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足少陰腎經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八、足少陰腎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八、足少陰腎經
1 湧泉(井穴)
【定位】卷足時,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
【主治】昏厥,頭痛眩暈,舌乾咽腫,失音,小便不利,小兒驚風,瘧疾。
【刺灸法】直刺 0.5-0.8 寸。
2 然谷(滎穴)
【定位】足舟骨粗隆前下緣凹陷中。
【主治】遺精,消渴,黃疸,月經不調,陰癢,陰挺,足跗腫痛。
【刺灸法】直刺 0.3-1寸。
3 太谿(俞穴、原穴)
【定位】足内踝與跟腱之間凹陷中。
【主治】陽痿遺精,小便頻數,消渴,月經不調,頭痛,眩暈,失眠,耳聾,氣喘,咽喉腫痛,腰痛,牙痛,足踝腫痛。
【刺灸法】直刺 0.5-0.8 寸。
4 大鍾(絡穴)
【定位】大鍾穴下0.5寸,跟腱内側穴 。
【主治】咳血,氣喘,小便不利,腰痛,癡呆,月經不調,足踝腫痛。
【刺灸法】直刺 0.3-0.5 寸。
5 水泉(郄穴)
【定位】太谿穴直下方寸。
【主治】小便不利,閉經,痛經,陰挺,目昏花。
【刺灸法】直刺 0.3-1 寸。
6 照海(八脈交會穴)
【定位】足内踝下緣凹陷處。
【主治】咽喉腫痛,失眠,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小便頻數,小便不利,目赤腫痛,癫痫。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7 復溜 (經穴)
【定位】太谿穴直上2寸。
【主治】腹脹,脹鳴,洩瀉,水腫盜汗,熱病汗不出或汗出不止。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8 交信
【定位】太谿穴直上2寸。複溜與胫骨内側面後緣之間。
【主治】月經不調,崩漏,陰挺洩瀉,疝氣,睪丸腫痛。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9 築賓
【定位】太谿穴直上5寸。
【主治】癲狂,癇症,疝氣,小腿疼痛。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10 陰谷(合穴)
【定位】腘窩橫紋内側端,半腱肌腱與半膜肌腱之間。
【主治】陽痿,遺精,月經不調,崩漏,小便不利,膝腘疼痛。
【刺灸法】直刺 1-1.2 寸。
11 橫骨
【定位】恥骨聯合上緣,任脈(曲骨穴)旁開 0.5 寸。
【主治】小腹腹痛,陽痿,遺精,小便不利,遺尿,疝氣。
【刺灸法】直刺 1-1.2 寸。
12 大赫
【定位】橫骨穴直上1寸(中極穴旁開0.5 寸)。
【主治】陽痿,遺精,月經不調,帶下,陰部痛,子宮重脫,洩瀉。
【刺灸法】直刺 1-1.2 寸。
13 氣穴
【定位】橫骨直上 2寸(關元穴旁開0.5 寸)。
【主治】經閉,月經不調,帶下,小便不利,洩瀉,陽痿。
【刺灸法】直刺 1-1.2 寸。
14 四滿
【定位】橫骨穴直上3寸(石門穴旁開0.5 寸)。
【主治】腹痛,洩瀉,水腫,疝氣,月經不調,帶下,遺精。
【刺灸法】直刺 1-1.2 寸。
15 中注
【定位】臍下1 寸,任脈陰交旁開0.5 寸。
【主治】腹痛,洩瀉,便秘,月經不調。
【刺灸法】直刺 1-1.2 寸。
16 肓俞
【定位】第五肋間,腹部前正中線神闕旁開0.5 寸。
【主治】胸脅脹滿,水腫。
【刺灸法】直刺 0.5-0.8 寸。
17 商曲
【定位】第四肋間,腹部前正中線下脘旁開0.5 寸。
【主治】胸痛,咳嗽,乳癰。
【刺灸法】斜刺 0.5-0.8 寸。
18 石關
【定位】第三肋間,臍上三寸腹部前正中線建里旁開0.5 寸。
【主治】胸脅脹痛。
【刺灸法】斜刺 0.5-0.8 寸。
19 陰都
【定位】第二肋間,腹部前正中線中脘旁開0.5 寸。
【主治】胸脅脹痛,咳嗽氣逆。
【刺灸法】斜刺 0.5-0.8 寸。
20 腹通谷
【定位】第六肋間,腋中在線,臍上五寸,上脘旁開0.5 寸。
【主治】胸脅脹痛,咳嗽氣喘。
【刺灸法】斜刺 0.5-0.8 寸。
21 幽門
【定位】臍上6寸,任脈巨闕旁開 0.5 寸。
【主治】腹痛,嘔吐, 泄瀉,痢疾,胸脅痛,心煩。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 0.5-0.8 寸。
22 步廊
【定位】第五肋間,任脈旁開 2 寸。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嘔吐。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 0.5-0.8 寸。
23 神封
【定位】第四肋間,任脈旁開 2 寸。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嘔吐,乳癰。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 0.5-0.8 寸。
24 靈墟
【定位】第三肋間,任脈旁開 2 寸。
n【主治】咳嗽,氣喘,乳癰。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 0.5-0.8 寸。
25 神藏
【定位】第二肋間,任脈旁開 2 寸。
【主治】咳嗽,氣喘,胸脹痛,心煩。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 0.5-0.8 寸。
26 彧中
【定位】第一肋間,任脈旁開 2 寸。
【主治】咳嗽,氣喘,胸脹痛,不嗜食。
【刺灸法】斜刺 或平0.5-0.8 寸。
27 俞府
【定位】鎖骨下緣,任脈旁開2寸。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食不下。
【刺灸法】斜刺 或平刺0.5-0.8 寸。

起湧泉,終俞府穴,凡27穴,左右共54穴。
2935em9.jpg
腎經.jpg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最後由 懸壺子 於 2006-04-09 , 8:28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八、足少陰腎經 經脈循行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足少陰腎經  經脈循行

1.起於小指之端,斜趨足心

2.出然谷之下

3.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

4.上瑞中

5.出膕內廉

6.上骨內後廉

7.貫脊屬腎,絡膀胱

8.其直者從腎上慣肝膈

9.入肺中

10.循喉嚨

11.夾舌本

12.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473kh0.jpg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最後由 懸壺子 於 2006-04-09 , 8:28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八、足少陰腎經 穴歌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穴歌:

足少陰穴二十七 湧泉然骨太谿溢

大鐘水泉通照海 復溜交信築賓實

陰谷膝內跗骨後 以上從足走至膝

橫骨大嚇聯氣穴 四滿中注肓俞臍

商曲石關陰都密 通骨幽門寸半辟

折量腹上分十一 步廊神封膺靈墟

神藏或中俞府畢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八、足少陰腎經 取法 功能 主治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經穴
分佈於足心、內踝後、下肢內側後緣、腹部、胸部;起於湧泉,止於俞府,左右各27穴。
me820am9.jpg
湧泉
踡足時,在足底第二、三蹠骨間凹陷處取穴。又法,在足底(去趾)前1/3處,當第二、三趾骨間取穴。
益腎調便、平肝熄風 咽喉痛、舌乾、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難、頭頂痛、頭暈、眼花、小兒驚風、癲疾、昏厥、霍亂轉筋、足心熱 井穴

然谷
在足舟骨粗隆前下緣凹陷處取穴
益腎固泄、導赤清心 月經不調、陰挺、陰癢、白濁、遺精、陽痿、小便不利、泄瀉、胸脅脹痛、咳血、小兒臍風、口禁不開、消渴、黃疸、下肢痿痺、足跗痛 滎穴

太谿
皮齊內踝高點、當內踝後緣與跟腱內側前緣之間凹陷處取穴
益腎納氣、培土生金 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咳嗽氣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經不調、失眠、健忘、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腹脹 俞穴、原穴

大鐘
太谿穴下0.5寸,當跟腱內側前緣取穴
益腎平喘、通調二便 咳血、氣喘、癡呆、嗜臥、二便不利、月經不調、腰脊強動、足跟痛  

水泉
太谿直下1寸,當跟骨結節內側上緣
益腎清熱,活血通經 月經不調、閉經痛經、陰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郄穴

照海
在內踝中點下緣下1寸,當跟骨內側下緣取穴
調陰寧神、通調二陰 癇證夜發、嗜臥、驚恐不寧、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陰梃、陰癢、疝氣、小便頻數、咽喉乾燥、目赤腫痛、腳氣、梅核氣  

