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廣 II】1~100講 (廣海明月)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16講-目的是學佛,實際上是「學我」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16講 17講 18講 19講 20講 21講 22講 23講 24講 25講 26講 27講 28講 29講 30講


講次 | 0016 (2018-05-24 ~ 2018-05-27)
標題 | 目的是學佛,實際上是「學我」
音檔 | 1B 06:17 ~ 07:16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9-LL2 ~ P20-L7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19-LL2 ~ P20-L7 )
手抄段落 | 所以我們記住……要學到什麼。

來源: 🍀廣海明月 0016講🍁目的是學佛,實際上是「學我」

🍀廣海明月 0016講🍁目的是學佛,實際上是「學我」


:wan: 真如老師講授

  在聽下一段之前,請大家把我們上一次研討的這一小段背一下!因為我覺得這一小段非常非常地重要,所以我常常要求大家能夠背一下,或者至少你非常地熟練,最好背一下!現在請大家背給我聽聽!00:22

  (法師背:我為什麼要提這個事情?這個地方,大家停一下,讓我們自己做個警惕: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來幹什麼?修學佛法。你為什麼要修學佛法?說目的我們已經了解了,那麼為了達到我們去苦得樂的目的,我們有一個認識,說我們所以得不到的原因,因為對於很多事情,沒有正確的認識,一個專門名詞叫「無明」。換句話說,我們在無明當中,我們的概念,我們的執著,我、我、我!這個東西都是錯誤的根本,痛苦的根本在這裡。唯有一個有正確認識的人,指導了你,你了解了你的錯誤,那個時候心裡面想排斥這個錯誤。不但如此,還要進一步地認識怎麼樣才是正確的,然後照著正確的去做,那個時候,你才能夠轉化得過來。這個道理很清楚,這個道理才是我們真正第一步應該擺在心裡想一想的。)01:51

  背得還是滿準確的,一個字都沒錯,對不對?一定要把它記熟喔!好,我們現在一起來聽下一段。02:01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所以我們記住,我們現在跑到這地方來學佛,我想沒有一個人不同意,大家都會這樣想。不過這地方呢,我們進一步地檢查一下,實質上的內容,我們跑到這裡來,是不是真的學了佛了?這是個大問題。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們來的目的是學佛,我們也這麼說,可是實際上我們學的是「我」。欸,你們會想,為什麼講學的是「我」?我現在仔細分析一下,你們也可以把它看成道理來看,也可以把它看成功學佛來看。假定你把它看成學佛來看,你就受用了;假定你只是把它聽作道理來聽,那我也在這兒浪費,你也在這兒浪費。那麼下面我就說,我們往往跑到這地方來,我覺得,我覺得我要這個樣走,我要這個樣學,我要這個樣學。是不是大家都有這樣想法?我想有。本質上面,應該就是說我有這樣意志,要學到什麼。03:01

  提一個問題,不知道這樣很快地聽一遍,大家會有多少印象?以前在廣論班的時候,我們常常一遍沒聽清楚,然後再聽一遍、再聽一遍。有的時候聽了七遍,還有同學有一個觀點聽不到,後來最多的時候聽十二遍,還有聽不到的!是器漏嗎?還是專注力不夠?重複這麼多遍,應該專注力還是滿夠的,但是總會忽略掉一些什麼。03:36

  師父在這一小段的開頭說:「所以我們記住」,注意!他是根據前邊來的,「要把這個道理第一步擺在內心裡想一想。」然後「所以我們記住」,注意!記住什麼呀?「我們現在跑到這地方來」,兩個字──「學佛」,師父說:「我想沒有一個人不同意,大家都會這樣想。」大家都認同:對,我們跑到寺院是來學佛的!至少我們跑到廣論班的課堂上,是來學佛的!04:17

  但是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師父說:「所以我們記住」呢?為什麼還要說:「要記住」?比如我們小的時候,剛開始上學校的時候,可能父母親會提醒:「記住喔!今天你要上學,你不能去玩喔!」而且有的時候會說:「你記住,要背書包喔!」因為有的小孩自己就走了,他不知道要背書包。所以師父在這裡提出:「我們記住,我們跑到這地方來是來學佛的。」是不是有時候我們會忘記我們是來學佛的?有這種可能性嗎?忘過嗎?05:01

  那麼忘了的時候,到這兒來做什麼呢?05:08

  很多年前吧,那個時候提到一個供養的概念。其實大家能夠遇到《廣論》、學《廣論》,都是非常有善根的,但聽說有些人學到中士道的時候就學不了了,還有的人學到什麼地方就會脫班了,根本問題其實不是外在的什麼大事情,只是缺乏資糧。如果在這個廣論班開始的時候,就注意到認真地集資、淨懺,其實不管學到中士道、學到上士道,甚至很多輪你都不會離開這個班級,你只會在這個學習的進程之中。那時候我就強調了供養三寶的重要性。05:52

  有一次師父就跟我說:「你要再說一下供養三寶的重要性。」那時候師父是希望我對僧眾說。我說:「師父,這個概念已經講過了,好像前多少天剛講過!」然後師父就跟我說:「真如啊,大家會忘的呀!所以要一再地講呀!」其實聽完師父那樣講的時候,我很震撼,也很慚愧、很感動。因為就一個供養三寶的概念,比如說佛前供水、每天禮佛,如果有可能的話,再供鮮花。就佛前供水這件事,我記得我們在廣論班推的時候,就是七杯水嘛!還要大家交一個單子,每天拿那個單子給我看,每天供水的打勾給我,像小學生交作業一樣。沒供的就打叉,然後我就問:「你今天為什麼沒供水呀?」說:「忘了!」06:53

  所以我們來學佛的這件事,有可能會忘!所以在這裡邊師父說:「我們要記住。」記住了這個大前提,大家都同意是來學佛的,才能夠進一步檢查:「實際上,我們在這裡是不是真的學了佛了?」這句話說完了之後,注意喔!緊接著師父說:「這是個大問題。」07:21

  那我現在反問一下:我們生命裡的大問題有多少呢?你自己可以悄悄排序一下。現在就可以想一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人際關係問題?還是健康問題?還是最近心情不好的問題?還是最近某人說話,或者某件事傷害了你的問題,在心裡邊很痛一直過不去,這是個大問題?還是你一直等著一個人跟你道歉,他沒有道歉,這是個大問題?當然也有可能被別人借了錢沒還,這也是個大問題。但師父在此處指出了一個大問題就是──我們是不是真的學了佛了?這是個大問題。注意喔!又是排序。08:21

  接下來師父就說:「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們來的目的是學佛,我們也這麼說,可是實際上我們學的是『我』。」注意!那個「佛」字變成「我」了。然後師父說:「欸,你們會想,為什麼講學的是『我』呢?現在要開始仔細分析了。」在分析之前,師父說不要把它看成道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學佛來看。假定把它看成學佛的話就會受用;假定把它聽作道理來聽聽,師父說:「那就是一種浪費。」師父說他自己浪費、大家也浪費。09:05

