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00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懸壺子
2021-02-11 , 5:39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300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22-LL2 ~ P123-L4

廣海明月第300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22-LL2 ~ P123-L4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300講【全廣II】



講次: 0300 (2021/02/11 ~ 02/14)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5-L7 ~ P5-L9 如是於諸三種律儀……隨諸正士應當修學。
入門段落:第1冊 P122-LL2 ~ P123-L4 先不論產生像他勝罪......這就是覺窩傑的行誼。


廣海明月_第300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前一講我們學到阿底峽尊者持戒的功德,今天我們繼續往下學。 [00′12″]

  新的學員要學習,學了很多年的廣論同學也要再再地憶持——受持戒律這件事,是佛法非常重要的衡量自我修行的一個標準。那麼如何把戒律持得非常清淨呢?我們從沒有戒律到希求受戒、到得戒、到持守律儀,然後到持守清淨的律儀,這個次第是井然有序的。所以對於我們已經受了戒律、擁有戒律的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戒律持好。 [01′05″]

  那麼我們學習《阿底峽尊者傳》,這裡邊這幾個字非常非常重要:「亦以各各還出儀軌,疾疾令淨。」現在很多同學都是受了像別解脫戒,被別解脫戒所攝的有比丘戒、沙彌戒、居士的戒律;還有菩薩戒、密乘戒。這三種律儀它都有各自的——注意——還淨儀軌。 [01′39″]

  看到這個還淨儀軌,不知道我們會不會有像抓到救命繩一樣那種感激涕零的狀態?因為如果佛陀沒有給我們制定還淨儀軌的話,從沒有得到戒律到有戒律,我們怎麼樣能夠守戒守到很清淨?這個過程要怎麼完成呢?是很難達到清淨的這個過程。比如說一旦犯了之後,怎樣能夠「疾疾」——迅速地、速疾地用這些儀軌來悔除、防護,來還淨呢?先要觀察一下自己,有沒有每天根據自己所受的戒律——一條一條的戒律,來反觀自己的身語意的現行呢?那麼看到哪一條犯了、哪一條有一些問題的時候,就是應該用各自的還出儀軌來疾疾令淨。 [02′52″]

  但是現在比如說很多狀態是我們對自己有沒有犯,可能是大的會防護得很緊,一些我們覺得是小的,但是犯了也會墮落的這樣的罪,會不會沒有投注全力以赴的關注呢?我們可以自己觀察一下自己的三業,是不是最糟的狀況可以用毫不知情來形容嗎?這樣會太過分嗎?我們是否應該像算錢一樣要把我們的持犯算得很精準?一定要把它數得很清楚,一條一條數自己的戒律,然後去嚴格地對比戒條,乃至戒條的解釋,還有我們持這條戒的一個標準、純度。 [03′54″]

  等到學到深信業果的時候,我們那個部分會更加詳細地學習,為什麼這個罪是可以淨除的?為什麼惡業是可以完全懺淨的,可以懺悔甚至到可以懺淨的?這裡是有一個原理的。所以受了戒之後,這個還淨儀軌通常善知識都會教的,它是非常重要的! [04′23″]

  如果我們知道有這樣還淨的儀軌的話,我們就沒必要去覆藏了,因為覆藏就會再加一條罪。覆藏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自己知道自己犯了戒,然後沒有去還淨,把它隱藏起來了。那為什麼會覆藏呢?原因很多種,其中可能沒有好好地了解持犯的規矩,不知道其實透過懺悔、還淨是可以把戒律再皎潔的。包括為什麼會覆藏,是覺得丟臉嗎?我們一定要知道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犯了之後如果覆藏的話,自己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但是如果知道自己犯了就要馬上用還淨儀軌來還淨的話,這是不是我們透過學習教理,掌握了更多的對付痛苦的苦因乃至苦果的一種智慧,或者是一種行動呢? [05′32″]

  就是當犯了之後,我們的解決方案是什麼?趕快過渡到解決方案的探討上,不要一直在那兒只是懊悔、只是害怕,然後把它藏起來。如果身上有個傷口,把它藏起來,傷口是不會痊癒的,它有一天會爆發得更嚴重!大家認為是不是這樣?如果受了戒之後,我們由於放逸、無知或者煩惱熾盛等等的原因,還有不敬那犯戒四因,犯下了墮罪、造下了惡業。這時候應該要像《廣論》四力懺悔的段落裡所說的,墮罪的部分要依三乘律儀各自的還淨儀軌來還淨,那惡業的部分可以透過四力懺悔來淨化。 [06′24″]

  小乘部派會認為有一些惡業是不通懺悔的,但是從大乘部派的角度來說,即使是犯了根本墮或五無間罪,都是有辦法懺悔的。妙音笑大師在《戒律辨析》中說:「雖然透過四力懺悔可以淨化惡業與墮罪,但所謂的淨化墮罪,是指透過懺悔淨化了墮罪所感得的苦果的力量,不代表心續中的墮罪會消失。」《入行論》中也有說:「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賈曹傑尊者在《入行論廣釋》中有解釋說:「菩提心具有極強的威力,能淨化定業,如果連定業都可以淨化的話,更何況不定業呢?」 [07′27″]

  所以我們受了戒之後,如果不小心犯下了墮罪,一定要透過三乘律儀各自的還淨儀軌來還淨。注意那兩個字:「疾疾」,就是要速疾、速疾地!那為什麼要速疾呢?因為惡業它會有你不去淨化它就會日夜增長的這個問題。如果惡業增長的話,就意味著痛苦的因在增多,那麼它將來的果報也在增多。每延遲一分一秒的時間,都意味著我們為那個過失、為那個墮罪所付出的代價將會越大,所以佛陀告誡我們要快快地來懺悔、來還淨。透過三乘律儀各自的還淨儀軌來還淨,還要透過四力懺悔來淨化所造的惡業。 [08′27″]

  有一句話說:「知識就是力量。」那麼佛教給予我們的知識是擊退痛苦的力量,讓我們能夠反擊苦因及苦果、有能力在惡業裡翻身,直接把它翻掉。在這個力量裡,「還淨儀軌」還有「四力懺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部分! [08′57″]

  我們不用帶著:「啊!我要懺悔好像我就是一個罪人!」現在不用定義自己或他人是不是罪人,因為所有苦痛的根源,只是我們把我在五蘊上的安立弄顛倒了,所以就產生了輪迴、產生了一切錯謬和如夢幻般的各種痛苦。當然做惡夢的時候,會覺得那是真的,醒來的人才知道那是夢,在做夢的人不知道那是夢。所以也不要過分地害怕,就說:「唉呀!我造了惡業好像痛苦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想辦法解決!這應該不是絕症,是可以有懺悔的藥來醫治好的。 [09′45″]

  所以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的律儀,像愛護眼睛、愛護生命一般愛護自己的律儀,這都是祖師佛菩薩的傳承。希望今天講了這一小段之後,大家能有一種勇氣就是要好好地持戒、好好觀察三業!當我們觀察到有違犯的時候,千萬不要堆在一邊漠視,或是裝作看不見,因為我們學了這麼多年的教理,應該是可以知道的。所以當我們了解了之後,一定要知道這個還淨儀軌還有四力懺悔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10′28″]
懸壺子
2021-02-08 , 0:37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99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22-L4 ~ P123-L4

廣海明月第299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22-L4 ~ P123-L4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299講【全廣II】


講次: 0299 (2021/02/08 ~ 02/10)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5-L7 ~ P5-L9 如是於諸三種律儀……隨諸正士應當修學。
入門段落:第1冊 P122-L4 ~ P123-L4 理應如是守護三律儀......這就是覺窩傑的行誼。




廣海明月_第299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阿底峽尊者的戒的功德。請大家把書翻到《四家合註入門》122 頁,請看中間藍字的部分: [00′20″]

  理應如是守護三律儀:如是於諸三種律儀淨戒學處,非僅勇受,如其所受隨行防護,不越制限。設少違犯,亦以各各還出儀軌,疾疾令淨。如是淨傳,應知是諸通達聖語扼要智者所喜愛傳,隨諸正士應當修學。 [00′57″]

  我們下面看仁波切的講記,說:此後,「理應如是守護三律儀」,宗喀巴大師就在下面開始說,我們應該如阿底峽尊者一樣守護律儀,這很重要。「如是於諸三種律儀淨戒學處,非僅勇受」,這裡面說到了「非僅勇受」,是我們在灌頂的時候會受三種律儀,有的人會去求受灌頂,但是在灌頂後要守什麼律儀與誓言卻毫不知情,所以說不能只是敢於受戒。「如其」於上師前「所受隨行防護,不越制限」,不應該違越根本墮等所有律儀制定的界限,而要好好守護,這是很重要的。 [01′56″]

  這一段說我們要像阿底峽尊者一樣——這宗大師的教誨——像他那樣守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那麼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呢?不僅僅是好像去求受灌頂,我們要知道我們所受的律儀與誓言,比如說條目是怎樣的?違犯的界限是怎麼樣?守護到什麼程度?那個邊界我們要去學習和了解。 [02′31″]

  這裡邊仁波切講到「在灌頂後要守什麼律儀與誓言卻毫不知情」,這個我會覺得在我們漢人中間很常發生的,因為有的時候受灌頂,如果沒有翻譯的話其實也不知道是說什麼。還好現在都有翻譯,我們僧團開始有法師翻譯的時候,我們比較知道我們在受菩薩戒,乃至後面要遵守一些什麼學處、要修什麼修法。我覺得我們所受的什麼都不知道這種狀況正在改善。這一句是希望我們要好好地學戒,在求受的時候要去了解那是什麼。 [03′14″]

  然後接著說:「不應該違越根本墮等所有律儀制定的界限」,注意「界限」這兩個字,這裡邊上師提到了不應該違越根本墮等所有律儀制定的界限。大家都知道犯了根本墮之後這個戒律就會失去了,所以這個界限就是我們的心續裡有這個戒律和沒有這個戒律的一種界限,一旦違越了根本墮之後,就會失去這個律儀了。不僅僅是失去律儀,我們還要領受很可怕的果報,因為這都是屬於違背誓言、違背戒律。所以我們一定要非常熟悉地知道根本墮等所有律儀制定的這個界限。 [04′05″]

