欬嗽痰涎第八。
九仙散:
九尖蓖麻子葉(三錢),飛過白礬(二錢)。
右用豬肉四兩薄批,碁盤利開,摻藥二味,荷葉裹,文武火煨熱,細嚼白湯送下,
後用乾食壓之。
止嗽散:
半夏(一兩半湯洗七次),枯白礬(四兩)。
右二味為末,生薑打麵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八仙散:
款冬花,佛耳草,甘草,鍾乳,鵝管石,白礬,官桂,井泉石(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水煎服之(又一方摻咽喉中)。
三才丸:
治嗽。
人參,天門冬(去心),熟乾地黃(各等分)。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含化服之。
三分茶:
茶(二錢),蜜(二兩),蕎麥麵(四兩)。
右以新水一大碗,約打千餘數,連飲之,飲畢良久,下氣不可停,人喘自止。
石膏湯:
治熱嗽。
石膏(亂文者一兩),人參(半兩去蘆),甘草(半兩炙)。
右為末,每服三錢,新水或生薑汁蜜調下亦可。
三生丸:
治嗽。
胡桃仁(一兩),生薑(一兩去皮細切),杏仁(一兩)。
右二味同研為泥,就和作劑,可得十三四丸,臨臥爛嚼一丸,可數服即止。
化痰延壽丹:
天麻(半兩),枸杞子(二兩半),白礬(一兩半,半生半熟),半夏(一兩半,
湯洗七次用),乾生薑(一兩半),人參(一兩)。
右為細末,好糯酒拌勻加砂糖用,蒸餅劑蒸熟,去皮,杵臼搗四五十杵便丸如乾,
入酒三點,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生薑湯下。
半夏湯:
治噦欲死者。
半夏(一兩洗),生薑(三兩)。
右二味細切,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作二服,食後。
治肺痿喘嗽:
漢防己。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漿水一盞同煎至七分,和滓溫服之。
治年高上氣喘促,睡臥難禁:
右蘿蔔子,搗羅為末,白湯浸調五七錢,食後服之,或炒或用糖蜜作劑為丸服之。
麻黃湯:
治因風寒衣服單薄致嗽。
麻黃(不去節),甘草(生用),杏仁(生用)。
右為粗末,每服三二錢,水煎,食後溫服。 ==中標題== 心氣疼痛第九。
失笑散:
治急心痛并男子小腸氣。
五靈脂(半兩),蒲黃(半兩炒)。
右為末,每服三錢,醋半盞煎二沸,再入水半盞,再煎二沸,空心食前和滓溫服之
。
又方:醋一盞,加生白礬一小塊如皂子大,同煎至七分,溫服立愈。
又方:高良薑(半兩),山梔子(半兩),蔚金(半兩)。
又方:以新嫩槐枝一握,切去兩頭,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分作二服,熱服之。
又方:沒藥,乳香,薑黃,玄胡索(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煎,食後服之。
==中標題== 小腸疝氣第十。
抽刀散:
川楝子(一兩破四分巴豆三箇同炒黃色去巴豆用之),茴香(一兩鹽炒黃色去鹽用
之)。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蔥白酒調下,空心服之。
治陰痛不可忍:
吳茱萸(二兩泥七遍焙乾,炒),檳榔(一兩),茴香(一兩)。
右為細末,醋糊為丸,熱酒送下十丸,食前服之。
治偏腫:
茴香,甘遂。
右二味各等分為末,酒調二錢,食前服之。
又方:巴戟(去心),川楝(炒),茴香(炒)。
各等分為末,溫酒調二錢服之。
治小兒疝氣腫硬。
地龍(不去土),為末唾津調塗病處。
治小腸氣痛:
全蝎(一兩),茴香(一兩炒黃)。
右為細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如發時,每服五七十丸,溫酒送下,食前服之。
治小便渾濁如精之狀:
沒藥,木香,當歸(各等分)。
右為末,以刺棘心自然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食前鹽湯下。
