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
內容:氣溫,味辛苦,氣味俱薄,升也,陽也。能涼血疏風,上清頭目。辟邪毒,宣五臟,除
勞渴,通血脈,除濕痺,破結氣,行瘀血,解肌表,諸瘡瘍風熱皆用之。與羌活同用,能除
血濕。與蟬蛻同用,能散風邪。與紅花同用,能行惡血。與蘇子同用,能下諸氣。惟其氣溫
而輕,故能開腠理。和醋搗爛,敷腫毒立瘥。又治產後血暈如神。大都中病即已,不可過服
書名:藥鑑
作者:杜文燮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有 17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Re: 荊芥
荊芥
內容:即假蘇。一名姜芥。
反魚、蟹、河豚、驢肉。
辛、苦、溫。入足厥陰經氣分,兼入血分。散瘀破結,通利血脈。祛風邪,清頭目,利
嚥喉,消瘡毒。治中風口噤,身直項強,口面 斜,目中黑花,及吐衄崩中,腸風血痢,產風血
暈,最能祛血中之風,為風病血病瘡病產後要藥。得童便,治產後中風。配靈脂炭,止惡露
不止。配生石膏,治風熱頭痛。配槐花炭,治大便下血。配縮砂末,糯米飲下,治小便尿血
。佐桃仁,治產後血暈。(若喘,加杏仁、炙甘草。)調陳皮湯,治口鼻出血如湧泉。(因酒
色太過者。)血暈用穗。止血,炒炭。散風,生用。敷毒,醋調。止崩漏,童便炒黑。表虛
有汗者停用。風在皮裏膜外者,荊芥主之。風在骨肉者,防風主之。
書名:得配本草
作者:嚴西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內容:即假蘇。一名姜芥。
反魚、蟹、河豚、驢肉。
辛、苦、溫。入足厥陰經氣分,兼入血分。散瘀破結,通利血脈。祛風邪,清頭目,利
嚥喉,消瘡毒。治中風口噤,身直項強,口面 斜,目中黑花,及吐衄崩中,腸風血痢,產風血
暈,最能祛血中之風,為風病血病瘡病產後要藥。得童便,治產後中風。配靈脂炭,止惡露
不止。配生石膏,治風熱頭痛。配槐花炭,治大便下血。配縮砂末,糯米飲下,治小便尿血
。佐桃仁,治產後血暈。(若喘,加杏仁、炙甘草。)調陳皮湯,治口鼻出血如湧泉。(因酒
色太過者。)血暈用穗。止血,炒炭。散風,生用。敷毒,醋調。止崩漏,童便炒黑。表虛
有汗者停用。風在皮裏膜外者,荊芥主之。風在骨肉者,防風主之。
書名:得配本草
作者:嚴西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Re: 荊芥
荊芥
內容:一名假蘇。輕宣發表、祛風理血。
辛苦而溫。芳香而散。入肝經氣分。兼行血分。其性升浮。能發汗。散風濕。利嚥喉。
清頭目。治傷寒頭痛。中風口噤。身強項直。口面 斜。目中黑花。其氣溫散。能助脾消食。(氣
衄腸風。崩中血痢。產風血暈。(產後去血過多、腹內空虛、則自
生風、故常有崩暈之患、不待外風襲之也、荊芥最能散血中之風、華佗愈風散、荊芥三錢、
微焙為末、豆淋酒調服、或童便服、諸家雲甚效。)瘰 瘡腫。清熱散瘀。破結解毒。(結散
熱清、則血涼而毒解。)為風病血病。瘡家聖藥。(功本治風、又兼治血者、以其入風木之臟
、即是藏血之地也。)今人但遇風證。概用荊防。此流氣散之相沿耳。不知唯風在皮裏膜外
者宜之。若風入骨肉者。須防風。不得混用。連穗用。(穗在於巔、故善升發。)治血。炒黑
用。(凡血藥、用山梔乾薑地榆棕櫚五靈脂等、皆應炒黑者、以黑勝紅也。)反魚、蟹、河豚
、驢肉。
書名:本草從新
作者:吳儀洛
朝代:清•公元1644-1911年
內容:一名假蘇。輕宣發表、祛風理血。
辛苦而溫。芳香而散。入肝經氣分。兼行血分。其性升浮。能發汗。散風濕。利嚥喉。
清頭目。治傷寒頭痛。中風口噤。身強項直。口面 斜。目中黑花。其氣溫散。能助脾消食。(氣
衄腸風。崩中血痢。產風血暈。(產後去血過多、腹內空虛、則自
生風、故常有崩暈之患、不待外風襲之也、荊芥最能散血中之風、華佗愈風散、荊芥三錢、
微焙為末、豆淋酒調服、或童便服、諸家雲甚效。)瘰 瘡腫。清熱散瘀。破結解毒。(結散
熱清、則血涼而毒解。)為風病血病。瘡家聖藥。(功本治風、又兼治血者、以其入風木之臟
、即是藏血之地也。)今人但遇風證。概用荊防。此流氣散之相沿耳。不知唯風在皮裏膜外