  這個界限,其實可能就是惡趣與善趣的界限,比如說如果沒有好好守護律儀的話,來世就得不到人身,所以它也是一個能否擁有人身的界限。律儀的界限也是這樣的。所以好好守護為什麼很重要呢?因為得到人身才能學習教法。好好守護這個界限守護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我們的一個人身,或者暇滿人身。 [04′37″]

  這一點,別忘了我們常常說的——能夠得到人身這個善趣從哪裡出啊?持戒,從持戒出。如果不好好守持律儀的話,實際上會得不到人身的。像這件事如果佛陀不為我們宣說的話,我們也是不了解的。比如說那我怎樣才能夠擁有一個來世的暇滿呢?再能夠續學宗大師教法,繼續這種美妙航程。雖然在輪迴裡,但是我們值遇了教法、值遇了上師,如何再次地能值遇呢?這件事聽起來是很困難的,但是一定是要得到人身。那麼得到人身的方便到底是什麼呢?就是要好好持戒,清淨持守律儀。所以上師說「這是很重要的」這幾個字,重要到什麼程度呢?不好好守護那個界限,就沒有人身了,就這麼重要! [05′35″]

  接下來再看,說:先不論產生像他勝罪或根本墮這麼大的罪,「設少違犯」,即使是稍微違越惡作等罪,「亦以各各還出儀軌,疾疾令淨」,這是讚美阿底峽尊者。說就像別解脫戒有別解脫戒的還淨儀軌,菩薩戒有菩薩戒的還淨儀軌,密乘戒有密乘戒的還淨儀軌,就應該立刻用這些儀軌悔除防護來還淨,這是很重要的。這裡所說一點點也不違越制限,就算是犯了也立刻還淨,這就是覺窩傑的行誼。 [06′24″]

  這一段我們會看到讚美阿底峽尊者都沒有產生像他勝罪或根本墮這麼大的罪,就是像惡作這樣少違犯的,馬上各各還出儀軌,疾疾令淨。「亦以各各還出儀軌,疾疾令淨。」這裡邊出現了「各各還出儀軌」,對於各各還出儀軌,後面解釋說別解脫戒有別解脫戒的還淨儀軌,菩薩戒乃至密乘戒都有各自的還淨儀軌。「疾疾令淨」,就是立刻用這些儀軌悔除防護來還淨。然後仁波切又講一句:「這是很重要的!」前面有一個,這邊又有一個。 [07′10″]
懸壺子
2021-02-03 , 15:33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98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21-LL2 ~ P122-L3

廣海明月第298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21-LL2 ~ P122-L3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298講【全廣II】


講次: 0298 (2021/02/04 ~ 02/07)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5-L4 ~ P5-L7 成就金剛乘律儀者……犯罪不染尊。」
入門段落:第1冊 P121-LL2 ~ P122-L3 後面說「慎念無諂誑......沒有這種行為就是「無諂誑」。



廣海明月_第298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後面說:「慎念無諂誑,犯罪不染尊」,就是斷除一切放逸的心而具足不放逸,並且具足正念、正知,沒有諂誑,因此不會被根本墮等墮罪染著。明明是持戒不清淨、殘破不堪,犯了許多戒,嘴上卻說自己戒律清淨;本來不是清淨比丘,卻令人看上去像清淨比丘,就是諂誑,沒有這種行為就是「無諂誑」。 [00′37″]

  這一段解釋了一下無諂誑的狀態,提出了放逸和不放逸。這個放逸,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放逸和放鬆界限不清楚?有的人放鬆放到放逸,還有的人可能一放鬆就放逸。放逸是心沒有正念,對吧!沒有正念、沒有護心的這個狀態。 [01′05″]

  這裡又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提到正知是一種警覺、一種監視自己的力量,那如果正知監視你自己的時候你還會放鬆嗎?是可以的,做久了的時候是可以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譬如說騎腳踏車,一開始騎的時候你會非常緊張,然後就上去了。像我小時候也有騎腳踏車的經驗——大陸叫自行車,台灣叫腳踏車——我記得我已經好像練會了,可是有一次那天風有點大,然後我騎著、騎著,風一吹之後就覺得已經快失控了,然後怎麼也下不來,因為就特別緊張,就拚命蹬那個齒輪,然後它就越走越快、越走越快。這時候前面正好很遠處來了一輛車,車上全都是人,然後我在想:哇!這個怎麼辦?就一條路,我們是走對頭。因為速度已經非常快,好像有點像下坡又不像下坡,而且我的腳拚命蹬、拚命蹬,結果就在快撞上的時候,我還有點知覺,就把那自行車往右側扭一下,結果就撞樹上,然後躲過了那輛車。那輛車上全是人,我看到那輛車上所有的人眼睛瞪得大大的,都沒辦法,因為都在疾馳。 [02′23″]

  所以我的意思是說:就像一個剛開始練習騎腳踏車的小孩,上車的時候因為他沒法駕駛,他雙腳離地會非常緊張。久了之後,我看有的騎自行車的人好像快睡著了,還有的人騎自行車的時候輕鬆極了,東看看、西看看,然後腿也夠長了,不像小孩腿也不夠長,他隨時可以把腳還拿下來,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很自由的狀態,所以他就沒有特別地緊張了。 [02′51″]

  所以並不是一持戒就很緊張,全身不舒服,然後一不持戒的狀態,一放鬆好像就得到快樂,這就是經驗不足。經驗足了之後,還是覺得提起正念、正知,清清醒醒地過一天、清清醒醒地過日子,不會有那麼多的憂悔和痛苦。因為想一想,這一天越少的罪染著,發現錯了之後趕快去還淨和懺悔,這樣就會覺得一天過得清清涼涼的;或者你會去檢查,還有越多的戒律還沒有好好持。這樣的話,你不會有一種回頭一看霧茫茫的全是灰燼,根本也看不清楚什麼的狀態。正在經過的事情頭腦就不清醒,然後回頭再去回憶的時候——剛才哪件事我做得對、哪件事做得不行?有沒有對於我所受的律儀的違犯之處?你回憶的時候也回憶不清楚,這樣是比較麻煩! [03′48″]

  為什麼回憶不清楚呢?就是心不在此。如果我們心思一邊做事的時候,一邊都注意到:比如說我講這句話會不會犯到我所受的戒律?我對別人這個態度會不會犯到我所受的戒律?甚至還有我心中的這個念頭會不會違越菩薩戒?會不會違越密乘戒?等等。這些都是要在非常清晰的狀態下,自我檢測的一個習慣。那麼這種習慣應該是在不放逸的狀態下,才能夠檢查越多、越細。如果一旦放逸,就有點什麼事情心全部被吸引住了,現在比如說我們做事情,有的人就眼睛一直盯著這個事情到底是成還是敗,沒有注意到這個心——有三乘律儀所莊嚴這個心——如果不好好護戒就敗了,如果好好護戒就成了! [04′44″]

  那麼一談到護戒,有人說:「好,那我不做事!」不做事,煩惱就沒有了嗎?煩惱的現行和根源就都清除了嗎?也不是的。做事與不做事,它都是一個我們能夠淨化煩惱,讓律儀慢慢清淨的善巧方便。可是一旦做事的時候一頭扎進去,完全不看看自己的心念在朝哪裡走、看看自己每天的行為,有沒有記得自己所受的戒律、有沒有常常去反省,一旦忘了這些之後,任煩惱滋生,這樣的話,我們在一個團隊中,其實也會讓別人很不舒服。因為諸如抱怨、發瞋恨心等等,很多不調伏的現行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誰也不希望跟一個煩惱熾盛的人合作,因為會很痛苦。 [05′36″]

  所以戒律使這一顆心清涼,這顆心一旦清涼之後,我們就不用那麼痛苦;一旦我們不用那麼痛苦的時候,其實和周圍的人也自然相處得融洽,不會一直煩煩惱惱的、一直吵來吵去的。這只是就現世利益的部分,如果是就律儀成辦的後世的利益,那就更不用說了,那利益太大了!增上生、決定勝這些,沒有戒律作基礎,還有密乘的這些功德沒有戒律作基礎,是一事無成的! [06′08″]

  所以在這裡,想要勸自己和我們這些能夠對宗大師教法相應的學習的人,不要去習慣放逸,要去習慣不放逸。不要覺得持戒是一種好像很緊繃的狀態,如果你發現你很緊繃,你可以深呼吸調整你的狀態,然後把你用心的狀態調到不緊不鬆、很舒適的。慢慢就會體會到其實這顆心還是一直看著它比較好、守護著它比較好。 [06′40″]

  那麼對於這個「諂誑」,應該是和名利心有非常直接的關係。自己沒有做得很好,然後又假裝好像做得很好的樣子,這就是諂誑。在這裡說「無諂誑」,讚美阿底峽尊者沒有這種行為,就是他嘴上講的和他心裡行的,在別人面前還有在獨處的時候,他內心所堅守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並沒有兩種樣子。他也不用在別人面前裝一種樣子,回頭又一種樣子,就是一個樣子。為什麼?因為這樣子才能解脫呀!這樣子才能夠把自己趣向於三塗的這些惡行都去掉,才能成辦增上生及決定勝。 [07′26″]

  通常為什麼要諂誑呢?就是應該怕丟臉是不是?怕別人輕視自己。但是一旦諂誑了之後,就很難發心去把持戒不清淨的罪懺掉,因為好像沒有的樣子。但是像師父說的,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騙佛菩薩也騙不了,佛菩薩每個念頭都可以知道。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們應該是沒有什麼偷心的路可以走,也沒有什麼不努力好好地護心就能夠把戒律持清淨的路徑,好像抄小路一樣可以抄到,都做不到!必須是老老實實地守護正念、正知,比如說一條戒、一條戒先把它熟悉了,然後像六座瑜伽,就每天要檢查這些戒律我持守得怎麼樣;如果發現不對的,趕快就要懺悔。 [08′19″]

  所以,慢慢地讓我們的心離開諂誑的狀態, 像阿底峽尊者一樣,「慎念無諂誑」,爭取做到「犯罪不染尊」,這樣是我們的一個目標啊!是所有修行人仰望的一個目標。同樣受的戒律,尊者的戒律怎麼樣持守得這麼皎潔?用什麼方法持守的?我們應該去探索其中的奧秘,找到路徑,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08′52″]
懸壺子
2021-02-01 , 0:50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97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21-L6 ~ P121-LL3