  注意喔!「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師父說這句話的時候,因為我以前跟師父在學習的時候,就常常跟師父講:「師父,您《廣論》講得太好、太好了!」師父都常常說:「哎呀!我很慚愧呀!我很慚愧呀!我只是把我做錯的經驗拿出來告訴大家呀!」可以說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上,說法者那種謙虛地說:「我不如你呀!」很謙虛地為大家如法講聞的德相,每次都讓我憶念到這一點。所以你看,此處又來了!以後在這本論中,很多時候師父都會這樣。09:48

  注意喔!這個經驗喔!這個經驗,雖然師父常常講它是一個失敗的經驗,但是有多少人經歷過這個經驗,能夠認識到──我是在學「我」呢?那學「我」的話,下面就出現問題了。什麼是「我」?什麼是「我」呢?假如僧團裡大寮的組合,比如這班同學一個煮粥的方式,大家到僧團裡來之後,說:「我媽說是這麼煮的。」他說:「我爸說是這麼煮的。」大家都會從父母那裡學到是怎麼煮飯、煮菜的,每家煮飯、煮菜的經驗或多或少都不同。如果大家光是在討論這個怎麼煮的次第上,或者用什麼東西煮,這個過程就討論得諍論不休的話,那早齋、午齋就不用吃了。所以肯定大家要在這個完全經驗不同的狀態下,採取一個統一的方案,僧團裡才能吃上早、午齋嘛!所以在這種狀態下,就要去除掉我的經驗的部分,比如「我是怎麼樣的」,大家找出一個共同點,然後開始煮飯。10:59

  還有一個就是念誦。念誦,也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韻律、每個人的高低音等,但是聽到維那一起腔之後,大家開始隨著維那去念的時候,每個人必須以維那念的為準,調整自己的速度、高低音等。要把自己的聲音合到這個大的梵唱之中,所有的人在其中,才會很愉悅、很舒適地做完整體的念誦課程。11:28

  如果在這個整場過程中,不知道是怎麼念的,然後就開念的話,那就是我了!我很多年前去五臺山求法,進入那個大殿裡去念。因為當時有點聽不懂維那法師念的,他說話我也聽不懂,不知道他是哪兒的口音。他一起腔之後,我就用那種非常尖的尖聲開始跟著念,在整個出家人的梵唱之中,高八度飄在上面念。因為低音好像我發不出來,因為我是一個孩子,發不出來,我就發很高的音。當時也有一個小男孩,他八歲,我倆就在整個旋律中飆高音飆在上面,就這樣飆了幾天。結果有一天維那在上面講話,講了半天,我在想:「好像現在應該開始念經了吧!」結果旁邊那個出家人就回頭看了我一眼,說:「小居士,就是在說你呢!」因為聽不懂他說話嘛!我在想說:「為什麼要說我?」他說:「你念的跟大家都不一樣!你唱的。」可是我非常非常地賣力氣,我覺得我已經用全部的精神在唱,但是實際上打亂了人家課誦的那個規矩。12:41

  後來我知道了之後,我就不能放開嗓子用那麼高的音去唱。再後來我知道:「喔!要把我的聲音合到那裡邊去唱。」結果下一次我就改了。改了之後,維那法師就沒有說我了。我現在也不記得維那法師長什麼樣子,也不知道他是誰。在大眾中只是盡情地把心投進去了,但是過分地強調自我的風格,忘記了緣一個整體的感覺。13:08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17講-當下一念,有無明與正知兩種方向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1B-17講_手抄1冊 P20-L8 ~ P21-L1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0017講

🍃廣海明月0017講🍁當下一念,有無明與正知兩種方向


講次 | 0017 (2018-05-28 ~ 2018-05-30)
標題 | 當下一念,有無明與正知兩種方向
音檔 | 1B 07:16 ~ 08:3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0-L8 ~ P21-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0-L8 ~ P20-LL1 )
手抄段落 | 可是不幸的是……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

:wan: 真如老師講授
  接下來師父說到:不幸的是,我們所以來真正的原因,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我自己是誰不認識,不知道!所以叫無明。注意喔!接著聽一段:00:17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可是不幸的是,我們所以來真正的原因,就是有一個根本問題——我自己不認識我是誰,所以叫作無明,所以叫作無明。我們的情緒、起心動念,以及我們的知見,無非都在錯誤的認識當中。今天我們看了一本書,佛告訴我們這樣,啊,懂了、懂了!我真的懂了嗎?沒有,沒有!然後我們是懂了一些什麼?就是懂了我們對這一個文字的概念,這個概念不一定是佛要指給我們看的。這個內容很重要!我現在隨便來講一個實際上的例子,我們常常說的:「哎呀,這個佛法裡面講空的呀!你要得看破啊!你得放下。」一點都沒錯,你只要能夠看破,看破嘛,你就放下;放下嘛,你就自在。說:「欸,對、對、對!一點都沒錯。」結果你真的看破了嗎?你真的放下了嗎?你真的自在了嗎?我想仔細地檢查,不能說沒有,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
  在上一段,師父說到我們想要學佛,但是以師父自己的經驗來說,目的是來學佛的,但實際上都走成學「我」了。下面有兩段說:「我們跑到這個地方來,我覺得我要這樣走、我要這個樣子、我要這個樣子學。」接下來師父說:「我們的情緒,起心動念,以及我們的知見,無非都在錯誤的認識當中。」注意喔!這是第一盤的 B 面,師父就再一次提到了無明這個問題。再一次喔!這無明到什麼程度呢?「情緒,起心動念」,念頭!「以及我們的知見」──就是我們對一個問題的看法,「無非都在錯誤的認識當中」,所以叫無明。02:34

  這個一開始概念可能很難理解,聽起來變成全是錯的。因為我們不能逃開情緒、不能逃開起心動念、不能逃開知見。如果這全是錯的話,怎麼生活呢?怎麼生活?就生活在無明當中呀!聽到這裡恐慌嗎?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是鋪天蓋地了嗎?都錯了!都錯了──什麼錯了?注意喔!它還是有一個下腳處的。不是說:「啊!這一片全是錯的!」還是有個下腳處的。肯定是有一個當下對自我的認知──就是當下的起心動念的觀察,當下我們對於這一個事物的看法,乃至我們的情緒,還是有個下手處的。因為如果無明要是那麼可怕,遮天蔽地的像黑暗一樣蓋著我們的話,我們豈能夠去尋覓到智慧的黎明呢?乃至那種空性的燦爛光芒呢?03:56

  這麼厚重、這麼普遍的一個無明的狀態,實際上平常是很少能夠感覺得到的。能這樣講的也不多吧!平常起心動念、情緒乃至認知,都完全是被無明所攝的,其實這就是一個苦輪啊!苦的輪轉就是這樣的。04:18

  以前我有讀到一段師父的日記,師父在日記裡說了跟這一段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話。師父說:「境無是非、好惡。以無明相應的愛染,就成了種種貪、瞋、癡的惡業;以正知見相應的善法欲、正信、正解,就會集成一個遠離生死的業,就會隨順出世道的道業。那麼這個出世道的道業,要一切全靠善知識的引導、垂示。」垂示什麼?正知見、正方便,而且下面還有一條──「一切要全靠自己依教奉行也」。後面師父在日記裡寫了兩個字,叫:「勉之!」後面一個嘆號。05:09

