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過(二 ~ 五 )

您文章不會分類嗎?請放這裡!或者是主題裡有中西醫的治法見解,也可放此!

版主: MissC

tanghsu
加油會員
加油會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15-05-14 , 19:17
個人狀態: 很好
性別:

中醫五過(二 ~ 五 )

未閱讀文章 tanghsu »

cz9:

(二)陰陽不分
西醫以科學為基礎,靠各種儀器檢驗分析診斷疾病,再加以治療或控制病情。而中醫的基礎是什麼?從<<黃帝內經>>所記載的內容分析,醫理等同於自然法則,例如「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天有五行御五位,人有五臟化五氣」、「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而自然法則總以言之就是天地陰陽變化的道理。


陰陽應象大論篇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也,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中醫的一切醫理全都建構在陰陽之道上,身為一個中醫師,對陰陽理論了解得越透徹,醫術才能發揮得越精深,在陰陽的變化中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錯誤,論病診斷上就會一步錯步步錯了。

要說現代中醫所犯的最大過失是陰陽不分,此話聽起來可笑,其中最明顯就是不分男女,雖然在某些特有的疾病上(婦女病或男人隱疾)有用藥的分別,其餘不論是把脈或針灸經穴,都是同病同治,自古以來,大概只有方老師研究的「十二經陰陽氣脈病理療法」,清楚的以陰陽理論,將經穴治療法細分成男女、上下、左右、虛實各有不同的治法,連他獨創的六部十八候把脈技法都有男女的分別。


內經中關於陰陽的論述非常詳盡,天為陽,地為陰;有形為陰,無形為陽;男體為陽,女體為陰;陽氣由左而右順行,陰氣由右而左逆行,既然如此,診斷治療若不分男女,在醫理上不就自相矛盾了嗎?

(三)脈象不明
中醫對於脈象的論述非常多,各家各派各有不同說法,內經中關於診脈的記載也不少,例如「脈之小大、滑澀、浮沉,可以指別。五臟之象,可以類推。」,「脈者血之府也,長者氣治,短則氣病,數則心煩,大則病進」,「春脈如絃,夏脈如鈎,秋脈如浮,冬脈如營」,「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生死,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在「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病情的方法中,雖然不能單靠把脈就斷言病症(因為四經一體會相通而出現假象),但脈象確實是診斷病情最重要的一項根據,若要施以針刺治療更是不可或缺的氣脈虛實唯一指標。

天、地、人各有三陰三陽六氣,人存乎天地之間,三陰三陽與天地之氣相應,化為人體手足十二經,氣行體表周身,內通六臟六腑(非五臟六腑),而三部九候則是指探測十二經虛實的方法,也就是所謂脈象。但自古以來,對於寸、關、尺三部的寸口分配臟腑位置,在<<難經>>、<<脈經>>、<<景岳全書>>、<<醫宗金鑑>>等典籍中便各有差異,而且都不分男女,在理論上氣脈既有陰陽之分,人體也有男女之別,在陽氣順行,陰氣逆行的原則下,男女的氣脈循行方向應該是相反的才對,否則理論就不正確了。所以陰陽應象大論篇云:「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其中所指陰陽,絕非僅指陰陽兩氣,而是將所有相關的陰陽變化分別清楚,然後才能依據診脈所得施予針刺治療,「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裡,以觀過與不及之理。」這些理論如果沒有與實際(精準的脈象)相配合,也只是空談罷了。


因為脈象不明,難以傳承,使得多數中醫師即使費盡苦心學習,也只是「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所以方老師才會用土法煉鋼的方式,逐步將十二經寸口的奧秘解開,歸納出男女各十二平脈,十二過旺,十二不足的六部十八候把脈新技法,簡單易懂,方便所有醫生學習。也許大家會懷疑這種創新未經驗證不足採信,不過有句話說「事實勝於雄辯」,以方老師所研究的「十二經陰陽氣脈病理療法」中,最粗淺的<<痠痛經穴療法>>流傳至今已十三年歷久不衰,在痠痛治療上分男女、左右、虛實各有不同治法,徹底將陰陽理論實踐於經穴治療中,其立竿見影之效足以證明他的研究是正確的,遑論他也是經過長期服務許多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獲得無數臨床印證的機會,證實他所改革的六部十八候新脈診法正確無誤,因為它的脈象若不準確,整套「十二經陰陽氣脈病理療法」就不可能對患者有幫助,理論與實際一定要達成一致,才能令人心服口服。

