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家合註第六講 》_ 聽!認識佛語64種超凡功德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 四家合註第六講 》_ 聽!認識佛語64種超凡功德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 四家合註第六講 》_ 聽!認識佛語64種超凡功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ha1dNHAYwI
你會不會覺得有時候誦《般若經》常會出現很多重複的字句呢?你知道為什麼要一直不斷的重複嗎?

答案就在真如老師開示的《四家合註第六講》裡面喔~!
http://lrannotations.org/lectures/73-02006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第六講
2016/07/14

在上課之前,請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意樂,憶念一下能得到暇滿、堪聞正法的身體,還有一個這樣的時光,實際上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並且發願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如母有情,必須速疾地成就佛果。因為要成就佛果的原因,必須要對廣大的教正法進行透徹的聽聞,所以我們來聽聞正法,了解成佛的因,希望這樣的善行能夠利益無邊無際的如母有情。在聽聞的時候要注意具六想,並且斷器三過。1'14"
上次我們講到妙音笑尊者的〈皈敬頌〉最後一句,「敬禮法尊諸善識」。「法尊」可以理解為由於內心具足正法,而弘揚正法的這些善知識。「敬禮法尊諸善識」,整體的白話翻譯應該是,因為心續中擁有正法而住持正法、尊貴崇高的善知識們,我向您們敬禮。2'03"
接下來是語王大師的註釋,這個註釋在果芒版說是語王大師註的,但拉卜楞寺版是寫妙音笑尊者註的。所以以後你們看到書的時候,這塊前面會有一個綠字的「語」,還有一個藍字的「妙」。註釋是這樣說的:「於此雪域,光顯大寶聖教令如白晝之至尊宗喀巴大師,其所著此《道次第論》,起首開為:一、皈敬;二、立誓宣說;三、敦囑勵聽;四、由辨識所詮之門而明如何講聞此法。」這樣就共有四個次第。「初者:如釋迦慧云:『高尚之士,大抵皆於造論之始,頂禮自所承許天尊』云云,禮讚尊師自之勝天諸尊者。」3'23"
實際上這是一個科判,總共開了四門,第一點是「皈敬」,是從「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一直到〈皈敬頌〉的第五個偈子「敬禮此諸善知識」;第二個部分「立誓宣說」,是從「今勤瑜伽多寡聞」等兩個偈子,一直到「故我心意徧勇喜」;第三個「敦囑勵聽」,是「諸有偏執暗未覆」這個偈子;第四個「由辨識所詮之門而明如何講聞此法」,就是「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一直到「今於此中,應如後釋」。科判就開為這幾點。4'18"
這個科判的意思是,在這個雪域藏地之中,能將大寶的聖教弘揚光顯就像白晝一樣的至尊宗喀巴大師,在他著作的這本《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開頭,開出了皈敬;立誓宣說著作本論;勸發勵力聽聞;透過辨識所詮的法,來闡明應當如何講說、聽聞,共四個次第。第一科,像印度的祖師釋迦慧所說的——《釋量論疏》,說:「高尚的人士,大多會在造論的開始,敬禮自己所信受承許的上師佛菩薩。」這個是禮讚至尊宗喀巴大師自己的諸位殊勝天尊,就是諸位佛菩薩。5'19"