者宜之。若風入骨肉者。須防風。不得混用。連穗用。(穗在於巔、故善升發。)治血。炒黑
用。(凡血藥、用山梔乾薑地榆棕櫚五靈脂等、皆應炒黑者、以黑勝紅也。)反魚、蟹、河豚
、驢肉。
書名:本草從新
作者:吳儀洛
朝代:清•公元1644-1911年
Re: 荊芥
荊芥
內容:又名假蘇
辛微溫,無毒。產後止血,童便制黑用。凡食河豚及一切無鱗魚與驢
肉俱忌之;食黃 魚後服之,令人吐血,惟地漿可解。與蟹同食動風。
《本經》主寒熱鼠痿,瘰 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疽。
發明 荊芥穗入手太陰、足厥陰氣分,其功長於祛經絡中之風熱。觀《本經》所主,皆
是搜經中風熱痰血之病。又能清頭目,去瘀血,破結氣,消瘡毒。故風病、血病、瘡病、產
後為要藥。治風兼治血者,以其入風木之臟,即是藏血之地,故並主之。華元化治產後中風
、口噤發痙,及血暈不醒,荊芥末三錢,豆淋酒調服神效。產後血暈,熱童便調服。而表虛
自汗,陰虛面赤者停用。今人但遇風證,概用荊芥,此流氣飲之相沿耳。
書名:本經逢原
作者:張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17-1700年
內容:又名假蘇
辛微溫,無毒。產後止血,童便制黑用。凡食河豚及一切無鱗魚與驢
肉俱忌之;食黃 魚後服之,令人吐血,惟地漿可解。與蟹同食動風。
《本經》主寒熱鼠痿,瘰 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疽。
發明 荊芥穗入手太陰、足厥陰氣分,其功長於祛經絡中之風熱。觀《本經》所主,皆
是搜經中風熱痰血之病。又能清頭目,去瘀血,破結氣,消瘡毒。故風病、血病、瘡病、產
後為要藥。治風兼治血者,以其入風木之臟,即是藏血之地,故並主之。華元化治產後中風
、口噤發痙,及血暈不醒,荊芥末三錢,豆淋酒調服神效。產後血暈,熱童便調服。而表虛
自汗,陰虛面赤者停用。今人但遇風證,概用荊芥,此流氣飲之相沿耳。
書名:本經逢原
作者:張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17-1700年
Re: 荊芥
荊芥
內容:荊芥,味辛、苦,氣溫,浮而升,陽也,無毒。能引血歸經,清頭目之火,通血脈,逐
邪氣,化瘀血,除濕痺,破結聚,散瘡痍。治產後血暈有神,中風強直,亦能見效。但入之血分
之藥中,使血各歸經,而不至有妄行之虞;若入之於氣分藥中,反致散氣之失。荊芥性升,
與柴胡、升麻相同,乃柴胡、升麻入之補氣之中,能提氣以升陽,而荊芥獨不能者,以荊
芥雖升而性浮動,補陽之藥,尤惡動也,血過凝滯,荊芥之浮動則易流,所以可引之以歸經
。氣易散亂,荊芥之不更助其動乎。氣過動必散,此所以不可用之於補氣之藥耳。
或問荊芥引經,走血分甚速,走氣分甚遲,前人言之,而子尚未闡揚,願暢談之。曰︰
荊芥本陽藥,而非陰藥。陽入陰則行速,陽入陽則行遲。夫陽屬氣,而陰屬血。血行遲,而氣行
速。荊芥入血而速者,乃血行遲,而若見荊芥之行速也;荊芥入氣而遲者,乃氣行速,若見
荊芥則行遲也。非荊芥走血分甚速,氣分獨遲也。
或問荊芥引血歸經,亦有引之而不歸經者乎?夫荊芥炒黑,則引血歸經,生用則引氣歸
經。
引血歸經者,有益於血者;引氣歸經者,有益於氣。有益於血者,血無亂動之虞;益於氣者
,氣有過動之失。氣過動,而血不能靜矣,故用荊芥必須黑炒也,炒黑以治,無不歸經也。
或問荊芥亦能入腎乎?荊芥何能入腎也。雖然用之補腎藥中,未嘗不可入腎,但必須炒至純
黑,則腎屬黑,正可同色以相入。夫荊芥之藥,本不必引入腎經。蓋腎有補而無瀉也,雖腎
亦有感邪之日,祛腎中之風邪,風藥原無幾味,與其藥用 、防己之類以伐腎中之邪,不
若用炒黑荊芥,雖散邪,而不十分耗正之為得也。
書名:本草新編
作者:陳士鐸
朝代:清•公元1644-1911年
內容:荊芥,味辛、苦,氣溫,浮而升,陽也,無毒。能引血歸經,清頭目之火,通血脈,逐
邪氣,化瘀血,除濕痺,破結聚,散瘡痍。治產後血暈有神,中風強直,亦能見效。但入之血分
之藥中,使血各歸經,而不至有妄行之虞;若入之於氣分藥中,反致散氣之失。荊芥性升,
與柴胡、升麻相同,乃柴胡、升麻入之補氣之中,能提氣以升陽,而荊芥獨不能者,以荊
