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脾毒!胃口大開不發胖
華人健康網作者: 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4月6日 上午9:32
文/鍾碧芳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也就是說,後天的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影響脾胃功能甚鉅,因此,如果要維持脾胃的消化功能順暢,就要調養好胃口,才能健康長壽。脾為後天之本,與消化器官、腸胃功能密切相關,也是代謝系統中重要的臟器。如果經常感覺食慾不振、沒有力氣,甚至皮膚看起來不緊緻、下半身有水腫、虛胖等問題,都可能是脾胃功能不足或是虛弱所導致。
台灣地處環境濕熱的亞熱帶,因為氣候潮濕且從春天梅雨季節一路到夏天,很容易弄壞腸胃,或者多吃了一些冰冷食物,就有可能惹上腸胃炎,造成脾胃的損傷,因此,台灣有「「脾」方面問題的人數相對也比較多。中醫的脾與西醫的脾,兩者定義的方向大不相同,不過大多數人普遍都能夠接受中醫的見解,這可從多數父母會讓中醫師開立「健脾」的中藥處方,改善幼兒的食慾不振、腹瀉、面黃肌瘦等症狀看得出來。
脾的功能主要在於代謝,等於是人體中的傳輸官,是把吃進去的食物分解成養分與水分,輸送到其他的臟器,就好像是後勤部隊一般。另一方面,脾也掌管體內的消化機能,與胃互為表裡、各司其職,兩者共同主導將體內營養精華傳輸到心肺與全身,胃主導消化、脾主導吸收,因此,當胃的功能不好時,脾的功能也會衰退。
消化液在中醫是歸在脾的功能,所以,當代謝系統出問題,譬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疾患,就會歸類在脾失健運而產生的毛病。人體的肌肉同樣也歸脾所管,這是因為肌肉的營養是從脾的運化吸收而來,所以,當脾的功能健全時,肌肉就會充盈;若脾功能不佳,就會顯得消瘦或出現水腫,也是很多女性肥胖的原因。
脾積毒會怎樣?
在中醫的觀點中,脾不單只是個臟腑,還延伸到口腔、唾液、胃、胰、大腸、小腸等消化系統,全部包含在其中,其他如與血液相關的疾病,也都和脾功能的健全與否有相關性。脾不好的時候,出現的症狀也多,一般症狀多為食慾不振、常感覺胃部脹滿卻又吃不多、腹瀉、全身無力、容易倦怠、明顯消瘦或有虛胖、臉頰明顯疲憊且膚色黯黃、兩頰與眼袋下垂、下半身特別容易水腫等。日本大學醫學博士、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陳旺全,歸類三大類型疾病症狀如下:
消化功能失調︱脾氣虛
【症狀】食慾不振、吃完飯後肚子脹、大便很稀、小便不順暢、身體浮腫、倦怠、臉色蠟黃等。
【疾病】慢性腸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腸功能障礙。
【常用中藥及藥方】黨參、茯苓、白朮;處方為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
消化機能退化︱中氣下陷
【症狀】眩暈、頭暈、臉色泛黃、視力模糊、精神倦怠、大便很稀、頻尿、吃得少等。
【疾病】子宮下垂、胃下垂、脫肛。
【常用中藥及藥方】黃耆、升麻、炙甘草;中藥處方為升陷湯、補中益氣湯。
脾臟循環功能不良︱脾不統血
【症狀】臉色蒼白、吃得少、容易疲倦、胸悶呼吸不順、懶洋洋不愛說話、流鼻血、大便出血、皮膚出現紫斑、月經經血過多等。
【疾病】功能性子宮出血、功能性痔瘡出血、靜脈出血、血友病等。
【常用中藥及藥方】黃耆、當歸、龍眼肉;處方為歸脾湯、芎歸膠艾湯。
清脾毒5招