下面是巴梭尊者的皈敬頌。所以到現在為止是妙音笑尊者、語王大師,還有巴梭尊者還也寫了一個。「南無姑如曼殊西利耶(敬禮尊重妙吉祥)。頂禮真實佛師足,以語口訣箋註鑰,開啟菩提道次第,法藏詞義難解門。」然後說:「此中分為:一、前行趣入講說之方便;二、正敘所說;三、宣講究竟之理。」第一個前行趣入講說的方便,總分為四科:「一、皈敬殊勝天及根本傳承上師;二、由明希欲造論因相之門而立誓造論;三、敦囑具器所化聽聞;四、由明所詮法名義繫屬之門而明講說此義軌理,復明依據何者而說。今初。」6'34"
這裡要稍稍解釋一下。「南無姑如曼殊西利耶」,就是敬禮尊重妙吉祥,頂禮實際上是佛陀的上師足下,我今當以上師口訣箋註的鑰匙,開啟菩提道次第正法庫藏詞義的難解扼要之門。7'06"
再解釋一下,說會有一把鑰匙,那麼是什麼鑰匙呢?是上師口訣的鑰匙。上師的口訣箋註的這個鑰匙有什麼用?是要打開什麼樣的大門呢?開啟的是正法庫藏詞義的難解扼要之門。什麼樣的正法庫藏難解的扼要之門呢?就是菩提道次第正法庫藏詞義的難解扼要之門。所以這個箋註就好像是一把金鑰匙,幫我們打開了這些很難解的詞義。一旦我們擁有這個鑰匙,就可以走進正法的庫藏,用心去領略這些詞義的難解和扼要之處,這樣就可以領會正法於內心。8'20"
它分為三科:第一科、前行進入講說的方便,這是白話一點的;第二、正講所說的內容;第三、講說完結究竟的道理。第一科又分為四個:第一是皈敬殊勝天及根本和傳承上師;第二是透過說明為何樂於著作本論的原因,而立誓著作本論;第三、勸勉具備學習條件的所化機應當聽聞;第四、透過說明所說法的名義關聯,闡述講說這些法義的軌理,以及依據哪一派的傳軌而講說。9'08"
到現在為止,前面的三個皈敬頌大概講完了,接下來就進入《菩提道次第》的正文。「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藍字是妙音笑尊者的註釋。「南無」就是「致敬或頂禮」。「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這是梵語的一個音譯,意思就是敬禮尊重妙音。那麼造論者在造論的伊始,先禮敬自己的根本上師或者本尊,這個是藏傳佛教中著述的一種傳規,具有恭敬、祈求和傳承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廣論》的造者是宗喀巴大師,宗大師最深恩的上師是文殊師利菩薩,所以在造論的伊始,先禮敬深恩的上師——文殊師利菩薩。10'26"
這一點,在三世貢唐丹貝準美大師所著的《辨了不了義釋難論》中也有說到:「禮敬文殊,對於三藏各有別別不同的翻譯禮敬。這裡的禮敬,固然有本論是大乘勝義論藏的意思,但最主要的,實在是為大師對自己所親近依止,而得到通達妙道的不共上師殊勝本尊,憶念其深恩而作禮敬。就像在《密宗道次第》中所說的:『紫金色身殊妙頂,靛青五髻為莊嚴,妙音於我一切生,歡喜攝受施大恩。』在《五次第明燈論》中也說:『由尊事業一少分,入我心內令難得,極隱密義皆彰顯,至尊慧藏祈垂護。』所以在諸多的論典之中,大抵都有這樣的一些文句。特別是像在本論中所說的:『由師妙音恩善見。』」這是禮敬。11'57"
「姑如」,大家都知道是上師、尊重,梵語就是這樣稱呼的。「曼殊廓喀」就是指妙音的梵語稱呼,指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或者稱曼殊室利、文殊,還有妙吉祥等等。在佛教中,文殊師利菩薩是智慧的化現。曼殊廓喀耶,這個「耶」是一種虛字,表示一種方向,就是向誰禮敬、特定的目標、因為什麼目的然後向文殊菩薩禮敬的意思。12'39"
然後看下面的黑字:「敬禮尊重妙音(漢譯)」,這是黑字。接著看紅字,是巴梭尊者的:「此為頂禮殊勝天或根本上師怙主妙音,如至尊云:『由師恩德得見時。』」這是巴梭尊者的解釋,就是頂禮殊勝天或根本上師,即怙主妙吉祥。「如至尊」就是指宗大師,宗大師說「由師恩德得見時」。這一句話出自於宗喀巴大師所著的《緣起讚善說藏論》。大家在《廣傳》上都有看過,說宗喀巴大師四十一歲駐錫在沃卡的時候,在《廣傳》上有一些這樣的記載。13'49"