芥雖升而性浮動,補陽之藥,尤惡動也,血過凝滯,荊芥之浮動則易流,所以可引之以歸經
。氣易散亂,荊芥之不更助其動乎。氣過動必散,此所以不可用之於補氣之藥耳。
或問荊芥引經,走血分甚速,走氣分甚遲,前人言之,而子尚未闡揚,願暢談之。曰︰
荊芥本陽藥,而非陰藥。陽入陰則行速,陽入陽則行遲。夫陽屬氣,而陰屬血。血行遲,而氣行
速。荊芥入血而速者,乃血行遲,而若見荊芥之行速也;荊芥入氣而遲者,乃氣行速,若見
荊芥則行遲也。非荊芥走血分甚速,氣分獨遲也。
或問荊芥引血歸經,亦有引之而不歸經者乎?夫荊芥炒黑,則引血歸經,生用則引氣歸
經。
引血歸經者,有益於血者;引氣歸經者,有益於氣。有益於血者,血無亂動之虞;益於氣者
,氣有過動之失。氣過動,而血不能靜矣,故用荊芥必須黑炒也,炒黑以治,無不歸經也。
或問荊芥亦能入腎乎?荊芥何能入腎也。雖然用之補腎藥中,未嘗不可入腎,但必須炒至純
黑,則腎屬黑,正可同色以相入。夫荊芥之藥,本不必引入腎經。蓋腎有補而無瀉也,雖腎
亦有感邪之日,祛腎中之風邪,風藥原無幾味,與其藥用 、防己之類以伐腎中之邪,不
若用炒黑荊芥,雖散邪,而不十分耗正之為得也。
書名:本草新編
作者:陳士鐸
朝代:清•公元1644-1911年
Re: 荊芥
假蘇
內容:(本經中品)
界域相連,依真傍假呼盧,應六性相近也。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主寒熱鼠 瘰 ,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疸。
【核】曰︰假蘇,即荊芥。竊似盧蘇,原屬野生,今為俗用,遂多種蒔。二月布子生苗,
方莖細葉,似落籬而細;八月開小花,作穗成房,房如水蘇,內有細子似葶藶,色黃赤,連
穗
【 】曰︰假者蘇之,故名假蘇。如假寒熱為鼠 ,為瘰 ;假氣為結,為聚;假血為
瘀;假濕為疸;假偽非真者,蘇蘇震行,緩散自釋矣。別名疆 、荊芥。疆畫界分,荊方芥
辛也。言能畫疆界,殊方域,悉新以辛也。
書名:本草乘雅半偈
作者:盧之頤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內容:(本經中品)
界域相連,依真傍假呼盧,應六性相近也。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主寒熱鼠 瘰 ,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疸。
【核】曰︰假蘇,即荊芥。竊似盧蘇,原屬野生,今為俗用,遂多種蒔。二月布子生苗,
方莖細葉,似落籬而細;八月開小花,作穗成房,房如水蘇,內有細子似葶藶,色黃赤,連
穗
【 】曰︰假者蘇之,故名假蘇。如假寒熱為鼠 ,為瘰 ;假氣為結,為聚;假血為
瘀;假濕為疸;假偽非真者,蘇蘇震行,緩散自釋矣。別名疆 、荊芥。疆畫界分,荊方芥
辛也。言能畫疆界,殊方域,悉新以辛也。
書名:本草乘雅半偈
作者:盧之頤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Re: 荊芥
荊芥穗
內容:/荊芥穗/,味辛、苦,性微溫。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明目。解肺肝
嚥喉熱痛,消腫,除諸毒,發散瘡癰。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風熱,通肺氣鼻竅塞閉。
荊芥穗(一錢) 白菊花(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梔仁(二錢炒) 參照燈芯草
煎服。
(又荊芥湯) 治嚥喉紅腫,乳蛾疼痛,飲食不下,發熱,口吐痰涎,頭痛。
昔一人得傷寒症,頭疼發熱,嚥喉腫痛,飲食不下。口吐痰涎,舌苔黃濃,用解表發散
之藥不效,至十五、六日,得此方痊愈。
一服,喉疼止一半,二服,去黑豆加牛蒡子 連翹,三服痊愈。
書名:滇南本草
作者:蘭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96-1476年