  所以在這個無明的問題上,其實談到無明就要談到當下的起心動念,我們對一個事情的認知。注意喔,注意!師父說:「境無好醜,損益在人。」鎖定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對外界是怎麼認知的,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無明的方向,一個是正知的方向、出離的方向、菩提心的方向、空性的方向。而無明的方向是苦的,朝向空性的方向就是樂的。就是無限生命的兩種方向──無限的苦和無限的樂,兩個方向。這樣子講完了!然後師父說:「佛告訴我們這樣、這樣……」,注意喔!「懂了、懂了!」這是我們常常會有的一種感覺呀!自我的感覺。然後師父說:「我真的懂了嗎?沒有!」06:02

  那我們感覺懂了,是懂了一些什麼呢?師父說就是我們對文字的一些概念。那麼這個概念是不是佛要指給我們看的呢?這個內容是很重要的,接著下面就講了看破、放下、自在嘛!說:「能不能看得破?看破了什麼?放下了什麼?」用這個例子來檢查一下,我們到底懂了嗎?06:27

  在這一段,很多研討《廣論》的同學可以自己想一下,現在我們已經是學師父的手抄第幾輪了?尤其是學《廣論》越來越久的同學,自己的心態要拿這個法鏡照一下。比如學到某一段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啊!這段我懂了,我早都看了!」或者雖然沒有現起我懂了的狀態,至少會比其他同學懂吧!甚至我對於師父的帶子熟到師父說上一句,我知道下一句師父會提什麼觀點,我都知道!那會不會在很多同學中間,有一種自己懂了的感覺呢?07:06

  如果懂了的話,師父說我們對文字的一個概念──是不是真的懂了?懂了的層次有多深?我們會同意師父的這個觀察嗎?因為這樣觀察可能有點受不了,好像我們都沒懂;如果沒懂的話,是不是都白學了呢?如果白學了的話,那太痛苦了!所以還是懂一些吧!那懂一些到底懂了什麼?如果前邊學了很多遍懂了的話,這一遍學是不是發現了一些沒懂的?在以前懂了的過程中,現在又發現沒懂的,那以前的懂了到底是不是懂了呢?07:45

  所以每次朝前走,都會發現過去沒有看到的風景,雖然這一本論我們學二十年,但其實要生生世世這樣學下去。它的內容之廣博、之深刻!它涵蓋五大論,甚至是佛所說的經典都可以攝為這三主要道,它是非常廣博而深邃的一本論典。為什麼講深邃呢?因為有講空性。空性深嗎?業果深嗎?還有我們的心深嗎?很多東西都看不到,所以要一遍一遍地學。你說:「二十年你還學一本論啊?」二十年學一本論是很厲害的,始終如一地學!學會了嗎?學懂了嗎?我這些話也是問我自己的,也是常常提醒自己的!08:40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18講-學越久、懂越多,唯有心地不明瞭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18講🍁學越久、懂越多,唯有心地不明瞭
1B-18講_手抄1冊 P20-L8 ~ P21-L1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講次 | 0018 (2018-05-31 ~ 2018-06-03)
標題 | 學越久、懂越多,唯有心地不明瞭
音檔 | 1B 07:16 ~ 08:3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0-L8 ~ P21-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0-L8 ~ P20-LL1 )
手抄段落 | 可是不幸的是……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

:wan:

🍀廣海明月 0018講🍁學越久、懂越多,唯有心地不明瞭


真如老師講授
  提個問題喔!乃至「文字」的概念懂了嗎?有的時候文字的概念也是沒懂的。真正地懂了文字、懂了教理,我們自然就會拿著這個教理來照自己的心。像有一段師父的日記,說:「來此又時日,以所習道次第反觀自己,深感不對。不對處是:不以法自淨,而以法繩人。目前務必以戒自心,自己做到了,方好濟人也。」「濟」,是濟度天下的濟。00:55

  所以為什麼要學這些教理呢?為什麼要學呢?一定是拿所學的來反觀自己。注意!反觀自己的身、語、意,反觀自己。反觀自己一定會看到什麼?看到那個不對的東西。不對的是什麼?法的方向一定是自淨其意的,不是以法來約束別人的。要警戒自心!而且師父說:「自己做到了,方好濟人啊!」01:30

  在師父的日記中,幾乎篇篇滲透了強烈的、自我精進的這樣一個氣息呀!滿篇都是這樣的。所以在講《廣論》的時候,我有時候倒覺得師父有一些東西講得雲淡風輕,可是在他的日記裡都是極度深刻的。就是每一步都像一個小學生一樣,非常非常地扎實和認真地做功夫,沒有一點點花拳繡腳的跡象,一點都沒有!他非常深刻地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法理來明照自己的心。其實師父就是這樣做的,一步一個腳印這樣做的,包括他作課誦,包括他見誰了、說什麼。還有師父教我很多事情,師父也把它寫在日記裡邊,然後我再重看,每一篇、每一篇師父都在策勵自己。你看到的就是非常非常虔誠的一個佛陀的弟子,非常地虔誠!02:42

  所以在師父的日記中,看不到一絲絲他覺得對佛法懂了的這種感覺,每天都是拚命地策勵自己。那我們會不會對佛法有受用?比如師父從來不間斷誦《般若經》,師父誦《般若經》有受用的時候,會很歡喜地感恩上師三寶、護法的加持,從來沒有說這是自己領會的。就像《般若經》上所講的「承佛威力」,都是這樣感恩佛陀。03:14

  說:「佛法裡邊講的空,你就要看破、要放下。」這點我就跟所有的老學員們探討一下,也許新學員也用得上吧!就是能不能放下:我們學了二十多年了,不能再以一個像初心那樣虔誠的狀態來學了,這點能看破嗎?在此處能看破嗎?還有包括我自己,我自己現在是在給別人講法嗎?還是我在重新地學習。是學生嗎?應該是個學生!我們在一起學習。二十年過去了,或者多少年過去了,我們看破了什麼?每一次懂了,過一段時間發現:哎呀!還有更不懂的;再看一下師父的手抄,哇!又有不懂的。怎麼覺得這個手抄好像越來越廣、越來越深,你越走近它的時候,欸,它好像後退一樣,就是覺得到底有多少未明了的深意在等待著我們去探討。04:26

  所以班長啊,可以放下自己的權威嗎?可以放下自己在班裡好像對《廣論》很權威的那種感覺嗎?像一個初心的小學生一樣,老老實實地學習。甚至剛剛進班的那些同學、剛開始學的,有可能他們會比我們學得好喔!因為這條路不一定越晚來的他會學得不好,有的時候他會像一匹黑馬,一下子衝到前面。04:52