這是在《宗喀巴傳一百零八稀有史事》中的記載。在佛教中很難以突破的是空性見,我們有去聽,但是很難聽懂。那麼歷代的大德都對能夠截斷生死輪迴的空性見,首先獲得正知見,乃至最後證得空性,都是歷盡艱辛的探索,不屈不撓地一直去實證空性見,然後才會取得,漢藏的祖師都是這樣的。像禪宗的大德,在參禪的時候甚至不惜身命去領悟,都是這樣的。所以當宗大師對於甚深無誤的中觀見那些微妙的要點,心裡非常想要獲得定解的時候,就親見了本尊,見到龍樹、聖天、佛護、月稱、清辨論師等等。並且由於看見這些聖師徒們在談論和講說、聽受的方式,令宗大師對於所探索的難點要義,獲得了一種了解。15'13"
另外還有佛護以《中觀根本佛護釋》的論義、月稱以《入中論》的論義、聖天菩薩以《四百頌》的論義等,個別班智達所著述的教義,都在他們自釋的理論中為大師講說。能獲得這樣的學習機會實在是太難得了,就是本尊親自攝受,為你開顯所有的難點,希望我們所有的修行人透過努力,都有親見本尊的一天。並且還把經卷放在大師的頭上作加持,在加持的當下,立即斷除微細的疑慮支分,就是對於定解的那些疑慮支分就斷除了。這是在《一百零八史事》裡邊第七十四個稀有史事。16'18"
又在《宗喀巴大師傳嘉言集》裡邊說:「尤其是阿闍黎佛護給傑仁波切依著《佛護釋論》講說了一遍《中論》,第二天就有人來獻《佛護釋論》,緣分非常地巧合,所以獲得了現見圓滿的中觀正見。」由於這些原因,所以一切智克主傑尊者在他的著述中也說:「龍樹聖天及佛護,月稱等作加持時,立即針對深空義,斷盡疑垢尊啟請。」就是說他已經剎那間斷盡了對空性的疑慮,一絲絲都沒有了。還有一本宗喀巴大師的《密傳》中也有這樣說:「佛子龍樹五師徒,談說甚深緣起義,彼中佛護以梵本,加持而證聖密意。」透過佛護論師的加持,而讓宗大師示現證得了甚深空性的證德。17'31"
還有一位大德寫的《宗喀巴大師讚》中也說:「滌除生死輪迴根,深細離戲最勝道。」在這條路上尋求的所有修行人,我們最終都有一個偉大的夢想,或者說都有這樣的志向,要把輪迴的根本徹底地斬斷,不再受忽而上、忽而下,永遠無休無止輪轉的痛苦。那麼把這個輪迴的根本徹底斬斷的那把利斧到底是什麼?就是三主要道的空性見——中觀,我們一定要獲得那樣的見解。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五大論,五大論所有的學習、討論、辯論、背書這一切,從《攝類學》的第一課開始,就是趣向遍智的直接因,就是要去了解空性。所以真正徹底滌除生死輪迴的根本,非常深細的這個離開戲論的最勝道,「尊領會已教所化」,就是傑仁波切已經領會了,並且他能夠教導所化機!希望我們就是這些所化機,一定要是這樣的所化機!「總以所立之法說,所有常見應除盡,依因除盡斷見根,此為勇士我師說。」所以總以其所立法,徹底無餘地破除了常見,也因為這個正因除盡了斷見的根本,這樣的勇士真是勇士,「我師說」。19'19"
下面就是對空性的一點點講法,我給大家略說一下,先種點習氣,後面到毘缽舍那的時候再詳學。「彼諸所有一切法,任其顯現何種相」,一切法不管是顯現什麼樣的相狀,「現為自性自性空,我師於此善知情」,傑仁波切已經都了達這些了。「愚者反由空性見」,那些愚昧的、沒有學明白的人,反而由於空性見,「誤入斷見墮深崖」,由於學習空性不善巧,結果把無自性的見解、空性學成了斷見,像掉進了懸崖一樣。什麼叫斷見?認為一切都是沒有的,甚至也破因果、三寶、四諦,這些全都破掉了,所以叫斷見。斷見的果報,大家都知道在八寒地獄。所以學見解不可以超越合理猶豫,進入非理猶豫的階段,而且還大肆地前行,不聽善知識的管教。在一隻小鳥翅膀羽毛還沒有豐滿的時候,是不可以飛越像太平洋那麼遙遠的疑惑大海,一定要在安全的地方,在大鳥的帶領下,一點點地去把內心中的這些疑惑斷除。21'00"