內容:/荊芥穗/,味辛、苦,性微溫。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明目。解肺肝
嚥喉熱痛,消腫,除諸毒,發散瘡癰。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風熱,通肺氣鼻竅塞閉。
荊芥穗(一錢) 白菊花(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梔仁(二錢炒) 參照燈芯草
煎服。
(又荊芥湯) 治嚥喉紅腫,乳蛾疼痛,飲食不下,發熱,口吐痰涎,頭痛。
昔一人得傷寒症,頭疼發熱,嚥喉腫痛,飲食不下。口吐痰涎,舌苔黃濃,用解表發散
之藥不效,至十五、六日,得此方痊愈。
一服,喉疼止一半,二服,去黑豆加牛蒡子 連翹,三服痊愈。
書名:滇南本草
作者:蘭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96-1476年
Re: 荊芥
荊芥
【性味】氣味辛、溫,無毒。
【功效】主寒熱鼠廔,瘰歷生瘡,破積聚氣,下瘀血,除濕疸。
「參」:
荊芥氣溫,稟木氣而入肝膽,味辛溫無毒,得金味而入肺,氣勝于味,以
氣為主,故所主皆少陽相火、厥陰風木之症。
寒熱往來,鼠廔瘰歷、生瘡等症,迺少陽之為病也,荊芥辛溫,以發相火
之氣,則病愈矣。飲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則氣滯而為積聚。肝藏主
血,血隨氣而運行,肝氣一滯,則血亦滯而為瘀。迺厥陰之為病也,荊芥辛溫
以達肝木之氣,則病愈矣。
其餘濕疽者,以疽成于濕,荊芥溫而兼辛,辛入肺而調水道,水道通則濕
疽除矣。今人炒黑,則變為燥氣而不能達,失其辛味而不能發,且謂為產後常
用之品,昧甚。
神農本草經讀 --- 清 -- 陳修園
【性味】氣味辛、溫,無毒。
【功效】主寒熱鼠廔,瘰歷生瘡,破積聚氣,下瘀血,除濕疸。
「參」:
荊芥氣溫,稟木氣而入肝膽,味辛溫無毒,得金味而入肺,氣勝于味,以
氣為主,故所主皆少陽相火、厥陰風木之症。
寒熱往來,鼠廔瘰歷、生瘡等症,迺少陽之為病也,荊芥辛溫,以發相火
之氣,則病愈矣。飲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則氣滯而為積聚。肝藏主
血,血隨氣而運行,肝氣一滯,則血亦滯而為瘀。迺厥陰之為病也,荊芥辛溫
以達肝木之氣,則病愈矣。
其餘濕疽者,以疽成于濕,荊芥溫而兼辛,辛入肺而調水道,水道通則濕
疽除矣。今人炒黑,則變為燥氣而不能達,失其辛味而不能發,且謂為產後常
用之品,昧甚。
神農本草經讀 --- 清 -- 陳修園
Re: 荊芥
假蘇釋名姜芥、荊芥、鼠螢。
氣味(莖、穗)辛、溫、無毒。
主治1、風熱頭痛。用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茶調下。
2、風熱牙痛。用荊芥根、烏桕根、蔥根等分,煎湯隨時含漱。
3、小兒驚症。用荊芥穗二兩、白礬(半生半枯)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薑湯下。一天服二次。4、一切偏風(口眼歪斜)。用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爛,取汁濃煎成膏。加將藥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曬乾為末。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5、中風口噤。用荊芥穗研細,取二錢,酒送服。此方名「荊芥散」。
6、產後中風(手足抽筋,角弓反張,不省人事)。用荊芥穗子,微焙為末。每服三錢,酒或童便送下。口噤則挑齒灌入,齒緊則由鼻灌入。
此方名「華陀愈風散」,還有「如聖散」、「舉卿古拜散」(亦即荊芥散之意,因舉卿切音為荊,古拜切音為芥。這是用切音隱語來為藥方名)等名。
7、產後血眩(精神昏冒)。用荊芥穗一兩三錢、桃仁五錢(去皮尖,炒),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錢。