  所以抱持著一個真的好好跟佛學、跟師父學、跟所有廣論班的同學學,乃至跟所有眾生學習的心,抱持著這樣的一個心,就不會動不動被「懂了、懂了!」這樣一個東西障礙住。而且常常覺得自己懂了,久了會不會生起驕慢?一旦生起驕慢之後,學得越久的人就越驕慢。資格老呀、什麼都看了啊、什麼都知道了啊!唯有什麼不知道?唯有心地不知道啊!這樣的話,可能就成了師父在此處所破的那種學習狀態。05:32

  所以越久的人越容易發生懂了,然後就變成忽略。在聽法的時候,心就非常浮浮地放在上面:「啊,我聽了,知道怎麼樣!」就沒有恭敬心了喔!沒有認真的一種狀態。如果沒有恭敬心、沒有認真的一種狀態,如何去體會字裡行間的深意?如何去體會在此處所指的內心相狀是什麼?我們怎麼會發現我們錯的、無明的部分呢?06:03

  師父在這裡邊就問:「結果你真的看破了嗎?你真的放下了嗎?你真的自在了嗎?我想仔細地檢查,不能說沒有,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關於「仔細檢查」這幾個字,在聽嗎?仔細檢查,怎麼檢查呀?比如在聽一堂廣論課之前,你的聽聞軌理要不要做?有聽說過一個日本的劍道大師──宮本武藏嗎?他說:「勝負決定在劍鞘之內。」劍還沒有拿出來,那時候就決定勝負了。這一節課上得好不好,源於我們的準備、我們的發心。我們之前的準備很充分,這節課就會撈到大量的、很珍貴的法義;如果浮浮泛泛的一個態度,輕率地就開始聽了,沒有一個殷重、恭敬的心,那我們可能就浮浮泛泛了這節課。07:21

  所以聽聞軌理還在乎嗎?老學員還在乎嗎?記得我們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哇!聽聞軌理要特別特別認真地去準備,因為這《廣論》太深了,萬一都聽不懂怎麼辦?我們只是害怕我聽不懂怎麼辦?不會常常生出:「啊,這又懂了、那又懂了!」不會生出來這樣的心。那個時候是唯恐不懂、唯恐準備不周,所以在上課之前都拚命地思惟聞法勝利,再把自己的續流好好地安在──好像坐在一個說法的課堂上等著師父的身影出現。懷著那種非常恭敬的、期待的、萬分珍惜的心,不想忽略過他講的任何一個字。同學們還有沒有這樣的初心啊?自己好好地向內心檢查一下。如果發現自己的心都沒有當初那麼努力和虔誠了,那能說我們懂了嗎?08:26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19講-「看破、放下、自在」所指的心相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19講🍁「看破、放下、自在」所指的心相
1B-19講_手抄1冊 P21-L2 ~ P21-L9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講次 | 0019 (2018-06-04 ~ 2018-06-06)
標題 | 「看破、放下、自在」所指的心相
音檔 | 1B 08:32 ~ 09:31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1-L2 ~ P21-L9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1-L1 ~ P21-L8 )
手抄段落 | 我們文字是懂了……經常會運用這個例子。

:wan: 🍃廣海明月0019講🍁「看破、放下、自在」所指的心相


真如老師講授
  上一次我們討論到看破、放下、自在,師父說:「你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了嗎?真的自在了嗎?我想仔細地檢查,不能說沒有,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那麼現在又到了研討的時間,能否把心從忙忙碌碌的其他所緣上,迅速地緣到法上?可以用多快的時間把自己的心拉回來呢?也許在研討課之前你生氣了,或者你傷心了,或者你疲憊、有事情要忙、放不下等等等等,總之好像有很多讓你不能專心的事情。那麼我們要強迫我們自己──什麼叫強迫?就是拉著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拉到應該緣的法上。01:11

  那麼就是要看我們平常轉心的速度有多快,有的人聽到法音立刻集中全部心力。在《略論釋》裡有講過,那種狀態就好像在曠野裡邊,晴空一聲霹靂,一個小動物突然牠就集中全力,說「猶如野獸乍聞聲」,全部都停了,牠就聽那個聲音;是那樣的一種聽法的狀態,其他的所緣都不見了,只有法的所緣存在在我們的心中,或者耳畔。01:48

  我還想到了一個譬喻,比如說飛機要降落到一個正常的機場跑道上,那個跑道應該有一、兩千米,因為它用那樣的速度在高空飛翔,下降的時候它會有一個習慣性的速度向前衝,衝、衝、衝,然後慢慢地變慢。你不能一下著陸之後馬上就停,這會出問題。還有聽說會有飛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的事情,但是飛機在航母上著陸的那個長度,據說只有三百米!三百米的距離,飛行員要把飛機停在甲板上。雖然說是三百米的距離,但是實際上可能是一百五它就要停下來,因為你要是到三百米停下來,就衝到海裡去了!所以這個中間就設一道線要拉著那個飛機。02:45

  因為我們很少人看過航母,不知道那條線是怎麼做的。那條線是要把飛機拉著,它才能夠快點停下來;要只靠飛機自己停,一定是衝出一、兩千米以上,是絕對不可能在三百米的距離停下來,或者在一百米的距離停下來的。所以那條線就非常地寶貴,那條線的材料就要非常非常地精密,因為它要讓一架高速奔跑的飛機停下來,你想想這條繩子是多重要!所以後來人們就給它一個名字叫「生命線」,因為它拉不住,那飛機就衝到海裡了,所以那條繩子很重要。03:27

  假如我們的心是那樣一架飛機的話,那麼什麼樣的一個拉力,會讓我們立刻停在這艘法的大船上呢?大家想一想我這個問題。可以迅速地從你攀緣的各種高空中,降落到聽法的這艘大船上,然後載著我們去無上菩提。你怎麼樣迅速地停靠,這也是一個練習。那麼那條讓我們迅速停下來的繩子,那條所謂的生命線到底是什麼?是上師的加持力?是我的信心?還是我的善法欲,還是什麼?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有沒有抓到那根繩子?有沒有看到那根繩子?因為它會在短時間內讓你迅速地停下來,專注在法上!04:20

  現在我們的心可以專注聽聞了嗎?只有把我們的杯子倒空,才能真正去聽師父在講什麼。要全神貫注地聽!下面開始聽了!04:40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我們文字是懂了,但是我們懂得這個文字,就是我們以前在世間上面所認識的這個意義,於是你認識的是這一點,真正派上用場的,也是這一點。你所看破的,世間的一個標準是看破了一點,所以比起沒有聽見這兩個字,或者沒有經過這兩個字提醒的時候,稍微好一點。但是佛法真正要你的看破,你看破了嗎?我想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沒有!當然,看也沒有看見,你放得下嗎?根本放不下,因為你沒有看破,沒有放下,所以你也不得自在。可是我們偏偏自己說:「懂了、懂了!」在這一種狀態當中,於是我們自己覺得學到了,所以這個學到的,真正說起來不是佛法。想想看,對不對?我以後經常會運用這個例子。05:41
  剛才有沒有認真聽啊?那我要提問題囉!第一個問題,說:「我們文字是懂了」,這裡邊的「文字」,絕對不是指我們只是認字而已啊!所以這個「文字」,一定是指經文或者論典上的文字,對吧?因為我們是在討論無上菩提嘛!我們懂得這個文字,師父說:「就是我們以前在世間上面所認識的這個意義」,在經典上的文字,和寫在世間書上的文字解釋,大家都知道有很大的不同。師父說:「於是你認識的是這一點,真正派上用場的,也是這一點。」那麼請問:文字懂了,到底是懂到什麼程度?這個問題前幾天僧團裡的法師們進行了幾輪的討論,他們都認為這一段很難,想要明了師父所指的界限到底是哪裡,什麼叫「文字懂了」?06:48