所以,「尊汝則以空性見」,可是善知識傑仁波切卻以空性見,「能除斷見何須論」,空性就是要斷除斷見的。而且「於彼斷見亦唯依,空性正見以除盡」,這個斷見就是用空性見把它滌除乾淨。「無匹師汝善通達」,無可匹敵的善知識,您如此善巧地通達了空性,「唯依真實之空性,因果緣起乃合情」,正是由於無自性的原因,所以才會有因果緣起,這是多麼合情合理的事啊!其餘的都是不合理的,斷見、常見都是不合理的。所以這裡說,以空性見斷除斷見是大師的要訣,除此要訣其餘的是不合理的。這個我們在毘缽舍那的時候要廣泛地抉擇。22'00"
上面我們講的這些頌文,都是在讚頌宗喀巴大師獲得了如是清淨正見的狀況。所以傑仁波切才在《緣起讚善說藏論》裡邊說:「由師恩德得見時。」見到什麼?諸法無自性。所以註釋這裡寫:晚上夢見佛護論師手持中觀梵本來加持大師,講述了中觀正見。隔一天當傑仁波切閱讀到《中觀根本佛護釋》這個時候,對中觀應成派最究竟的見解,還有真正的空性見所破的界限等,注意!界限是最困難的,沒有費什麼力氣就生起了究竟的定解,而且如實證得空性。我們現在可以略想一下,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刻?因此在對於導師釋迦世尊,生起堅定的信心和極為虔誠的感動中,寫下了這個《緣起讚》。23'20"
他這個原文是什麼呢?說:「吉祥月稱妙善說,皎白光鬘令照顯,由師恩德得見時,我意於今獲安息。」月稱菩薩的妙善之說就像月輪一樣,潔白皎潔的光明照顯了龍樹菩薩論典的睡蓮花園。照到睡蓮園,有一種蓮花它是晚上開的,所以花就開了。「由於文殊上師的恩德,令我徹見了其中的深義,故使我多年尋求空性義卻無法獲得的憂惱之心,得以安息。」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憂惱,而且是多年的憂惱!那麼是因為什麼而生的憂惱?憂惱成什麼樣子?大家可以想像,可能罄盡所有的力氣,也好像還有一些疑惑斷除不了的狀況,然後由於深恩的上師加持的原因,終於明白了,內心的這種憂惱徹底得到了安息。所以這一刻他說的敬禮文殊妙吉祥,這「敬禮」兩個字是多麼深的一種敬禮!25'17"
我們都知道傳規是怎樣,但是為什麼要有這樣的傳規?為什麼在造論伊始要禮敬佛菩薩?巴梭尊者把這一段箋註引在這裡,就是讓我們知道「敬禮尊重妙音」那敬禮兩個字,它蘊含著一個善知識對於弟子的證悟之路的深恩,還有傑仁波切以自己的身心修證給我們做的典範:離開對自己深恩上師的祈求、本尊佛菩薩的加持,到底能不能獲得三主要道?26'10"
再總攝一下,「南無」就是敬禮上師文殊。為什麼要敬禮上師文殊,上述講了很多點,總結一下是幾個原因?第一個,在多生之中為此殊勝本尊文殊妙音所攝受;此生中不管任何時候想要見到就能夠親見;而且一切經咒的扼要,都是從文殊菩薩聽聞而斷除了增益。什麼叫「增益」?沒有的執為有,比如說「諸法有自性」。諸法有自性否?沒有,就執為有。所以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也這樣說:長時不斷依止的殊勝本尊,名文殊。《密傳頌》中也讚美文殊菩薩說:「色如帝青寶般極湛藍」,湛藍得像帝青寶一樣,「美妙殊麗五彩光明網」,他的光明是彩色的,可能我們世間所有見到的光,都沒有文殊的光那麼美吧!「圓環形中文殊師利現」,現前親見。宗大師是在嘎瓦東寺親見文殊,而且從文殊菩薩聽聞一切經咒的扼要,斷除增益。所以這一句「敬禮尊重妙音」,這「敬禮」兩個字,不是一個輕鬆的合掌彎腰,而是蘊含著一個弟子對上師的極其、極其深厚的感恩心,還有無比虔誠、皈依的心。28'29"
下面就到了《廣論》的〈皈敬頌〉。你們有專注嗎?(有。)《廣論》的〈皈敬頌〉前面,看紅字。巴梭尊者說:「其次於諸傳承上師中,最初皈敬教主者。」這是巴梭尊者的註釋,就是在傳承上師中最初皈敬的是釋迦佛。黑字是《廣論》原文:「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這一句,這個「俱胝」,「謂不可計數」,或者「數中絕頂」,就是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最頂級的,梵語的意思就是「絕頂」,應該沒有比它更高的數字了。這樣的一個數字,數學用什麼形容?無窮大、無限大。《俱胝耳本生》裡邊有一個傳說:有一個人是佛世的一位阿羅漢,古代的這個「俱胝耳」翻譯成「億耳」,由於他出生就配戴了無價的耳飾,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叫「俱胝耳」。所以就是形容特別特別多,已經到達數字頂級的,那是什麼呢?「俱胝圓滿」。30'19"