復溜
太谿上2寸,當腱內側前緣處取穴
補腎益陰、通調水道 水腫、腹脹、腿腫、盜汗、泄瀉 、腸鳴、脈細無力、腰脊強痛、發熱無汗、舌乾口燥 經穴

交信
在內踝高點上2寸,當脛骨內側緣與跟腱內側之內緣之間處取穴
益腎調經、通調二陰 月經不調、崩漏、陰挺、陰癢、五淋、睪丸腫痛、瀉痢赤白、大便難、月耑內廉痛  

築賓
太谿直上5寸,當腓腸肌內側腹下緣處取穴 益腎寧心、理氣止痛 癲狂、疝痛、小兒胎疝、小腿內側痛、吐舌、嘔吐涎沫 陰維之郄

陰谷
在脛骨內踝後方,屈膝,膕窩橫紋內側,當半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間取穴
益腎興陽、調理前陰 陽痿、疝氣、月經不調、崩漏、小便難、陰中痛、癲狂、膝股內側痛  

橫骨
臍下5寸,旁開0.5寸,當恥骨聯合上際取穴
益腎興陽、清熱利淋 陰部痛、少腹痛、遺精、陽痿、遺尿、小便不通、疝氣、五淋  

大赫
在橫骨上1寸,任脈(中極)旁開0.5寸,仰臥取穴
補腎固經、調經種子 陰部痛、陽痿、遺精、帶下  

氣穴
在橫骨上2寸,任脈(關元)旁開0.5寸處,仰臥取穴
益衝任、調二陰 奔豚、月經不調、白帶、小便不通、泄瀉、痢疾、腰脊痛、目赤內眥  

四滿
在橫骨上3寸,任脈(石門)旁開0.5寸處,仰臥取之
理氣導疝、調經種子 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不孕、產後惡露不淨、遺精、小腹痛、臍下積聚疝瘕、水腫  

中注
在橫骨上4寸,任脈(陰交)旁0.5寸處,仰臥取之 調和月經、通調腑氣 月經不調、腰腹疼痛、大便燥結、泄瀉、痢疾  

肓俞
在臍中平齊,旁開0.5寸處,仰臥取穴
理氣止痛、潤燥通便 腹痛繞臍、腹脹、便秘、月經不調、疝氣  

商曲
在盲俞上2寸,任脈(下脘)旁開0.5寸處,仰臥取穴
健脾和胃、消積止痛 腹中積聚、腹切痛、不嗜食
 
石關
在盲俞上3寸,任脈(建里)旁開0.5寸處,仰臥取穴
攻堅消滿、補腎種子 產後腹痛、腹脹、噦噫嘔逆、小便黃、大便不通、婦人無子、心下堅滿  

陰都
在盲俞上4寸,任脈(中脘)旁開0.5寸處,仰臥取穴
寬胸降逆、理氣和胃 身寒熱、心煩滿氣逆、瘧病、腸鳴、腹絞痛、大便難 衝脈、足少陰之會

腹通谷
在盲俞上5寸,任脈(上脘)旁開0.5寸處,仰臥取穴
健脾和胃、寬胸寧心 腹脹、嘔吐、心痛、心悸、暴喑、目巟巟、咳喘、口渦  

幽門
在盲俞上6寸,任脈(巨闕)旁開0.5寸處,仰臥取穴 健脾和胃、降逆止吐 嘔吐、善噦、飲食不下、嘔沫如涎、胸脅背相引痛  

步廊
在第五肋間隙中,任脈(中庭)旁開2寸處,仰臥取穴
寬胸理氣、止咳平喘 胸痛、咳嗽、氣喘、嘔吐、不嗜食、乳癰

神封
在第四肋間隙中,任脈(膻中)旁開2寸處,仰臥取穴 寬肺止咳、降逆和胃 胸脅支滿、咳嗽、氣喘、嘔吐、乳癰、不嗜食  

靈墟
在第三肋間隙中,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疏肝寬胸、肅降肺氣 咳嗽、氣喘、胸脅脹痛、嘔吐、乳癰  

神藏
在第二肋間隙中,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寬胸順氣,降逆定喘 咳嗽、氣喘、胸痛、嘔吐、煩滿、不嗜食  

彧中
在第一肋間隙中,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寬胸理氣,止咳化痰 咳嗽、氣喘、痰壅、胸脅脹滿、不嗜食  

俞府
在鎖骨下緣,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止咳平喘,和胃降逆 咳嗽、氣喘、胸痛、嘔吐、不嗜食
me819or6.jpg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八、足少陰腎經 <<現代醫學觀點<;>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現代醫學觀點<;>

1.足底痛,足內踝後路痛

2.手汗,足汗

3.膝退化性關節炎(脾經配腎經)

4.消化性疾病

5.骨盆腔疾病(痛經,月經不調)

6.脊椎病變,退化性關節炎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八、足少陰腎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湧泉

<<取穴法<;>

握位踡足趾,當足掌心中央凹陷處,約前三分之一處,於二三指間。

在足二三蹠骨之間,蹠腱膜中。

<<穴 性<;>

通關開竅、安神鎮靜。

<<主 治<;>

休克、中暑、高血壓、腦溢血、小兒抽痙、癲病。

<<應 用<;>

1.治療足心熱與陰虛潮熱。

2.本穴又是回陽九針之一,對於昏迷、肢冷、脈伏、陽虛欲脫等危證,用之皆有助益。


太谿

<<取穴法<;>

內踝後五分,跟骨上動脈應手陷中。與外踝後之崑崙相對。

前方有脛骨後動靜脈,當脛神經經過處。

<<穴  性<;>

益腎、清熱、健腰膝。

<<主  治<;>

咽痛、齒痛、耳聾、咳血、氣喘、月經不調、失眠、遺精、

陽萎、小便頻數、腰脊痛。

<<應  用<;>

1.配崑崙、申脈,治足腫難行。

2.本穴有調節內臟作用,可補可瀉,為回陽九針之一。


照海

<<取穴法<;>

足底相對,足內踝下,以指甲切之,微有一縫,即照海穴。

後下方為脛後動靜脈,深部為脛神經本幹,在脛骨下端與距

骨相接之間。

<<穴 性<;>

清熱、寧神、利咽喉。

<<主 治<;>

月經不調、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癇症、咽喉乾痛、失眠。

<<應 用<;>

1.配列缺,治咽喉胸膈疾病。

2.配腎俞、命門、三陰交、脾俞、足三里,用灸法治慢性泄瀉。



復溜

<<取穴法<;>

足內踝後太谿穴上兩寸,交信之後五分,其後為肌腱。

在脛骨後方,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之內側。

<<穴 性<;>

利濕,運氣,調整汗腺。

<<主 治<;>

腎炎,睪丸炎,盜汗,腰痛,尿路感染,水腫。

<<應 用<;>

1.配合後谿治療腰痛。

2.補合谷,瀉復溜,止汗。

3.瀉復溜,補河谷,發汗。


築賓

<<取穴法<;>

正坐屈膝,復溜直上三寸(三陰交直上兩寸,向後尋兩筋間)

深部有靜後動靜脈分佈,腓腸內側皮神經和小腿內側皮神經

,深層為脛神經本幹。

<<穴 性<;>

降陰火,定神智。

<<主 治<;>

癲狂,小腿內側痛。

<<應 用<;>

1.配少海治嘔吐涎沫。
\n
2.配腎俞,復溜,三陰交治腎炎。


陰谷

<<取穴法<;>

正坐垂足,掐住膝膕橫紋端,再另伸足,以手向膝彎後摸之,按取小筋與大筋之間陷中。本

在脛骨內踝後方,半肌腱和半肌腱模之間;有體上內側動脈及靜脈;分佈著股內側皮神經。

<<穴  性<;>

祛濕通溲、滋腎清熱、疏洩厥氣、利導下焦。

<<主  治<;>

尿路感染、尿瀦留、遺精、陽萎、月經過多、腹股溝疝、膝關節內側病症。

<<應  用<;>

1.配行間穴治肚臍周圍之腹痛。

2.配水分、三里利小便消水腫。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八、足少陰腎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八、足少陰腎經(共27穴)
1·經脈循行: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向上行於腿肚內側,經股內後緣,通過脊住(長強)屬於腎臟,聯絡膀胱。

腎臟部直行脈:從腎向上通過肝和橫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挾於舌根部。肺部支脈:從肺部出來,絡心,流注於胸中,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

肺部支脈:從肺部出來,絡心,流注於胸中,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



2·主要病候:咳血、氣喘、舌乾、咽喉、腫痛、水腫、大便祕結、瀉泄、腰痛、脊股內後側痛,痿弱無力,足心熱等證。

3·主治概要:主治婦科,前陰病、腎、肺、咽喉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證。
1281cw5.gif
(1) 湧泉 Yǒngquán
[定位] 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第2、3趾趾指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解剖] 有指短屈肌腱,指長屈肌腱,第二蚓狀肌,深層為骨間肌;有來自脛前動脈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內側神經支。

[主治] 頭頂痛,頭暈,眼花,咽喉痛,舌乾,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難,小兒驚風,足心熱,癲疾,霍亂轉筋,昏厥。

