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在家備覽{舊版}手抄稿第三冊.17A~24B

南山律在家備覽--弘一大師著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6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南山律在家備覽{舊版}手抄稿第三冊.第二十四卷 B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255 舊版.第二十四卷 B
南山律在家備覽手抄稿
舊版第二十四卷.B面
進入佛法當中,「但知學語」,對不起,得不到真實的內涵哪,也同樣地白過了。所以叫
「深須責己」啊!這不要怪別人,怪別人就錯了,要反過頭來責己。那個時候能夠曉得懺
悔,因地上努力的話,欸,將來有希望了。那麼「虛浮」又失其「倉卒」,當然容易錯誤。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那個《事鈔》的文。說像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個所發
的戒,是怎麼分上中下三品呢?就看我們的識心,這個識心,那個一個是能緣的心,然後
呢所緣的境,所以是「緣境及心」這個差別,如果上品那就得增上戒,這個就是殊勝的。
這個事情啊,關於這一方面的這個事情,必須要「受前時」,還沒有受的時候,還沒有受
的時候。所以前面說「預習發戒」,一定要事先去好好地學習。
  這個不用學而用「習」,這個有它的內涵喔!學,也許你只是跑得來看看書,跑得來
南山律在家備覽.手抄稿256
聽一下,單單這樣。就算是書本上說得完全透,你看懂了,乃至於講法的法師講得非常清
楚,完全正確,你聽懂了,還沒有用,還沒有用!還要幹什麼?你要真正地深入地思惟。
那麼這個以前曾經說過,我們修學過程當中,從善知識,這是外在的必須要的條件;內在
呢說聞、思、修,我把那個次第分成功聞、聞慧,根據這個聞慧去思、思慧。換句話說,
真正的佛法的特徵,我們應該了解的是,得「他」要告訴我們的慧。這個前面一定要正確
地告訴我們去學習的主要的什麼?就是這個。所以這個「智者提授」,這個智者他至少跟
思相應,得思相應慧,而最究竟圓滿的,應該得修相應慧,那才能夠如理如量告訴我們。
  這個裡邊就算有了善知識,如果我們自己不認真地、懇切地去求、去聞、去思,還是
得不到。所以說這個地方,這「預習」、預習,你事先、預先越能夠正確圓滿地學習,那
麼到那時候才真正地能夠發得我們所希望、所祈求的戒體。所以他要提示、要指授,那麼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是「心心相續」。這個心心相續,什麼個狀態呢?這個心心相續什
麼個狀態呢?實際上這句話本身,已經很明白地告訴我們,我們要得到思相應慧。
  聞跟聞慧的不同,思跟思慧的不同何在呢?就是這個幾個字當中。聽見了以後,
「喔,懂了!」回過頭去呢,還了他啦!只是落下一個種子,有沒有用?有!什麼時候用
啊?快則三生、五生,慢則無量阿僧祇劫,這樣。那麼現在呢,你聽懂了以後,回去說:
257 舊版.第二十四卷 B
「啊,這麼好!」我不斷地去想:「剛才聽的好像了解,可是對境還是不行!」你去思惟
觀察。然後在這個狀態當中,你確有認識,然後在這個時候產生的功效是什麼?現行。現
行是什麼狀態啊?哪!就是這裡告訴我們的─心心相續,這樣。所以當我們跟那個正確
的,不管是佛、法、僧三寶,正起現行的時候,就是心心相續的時候。
  對這個戒、對這個法,也許我們不太清楚,我想極大部分人對念佛應該比較了解。通
常我們念佛人都說:「哎呀!我希望得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什麼個境界呀?就在這
裡告訴你─心心相續,就是前念、後念在這地方,就是這樣。所以這個所謂的心心相
續,換句話說,就是現在你所希望的,跟這個法相應的現行生起的時候。所以你念佛得到
一心不亂的時候,這個佛號是明明白白呈現在前頭;現在呢我們學的所學的戒法,當那個
戒法你正確地認識的話,這個才是見境明白,這個才是見境明白。
  那麼大家了解了就不必再說,我在這裡還要、還要預防有很多人不清楚,或者說我
以前解釋得不夠清楚,那麼今天呢再解釋一下。要見的境說並不是說,哎,五戒什麼,我
不殺、我不盜、我不婬……。你單單了解了這個,對不起,這個沒有太強有力的用場,就
算你真正做到了,果在人天。真正要見的境是見的什麼境啊?真正要見的境是見的什麼境
啊?這個前面說的三法印。境界現起了以後,馬上了解到:「啊!對不起,以前看見了這
南山律在家備覽.手抄稿258
個,不是貪、就是瞋、就是癡,現在不,不上當了!」要見的這個境是這個。那這個境,
什麼呢?實際上呢是由於外境而引發的,而真正那個境就是內心的煩惱相,這我們認識這
個。這個煩惱相,為什麼叫境呢?在一切時處境上面現起來,這我們要了解這個,這個才
是真正我們應該了解的。
  所以你了解了這個戒法的真正的特徵以後,這樣。所以在持戒的過程當中,持戒的過
程當中,我們總覺得:哦,好像我們現在講那個大乘的,《四分律》是分通大乘,講心;
那麼小乘的戒法當中好像只講身口七支。對於你們諸位來說,容或不一定要這樣深細地解
釋,但是諸位的確有很多人將來都有希望深入。就算不受大比丘戒、比丘尼戒,那麼也許
只是個八關齋戒吧!那我就看看這個實法宗的,或者說現在南傳的─現在南傳的那個是
通常我們說是銅牒部的,那個就是說一切有部的,看看他們這個內涵怎麼說?
