 黃芩
上為末用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清米湯下
\x臟連丸\x
治同上
用正川黃連十斤累珠者尤佳不用刀銼不可火炒炒則不效生搗為細末入雄豬大腸內兩頭緊
系用韭菜三十斤放瓦甑底中放藥上用韭菜八斤蓋面又若箬葉放黍術米一大捻蒸三炷香看術米
熟為
搗為丸如桐子大初服三錢後只一錢五分 冷者溫酒下 不冷者飯湯下,腹疼有血者烏梅湯下
\x熏洗法\x
治痔瘡腫痛
用魚腥草不拘多少煎湯熏洗
\x枳殼散\x
熏痔漏
枳殼 貫眾 荊芥 黃連 蛇床子 地骨皮 無名異 乾薑 蒼朮根 冬青葉 薤頭
柳枝 黑棗
用水煎 熏洗一日三五次
又方
五倍子 枳殼 黃連 防風 荊芥 蓮房殼
用水煎薰洗
\x黃連丸\x
治痔漏日久膿血不止或大腸有熱下血用川黃連吳茱萸等分用熱湯浸濕罨三日炒去吳
各另為末另丸用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錢溫酒送下
○如糞前紅者服茱萸丸 ○糞後紅者服黃連丸
\x八珍湯\x
方見囊癰 治同上
\x槐花散\x
治腸風臟毒下血
槐花(炒陳者) 生地黃(酒拌銅器蒸半日) 青皮 白朮(炒) 荊芥(各六分) 川
芎(四
分) 當歸 升麻(各一錢)
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清米湯調下 水煎服亦可
\x結陰丹\x
治腸風臟毒大便下血
枳殼 威靈仙 何首烏 椿根皮 陳皮 荊芥 黃 (等分)
為末酒糊同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x四製香連丸\x
治同上
黃連(二十兩)
先用烏梅湯拌浸晒乾 即用薑汁拌潤晒乾次用芍藥同浸再晒乾 不用芍藥 即用吳茱萸
十兩同拌用湯濕潤同炒 仍去茱萸不用 加木香四兩 共為末 用雞子清少入醋糊為丸
如桐
又方
黃連(炒十兩) 木香(二兩) 檳榔(一兩) 大黃(酒煨四兩)
共為細末神曲糊為丸
\x除濕和中湯\x
治陽明經濕熱便血腹痛
生地黃 牡丹皮 炙甘草 黃 升麻 白芍藥 熟地黃 生甘草 當歸 蒼朮 秦艽
陳皮 肉官桂
<目錄>卷之十\外科
<篇名>治方
內容:\x羌活木瓜湯\x
治膝癰腫作寒熱
羌活 木瓜 當歸 牛膝 檳榔 蒼朮 陳皮 防風 甘草 薄桂 黃柏
\x人參敗毒散\x
治膝癰去人參加牛膝木瓜
人參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芎 枳殼 茯苓 甘草 桔梗
\x托裡消毒散\x
方見囊癰 治同上
\x火龍膏\x
方見附骨疽 治同上
\x除濕和中湯\x
治濕痰留結膝間作痛
白朮 蒼朮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檳榔 紫蘇 羌活 獨活 黃柏
\x十全大補湯\x
方見便毒門 治膝癰膿潰不斂
\x大防風湯\x
治鶴膝風膝頭不紅作痛無力
附子 白朮 羌活 人參 川芎 防風 甘草 牛膝 當歸 黃 芍藥 杜仲(炒)
熟地黃 水二鐘薑三片煎服
<目錄>卷之十\外科
<篇名>治方
內容:\x荊防敗毒散\x
治血疳久不愈或成疳 名串皮疳
\x防風通聖散\x
