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 0016 (2018-05-24 ~ 2018-05-27)
標題 | 目的是學佛,實際上是「學我」
音檔 | 1B 06:17 ~ 07:16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9-LL2 ~ P20-L7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19-LL2 ~ P20-L7 )
手抄段落 | 所以我們記住……要學到什麼。
來源: 廣海明月 0016講目的是學佛,實際上是「學我」
廣海明月 0016講目的是學佛,實際上是「學我」
真如老師講授
在聽下一段之前,請大家把我們上一次研討的這一小段背一下!因為我覺得這一小段非常非常地重要,所以我常常要求大家能夠背一下,或者至少你非常地熟練,最好背一下!現在請大家背給我聽聽!00:22
(法師背:我為什麼要提這個事情?這個地方,大家停一下,讓我們自己做個警惕: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來幹什麼?修學佛法。你為什麼要修學佛法?說目的我們已經了解了,那麼為了達到我們去苦得樂的目的,我們有一個認識,說我們所以得不到的原因,因為對於很多事情,沒有正確的認識,一個專門名詞叫「無明」。換句話說,我們在無明當中,我們的概念,我們的執著,我、我、我!這個東西都是錯誤的根本,痛苦的根本在這裡。唯有一個有正確認識的人,指導了你,你了解了你的錯誤,那個時候心裡面想排斥這個錯誤。不但如此,還要進一步地認識怎麼樣才是正確的,然後照著正確的去做,那個時候,你才能夠轉化得過來。這個道理很清楚,這個道理才是我們真正第一步應該擺在心裡想一想的。)01:51
背得還是滿準確的,一個字都沒錯,對不對?一定要把它記熟喔!好,我們現在一起來聽下一段。02:01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所以我們記住,我們現在跑到這地方來學佛,我想沒有一個人不同意,大家都會這樣想。不過這地方呢,我們進一步地檢查一下,實質上的內容,我們跑到這裡來,是不是真的學了佛了?這是個大問題。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們來的目的是學佛,我們也這麼說,可是實際上我們學的是「我」。欸,你們會想,為什麼講學的是「我」?我現在仔細分析一下,你們也可以把它看成道理來看,也可以把它看成功學佛來看。假定你把它看成學佛來看,你就受用了;假定你只是把它聽作道理來聽,那我也在這兒浪費,你也在這兒浪費。那麼下面我就說,我們往往跑到這地方來,我覺得,我覺得我要這個樣走,我要這個樣學,我要這個樣學。是不是大家都有這樣想法?我想有。本質上面,應該就是說我有這樣意志,要學到什麼。03:01
提一個問題,不知道這樣很快地聽一遍,大家會有多少印象?以前在廣論班的時候,我們常常一遍沒聽清楚,然後再聽一遍、再聽一遍。有的時候聽了七遍,還有同學有一個觀點聽不到,後來最多的時候聽十二遍,還有聽不到的!是器漏嗎?還是專注力不夠?重複這麼多遍,應該專注力還是滿夠的,但是總會忽略掉一些什麼。03:36
師父在這一小段的開頭說:「所以我們記住」,注意!他是根據前邊來的,「要把這個道理第一步擺在內心裡想一想。」然後「所以我們記住」,注意!記住什麼呀?「我們現在跑到這地方來」,兩個字──「學佛」,師父說:「我想沒有一個人不同意,大家都會這樣想。」大家都認同:對,我們跑到寺院是來學佛的!至少我們跑到廣論班的課堂上,是來學佛的!04:17
但是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師父說:「所以我們記住」呢?為什麼還要說:「要記住」?比如我們小的時候,剛開始上學校的時候,可能父母親會提醒:「記住喔!今天你要上學,你不能去玩喔!」而且有的時候會說:「你記住,要背書包喔!」因為有的小孩自己就走了,他不知道要背書包。所以師父在這裡提出:「我們記住,我們跑到這地方來是來學佛的。」是不是有時候我們會忘記我們是來學佛的?有這種可能性嗎?忘過嗎?05:01
那麼忘了的時候,到這兒來做什麼呢?05:08
很多年前吧,那個時候提到一個供養的概念。其實大家能夠遇到《廣論》、學《廣論》,都是非常有善根的,但聽說有些人學到中士道的時候就學不了了,還有的人學到什麼地方就會脫班了,根本問題其實不是外在的什麼大事情,只是缺乏資糧。如果在這個廣論班開始的時候,就注意到認真地集資、淨懺,其實不管學到中士道、學到上士道,甚至很多輪你都不會離開這個班級,你只會在這個學習的進程之中。那時候我就強調了供養三寶的重要性。05:52
有一次師父就跟我說:「你要再說一下供養三寶的重要性。」那時候師父是希望我對僧眾說。我說:「師父,這個概念已經講過了,好像前多少天剛講過!」然後師父就跟我說:「真如啊,大家會忘的呀!所以要一再地講呀!」其實聽完師父那樣講的時候,我很震撼,也很慚愧、很感動。因為就一個供養三寶的概念,比如說佛前供水、每天禮佛,如果有可能的話,再供鮮花。就佛前供水這件事,我記得我們在廣論班推的時候,就是七杯水嘛!還要大家交一個單子,每天拿那個單子給我看,每天供水的打勾給我,像小學生交作業一樣。沒供的就打叉,然後我就問:「你今天為什麼沒供水呀?」說:「忘了!」06:53
