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早期10大徵兆 盡早就醫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973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巴金森氏症早期10大徵兆 盡早就醫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巴金森氏症早期10大徵兆 盡早就醫
中時新聞網
王家瑜/台北報導

隨著人口老化,台灣每年新增2000多名巴金森氏症患者,目前總數接近8萬人。巴金森氏症早期症狀包括單側肢體顫抖、關節僵硬、動作變慢、姿態前傾、步伐變小、面部表情僵硬、講話小聲、字跡變小、平衡變差和關節痠疼等,醫師提醒,若出現2至3個徵兆,應立即就醫檢查。

 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吳瑞美表示,巴金森氏症是一種腦部退化性疾病,好發於50到60歲,男性患者人數是女性的2倍;儘管早期和中期患者仍可繼續工作,但若忘記按時用餐和服藥,導致藥物濃度偏低,也可能出現「斷電」現象。

 吳瑞美進一步說明,藥量足夠時,巴金森氏症患者可行動自如,但藥效消退後,較嚴重的患者如同電池沒電,出現全身僵住、動作遲緩、反應變差、寸步難行等「斷電」現象,導致跌倒和傷害。傍晚是患者「斷電」高峰,有個案在下班後走路或搭捷運時突然無法行動,險象環生,另一高峰則是凌晨,有個案在半夜如廁時「斷電」,釘在原地而尿失禁。

 吳瑞美指出,巴金森氏症的動作障礙會在發病約10到15年開始影響生活,用藥需求增加,但有些病人擔心副作用而排斥「加藥」,其實藥物劑量都是量身打造的,臨床上會考量患者年齡、慢性病史來調整,因此切勿擅自減少用藥次數或頻率,以免增加跌倒風險,或導致病程加速惡化。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