方俱見癰疽腫瘍 治同上
\x應效散\x
治疳蝕瘡或多年不愈
地骨皮 不拘多少冬月自取者佳去心陰乾
上為末用紙捻蘸 瘡口內頻用自然生肉更用清米飲調下每服二錢日進三服又名托裡散
\x麝香輕粉散\x
治血疳陰蝕耳疳一切惡瘡皆治
麝香 輕粉(各五分) 乳香 沒藥 白礬( 各一兩)
上為末乾擦瘡上
\x胡麻散\x
治風疳漸生遍體
胡麻 荊芥穗 苦參(各八錢) 何首烏 威靈仙 炙甘草(各六錢)
共為末每服一錢或薄荷湯或茶或酒及蜜湯俱可調服
\x苦參湯\x
治風疳瘡並承山側生瘡如疥破有黃水浸淫成瘡
荊芥 防風 金銀花 木瓜 苦參 檳榔 白芷 白蘚皮
\x清胃消風散\x
治牙疳
防風 生地黃 黃芩 黃連 當歸 白芷 大黃 荊芥 升麻 軟石膏 地骨皮 白水
煎服
搽藥 即三凡散
枯白礬(三錢) 白梅(燒瓦碗蓋存性三錢) 人中白(瓦上焙乾五錢)
共為末先用韭菜根老茶濃煎雞毛洗刷去腐爛惡肉洗見鮮血仍用藥敷之三次爛入喉中者用
小竹筒吹入雖遍牙齒爛落口唇穿破者敷藥皆愈惟山根發紅點者不治
\x龍膽瀉肝湯\x
治下疳瘡並玉莖腫痛
龍膽草 黃芩 歸尾 甘草 車前子 芍藥 生地黃 木通 防風 大黃 澤瀉 荊芥
山梔子
\x搽藥\x
治下疳初起
青黛 定粉(等分) 冰片
共為細末乾搽瘡上
\x兒茶散\x
治久疳
孩兒茶 細茶(各二錢) 輕粉(一錢) 定粉(一錢)
上為細末先用清米泔水洗後搽
\x珍珠散\x
治下疳久不愈
孩兒茶 白龍骨( 各一錢) 朱砂(一錢) 珍珠( 三分) 冰片(一分) 細末
搽
<目錄>卷之十\外科
<篇名>治方
內容:\x升麻和氣飲\x
治疥瘡初起作寒熱
升麻 桔梗 蒼朮 乾葛 甘草 大黃 陳皮 當歸 半夏 茯苓 白芷 乾薑 枳殼
芍
白水煎服
\x當歸飲子\x
治疥瘡風癬濕毒燥痒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 防風 北蒺藜 荊芥 何首烏 黃 甘草
白水煎服
\x消風散\x
治疥瘡癬燥
黃芩 荊芥 防風 白芷 川芎 胡麻 蒺藜 歸尾 苦參 白蘚皮 甘草
白水煎服
搽疥瘡藥
黃柏末(三錢) 黃連末(三錢) 大黃末(三錢) 蛇床子末(三錢) 枯礬(二錢)
黃丹
(二錢)
上為細末調香油或調 油搽瘡上立愈
\x烏蛇丸\x
治一切風疥多年不愈
烏蛇(酒浸去骨) 白附子 附子(小便浸一宿) 天麻(各一兩) 全蠍(炒) 羌
活乳香
殭蠶(炒各一兩五錢) 苦參(十兩) 槐花(半斤)
上為末用生薑汁一斤蜜一斤同熬成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晚用荊
芥湯送下
\x摩風膏\x
治一切風癬疥癩燥裂等症
白芷 升麻 苦參(各三錢) 全蠍(五個) 巴豆(去殼五個) 杏仁(四十九個) 大
楓子
(去
以上藥各為咀用香油半斤槐柳桃榆椿楝楮條此七樣各七寸七七四十九寸連前藥共入油內
浸一宿同浸一宿同熬以白紫黃紫為度濾去渣聽用再將 花椒 枯礬(各五錢) 輕粉(一錢)
蛇床子(二錢) 樟腦(一錢) 此五味俱各為細末又用黃蠟一兩入前油內溶化以後藥末入
內攪
勻冷定搽瘡上
\x防風通聖散\x
方見前 治同上
\x水銀膏(附)\x
治疥瘡
水銀二錢用錫熔化杏仁三十粒大楓子三十粒輕粉五分雄黃五分黃柏末五分冰片一分先將