  師父說懂了之後呢?注意!下面出現對比性──「比沒有看見、比沒有聽過,沒有經過這兩個字的提醒」,注意那兩個字,「稍微好了一點」。就是你聽到文字懂了之後,比沒有聽過和沒有被提醒過,「稍微」好了一點。那現在的「懂了」,師父界定的是什麼?是「比沒有聽見好一點」。這就是懂了嗎?那這肯定不是懂了,這是比沒聽見好一點。但是,我們通常會認為我們「懂了」的,其實就是師父認為的「比沒有聽見好一點」,應該是這樣吧!07:34

  為什麼師父說比沒有聽見或者沒有提醒,稍微好一點呢?下面師父講:「但是佛法真正要你的看破,你看破了嗎?」我們就會不服氣:為什麼我聽懂了,只是比沒聽過好一點呢?所以師父就接著問:「好,你聽懂了,那要你看破的你看破了嗎?」我們可能就直接回答肯定是沒有!都懂了,為什麼還沒有看破呢?注意喔!出現矛盾了!然後師父接著說:「當然,看也沒有看見」,我怎麼沒有看見呀?我看見文字啊!而且文字也懂了啊!那師父為什麼說我沒有看見呢?還有什麼在文字之外要看見的東西嗎?或者「文字」所指的是什麼?大家有想這個問題嗎?文字一定有一個指向、有一個所詮,它所詮的應該是我們的心,對不對? 08:35

  比如在《般若經》上常常會聽到,當菩薩開始修習布施波羅蜜、忍辱、精進等等,修習六度的時候,如果不具備方便善巧的話,又不能迴向無上菩提,就會生起高心。高傲的心的「高心」。高心懂嗎?就是你覺得你自己比別人強嘛!這文字一下就懂了。但是《般若經》這裡邊講的到底是什麼呀?看得見了嗎?那個「高心」。而且是修布施的時候,因為沒有具備方便善巧所生起的高心,因為這個原因生起的高心,和平常那個沒有發心的人生起的高心,應該還是不一樣的吧!因為這裡邊所指的是菩薩呀!09:27

  所以它這裡邊有很多細緻的內心相狀,需要我們嚴格地沿著論典所指的方向,去確認內心的所破是什麼。這個所破,沒有善知識的指導通常是看不到!有一句話說:「只是著在文字相上」;但是能著在文字相上,至少還聽了文字,比沒聽還好。所以「看也沒有看見」,這句話很重要!10:00

  接下來師父又問一句:「你放得下嗎?」因為看都沒看見,放下什麼呀?根本沒有看到問題呀!我怎麼可能去解決問題,讓我自在呢?師父說:「根本放不下!因為你沒有看破、沒有放下,所以你也不得自在。可是我們偏偏自己說:『懂了!懂了!』在這一種狀態當中,於是我們自己覺得學到了」,所以學到的這個東西,師父下定義說:「真正說起來不是佛法。」因為它沒有讓我們看破、放下、自在,文字所指的那個心相也沒有看出來。10:44

  師父講到這之後,問我們:「想想看,對不對?」師父又說一句:「我以後經常會運用這個例子。」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一段已經講過了,為什麼還老講這個例子呢?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我們會常常犯這種錯誤?甚至可能學整本都會犯這種錯誤,所以師父就要常常拿這個例子提醒我們。11:14

  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有的人想要來界定這個「懂了」是不是「聞所成慧」?那這個也要討論,聞到聞所成慧的界限是什麼?如果一個人覺得文字懂了,是聞所成慧,我認為師父在此處沒有講到聞所成慧這麼高的高度,對不對?11:36

  那麼這一段究竟要講一個什麼?它會區分一個──文字上懂了之後,能不能深入。如果你覺得我懂了、我懂了!認為這就是佛法的話,其實佛法不是這樣修習的,不是這樣修鍊的。文字上懂了之後,你要順著文字的那個方向去看內心所指的行相,去看問題是什麼。文字所詮說的就像以指見月,用手指月亮,我們不能看手指頭,以為手指頭是月亮,這樣就錯兩個。因為那是手指,那不是月亮;同樣,月亮也不是手指。12:16

  那麼,在此處就提出了一個要求。說要求的話,大家會不會覺得:啊!佛法是不是很難呀?其實也不用太擔心,也不難!那一直都找不到懂了,好像怎麼修都不是懂了,會不會完全沒有成就感?不會呀!找到正確的方法就可以了,師父正在介紹方法呀!因為一旦我們輕易覺得我們懂了,那就是修鍊的話,就會嚐不到滋味呀!那就會跟讀其他的沒有什麼差別。關鍵是,佛法的要旨是要我們離開痛苦、得到快樂,是要調伏煩惱的。所以調伏煩惱的這門學問,它自然有它的規則、有它的法則。13:11

  那麼什麼程度叫「懂了」?可能一直學下去,大家會慢慢地理解。但是會不會一點成就感都沒有?不會啊!比如這一段,我怎麼獲得聽聞上的,或者上這節《廣論》的成就感呢?我至少知道文字懂了還不行!那要做什麼?要向身心上去觀察。要看得見文字所指的那件事──所謂的「看見」;看得見之後,要設法讓放不下的那個煩惱,或者痛苦、憂悲苦惱、焦慮等等情緒,瞋恨、貪心,要想法說服心裡的那個東西,用理路說服它也好、用什麼說服它也好,讓它經過什麼?對治!然後,放下是對治的結果。所以大體要經歷這樣的過程。14:03

  正因為是要求這樣的過程,所以我們如果運用這樣的方法,來習慣這個過程,那麼我們就自然會體會到什麼是看得見、什麼是對治,然後……有一點點放下嗎?比如爭名奪利呀、別人惹了自己不依不饒啊、一直記仇啊,還有二十年前的事就要傷心一輩子。要傷心一輩子嗎?為什麼放不下?因為佛法就是來對付痛苦的,所以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準備把那些陳年舊帳──記錄別人過失的那個帳本,真的要把它──劃掉。用師父的法音、用《廣論》上字裡行間所滲透出來的慈悲與智慧,要把它融化掉。要把那些煩惱在我們身心上深刻的烙印平復掉,這是佛法帶給我們生命非常積極的意義、非常樂觀的一種狀態。15:08

  所以也不是沒有成就感,也不是什麼都不懂,讓一個學的人處在一種可怕的焦灼中,也不是這樣啊!你每天都可以獲得一種喜悅,因為你有累積更多的「知道」,破除了更多「無明」,比如對這一段的了解。有在聽嗎?不要走神,不要走神!15:32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20講-當「我覺得對」,弄不好就都在學我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20講🍁當「我覺得對」,弄不好就都在學我
1B-20講_手抄1冊 P21-LL6 ~ P22-L1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廣海明月 0020講🍁當「我覺得對」,弄不好就都在學我