要養脾胃,最重要的就是從飲食下手,除了不要吃太飽之外,也要有規律,不要吃腐敗或是過於刺激性的食物,才能達到健脾的功效。
1.餐餐只吃7分飽
由於養脾要跟養胃一起進行,脾胃有起升清降濁的作用,因此,吃東西絕對不能吃太飽,以免增加脾胃的負擔,引發更大的問題。尤其是時下許多餐廳都採吃到飽策略,請注意,只要吃7分飽就好。
1. 7~9點一定要吃早餐
早上7點到9點是胃經運行的時間,這個時候最適合吃早餐,可以加速食物的消化,且最好選擇米飯類食物當早餐,以符合醣分入脾的概念;到了9點至11點時,則是脾經運行的時間,早餐消化後的營養物質剛好可進入脾臟,恰恰能符合生理秩序,達到養生健脾的效果。
3.挑黃色食物吃,健脾助胃
性甘的食物可以補養氣血、補充熱量且消除疲勞、調解胃功能不適,又具有緩解痙攣的作用,因此,可以多選擇紅糖、桂圓肉、蜂蜜、米麵食品等,黃色食物則是健脾食物的代表。以五穀類來說,可食用玉米、扁豆、豌豆等;蔬果類則以地瓜、南瓜、芥蘭菜、香菇類為優先,水果中的鳳梨、橘子、蘋果、楊桃、柳丁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肉類則可以雞肉、鱸魚、鱔魚等。
此外,少吃不好消化的食物、冰冷生飲等,才能減輕腸胃的負擔,尤其是過於刺激性的食物,例如麻辣鍋,也應盡量少吃。
4.仰臥起坐、按摩小腿,都可助消化
平日多做運動、按摩,可加強脾氣的運作與功能,仰臥起坐就是很好的運動之一,只要在每天起床和睡前做約20~24次左右,長期下來就能看到效果。此外,也可利用按摩的方式幫助腸胃的蠕動與消化,作法為仰躺在床上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以手掌輕輕旋轉按摩約10~20次,或可以按摩膻中穴與下丹田,對脾氣的運作就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按摩小腿也是一個好方法,因為小腿集中了不少脾胃經的穴位,如足三里、陰陵泉等,只要每天睡前將小腿從上到下順序按摩約3次,就會覺得通體舒暢。不過,千萬別在吃飽時或飢餓時按壓,以免損傷脾胃功能。
5.保持居住環境乾爽
脾喜歡乾燥不喜歡潮濕,因為太潮濕的環境會傷害脾氣,使其無法正常運作,尤其長夏炎熱多雨,空氣濕度較大,再加上流汗、淋雨或居住環境潮濕等,就會傷害陽氣,反映在肌膚關節上,就會導致濕疹皮膚病變等,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持室內適宜的濕度,建議調整為40~60%左右。
此外,為了保持體內的陽氣,也不能過於避熱趨涼、一直吹冷氣,以防冷氣病的產生;更要小心腹部著涼,以免濕氣侵入脾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變差。
養脾就要這樣吃
【參棗米飯】
材料:黨參10公克、糯米250公克、白糖50公克、紅棗數顆。
作法:
1.將黨參、紅棗洗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先泡發後煎煮30分鐘後撈出。
2.藥液加糖煎煮糖溶化後備用。
3.將糯米洗淨,放入瓷碗中,加入適量的水放入電鍋中蒸熟。
4.糯米熟後放入盤中,淋上藥液後,即可食用。
吃法:可當做早餐吃。
作用:健脾益氣,對體虛氣弱、容易倦怠、經常心悸失眠、食慾不振、身體浮腫的人有用。
禁忌:糖尿病患者。
【健脾西瓜盅】
材料:小玉西瓜1顆、蓮子50公克、龍眼肉30公克、荸薺30公克、核桃20公克、杏仁10公克
作法:
1.將西瓜外皮洗淨,剖開1∕3,將西瓜肉挖出一部分。
2.將去蒂心的蓮子、龍眼肉、荸薺、核桃、杏仁全部放入西瓜盅內。
3.再將瓜蒂蓋起來,放入磁鍋中,隔水加熱,煮約1小時。
吃法:早上10點左右吃。
作用:清熱除煩、生津止咳,對長口瘡、咽喉痛等患者有用。