廣海明月第297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21-L6 ~ P121-LL3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297講【全廣II】


講次: 0297 (2021/02/01 ~ 02/03)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5-L4 ~ P5-L7 成就金剛乘律儀者……犯罪不染尊。」
入門段落:第1冊 P121-L6 ~ P121-LL3 在三種律儀中......要具足正念、正知。


廣海明月_第297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接下來,說在三種律儀中——三種律儀是哪三種?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不管是哪種律儀,這一切戒都應該如《讚》中所說,怎麼樣持戒呢?「由具念正知」,就是必須具足正念、正知。看!回到這裡了。說從精嚴地守護別解脫戒也好、菩薩戒也好、密乘戒也好,不管是哪一種戒律,這裡邊就提到了必須具足正念、正知。《入行論》說:「欲護學處者,策勵當護心,若不護此心,不能護學處。」如果想要守護學處——就是想要守戒的話,首先一定要守護什麼呢?心!如果不護心的話,是無法守護學處的,這是《入行論》中所說的。那麼守護心要怎麼守護呢?拿什麼來守護心呢?守護心的方法就是必須要有正念、正知,提到了兩點。所以說:「由具念正知」,「具」是具足。阿底峽尊者因為具足正念、正知,所以能守護戒律。 [01′34″]

  在這一段我們還可以自己觀察一下:我們新學的同學不知道,老同學大概都受了很多條戒了,比如菩薩戒、密乘戒,還有八關齋戒也定期地受。在守護戒律的這個事情上,大家能不能想到正念、正知?想到護心?能不能想到《入行論》的這個教授?請問你怎麼樣地讓自己的律儀清淨?馬上想到護心。用什麼來護心呢?正念、正知。首先我們建立一個如何持好學處的見解,這個見解就是要護心——守護我們的心。拿什麼來守護呢?就是正念、正知,具足正念、正知。尊者之所以這三乘律儀守得這麼好的原因,就是因他具足正念、正知,所以能守護戒律。 [02′34″]

  有一些新同學可能會聽不太明白,說這裡都寫了些什麼?但是你知道這個很簡單的理路,那就是理解佛法很扼要的部分了。比如說戒律重不重要呢?戒律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受了戒律的人要做什麼?要清淨地守護戒律。守護戒律要守哪裡呢?護心。護心怎麼護呢?具足正念、正知。把這個連貫性的理路聽好了,如果談到戒律的時候,自己能有這樣的一個見地,那這節課就是學得很好了! [03′08″]

  接著再重複一下:如果不護心是無法守護學處的,沒法守戒的。所以《入行論》中所說守護心的方法,就必須要具有正念、正知——「由具念正知」,阿底峽尊者因為具足正念、正知,所以能夠守護戒律。「不作意非戒」,就是沒有不符合戒律的想法。注意!這裡是「作意」,就是連不符合戒律的想法都沒有。所以要護戒就要護心,要護心就要有正念、正知。 [03′48″]

  接下來看仁波切講的。大佛子寂天菩薩說:「欲護自心者,致力恆守護,正念與正知。」就是由於正念、正知,必須再再地憶念,注意!再再地憶念什麼呢?如果是一個出家人的話,那就是:「我有戒律,我是出家人,我心續中有此學處。」要能憶念,並且用正知去監視是否好好地守護學處,這樣就是護心的方法。如果能護心就是護戒,所以提到要具足正念、正知。 [04′33″]

  在讚美阿底峽尊者的金剛乘律儀的這個部分,我們學到了《入行論》的這個偈子,這裡都是在教我們如何持好戒律的方法,其實也不是特別地複雜。怎麼樣讓自己的內心中連不合戒律的想法都沒有呢?還是要護心,叫「致力恆守護」。有沒有發現「致力恆守護,正念與正知」,這個「致力恆守護」它發力的時間的長度有個「恆」字?就是二六時中是不會斷絕的;那麼力量就是全部的力量都在守護,要有正念、正知。 [05′18″]

  而且這裡仁波切還教導我們一種辦法,如果我們受八關齋戒的時候,就不能忘記我們有八關齋戒;如果受菩薩戒,也不能忘記我有菩薩戒;如果受比丘戒,那也不能忘記自己受比丘戒,所以在這裡就說:「我有戒律」。假如是一個出家人:「我有戒律,我是出家人,我心續中有此學處。」仁波切在前面說必須再再地憶念,就是你要一次又一次地什麼?在內心中現起這樣的想法,比如說:我有菩薩戒、我有密乘戒,我要守好這樣的學處,我心中是有這樣的學處的。不忘失自己曾經受過戒律的這一點思考,也是很重要的。這一小段哦!這一小段完全是非常精髓的、怎麼樣去持好戒的一個經驗傳承。對不對? [06′13″]

  所以大家不要好像就聽阿底峽尊者的傳記,有故事的部分就仔細聽一下,到令人費解的時候就假裝昏昧一下就過了,不是這樣的!戒律就是阻塞三惡趣的門;要能迅速地成佛,也必須要好好地持守密乘的戒律,十六生中就可以。所以在這裡講的就是要「致力恆守護,正念與正知」。 [06′37″]

  然後在這裡仁波切提到了監視,我們都不喜歡被人監視,但是對我們的心來說,我們要好像在旁觀的一個人看,有一個什麼力量啊?正知力,對吧?正知力在看正念在不在,一直要看正念在不在。所以這樣的一種受了戒之後的心情,和沒受戒是不一樣的。要有正念、正知,你那正知要一直看著你這個正念在不在。 [07′08″]

  所以它在各種境界中都有一個什麼?力量,叫「防護力」。如果這是一個非常染汙的境,這個地方有毒氣呀或者什麼樣的,防護力可能就像一個防護罩,你的防護罩要立刻現行,叫防護力,對不對?你的防護罩要防護,不然就會被毒侵入了,重則就可能沒命。所以它這個防護力,其實就是正知的一個力量,一直防護著我們這個正念千萬不要失去。 [07′39″]

  所以在持守學處的時候的心,它是警惕的、警覺的。警覺的和昏昧的、放逸的、太放鬆的,這都是一個對比。清醒的是警覺的嗎?糊裡巴塗的、大而化之的、漫不經心的這個狀態,一個受戒的人進入這種狀態之後是很危險的,對不對?除非你非常漫不經心都能把戒律持守得非常謹嚴,但是好像大德都很少有這樣示現的,都是在很小的地方也非常地小心謹慎。 [08′18″]

  很多大德也說:持戒要小心、要膽小,不能放大膽子好像什麼地方都可以去,什麼話都敢講、什麼事情都敢做。這樣子一看就是因果的地方太粗疏了,有可能會造下墮落的業。所以在持戒的時候,有人說:因果的時候要細如粉末。我們要很細緻地檢查自己的三業、檢查自己有哪些地方在律儀的持守上,譬如說忘念,甚至有煩惱熾盛等等過失,讓自己的心又沒有好好地去收攝。我會覺得這一段值得我們不停地、不停地重看,直到仁波切講的這一段阿底峽尊者示現的這個三乘律持守的功德能夠融化在我們的心續裡,我們也能夠學會這樣子去持守律儀。 [09′12″]
懸壺子
2021-01-28 , 0:44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96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20-L1 ~ P121-L5

廣海明月第296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20-L1 ~ P121-L5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296講【全廣II】


講次: 0296 (2021/01/28 ~ 01/3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5-L4 ~ P5-L7 成就金剛乘律儀者……犯罪不染尊。」
入門段落:第1冊 P120-L1 ~ P121-L5 成就金剛乘律儀者......不越制限」。






廣海明月_第296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廣論》的時間。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阿底峽尊者的功德——「成就金剛乘律儀者」。前兩次我們學習了別解脫律儀和菩薩律儀的功德,現在我們要把書翻到《四家合註入門》的 120 頁,阿底峽尊者成就金剛乘律儀者,看上面的第一段。 [00′33″]

  成就金剛乘律儀者:如《讚》中云:「尊入金剛乘門已,自見天具金剛心,瑜伽自在獲中者,修密護禁我敬禮。」成就觀見自身即天生起次第,及金剛心圓滿次第三摩地故,總讚為其瑜伽中尊,特讚如理護三昧耶,不越制限。亦如《讚》云:「由具念正知,不作意非戒,慎念無諂誑,犯罪不染尊。」 [01′25″]

  如果把這一段白話翻譯一下的話,就是尊者具足金剛乘律儀,就像《讚》中所說的:「您進入了金剛乘門之後,能觀見自身為本尊,並且是具足金剛心的瑜伽自在、阿哇都帝巴,修持隱密禁行的尊者,我對您敬禮。」尊者具足觀見自身為本尊的生起次第,以及金剛心圓滿次第三摩地。所以不僅總體讚歎尊者為瑜伽師之首,更特別讚歎尊者如理守護三昧耶戒,不逾越制限的行誼。如《讚》中也提到:「由於具足正念正知,因此不作意不符合戒律的事,持念不放逸、無有諂誑,您絲毫不沾染任何墮罪。」 [02′35″]

  現在我們看一下《四家合註》仁波切的講記。接下來,在具足別解脫律儀以及菩薩律儀的基礎上,宣說具足金剛乘律儀的持守。再唸一下原文:「成就金剛乘律儀者,如《讚》中云:『尊入金剛乘門已,自見天具金剛心,瑜伽自在獲中者,修密護禁我敬禮。』成就觀見自身即天生起次第,及金剛心圓滿次第三摩地故,總讚為其瑜伽中尊」,「尊入金剛乘門已」,就是說阿底峽尊者進入了密乘聖教之門。由於能如生起次第所說,視自身為本尊,所以具足了生起次第的證德。「金剛心」,就是指圓滿次第的三摩地。「瑜伽自在獲中者」,就是獲得一切圓滿次第的功德、三摩地,並且對圓滿次第的瑜伽獲得自在。由具足生圓二次第的一切功德而作禮讚。 [03′51″]

