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紫丁香

發表於 : 2018-10-16 , 18:06
懸壺子
紫丁香
拼音 Zǐ Dīnɡ Xiānɡ

出處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來源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紫丁香的葉及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ringa oblata Lindl.[S.vulgaris L.Var.oblata Franch.]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m。樹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軸、花梗、苞片、花萼幼葉兩面以及葉柄密被腺毛。單葉對生;葉柄長1-3cm;葉片革質或厚革質,卵圓形至腎形,寬常大於長,長2-14cm,寬2-15cm,先端短凸尖至長漸尖或銳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圓形,或寬楔形;萌枝上葉片常呈長卵形。圓錐花序直立,由側芽抽生,近球形或長圓形,花埂長0.5-3mm;花萼長約3mm,萼齒漸尖、銳尖或鈍;花冠紫色,長1.1-2cm,花冠管圓柱形,長0.8-1.7cm,裂片呈直角開展,卵圓形、橢圓形至倒圓形;雄蕊2,花藥黃色,位於距花冠管喉部0-4mm處。蒴果倒卵狀橢圓形、卵形至長橢圓形,長1-1.5cm,先端長漸尖,光滑。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山谷溪邊、山坡叢林或灘地水邊。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以至西南達四川西北部。

栽培生物學特性我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山地,海拔300~1500m河谷、溝頭處均產。陽性,能耐半陰,喜肥沃、疏鬆的濕潤土壤。耐旱,忌水澇,抗寒性強,但不耐高溫潮濕。

栽培技術可以播種、壓條、扦插、分株和嫁接繁殖。但一般採用扦插和嫁接繁殖。嫁接砧木可用小葉女貞、水蠟和流甦的苗木。

田間管理移栽時最好將枝幹短截修剪,並帶上以保成活,樹形要求整齊,不要偏冠,嫁接苗要經常注意砧木萌芽的修剪。遇旱時要適當澆水。夏季還應適當施肥,促進花芽分化,保證次年多開花。

化學成分葉中分離出D-甘露醇(D-mannitol),酪醇(ty-rosol),反式-對-羥基肉桂酸(E-p-hydroxy cinnamic acid),3,4-二羥基苯乙醇(3,4-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3,4-二羥基苯甲酸(3, 4-dihydroxybenzoic acid)及丁香苦甙(syringopicroside)[1]。

性味苦;性寒

歸經入胃、肝、膽三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主急性瀉痢;黃疸型肝炎;火眼;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6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葉:味辛、性溫,有清熱解毒、消炎的功能。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外用於抗菌、暴發性火眼及多種瘡瘍腫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