(四)五行生剋錯誤

中醫最常拿來論斷病情的理論就是五行的生剋,這卻也是目前中醫所犯的最大錯誤,為什麼這樣說?大家都知道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在醫理上屬金的有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屬木的有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屬水的有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屬土的有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但
火則分為君火與相火,屬君火的有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屬相火的則是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也就是說五行也各有陰陽的分別,那麼在論生剋關係時,應該也要分成陰陽的分別,那麼在論生剋關係時,應該也要分成陰陽兩組體系才會準確,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方老師將五行分陰陽後,相生與相剋的關係列成以下關係:

六氣五行相生
圖檔

六氣五行相剋
圖檔


在生剋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君火只論相生不相剋,因為人體的心臟是生命的根本,不分四季,不論何時,都以一定的規律在運作,它當然也需要氣血供應,故有相生,除非它本體衰竭,如果一國的君主受臣下剋制,就代表國家即將滅亡。


內經有關五行生剋的論述幾乎都是論臟不論腑,所以才有「五臟應四時」、「五味入五臟」、「五臟化五氣」等論說,僅有靈蘭秘典論篇提到「十二臟之相使」,簡單將人體六臟六腑之分工合作,以一國之君主與臣僚關係做比擬,雖說習醫之人要有舉一反三,「以我知彼,以表知裡」的聰明才智,但這世上畢竟凡人多聖人少,能照本宣科將經典理論深記腦中已經很不錯了,管它五臟六腑是否少論了一臟,十二經歸十二經,現代中醫在診治患者時都是憑症狀靠驗方,連使用針灸也都是死記經驗穴位,誰會真正去瞭解醫理根據?像方老師這種赤腳大夫所提出的論述,不知能起多少回應?

(五)不懂六氣原理
雖然方老師非醫界中人,十多年來靠著<<痠痛經穴療法>>與<<疼痛對應療法>>的「手痛醫腳,腳痛醫手」的獨特手法,其當場見效,好到近乎神奇的治療效果,在醫界與一般民眾間廣為流傳。
曾有本身是西醫,後又研習中醫與西方的自然療法,在國內推廣另類療法的某醫師,他在著作中舉方老師與醫生學生的著作權糾紛為例,評論那是因為西醫不懂中醫,才會拜一位小學畢業的針灸師為師,他認為方老師宣稱獨創的「手痛醫腳,腳痛醫手」的<<痠痛經穴療法>>,不過是中醫最粗淺的「上病下取」,不足為奇。

在內經中,對於手少陽三焦經的功能論述並不多,靈蘭秘典論篇有云:「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意指水道的疏通與否取決於三焦。因為內經幾乎都是論臟論腑,論病也是以五行生剋為主,形成凡事都以「五」之術而論,如五臟、五行、五色、五味、五音等,雖然有關三陰三陽六氣的論述也不少,卻都以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而論,並未清楚的說明十二經之氣因過旺與不足所產生的疾病,因此三焦就被分解為上焦、中焦、下焦,且中醫所認為的人體上、下之別,是肚臍以上稱為上,肚臍以下稱為下,所謂「上病下取」指的是陽為上,陰為下,若上病則取之於下,若下病則取之於上,但方老師的「手痛醫腳,腳痛醫手」,運用的是六氣上下相通原理,是以手經治足經,以足經治手經,與「上病下取」的意思差了十萬八千里,只能說那位推廣另類療法的西醫也和一般的中醫一樣,不懂六氣原理,誤將馮京當馬涼。
因為古文有許多同義字,如太與大,少與小,以致後人容易誤解經文含意,三陰三陽六氣中,一陰為厥陰,二陰為少陰,三陰為太陰;一陽為少陽,二陽為陽明,三陽為太陽,按照排列與字義,中醫將太陰與太陽視為最大的陰氣與陽氣,所以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才會以太陽辯證論為主,但根據方老師對經脈醫學的研究,人體中真正的巨陰為厥陰,真正的巨陽為少陽,這兩條經脈氣的過旺與不足,才是造成人體寒熱的主因,所以傷風感冒發燒時,只要「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便能迅速退燒。
目前中醫空有十二經的架構,不懂六氣原理,施針不但沒有配合脈象,反而全部以穴道的作用當作教材,讓中醫學生死記應用穴位,這種醫術正如佛家所言,是「不究竟之法」,如何正行無疑?
http://www.xn--cks581knod.tw/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7.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