接下來要解釋「圓滿」。這個「圓滿」,這裡邊是指「功德也」——身等的圓滿。「妙善」,就是二資糧所生、所積聚的,所宣說法音的,故名為身。這一個偈子,它所要讚美的是不可勝數的、絕頂的這些功德,「俱胝圓滿妙善」所生出的身,就是釋迦佛的身。所以這裡邊說不可計數的功德,這個「圓滿」是指身等的圓滿。那麼由妙善的兩種資糧凝聚所出生的緣故,另外又是因為能宣說法音,所以稱之為果位之身的這個身。它被種種的相好所裝飾,經久觀視也不覺得疲厭,這就是頂禮釋迦佛的「圓滿妙善所生身」。在「圓滿妙善所生身」黑字的後面,又進入紅字:「為相好所莊嚴,觀之不厭。」就是巴梭尊者的箋註。32'05"
下面看黑字:「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這個「成滿」是指成滿現前還有究竟我們所要求的。它這個「無邊」,就是無邊無際的意思。「眾生」是指「從前趣生於後」,就是從前世的,當然是六趣裡邊,然後再不自由地生於後,叫「眾生」。這個「語」,可以說能夠應上中下三種根機的這種善妙之語,開示應機之法。所以雖然是一句話,卻能夠具足六十或六十四韻音,是不可思議的功德,一會兒我再解釋。33'17"
所以這裡邊讚美了釋迦佛的語功德,它成滿的不僅僅是現前而且是究竟所求的義利。是多少人的所求他都能夠成滿呢?是無邊無際的眾生現前、究竟的希願都能夠成滿。想想這是什麼樣的語功德?而且他成滿希願的時候,不論你是什麼根機的,他都可以說讓你能夠領會的語言,所以雖然是一語,卻具足六十或六十四韻音語。34'07"
下面就要解釋「六十或六十四韻音語」,我給大家先說一下六十四有多少種。這個是依據藏文版的,因為也有漢文版的。藏文版《不可思議祕密經》中,開示佛陀有六十四種語功德;第一是流澤;第二是柔軟;第三是悅意;第四可愛;第五清淨;第六離垢;第七明晰;第八甘美;第九樂聞;第十無損;第十一悅耳;十二調柔;十三不粗暴;十四調順;十五極調柔;十六適耳;十七適身;十八適心,安適、適合的適;十九是心喜;二十生喜樂;二十一無熱惱;二十二遍知;二十三是善了知;二十四分明;二十五令喜;二十六現前喜;二十七令遍知;二十八令善知;二十九如理;三十是相屬;三十一離重複過失;三十二聲如獅吼;三十三如象聲;三十四是如雷聲,像雷鳴的聲音;三十五如龍王聲,如龍王的嘯吼聲;三十六如食香歌聲;三十七如迦陵頻伽鳥聲;三十八如梵音;三十九如共命鳥聲;四十如帝釋聲;四十一如鼓聲;四十二不高;四十三不下;四十四隨順諸聲;四十五詳明;四十六無缺減;四十七無畏;四十八不劣;四十九極喜;五十遍布;五十一善達;五十二持恆;五十三繫屬;五十四圓滿一切音;五十五適根;五十六無譏毀;五十七不變;五十八不慌;五十九眾會遍聞,就是全部能聽到;六十滅貪;六十一滅瞋;六十二滅痴;六十三降魔;六十四具最勝相。這是佛陀的六十四韻音語。37'15"
在這裡有兩種,因為它說有六十或者六十四,《經莊嚴論根本頌》、《經莊嚴論疏》或者《兩萬頌光明疏》中,是扣除了消滅三毒及降魔——消滅三毒就三個、降魔一個,變成六十了。六十種功德,就是和上面一樣的。然後《分別熾燃論》中又最初增加了「如攪大海聲」——很難想像把大海攪起來是怎樣的,另外將「心喜」和「生喜樂」合併為一種功德。所以《經莊嚴論根本頌》、《經莊嚴論疏》、《兩萬頌光明疏》還有《分別熾燃論》都只說到六十韻音。在《經莊嚴論疏》中依據《不可思議祕密經》而說「六十韻音」,但在此處加上了「消滅三毒」及「降魔」四者,也是依據前面的《不可思議祕密經》中說的。推測可能在梵語中就有兩種版本,所以譯過來是六十或六十四。38'31"