治小便頻滑數不禁:
知母,黃柏(各等分)。
右剉碎酒浸透,炒微黃為末,水丸梧桐子大,如服藥前一日,休喫夜飯,來日空心
立服,米飲湯下一百丸,只用一服,效後喫淡白粥一頓。
蕩疝丹:
川楝子(炒),茴香(炒),破故紙(炒各半兩),黑牽牛(二錢),青皮,陳皮
(各三錢),廣茂(四錢),木香(四錢)。
右八味為細末,用好酒打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灸疝法:
放疝邊豎紋左右,交弦灸七壯。
==中標題== 腸風下血第十一。
神應散:
治腸風痔漏。
牛頭角腮(一隻酌中者),豬牙皂角(七定),穿山甲(四十九片,或圓取或四方
取或一字取之),蝟皮(一兩),蛇退皮(一條)。
右五味鎚碎,盛在小口磁器內,鹽泥固定,日中曝乾,瓶口微露出煙,用文武火燒
紅赤,煙微少取出放冷,為細末,如服藥日,先一日臨臥,細嚼胡桃仁半箇如糊,
用溫醇糯酒一盞送下,不語便睡,至次日交五更服藥,驗病年月遠近,或秤三錢五
七錢,用水半大碗,醇糯酒半大盞相合熱,和藥服之,至辰時,再服。
又一服再依前服藥,不須用胡桃仁,久病不過七服,忌油膩魚鱉雞兔豬犬等物,大
有神效。
溫白丸:
治臟毒下血。
椿根白皮(凡引者,去粗皮酒浸晒乾服),右為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
五十丸,淡酒送,或酒糊丸。
治脫肛痔:
胡荽子(一升),乳香(少許),粟糠(半升或一升)。
右先泥成爐子,止留一小眼可抵肛門大小,不令透,煙火薰之。
治脫肛:
蔓陀羅花子,蓮殼(一對),橡碗(十六箇)。
右搗碎,水煎三五沸,入朴硝熱洗,其肛自上。
治痔漏,下血不止:
紫皮蒜(十箇獨科者炒),大椒(六十箇),豆豉(四兩)。
右搗爛為泥丸彈子大,空心細嚼一丸,鹽湯下,日進三服效。
治痔漏:
白牽牛頭末(四兩),沒藥(一錢)。
右同為細末,如欲服藥,先一日不食晚飯,明日空心,將豶豬精肉四兩燒令香熟,
薄批摻藥末在內裹之,漸又細嚼食盡,然後用宿蒸餅壓之,取下膿血為效,量病大
小虛實加減服之,忌油膩濕麵酒色,三日外不忌,一服必效,或用淡水煮肉熟用上
法亦可,又云:服前一日,不食午飯夜飯,明日空心用之。
又方:黑白牽牛一合炒黃一味,豬肉四兩切碎炒熟,與藥末攪勻,只作一服,裹新
白米三二匙飯壓之,取下白虫為效。
又坐藥:黑鯉魚鱗二三甲,以薄編璽裹如棗柱樣納之,痛即止。
淨固丸:
治痔漏下血痒痛。
槐花(炒),枳殼(去穰各一兩)。
右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湯下,空心食前,十服見效。
黃連貫眾散:
治腸風下血。
黃連,雞冠花,貫眾,大黃,烏梅(各一兩),甘草(三錢炙),枳殼(炮),荊
芥(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三錢,溫米飲調服,食前。
槐荊丸:
治痔漏。
荊芥槐花等分為末,水煎一大碗,服丸亦可為之。
又方:豆豉(炒),槐子(炒),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兩,水煎空心下。
薰渫藥:
鳳眼草,赤皮蔥,椒。
三味搗粗,同漿水滾過,坐盆,令熱氣薰痔,但通手渫之,如此不過三次愈矣。
==中標題== 小兒病證第十二。
治小兒脾疳:
蘆薈,使君子(各等分)。
右為細末,米飲調下一二錢服之。
玉散:
治小兒馬脾風。
甘草(一寸煎水),甘遂末(一字)。
右同油蜜生薑銀釵兒攪之,下後用冷水半盞調奪命散。
奪命散:
治小兒胸膈喘滿。
檳榔,大黃,黑牽牛,白牽牛,各等分,皆當各半生熟用之。
右為細末,蜜水調服之。
治小兒斑瘡入眼:
麵炒蒺藜炙甘草,羌活防風等分搗,每服二錢漿水下,撥雲見日直到老。
治瘡疹黑陷:
鐵腳威靈仙(一錢炒末),腦子(一分)。
右為細末,溫水調下服之,取下瘡痂為效。
治小兒黃瘦腹脹:
乾雞糞(一兩),丁香末(一錢)。
右為末,蒸餅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湯下。
黃連散:
治小兒頭瘡。