杏仁楓子搗爛如泥入後藥同研成膏擦瘡上立愈
<目錄>卷之十\外科
<篇名>治方
內容:\x解毒升麻湯\x
治時毒表症
防風 荊芥 薄荷 黃柏 甘草 金銀花 玄參 茯苓 升麻 蟬蛻
\x荊防敗毒散\x
方見癰疽潰瘍 治同上
\x化毒丹\x
治時毒人氣實者
人參 玄參 青黛 甘草 牙硝(枯過各一兩五錢) 茯苓(一兩) 麝香 腦子(各
五分)
桔梗(一兩)
共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二丸小兒一歲者每丸分作四服薄荷湯化下
\x大黃湯\x
治時毒大便不利
朴硝 大黃(各一錢) 牡丹皮 栝蔞仁 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x犀角散\x
治時毒經三四日不解毒不可下宜和解
犀角 黃連 甘草 芍藥 大黃(各等分)
為末每服五錢水一鐘煎服
\x連翹飲\x
治同上
連翹 瞿麥穗 荊芥 木通 車前子 當歸 赤芍 防風 柴胡 活石 蟬蛻 炙甘草
炒
\x鼠粘子散\x
治同上
鼠粘子 甘草 玄參 桔梗 黃芩 升麻 木通 ○一方加 防風 荊芥
雄黃 銀珠(各五分) 錫(五分) 皂角刺(七分洗夾) 水銀(五分) 冰片 瓦上花
(各一分)
俱為末做成紙捻三條每早一條火熏在鼻孔內用被蓋密口含冷水熱再換
治楊梅天 疳瘡誤食輕粉筋骨疼痛者
金銀花(三錢) 川椒 風枯(各二兩)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五丸如筋骨疼加 連翹 乳香 沒藥(各五錢)
治楊梅七日見效
月明粉(五分) 雄黃(一錢) 銀珠 朱砂 黃丹(各一錢) 龍腦(八分)
面糊為丸每服七分好酒送下或白湯送下忌豬肉醋
點方
輕粉(五分) 膽礬(一錢) 杏仁(三錢)
擂末搽瘡上用紙封二日即愈
治久患天 楊梅不痊其效如神
膽礬(四錢七分) 枯礬(二錢八分) 水銀(九錢五分)
真香油不拘多少上三味共入油內不犯鐵器研成膏子不見星 為度分作三分用之一日八錢
二日五錢三日四錢 用藥法每日巳時起至午時止將藥入兩手內左手擦右手心右手擦左手心其
藥陸續添擦之以十次為度一次擦百余遍如上身瘡多則擦藥多涂手心上綿紙包之下體多則擦藥
多涂足心上上下一般則平用之擦之後則仰臥手按肚臍以被蓋之汗出為度俱食粥忌鹽醋勿令大
便桶上以手按腹行至三日後再用藥洗之
洗方
苦參 艾葉 花椒 防風 荊芥 槐花 煎湯洗
服藥
甘草 綠豆 天花粉 石膏 膽礬 連翹 黃芩 黃柏(各等分)
水二鐘先淨洗後方用藥二錢煎八分臨臥溫熱服
洗方
防風 荊芥 白芷 川芎 何首烏 當歸尾
各等分煎湯洗患處
楊梅防風通聖散
山尾KT (多用) 防風(一撮) 皂角(七個) 三服後將三味常煎當茶服十日愈
又搽方
杏仁(去皮尖) 輕粉 等分研末調鵝膽汁搽即烏取通金紙蓋上不乾再抹
治天 楊梅或熏或食藥愈後明白先飲涼膈散改熱一帖
大黃 黃芩 黃連 黃柏 甘草 連翹 梔子(生) 石膏 活石(各三錢)
水鐘半煎一鐘空心服之時加 朴硝(二錢)
如生瘡毒加 白蘚皮 防風 荊芥 金銀花 (各二錢) 皂刺(五分) 去朴硝 如
吐紅
用涼膈散九味 去朴硝 加犀角 阿膠 如身弱去石膏 活石
又方