  在這裡邊說:「瑜伽自在獲中者」,我們現在看這個《讚》中的幾個詞義的解釋。像這個「獲中者」的藏文原文為阿哇都帝巴,常人非常容易誤解,以為是阿底峽尊者的上師阿哇都帝巴。但是根據如月格西解釋,阿哇都帝巴是指住於中道者;一般而言,住於中道者有諸多的解釋,此處讚歎尊者為修持密法能夠不墮二邊,住於中道。仁波切認為此處「中」是指中脈,修習圓滿次第而淨化中脈者稱為「獲中者」。這有兩種解釋。總之,不能認為此處在說阿底峽尊者的上師。 [04′47″]

  「觀見自身即天生起次第」,修學無上密續分為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兩個階段,修習生起次第時,主要修習觀想自己就是本尊,此處所說的這個「天」就是本尊。觀見自己的身就是本尊,觀想起來就是生起次第。然後「金剛心圓滿次第」,這個金剛有緊密不分之義。像金剛那麼堅韌,就是它不能被什麼利器分割的意思。金剛王寶劍就是它不能被其他的寶劍所斬斷,它是寶劍中最厲害的!對不對?所以這個金剛有密不可分、緊密不分的意思。那麼修習圓滿次第的時候,融合智慧、方便二者直到緊密不分,所以名為「金剛心」。 [05′41″]

  再接下來看,說在密法中,最主要的就是必須要守護密乘的誓言與學處,如果能持好密乘戒——持好灌頂的時候所受取的律儀和誓言——就算未慣修本尊法,十六生內也能成佛。「特讚如理護三昧耶,不越制限」,就是說能如理地守護在灌頂時承許的所有的密乘戒,毫無違犯。 [06′18″]

  這個部分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是不是對於密法是這樣看待的?比如說談到密法的部分,我們可能會覺得得到一個灌頂是比較重要的,大家可能會非常非常想要學很多灌頂。但是此處就上師所解釋的,密法最主要的是必須守護密乘的誓言與學處,就是密乘的戒律,還有誓言。然後說如果能夠持好密乘戒——持好灌頂的時候所受取的律儀與誓言,就算本尊法修得不是很習慣、不是很熟練,十六生內也能成佛。所以這件事我們可以自己觀察一下自己的見地。說十六生內也能成佛,密法速疾,說是很快的,但是它快在哪兒呢?是不是我們因為得到灌頂而快呢?或者我們本尊法修得很熟練,儀軌啊什麼、怎麼觀想啊,各種手印都非常地熟練,但是卻對誓言和學處馬虎,甚至都忘了,這樣的話,是不可能會得到它速疾成佛這樣的一個功效的。 [07′42″]

  所以在此處,我們應該觀察一下自己會不會有這樣的見地,認為在密法中其實最重要的,和佛陀最初的教誡也都是一樣的——最重要的就是戒律。無論是別解脫還是菩薩、還是密乘,最重要的都是要守護誓言與戒律。然後它這裡讚美說:如理守護灌頂時所承許的所有密乘戒,毫無違犯。 [08′15″]

  「成就觀見自身即天生起次第」,宗喀巴大師解釋《讚》文的「自見天」。「及金剛心圓滿次第三摩地故,總讚為其瑜伽中尊」,這個是解釋「具金剛心,瑜伽自在獲中者」。這裡邊最重要的就是下面的,「特讚如理護三昧耶,不越制限」。 [08′45″]
懸壺子
2021-01-24 , 22:42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95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9-L9 ~ P119-LL1

廣海明月第295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9-L9 ~ P119-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295講【全廣II】


講次: 0295 (2021/01/25 ~ 01/27)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L2 ~ P5-L3 成就菩薩律儀者……諸勝者子所有制限。
入門段落:第1冊 P119-L9 ~ P119-LL1 「謂心發起愛他勝自」......菩薩學處的部分。





廣海明月_第295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接下來看,在 119 頁第 2 段。「謂心發起愛他勝自」,生起了珍愛他人勝過自己的菩提之心。「以此願心」,就是先以發願的形式,在內心中生起菩提心。這以後,「所引行心,受學菩薩廣大妙行」,就是受取律儀。那麼「學受隨行所有學處,行賢妙故,能不違越諸勝者子所有制限」,完全沒有違越任何一點菩薩戒所制定的界限和學處,這是尊者清淨持戒這樣的一個功德。所以阿底峽尊者在西藏的時候,藏人曾經去問覺窩傑,說:「您戒律清淨嗎?」然後尊者回答說:「別解脫律儀是清淨的,密乘戒與菩薩戒的根本罪與粗罪從來沒犯過,只有生起一些惡作罪而已。」因為別解脫律儀是守持身口的行為,所以比較容易持守。接著仁波切說:對我們來說,這點就困難了,身口就很難防。密乘戒與菩薩戒主要防護的是內心,所以比較難。這就是學習菩薩行、菩薩學處的部分。 [01′31″]

  這一小段我們可以看一看,首先第一個說發心發起了什麼呢?愛他勝自——珍愛他人勝過自己的菩提之心。其實我們可以觀察一下,我們這一生有關於此世的煩惱,很多時候都是由於別人不理解自己、說話傷害自己,或者該別人負責的事情結果他不幹,我多幹了一些等等、等等、等等;或者多年、很多時候對一個人好像很發心幫他,但他不領情,還反過來生瞋心等等。對於我們這些修心的佛弟子來說,我們觀察內心之後可以知道生起珍愛他人勝過自己的心是很困難吧! [02′26″]

  但是就算不生起珍愛他人勝過自己的心,整天珍愛自己勝過他人,我們也得不到快樂。我們會覺得:哇!生起菩提心這個珍愛他人的心太困難了,我應該修不起來。但是即使修菩提心再困難,也比不修菩提心的苦少受多了!因為不修菩提心就整天「我愛執」——愛自勝他,然後由於我愛執的原因,在一切境上廣泛地發作三毒,或者各種以自我為中心的這種思路。這種思路在我們的人生中引生的這種痛楚,乃至這種痛楚的深度、這種傷痕的深度,可能修菩提心就好了!有想過這個理路嗎? [03′15″]

  愛他勝自!這個心顛倒過來之後,是不是生命會呈現出另一番風光?因為我們已經超越了只愛自己的這一路的狹隘風光,或者痛苦的低窪地,潮濕的、有霉味的地方,我們已經超越了。我們登上了這樣的山頂,可以瞭望更遼闊的這個風光。所以不要一看到菩提心就覺得是很困難的,好像此生與我無緣。不要覺得不修菩提心是很便宜的,其實不修菩提心的話,二六時中我們因為愛自所產生的痛苦實在是太多了! [03′58″]

  還有的人說:「希望別人把我放在心上。」沒有希望自己把別人放在心上,總嫌別人給自己的不夠,然後就開始抱怨;抱怨久了就生怨恨心,然後就會伺機報復、爭吵不休等等,很難有一個和平的、慈悲的大家在一起相處的狀態。為什麼呢?我愛執大爆發的時候,人們就會在一起失去了平靜和慈悲的這種氣氛。 [04′29″]

  我再講一遍:生起菩提心多困難,總比帶著我愛執活著好多了!因為我愛執對自我奴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讓我們的痛苦越來越深、越來越深。修習菩提心、開始珍愛他人勝過自己這樣的努力,哪怕我們努力一點點、一點點,這畢竟是背棄我愛執這個路的一個起步,這個萬噸巨輪的一個起航,所以它是非常值得隨喜的。 [04′59″]

  大家不要覺得菩提心永遠屬於菩薩,我好像很難生起。一定要知道,執著愛自之心的痛楚,乃至離菩提心越來越遙遠,成為不了一個菩薩——好像沒有翅膀、每天在狹小的愛我執的低溫下、低空下、缺氧的狀態下生存,是多麼痛楚的一件事情。那我們就不會去拒絕修起菩提心所忍受的時間長,十二年我們再可以加長好多段。無量劫來受這個我愛執的控制,如果這一朝學到宗大師教法,修到這麼清淨的菩提心的傳承——這傳承到現在!如果此生能夠在內心中生起菩提心的話,那我們真的是「一朝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05′53″]

  覺得:哇!就像一個小孩子玩那個泥巴,小朋友搶了幾個泥巴,然後坐在地上大哭、哭個沒完,很多痛苦可能就是這麼狹隘的、這麼幼稚的。但是我們卻很難出離,一直在我愛執的控制下,認為以自我為中心是合理的,我的要求、尊重我怎樣怎樣都是合理的。沒想到其實「愛自即是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是吧!這是佛陀的教誨。 [06′26″]

  所以看了尊者的行誼,我會覺得不管我們的起步點是多低,我們應該努力地發起、一定要修起這樣的菩提心,向阿底峽尊者學習,像上師那樣努力不間斷地,直到菩提心生起! [06′46″]
懸壺子
2021-01-21 , 0:28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94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8-L5 ~ P119-L8

廣海明月第294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8-L5 ~ P119-L8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294講【全廣II】


講次: 0294 (2021/01/21 ~ 01/24)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L2 ~ P5-L3 成就菩薩律儀者…… 諸勝者子所有制限。
入門段落:第1冊 P118-L5 ~ P119-L8 在無等覺窩傑的廣傳中 ......特別地恭敬這位上師。




廣海明月_第294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在無等覺窩傑的《廣傳》中有清楚地記載:主要在見地上來說,尊者是中觀應成派的見地,見地是非常高的。見地雖然很高,進入大乘道與否,主要還是看什麼呀?有沒有菩提心。那麼確定你是不是大乘人看什麼呀?心中生起菩提心就是大乘人;如果沒有菩提心,怎麼樣都不算是入大乘數。因此,為了大寶菩提心,為了在相續中能夠生起菩提心,為了在上師面前受取菩提心,阿底峽尊者就歷經數月渡越大海,然後去到金洲那個地方。去的時候,尊者的眷屬有一百二十五位比丘與沙彌,金洲大師旁邊則有五百位比丘。到了之後就在金洲那個地方,十二年中間跟金洲大師修學菩提心。 [01′11″]

  對於大經大論而言,阿底峽尊者與金洲大師都很善巧,而且在見地上,阿底峽尊者又特別超勝於金洲大師,但是他們的差別就是在相續中是否生起菩提心,為此尊者才會去了金洲。在阿底峽尊者所有的上師裡,金洲大師成為最主要的上師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這個。所以在這十二年裡並沒有學習很多教典,而是學修菩提心,看相續中是否能夠生起,乃至未生起之間就一直在上師跟前,所以是主要的上師。這個就是講阿底峽尊者依止金洲大師修學菩提心的一小段。 [02′11″]