所以我們來學佛的這件事,有可能會忘!所以在這裡邊師父說:「我們要記住。」記住了這個大前提,大家都同意是來學佛的,才能夠進一步檢查:「實際上,我們在這裡是不是真的學了佛了?」這句話說完了之後,注意喔!緊接著師父說:「這是個大問題。」07:21
那我現在反問一下:我們生命裡的大問題有多少呢?你自己可以悄悄排序一下。現在就可以想一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人際關係問題?還是健康問題?還是最近心情不好的問題?還是最近某人說話,或者某件事傷害了你的問題,在心裡邊很痛一直過不去,這是個大問題?還是你一直等著一個人跟你道歉,他沒有道歉,這是個大問題?當然也有可能被別人借了錢沒還,這也是個大問題。但師父在此處指出了一個大問題就是──我們是不是真的學了佛了?這是個大問題。注意喔!又是排序。08:21
接下來師父就說:「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們來的目的是學佛,我們也這麼說,可是實際上我們學的是『我』。」注意!那個「佛」字變成「我」了。然後師父說:「欸,你們會想,為什麼講學的是『我』呢?現在要開始仔細分析了。」在分析之前,師父說不要把它看成道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學佛來看。假定把它看成學佛的話就會受用;假定把它聽作道理來聽聽,師父說:「那就是一種浪費。」師父說他自己浪費、大家也浪費。09:05
注意喔!「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師父說這句話的時候,因為我以前跟師父在學習的時候,就常常跟師父講:「師父,您《廣論》講得太好、太好了!」師父都常常說:「哎呀!我很慚愧呀!我很慚愧呀!我只是把我做錯的經驗拿出來告訴大家呀!」可以說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上,說法者那種謙虛地說:「我不如你呀!」很謙虛地為大家如法講聞的德相,每次都讓我憶念到這一點。所以你看,此處又來了!以後在這本論中,很多時候師父都會這樣。09:48
注意喔!這個經驗喔!這個經驗,雖然師父常常講它是一個失敗的經驗,但是有多少人經歷過這個經驗,能夠認識到──我是在學「我」呢?那學「我」的話,下面就出現問題了。什麼是「我」?什麼是「我」呢?假如僧團裡大寮的組合,比如這班同學一個煮粥的方式,大家到僧團裡來之後,說:「我媽說是這麼煮的。」他說:「我爸說是這麼煮的。」大家都會從父母那裡學到是怎麼煮飯、煮菜的,每家煮飯、煮菜的經驗或多或少都不同。如果大家光是在討論這個怎麼煮的次第上,或者用什麼東西煮,這個過程就討論得諍論不休的話,那早齋、午齋就不用吃了。所以肯定大家要在這個完全經驗不同的狀態下,採取一個統一的方案,僧團裡才能吃上早、午齋嘛!所以在這種狀態下,就要去除掉我的經驗的部分,比如「我是怎麼樣的」,大家找出一個共同點,然後開始煮飯。10:59
還有一個就是念誦。念誦,也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韻律、每個人的高低音等,但是聽到維那一起腔之後,大家開始隨著維那去念的時候,每個人必須以維那念的為準,調整自己的速度、高低音等。要把自己的聲音合到這個大的梵唱之中,所有的人在其中,才會很愉悅、很舒適地做完整體的念誦課程。11:28
如果在這個整場過程中,不知道是怎麼念的,然後就開念的話,那就是我了!我很多年前去五臺山求法,進入那個大殿裡去念。因為當時有點聽不懂維那法師念的,他說話我也聽不懂,不知道他是哪兒的口音。他一起腔之後,我就用那種非常尖的尖聲開始跟著念,在整個出家人的梵唱之中,高八度飄在上面念。因為低音好像我發不出來,因為我是一個孩子,發不出來,我就發很高的音。當時也有一個小男孩,他八歲,我倆就在整個旋律中飆高音飆在上面,就這樣飆了幾天。結果有一天維那在上面講話,講了半天,我在想:「好像現在應該開始念經了吧!」結果旁邊那個出家人就回頭看了我一眼,說:「小居士,就是在說你呢!」因為聽不懂他說話嘛!我在想說:「為什麼要說我?」他說:「你念的跟大家都不一樣!你唱的。」可是我非常非常地賣力氣,我覺得我已經用全部的精神在唱,但是實際上打亂了人家課誦的那個規矩。12:41
後來我知道了之後,我就不能放開嗓子用那麼高的音去唱。再後來我知道:「喔!要把我的聲音合到那裡邊去唱。」結果下一次我就改了。改了之後,維那法師就沒有說我了。我現在也不記得維那法師長什麼樣子,也不知道他是誰。在大眾中只是盡情地把心投進去了,但是過分地強調自我的風格,忘記了緣一個整體的感覺。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