8、產後下痢。用荊芥穗四、五枝,燒存性,不能觸油火。燒好後加麝香少許,以熱開水調下。
9、口鼻出血如泉湧。用荊芥燒存性,研累。每服二錢,陳皮煎湯送下。
二服可愈。
10、吐血不止。用荊芥連根洗過,搗汁半碗服下。服干穗末亦可。又方:荊芥穗為末。生地黃汁調服二錢。
11、尿血。用荊芥、縮砂,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糯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12、血崩。和荊芥穗在麻油燈上燒焦,研細。每服二錢,童便送下。
13、痔漏腫痛。用荊芥煮湯,每日洗痛處。
14、大便下血。用荊芥(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婦女用酒送下。又方:荊芥二兩、槐花一兩,同炒,研細。每服三錢,茶送下。
15、瘰癧潰爛(牽連到胸前兩腋,結塊大如茄子)。用荊芥根下段剪碎,煎湯熱洗。洗後,見破爛處有紫黑點,以針刺破,讓惡血流出。另用樟腦、雄黃,等分為末,麻油調勻掃爛處出水。次日洗過又掃,直至病癒。16、疔腫諸毒。用荊芥一把,切細,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為兩次冷飲。
17、各種瘡疥。用荊芥研末,加地黃自然搾汁熬膏,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18、腳丫濕爛。用荊芥葉搗爛敷上。
19、頭目諸疾(眼疾,風氣頭痛,頭昏目眩等)。用荊芥穗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0、小腹急痛,癃閉不通。用荊介、大黃,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水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內用量減半;大便不通者荊芥用量減半。此方名「倒換散」。
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
1921
1923
氣味(莖、穗)辛、溫、無毒。
主治1、風熱頭痛。用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茶調下。
2、風熱牙痛。用荊芥根、烏桕根、蔥根等分,煎湯隨時含漱。
3、小兒驚症。用荊芥穗二兩、白礬(半生半枯)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薑湯下。一天服二次。4、一切偏風(口眼歪斜)。用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爛,取汁濃煎成膏。加將藥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曬乾為末。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5、中風口噤。用荊芥穗研細,取二錢,酒送服。此方名「荊芥散」。
6、產後中風(手足抽筋,角弓反張,不省人事)。用荊芥穗子,微焙為末。每服三錢,酒或童便送下。口噤則挑齒灌入,齒緊則由鼻灌入。
此方名「華陀愈風散」,還有「如聖散」、「舉卿古拜散」(亦即荊芥散之意,因舉卿切音為荊,古拜切音為芥。這是用切音隱語來為藥方名)等名。
7、產後血眩(精神昏冒)。用荊芥穗一兩三錢、桃仁五錢(去皮尖,炒),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錢。
8、產後下痢。用荊芥穗四、五枝,燒存性,不能觸油火。燒好後加麝香少許,以熱開水調下。
9、口鼻出血如泉湧。用荊芥燒存性,研累。每服二錢,陳皮煎湯送下。
二服可愈。
10、吐血不止。用荊芥連根洗過,搗汁半碗服下。服干穗末亦可。又方:荊芥穗為末。生地黃汁調服二錢。
11、尿血。用荊芥、縮砂,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糯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12、血崩。和荊芥穗在麻油燈上燒焦,研細。每服二錢,童便送下。