[配伍] 配然谷治喉痺;配陰陵泉治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配水溝、照海治癲癇。配太衝、百會治頭項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註] 腎經井穴。

(2) 然谷 Rángǔ
[定位] 在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

[解剖] 有拇指外展肌,有蹠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分支;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末支及足底內側神經。

[主治] 月經不調,陰挺,陰癢,白濁,遺精,陽痿,小便不利,洩潟,胸脅脹痛,咳血,小兒臍風,口噤不開,消渴,黃疸,下肢痿痺,足跗痛。

[配伍] 配承山治轉筋;配氣衝、四滿治石水;配太溪治熱病煩心、足寒、多汗。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註] 腎經滎穴。

(3) 太谿 Tàixī
[定位] 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 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之經過處。

[主治] 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耳鳴,咳嗽,氣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經不調,失眠,健忘,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

[配伍] 配然谷主治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配腎俞治腎脹;配支溝、然谷治心痛如錐刺。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註] 腎經腧穴、原穴
1282wd3.gif
(4) 大鍾 Dàzhōng
[定位] 在足內側,內踝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

[解剖] 有脛後動脈跟內側支;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及脛神經的跟骨內側神經。

[主治] 咳血,氣喘,腰脊強痛,癡呆,嗜臥,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經不調。

[配伍] 配太谿 、神門治心腎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間治虛火上炎之易驚善怒;配魚際治虛火上炎之嚥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註] 腎經絡穴。

(5) 水泉 Shuǐquán
[定位] 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

[解剖] 有脛後動脈跟內側支;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及脛神經的跟骨內側神經。

[主治] 月經不調,痛經,陰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 配中極、水道治腎氣虧虛;配氣海、血海、腎俞、三陰交、氣海俞治腎絞痛、腎結石;配腎俞、中極、血海治血尿。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註] 腎經郄穴。

(6) 照海 Zhàohǎi
[定位] 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解剖] 在拇趾外展肌止點;後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部為脛神經本乾。

[主治] 咽喉乾燥,癇證,失眠,嗜臥,驚恐不寧,目赤腫痛,月經不調,痛經,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小便頻數,不寐,腳氣。

[配伍] 配列缺、天突、太衝、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門、風池、三陰交治陰虛火旺之失眠症。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註] 八脈交會穴-通陰蹺脈。

(7) 復溜 Fùliū
[定位] 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 在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之內側;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

[主治] 瀉泄,腸鳴,水腫,腹脹,腿腫,足痿,盜汗,脈微細時無,身熱無汗,腰脊強痛。

[配伍] 配後溪、陰郄治盜汗不止;配中極、陰谷治癃閉。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附註] 腎經經穴。

(8) 交信 Jiāoxìn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太溪直上2寸,復溜前0.5寸,脛骨內側緣的後方。

[解剖] 在趾長屈肌中;深層為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後方為脛神經本乾。

[主治] 月經不調,崩漏,陰挺,瀉泄,大便難,睪丸腫痛,五淋,疝氣,陰癢,潟痢赤白,膝、股·內廉痛。

[配伍] 配關元、三陰交治婦科疾患之月經不調;配太衝、血海、地機治崩漏;配中都治疝氣;配陰陵泉治五淋;配中極治癃閉;配關元治陰挺。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 陰蹻脈郄穴。
1283fl1.gif
(9) 築賓 Zhùbīn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太溪與陰谷的連線上,太溪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

[解剖] 在腓腸肌和趾長屈肌之間;深部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和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脛神經本乾。

[主治] 癲狂,癇證,嘔吐涎沫,疝痛,小兒臍疝,小腿內側痛。

[配伍] 配腎俞、關元治水腫;配大敦、歸來治疝氣;配承山、合陽、陽陵泉治小腿痿、痺、癱;配水溝、百會治癲、狂、癇證。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註] 陰維脈郄穴。

12-8-4.gif
(10) 陰谷 Yīngǔ
[定位] 在腘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

[解剖] 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間;有膝上內側動、靜脈;布有股內側皮神經。

[主治] 陽痿,疝痛,月經不調,崩漏,小便難,陰中痛,癲狂,膝股內側痛。

[配伍] 配照海、中極治癃閉;配大赫、曲骨、命門治寒疝、陽萎、早洩、月經不調、崩漏。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附註] 腎經合穴。
1285da4.gif
(11) 橫骨 Hénggǔ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有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動、靜脈及陰部外動脈;布有髂腹下神經分支。

[主治] 陰部痛,少腹痛,遺精,陽痿,遺尿,小便不通,疝氣。

[配伍] 配中極、三陰交治癃閉;配關元、腎俞、志室、大赫治陽萎、遺精、崩漏、月經不調。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附註] 衝脈、足少陰會穴。

(12) 大赫 Dàhè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及髂腹下神經。

[主治] 陰部痛,子宮脫垂,遺精,帶下,月經不調,痛經,不妊,洩潟,痢疾。

[配伍] 配陰交腎俞、帶脈、大敦、中極治陽萎、遺精、帶下;配命門、腎俞、志室、中極、關元治男科病、不育症。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附註] 衝脈、足少陰會穴。

(13) 氣穴 Qìxué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及髂腹下神經。

[主治] 月經不調,白帶,小便不通,洩潟,痢疾,腰脊痛,陽痿。

[配伍] 配天樞、大腸俞主消化不良;配中極、陰陵泉、膀胱俞主五淋、小便不利;配氣海、三陰交、腎俞、血海治月經不調、血帶、宮冷不孕、先兆流產、陽萎、不育症。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1.2寸;可灸。

[附註] 衝脈、足少陰會穴。



(14) 四滿 Sìmǎn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

[主治] 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不孕,產後惡露不淨,小腹痛,遺精,遺尿,疝氣,便祕,水腫。

[配伍] 配氣海、三陰交、大敦、歸來治疝氣、睪丸腫痛;配氣海、三陰交、腎俞、血海治月經不調、帶下、遺精等病症。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附註] 衝脈、足少陰會穴。

(15) 中注 Zhōngzhù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

[主治] 月經不調,腰腹疼痛,大便燥結,洩潟,痢疾。

[配伍] 配腎俞、委中、氣海俞治腰背痛;配血海、腎俞、太衝、三陰交、陰交、中極治婦科病、月經不調、卵巢炎、睪丸炎、附屬應用程式炎。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附註] 衝脈、足少陰會穴。

(16) 肓俞 Huāngshū
[定位] 在腹中部,當臍中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

[主治] 腹痛繞臍,嘔吐,腹脹,痢疾,洩潟,便祕,疝氣,月經不調,腰脊痛。

[配伍] 配天樞、足三裏、大腸俞治便祕、洩潟、痢疾;配中脘、足三裏、內庭、天樞治胃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澀痛等症。

[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

[附註] 衝脈、足少陰會穴。

(17) 商曲 Shāngqū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九肋間神經。

[主治] 腹痛,洩潟,便祕,腹中積聚。

[配伍] 配中脘、大橫治腹痛、腹脹;配支溝治便祕;配大腸俞、天樞、治洩潟、痢疾。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註] 衝脈、足少陰會穴。

(18) 石關 Shíguān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九肋間神經。

[主治] 嘔吐,腹痛,便祕,產後腹痛,婦人不孕。

[配伍] 配中脘、內關治胃痛、嘔吐、腹脹;配三陰交、陰交、腎俞治先兆流產和不孕症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註] 衝脈、足少陰會穴。

(19) 陰都 Yīndū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經。

[主治] 腹脹,腸鳴,腹痛,便祕,婦人不孕,胸脅滿,瘧疾。

[配伍] 配巨闕治心中煩滿;配三陰交、血海治閉經;配中脘、天樞、足三裏、四縫治納呆及小兒疳積。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註] 衝脈、足少陰會穴。

(20) 腹通谷 Fùtōnggǔ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八肋間神經。

[主治] 腹痛,腹脹,嘔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

[配伍] 配內關、中脘治胃氣逆;配申脈、照海治癲癇、驚悸;配上脘、足三裏治納呆。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附註] 衝脈、足少陰會穴。

(21) 幽門 Yōumén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直肌內緣,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七肋間神經。

[主治] 腹痛,嘔吐,善噦,消化不良,洩潟,痢疾。

[配伍] 配玉堂治煩心嘔吐;配中脘、建裏治胃痛、噎嗝、嘔吐;配天樞治腹脹、腸鳴、洩潟。

[刺灸法] 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內臟;可灸。

[附註] 衝脈、足少陰會穴。

1286fn3.gif
(22) 步廊 Bùláng
[定位] 在胸部,當第5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 在胸大肌起始部,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五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五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為第五肋間神經。

[主治] 胸痛,咳嗽,氣喘,嘔吐,不嗜食,乳廱。

[配伍] 配定喘、列缺治外感和內傷咳喘;配心俞、內關治胸痺、心悸怔忡。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內臟,可灸。