川黃連,黃柏(去粗皮用),草決明,輕粉(各等分)。
右為細末,用生小油調藥於瘡上塗之立愈。
治斑瘡倒壓方:
胡桃(一箇燒灰存性),乾臙脂(三錢)。
右為末,用胡荽煎酒調下一錢服之。
又方:人牙燒灰存性,研入麝香少許,每服三錢,溫酒調下少許服之,不拘時。
又方:小豬兒尾尖取血三五點,研入腦子少許,新水調下食後與服之。
又方:人中白,臘月者最佳,通風處以火煆成煤,水調三五錢,陷者自出。
消毒散:
治瘡疹已未出,咽喉腫痛。
牛蒡子(二兩炒),甘草(半兩剉炒),荊芥(一分)。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小兒斑瘡入眼:
豬懸蹄(二兩乾,鍋內鹽泥固齊,燒焦為末用),蟬殼(二兩去土取末一兩),羚
羊角(鎊為細末研之用)。
右二味為末,研入羚羊角細末一分拌勻,每用一字,百日外,兒服半錢,三歲已上
服三錢,新水或溫水調下,日三四服,夜一二服,一年已外,則難治之。
又方:透耳藥。
硃砂(一錢),粉霜(八分)。
右研為細末,水調少許,用匙杓頭傾一兩,點於耳內中,後用
白菊花,綠豆皮,穀精草,夜明沙。
右四味為末,用米泔半碗熬成,去滓,入乾柿十餘箇再同熬,每日喫三兩箇,仍飲
煎乾柿湯。
又方:治小兒斑瘡入眼。
硃砂,腦子,水銀,麝香(各等分)。
右四味研為細末,用水銀調,滴入耳中。
發斑藥:
珠子七箇研碎,用新水調勻服之。
==中標題== 破傷風邪第十三(陰毒傷寒亦附於此)。
辰砂奪命丹:
鳳凰臺,川烏頭(生用各二錢),麝香(少許),硃砂(少許)。
右為細末,棗肉和為丸如彈子大,硃砂為衣,鰾酒送下,量病人年甲虛實加減用之
,小兒半丸,以吐為度,不止,以蔥白湯解之。
治破傷風:
病人耳塞并爪甲上刮末,唾津調塗瘡口上立效,無瘡口者難用。
治破傷風:r
烏梢尾(一箇),兩頭尖(四箇),全蝎(四箇)。
右三味為細末,另用石灰五升柴灰五升沸湯五升,淋灰水澄清,下藥熬之,鐵鍋器
內攪成膏子如稠,用唾津調,先用溫漿水洗淨瘡口後塗藥,即時藥行吐黃水一日,
以新水漱口即愈。
不利小兒驚風服之立效。
愈風丹:
芍藥,川芎,白僵蠶(炒),桔梗,細辛(去葉),羌活(各半兩),麻黃(去節
),防風(去蘆),天麻,全蝎(灸各一兩),甘草(三錢),南星(半兩生薑製
用),硃砂(半兩為衣)。
為末煉密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茶酒吞下。
香芎散:
治偏正頭風。
貫芎,香附子(炒),石膏(亂紋者良水飛),白芷,甘草,薄荷(各一兩),一
方川烏頭(半兩炮去臍皮用之)。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或茶清調下服之。
妙功十一丸:
治癇。
丁香,木香,沉香,乳香,麝香,荊三稜(炮),廣茂(炮),黑牽牛(微炒),
黃連,雷丸(炒),鶴虱(炒),胡黃連,黃芩,大黃(焙),陳皮,青皮,雄黃
,熊膽,甘草(炙各二錢半),赤小豆(三百六十粒煮),白丁香(直尖者三百六
十箇),輕粉(四錢),巴豆(七粒)。
右二十三味為細末,赤小豆爛煮研泥同蕎麵打糊和作十一丸,硃砂為衣,陰乾,服
時水浸一宿化一丸,大便出,隨病各有形狀,取出為驗,或作化一番,不可再服,
曾經火灸者不治,遠年愈效。
硃砂滾涎散:
治五癇。
硃砂(水飛),白礬(生用),赤石脂,消石(各等分)。
右同為細末,研蒜膏如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荊芥湯下。
又方:硃砂,不以多少,水飛研為細末。
右用豬心血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金銀湯下之。
治諸風疥癬及癩:
浮萍(一兩),荊芥,川芎,甘草,麻黃(各半兩),或加芍藥,當歸。
右為粗末,每服一兩,水一碗,入蔥白根豆豉同煎至一半,無時服,汗出為度。
治癩塗眉法:
半夏(生用),羊糞(燒各等分)。
右為末,生薑自然汁調塗。
五九散:
治癩。
地龍(去土),蟬殼,白僵蠶,淩霄(凌霄?),全蝎(各九箇)。
右同為末,只作一服,熱酒調下,浴室中汗出粘臭氣為效。
苦參散:
治癘風。