  最近出了一本書,這個叫《清淨道論》,那個就是完全南傳的,現在已經把它翻成功
中文了。它這個裡邊就講戒,持戒的時候應該怎麼持,我引一段公案讓你們了解一下,你
們就曉得。儘管實法宗它講起來是只講身口七支,可是它用心方法如何用法,跟我們現在
四分一宗說的完全一模一樣。先說那個故事,先說那個故事。這個故事怎麼一個故事呢?
說有一個人他出了家以後,這個出了家以後,他母親非常懷念、思念他,但是不管,出
259 舊版.第二十四卷 B
了家就出家。後來呢他的母親生病了,生病生得非常嚴重,生病生得非常嚴重,那麼想盡
辦法沒辦法,最後那母親給她的女兒說,她說:「你去找你的哥哥(那個哥哥就是那個比
丘,就是那個比丘),就說是告訴他,說媽媽很懷念你。」
  這個律當中有一個原則,出了家以後,家人都不能來往,也不必管,只有父母,這
個因為父母是個特例喔!所以這個女兒就跑得去跟她的哥哥說:「媽媽現在生了病了,現
在沒辦法,你是不是想辦法給她幫忙一下。」那個比丘怎麼說?「你教我幫忙,對不起,
我實在沒辦法幫忙。因為我現在心裡面緣的,除了這個戒以外,再沒有任何別的任何東
西。」他緣的怎麼緣呢?內心當中一心一意注意著起心動念的時候,這個叫根律儀,一跑
到外面去,錯了!一跑到外面去,錯了!所以當他對境的時候,他已經觀察到了:「欸,
我這是跟著境轉,還是我收攝著?」所以這個戒叫「攝心為戒」。這個攝心怎麼攝法呢?
當對境的時候,他自己注意了。
  因此他說:「如果說你要我什麼的話,那我就把我這個代母親回向。」就說了這麼一
句話,就是這樣。換句話說,他以他持戒的功德代他母親回向,就給他妹妹說了這句話。
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欸,他母親當下,這個說完了以後,他母親當下身上好像長的毒瘡,
那個毒瘡一下統統好了。啊,她好高興!最後那個女兒回去,一對時間,正是這個女兒找
南山律在家備覽.手抄稿260
到他哥哥,那個比丘給她說那件事情的時候。
  他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實際上裡邊舉了好幾個例子。這個處處地方說明什麼?說明儘
管薩婆多部,換句話說這個實法宗,講起來那只管身口七支,你心不管。可是這個《清淨
道論》上面說得很清楚,說持戒你很注意這個形相,可是心裡面染污,這個叫「戒垢」。
這個戒,對不起你可以將來生天喔!說我對這個戒很尊重,可以生天,但這個不能得到真
正解脫,也不會有像剛才說的,這樣的無比的這個功德。
  這是我這地方啊,簡單地說到這地方,「心心相續」,這個心裡要到什麼狀態當中,
「見境」要到什麼情況之下,「明」跟「淨」,這是我們應該清楚的。所以一定要這個前
後配合起來,配合起來,說這樣這種情況,對不起,到臨時沒有用。我想大家這個很清楚
吧!因為這一定是從因果上面講,你一定要很深遠地去觀察。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就算
真的了解了以後,如果不經過深入地思惟尚且不行,何況了解都不了解,了解都不了解!