(23) 神封 Shénfēng
[定位] 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 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四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四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為第四肋間神經。

[主治] 咳嗽,氣喘,胸脅支滿,嘔吐,不嗜食,乳廱。

[配伍] 配陽陵泉、支溝治胸脅脹痛。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24) 靈墟 Língxū
[定位] 在胸部,當第3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 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三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三肋間神經前皮支,深層為第三肋間神經。

[主治] 咳嗽,氣喘,痰多,胸脅脹痛,嘔吐,乳廱。

[配伍] 配足三裏、中脘、內關治嘔吐、納呆;配神門、神藏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25) 神藏 Shéncáng
[定位] 在胸部,當第2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 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二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二肋間神經前皮支,深層正當第二肋間神經。

[主治] 咳嗽,氣喘,胸痛,煩滿,嘔吐,不嗜食。

[配伍] 配天突、內關、太衝治梅核氣;配心俞、玉堂治胸痺、噎嗝、冠心病、心肌梗塞。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26) 彧中 Yùzhōng
[定位] 在胸部,當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 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一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一肋間神經前皮支,深層為第一肋間神經,皮下有鎖骨上神經前支。

[主治] 咳嗽,氣喘,痰壅,胸脅脹滿,不嗜食。

[配伍] 配風門、肺俞治外邪襲肺;配天突、間使、華蓋治咽喉腫痛。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27) 俞府 Shūfǔ
[定位] 在胸部,當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 在胸大肌中;有胸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布有鎖骨上神經前支。

