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24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懸壺子
2018-12-23 , 19:21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傍晚搜尋好多甘草,都講它的副作用
應該是抽取精華吧!
還有泡製後,另外有加其他藥,甘草量不會多!
應該不會像許多文講的潰瘍
還有說甘草不會利尿? 那方劑六一散,講假的嗎?
六一散運用了甘草梢,非甘草最主要部分!
懸壺子
2018-06-03 , 20:41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我這個是比較靠近甘草梢段,所以較細小
IMG_3808C.jpg
IMG_3808KC.jpg
懸壺子
2008-04-26 , 7:47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和炙甘草
-甘草.jpg
-甘草2.jpg
懸壺子
2007-07-21 , 9:09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
內容:考 證
芍藥甘草湯證曰︰腳攣急。
甘草乾姜湯證曰︰厥,嚥中乾,煩躁。
甘草瀉心湯證曰︰心煩不得安。
甘姜甘草湯證曰︰嚥燥而渴。
桂枝人參湯證曰︰利下不止。
以上五方,甘草皆四兩。
芍藥甘草附子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甘麥大棗湯證曰︰藏躁喜悲傷欲哭。
以上二方,甘草皆三兩。
甘草湯證曰︰嚥痛者。
桔梗湯證,不具也。(說在互考中)
桂枝甘草湯證曰︰叉手自冒心。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證曰︰煩躁。
四逆湯證曰︰四肢拘急厥逆。
甘草粉蜜湯證曰︰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
以上六方,甘草皆二兩。
上八方,甘草二兩三兩,而亦四兩之例。
苓桂甘棗湯證曰︰臍下悸。
苓桂五味甘草湯證曰︰氣從小腹上衝胸嚥。
小建中湯證曰︰裏急。
半夏瀉心湯證曰︰心下痞。
小柴胡湯證曰︰心煩。又雲︰胸中煩。
小青龍湯證曰︰咳逆倚息。
黃連湯證曰︰腹中痛。
人參湯證曰︰逆搶心。
旋復花代赭石湯證曰︰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烏頭湯證曰︰疼痛不可屈伸。又雲︰拘急不得轉側。
以上十方,甘草皆三兩。
排膿湯證。闕。(說在桔梗部)
謂胃承氣湯證曰︰不吐、不下、心煩。
桃核承氣湯證曰︰其人如狂。又雲︰少腹急結。
桂枝加桂湯證曰︰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證曰︰驚狂、起臥不安。
以上五方,甘草皆二兩。
上曆觀此諸方。無論急迫,其它曰痛、曰厥、曰煩、曰悸、曰咳、曰上逆、曰驚狂、曰
悲傷、曰痞硬、曰利下,皆甘草所主。而有所急迫者也,仲景用甘草也;其急迫劇者,則用
甘草亦多。不劇者,則用甘草亦少。由是觀之,甘草之治急迫也明矣。古語曰︰病者苦急,
急食甘以緩之。其斯甘草之謂乎?仲景用甘草之方甚多,然其所用者,不巡前證,故不列舉
焉。
凡征多而証明者,不列舉其征,下皆效之。
互 考
甘草湯證曰︰嚥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凡其急迫而痛者,甘草治之。
其有膿者,桔梗治之。今以其急迫而痛,故與甘草湯。而其不差者,已有膿也。故與桔梗湯,