講次 | 0020 (2018-06-07 ~ 2018-06-10)
標題 | 當「我覺得對」,弄不好就都在學我
音檔 | 1B 09:31 ~ 10:2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1-LL6 ~ P22-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1-L9 ~ P21-LL1 )
手抄段落 | 所以一開頭我特別強調……種下一個因。第一點。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所以一開頭我特別強調,假定說在這個地方,大家沒有辦法真正地體會到的話,我們就不可能深入,不可能深入,這是個很重要的概念,這是個很重要的概念!所以,還是我們平常因為有這個概念,所以往往自以為認識就停在這個地方,你沒有辦法深入。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始終還是繞著兩樣東西:一個,我的見解──嗯,我覺得對!你這個「對」是什麼?就是世間上面,以前不懂的文字,現在你懂得了文字相。這個文字是以世間的標準來說,有深刻一層的認識,這個是沒有錯,所以可以說你是一個知識分子。但是學佛差得十萬八千里,門都沒摸到──種下一個因。第一點。00:52
:wan: 真如老師講授
  師父強調了一個問題:「假定說在這個地方,大家沒有辦法真正地體會到的話,我們就不可能深入,不可能深入,這是很重要的概念。」什麼沒有體會到就不能深入?然後師父又強調一遍:「這是很重要的概念!」體會到什麼呢?往下想、往下看!師父說:「我們平常因為有這個概念,所以往往自以為認識就停在這個地方,你沒有辦法深入。」注意!懂了,懂了之後反應是什麼?還會繼續學習否?懂了這件事,還有什麼味道可以再鑽研的嗎?什麼都懂了啊!通常我們就會放棄探索,所以會導致我們沒辦法深入,在學習佛法上這是一個很致命的毛病。01:49

  那麼我們懂了,師父又繼續剖析:到底懂了什麼東西呢?「我的見解──我覺得對!」這個「對」是什麼?如果在世間上就是懂了文字相,比對世間的話他是稍稍深刻一點,這個是沒錯的;師父說:「你可以說知識廣博呀!但是學佛的話差十萬八千里」,注意到後邊那句話:「門都沒摸到。」請問門在哪?摸到門的人和沒摸到的人,會同時問門在哪嗎?什麼是「門」?02:30

  在這一小段其實也不要想得太複雜,一想到:這說的什麼意思?就蒙掉了。要想一想:又到了我的見解──我覺得這個對!一旦圍繞著我覺得對、我的什麼什麼、我的什麼什麼的時候,就出現了師父在前面講的──是來學佛的,還是來學「我」的?弄不好的話都是在學我,而且我見越來越強、越來越強,學什麼都會加強自己的我見──就是我愛執。我愛執越來越盛的話,生命就越來越痛苦。03:12

  所以所有這些經典上的文字,它就要指示──「我」,能看得到「我」嗎?我的錯誤的想法、我的錯誤的見解、我的錯誤的感受。是要在這上面釐清楚,要真正地了解苦樂的來源源自於我們的心,再進一步解釋──源自於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某一件事、某一件事發生了,那件事一定會產生那樣的苦樂嗎?為什麼有些人也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他沒有像我們那麼痛苦呢?所以這件事上並不真正能代表苦樂,或者直接出生苦樂;出生苦樂的是源於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有了那個看法之後,在我們的心上產生壓力、悲傷,或者滿足等等這樣的情緒。04:14

  所以要校正的不是正在發生什麼事,要是外面的事情的話,誰能阻攔啊?比如說:「我現在在修禪定,天空,你不要打雷!孔雀啊,你不要鳴叫!」這怎麼可能?或者說:「不要下雨,我正走在路上。」我們怎麼可能讓整個宇宙隨著我的心意而轉?怎麼可能做到?那麼我們這樣一個在大宇宙中,看起來又非常具有靈性,可是又自覺渺小的人類,要怎麼樣達到自己的快樂呢?所以寂天菩薩就在他的《入行論》裡說,如果你怕刺到腳的話,有一種人會選擇這種行為:把大地上的荊棘都鏟完,哪兒有刺腳的東西就去鏟平它;還有一種人非常地聰明,他就穿個鞋,叫「片革墊靴底,即同覆大地」。只是把自己的腳穿上了鞋,就等於你好像拿了一個皮革,把整個大地都蓋住了。05:21

  同樣地,我們覺得滿世界都是問題、家裡都是問題、滿學校都是問題、工作單位……滿滿的都是苦惱!每個人身上好像都有這些不愉快。但是實際上只要把心裡的問題解決掉,把我們對這個事情、對這些人、對家庭、對很多問題的認知調整一下的話,我們的感受也將會隨之調整、隨之改變,這就是佛法讓我們逐漸去體會的東西。它正因為是在研究心的,每個人都有一顆心,你可以觀察自己的心念,可以留心自己的感受。所以不是看看經就完全懂得了你自己的心,注意喔!是我們自己的心。每一顆顆的心,要透過經典來校對內心,在內心上完成離苦得樂的操作。06:14

  所以這件事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我的經驗、我的什麼,因為我們沒有離苦得樂的經驗啊!當一個悲傷的心情生起,當一個怨恨的心情生起,我們都覺得我們是很有道理的啊!他這樣對我,我怎麼能不傷心?他這樣對我,我怎麼能不怨恨?那怨恨和傷心,請問是負面情緒還是正面情緒?一定是負面的,負面的就是傷人的!傷誰?當然傷自己呀!我們傷自己卻覺得是非常有道理的,為什麼?因為他這樣對我,所以我傷心、我恨呀!可是傷心和恨,讓我們的生命不是更加跌落到痛苦之中了嗎?那麼用什麼辦法可以停止傷心和恨別人呢?一定要調整自己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所以叫「調伏此一心,一切皆調伏」。07:03

  到後面會慢慢接觸到兩個字叫──調伏。是向內調伏,就是調伏這個「我」。這個「我」比獅子老虎還可怕喔!而且好像它是隱形的一般,因為很多人都沒有時間看「我」。因為眼睛都看別人、耳朵都聽外面,每天走路都在看形形色色的事情,很少很少有時間專注在自己的身語意上。我的身體在做什麼?我的嘴在說什麼?我的心在想什麼?哪些是不正確的,會給我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的?哪些是快樂的,會給自他帶來愉悅的?我們有多少時間在檢查這件事呢?07:50

  還是那樣,最正確的事情忽略了!所以師父就提到,為什麼我們坐在這兒?我們就是要離苦得樂。師父說:「大家停一下,讓我們自己做個警惕:我們在這個地方,來幹什麼?修學佛法。你為什麼要修學佛法?說目的我們已經了解了,為了達到我們離苦得樂的目的」,注意!離開痛苦、得到快樂。有的時候我也想問大家:其實離開痛苦、得到快樂這件事,雖然是所有生命最本能的一個願望,但是努力了很多年之後,還有離苦的這種勇氣嗎?多半是在苦缸裡邊泡著吧!想不起來離苦了;快樂好像也就那樣,有的人活著都沒力了!是被誰摧殘的?是我生命遇到了什麼事什麼事、什麼人什麼人,還是我們沒有明了這顆心、沒有覺悟這顆心導致的呢?09:04