  看了這一小段可能我們就想:啊,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像阿底峽尊者這麼了不起的人、這麼聰明的人,都要在他的上師面前十二年勤勤懇懇地修習菩提心,看來菩提心我得下一點功夫了!大家可能會得到這樣的一個感覺。但是仁波切講到這兒的時候就開始講——最近有人說:「依止上師是西藏的特色,佛法中沒有特別強調一定要依止上師。」接著仁波切說:「但不是這樣,印度的大成就者們都依止上師。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依止金洲大師的原因,是由於他的菩提心傳承極為清淨,而且加持力極大。如果能如實地依止上師的言教,就是自己獲得加持的最勝之門。」 [03′11″]

  我再說一遍:「阿底峽尊者依止金洲大師的原因,是由於他的菩提心的傳承極為清淨,而且加持力極大。如果能如實依止上師的言教,就是自己獲得加持的最勝之門。」因此尊者在十二年中,在心中還未生起菩提心時,就在上師跟前修習菩提心。具德阿底峽尊者的一切上師中,最殊勝的是金洲大師,因為依止金洲大師才能生起菩提心,所以執持金洲大師是所有上師之中最超勝者。 [03′52″]

  阿底峽尊者已經去西藏了,在西藏的時候,也就一直念著金洲大師的恩德,念念不能忘!然後說:「我能有善心,此乃上師恩。」就是由於這位上師而生起了菩提心,所以他特別地恭敬。這種感恩應該持續生生世世吧!這種對金洲大師的感恩心。 [04′24″]

  在學習祖師的傳記中,有人說:「啊!這已經是過去很久的事了。」但是為什麼要學習祖師的傳呢?就是為了明了當下自己的所行,前人走過的路、成功者走過的路,自己沿著這樣的路也會獲得成功。所以這裡邊要抉擇的一點是:依止上師並非是好像藏系的特色,無論顯密都要有善知識——領進門、中間護航、到最後成佛都離不開善知識;聞思的時候離不開,生起證量、證正法的時候也是離不開。 [05′09″]

  所以在這裡邊要再強調,有人說:「啊,好像依止善知識太困難了!消除非理作意都很困難。」那可能還得在內心中再再地堅定:如果想獲得成就的話,不是簡單結個緣,想要獲得成就,讓自己的這個暇身不要虛度,那麼這一個次第應該是不可以違越的。因為沒有上師的加持力,斷一分過、修一分德,這都變成了非常困難,甚至極難生起。 [05′44″]

  所以在提到阿底峽尊者追隨在金洲大師身旁十二年,為了修起菩提心。阿底峽尊者聰明絕頂,那樣的人況且在修菩提心的時候,還要依止金洲大師十二年。大家都知道他小的時候就很善良,坐在車上出去就說:「願我的善根和福報都與眾生共!」是從小就顯現出這樣殊勝善心、絕頂聰明的人,在他要修菩提心的時候,尚且要依止金洲大師老老實實地學習。所以也提醒我們在依止法上不要有什麼偷心,也不要覺得這只是說給別人聽的。這是一個佛弟子必須要走過的路——一定要依止善知識,不然很難獲得成就。 [06′44″]
懸壺子
2021-01-18 , 5:24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93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6-L3 ~ P116-LL4

廣海明月第293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6-L3 ~ P116-LL4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293講【全廣II】


科判:道前基礎
主題: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5 ~ P4-LL3 其中戒學……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入門段落:第1冊 P116-L3 ~ P116-LL4 有說:正法毘奈耶的行持......重視戒律是很重要的。



廣海明月_第293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接著看《入門》116 頁最後一段。說我們講到〈造者殊勝〉當中,其身圓滿功德事理,這一科裡邊有:具足別解脫律儀之理;具足菩薩律儀之理。現在就要講「具足菩薩律儀之理」。看 117 頁,這是在講阿底峽尊者成就菩薩律儀的功德。 [00′26″]

  成就菩薩律儀者:如《讚》中云:「尊入度彼岸門已,增上意樂善清淨,覺心不捨諸眾生,具慧大悲我敬禮。」依慈氏瑜伽士等上師長修眾多慈悲為本菩提心之修習教授,特於十二年間依金洲大師,多時修習至尊慈氏及妙音尊傳授無著及寂靜天最勝教授。如《讚》中云:「能捨自利以利他,為勝是即我師尊。」謂心發起愛他勝自菩提之心,以此願心所引行心,受學菩薩廣大妙行,學受隨行所有學處,行賢妙故,能不違越諸勝者子所有制限。 [01′31″]

  那麼現在我們看仁波切的講記。這裡邊的《讚》就是《八十讚》。《八十讚》中說:「尊入度彼岸門已,增上意樂善清淨,覺心不捨諸眾生,具慧大悲我敬禮。」在顯密二者之中,顯教即是度彼岸乘。進入了度彼岸乘的這個大門之後,「增上意樂善清淨」,就是由清淨增上意樂之門發起了什麼心啊?菩提心。然後以菩提心不捨多少眾生呢?不捨如虛空般的一切眾生,因此頂禮具足如是菩提心「具慧大悲」的尊者,大悲即是大乘的根本,所以敬禮具慧大悲者。 [02′29″]

  阿底峽尊者從「慈氏瑜伽士」為主的眾多上師跟前,請了很多以「慈悲為本菩提心之修習教授」。必須以慈悲心作為根本,才能發起菩提心,所以在此師座前修習以慈悲心作為根本的菩提心教授。後面說是「於十二年間依金洲大師」。在這之前,我們可以了解一下「慈氏瑜伽士」。 [03′01″]

  慈氏瑜伽士也是金洲大師的上師,約在十世紀,又名古薩利,童貞出家,法名寶軍。在大古薩利上師座前聽受了修持顯密教法,特別將龍樹、無著分別傳下的深見、廣行兩派的道次第合一而作修持,由此心中生起了圓滿道次第的功德。依止廣行派的大德勇金剛,聽受自他換的教授,生起了真實的菩提心。這位上師將慈悲心奉為修行心要,故尊稱為慈氏瑜伽士。 [03′46″]

  據《噶當父法》記載,阿底峽尊者擁有的發心傳承之中,教依《虛空藏經》、理依《集學論》、《入行論》、在見解上依經部宗的發心傳承,都是跟這位上師求得的。這位上師著有《證道歌》描述他自己對於慈悲心、菩提心的體悟。他的主要的弟子,剛才有說誰是他的弟子啊?就是金洲大師,阿底峽尊者也是他的弟子,赫赫有名的兩大弟子!所以慈氏瑜伽士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上師,阿底峽尊者就跟他修學。 [04′31″]

  現在就介紹到:在十二年中依金洲大師,「多時修習至尊慈氏及妙音尊傳授無著及寂靜天最勝教授」,特別在一切上師之中,主要依止攝修心教授為一脈的金洲大師,在十二年中修習菩提心。「如《讚》中云:『能捨自利以利他,為勝是即我師尊。』」捨棄了自利,而精勤成辦一切他有情的義利,這就是我的上師。注意!在那「自利」前面有兩個字,哪兩個字啊?「捨棄」,這就是菩薩要修學的。這一段應該是在阿底峽尊者的傳記中有很多的描述,我們可以再去學習。 [05′31″]





四家合註色碼:
紅色 #950D43
藍色 00639E
綠色 007F3C
懸壺子
2021-01-14 , 5:14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92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6-L3 ~ P116-LL4

廣海明月第292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6-L3 ~ P116-LL4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292講【全廣II】


科判:道前基礎
主題: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5 ~ P4-LL3 其中戒學……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入門段落:第1冊 P116-L3 ~ P116-LL4 有說:正法毘奈耶的行持......重視戒律是很重要的。



廣海明月_第292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一個成功的舞蹈家,實際上就是要訓練,訓練到他可以行雲流水地做出他那些動作,不需要說下個動作是什麼、下個動作......,他不需要這種憶念了,因為他的身體經過了非常徹底地訓練。這個訓練是什麼呢?比如說舞蹈裡邊有要飛起來的動作,那你說又不是鳥你怎麼飛呢?你可能就要把你的身體彈跳到最高,而且最高到上面還不能醜。所以他就要訓練,訓練到他的身體就像他想像的那樣,把那個動作做出來。 [00′37″]

  我們就要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把戒律持到清淨,就是一直訓練、一直訓練,訓練他的身體已經有條件反射,到那個地方就開始行雲流水地做出來。當然要經過比如說可能扭腳呀,可能難以想像的疼痛,或者摔下來失敗等等,經過很多的痛苦、疼痛、不屈不撓的奮鬥,最後這一個舞能夠完美地呈現。在舞臺上表演的時候是一個聚光燈,那我們學戒的人,你說它聚光在哪裡,就是你完美地憶持你這些戒律的時候——好像你拿著燈看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哇!我們的三業是很完美的一個傑作,就是堪稱是精品。因為你已經經歷過這樣的訓練,讓我們的心非常非常地柔軟。舞蹈會讓你的身體變得柔軟,那麼戒律會讓我們的心裡變得調柔,所以一伸手、一投足就是一個傑作,徹底地和戒律完美統一,就是戒律的傑作! [01′42″]

  這個透過數數訓練是完全可以完成的,我這個數數訓練就是那種: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在那個持戒的當口上,你能夠撐住那幾個念頭,或者你能夠守護住自己,其實就是經年累月的努力導致的。你到關鍵時刻你的正念正知全部能夠衝上去,把這個快要漏的地方全部防好,甚至遠方便戒都守得非常好。 [02′09″]

  我想表達的是:對於別解脫戒乃至所有律儀的守護是可以練成的,透過辛苦的操練是可以練成的。因為這就是一條路,就是心路!你一直訓練它不要趣向於惡法,守住身口、守住身口,以後你的身體就習慣守住身口了。然後到了那個不守身口的地方,你就會覺得非常地不適應,甚至說:「這怎麼可能變成這樣?」就變成了一種痛苦的事情、不悅意的事情。甚至你覺得:「這不是我的世界!這不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豈能和戒律分開呢?我豈能不這樣活著呢?」就是自己的心續化成了戒律本身。就像你就化成了那支舞、那個傑作!本身就是傑作——你的手一伸出來、腳一伸出來,飛上去、落下來等等就是傑作!一舉手投足就是一個精美的傑作,如果世人知道的話就是令人震撼;那如果世人不知道的話,那你自己持戒清淨,我們自己能把戒律守持清淨,對後世、對求解脫、對成佛,都是不可思議的,對正法的住世就在此! [03′23″]