芍藥甘草附子湯,其證不具也。為則按其章曰︰發汗病不解,反惡寒。是惡寒者,附子
主之。而芍藥、甘草,則無主證也。故此章之義,以芍藥甘草湯。腳攣急者,而隨此惡寒,
則此證始備矣。為則按︰調胃承氣湯、桃核承氣湯,俱有甘草。而大小承氣湯、厚朴三物湯,
皆無甘草也。
湯證曰︰或如狂、或少腹急結,是雖有結實。然狂與急結,此皆為急迫,故用甘草也。大小
承氣湯、厚朴三物湯、大黃黃連瀉心湯,俱解其結毒耳。故無甘草也,學人詳諸。
辨 誤
陶弘景曰︰此草最為眾藥之主。孫思邈曰︰解百藥之毒。甄權曰︰諸藥中,甘草為君,
治七十二種金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嗚呼?此說一出,而天下無復知
甘草之本功,不亦悲哉?若從三子之說,則諸凡解毒,唯須此一味而足矣!今必不能,然則
其說之非也可以知已。夫欲知諸藥本功,則就長沙方中,推曆其有無多少。與其去加,引之
於其證。則其本功,可得而知也。而長沙方中,無甘草者居半,不可謖眾藥之主也,亦可以
見已。古語曰︰攻病以毒藥,藥皆毒,毒即能。若解其毒,何功之有?不思之甚矣。學人察
諸。夫陶弘景、孫思邈者,醫家之俊傑,博治之君子也。故後世尊奉之至矣。而謂甘草眾藥
之主,謂解百藥之毒,豈得無征乎?考之長沙方中,半夏瀉心湯本甘草三兩,而甘草瀉心湯
更加一兩,是足前為四兩,而誤藥後用之,陶、孫蓋卒爾見之,謂為解藥毒也。嗚呼?夫人
之過也,各於其黨。故觀二子之過,斯知尊信仲景之至矣。向使陶、孫知仲景誤藥後,所以
用甘草,與不必改其過何也?陶、孫誠俊傑也,俊傑何為文其過乎?由是觀之,陶、孫實不
知甘草之本功也,亦後世之不幸哉!
東垣李氏曰︰生用則補脾胃不足,而大瀉心火;炙之則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是仲景
所不言也。五藏浮說,戰國以降,今欲為疾醫乎?則不可言五藏也。五藏浮說,戰國以降,
不可從也。
品 考
甘草 華產上品,本邦所產者,不堪用也。餘家唯銼用之也。


in>: 藥征
懸壺子
2007-07-21 , 9:08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
內容:氣平味甘,陽也。入足厥陰太陰二經。生用則寒,炙之則溫。生用瀉火,炙則溫中。能
補上中下三焦元氣,和諸藥解諸急。熱藥用之緩其熱,寒藥用之緩其寒。補陽不足,中滿禁
用。梢子生用,去莖中之痛。胸中積熱,非梢子不能除。節治腫毒,大有奇功。養血補胃,
身實良方。除邪熱,利嚥痛,理中氣。堅筋骨,長肌肉。通經脈,利血氣。止咳嗽,潤肺道。
又炙之能散表寒,故附子理中用之,恐其僭上也。調胃承氣用之,恐其速下也。二藥用之,
非和也,皆緩也。小柴胡有柴芩之寒,有參夏之溫,其中用甘草者,則有調和之意。中不滿
而用甘為之補,中滿者而用甘為之瀉,此昇降浮沉之妙也。經雲,以甘補之,以甘瀉之,以
甘緩之,此之謂也。痘家用之解毒,以和中健脾,若頭面毒盛者,於解毒湯中多用之,取其
緩諸藥,使之上攻頭面故也。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in>: 書名:藥鑑
作者:杜文燮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懸壺子
2007-07-21 , 9:05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
內容:(須去頭尾尖處頭尾吐人截作三寸長劈破作六七片以瓷器盛之用浸蒸從巳至午出曝乾或
用清水蘸炙或切片用蜜水拌炒如瀉火生用 朮苦參乾漆為之使 惡遠志 忌豬肉)


in>: 書名:炮炙大法
作者:繆希雍  
朝代:明  
年份:公元1622年
懸壺子
2007-07-21 , 8:58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
內容:朮、苦參、乾漆為之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忌豬肉。
甘。入手少陰、足陽明、太陰、厥陰經氣分。益精養氣瀉火和中,健脾胃,解百毒,和
絡血,緩肝急,祛邪熱,堅筋骨,長肌肉,療瘡毒。得豬膽汁炙為末,米泔調,灌嬰兒月內、目
閉不開,或腫羞明,或出血者,名慢肝風。得桔梗,清嚥喉。配大豆汁,解百藥毒,奇驗。
佐溫散血中之結。入潤劑,養陰血。入辛涼藥,行肝胃汙濁之血。(宜用頭。)
大而結緊斷文者為佳,謂之粉草。瀉心火,敗火毒,緩腎急,和絡血,宜生用。
梢止莖中痛,去胸中熱。節約能源消腫毒。和中補脾胃,粳米拌炒,或蜜炙用。酒家、嘔家、酒痢初起、中
滿者,停用