平常我們聽見了以後都是這樣,覺得:啊,這個對、對、對!可是碰見境況的話,往往覺
得現實重要啊,那忘得乾乾淨淨,主要的原因就是差就差在這裡。那麼這個論上面告訴我
們,你要想補足這個缺陷,最重要的就要思、思惟呀!思惟,思惟!
  再下面說,「若約臨時師授」,到臨時的時候,是,還是有這個可能,如果這是真正
261 舊版.第二十四卷 B
夠條件的一個善知識,他會詳細地告訴你。但是這個時候情況怎麼?「法相尚自虛浮」,
你對這個法所說的真正的內涵不實在,或者是虛、或者浮。虛是什麼呢?根本不了解,錯
了!虛是偽的、假的。再不然就算這個了解了,力量不夠,浮的─不重。通常情況之下
是,說不了解我們現在暫時不談它,了解了以後,對境不一定做得到。而如果你仔細檢查
的話,會發現很有意思,往往是這樣說:明明曉得的,卻是偏偏做不到!我想很多人有這
種感受,為什麼?我們也說不上來。哪!這裡告訴我們─浮。所以,在這個地方怎麼樣
使浮轉重?這個要說一說。
  那前面不是說聞、聞慧,就是說平常我們往往聽,啊!覺得很好,實際上真正懂得
了它內涵嗎?不一定!這個前面已經舉過很多例子,這裡不談,這種情況─這是虛。
它的一個特徵,佛法的特徵一定對治煩惱的,而對治煩惱的第一步是一定戒法。所以這個
戒法,你真正地了解這個戒法,一定是從對治煩惱上面來講。因為要想這樣,所以才告訴
你,啊!這個下面這個形相是如何。現在我們弄錯了!弄錯了!只有這個儀軌學會了,所
以叫「學語」啊!學語反過來說,就是學那個形相:啊!我坐嘛要坐得規規矩矩,出了家
嘛穿那個衣服嘛怎麼穿;然後就算在家,然後去做一件海青,做一件縵衣,披嘛要怎麼
披,好像得了戒了。錯了!這個虛,這完全是。乃至於你跑得去這個唱念、全堂功課都
南山律在家備覽.手抄稿262
來,有沒有效?有!這個種子必定對我們有很大幫助,因為在這個地方,畢竟比起到電影
院裡面、看電視要好很多。可是真正的這個戒的功德,這個歸依的內涵得到了嗎?沒有
欸!這種情況叫虛,我們第一個要了解,我們第一個要了解,這樣。
  然後呢,什麼樣才能夠不虛呢?了解了這個內涵,說:哦!原來這個戒的特徵在這
裡,這是戒法,這個是戒體。哦,那麼內心當中對境的時候曉得:「嗯,起來了!擋住
它,千萬不是這個樣!」而這個儀軌是幫助我們產生最佳效果必須要的,儘管我懂得了道
理,叫我坐在電視機前面,我擋不住;那跑到佛堂當中,啊!這個這麼莊嚴,這個就非常
好了。我平常穿一件衣服,到那時候西裝,然後當然各式各樣的,那個所謂要各式各樣的
裝飾什麼等等,無非是增長我們的世間這種貪染的。現在穿了這件海青,嗯!馬上提醒我
們,一方面提醒,一方面幫助,所以這個形相是有它的特別的價值在,但是重點不在這個
地方。
  所以這個時候,內心上面有了正確的認識了,認識是認識了,對不起,實在不實在
呢?或者說,這個真正產生不產生力量呢?那就要看下面,要看下面。所以這個時候啊,
說了解了但是力量不夠─浮。那為什麼力量不夠?這個在這地方簡單地說明一下,簡單
地說明一下。業是一種力量,業是一種力量,所以平常的時候,儘管你了解了,對不起,
263 舊版.第二十四卷 B
沒有力量的,沒有力量的。我們隨便說一個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吧!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
那譬如說,我們說現在像碰見這種情況,我想你們可以用各式各樣的,這個舉一個比喻來
說它。當你了解了很多,比如說我們講錢,也許用這個錢的概念比較清楚一點。我們往往
說:啊,這個錢怎麼、怎麼。說了半天,對不起,自己是個窮光蛋。那為什麼原因呢?換
句話說,這物質上面的來講,那麼心理上面也是如此,你了解了半天,境界上面擋不住,
這個也是。
  那麼這個真正的力量在哪裡呢?所以我們要回過頭來從五蘊當中去找。這個「受」是
不談,受是一種感受;然後呢,感受起來了以後「想」,想啊,就是我們想像;然後呢這
個真正的力量來自什麼?來自「行」心所,這個行心所我們這裡特別的名字叫思。平常我