苦參(取頭末秤二兩),豬肚(一箇)。
右以苦參末摻豬肚內,用線縫合,隔宿煮軟,取出洗去元藥,先不喫飯五頓,至第
二日,先飲新水一盞,後將豬肚食之,如吐了,再食之,食罷,待一二時,用肉湯
調無憂散五七錢,取出小虫一二萬為效,後用皂角一斤,不蛀者去皮弦及子搥碎,
用水四碗煮至一碗,用生絹濾去滓,再入苦參末攪熟,稀麵糊膏子相似,取出放冷
,後入餘藥相和,藥附後。
何首烏(二兩),防風(一兩半),芍藥(五錢),人參(三錢),當歸(一兩焙
)。
右為細末,入皂角膏子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茶清送下,不拘時候
,日進三服,後用苦參荊芥麻黃煎湯洗冷。
==中標題== 水腫黃疸第十五。
治通身黃腫:
瓜蒂焙乾三四錢。
右為細末,每用半字,入鼻內吹上,日一度,併吹三日,如不愈,後用黃芩末之煎
湯五錢下。
治蠱氣:
取環腸草,不以多少,曝乾水煎,利小便為度。
治黃疸面目遍身如金色:
瓜蒂(一十四箇),母丁香(一箇),黍米(四十九粒)。
右先搗瓜蒂為末,次入二味同為細末,每用半字,夜臥令病人先噙水一口,兩鼻內
各半字,吐了水,令病人便睡至夜,或明日取下黃水,旋用熟帛搵了,直候取水定
,便服黃連散,病輕者五日,重半月。
黃連散:
治黃疸,大小便秘澀壅熱。
黃連(三兩),川大黃(一兩剉碎醋拌炒過用之),黃芩,甘草(灸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溫水調下,一日三服。
治水腫不利小便,非其法也,故曰:經云濕氣在上,以苦吐之,濕氣在下,以苦瀉
之,吐瀉後,長服益元散加海金沙,煎以長流水服之則愈矣,大忌腳膝上針刺出水
,取一時之效,後必死矣,尤忌房室濕麵酒醋鹽味,犯之必死。
木通散:
治水腫。
海金沙,舶上茴香,巴戟,大戟,甘遂,芫花,木通,滑石,通草(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以大麥麵和作餅子如當二錢,大爛嚼生薑湯送下。
==中標題== 下痢泄瀉第十六。
治痢:
紫苑,桔梗,赤芍藥,白朮(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三五錢,細切羊肝拌之,作麵角兒燒服之,後用白湯送下,食前。
治痢:
杜蒺藜炒碾為末,酒調下三兩服。
香豉丸:
治痢。
蒜為泥,豉為末。
右二味相和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湯下五七十丸,食前服之。
治大人小兒吐瀉腹脹胸膈痞閉:
五靈脂,青皮,陳皮,硫黃,芒硝(各等分)。
右將硝黃於銚子內,以文武火鎔開,用匙刮聚自然結成砂子,取出研碎,與前三藥
同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小兒麻子黃米大,每服二十丸,量虛實加減,米飲湯送下
,無時。
又方治瀉。
車前子,不以多少。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湯調下服之,水穀分吐瀉止。
==中標題== 諸雜方第十七。
治消渴:
揀黃連(二兩八九節者良)。
右剉如咀,以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滓,頓服立止。
百日還丹:
佛茄子,樟柳根(各等分)。
為末,枸杞汁和丸如雞頭大,每服十丸,新水送下。
酒癥丸:
巴豆(十六箇),全蝎(十五箇),雄黃(一塊),白麵(五兩)。
右為末,滴水丸如碗豆大,每一丸,如痛飲者二丸。
立應丸:
治臟腑泄痢,膿血不止,腹中疼痛。
乾薑(一兩炮另末),百草霜(一兩),巴豆(連皮一兩炒用),杏仁(一兩同巴
豆和皮炒黑色,杵為泥後入霜研用)。
右用黃蠟四兩,鎔開蠟,次入前四味,用鐵器攪勻旋丸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甘草
湯下,白痢用乾薑湯下,食前,若水瀉溫水下。
反胃:
黃柏末,熱酒調三五錢,食後服之。
治小便多(滑數不禁):
金剛骨為末,以好酒調下三錢服之。