我在想是不是要略作解釋呢?你們想要了解嗎?(想。)這是可以講得非常簡略就過去了,但是我覺得如果能夠了解一下六十四韻音語——佛陀的語功德到底是怎樣,我們去想像一下也是可以的。所以現在就是稍微講一下好吧?(好。)那你們要認真聽!(好。)39'08"
第一個是「流澤」。我先要講一下依據,佛陀六十四韻音語的解釋,是賢劫海大師的註解。流澤,如同潤澤的水,就像清淨的河水在流淌一樣。這個河水流入了森林、流入了草地,所以令長不出草、長不出樹的地方,沒有生起的生起來;如果生起來的,有樹的那個小樹令它長大,綠草令它繁茂。所以佛語不會因為不適應某些根性,而沒有辦法趣入有情的心裡,反而是適應一切的所化根性,趣入所化的內心之中。而且令所化機內心的善根,沒有出生的就出生,已經出生的善根令它增長,所以名為流澤。美喔!這裡把我們的善根比喻成綠草、森林,所以我們要愛護環境,因為看到那個會想起「善根」。佛語的六十四韻音語的第一功德是「流澤」。40'47"
那麼第二個還記得是什麼嗎?「柔軟」。如同身體碰觸到天衣等妙觸時感到非常舒適;聽聞佛語的時候,在現前就會感到安樂,所以名為柔軟。就是佛語的功德,一旦聽聞之後,有如碰觸到最殊妙的天衣所感到極度舒適的那種柔軟,這是第二。41'26"
第三是「悅意」,「悅」就是歡喜的那個悅,「意」是意思的意。佛語開示了應該用心受持的善妙內涵——四諦、緣起、菩提分法等等,所以它是悅意的。這是根據他所詮釋的內涵講的,像四諦、緣起、菩提分法這些是如此美妙,而且是我們必須用內心去受持的善妙內涵,所以它聽起來是非常悅意的。42'06"
第四「可愛」,我們來看看這個可愛是怎麼解釋的。說不使用殘缺不全的言詞,我們現在是不是有的時候覺得殘缺不全的言詞好像還挺有魅力?不使用殘缺不全的言詞,而是用天人、聖者的字詞說法,文詞賢善,故名「可愛」。這個可愛跟我們的經驗有點不一樣,對吧?(對。)這是第四種功德。43'11"
第五種是「清淨」。由於從斷除二障及習氣,證空無分別智的清淨後得智,也就是證得盡所有智的增上緣而出生的,所以他的語言是清淨的,因為遠離了所有的過失,沒有一點點雜染。43'38"
第六「離垢」,顧名思義,離開的「離」,垢染的「垢」。斷除了根本煩惱、隨煩惱還有它的習氣,因為斷除了這些習氣而說法,故名離垢,這是佛語的功德。這是第六個。因為斷除了根本煩惱、隨煩惱還有習氣而說法的緣故,所以是離垢。44'14"
第七個是「明晰」,不使用世間不共許的字詞,而用世間共許的字詞說法,故稱為明晰。非常清楚,沒有什麼模糊的。44'29"
第八個「甘美」,甘甜的「甘」,美麗的「美」。能摧伏我見等外道的一切惡見,具足大力功德,故名甘美。可是在安慧論師所著的《經莊嚴論疏》裡邊,這個功德叫「具力」,這是第八個。44'58"
第九是「樂聞」,歡「樂」地聽「聞」那兩個字。說我們對於佛語依教奉行,必能脫離輪迴,故名樂聞。誰跟你說一句話,照著那個話講,一定能脫離輪迴?我先說一件小事,假如說有一個生意,昨天我還是一文不名,第二天早晨起來,我照著他的話做,結果成了億萬富翁,那他所說的話我該多麼歡喜地樂聞啊!對不對?那麼對佛所說的,如果我依教奉行的話,所得的勝利到底是什麼?必能脫離輪迴,這麼大的勝利!所以我們才千里迢迢花了很大的力氣來到這裡,聽聞佛陀六十四韻音語的功德——樂聞,還有很多。46'00"
接下來,第十「無損」,外道等諍論者無法壓伏與破斥,故名無損。就是外道跟佛論辯的話,想要壓伏佛所立的宗,可以勝利嗎?是不可以的,所以不能損害。46'27"
第十一「悅耳」,令聽聞者感到歡喜,故名悅耳。46'36"
第十二「調柔」,開示三毒的對治而調伏煩惱,故名調柔。就是怎麼樣能夠對治三毒而調伏煩惱,開示這樣的內容,所以叫調柔。46'53"
第十三「不粗暴」,外道所制定的依五種火、從山頂上跳下來等,他們有一些規矩,說用種種難行、非常可怕的方式能夠了悟真理。這裡說外道所制定的依五種火、從山頂上跳下來等學處,會損害現世和後世,所以叫粗暴。但是佛陀所制定斷除二邊的學處,現世不需要過度地勞苦——我們沒有跳懸崖、什麼整天整夜烤火這些——來世也容易產生利益,所以名為不粗暴。48'03"
第十四「調順」,如果違犯學處,並非沒有還淨墮罪或其他脫離的辦法,佛陀開示了透過懺悔、防護而還淨墮罪的方便,以及隨喜善根等其他獲得解脫的方便,故名調順。48'20"
