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 筆資料符合您搜尋的條件

Enmo
2006-04-27 , 13:18
版面: 1.針灸(穴道按摩)
主題: 針灸加溫 可消緩痔瘡症狀
回覆: 2
觀看: 1512

Re: 針灸加溫 可消緩痔瘡症狀


2006/04/21 【記者修淑芬/台北報導】



「久坐」容易得痔瘡,其實,「久站」、「容易生氣」也會得痔瘡。一位在餐飲業工作的林小姐,每天在餐廳跑來跑去,有「痔」難伸了5年,吃了降火氣的消痔丸,反變本加厲。後經中醫診斷,始知她是因為勞累過度,久站導致中氣下陷,誘發出痔瘡來。


台北市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廖麗蘭表示,這位林小姐屬於虛寒、氣虛的體質,能量先天就不足,血液循環比較差。由於她從事餐飲業,儘管忙近忙出的,卻也因長時間的站立,讓她肛門附近的靜脈叢血液鬱積,壓迫到肛門,持續有墜脹感,肌肉無力,最後形成了痔瘡。


廖麗蘭表示,痔瘡的成因大不同,「治」方就有別。除了久坐、長期便秘、腹瀉、懷孕、虛弱體質、飲食或生活緊張等原因外,「容易生氣」也會刺激直腸肛門黏膜,形成痔瘡。


「容易生氣」屬於「肝氣鬱結」的證型。多因工作壓力大,外加容易生氣、經常熬夜,導致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廖麗蘭表示,臨床上多見到生氣之後,出現胸悶不舒服,飲食減少,臍腹兩側悶痛,痔瘡伴隨而出。


廖麗蘭表示,原因就在經絡的肝經循環,是經過肛門、沿身體兩側而上行至頭頂,肝主疏泄,可以調整協調體內的氣血循環,若情緒不穩、容易生氣,導致氣不上行而往下降,就會冒出痔瘡來。


在療法方面,「肝氣鬱結」者,可用加味逍遙散。針灸則可選用陽陵泉、支溝、內關等穴位,達到疏肝理氣,解鬱消痔。


「實熱證型」多因吃太多燥熱食物,反覆便秘,致使氣血瘀滯下焦而長痔瘡,並伴隨面赤口臭、失眠心煩、小便深黃量少。治療以乙痔湯為主。針灸選用內庭、太衝、長強穴。

\n
「氣虛下陷」多因勞累過度,身體元氣不足,加上久站久坐,使中氣下陷,導致肛門腫脹,誘發痔瘡。治療可用補中益氣湯。針灸可選用腎俞穴、百會、足三里。


s1:
苦參、黃柏、薄荷、槐花各3錢,以布包裹,用水1000cc煮開,小火煮10分鐘左右,將湯汁連同藥物倒入適當大小的盆子,以溫水稀釋調至適當溫度,於洗澡後坐浴10分鐘,再以清水沖洗乾淨即可。症狀嚴重時,每天1次,平日保養時,一周2次即可,可達到涼血消痔腫的效果。


【2006-02-26/聯合晚報】

回到「針灸加溫 可消緩痔瘡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