[主治] 咳嗽,氣喘,胸痛,嘔吐,不嗜食。

[配伍] 配天突、肺俞、魚際治咳嗽、嚥痛;配足三裏、合谷治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八、足少陰腎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八、足少陰腎經 少血多氣
足少陰腎經少血多氣,氣血物質的執行變化是由液態向氣態的吸熱蒸升變化。
1 湧泉 井穴,屬木。 
【別名】 地衝。 
【穴義】 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湧而出。
【名解】1)湧泉。湧,外湧而出也。泉,泉水也。湧泉名意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湧而出體表。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它聯通腎經的體內體表經脈,腎經體內經脈中的高溫高壓的水液由此外湧而出體表,故名湧泉。
2)地衝。地,地部也。衝,衝突也。地衝名意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湧而出體表。理同湧泉名解。
3)腎經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氣血執行是體內經水由地部孔隙外出體表,故為腎經井穴。
4)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體內外出體表的高溫水液,出體表後水液大量氣化為天部的水濕之氣,此氣因其濕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層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較低層次,只表現出木的一發特徵,故其屬木。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溫熱水氣。
【執行規律】 由天部橫印傳於然谷穴。
【功能作用】 散熱生氣。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單瀉之,熱則補之。
2 然谷  滎穴,屬火。 
【別名】 龍淵,龍泉。 
【穴義】 腎經外湧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蒸發水氣。
【名解】1)然谷。然,燃也。谷,兩山所夾空隙也。然谷名意指腎經外湧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氣化。本穴物質為腎經湧泉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性溫熱,至本穴後水液大量氣化水濕,經水如同被燃燒蒸發一般,故名然谷。
2)龍淵。龍,變幻莫測、能大能小、見首不見尾之物也,此指本穴地部經水的各種變化。淵,深淵也,範圍大也。龍淵名意指腎經經水在此由液化氣,範圍巨大。理同然谷名意。龍泉名意與龍淵同。
3)腎經滎穴。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質為腎水氣化的天部之氣,在本穴的變化為散熱冷降,冷降之液在地部形成極小的水流,故為腎經滎穴。
4)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之氣,其變化為散熱冷降,所散之熱直沖天之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溼熱水氣。
【執行規律】 大部分散熱冷降,小部分吸熱蒸升。
【功能作用】 升清降濁。
【治法】 寒則補之,熱則瀉之。
3 太溪  俞穴,原穴,屬土。 
【別名】 大溪,呂細。 
【穴義】 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
【名解】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本穴物質為然谷穴傳來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後,冷降水液形成了較為寬大的淺溪,故名太溪。大溪名意與太溪同。
2)呂細。呂,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也,總稱六呂,此指穴內物質為純陰之液。細,弱也、小也。呂細一名意在形容穴內流行的地部經水水面寬大而流動緩慢,故名。
3)腎經俞穴。俞,輸也。本穴為腎經經水的傳輸之處,故為腎經俞穴。
4)腎經原穴。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輸出的地部經水真正表現出腎經氣血的本源特性,故為腎經原穴。
5)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地部流行的經水,其變化為進一步的氣化散熱,表現出土的長養特徵,故其屬土。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其氣化之氣。
【執行規律】 經水循腎經而傳,氣化之氣吸熱後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清熱生氣。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瀉而多灸,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4 大鐘  絡穴。 
【別名】 太鐘。
【穴義】 腎經經水在此如瀑布從高處落下。 
【名解】1)大鐘。大,巨大也。鐘,古指編鐘,為一種樂器,其聲混厚洪亮。大鐘名意指腎經經水在此如瀑布從高處落下。本穴物質為太溪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的執行為從高處流落低處,如瀑布落下一般,聲如洪鐘,故名大鐘。太鐘名意與大鐘同。
2)腎經絡穴。本穴氣血的執行變化是經水由高處落入低處,經水落下時散發出大量的水濕氣體,水濕氣體吸熱後飄散於穴外,本穴有聯絡它經氣血的作用,故為腎經絡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寒濕水氣。
【執行規律】 一是吸熱後循腎上行,二是吸熱後別走膀胱經。
【功能作用】 聯絡表裡。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瀉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表裡不和則多提插撚轉。
5 水泉  郄穴。 
【穴義】 腎經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 
【名解】1)水泉。水,水液也。泉,水潭也。水泉名意指腎經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本穴物質為大鐘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在本穴聚集後如同水潭,故名水泉。
2)腎經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經水因本穴所處位置低下而為聚集之狀,祇有極少的滿溢之水外傳照海穴的高位元,經水的執行如從孔隙中輸出一般,故為腎經郄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執行規律】 極少部分循經傳於照海穴,大部分則流散於足跟各部。
【功能作用】 傳遞水液。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補之多提插。
6 照海  足少陰陰蹺脈之會。 
【別名】 陰蹺,漏陰。 
【穴義】 腎經經水在此大量蒸發。 
【名解】1)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照海名意指腎經經水在此大量蒸發。本穴物質為水泉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比水形成為一個較大水域,水域平靜如鏡,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熱能而大量蒸發水液,故名照海。
2)陰蹺。陰蹺,乃穴內氣血有地部的經水和天部的陽氣,氣血特性體現了陰急而陽緩的陰蹺脈特性,故名陰蹺。
3)漏陰。漏,漏失也。陰,陰水也。漏陰名意指腎經經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熱,經水氣化蒸發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陰。
4)足少陰陰蹺脈之會。同照海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其蒸發的水氣。
【執行規律】 外來經水屯於穴內,氣化之氣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 吸熱生氣。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熱則補之灸之。
7 復溜  經穴,屬金。 
【別名】 伏白,昌陽。 
【穴義】 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再次吸熱蒸發上行。
【名解】1)復溜。復,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復溜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再次吸熱蒸發上行。本穴物質為照海穴傳輸來的寒濕水氣,上行至本穴後因其此再次吸收天部之熱而蒸升,氣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復溜。
2)伏白。伏,隱藏、埋伏也。白,肺性之氣也。伏白名意指本穴吸熱溜散的水氣隱伏著肺金之氣的涼濕之性。本穴物質為照海穴傳來的寒濕水氣,在本穴吸熱後溫度上昇而變為肺金之性的涼濕之氣,故名伏白。
3)昌陽。昌,昌盛繁榮也。陽,陽氣也。昌陽名意指腎經陽氣至本穴後才變為昌盛繁榮之狀。本穴物質為照海穴傳來的寒濕水氣,在本穴吸熱後變為了天部的陽氣,腎經陽氣在此變得繁榮昌盛,故名昌陽。
4)腎經經穴。經,經過也,動而不居也。本穴物質為吸熱上行的天部陽氣,經過本穴動而不居,故為腎經經穴。
5)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腎經的天部陽氣,性溫熱,與肺金之氣同性,故其屬金。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性溫熱,與肺金之氣同性。
【執行規律】 散熱後循腎經橫傳於交信穴。
【功能作用】 補腎益氣。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或多灸,熱則瀉針出氣。
8 交信  陰蹻脈郄穴。 
【別名】 內筋。
【穴義】 腎經經氣由此交於三陰交穴。 
【名解】1)交信。交,交流、置換也。信,訊息也。交信名意指腎經經氣由此交於三隊交穴。本穴物質為復溜穴傳來的水濕之氣,因其吸熱揚散而質輕,因此從本穴外走脾經氣血所在的天部層次,故名交信。
2)內筋。內,與外相對,指本穴交於三陰交穴的氣血物質來自於腎經所處的內部。筋,肝風也。內筋名意指本穴氣血以風氣的形式由內向外傳輸。理同交信名解。
3)陰蹻脈郄穴。郄,孔隙也。本穴既為腎經之穴同時又為陰蹻脈之穴,但由于本穴氣血為涼濕水氣,外傳脾經的氣血是吸熱後的氣血,量不多,如從孔隙中外出一般,故為陰蹻脈郄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水濕之氣。
【執行規律】 吸熱後橫印外走三陰交穴。
【功能作用】 外散寒冷水濕。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9 築賓  陰維脈郄穴。 
【穴義】 足三陰經氣血混和重組後的涼濕水氣由此交於腎經。
【名解】1)築賓。築,通祝,為慶祝之意。賓,賓客也。築賓名意指足三陰經氣血混和重組後的涼濕水氣由此交於腎經。本穴物質為三陰交穴傳來的涼濕水氣(足三陰經氣血在三陰交穴混和後既無熱燥之性亦無寒冷之性),性同肺金之氣,由此傳入腎經後為腎經所喜慶,本穴受此氣血如待賓客,故名築賓。
2)陰維脈郄穴。郄,孔隙也。本穴既為腎經之穴,同時又為陰維脈之穴,而三陰交穴傳入本穴的氣血較為細少,如從孔隙中傳來一般,故為陰維脈郄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濕水氣。
【執行規律】 散熱後橫印下行陰谷穴。
【功能作用】 散熱降溫。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10 陰谷  合穴,屬水。
【穴義】 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濕雲氣場。
【名解】1)陰谷。陰,陰性水濕也。谷,肉之大會也,兩山所夾空隙也。陰谷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濕雲氣場。本穴物質為築賓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行至本穴後聚集為水濕雲氣,水濕雲氣性寒冷,故名陰谷。
2)腎經合穴。合,匯合也。本穴為腎經的水濕之氣匯合之處,故為腎經合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執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性寒冷,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徵,故其屬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高濃度冷濕水氣。
【執行規律】 大部分冷降歸于地部,小部分吸熱後循腎經上行。
【功能作用】 除降濁氣。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灸之或瀉之,熱則水針或補之。
11 橫骨 
【別名】 下極,屈骨,屈骨端,曲骨端。 
【穴義】 腎經的水濕雲氣在此橫印外傳。
【名解】1)橫骨。橫,指穴內物質為橫印移動的風氣也。骨,指穴內物質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橫骨名意指腎經的水濕雲氣在此橫印外傳。本穴物質為陰谷穴橫行傳至的冷濕水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脹散並橫印傳於穴外,外傳的風氣中富含水濕,故名橫骨。
2)下極。下,指本穴位於胸腹的最下部。極,屋頂之意,指穴內物質為天部之氣。下極名意指腎經氣血在本穴達到了它所能上行的最高點。本穴物質為陰谷穴傳來的寒濕水氣,因其寒濕滯重要靠不斷地吸熱才能上行,而本穴則是腎經下部經脈氣血上行所能到達的最高點,故名下極。
3)屈骨。屈,虧缺之意。骨,陰性水液也。屈骨名意指腎經氣血由于本穴的向外散失而處於虧缺之狀。本穴物質為陰谷穴傳來的寒濕水氣,量不大,至本穴後因受熱而脹散並散失腎經之外,腎經氣血因此更加虧缺,故名屈骨。屈骨端名意與屈骨近同,端指腎經吸熱上行的氣血在此到達頂端。\r
4)曲骨端。曲,隱秘也。骨,腎主的水液也。端,極點、盡頭也。曲骨端名意指腎經吸熱上行的水濕至此已到盡頭。理同屈骨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雲氣。
【執行規律】 受熱後循腎經上傳大赫穴及輸散腹部各處。
【功能作用】 清熱除燥。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瀉之或灸,熱則補之。
12 大赫  衝脈足少陰之會。 
【別名】 陰維,陰關。 
【穴義】 體內衝脈的高溫高濕之氣由本穴外傳腎經。
【名解】1)大赫。大,大也、盛也。赫,紅如火燒十分顯耀也。大赫名意指體內衝脈的高溫高濕之氣由本穴而出腎經。本穴物質為體內衝脈外出的高溫高壓水濕之氣,因其高溫而如火燒一般顯耀,因其高壓而氣強勁盛大,故名大赫。
2)陰維。此名是從本穴的特定功能上而言的。本穴物質為衝脈外傳的高溫高壓水氣及橫骨穴傳來的寒濕水氣,在衝脈強勁之氣的帶動下,橫骨穴傳來的寒濕水氣由此輸布胸腹各部,有維護胸腹陰面陰液的作用,故名陰維。
3)陰關。陰,陰液也。關關卡也。陰關名意指衝脈外輸的強勁熱只能帶動本穴天部的水濕之氣上行,而對穴內流行的地部經水則無此作用,陰性水液只能循腎經下行。
4)衝脈足少陰之會。理同大赫名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強勁的高溫高壓之氣。
【執行規律】 循腎經上傳。
【功能作用】 散熱生氣。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13 氣穴  衝脈足少陰之會。 
【別名】 胞門,子戶。 
【穴義】 腎經衝脈氣血在此變為和緩的熱氣。 
【名解】1)氣穴。氣穴,穴內物質為氣態物也。本穴物質為大赫穴傳來的高溫高壓水氣,至本穴後,快速強勁的高溫高壓水氣勢弱緩行並擴散為溫熱之性的氣態物,故名氣穴。
2)胞門。胞,胞宮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胞門名意指胞宮的外輸氣血由此外出衝脈。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溫熱之氣,此氣來源於胞宮,在本穴開始向衝脈以外傳輸,是衝脈氣血外出的主要門戶,故名胞宮。子戶名意與胞宮同。
3)衝脈足少陰之會。本穴物質既有腎經氣血又有衝脈氣血,故為衝脈足少陰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熱性水氣。
【執行規律】 循腎經上傳及散輸小腹各部。
【功能作用】 補益衝任。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14 四滿  衝脈足少陰之會。 
【別名】 髓府,髓中,髓海。 
【穴義】 腎經衝脈氣血在此散熱冷凝。
【名解】1)四滿。四,四面八方也。滿,充斥、充滿也。四滿名意指腎經衝脈氣血在此散熱冷凝、充斥穴內各個空間。本穴物質為氣穴穴傳來的熱性水氣,水氣上行至此後熱散冷凝化為霧狀水滴並充滿穴周,故名四滿。
2)髓府。髓,腎之精也,寒性水濕之氣也。府,府宅也。髓府名意指腎經衝脈氣血在此化為寒濕水氣。本穴物質為氣穴穴傳來的熱性水氣,至本穴後熱性水氣散熱冷凝而變為寒性水氣,故名髓府。髓中、髓海名意與髓府同。
3)衝脈足少陰之會。本穴物質既有腎經氣血又有衝脈氣血,故為衝脈足少陰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寒濕水氣。
【執行規律】 散熱冷降下行於中注穴。
【功能作用】 除濕降濁。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點刺出血或灸之,熱則水針或補之。
15 中注  衝脈足少陰之會。 
【穴義】 腎經衝脈經水由此注入體內。
【名解】1)中注。中,與外相對,指裏部。注,注入也。中注名意指腎經衝脈的冷降經水由此注入體內。本穴物質為四滿穴傳來水津濕氣,至本穴後則散熱冷降為地部經水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體內,故名中注。
2)衝脈足少陰之會。本穴物質既有腎經氣血又有衝脈氣血,故為衝脈足少陰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執行規律】 由地之表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 利濕健脾。 
【治法】 寒則通之或點刺出血或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補之或水針。
16 肓俞  衝脈足少陰之會。 
【別名】 盲俞,子戶。 
【穴義】 胞宮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輸體表。
【名解】1)肓俞。肓,心下膈膜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膏脂之類。俞,輸也。肓俞名意指胞宮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輸體表。本穴物質為來自胞宮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輸體表,故名肓俞(何以知本穴物質來自胞宮?其理如下。本穴位居臍旁,而臍則為人體胸腹部體表的重力場中心,本穴外輸的氣血物質必定是來自與之全息對應的體內重力場中心附近臟器。體內的重力場中心為二腎,相鄰的臟器有胞宮和膀胱,但本穴位於衝脈,這就決定了本穴的氣血物質是來自胞宮而非膀胱)。
2)盲俞。盲,昏暗之意,指穴內外輸的氣血物質為膏脂,混濁不清,有別於腎經經水應有的清也。俞,輸也。盲俞名意指本穴氣血為胞宮外傳的膏脂之物。理同肓俞名解。子戶名意與盲俞同。
3)衝脈足少陰之會。本穴物質既有腎經氣血又有衝脈氣血,故為衝脈足少陰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膏脂之物。
【執行規律】 散熱冷凝並輸散於腹表各部。
【功能作用】 積脂散熱。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深刺而瀉。
17 商曲  衝脈足少陰之會。 
【別名】 高曲,商谷。 
【穴義】 腎經衝脈氣血在此吸熱後緩慢上行。
【名解】1)商曲。商,漏刻也。曲,隱秘也。商曲名意指腎經衝脈氣血在此吸熱後緩慢上行。本穴物質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散熱冷縮,少部分水氣吸熱後特經上行,如從漏刻中傳出不易被人覺察,故名商曲。
2)高曲。高,高處也,天部之氣也。曲,隱秘也。高曲名意指腎經衝脈的水氣在此吸熱後緩慢上行。理同商曲名解。
3)商谷。商,漏刻也。谷,兩山所夾空隙也。商谷名意指本穴穴周範圍內的寒濕水氣吸熱後皆由本穴上行。
4)衝脈足少陰之會。本穴物質既有腎經氣血又有衝脈氣血,故為衝脈足少陰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溫性水氣。
【執行規律】 循腎經橫傳石關穴。
【功能作用】 運化水濕,清熱降溫。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後補,熱則補之。
18 石關  衝脈足少陰之會。 
【別名】 石闕,石門,食關。 
【穴義】 腎經衝脈氣血在此冷降為地部水液。
【名解】1)石關。石,腎所主的水也。關,關卡也。石關名意指腎經衝脈氣血在此冷降為地部水液。本穴物質為商曲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散熱冷降為地部水液,地部水液不能循腎經上行,故名石關。石門名意與石關同。
2)石闕。石,腎所主之水也。闕,碑坊標記之意。石闕名意指腎經衝脈的冷降水液在此停止不能前行。理同石關名解。
3)食關。食,胃所受之五穀也,此指脾土物質。關,關卡也。食關名意指隨衝脈氣血上揚的脾土塵埃在此冷降不能上行。理同石關名解。
4)衝脈足少陰之會。本穴物質既有腎經氣血又有衝脈氣血,故為衝脈足少陰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及地部的冷降經水。
【執行規律】 水濕之氣少部分吸熱後循腎經上行,大部分散熱後冷降歸地,地部經水則循腎經下行。
【功能作用】 升清降濁。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水針或補之。
19 陰都  衝脈足少陰之會。 
【別名】 食宮,通關,不宮。 
【穴義】 腎經衝脈的上行水氣在此集散。 
【名解】1)陰都。陰,陰涼水濕也。都,都市也。陰都名意指腎經衝脈的上行水氣在此集散。本穴物質為石關穴吸熱上行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為雲集之狀,穴外氣血不斷地聚集本穴同時又不斷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陰都。
2)食宮。食,胃所受之五穀也,此指脾土物質。宮,宮殿也,大的居住地也。食宮名意指隨腎經衝脈氣血上行的脾土塵埃在此冷降歸地。本穴物質為石關穴吸熱上行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散熱冷降歸于地部,隨衝脈氣血上揚的脾土塵埃亦回落地部,如同回到脾土應有的居住之地,故名食宮。
3)通關。通,通過也。關,關卡也。通關名意指腎經衝脈的水濕之氣在此仍有部分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石關穴傳來的水濕之氣,性寒濕,其變化主要是散熱冷降,因此寒濕水氣大部分不能循腎經繼續上行,祇有小部分水氣吸熱後循腎經上行並保持腎經氣血的流暢傳遞,此部分上行氣血如闖關而行一般,故名通關。
4)不宮。不,否定詞,否定之意。宮,宮殿也。不宮名意指本穴冷降於地的脾土塵埃不能存留穴內。如食宮之名解,本穴天部的脾土塵埃冷降歸地後,由于腎經上部經脈有經水經本穴下傳,本穴的降地脾土無法存留穴內,故名不宮。
5)衝脈足少陰之會。本穴物質既有腎經氣血又有衝脈氣血,故為衝脈足少陰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涼濕水氣。
【執行規律】 大部分冷降後下走腹通谷穴,小部分吸熱後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降濁升清。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補之或水針。
20 腹通谷  衝脈足少陰之會。 
【別名】 通骨。 
【穴義】 腎經衝脈之氣在此冷降後漏落腹內。
【名解】1)腹通谷。腹,指本穴位於腹部。通,通道、通孔也。谷,兩山間的凹陷處也。腹通谷名意指腎經衝脈氣血在此散熱冷降為經水後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質為陰都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散熱冷降而成為地部經水,經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故名腹通谷。
2)通骨。通,通孔、通道也。骨,腎主之水也。通骨名意指腎經衝脈之氣在此冷降為經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腎臟的水液聚集之地。理同腹通谷名解。
3)衝脈足少陰之會。本穴物質既有腎經氣血又有衝脈氣血,故為衝脈足少陰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氣態物冷降的地部水液。
【執行規律】 由本穴的地之表部注入體內。
【功能作用】 清降濁氣,健脾除濕。 
【治法】 寒則通之或點刺出血或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補之或水針。
21 幽門  衝脈足少陰之會。 
【別名】 上門,上關,幽關。 
【穴義】 腎經衝脈的寒濕水氣在此吸熱後極少部分循經上行。 
【名解】1)幽門。幽,深長、隱秘或陰暗的通道。門,出入的門戶。幽門名意指腎經衝脈的寒濕水氣在此吸熱後極少部分循經上行。本穴物質為腹通谷穴傳來的寒濕水氣,因其性寒濕滯重,至本穴後,在外部傳入之熱的作用下祇有極少部分水濕循經上行,腎經衝脈氣血從此由寒濕之性轉而變溫熱之性,故名幽門。幽關名意與幽門同。
2)上門。上,上行也。門,出入的門戶也。上門名意指腎經衝脈的寒濕水氣在此吸熱上行。理同幽門名解。上關名意與上門同,關指穴內滯重的水濕被關卡於下,祇有輕質之氣循經上行。
3)衝脈足少陰之會。本穴物質既有腎經氣血又有衝脈氣血,故為衝脈足少陰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寒濕水氣。
【執行規律】 大部分寒濕水氣散熱冷降,小部分則吸熱循經上行。
【功能作用】 升清降濁。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點刺出血或灸,熱則補針。
22 步廊 
【別名】 步郎。 
【穴義】 腎經上傳的濕冷水氣在此吸熱後化風上行。 
【名解】 步,步行也。廊,走廊也。步廊名意指腎經上傳的濕冷水氣在此吸熱後化風上行。本穴物質為幽門穴傳來的寒濕水氣,至本穴後,水氣吸熱脹散化風而行,風氣吹刮地部的脾土微粒捲動向上,如人在走廊中行走一般,故名步廊。步郎名意與步廊同。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水濕風氣及脾土微粒。
【執行規律】 循腎經向上傳輸。
【功能作用】 運化脾土。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注】 衝脈氣血與腎經平行,何以自本穴起單為腎經氣血而無衝脈氣血?這是因為,衝脈氣血為高溫高壓高濕的水氣,它自大赫穴起一直帶動腎經的寒濕水氣上行,至本穴後,衝脈氣血原有的高溫高壓高濕特性已無,氣血物質只乘下腎經的寒濕之性,故自本穴起,氣血物質單屬腎經。
23 神封 
【穴義】 腎經經氣在此散熱冷縮。
【名解】 神,與鬼相對,指穴內的物質為天部之氣。封,封堵也。神封名意指腎經吸熱上行至此的經氣在此散熱冷縮。本穴物質為步廊穴傳來的水濕風氣,至本穴後,水濕風氣勢弱緩行並散熱冷縮,大部分冷縮之氣不能循經上行,如被封堵一般,故名神封。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執行規律】 大部分散熱冷縮後循腎經下行,少部分吸熱上行。
【功能作用】 降濁升清。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24 靈墟 
【穴義】 腎經經氣在此吸熱蒸升,穴內氣血空虛。 
【名解】 靈,神靈也,與鬼相對,所指為天部之氣。墟,土丘或故城遺址,指穴內物質空虛荒無。本穴物質為神封穴傳來的極少水氣,至本穴後因受熱而蒸升於上,穴內氣血如同廢墟一般,故名靈虛。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稀薄的乾熱之氣。
【執行規律】 由穴內向經穴外部擴散。
【功能作用】 壯陽益氣。 
【治法】 寒則補而微灸,熱則深刺瀉針出氣。
25 神藏 
【穴義】 經穴之外天部的寒濕水氣由此匯入腎經。 
【名解】 神,與鬼相對,所指為天部之氣。藏,收藏也,指氣血物質由穴外匯入穴內。本穴為腎經之穴,所處為腎經的北方寒濕之地,由于腎經部經脈無物傳至本穴,經穴之外天部的冷縮水氣因之匯入穴內,本穴如同神氣的收藏之地,故名神藏。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寒濕之氣。
【執行規律】 由穴外的天部匯入本穴。
【功能作用】 收斂神氣,安神定志。
【治法】 寒則補針或灸,熱則瀉針出氣。
26 彧中 
【別名】 或中。 
【穴義】 腎經的寒濕水氣在此化為天部陽氣。 
【名解】 彧,茂盛的樣子。中,與外相對,指穴之內部。彧中名意指腎經的寒濕水氣在此吸熱後化為充盛的陽氣。本穴物質為神藏穴上傳的水氣,至本穴後,水氣吸熱而化為充盛於穴內的陽氣,腎經氣血在此重又存回其茂盛之狀,故名彧中。或中名意與彧中同,或為彧之訛傳。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氣。
【執行規律】 循腎經上傳於俞府穴。
【功能作用】 生氣壯陽。 
【治法】 寒則補針多留或灸,熱則瀉針出氣。
27 俞府 
【別名】 腧中。
【穴義】 腎經氣血由此回歸體內。 
【名解】 俞府。俞,輸也。府,體內臟腑也。俞府名意指腎經氣血由此回歸體內。本穴是腎經體內經脈與體表經脈在人體上部的交會點,彧中穴傳來的溼熱水氣在本穴散熱冷凝歸降地部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腎經的體內經脈,氣血的流注方向是體內臟腑,故名俞府。腧中者,其意與俞府同,中指內部。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冷降的地部經水。
【執行規律】 由體表注入體內臟腑。
【功能作用】 回收體表液體。
【治法】 寒則通之或點刺出血或灸之或先瀉後補,熱則補之。 
【注】 腎經的氣血物質執行變化是體內氣血由湧泉穴外出體表,自湧泉穴外出體表後是經水氣化而上行,自大鐘穴之後則是寒濕水氣吸熱上行,自大赫穴始則是受衝脈外傳之熱而水濕之氣散熱上行,自幽門穴始是受胸部外傳之熱而上行,在靈虛穴腎經氣血達到了溫度的最高點,自靈虛穴至俞府穴的經脈氣血是降溫吸濕而下行。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八、足少陰腎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足少陰腎經循行
-足少陰腎經.gif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八、足少陰腎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圖片引用 經絡與穴道--木下晴部、代田文彥合著
足少陰腎經
腎經.jpg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1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八、足少陰腎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腎臟圖
腎有兩枚形如豇豆重一觔一兩附脊十四椎當臍下兩旁前後與臍平