  一旦我們發現:噢!問題的關鍵在於我沒有明了自心、沒有了悟這顆心,結果讓我沒有真正地離苦,會不會精神為之一振呢?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出在別人身上的話,怎麼去左右別人?正因為問題出在自己的身心上,所以正好自己可以解決呀!這多方便啊!不花一毛錢,什麼都不用求別人!你聽了之後就拿這個在自己心上操作。哪有一個實驗室不花錢的?但是在你的心上開始實驗離苦得樂這件事,不用求啊!就自己開始操作了。師父說比騎自行車還方便呢!騎自行車你還要有個車子,這什麼都不用,你觀察就可以了!09:46

  觀察,對我們來說鏡子很重要、燈很重要,那麼經典就是像鏡子和燈一樣的作用。在我們的生命中,善知識就指示這個方向,讓我們在生命中不要迷失、不要迷失!「樂在這裡呢、苦在這裡呢!不要顛倒了,到苦的地方去找樂。」所以佛法是非常非常嚴謹的,它離苦得樂的方式也是非常準確的。正因為嚴謹,所以準確,甚至精確。10:19

  所以我們常常這樣去訓練自己的心的話,就讓我們的心非常地有力量、非常地明晰,因為會常常處在一種抉擇和思辨的狀態之中。注意!當你的心靈動地抉擇和思辨的時候,你對你自己的情緒、你的看法、你對別人的方式會常常有一種警覺:欸!我現在在說什麼?我在表達什麼?我表達的東西會給自他帶來快樂嗎?比如我現在發生了一件事,我「咚!」的一聲,就掉到那個苦惱的河裡了,然後就沉在裡邊。可是學了《廣論》之後,至少會覺得:這裡是哪裡?這裡好像是傷感,我要趕快逃出來,不然我會越沉越深!我必須要逃出來,我要游出來!哪怕淚流滿面、哪怕筋疲力竭,也要朝著岸上游!我不要待在這種很負面的情緒裡,因為不去對治的話,它會越來越難過、它會越來越深。11:14

  所以師父講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告訴我們修行的門徑在哪裡,聽了文字之後,一定要懂得在心上去找到文字的所破,或者所立是什麼。佛法要在身心上去實踐,這樣的話,我們的腳步才走得非常地踏實。11:36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21講-學本論的方式:耐下心來,深入廣學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21講🍁學本論的方式:耐下心來,深入廣學
1B-21講_手抄1冊 P22-L2 ~ P22-L9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廣海明月0021講🍁學本論的方式:耐下心來,深入廣學


講次 | 0021 (2018-06-11 ~ 2018-06-13)
標題 | 學本論的方式:耐下心來,深入廣學
音檔 | 1B 10:22 ~ 11:23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2-L2 ~ P22-L9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2-L1 ~ P22-L9 )
手抄段落 | 然後呢,你的感受……這個以後再說。

:wan: 真如老師講授
  我們剛才談了一下前面一段,研討到這一段,不知道有的研討小組會不會整節課都在討論「門」是什麼?然後大家陷落一團,每個人都在說:「門是這個、門是那個!」實際上師父在這裡揭示一種學佛的方式。學佛的方式跟學世間的稍稍有不同,就是你文字上懂了之後,你不能認為你真的懂了,因為要向心上去看、要在身心上做功夫,要改變身心的。所以它是一種修鍊,它不是用一個「懂」字就能夠代表所有的過程。00:39

  在研討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糾結一些好像跟身心無關的問題,然後所有的人都卡在那裡、所有的人都諍論不休,找不到出口,所以廣論班裡就吵成一團。吵完之後,出去每個人的心裡都是問號,就這樣回家了。但是這樣會不會很錯誤呢?畢竟我們在吵佛法的門在哪裡、修行的門在哪裡,對不對?不是在吵什麼其他的名聞利養啊、什麼其他的門,所以相對於那些還是比較好的。諍論、諍論之後慢慢就尋到路徑,找到出路了!01:16

  怎樣找到出路呢?師父在這裡邊說:「我們在無明中,我們的概念,我們的執著,我、我、我!這個東西都是錯誤的根本。唯有一個有正確認識的人指導了你」,他指導了你之後,注意!「你了解了你的錯誤」,了解了之後,師父下一個次第是:「心裡想排斥這個錯誤」,那麼在想排斥這個錯誤之前,一定是知道這個錯誤給自己的傷害。「不但如此,下一步還要認識怎麼樣是正確的,然後照著正確的去做,那個時候才能轉化得過來。」轉化得過來就是,從苦的感覺過渡到快樂的,你的心的感受力發生了改變。02:03

  好!提到感受,大家接著往下聽!02:08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然後呢,你的感受,對不起,那了解都不了解,我的感受還是普通的習性。世間的來說,人家說文人,文人的習性是什麼?講起來,講得頭頭是道,做起來是一無是處,就像普通一般的愚夫愚婦一樣。那我們現在實際上都是這樣的,大家喊這個民主,大家喊這個、喊那個,看別人的時候,喊得清清楚楚,輪到他身上的時候,做起來是一樣地莫名其妙。現在我們修學佛法了,第一個難關就是這裡,想想看!所以這個地方提示了我們什麼?我們不要自己覺得懂了,要想真正得到好處的話,應該要深一層地,好好地廣學。不必說我們現在想,哎呀,學得想樣樣東西都學,你不要說,就是簡單地學念佛吧,學參禪吧!說實在地,還是不夠,這個以後再說,這個以後再說。03:12
  提到感受,師父說:「那了解都不了解,我們的感受還是普通的習性。」此處的「了解都不了解」,是了解什麼?是我們的感受對吧!那我們的感受還是普通的習性這一點,了解嗎?比如我常常訴苦,但是知道這是苦的感受嗎?當我們對好友或者對親人傾訴一件痛苦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會不會覺得痛苦好像在變低了?這是一種痛苦在減輕的感受,是透過傾訴的方式。那麼,這是不是屬於普通的習性?注意!當苦受生起來的時候,是否沿著善知識的指導,馬上認識到:啊!這是痛苦開始了。04:12

  在痛苦開始之前,是不是還有一個東西它又先開始了?就是我們的見解──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那個執著,對這個事情的安立,是安立成傷害我的啊,或者這件事情一無是處啊,那麼接著痛苦就來了。習慣性地把某件事情發生看成是痛苦的淵源,那麼只要這件事一發生,痛苦就來了。一旦我們認為,這件事發生也許對我的生命有所警示、有所提醒,甚至是給我的一個大禮,但是我還不知道怎麼收的時候,我們就會觀察這件事本身存在對我生命那個不同的價值是什麼。讓我注意到:我有忽略什麼嗎?我是應該透過這件事增長一些見識、增長一些耐力、擴大一下心胸,看起來一無是處的這件事,是否帶了很多我不知道的祕密在上面,等待我去了悟、等待我去經歷另一番的感受呢?05:21