們無始以來的行,是跟無明相應的,所以這個無明相應的這個力量非常地強大。儘管你今
天了解了,不要說你沒有行,一點用場都沒有,稍微一點行的力量,這個力量同樣地大,
同樣地這個被這個無明的力量所制伏住。
  所以在這個地方,還是用那個物理現象來說明一下比較簡單一點,比較簡單一點。比
如說現在前面有個重要的東西,很輕的,你一托就托住了,如果重的話,重的我們就托不
住,這樣,重的一定托不住。如果在物理上面講的話,那就比較簡單、清楚明白:說任何
南山律在家備覽.手抄稿264
一個東西,如果它在運動過程當中,它自然而然沒有什麼外面的影響的話,它一定以等速
度,保持一定的方向向前面走。那麼這個情況呢,用在我們心理現象上面是怎麼說呢?就
是我們無始以來跟無明相應的這個業力,如果說沒有外面的因緣來加上去的話,它自然一
樣照著你原來的方向,以原來的力量,繼續不斷地向前去流衍。那麼這個名詞有一個特別
名字,這個名字叫作什麼?等流,或者我們叫等流習氣,或者我們叫等流因果,大家記得
不記得?在我們這一生感得了這個異熟報體以後,真正指使我們的起心動念的這個力量,
什麼力量?等流,就是好像說相等的,從前面一直過來。
  那你要怎麼改變它呢?你要想辦法外面加一個力量上去。這個力量它本來這樣的,如
果你還再繼續這樣加上去的話,不但沒有改變是越加越大。那現在怎麼辦呢?反方向的,
反方向的。所以這個反方向的,一個專門名詞叫「正對治」,針對著它,恰恰相反,在同
樣一個問題上面,就是這樣。那麼然後呢對,對治它所以對得了、對不了呢?就是兩個:
第一個,方向是不是正確相反;其次,大小力量如何。那麼對方向來說的話,我們叫前面
的─無明,現在叫明;前面叫惑,現在叫正知見,就是指這個。所以我們真正地聽聞、
思惟關鍵所在,第一個要得到那個正確的知見,這個正確的知見就不是含含糊糊地說:
「啊,不要貪哪!不要瞋哪!」什麼是貪、什麼是瞋、為什麼不要貪、為什麼不要瞋,這
265 舊版.第二十四卷 B
個概念都應該很清楚。
  然後呢,這個有了正確的認識以後,但是力量夠不夠呢?不一定!那這個要什麼呢?思
惟、觀察。實際上這個業的力量都是在從這上面來的,所以你平常不斷地努力地深細地去思
惟、觀察,乃至於從懺悔的時候開始,一心一意地想這個,一心一意地努力地想。思是一種
力量,當你這個力量非常強盛地產生了以後,欸!它就擋住了!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
  所以這個地方說的虛跟浮,這個行相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否則說起來很容易:「啊!
以前虛浮的。」怎麼叫不虛浮啊?對不起!一無所知,這個沒有用。所以這個地方說,
「豈能令受者得上品」,不要說上品,下品都得不到啊!不過他下邊這麼說,「或全不
發」,乃至於完全不發,「豈非大事」,這個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啊!
  所以前面一再地告訴我們,我們整個真正的要學的、要求的,什麼?戒上面,戒上
面。所以如果你了解了這一點的話,整個的三乘佛法,歸納起來總謂三學。這個三,或者
叫三無漏學,或者叫三增上學,好像有無量無邊的法門,它就能夠圓滿、一覽無遺地統統
包含在裡頭。而這個三學一定有它的次第,第一步是戒學,所謂戒增上、定增上、慧增
上。那麼到這個地方,我們了解了簡單的這個,像這樣的內涵簡單地了解了以後,那才了
解了:哦!原來真正戒學的內涵是這個樣的。所以他說是戒什麼?叫破煩惱,那就是正破
南山律在家備覽.手抄稿266
煩惱的。清楚不清楚?所以在前面這一段我們真正地要想了解的。
  現在有太多的人跑得來,覺得:「哎呀!這個戒有這麼大的功德,有這麼大的威力,
趕快去受戒!」如果在這種狀態當中,十之八九得不到。因為你不了解,所以今天聽,聽
了以後覺得:啊,原來這麼好!「原來這麼好」正說明你並沒有正確的了解,然後你馬上
去求的話,不是虛、就是浮,這個是我們必定要清楚的一個事情!