第十五「極調柔」,就是極其調柔,對於三種種姓的所化機,開示了應機的三乘正法,故名極調柔。48'40"
第十六是佛語非常地柔軟悅耳,能令聽者心不散亂,屬耳而聽,故名「適耳」。剛才有人散亂嗎?我想如果佛陀現在出現,大家可能連呼吸都會停止,絕對不散亂。49'13"
第十七「適身」,透過聽聞佛語,獲得心平等住,由此得到奢摩他。由於奢摩他的力量引發的身輕安這個快樂,令身體感到非常地舒適,所以叫適身。49'29"
適耳、適身,接著該適哪裡?「適心」。第十八,修習善巧佛語所開示諸法自相、共相的智慧,由此引生毘缽舍那,遠離了無知黑暗,引生極其善巧的歡喜,叫適心。我們原來以為,你說點讓我入心的話、讚美我幾句,我就高興了,佛語的適心能夠引生毘缽舍那。要希求的話,還是聽佛說,會對我們現世、後世更好。50'09"
十九「心喜」,如果我們的心有持著兩端的疑惑,就是又這邊、又那邊,這疑惑像箭一樣,疑箭會令心中感到非常地不快樂,而佛語能斷除一切懷疑,消除一切懷疑的痛苦,所以名為心喜。50'37"
第二十「生喜樂」,佛語善巧地開示諸法自相、共相,令有情了解,消除不了知自相、共相的無明,故名「生喜」;佛語如實地開示了世俗、勝義道理,令有情如實地了解,消除顛倒執常、樂、我、淨的這個染慧,故名「生樂」,這個是《經莊嚴論論疏》的解釋方法。聖解脫軍也有一個解釋:因為消除了邪執,所以生起了「喜」;因為消除了不解,所以生出了「樂」。51'27"
二十一「無熱惱」,聽聞佛語後,如果能思惟、修習所聞的法義,最終一定能現證空性,並且獲得佛陀所說的果位,因此不會後悔說:「我聽聞佛語,沒有產生任何利益。」而感到熱惱,所以名為無熱惱。不知道講到這一句大家有沒有反思?有的人說:「啊!我學了這麼久的佛法,還是很熱惱。」前面說:聽聞佛語後,如果能思惟、修習所聞法義。有思惟、有修習吧?有。質純不純淨、量圓不圓滿呢?不要輕易地說:「我聽聞佛語,沒有產生任何利益」,因為佛語的功德就是無熱惱。52'31"
第二十二「遍知」,依靠聽聞佛語,能夠生起並且安住於圓滿的聞所成慧,故名遍知。52'38"
二十三「善了知」,如果能運用四種正理思惟所聞法義,便能斷除增益,對法義獲得定解智,能夠生起並且安住於圓滿的思所成慧,所以名為善了知。52'50"
第二十四是「分明」,不會只講某些法而不講另一些法,或只講文詞、不講義理,而是毫無隱藏,不悋惜法地開示正法,故稱分明。53'05"
二十五「令喜」,依靠佛語,預流這些行者能夠現證斷除煩惱的涅槃,菩薩能證得佛果,而能成辦圓滿的自他二利,此時看到能成辦自己所希求的果位而生的歡喜,所以叫令喜。53'33"
二十六「現前喜」,從未入道前直到安住於勝解行的異生凡夫,也會為了獲得自利的果位而想趣入佛語,故名現前喜。這個功德在《經莊嚴論疏》中翻成「現前欲求」,也是一樣的。53'54"
第二十七是「令遍知」,對於空性及現證空性的智慧,分別心無法如同現證上述二者的智慧般如實圓滿證得,必須各自現前了知,所以空性及現證空性的智慧為不思議法。由於佛語能正確地開示不思議法,故名令遍知;或者由於開示四種不可思議,故名令遍知。四種不可思議是什麼?首先,業力不可思議、瑜伽師三摩地行境不可思議、佛陀智慧行境不可思議,另外還有一個,咒力、藥力不可思議。54'45"
二十八「令善知」,就是蘊、處、界、地、波羅蜜多,由於是心所思量的對境,或者是心所對境法,所以稱為思議法。佛語無倒地開示上述這些思議法,故名令善知。55'07"
二十九「如理」,對於佛語所開示的內涵,用現量、比量、自語前後或者直接間接相違三者都無法違害,如是三種觀察清淨,所以它是如理的。55'22"
第三十「相屬」,不會說法不應機,就是不會為聲聞種姓開示大乘法,或者為大乘種姓開示不適應他根機的法類。所以凡是所化機需要何法,就為開示何法,所以名為相屬。55'46"