in>: 書名:得配本草
作者:嚴西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懸壺子
2007-07-21 , 8:55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
味甘性平。和中解毒。生用退虛熱之功。補中寓瀉。炙服助脾元之力。守內有常。推
其緩急多能。故諸病均堪相濟。且可協和群藥。而各方隨處鹹宜。節醫腫毒成瘡。癰疽有驗
。梢止陰莖作痛。淋濁無憂。(甘草色黃味甘屬土。為脾胃之正藥。能補諸虛。善解百毒。
以諸藥遇甘則補。百毒遇土則化之意。凡甘藥皆能緩中。甘草味極甘。故熱藥得之緩其熱。
寒藥得之緩其寒。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緩一切火。止一切痛。惟中滿因於邪滯者不宜
用之。外科方中最宜。但甘草味過於甘。若多服單服。則中氣喘滿。令人嘔吐。)


in>: 書名:本草便讀
作者:張秉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懸壺子
2007-07-21 , 8:54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
內容:有補有瀉、能表能裏、可升可降、生陰血。
味甘。生用氣平。補脾胃不足。而瀉心火。(能生肺金。)炙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
表寒。入和劑則補益。入汗劑則解肌。(解退肌表之熱。)入涼劑則瀉邪熱。入峻劑則緩正氣。(
薑附加之、恐其僭上、硝黃加之、恐其峻下、皆緩之之意。)入潤劑則養陰血。能協和諸藥
。使之不爭。生肌止痛。(脾主肌肉、甘能緩痛。)通行十二經。解百藥毒。故有國老之稱。
療諸癰腫瘡瘍。惟中滿證忌之。(甘令人滿、然亦有生用為瀉者、以其能引諸藥至於滿所、
經雲︰以甘補之、以甘瀉之是已、故陶隱居名醫別錄、甄權藥性論並雲除滿、脾健運、則滿
除 也。又甘草得茯苓、則不資滿而反洩滿、故雲︰下氣除滿、仲景有甘草瀉心湯、治痞滿。
)大而結者良。出大同。名粉草。(彈之有粉出。)細者名統草。補中炙用。宜大者。瀉火生
用。宜細者。(去外赤皮。)
甘草頭。(宣、湧吐。)消腫導毒。(在上部者效。)宜入吐藥。
甘草梢。(達莖中。)止莖中痛。淋濁證用之。(取其徑達莖中也。)白朮、苦參、乾漆為
使。
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然亦有並用者。(胡洽百病方、治痰癖、十棗湯
加甘草、東垣治結核、與海藻同用、丹溪治勞瘵、與芫花同行、非妙達精微者、不知此理。)