  所以我會覺得我們受了戒律的人,可以像那些舞蹈家練舞那樣,有的人一天跳七、八個小時,不管是坐車多少個小時、坐飛機幾個小時、也沒有地方,他說一天不練功夫就退了,一天都不能停的!要一直壓腿、一直練,他那個身體才能夠那個柔軟度,才能把那個動作做出來。舞蹈家為了奉獻出一支傑作的舞蹈,他能夠做出這麼辛苦的努力,那麼我們為了令法住世,對於戒律的這種訓練豈能懈怠呢!或者練一練沒練成就放棄掉,甚至是忘了,這是很奇怪的事情! [04′06″]

  這裡邊我認為非常值得我們自己期待的就是,因為心是無自性的,當你朝著這樣的方向去串習,一直串習的時候,它就會有一種條件反射。我們不會一直都像一開始學戒,每條持起來那麼地辛苦,久了之後就如同行雲流水了,就是非常自主的、自由的,甚至我們在戒律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涼和自由!甚至你會覺得好像只有在這裡邊才是安全的,確實在這裡邊是安全的! [04′41″]

  所以戒律不是一條繩索,如果你非得要把它形容成一條繩索的話,那你快要掉到深淵的時候,這個繩索會把你絆住,別讓你掉深淵,這是很美好的一個繩索!可是你要飛向快樂的虛空的時候,它絕對不是一個繩索,它像風一樣助你飛翔,甚至就是根本,根本就像翅膀一樣,沒有翅膀是飛不了的。 [05′04″]

  所以在學習到阿底峽尊者他對一條微細的律儀都如犛牛愛尾一般,這到底是一個什麼境界?我覺得我們現在只是聽到,然後去想像。那麼善知識的這種示現、傳承祖師的這種示現,就是要我們也能夠做到如犛牛愛尾一般的這種持戒,能夠成為我們佛弟子的榜樣和效學的一個標準。大家不要覺得那是大師級的持律上座,既然我們受了戒律,我們為什麼不好好持呢?因為對自己和他人有如此深的饒益,為什麼不去千百次地訓練它呢?訓練到全部就是化成戒律本身,完美地合一,何樂而不為呢? [05′57″]
懸壺子
2021-01-11 , 5:16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91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6-L3 ~ P116-LL4

291講 292講 293講 294講 295講 296講 297講 298講 299講 300講

廣海明月第291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6-L3 ~ P116-LL4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291講【全廣II】


講次: 0291 (2021/01/11 ~ 01/13)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5 ~ P4-LL3 其中戒學……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入門段落:第1冊 P116-L3 ~ P116-LL4 有說:正法毘奈耶的行持......重視戒律是很重要的。





廣海明月_第291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有人說:正法毘奈耶的行持,就是指結夏、解夏、誦戒,此三住世就是還有正法毘奈耶的行持在,就可以說佛法還在世。仁波切說:就你們而言,大部分的寺院經濟條件都很好,有很多恢宏莊嚴的殿堂也是很好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看有沒有正法毘奈耶的行持——戒律的行持,正法住世與否也在此。因為不管外相上多麼地盛大,也不會安立這就是佛法。所以,仁波切說這些寺院裡應該有正法毘奈耶的行持,然後接下來說道海長老就對佛陀的聖教作了極好的承事。 [00′46″]

  在跟隨仁波切去朝聖的時候,看到仁波切非常恭敬地供養出家人。每到一個寺院就會供養大眾,雖然可能就是每個人五塊錢,錢也不多,但是非常非常地恭敬!碰到有的寺院很大,但是進裡面發現沒有一個出家人,仁波切就會露出一種難過的神情。所以在這裡面說:有些寺院很大,但裡邊沒有一個出家人,可以說有佛法住世嗎?當然不能這樣說!聖教的根本、佛法是否住世,全賴是否善加守護自心相續的戒律,不是靠其他人。如果善加守護自心的戒律,自心中就有佛法,所以重視戒律是很重要的! [01′48″]

  讀到這兒的時候,可以想一下,我們常常在說:「師父的宗風是什麼?」我說:「是向內調伏。」那麼向內調伏的法則是什麼呢?一定是依著戒律向內調伏,因為我們都有各自所受的律儀。在這裡邊,建立正法和戒律完全就是畫等號,那師父的宗風,也就是令聖教久住;令聖教久住,全賴「是」善加守護自心相續的戒律,因為要「否」的話就沒辦法,所以不是靠其他人。這點我們就可以想像一下,不管外相看起來好像做得轟轟烈烈怎樣,但是無論是出家眾還是在家眾,如果身為佛弟子的我們沒有好好地受持各自所受的律儀的話,沒有善加——注意這兩個字——「守護」自心相續的戒律,你不能說自己在做令教法久住的事情。 [02′57″]

  所以以前我們曾經探討過:令法久住,住在哪裡?是住在心裡。那麼什麼叫令法久住、住在心裡?怎麼樣住在心裡?就是好好地持戒。好好地持戒,就要好好地拿戒律向內調伏自心的煩惱,當我們的心趣向於非法、趣向於非理作意的時候、趣向於惡法的險處的時候,要用別解脫的這個鉤子,像銜一樣把這個如野馬一般的狂心把它拉回來。這個動作要數數、數數地練,每天、每時、每刻、在夢中都要練習。有的人在夢中就忘了自己受戒了,比如說我們受持的律儀是不能飲酒的,有人做夢就開始喝酒了,然後醒來還要懺悔。 [03′43″]

  一開始受戒的時候,會不會發生遺忘?這個遺忘是很嚴重的,一定要記得自己是受這麼多戒律!受這麼多戒律、得到了戒體之後,那戒體有一種作用,就是當我們趣向於險處的時候,那個戒體就像車要碰到另一輛車的時候,車就開始叫了,然後這主人就知道:哇,快碰到另一輛車了!就開始倒車或前進等等,就開始調這個心。所以受了戒律之後,一定要憶持、要記得自己所受的戒律。其實這也是一種訓練,每天訓練、每天訓練。 [04′21″]

  我做一個什麼樣的比喻呢?比如一個不會跳舞的人,好像不太協調,他要去學跳舞。一個舞蹈是怎麼學下來?大概就是你要跟著你的老師把那個舞步向哪兒走都要記住,你不能超越界限,因為超越界限就不是舞蹈,可能是體操或者一些怪動作。所以這個界限,就是你邁步或者伸腿的界限,要不停地練習、不停地練習,練習到你自己的身體能夠一伸手就做到位,一伸手就是老師要你做的。打拳也是一樣的。 [04′57″]

  那麼用這樣的一個舞蹈或拳的方式形容我們的內心的話,就是心念的操作。當然別解脫律儀是主要守護身口,就一直訓練、一直訓練我們身的三業不能行殺、盜、淫,口要斷除那幾種惡業。然後慢慢熟了之後,其實你不會到邊界,你發現到不太行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哇,這是不可以的!很遠的地方心就收回來了。 [05′24″]
懸壺子
2021-01-06 , 16:52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90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4-LL3 ~ P116-L2

廣海明月第290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4-LL3 ~ P116-L2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290講【全廣II】


講次: 0290 (2021/01/07 ~ 01/10)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5 ~ P4-LL3 其中戒學……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入門段落:第1冊 P114-LL3 ~ P116-L2 那別解脫律儀有幾種呢......佛法就不住世。




廣海明月_第290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接下來想一想別解脫律儀有幾種呢?「如《菩提道炬論》云:『七眾別解脫,如來所宣說,最勝妙梵行,即比丘淨律。』」如來說了七種,哪七種呢?近事、近事女、沙彌、沙彌尼、學法女、比丘、比丘尼。這個「梵行」,就是指出家。而出家律儀中的比丘律儀,是別解脫律儀中最最殊勝的!「具妙梵行勝苾芻,持律上座我敬禮」,說的也就是這個。雖然在《菩提道炬論》的字面上說有七種別解脫律儀,但本來是八種,就是把八關齋戒也算進來,不分男女二眾,就成為了八種。在《律海心要》中也有提到:「在家律儀為前三」,在家律儀就是指八戒、近事、近事女,近事就是指居士的意思;又說:「後五為出家律儀」,就是指沙彌、沙彌尼、學法女、比丘、比丘尼五種。別解脫律儀是以守護身口的律儀為主。 [01′08″]

  說:「謂其正受圓滿苾芻諸律儀已」,指阿底峽尊者受了比丘戒之後,「如愛尾牛,若尾一縷掛著於樹,雖見獵士將離其命,寧捨其命護尾不斷。如是雖於一輕學處,尚寧捨命防護不犯,況其所受重大學處」,「重大學處」就是四種他勝罪等重大學處,然後說:「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01′39″]

  接下來就看下面,上師教誡我們,說我們有些人在受戒的時候是很勇敢的,也做了許多承諾,但是持戒的時候一條戒也守護不了,這樣的話利益就很小,而且還累積了眾多的過失,所以是不應該這樣的。傳說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在前往西藏的路上,雖然只是微小的惡作,也會立刻停下來進行懺悔。大家都知道車馬勞頓的時候,身心疲憊去一個很遙遠的地方,光是疲憊感就已經讓人心裡非常非常地難以應付了,如果在路上再生了病。那麼我們可以看看,在這種前往西藏的長途跋涉之中,尊者防護律儀,哪怕是微小的惡作也會立刻停下來懺悔。其實可以繼續走、不用停的,他要停下來懺悔。 [02′40″]

  在西藏有些上師,自詡獲得很高的密法證量,就不重視別解脫律儀。但是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在密法上的證量如此地崇高,對於守護別解脫律儀卻比自己的生命還要珍惜。注意下面這幾個字——這就是極扼要處!聖教的根本在於戒律也是指這個。佛法能否住世,觀待正法毘奈耶的行持是否住世,正法毘奈耶的行持住世,佛法就住世;正法毘奈耶的行持不住世,佛法就不住世! [03′23″]