第三十一「離重複過失」。看到這個功德,你們會不會想到《般若經》?讀《般若經》的時候會非理作意嗎?會,都會非理作意,太不幸了!所以聽一聽是什麼原因,為什麼說佛語離重複過失?注意!有時看似用眾多的文詞表達同一個內涵,但是沒有重複的過失。因為有時字雖然相近,意義卻不盡相同;有時是為了令散亂者也能聽到法義;有時是為了令聽者能夠區分其中的差別;再有時是為了令鈍根者再再證得法義,便能不忘。悲心吧!有時為了讓聽者能證得同一句話包含眾多內涵,一句話有眾多的內涵;有時為了令聽者了解經中所用的這些文詞的內涵;有時為了隨順其他說法師的語言用法;有時為了表示自己具足無礙解;有時為了讓聽者也能種下獲得無礙解的種子。總之有種種不同利益聽者的目的,故名離重複過失。學完這個了,看《般若經》的時候要注意。58'01"
三十二「聲如獅吼」,如同獅吼能讓其他野獸感到怖畏,同樣地,開示佛十力、無我等等的佛語,也能令宣揚惡說的外道感到怖畏,故名聲如獅吼。58'20"
第三十三「如象聲」,如同帝釋天的大象——看來不是我們地上的大象——聲音洪亮,不會沙啞。同樣地,佛音洪亮,不會沙啞,故如象聲。58'38"
三十四「如雷聲」,譬如雷聲比其他的聲音更為深沉,同樣地,佛語也極為深沉,難以測量,故如雷聲。在《經莊嚴論疏》中說:雷聲靠近聽時不會變得特別大聲,在遠處聽時不會變得特別小聲,遠近聽起來都差不多,所以非常深沉。同樣地,佛語也不會因為聽聞時的距離遠近,而有聲量大小的差別,故如雷聲。所以不管佛在哪個世界說法,如果我們能夠見到佛,就像在眼前說法一樣。59'27"
第三十五「如龍王聲」,譬如在龍宮之中,龍王的話又柔和、又威嚴。聽到這大家會心裡想:真的嗎?好想聽一聽龍王怎麼說話。龍王一說話,所有的龍都會聽從,聲音是又柔和、又威嚴的龍王。同樣地,佛語柔和又威嚴,一切有情都會聽從,所以像龍王的聲音。又柔和、又威嚴,這個是很難聚合的兩面,通常我們為了表示威嚴都做什麼?趕快變粗暴、變大聲、變無理,這樣就會有人聽從我們。是這樣嗎?趕快種相違因,然後結果就會像我想像那般出現嗎?1:00'20"
三十六「如食香歌聲」,在一般有情的聲音中,沒有比食香的歌聲更婉轉動聽的。食香,就是乾闥婆。佛語婉轉動聽,故如食香歌聲。1:00'46"
三十七「如迦陵頻伽鳥聲」,這迦陵頻伽是一個梵語音譯,它的意思就是和雅,所以迦陵頻伽鳥也可譯為和雅鳥。此處有兩種解釋:第一個,譬如幡被風吹動的時候,它不會斷裂,而且飄轉飛揚,非常地美妙。迦陵頻伽這個鳥聲也不會中斷,而且婉轉變化非常地豐富;佛語的妙音也不會中斷,並且能不斷地出現不同的悅耳聲音,非常地豐富,所以就像迦陵頻伽鳥的聲音一樣。另外,迦陵頻伽鳥的叫聲悅耳動聽,因此當牠的叫聲停頓後,會有什麼效應啊?因為太悅耳了,聽者還想聽、還想聽。佛語也因為太悅耳動聽,所以佛開示的音聲示現停頓的時候,聽者就還想聽、還想聽。所以就說佛語像迦陵頻伽的鳥聲一樣。1:02'10"
第三十八「如梵音」,如同梵音不會時有時無,而是恆常地、恆常地傳揚,佛語也恆時清晰、嘹亮地傳揚,故名梵音。1:02'30"
三十九「如共命鳥聲」,如果有人心懷所求,能聽到共命鳥的叫聲,就一定事事如願,所以牠的叫聲非常地吉祥。同樣,聽聞佛語之後,能成辦世出世間一切的利益,所以佛語是吉祥的前兆,故說像共命鳥聲。1:02'58"
第四十「如帝釋聲」,就如同帝釋天的話,其他的天神都不敢違抗,如來的法音,也沒有任何天、人世間敢違抗,所以如帝釋聲。1:03'14"
再講一個,第四十一「如鼓聲」,如同戰勝敵方時,會首先擊鼓表示勝利,佛陀降伏魔軍外道後,最初先轉法輪,故如鼓聲。1:03'30"
今天先講到這兒吧,講不完。很高興我們能夠繼續學習,希望能把《四家合註》堅持下去。大家要把今天聽聞佛語所得的勝利,好好地回向無上菩提。另外在你心裡煩惱的時候,還有要口出惡言等等的時候想一想。為什麼我想把它挪在這邊講,就是希望大家能夠了解佛語的功德,其實你特別惆悵的時候,或者誰說話傷害你了,想一想佛語有多少功德,可能也會笑出來吧!也不一定人家來跟你道歉,因為道歉這件事很多人都不願意做。真的,沒人道歉就想佛語的功德,想一想也會很開心的。1:04'22"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