in>: 書名:本草從新
作者:吳儀洛  
朝代:清•公元1644-1911年
懸壺子
2007-07-21 , 8:53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
內容:一名國老 甘平,無毒。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補中散表炙用,瀉火解毒
生用。中心黑者有毒,勿用。
《本經》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解金瘡腫毒。
發明 甘草氣薄味濃,升降陰陽,大緩諸火。生用則氣平,調脾胃虛熱,大瀉心火,解
癰腫金瘡諸毒。炙之則氣溫,補三焦元氣,治臟腑寒熱,而散表邪,去嚥痛,緩正氣,養陰
血,長肌肉,堅筋骨,能和衝脈之逆,緩帶脈之急。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縮者宜
倍用之。其性能緩急而又協和諸藥,故熱藥用之緩其熱,寒藥用之緩其寒,寒熱相兼者用之
得其平。《本經》治臟腑寒熱邪氣,總不出調和胃氣之義。仲景附子理中用甘草恐僭上也。
調胃承氣用甘草恐速下也。皆緩之之意。小柴胡有黃芩之寒,人參、半夏之溫,而用甘草則
有調和之意。炙甘草湯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渾是表裏津血不調,故用甘草以和諸藥之性
而復其脈,深得攻補兼該之妙用。惟土實脹滿者停用,而脾虛脹滿者必用,蓋脾溫則健運也
。世俗不辨虛實,一見脹滿便禁甘草,何不思之甚耶。凡中滿嘔吐、諸濕腫滿、酒客之病,
不喜其甘,藻、戟、遂、芫與之相反,亦迂緩不可救昏昧耳。而胡洽治痰 ,以十棗湯加甘
草、大戟,乃痰在膈上,欲令通洩,以拔病根也。古方有相惡相反並用,非妙達精微者,不
知此理。其梢去莖中痛,節解癰疽毒,條草生用解百藥毒。凡毒遇土則化,甘草為九土之精
,故能解諸毒也。《千金方》雲︰甘草解百藥毒。如湯沃雪,有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
即定,驗如反掌。方稱大豆解百藥毒,予每試之不效。加甘草為甘豆湯,其驗甚捷。嶺南人
解蠱,凡飲食時,先用炙甘草一寸嚼之,其中毒隨即吐出。


in>: 書名:本經逢原
作者:張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17-1700年
懸壺子
2007-07-21 , 8:51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
內容:甘草,味甘,氣平,性溫,可升可降,陽中陽也。他書說陰中陽者,誤。無毒。反甘遂,
不可同用,同用必至殺人。入太陰、少陰、厥陰之經。能調和攻補之藥,消癰疽癤毒,實有神
功。尤善止諸痛,除陰虛火熱,止渴生津。但其性又緩,凡急病最宜用之。故寒病用熱藥,
必加甘草,以制桂、附之熱。熱病用寒藥,必加甘草,以制石膏之寒。下病不宜速攻,必加
甘草以制大黃之峻。上病不宜遽升,必加甘草以制梔子之動,緩之中具和之義耳。獨其味甚
甘,甘則善動,吐嘔家不宜多服,要亦不可拘也。甘藥可升可降,用之吐則吐,用之下則下,顧善用之何如耳。
或問中滿症忌甘,恐甘草助人之脹乎?不知中滿忌甘,非忌甘草也。中滿乃氣虛中滿。氣虛
者,脾胃之氣虛也。脾胃喜甘,安在反忌甘草。因甘草性緩,緩則入於胃而不即入於脾。胃
氣即虛,得甘草之補,不能遽然承受,轉若添其脹滿者,亦一時之脹,而非經久之脹也。故
中滿之症,反宜用甘草,引人參、茯苓、白朮之藥,入於中滿之中,使脾胃之虛者不虛,而
後脹者不脹,但不可多用與專用耳。蓋多用則增滿,而少用則消滿也。專用則添脹,而同用
則除脹也,誰謂中滿忌甘草哉。(〔批〕中滿忌甘草,反用之以成功,可見藥宜善用,何獨
甘草哉?)
或問甘草乃解毒之聖藥,古人盛稱而吾子約言,豈甘草不可以解毒也?嗟乎。甘草解毒,
無人不知,然盡人皆知解毒,而盡人不知用之也。愚謂甘草解毒,當分上、中、下三法。上法
治上焦之毒,宜引而吐之;中法治中焦之毒,宜和而解之;下法治下焦之毒,宜逐而瀉之。
(〔批〕甘草解毒分上、中、下三法,實確而妙。) 吐之奈何?用甘草一兩,加瓜蒂三枚,
水煎服。凡有毒,一吐而愈。和之奈何?用甘草一兩五錢,加柴胡三錢、白芍三錢、白芥子三錢
、 當歸三錢、陳皮一錢,水煎服,毒自然和解矣。瀉之奈何?用甘草二兩,加大黃三錢、當歸
五錢、桃仁十四粒、紅花一錢,水煎服,毒盡從大便出矣。此三者,雖不敢謂解毒之法盡乎
此,然大約亦不能出乎此。毋論服毒、中毒與初起瘡毒,皆可以三法治之。此用甘草解毒之法
,人亦可以聞吾言而善用之乎。
或問甘草乃和中之藥,攻補俱用,不識亦有不宜否?夫甘草,國老也,其味甘,甘宜於
脾胃。然脾胃過受其甘,則寬緩之性生,水谷入之,必不迅於傳導,而或至於停積瘀滯。夫水谷
宜速化者也,宜速化而不速化,則傳於各臟腑,未免少失其精華,而各臟腑因之而不受其益
者有之。世人皆謂甘草有益而無損,誰知其益多而損亦有之乎。知其益而防其損,斯可矣。
或疑甘草在藥中不過調和,無大關系,此論輕視甘草矣。甘草實可重用以收功,而又能調劑
以取效,蓋藥中不可缺之藥,非可有可無之品也。
或疑甘草視之平平,世醫無不輕之,先生獨重者,何好惡與人殊乎?曰︰甘草乃奪命之
藥,如之何而忽之,誠觀上、中、下解毒之妙,神效無比,亦可以悟甘草之宜重而不宜輕矣,況
調和百藥更有殊功乎。
或問細節甘草,其性少寒,可瀉陰火,不識陰虛火動之症,亦可多用之乎?吾謂甘草乃
瀉火之品,原不在細小也。細小瀉火,豈粗大者反助火乎。惟是甘草瀉火,用之於急症者可以多
用,用之於緩症者難以重加。蓋緩症多是虛症,虛則胃氣必弱,而甘草性過於甘,多用難以
分消,未免有飽脹之虞,不若少少用之,則甘溫自能退大熱耳。若陰虛之症,正胃弱也,如
何可多用乎,毋論粗大者宜少用,即細小者亦不可多用也。