  這裡面我們再回頭看一下。問一下:那個「極扼要處」是什麼呢?在密法的證量如此崇高,但是對於守護別解脫律儀卻比自己的生命還要珍惜,這就是極扼要處。聖教的扼要處是什麼呀?我們都想要了解很多很多好像沒有聽過的法,其實很多的善知識都特別強調戒律。戒律大家都知道是能夠截斷三惡趣的、堵塞三惡趣門的一個方式。到了三惡趣的那個門,怎麼樣能不進入,會有一條像滑軌一樣滑走的,那就是律儀。到三惡趣門,不會門打開就掉下去,不會這樣的,就乘著那個滑軌車滑過去了,甚至連三惡趣門的名聲都聽不到了,就是最勝的別解脫律儀,因為它會讓有情免受惡趣的痛苦。 [04′21″]

  所以再重新想一下,我們天天說:「建立教法!」那麼什麼叫建立教法?說:請善知識住世,然後教法住世。那麼教法住世的根本是什麼?在這裡邊說:聖教的根本在於戒律,佛法能否住世,觀待於正法毘奈耶的行持有否住世——正法毘奈耶的行持住世,佛法就住世;如果戒律的行持不住世,佛法就不住世了。 [04′52″]

  在這裡邊我們想一想,我們常常在講「正法久住」,還希望「建立教法」,還有常常說:「維繫師父的宗風」,這都是很多老學員還有法師們常常的思路。那麼師父的宗風到底是什麼?就是令法久住!令法久住就是觀待於戒律!所以於微細戒,看!「不管修行多高,守護別解脫律儀卻比自己的生命還要珍惜,這就是極扼要處!」 [05′28″]






四家合註色碼:
紅色 #950D43
藍色 00639E
綠色 007F3C
懸壺子
2021-01-04 , 5:51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89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3-L4 ~ P114-LL4

廣海明月第289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3-L4 ~ P114-LL4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9講【全廣II】


講次:0289 (2021/01/04 ~ 01/06)
科判:道前基礎
主題: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5 ~ P4-LL3 其中戒學……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入門段落:第1冊 P113-L4 ~ P114-LL4 引述戒律......就是指出家。




廣海明月_第289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接下來請大家看 113 頁「引敘戒律」,中間的藍字,看原文。

  其中戒學,至言及釋數數讚為定慧學等一切功德之所依處,故須先具戒學增上諸證功德。其中戒律,分三:成就最勝別解脫律儀事理者:如《讚》中云:「尊入聲聞乘之宗規別別解脫律儀門已,護戒如氂牛愛尾,如《菩提道炬論》云:『七眾別解脫,如來所宣說,最勝妙梵行,即比丘淨律。』具妙梵行勝苾芻,持律上座我敬禮。」謂其正受圓滿苾芻諸律儀已,如愛尾牛,若尾一縷掛著於樹,雖見獵士將離其命,寧捨其命護尾不斷。如是雖於一輕學處,尚寧捨命防護不犯,況其所受重大學處,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01′32″]

  下面我們再看仁波切的講記。說:「其中戒學」,現在是過渡到三學寶中的戒學了。那麼戒學是三學的根本,因為「至言及釋數數讚為定慧學等一切功德之所依處」,佛陀的至言及眾多的釋論中都有如此提到。像《親友書》中就說:「佛說戒為眾德本,如情非情依於地」,就像大地一樣可以出生一切作物,是一切情非情的所依,戒也是一切功德的所依,所以像大地一樣。如果要想獲得任何功德,根本都在於戒。「故須先具戒學增上諸證功德」,所以最初必須具足這樣的功德。哪樣的功德呢?就要先具備戒學增上的諸證功德。所以這裡邊很顯然「戒學增上」它是屬於什麼?證正法裡邊的證功德,而且它是要最先具足的;像大地一樣,如果你想要獲得任何功德,都要用這個大地承載,這個大地就比喻增上戒學。 [03′02″]

  那麼戒學有幾種呢?剛才講過別解脫律儀、菩薩律儀,還有什麼?密宗律儀。首先,「成就最勝別解脫律儀事理者」,這裡就講到具德阿底峽尊者具足了最勝別解脫律儀的道理。像「《讚》中云:『尊入聲聞乘門已,護戒如犛牛愛尾。』」在這個《讚》中所說的「入聲聞乘門」的意思,不是指入聲聞乘,而是指進入「宗規別別解脫律儀」之門。我們必須了解這兩者的差別,否則可能就會有人認為阿底峽尊者好像進入聲聞部派了。但不是這樣的,仁波切說這是很重要的!比如說我們是執持大乘宗的,但我們也持守別解脫律儀,不會因為特別持守別解脫戒就說我們趣入聲聞乘。 [03′57″]

  覺窩傑趣入的是聲聞乘的律儀,趣入這個律儀之後,對於每一條戒,都如同犛牛守護牠尾上的每一根毛一般地善加守護。在雪山上的犛牛就會這樣,如果牠尾巴上的一根毛、一根細細的尾纏在了樹上,這個時候如果有獵人追牠,追到面前拿起槍,縱遇到生命的危險,牠也捨不得把牠那個尾巴拉斷然後跑,牠也不願意斷一尾求存。如同這個譬喻,就算遭遇到了命難也不捨戒,尊者對律儀的愛護超越於生命。 [04′49″]

  這裡邊說犛牛的那個尾應該有很多細得像絲一樣,其實斷一個絲應該是沒什麼的,但是這種犛牛牠就是特別愛護牠的尾巴,寧可死了也要保護。尊者對於微細的戒都守護成這樣子,可以想像對重大的律儀,他也更是用所有的生命去守護。 [05′16″]

  所以我們學到這裡可以想一想:我們都是受了戒的人,那麼我們對於重戒的態度是什麼?那種很重的戒律。我們對於那種輕的律儀,還有細部的律儀的態度又是什麼樣?就可以知道對這個增上的戒學,我們的信心是怎麼樣的?自己的認知是怎麼樣的?行持又是如何呢?我們讀到這裡尊者的行誼,可以反觀一下自己,然後要向尊者學習。 [05′53″]








四家合註色碼:
紅色 #950D43
藍色 00639E
綠色 007F3C
懸壺子
2020-12-31 , 6:34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88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2-L1 ~ P113-L3

廣海明月第288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2-L1 ~ P113-L3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8講【全廣II】


講次: 0288 (2020/12/31 ~ 2021/01/03)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5 獲得證德事理者……亦須攝入三學寶中。
入門段落:第1冊 P112-L1 ~ P113-L3 證悟功德攝入三學之理......故稱為寶。



廣海明月_第288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研討《廣論》的時間,請大家端正自己的發心——是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如母有情,必須去希求一切智智的果位,為了這樣的動機來聽聞《菩提道次第廣論》。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阿底峽尊者的功德,是《四家合註入門》的 112 頁。請大家把書翻到 112 頁,看上面的藍字,說:「證悟功德攝入三學之理」,這是開始介紹阿底峽尊者的證功德。 [00′45″]

  證悟功德攝入三學之理:獲得證德事理者:總佛一切教法聖教,經律論三藏寶攝,故證聖教亦須攝入三學寶中。增上戒定慧三猶如珍寶,難得、稀有、貴重、饒益、救護損害、引生喜樂,以此六法同於珍寶。 [01′19″]

  下面我們看仁波切的講記,說接下來尊者「獲得證德事理者」,證功德想一想要攝在哪裡邊呢?仁波切說全部收攝在三學之中,所以要宣說通達這一切功德的道理。「總佛一切教法聖教,三藏寶攝」,三藏寶攝。那麼三藏是什麼呢?就是「經律論」,它們被稱為三藏寶,這就是教正法。「故證聖教亦須攝入三學寶中」,教正法有三藏寶,那麼證正法要收攝在哪裡呢?也是必須收攝在三學裡邊。「增上戒定慧」,就是增上戒學、增上定學,還有增上慧學。仁波切在裡邊解釋說:我們必須要加上「增上」,不加的話外道也有戒、定、慧學,所以內道三學之上要加上「增上」,這是為了和外道三學作區分的。 [02′41″]

  那麼下面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把三藏還有三學取名為寶呢?因為「猶如珍寶」,所以稱為寶,就是說像珍寶一樣。那麼怎麼像珍寶一樣呢?是如何相似呢?下面就舉了六個功德:一、難得;二、稀有;三、貴重;四、饒益;五、救護損害;六、引生喜樂。提到了六個珍寶的功德,它是和珍寶相順的,所以稱為寶。 [03′23″]

  「珍寶」很顯然是很難得、很稀有的;就像以前在斯里蘭卡一個佛塔上,有一個國王供了一顆特別大的藍寶石,非常大,那是很稀有的。還有一些很罕見的大鑽石等等,都是很稀有的。「難得、稀有」這兩點形容珍寶。那麼三藏和三學難得嗎?稀有嗎?也是很難得、也是非常地稀有! [03′59″]

  由於具足了不可思議的功德與利益,所以它像珍寶一般「貴重」。如果自己能夠修持三藏與三學,就會得到解脫及一切智的果位,所以對自己是非常有「饒益」的。對他人由於能救護從煩惱所出生的一切輪迴的痛苦,所以也是「救護損害」。由於能獲得人天果位的增上生及解脫,還有一切智果位的決定勝,所以它「引生喜樂」。就是這些三藏和三學,它能夠給我們生命帶來增上生,增上生很顯然是人天勝道,就是人天道,它會有很多學習佛法的殊勝條件;解脫就解脫輪迴了;一切智的果位就更不要談了,那是所有的有情夢寐以求的。一切智的果位就是一絲絲的痛苦都沒有、所有的快樂都圓滿,所以說三藏、三學是「引生喜樂」的。由於有六種功德與珍寶相順,故稱為寶。 [05′14″]

  學了這一小段,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常常說皈依三寶,皈依三寶的時候會不會去思考一下:為什麼佛、法、僧三寶,三藏和三學都稱為寶?這裡邊解釋了這幾點。比如說拜佛的時候,或者自己念皈依的時候,或者學法、學教典的時候,如果心思稍稍有點模糊和麻木的話,可以想一想它猶如珍寶的這幾種特色。讓我們的心從那種取捨模糊的狀態變得很清晰,就會知道我們為什麼會皈依三寶,為什麼會學習三藏,乃至為什麼會修行戒定慧三學。因為所有的教典都是為了指示內心的一條路,像燈一樣,讓我們知道哪裡是快樂、哪裡是光明、哪裡是溫暖,所以猶如珍寶。說有一種寶石晚上會發光,在輪迴的黑夜裡可以發出光芒的有很多啊,律儀是可以的,還有菩提心寶也是可以的,那空性就更不用說了,它完全是照破輪迴的黑暗。 [06′37″]