又方:白茯苓(去黑皮),乾山藥(去皮,白礬水內湛過,慢火焙乾用之)。
右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稀米飲調下服之。
治卒淋痛:
芫花散(三錢),茴香(二錢微炒黃色)。
右為細末,水煎服之。
治趼方:
以水調白麵稀稠得所,糊趼上,以紙封之,明日便乾,如不曾破者,剝去麵便行。
治大便秘:
生麻子,不以多少,研爛水調服之。
坐劑治大便久秘,攻之不透者用之:
又用蜜,不計多少,慢火熬冷,作劑稀則粘手,硬則脆稀稠得所,堪作劑,搓作劑
樣如棗核大,粗如筋,長一寸許,蘸小油內於肛門中,坐良久自透,有加鹽少許,
以素問鹹以軟之。
交加飲子:
治久瘧不已,山嵐瘴氣。
肉豆蔻(十一箇麵裹燒一箇),草荳蔻(二箇同上法用),厚朴(二寸一半生用一
半熟用,生薑汁製過用),甘草(二寸半一半生用一半炙用),生薑(二塊如棗,
紙裹煨過,半生半熟)。
右為末,每服分一半水一碗,銀石器內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發日空心,未愈
則再服。
天真丸:
補虛損。
佛袈裟,男用女,女用男,以新水四擔洗盡血水,以酒煮爛為泥,葳靈仙(一兩)
,當歸(半兩),縮砂(一兩),蓮子肉(三兩炒熟),乾地黃(一兩酒浸),廣
茂(半兩),甘草(二兩),牡丹皮(一兩),牛膝(一兩酒浸),木香(半兩)
,白朮(一兩),白茯苓(一兩)。
右為細末,與君主同搗羅為細末,酒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三進
,日服。
取雕青:
水蛭,取陰乾為末,先以白馬汗擦青處,後用白馬汗調塗之。
治蚰蜒入耳中:
右用貓尿灌耳中立出,取貓尿,用盆盛貓,以生薑擦牙大妙。
又方:黑驢乳灌耳中亦出。
又方:以濕生虫,研爛塗於耳邊自出。
==中標題== 辟穀絕食第十八
辟穀方:
大豆五升(洗淨蒸三遍去皮為細末),大麻子五升(湯浸一宿漉出,蒸三遍令口開
去皮為細末用),糯米五升(淘淨同白茯苓一處蒸熟用之),白茯苓五兩(去皮同
上糯米一處蒸熟為用)。
右將麻仁末一處搗爛如泥,漸入豆黃末同和勻,便團如拳大,再入甑蒸,從初更著
火至半後夜住火,至寅時出甑,午時曝乾,搗為末,服之以飽為度,不得吃一切物
,用麻子汁下第一頓,一月不饑第二頓,四十日不饑第三頓,一千日不饑第四頓,
永不饑顏彩日增,氣力加倍,如渴飲麻仁汁,轉更不渴,滋潤五臟,若待喫食時,
分用葵菜子三合為末,煎湯放冷服之,取其藥如後,初間喫三五日,白米稀粥湯少
少喫之,三日後,諸般食飲無避忌,此藥大忌慾事。
又方:茯苓餅子。
白茯苓(四兩為末),頭白麵(一二兩)。
右同調水煎餅麵稀調以黃蠟代油,成煎餅蠟,可用三兩,飽食一頓,便絕食至三
日,覺難受,三日後氣力漸生,熟果芝麻湯米飲涼水微用些,小潤腸胃,無令涸竭
,開食時用葵菜湯并米飲稀粥,少少服之。
又方:保命丹。
人參(五兩),麻子仁(二兩炒去皮),乾地黃,瓜蔞子(炒),菟絲子(酒浸各
三兩),生地黃,乾大棗(各三兩),大豆黃(一升煮去沫),黑附子(一兩生用
一兩炮去皮用之),白茯苓,茯神,地骨皮(去粗皮),蔓荊子(煮熟用),杏仁
(去皮尖炒),麥門冬(炒去心用),地膚子(蒸七遍),黍米作粉,粳米作粉,
白糯米作粉,天門冬(去心),車前子(蒸),側柏葉(煮三遍各二兩五錢)。
右同為細末,各揀選精粹者,臘月內合者妙,他時不可合,日月交蝕不可合,加合
時,須揀好日,淨室焚香,志心修合,勿令雞犬婦人見,又將藥末用蠟一斤半,濾
去滓,白蜜一斤共二斤半,一處溶開和勻,入臼杵二千下,微入酥油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服至五日,如來日服藥,隔宿先喫糯米一頓,粳米白麵皆可,吹日空
心,用糯米粥飲送下,如路行人服,如遇好食,喫不妨,要止便止,如喫些小蒸餅
爛嚼嚥或乾果子以助藥力,不喫更妙,忌鹽醋,日後退下藥來,於長流水中洗淨,
再服,可百年不饑。
儒門事親卷十五終。
全書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