in>: 書名:本草新編
作者:陳士鐸  
朝代:清•公元1644-1911年
懸壺子
2007-07-21 , 8:49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
內容:(本經上品)
合腑臟為中,內筋骨,外肌肉為四。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 ,解毒。久服輕身延年。
【核】曰︰甘草,一名 草、靈通、國老、美草。
出陝西河東州郡,及汶山諸夷處。春生苗,高五六尺,葉如槐,七月開花,紫赤如奈冬,
結實作角如畢豆,根長三四尺,粗細不定,皮亦赤,上有橫樑,樑下皆細根也。以堅實斷理
者佳,輕虛縱理,細韌者不堪用。凡使去頭尾,及赤皮,切作三寸長,劈為六七片,入瓷器
中,好酒浸蒸,從巳至午,取出曝乾,銼細入藥。苦參、乾漆為之使。惡遠志。反大戟、芫
花、甘遂、海藻。忌豬肉。
先人雲︰甘具生成,路通能所,草從柔化,和協眾情。又雲︰和具四義,一合,二純,
三分明,四接續,甘草四德備焉。又雲︰青苗紫花,白毛槐葉,鹹出於黃中通理之 ,土具
四行,不言而喻矣。又雲︰土貫四旁,通身該治,是以土生萬物,而為萬物所歸。
【 】曰︰尚書雲︰土爰稼穡,稼穡作甘,言土以能生為性,而所生草木,唯稼穡最得
土氣之和,即拈以征土性,及土味耳。有雲︰土位乎中。又雲︰土貫四旁。難者曰︰設標竿
於中,東觀則西,南觀成北,中亦難定,予謂中當豎論,四當橫論。內經雲︰地何憑乎,大
氣舉之也。固知上下唯氣,而土獨居其中,四即在中之土,橫貫四旁,離四無中。統言之也,
甘草色味性情,含章土德,為五味之長,故治居中之腑臟。為邪所薄,而寒熱外見,與在內
之筋骨,在外之肌肉,悉以橫貫之力,堅固長養,氣聚於形,形全則力倍,形敗則氣亡,金
瘡成 ,如掘土剝地,以致腠理斷絕,此屬九土之精,行土之用,接續地脈,仍相連合,毒
性殺厲即以幽靜平和之土緩解之,毒自降心而退舍焉。形全則身輕,形固則延年。中央內外,
左右四旁,皆土貫之。若因土致病,因病及土者宜用,設四行借用,另須體會。
(土爰稼穡,金曰從革等語,直指五行真性,若能生之能所生之所,又指五行體用。)