  那麼在這個情況之下,應該怎麼用功?這個不說下去。簡單的關於如何用功,我重新
告訴你們兩個字─懺悔!這個懺悔,你可以用天台的、用賢首的順逆十法;如果說諸位學
《廣論》的方法,那麼記住「四力懺悔」。四力懺悔這個特徵是什麼?破現行,破現行的
─依止,所憑藉的,依止三寶。清楚不清楚?那如果說我們同樣地回過頭來,在戒當中去
看的話,就是前面整個的說的那些。從什麼時候開始?從歸依開始;反過來說,你要歸依的
話,你必須先懺悔。如果說我們真正地能夠把這個概念弄清楚了以後,那是,就是你得歸依
以後,就會產生這麼不可思議的功效,這是我們必須應該了解的,必須應該了解的。
  所以說,我一直期望諸位,這個戒跟論必須要合起來一起讀。那麼在座的極大部分,以
前好好地聽過《廣論》,現在呢把這個《在家備覽》同樣地配合起來。已經了解了,那根本
267 舊版.第二十四卷 B
不必要,兩者都不需要,已經夠了;如果對它的內涵有不清楚的地方,你這個去找,缺論的
部分,那麼在戒裡面去找,缺戒的部分,那麼這個論當中去配合它。換句話說,戒當中不清
楚的,論當中會告訴我們清楚;論當中說完了以後,行持不得力的,戒當中會告訴我們補滿
它。這是我們必須應該知道的,這是一個真正的內涵,然後下面這樣就走下去。
  尤其是最近馬上過年了,過年在世間來說,那是一個最痛快的時候。佛門當中有一句
話:「臘月三十日到來,你拿什麼東西去敵對生死?」聽說過這句話沒有?聽說過這句話
沒有?就是這個佛門當中很有意思,叫作這個吃普茶。什麼叫吃普茶呢?凡是一年有主要
的三個大節氣,主要的三個大節氣,最大的就是過年那一次─除夕,那麼中間還有兩次
呢,是端午以及中秋,就這樣。
  那麼吃普茶的時候,這個有它的一個特別的原因,那是趙州茶那個公案。那個叢林裡
邊會大家招待,然後呢在那地方,那個時候和尚也好、首座也好,他就下來問你一句話,
說:「你道得,那麼你就吃。道不得,對不起,那很麻煩!」這樣。除了這個要看看你的
功夫以外,他會警惕你呀:喔,這個一年到頭,就相當於我們一生到盡頭的時候哦!儘管
你平常說了半天哦,現在我們講要離苦得樂、離苦得樂,現在算算看,你到底是離了苦、
得了樂呀?還是離了樂、得了苦啊?所以說這個時候,它臘月三十日到來的時候,你拿什
南山律在家備覽.手抄稿268
麼東西,去擋住這個生死的實際上的狀態。
  那麼在這裡,如果我們正確地了解了前面,不要說得到了具戒、菩薩戒,哪怕你是五
戒、哪怕是歸依,在平常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境界現起了以後,你這個歸依就生現行了。
一看:「嗯!我現在是依了佛作為我的目標,然後呢因為要達到佛這目標,所以依法行
持;因為要依法行持,所以平常的時候,那種雜染的地方我是不去。」這樣!自然而然你
一切境界都是這樣,於是前面經過懺悔,行持有力,任何境界現起就是這個,這個才是真
實的歸依呀!這個才是真實的歸依呀!
  所以到那個時候,如果你這樣做的話,臘月三十日來有什麼!不怕,不但不怕還嫌它
來得不早欸!換句話說,這個臘月三十日,過年叫臘月三十,這個佛門當中講的這個臘月
三十啊,就是死,就怕那個死還不早來!為什麼別人怕死你不怕死啊?究實說來,這個世
界實在是一無可取,我想大家都有這個感覺對不對?但是呢,死了以後怎麼辦哪?哎,很
可怕,所以捨不得。假定死了以後,確定能夠到極樂世界去的話,我想在座的諸位跟我一
樣,今天晚上如果能去的話,我實在不願意等到明天,對不對?那個地方實在這麼苦嘛!
所以我說過年啦,這個是送給大家的一個禮物。萬一能夠到了極樂世界,啊!那好!再不
然的話我們願意成佛作祖,那是更好!那麼我想今天就到這個地方。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