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懸壺子
2014-06-12 , 8:22
版面: 2.西醫報導
主題: 《健康之鑰》家庭飲食嗜肉 高血脂世襲
回覆: 0
觀看: 253

《健康之鑰》家庭飲食嗜肉 高血脂世襲

《健康之鑰》家庭飲食嗜肉 高血脂世襲
台灣新生報作者: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6月12日 上午12:00

陳太太是位上班族,平日無法張羅家人的午晚餐;夫家飲食習慣偏好肉食,公婆與老公都被驗出有血脂、膽固醇偏高的問題,就讀小學5年級的10歲兒子,挑食習慣嚴重,媽媽不在旁叮嚀時,就只挑愛吃的高熱量或肉類食物,不吃蔬果,在一次健康檢查中發現,兒子也有血脂偏高的情形。
調查發現,有近1/4的民眾三餐皆會攝取肉類,是標準無肉不歡的肉食族,同時有半數的民眾表示無法落實飲食指南「豆魚肉蛋」蛋白質攝取建議,4成民眾甚至沒有每日攝取豆類蛋白質的習慣。究其原因,有高達7成的民眾表示,每天外食難以兼顧均衡攝取是最大的因素,另外也有2成民眾表明本身就偏好蛋、魚、肉類的食物。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博士表示,肉類雖然是蛋白質攝取的重要管道,但攝取份量及烹調方式都應該特別注意。飲食中過多的蛋白質來自於肉蛋類,會增加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攝取,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而適時以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取代肉類蛋白質,則是兼顧營養攝取與健康的良好方式。
為因應現代人生活型態與健康問題,近年來國內外專家持續推動「植物>動物」的飲食新觀念。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明確建議,每餐都應攝取穀物及豆類食物,同時飲食中應有2/3以上為植物性食物。國內最新每日飲食指南則建議,除應以植物性食物佔飲食中的大部分。在蛋白質的攝取上,也應打破傳統以肉類為主的形態,改以「豆、魚、肉、蛋」為攝取排序。
豆類食物中最被關注的是俗稱「豆類之王」的黃豆,除了蛋白質含量豐富,更含有含有大豆異黃酮、皂素、植物固醇與大豆卵磷脂;大豆蛋白質攝取的健康益處廣受各國重視,許多研究更顯示大豆蛋白質對降低膽固醇有實質幫助。
吳映蓉博士強調,市售黃豆食物的選擇多元,但挑選時仍應以非精製、低油烹調為主要考量。如果你也是餐餐無肉不歡的肉食一族,擔心自已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建議在禮拜一、三、五這幾個上班日,飲用豆漿取代部份肉類,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同時選購豆漿時,建議選擇具國家健康認證的市售包裝豆漿,更能喝出安心與健康。

回到「《健康之鑰》家庭飲食嗜肉 高血脂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