禁忌:急性腸胃炎時不要吃。
有 1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有 1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 第 1 頁 (共 1 頁)
有 1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 第 1 頁 (共 1 頁)
前往
- 一、公開亭
- ↳ 1‧公告版
- ↳ 2‧自我介紹版
- ↳ 3‧論壇教學版(版上使用說明)
- ↳ 4‧建議區(問題反映)
- 二、岐黃懸壺居
- ↳ 1.針灸(穴道按摩)
- ↳ 2.藥物
- ↳ 中藥
- ↳ 青草藥
- ↳ 3.方劑
- ↳ 4.診斷、醫理、病理
- ↳ 5.內科
- ↳ 6.養生
- ↳ 8.婦兒科
- ↳ 西醫婦兒科
- ↳ 9.傷科、眼科、外科(按摩、刮痧)
- ↳ 傷科
- ↳ 外科、喉科
- ↳ 推拿、按摩、刮痧
- ↳ 中醫眼科
- ↳ 西醫眼科
- 三、醫學報導區(市面報章雜誌)
- ↳ 1.中醫報導
- ↳ 2.西醫報導
- ↳ 3.西醫病理、醫理
- ↳ 4.經驗分享區
- ↳ 5.健康操(健康功法)
- ↳ 6.美麗世界
- ↳ 7.綜合版
- 四、心築情巢
- ↳ 1.時光倒流
- ↳ 攝影、相機
- ↳ 湖光山色、唯美映簾版
- ↳ 個人秀版
- ↳ 珍藏版
- ↳ 2.哈拉區(我有話說說)
- ↳ 祝福(真情留言板)
- ↳ 真心話大考驗
- ↳ 世界(網路)趣聞、異聞
- ↳ 大家抱抱版(吐苦水)
- ↳ 3.星相命理
- ↳ 十二星座
- ↳ 命理、生肖、卜(卦)
- ↳ 相學
- ↳ 4.佳文共賞
- ↳ 5.生活分享DIY
- ↳ 6.音樂
- 五、琉璃仙境
- ↳ 1.木本植物區
- ↳ 2.草本植物區
- ↳ 3.水生植物區
- ↳ 4.球根區
- ↳ 5.多肉植物區
- ↳ 6.輕鬆話園藝
- 六、心靈饗宴
- ↳ 福智佛教團體|福智廣論
- ↳ 開示
- ↳ 福智僧團
- ↳ 福智訊息
- ↳ 經典、儀軌、咒
- ↳ 讚頌
- ↳ 作師所喜、正行供養
- ↳ 非官方討論
- ↳ 第17屆印度請法團視聽組
- ↳ 遠離那落迦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 ↳ 南山律在家備覽
- ↳ 佛論
- ↳ 道論
- ↳ 儒論
- 七、參考區
- ↳ phpBB參考區
- ↳ phpBB3.3.x
- ↳ phpBB3.2.x
- ↳ phpBB3.0.x
- ↳ phpBB2
- ↳ 架站
- ↳ 竹貓星球
- ↳ phpBB 简体中文社区
- ↳ Joomla
- ↳ joomla英文官網討論區
- ↳ 電腦軟體相關
- ↳ 手機相關討論區
- ↳ 聊天室、測試版及資源回收筒
- ↳ 花坊論壇
- ↳ BNW時尚資訊網
- 友情連結網站
- ↳ 福智佛教團體網站連結
- ↳ 福智僧團全球資訊網
- ↳ 福智全球資訊網
- ↳ 福智佛教基金會
- ↳ 全球廣論 II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淺釋
- ↳ 澈見網路電視台
- ↳ 福智台北學苑
- ↳ 福智法人
- ↳ 福智之聲
- ↳ 福智文教基金會
- ↳ 福智讚頌
- ↳ 里仁為美(里仁商店)
- ↳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 ↳ 精采人生成長學坊
- ↳ 法龍寺
- ↳ 網站推薦
- ↳ 梅珍香
- ↳ 千手互助網
- ↳ 岐黃中醫論壇--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