2=標題= 足少陰腎經
內經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太陰,通於冬氣,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耳,藏精於腎。故病在谿,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
其穀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其液唾。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
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臟為腎,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志為恐,恐傷腎,
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2=標題= 足少陰腎經穴歌
足少陰穴二十七,湧泉然谷太谿溢,大鍾水泉通照海,復溜交信築賓實。
陰谷膝內跗骨後,已上從足走至膝,橫骨大赫聯氣穴,四滿中注肓俞臍。
商曲石關陰都密,通谷幽門寸半闢,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靈墟。
神藏彧中俞府畢。(左右五十四穴)此一經起於湧泉,終於俞府,取湧泉,然谷,
太谿,復溜,陰谷,與井榮俞經合也。脈起小指之下,斜趨足心,出然骨之下,
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上腨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
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多氣少血,酉時氣血注此,癸水之臟,脈居左尺,一臟而二形,左名腎,男子以藏精,
右名命門,女子以繫胞,元氣之根,精神之舍,受病同歸於膀胱,診候兩分於水火。
實則脈實,而小腹脹滿,腰背急強,便黃舌燥者,瀉腎湯可以廣推。虛則脈虛,
氣寒陽痿,而言音混濁。經弱脈代者,蓯蓉散宜加尋討,腎氣不和腰脅痛,散號異香,
陽經鬱滯背肩疼,湯名通氣散,腰痛則八角茴香,精泄予一升韭子,氣滯腰間堪順氣,
血凝臂痛可舒經,五味能交心腎,須茯神遠志川歸,山藥蓗蓉枸杞龍骨,安養精神,
與益智茴香。故紙鹿茸牛膝黃耆,地黃補腎益陰,加當歸而補髓,附子驅寒去濕,
倍人參而壯陽,龍骨治骨虛痠痛,豬腎濟腎弱腰虧,大抵鹹能走腎,秋石須明配合,
寒能敗命,春茗要別陳新,滲淡瀉水之劑宜慎燒煉助火之丹勿。
東垣曾為肉桂獨活報使,錢氏獨用地黃枸杞引經,抑又聞竹破須將竹補,
胞雞還要卵為。誰知世人本有長生藥,自是迷途枉拋擺,甘露降時天地合,
黃芽生處坎離交,井蛙應謂無龍窟,籬鷃安知有鳳巢,丹熟自然金滿屋,
何須尋草學燒芋。
「導引本經」: 人稟天地之氣以有生,而太極之精寓焉,此吾之所固有。
而充塞乎兩間者也。人惟志以情誘,念以物牽,以有限之天真,縱無窮之逸慾,
消耗日甚,中無所主,則群邪乘之而百病作,是洞開四門以納盜,幾何不至於敗哉!
然自古聖人率多令考,豈其渾蒙沕穆,得於天者獨厚,噓吸偃仰,成於人者有異術耶,
亦以志寧道一,神爽不漓,俾吾固有之真,常為一身之主,則榮衛周流,邪無自入,
彼風寒暑濕,譬之堅城,外盜雖踵至疊窺,何以得其隙而肆之瘧哉?明醫辨症,
循方按脈施劑,倏忽收功,固所不廢,然盜至而遏之,孰若無盜之可遏也。
病至而療之,孰若無病之可療也。與其求金石之餌,而常患其不足,孰若寶吾身之精,
而恆自有餘也。故黃帝岐伯問答曰:百體從令,惟於保太和,而泰天君得之,
蓋此意也。先賢云:天地之大寶珠玉,人身之大寶精神。內經曰: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誠能以理制慾,以義馭情,雖美色在前,不過悅目暢志而已,奚可恣情喪精。
所謂油盡燈滅,髓竭人亡,添油燈壯,補髓人強也。又曰:冬月天地閉,血氣藏,
伏陽在內,心膈多熱,切忌發汗,以洩陽氣。此謂之閉藏,水冰地圻,無擾乎陽,
早臥晏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勿泄皮膚,
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人宜服固本益腎酒,
以迎揚氣,不可過煖,致傷目,而亦不可太醉冒寒,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故先王於是月閉關,俾寒熱適中可也。嘗聞之曰:湛然誠一守精玄,得象忘言辨道看,
好把牝門憑理顧,子前午後用神占,是則以元精煉交感之精,三物混合,與道合真,
自然元精固,而交合之精不漏,衛生之法,先此而已,前賢所謂精全不思慾,
氣全不思食,神全不思睡,斯言盡矣。