  所以看這字數是很小一段,但是如果能夠對三藏、三學——我們是增上三學——生起難得、稀有、貴重、饒益、救護損害,還有引生喜樂,跟它的本質相應的一種覺受的話,那無疑對我們的現世和來生都是非常有饒益的。這是其中的一個饒益。 [07′04″]






四家合註色碼:
紅色 #950D43
藍色 00639E
綠色 007F3C
懸壺子
2020-12-27 , 13:18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87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1-L7 ~ P111-LL1

廣海明月第287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1-L7 ~ P111-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7講【全廣II】


講次:0287 (2020/12/28 ~ 12/30)
科判:道前基礎
主題: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2 ~ P4-L4 此後乃至三十一歲……正法中樞要處者。
入門段落:第1冊 P111-L7 ~ P111-LL1 靜命大堪布到西藏 ......一切教正法的扼要。
備註: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1冊 P121-L10註釋⑦ ~ P121- LL5註釋⑧完 桑耶寺......蓮花戒論師等。


廣海明月_第287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靜命大堪布到西藏的時候,他最初創建了桑耶寺,也是仿造能飛聚落這座寺院建的。仁波切還講:在中國北京承德的外八廟也是這樣蓋的,仿造四大洲、八小洲。承德有些寺院也是仿造桑耶寺的建築,還有北京頤和園山頂上的寺院,也是仿桑耶寺蓋的。 [00′29″]

  那麼這裡提到這個桑耶寺,是靜命大師來到西藏的時候建的。那麼我先講一下靜命大師吧!靜命論師,他是瑜伽行中觀自續派的開派祖師,他又有一個名字是大親教師菩提薩埵。大家知道靜命論師是哪兒的人嗎?他出生在孟加拉,約公元 725 年到 788 年。年少的時候,在他的親教師智藏的座前出家,並且依止這位善知識開始研習律典,之後又依止調伏軍阿闍黎聽受了《現觀莊嚴論》。由於觀察到深見、廣行不可偏廢,所以進一步精研龍樹菩薩所傳的空性教授,他的著作就是《中觀莊嚴論》。 [01′39″]

  然後在 8 世紀的時候,他應藏王赤松德贊祈請就進入了西藏,然後修建了桑耶寺。最初就度了七個人在桑耶寺出家。8 世紀的時候,距今大概 1200 年左右,這是西藏最早的出家人,對吧?在桑耶寺。七個人出家之後,開始建立僧伽制度,宣說了戒律、中觀。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一直住在西藏直到示寂。他的主要的弟子是獅子賢論師、蓮花戒論師,都是非常非常著名的! [02′28″]

  那麼桑耶寺,就是由赤松德贊王、蓮花生大師還有靜命論師三個人融合了漢、藏、印的三種建築風格而成的。在建成之後,幾度被焚毀,但是又都修建成了。後來藏區有一個滅法的王出現破壞佛法,11 世紀的時候,原來跑到各處流亡、沒有地方住的僧眾就返回了西藏,聚集在桑耶寺,其後就逐漸成為了寧瑪派的道場。所以這個桑耶寺,它就是仿照能飛聚落的那個四大洲建立的。這是關於「能飛聚落」的一個說法。 [03′24″]

  接下來,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極善說一切有部、大眾部、上座部、正量部根本四部教典,雖諸異部作受食等,諸微細分,互取捨處,遍知無雜。由是度越自他諸部宗海彼岸,故是無倒解了一切教正法中樞要處者。」自部是中觀宗,因為這是阿底峽尊者的自宗;他部就是說實事宗,說實事宗是在內道裡非中觀部的部派所以叫他部。這些阿底峽尊者全要學,並不是因為他宗他就不學,連外道的教典都要學習。所以由於遍學並且如實地證得了所有的宗派,度越了自他諸部宗海的彼岸,他就無倒地通達了一切教正法的樞要。 [04′30″]

  然後在這裡邊說到最細小的差別處、微細分——比如說比丘怎麼受食——這些都學得非常精細,他不是粗略地學,是非常精細地學。所以才讚美他說:無倒地通達了一切教正法的扼要。注意哦!這個通達教正法的扼要,就已經是了不得的一件事,他是無倒地通達了一切教正法的扼要。 [05′03″]
懸壺子
2020-12-24 , 5:54
版面: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主題: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回覆: 99
觀看: 40575

廣海明月第286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0-L1 ~ P111-L7

廣海明月第286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0-L1 ~ P111-L7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6講【全廣II】


講次:0286 (2020/12/24 ~ 12/27)
科判:道前基礎
主題: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2 ~ P4-L4 此後乃至三十一歲 ……正法中樞要處者。
入門段落:第1冊 P110-L1 ~ P111-L7 接下來語王尊者......作為他們的施主。
備註: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1冊 P120-LL6註釋② ~P121-L4 註釋④完 能飛聚落......無所不至。

廣海明月_第286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那麼阿底峽尊者在什麼地方聽受《大毗婆沙論》呢?在什麼地方?還記得吧!那個地方叫「能飛聚落」,對吧!談到這個寺院的名字,又有個故事。在講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先要介紹一個起屍修法。起屍修法乍聽起來好像有點恐怖,但是它實際上是為內、外道所共通的一種成就法,在傳記、教法史、寺誌裡面記載是滿多的,內道修密者或者為了快速累積福德資糧也會修,或者為了得到金子,把屍體化成黃金、作為坐騎而修,都是有用途的。 [00′48″]

  而在這個公案中的外道,他是為了獲得八種共通成就的寶劍成就,透過對屍體施咒,經過若干時間之後屍體就成了起屍,然後屍體就會跳起來。這個時候修法者與修法者的侍者,必須有其中的一個人,把這個跳起來的屍首壓制住,另一個人把屍首的舌頭割下來。割下來的舌頭立刻就變成寶劍了,然後持之即能上天下地,無所不能。不知道是抱著寶劍,還是坐在寶劍上,總之這個舌頭就已經不是舌頭,它化成寶劍了。 [01′28″]

  我們看 110 頁仁波切講的,說接下來語王尊者對於能飛聚落這座寺院的歷史就做了很多註解。就開始講故事:以前有個外道他就修起屍法——剛才我們介紹那個起屍法。起屍法就是讓死屍起來行走,就是起屍悉地,這也是密法的八種悉地之一,內道徒也有。如果修成了的話,這具死屍就會變成金子。這位外道要修起屍法,可是要如果沒人幫助的話,是沒法修成的。所以他就請一位內道的居士來幫忙,就告訴他說:「我在修起屍的時候,如果你能把屍體的舌頭砍下來給我,那剩下來的這個屍體全部會變成金子,然後這些金子就全歸你了。」我在想這也要很有勇氣,萬一按不住呢?萬一不忍心割下來,或者感到害怕呢?但是那個居士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這些金子就奮勇前行,還是他倆是朋友,搞不清楚記載。總之,那個居士就答應去幫忙修了。 [02′48″]

  起屍法如果修成了,舌頭就會變成一柄寶劍,拿著這個寶劍可以去到須彌山頂,可以飛到天界去。然後他們就開始修了,起屍法修了幾天之後,這個屍體就開始回暖,再過幾天屍體就會動,再過幾天就看到他舌頭在動了。一開始的時候舌頭會伸出來,一下又縮回去了,如果在第一次能用寶劍把舌頭割取下來的話,是最上等的,請那位居士幫忙就是要幫割屍體的舌頭這件事情。但是這位居士不知道是由於驚恐,還是由於技術不熟練,還是由於什麼問題,他沒有在第一次就割下舌頭,說是因為縮得太快了,第一次就沒有割到。如果在第二次取得,就可以得到次等的成就,但是第二次那個舌頭伸出來了,哇!這個居士又沒能割下來。 [03′59″]

  到了第三次,那個居士就拼了,因為第三次如果不割下來的話,那個起屍復活了之後,就會把整個地方都毀滅掉。所以這個居士也是沒辦法了,他就發了這樣的狠心,等到第三次,那居士就把自己的嘴巴湊過去,等到舌頭一伸出來,他就用自己的牙齒把屍體的舌頭咬住。看到這裡,我覺得實在是太拼了,居然用寶劍把它割下來!剛才我們說了,如果舌頭不割下來,起屍復活,那就是遺害整個地方,就會被毀滅,所以這個居士居然在第三次連咬帶割就把它割下來了。割下來之後,舌頭馬上就變成寶劍了。然後那個居士就說:「啊!你寶劍先借給我,因為我想飛上天去看風景。」因為他倆當初談的是,如果修成了的話寶劍歸那個外道,這個變成黃金的屍體,這麼大一塊金子就給居士。這個居士考慮還滿多的,他先騎了寶劍飛翔,然後還可以得到金子,所以他就先去看風景了。於是手持寶劍,一下子就到了須彌山頂,就看到了風景。 [05′25″]

  他借劍飛翔到了山頂,全覽四大洲與八小洲。看了一圈回來之後,因為當初在修法說好了,這個寶劍是歸外道的,所以他非常守信用就把寶劍還給了外道。然後外道也很守信用,那個整具的屍體就早已經變成黃金,再也沒有那麼恐怖,所以他就把這個金屍的肉割下來,應該就是金塊吧!都是黃金。囑咐他只要不要割到見骨頭,肉——就是這個金塊——都可以長回來的,一旦割到見骨頭,肉就長不回來了。 [06′08″]

  這個居士就用這些金子——這來之不易的金子,建造了能飛聚落這座經院,而且是按照他在天上所看到的須彌山及四大洲、八小洲的格局蓋了這個寺院。並且那金子好像是用不完,就用這些金子奉養這座寺院裡的百位比丘與百位居士,在很多年裡都作為他們的施主。 [06′43″]

  不知道聽到此處你們在想什麼?能飛聚落這個寺院是這樣的一個緣起。 [06′51″]

回到「(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