13、痔漏腫痛。用荊芥煮湯,每日洗痛處。
14、大便下血。用荊芥(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婦女用酒送下。又方:荊芥二兩、槐花一兩,同炒,研細。每服三錢,茶送下。
15、瘰癧潰爛(牽連到胸前兩腋,結塊大如茄子)。用荊芥根下段剪碎,煎湯熱洗。洗後,見破爛處有紫黑點,以針刺破,讓惡血流出。另用樟腦、雄黃,等分為末,麻油調勻掃爛處出水。次日洗過又掃,直至病癒。16、疔腫諸毒。用荊芥一把,切細,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為兩次冷飲。
17、各種瘡疥。用荊芥研末,加地黃自然搾汁熬膏,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18、腳丫濕爛。用荊芥葉搗爛敷上。
19、頭目諸疾(眼疾,風氣頭痛,頭昏目眩等)。用荊芥穗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0、小腹急痛,癃閉不通。用荊介、大黃,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水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內用量減半;大便不通者荊芥用量減半。此方名「倒換散」。
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
1921
1923
Re: 荊芥
荊芥〔芳草〕
{散肝肌膚氣分風邪,仍兼血分泄}
荊芥〔耑入肝〕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故能入肝經氣分,驅散風邪;
凡風在於皮裏膜外,而見肌膚灼熱,頭目昏眩,咽喉不利,身背疼痛者,
用此治無不效。〔時珍曰:其治風也,賈丞相稱為再生丹,許學土謂有神聖功,
戴院使許為產後要藥,蕭存敬呼為一捻金,陳無擇隱為舉卿古拜散,
夫豈無故而得此隆譽哉。〕不似防風氣不輕揚,驅風之必入人骨肉也;是以宣散風邪,
用以防風之必兼用荊芥者,以其能入肌膚宣散故耳。且既入於肝經風木之臟,
則肝即屬藏血之地,故又能以通利血,俾吐腸風崩痢產後血暈瘡毒癰腫血熱等症,
靡不藉其輕揚,以為宣泄之具。寧於風木之臟既於其氣而理者,復不於血而治乎
〔本入肝經氣分,兼入肝經血分。〕?玩古方產後血暈風起〔血去過多則風自內生,
故常有崩暈之患,不待外風襲之也。〕,有用荊芥為末,同酒,及或童便調治;
崩中不止,有用炒黑荊芥以治,於此可見其概矣。
{荊芥穗} 連穗用,治血須炒黑。〔穗在於巔,故善升發;黑能勝赤,故必炒黑。〕
反魚、蟹、河豚、驢肉。
清‧黃宮繡纂‧‧本草求真
{散肝肌膚氣分風邪,仍兼血分泄}
荊芥〔耑入肝〕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故能入肝經氣分,驅散風邪;
凡風在於皮裏膜外,而見肌膚灼熱,頭目昏眩,咽喉不利,身背疼痛者,
用此治無不效。〔時珍曰:其治風也,賈丞相稱為再生丹,許學土謂有神聖功,
戴院使許為產後要藥,蕭存敬呼為一捻金,陳無擇隱為舉卿古拜散,
夫豈無故而得此隆譽哉。〕不似防風氣不輕揚,驅風之必入人骨肉也;是以宣散風邪,
用以防風之必兼用荊芥者,以其能入肌膚宣散故耳。且既入於肝經風木之臟,
則肝即屬藏血之地,故又能以通利血,俾吐腸風崩痢產後血暈瘡毒癰腫血熱等症,
靡不藉其輕揚,以為宣泄之具。寧於風木之臟既於其氣而理者,復不於血而治乎
〔本入肝經氣分,兼入肝經血分。〕?玩古方產後血暈風起〔血去過多則風自內生,
故常有崩暈之患,不待外風襲之也。〕,有用荊芥為末,同酒,及或童便調治;
崩中不止,有用炒黑荊芥以治,於此可見其概矣。
{荊芥穗} 連穗用,治血須炒黑。〔穗在於巔,故善升發;黑能勝赤,故必炒黑。〕
反魚、蟹、河豚、驢肉。
清‧黃宮繡纂‧‧本草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