考正穴法
湧泉
(一名地衝)
足心陷中,屈足捲指宛宛中,白肉際,跪取之,
足少陰腎水所出為井木,實則瀉之。銅人針五分,無令出血,灸三壯,明堂灸不及針。
素註 針三分,留三呼。主尸厥而黑如炭色,欬吐有血,渴而喘,坐欲起,
目﹝目荒﹞﹝目荒﹞無所見,善恐惕惕,如人將捕之,舌乾咽腫,上氣嗌乾,煩心,心痛,
黃疽腸澼,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善悲欠,小腸急痛,泄而下重,足脛寒而逆,腰痛,
大便難,心中結熱,風疹,風癇心病,飢不嗜食,咳嗽身熱,喉閉舌急,失音,
卒心痛,喉痺,胸滿悶,頸痛目眩,五指端盡痛,足不踐地,足不熱,男子如蠱,
女子如辰,婦人無子,轉胞不得尿。千金翼云:主喜喘,脊脅相引,忽忽喜忘,
陰痺腹脹,腰痛,不欲食,喘逆,足下冷至膝,咽中痛,不可納食,瘖不能言,
小便不利,小腹痛,風入腸中,癲病,使臍痛,鼻衄不止,五疝熱病,先腰痠,喜渴,
數引飲,身項痛而寒且痠,足熱,不欲言,頭痛癲癲然,少氣,寒厥,霍亂,
轉筋腎積賁豚,漢濟北王阿母,病患熱厥,足熱,淳于意刺足心,立愈。