防風 木瓜 防己 生地 人參 川芎 米仁 風藤 蘚皮 陳皮 赤芍藥 熟地
花粉
冷飯洗水二罐煎一罐加酒行藥合丸亦可治結毒此方甚妙
\x蟾酥丸
杜仲 桑寄生 防風 地龍 活石 甘草 大黃 豬牙皂 羌活 黃柏(各二錢)
為末每服加麝香一厘
治楊梅天泡先飲涼膈散後服解毒散
歸須 玄參 甘草(各五分) 白芷 防風 皂刺 黃連 大黃(各一錢五分) 連翹 羌
活
連服四帖水 鐘半煎八分渣水一鐘煎六分如服蟾酥丸去大黃不服後五帖二日一帖去 大
黃生地 加赤芍 梔子 活石 獨活 連服斷根以清無毒
\x楊梅天泡藥丸
輕粉(一錢紙焙去煙) 槐花(一錢炒過) 兒茶(一錢) 雄黃(三分) 黃丹(四
分) 朱砂
(五
上為末飯糊丸分作九分三日服之以酒送下或米湯下先服敗毒散二帖服十余日後服防風
荊
解輕粉毒方
白蘚皮 五加皮(各三錢) 牙皂(二錢) 大黃 金銀花(各一錢) 山尾KT (四
兩)
米仁(三
先煎二次傾出服之渣再煎洗
生楊梅天泡疳瘡瀉方
大黃 金銀花(各三錢七分) 大腹皮 赤芍藥(各二錢五分) 歸尾(二錢) 甘草
(五分)
芒
\x楊梅天泡風癬解毒丸
防風 桑寄生 地骨皮 黃柏 杜仲 殭蠶 皂刺 木通 木瓜(各等分)
研末飯和丸如桐子大早服十五丸午服二十丸晚服三十丸以後每次退五丸又退至十五丸止
又依前進如遲服至丸三四兩如口破齒浮飲西瓜蜜水則止
五寶丹
凡人病遇楊梅天泡綿花等瘡致成一切難以名狀之疾或楊梅瘡爛見骨經年不收口者或筋骨
疼
癬或皮好骨爛口臭難當及久年 瘡不愈一切頑瘡惡毒並皆治之
鐘乳粉(三分) 大丹砂(二分) 琥珀(五分)冰片(五分) 珍珠(二分半)
上為細末每服五厘另入飛白霜二分半炒過合作一服每一料分作十二服每日用土茯苓一斤
用水煎作十二碗去渣清晨以一碗入藥一帖攪勻溫服其茯苓湯須一日服盡不可別用湯水並茶
日日如是服盡一料以十二日即愈或有不終劑而愈者如病重俱只須一料無不愈也忌雞鵝牛肉
房事
一方
鐘乳粉(七分) 血紅琥珀(二分) 冰片(二分) 大朱砂(一錢) 珍珠粉(一分)
上為極末每服五厘以土茯苓為一二片取內白者煎湯泡前藥服 硬飯頭五六兩搗爛水八九
鐘煎至四大鐘用半鐘調六厘空心服下其硬飯湯一日服三碗 末藥攪勻入炒過小麥面一分每日
用藥六厘看人虛實或五厘或六七厘白茯苓一斤水十碗煎八碗去渣入丹藥六厘封口上火略煨徐
徐服之輕者三四服重者數服二七全愈 忌茶醋燒酒黃酒嗜欲辛辣牛羊魚 雞蛋 ○如瘡在上
每加桔梗二錢同土茯苓煎湯服 ○如瘡在下加牛膝四兩煎服 如服藥轉悶鯽魚煮湯吃一二口
即
止○如瘡痛甚者加乳香 沒藥各三厘與丹藥同服痛 止早晨服一次 飯後服一次 巳時
服一
次午飯後 申時 日暮臨後皆服藥丹須瓷罐收用 ○如膿水太過加當歸三錢 白芷錢半同
煎
一方
\x辨滴乳石法\x
滴乳石乃山岩中石髓滴成倒懸者惟雲南川貴者佳其色白有紋入口嚼片時即化無滓便是
一方
琥珀 冰片 珍珠 朱砂 滴乳石(各五分)
共研極末將土茯苓一斤搗碎煎湯三碗將前藥每碗內入四厘清晨午間晚間各服一碗攪勻藥
末溫服不得間斷計十日即愈 此一料輕者可治二人極重者亦不必更服也惟滴乳石須極真如陽
物蝕去加天靈蓋五分入前藥內服便能長出如鼻子蝕者亦然誠仙方也
跋醫方集宜
病有原而其中于五臟六腑發于四肢百體莫不有表有裡有經有絡腠理者愈以湯熨血脈者愈以針