in>: 書名:本草乘雅半偈
作者:盧之頤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懸壺子
2007-07-21 , 8:47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
內容:甘草
味甘,氣平。生寒炙溫,可升可降。陰中陽也。無毒。產陝西川谷,逢秋後採根。因
味甘甜,故名甘草。忌豬肉,惡遠志。反甘遂、海藻及大戟、芫花。入太陰、少陰、厥陰足
經,用白朮、乾漆、苦參引使。生瀉火,炙溫中。梢去尿管澀痛,節消癰疽 腫。
子除胸熱,三者宜生。
身選壯大橫紋,刮皮生炙隨用。懸癰單服即散,(凡毒生陰囊後、肛門前,
橫紋者五錢,酒煎服下即散。)
嚥痛旋嚥能除。同桔梗,治肺痿膿血齊來;同生姜,止下痢亦白雜至。小兒初生,加黃連煎
湯,拭口有益;飲饌中毒, 伴黑豆煮汁,
肌,長肌肉,健脾胃,補三焦。止渴除煩,養血下氣。解百藥毒免害,和諸藥性杜爭。後人尊之,稱為國老。又因性緩,
能解諸急。故熱藥用之緩 其熱,寒藥用之緩其寒。如附子理中,用者恐僭諸上;調胃承氣,用者恐速於下。是皆緩之,
非謂和也。小柴胡湯有柴胡、黃芩之寒,人參、半夏之溫,內加同煎,此卻調和相協,非謂緩焉。鳳髓丹中又為補劑,
雖緩腎濕,實益元陽。
經云︰以甘補之,以甘緩之,以甘瀉之,悉可征矣。中滿證恐甘能作脹,切禁莫加;下
焦藥因性緩難達,務宜少用。凡諸嘔吐,亦忌煎嘗。久服輕身,延年耐老。
(謨)按︰五味之用,苦直行而瀉,辛橫行而散,甘上行而發,酸束而收斂,鹹止而軟
堅。甘草味之極甘,當雲上發可也。《本草》反言下氣何耶?蓋甘味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內
補有瀉。居中之道,具盡故爾。


in>: 書名:本草蒙筌
作者:陳嘉謨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懸壺子
2007-07-21 , 8:44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
內容:枝葉悉如槐,高五六尺,但葉端微尖而糙澀,似有白毛。實作角生,如相思角,作一
本生。子如小扁豆,齒齧不破。今出河東西界,入藥須微炙,不爾,亦微涼。生則味不佳。


in>: 書名:本草衍義
作者:寇宗奭  
朝代:宋•政和六年  
年份:公元1116年  
懸壺子
2007-07-21 , 8:42
版面: 中藥
主題: 甘草
回覆: 23
觀看: 5824

Re: 甘草

甘草
內容:味甘,平,無毒。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溫中
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
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久服輕
身延年。
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蜜草、一名 草。生河西川谷積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採根,曝乾,十日成。
朮、乾漆、苦參為之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河西、上郡不復通
市。今出蜀漢中,悉從汶山
諸夷中來。赤皮、斷理,看之堅實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羌地名。亦有火炙乾者,理
多虛疏。又有如鯉魚腸者,
被刀破,不復好。青州間亦有,不如。又
經方少不用者,猶如香中
有沉香也。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


in>: 書名:新修本草
作者: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朝代:唐  
年份:公元659年

回到「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