然谷
(一名龍淵)
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一云:內踝前,在下一寸,
別於足太陰之郄,足少陰腎脈所溜,為滎水。,銅人灸三壯,針三分,留五呼,
不宜見血,令人立飢欲食,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主咽內腫,不能內唾,
時不能出唾,心恐懼,如人將捕,涎出喘呼少氣,足跗踵,不得履地,寒疝小腹脹,
上搶胸脅,欬唾血,喉痺,淋瀝白濁,胻痠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熱,舌縱煩滿,
消渴自汗,盜汗出,痿厥,洞泄,心痛如錐刺,墜墮惡血,留內腹中,男子精泄,
婦人無子,陰挺出,月事不調,陰痿,初生小兒,臍風口噤。

太谿
(一名呂細)
足內踝後五分,跟骨上動脈陷中,男子婦人病,有此脈則生,
無則死,足少陰腎脈所注,為俞土。素註,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主久瘧欬逆,
心痛如錐刺,心脈沈手足寒至節,喘息者死,嘔吐痰實,口中如膠,善噫,寒疝,
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消痺,大便難,咽腫唾血,痃癖寒熱,欬嗽不嗜食,
腹脅痛,瘦瘠,傷寒手足厥冷。東垣曰:成痿者,以導濕熱,引胃氣出行陽道,
不令濕土剋腎水,其穴在太谿,流注賦云:牙齒痛堪治。

大鍾
足跟後踵中,大骨上兩筋間,足少陰絡,別走太陽。銅人灸三壯,針二分,
留七呼,素註,留三呼。主嘔吐胸脹,喘息腹滿,便難,腰脊痛,少氣,淋瀝洒淅,
腹脊強,嗜臥,口中熱,多寒,欲閉戶而處,少氣不足,舌乾,咽中食噎不得下,
善驚恐不樂,喉中鳴,欬唾氣逆,煩悶,實則閉癃,瀉之,虛則腰痛,補之。

水泉
太谿下一寸,內踝下少陰。銅人灸五壯,針四分。主目﹝目荒﹞﹝目荒﹞不能遠視,
女子月事不來,來即心下多悶痛,陰挺出,小便淋瀝,腹中痛。

照海
足內踝下四分,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穴居中,陰蹻脈所生。
素註,針四分,留六呼,灸三壯,銅人針三分,灸七壯,明堂灸三壯。主咽乾,
心悲不樂,四肢懈惰,久瘧,卒疝,嘔吐嗜臥,大風默默,不知所痛,視如見星,
小腹痛,婦女經逆,四肢淫濼,陰暴跳起,或癢,漉清汁,小腹偏痛淋,陰挺出,
月水不調,潔古曰:癇病夜發,灸音蹻,照海也。

復溜
(一名冒陽一名伏白)
足內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前傍骨是復溜,
後傍筋是交信,二穴只隔一條筋,足少陰腎脈所行,為金經,腎虛補之。素註,
針三分,留七呼,灸五壯,明堂灸七壯。主腸澼,腰脊內引痛,不得俛仰起坐,
目視﹝目荒﹞﹝目荒﹞,善怒多言,舌乾胃熱,蟲動涎出,足痿不收履,胻寒不自曷,腹中雷鳴,
腹脹如鼓,四肢腫,五種水病,青赤黃白黑,青取井,赤取榮,黃取俞,白取經,
黑取合,血痔,泄後腫,五淋血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熱盜汗,汗注不止,齒齲,
脈微細不見,或時無脈。

交信
足內踝骨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廉筋骨間,陰蹻脈之。銅人針四分,
留十呼,灸三壯。素註,留五呼。主氣淋﹝疒貴﹞疝,陰急陰汗,瀉利赤白,氣熱癃,
股樞內痛,大小便難淋,女子漏血不止,陰挺出,月水不來,小腹偏痛,四肢淫濼,
盜汗出。

築賓
內踝上腨分中,陰維之郄。銅人針二分,留五呼,灸五壯。素註針二分,
灸五壯。主﹝疒穨﹞疝,小兒胎疝,痛不得乳,癲疾狂易,妄言怒罵,吐舌,嘔吐延沫,
足腨痛。

陰谷 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乃得之,足少陰腎脈所入,
為合水。銅人針四分,留七呼,灸三壯。主膝痛如錐,不得屈伸,舌縱涎下,煩逆,
溺難,小便急,引陰痛,陰痿,股內廉痛,婦人漏下不止,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
男子如蠱,女子如娠。

橫骨
大赫下一寸,陰上橫骨中,宛曲如仰月中央,去腹中行各一寸,
足少陰衝脈之會。銅人灸三壯,禁針。主五淋,小便不通,陰氣下縱引痛,小腹滿,
目赤痛,從內眥始,五臟虛竭,失精。
(自肓俞至橫骨六穴銅人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錄之以備參考)

大赫
(一名陰維一名陰關)
氣穴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陰衝脈之會。
銅人灸五壯,針三分。素註針一寸,灸三壯。主虛勞失精,男子陰器結縮莖中痛,
目赤痛,從內眥始,婦人赤帶。

氣穴
(一名胞門一名子戶)
四滿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陰衝脈之會。
銅人灸五壯,針三分。素註,針一寸,灸五壯。主賁豚氣上下,引腰脊痛,泄利不止,
目赤痛,從內眥始,婦人月事不調。

四滿
(一名髓府)
中注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陰衝脈之會。銅人針二分,
灸三壯。主積聚,疝瘕腸澼大腸有水,臍下切痛,振寒,目內眥赤痛,婦人月水不調,
惡血。疒ㄎ痛,奔豚上下,無子。(疒ㄎ音絞)

中注
肓俞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陰衝脈之會。銅人針一寸,灸五壯。
主小腹有熱,大便堅燥不利,泄氣,上下引腰脊痛,目內眥赤痛,女子月事不調。

肓俞
商曲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陰衝脈之會。銅人針一寸,灸五壯。
主腹切痛,寒疝,大便燥,腹滿響響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從內眥始。
按諸家俱以疝主於腎,故足少陰經窌穴灸,兼治疝,丹溪以疝本肝經,與腎絕無相干,
足以正千古之訛。

商曲 石關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足少陰衝脈之會。銅人針一寸,灸五壯。
主腹痛,腹中積聚,時切痛,腸中痛,不嗜食,目赤痛,從內眥始,自幽門至商曲。
銅人去腹中行五分,素註,一寸。

石關
陰都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足少陰衝脈之會。銅人針一寸,灸三壯。
主噦噫嘔逆,腹痛氣淋,小便黃,大便不通,心下堅滿,脊強不利,多睡,目赤痛,
從內眥始,婦人無子,臟有惡血,血上衝,腹痛不可忍。

陰都
(一名食宮)
通谷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足少陰衝脈之會。
銅人針三分,灸三壯。主身寒熱,瘧病心下煩滿,逆氣腸鳴,肺脹氣搶,脅下熱痛,
目赤痛,從內眥始。

通谷
幽門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分,足少陰衝脈之會。銅人針五分,灸五壯,
明堂灸三壯。主失欠,口喎,食飲善嘔,暴瘖不能言,結積留飲,痃癖,胸滿食不化,
心恍惚喜嘔,目赤痛,從內眥始。

幽門
俠巨闕兩旁各一寸五分陷中,足少陰衝脈之會。銅人針五分,灸五壯。
主小腹脹滿,嘔吐涎沫,喜唾,心下煩悶胸中引痛,滿不嗜食,裏急數欬,健忘,
泄利膿血,目赤痛,從內眥始,女子心痛,逆氣善吐,食不下。

步廊
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素註,針四分。
銅人針三分,灸五壯。主胸脅支滿,脅痛引胸,鼻塞不通,呼吸少氣,欬逆嘔吐,
不嗜食,喘息,不得舉臂。

神封
靈墟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素註,針四分。
銅人針三分,灸五壯。主胸滿不得息,欬逆乳癰,嘔吐 洒淅惡寒,不嗜食。

靈墟
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素註,針四分。
銅人針三分,灸五壯。主胸支滿,脅痛引胸,不得息,欬逆嘔吐不嗜食。

神藏
彧中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素註,針四分。
銅人針三分,灸五壯。主嘔吐欬逆,喘不得息,胸滿嗜食。

彧中
俞府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二寸,仰而取之。銅人針四分,灸五壯,
明堂灸三壯。主欬逆,喘息不能食,胸脅支滿,涎出多唾。

俞府
氣含下,璇璣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素註,針四分。灸三壯,銅人針三分,
灸五壯。主咳逆上氣,嘔吐喘嗽,腹脹不下食飲,胸中痛,久喘,灸七壯效。
圖檔
頭像
素問
恆心會員
恆心會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255
註冊時間: 2006-06-15 , 17:15
個人狀態: 高興
職稱: 貴賓
性別:

Re: 八、足少陰腎經

未閱讀文章 素問 »

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09 - 足少陰腎經 part 1



求醫不如求己 - 經絡篇 09 - 足少陰腎經 part 2


最後是由 懸壺子 於 2018-06-24 , 21:39 推文。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