石腸胃者愈以酒醪虛實之異症標本之異治精氣血之異診寒暑燥濕之異調淺深輕重之異劑是皆
存乎其宜有能通于宜之說者即以視垣一方洞見症結爾奚不可長桑君之禁方知物元裡公之五色
奇咳曷以加焉不然刻舟而求劍按圖以索驥執古之方不達醫之宜非善醫者也醫方集宜之書乃丁
氏先世遇神人所授也而竹溪先生複修明而表章之迨孫郡侯連侶先生以名進士司李吾泉李刑官
也其一推一問一讞一決皆民命所關猶之乎治病者其一湯一劑一針一砭皆軀命所關也治民者
法不得泥法亦不
事寧上忤天子不
曉暢民情煉達國體其所平反皆風裁之獨斷輿情之允協左之右之無不宜之有張釋之于定國之風
焉泉飲先生之和沐
先生之德如服參術而先生所造福于泉之心未有已也以為泉俗之信鬼不如良醫之多效臨病
而賽禱孰與對症而發藥則醫方集宜之書不可不傳也于是命剞劂氏梓而廣之業醫者藉是以見倉
扁養生者讀此而尊生今而後泉人庶幾無疾病與人亦有言但愿人勿病不愁藥生塵此又刑期無刑
之要歸而醫方集宜之本旨也
\x治下晚生王士彥頓首跋
此江湄竹溪丁先生苦心濟世之藥書也諸方具備便宜而適于用溫陵後學倪生細玩卒業焉起
而嘆曰神哉方乎道矣道在上為醫天下之大人鹽梅辛咸各有宜適道在下為神醫活世之真人針灸
補泄亦非宜不適雖然真人之醫更堪以佐大人之所缺憾大人尚有猶病之事溝中之瘠真人偏能起
瘠而肥轉病而安然或者猶謂病未必安瘠未必肥將奈何曰病宜早治用藥宜合症膏上肓下想當時
老緩未得灸法灸則二豎安有不遁然今昔偏神緩又何也緩想亦料晉侯數盡故不下灸法便是神便
是真人噫嘻真人總以濟世為心苟此心真不為名高不為濃利將心地擘得玲瓏理道勘得靈活則診
脈自然細膩施藥自有神解雖不中不遠矣且也有此活人心也地其後定有醫天下之大人降而為吾
孫子更堪以佐真人之所缺憾如蓮侶先生者是先生之不朽竹溪公也竹溪公之有以孫也其慮我閩
巫覡禱賽之弊風特推乃祖氏世澤而晉是書以砭之尤閩人之有以公祖也夫為刑官而不忍殘民之
生更多方以濟民之生佛家之所謂大慈悲大弘愿者先生有焉即古之所謂恥納溝咨猶病廣播其道
以躋世仁壽者其苦心亦不過爾爾則謂道之在下在上都在江湄丁氏之門也可
\x治下晚學生倪光遠頓首跋\x
\x蓮侶先生重刻醫方集宜跋
人亦有言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是分隱顯而為言也醫 自軒歧軒岐顯耶隱耶蘇文忠公隨處蓄
善藥施人曰人病得良藥吾為之體蛭夫得藥者人也而公為之體輕此必有合焉者矣知此則知良相
良醫之旨其隱顯雲乎哉竅深源精于方藥而以卒叩頭甚急難全其母尋亦廢醫然而究也咄咄書空
相業亦不大顯豈非醫與相兩失之耶狄梁公法藥最高而忍辱用晦興時浮沉終全三百年之唐祚醫
與相豈有妨耶此無他得良相良醫之旨而善用之故隨施而輕效耳
蓮侶先生吾鄉之長者也先世陰德以醫濟人先生不敢忘世業司李泉州時刻醫方集宜以行版
留于泉今守三醫複訂而刻之或曰先生古循良也猶暇為此是兼才並舉不為
國政而妨其世業者也愚曰不然是政先生所以為循良耳等一濟世之心而次第施之豈有殊念
哉先生宦業光明後偉行且與梁公文忠公映照千古其即在此也夫其即在此也夫愚也幸與點訂之
役僭為之跋如此若夫先生性命之學超詣獨注莫知其際則又擅出世大醫王之宗焉此未暇悉也
\x教下李尚志何事甫拜跋\x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