  所以師父說「文人」,注意喔!師父在說很多事情的時候,其實都是結合著內心。注意!這個「文人」,大家不要覺得是說世上的文人,要注意我們內心中的那個──定義是什麼?講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一無是處的──自我。講是都會講的,但是一做的時候就完全都沒有樣子了。學了這麼多年《廣論》,應該對這點體會滿深吧!老學員?就是某些段落是很熟悉的,但是這個段落結合內心還是滿辛苦的,所以這是我們再開始一輪的意義呀!06:03

  說:二十年了學一本書!是呀,二十年學一本書,文字懂了嗎?文字懂了之後,內心了解了嗎?所破、所立知道了嗎?所破、所立知道了,該破的破了嗎?該立的立了嗎?感受全轉過來了嗎?最大的問題是:生死了脫了嗎?來生能生善趣嗎?最初的道次第建立了嗎?一問這些問題,是否大家會心慌,覺得好像一無所成?但是我們學了好幾輪《廣論》之後,我們對很多事情的見解還是建立出來了,正知見還是有的。比如最普遍的不殺生,五戒的概念、八關齋戒、菩薩戒,這裡邊有太多太多對自他生命有著積極意義的正確見解,我們已經透過《廣論》、透過師父的講解學到了。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很偉大的事情,所以要好好地隨喜!07:01

  師父在此處講的是什麼呢?就是那種「看別人的時候喊得清清楚楚,輪到自己身上,做起來一樣地莫名其妙。」注意!下面一句話很重要:「現在我們修學佛法了,第一個難關就是這裡。」第一個難關是哪裡呀?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能不能不莫名其妙,對吧?所以有句話說:三歲孩童都知道的事情,八十老翁行不得。師父說:「這個地方提示了我們什麼?我們不要自己覺得懂了」,注意下面的話:「要想真正得到好處的話」,什麼好處?這個好處當然要真正地得到,請問是什麼好處?學習佛法可以得到什麼好處?什麼好處?你們有回答嗎?快樂吧!離苦得樂吧!08:07

  離苦得樂,注意那個「離」字喔!比如你坐在車上,說:「請你離開那個車!」你要準備離開車上的座位,你就要花力氣,對吧?如果一台車正在飛速地行駛,你要離開這台車就要跳車,跳車很危險,需要更大的力氣。那如果我們要飛向太空的話──也叫離吧!要離開地球──那你要多大的力氣才能超越地球的引力,要多少燃料?我們習慣於這種引力,我們習慣於在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見解、自我的苦這種苦水裡面泡著,這就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吸引力。所以要離開這種吸引力的話,要一種很大的力才能離開。那麼這個力要怎麼才能獲得?因為跟自己的習慣是反的,你怎麼樣拿出一個相反的力量逃開這種痛苦?所以談到離苦的「離」字,它一定是有一個力量,又有一個方向。09:14

  我剛才是解釋好處是離苦得樂。師父說:「要想真正得到好處的話,應該要深一層地,好好地廣學。」聽到了吧?就是不要聽到一點就覺得懂了,趕快去亂忙一通,然後忙完了又很失望,非常地混亂。要想真正地好好學的話,「要深一層地,好好地廣學」,就是要耐下心來,別著急!把離苦得樂的這些見解,次第、數量認真地學明白了,並且一邊學一邊在內心上觀察。09:52

  問大家一個問題:師父的立宗有沒有出現?那個覺得文字是懂了的,會不會故步自封啊?能不能完成廣學呢?那好!現在問五大論班的同學,五大論都學完一輪了,懂了嗎?五大論夠廣的,懂了嗎?大家都搖頭。那在上課的時候,不會產生懂了的感覺嗎?沒有。辯論場上懂了嗎?上辯論場你把對方辯得啞口無言,還不懂嗎?都是不懂。說到此處,問所有的人,應該沒有人說:「我懂了」。10:36

  這一段懂了嗎?這一段也沒懂。我的問題聽懂了嗎?該承認懂的還是要懂的,但是修學佛法就不能輕易地認為這個懂了,不往下去學。懂得怎麼上汽車、怎麼下汽車,這個都懂了喔!不能一聽說「不懂」好,「好!什麼都不懂。」這樣就太過了!10:58

  注意!好幾天的課程總攝一下,師父提醒我們,學佛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它的目的性,目的非常地明確,像射箭一樣。你的箭靶在哪裡?離苦得樂,這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離苦得樂一定要離開無明,無明就是對這個事情沒有正確的一個看法。那麼請問:我們對學佛的正確看法是什麼?不能輕易地文字上看一看就以為懂了,我們一定要經過善知識來教我們,在身心上認識到這個「我」──連帶所有的見解和情緒,其實正是所破。了解它的錯誤、了解它的過患,我們才能離開這個錯誤;離開這個錯誤,就離開了苦。錯誤跟苦和罪是在一起的,所謂的「罪」就是做錯的事情,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傷害的事情。11:58

  所以學習佛法不能急躁,要耐下心來、要沉靜下來,把我們的節奏放緩。為什麼放緩?放緩才能看到內心啊!那麼匆忙,連眼前有個東西、撞樹上都不知道,怎麼能夠注意到心念這個問題呢?所以師父才要提到:「提到這個事情,大家停一下,讓我們做個警惕。」12:28

  所以這一整段都在告訴我們學習本論的一種方式,就是要廣泛地聽聞。那麼二十年都在反覆地聽聞,有沒有廣泛地聽聞呢?現在又很多同學開始學習五大論、學習《攝類學》了。學習《攝類學》的時候,我們就自然碰到一個名詞叫「所知」。所知,大家都知道是心的對境,凡是存在的,心都可以了解。其實這句話只有佛陀當得起,因為凡是存在的,他都了解,而且是最正確地了解。那麼我們對我們的心了解嗎?我們的心存在嗎?存在啊!達摩祖師說:「你的心在哪?」「我找不到。」找不到存不存在呢?找不到就不存在嗎?空氣你也找不到,存不存在呀?13:16

  所以對於存在的,不是我們心的所知,雖然是心的對境,可是我們不了解它,那麼我們就要跟隨了解它的佛陀──徹底了解萬事萬物的規律,包括心的規律的導師佛陀,我們就跟著他來學。最幸運的是還有師父一行一行地講解,還有廣論班裡這些同學,都是同樣的目的來這裡討論,每天都討論。討論就是鍛鍊思辨能力,你站在那一方、我站在這一方,大家一起來討論。雖然有時候好像不討論還行,越討論越糊塗,問題越來越複雜了、出現的枝節越來越多了,但是總算我們打開思辨的路徑,開始思考了!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開始思考、開始思辨,對我們人生的問題產生思辨,要去問為什麼。14:04

  所以師父揭示的其實也是個聞思修的過程,但是師父沒有提聞、思、修三個字。14:12

  我有講清楚嗎?大家有聽懂嗎?還有人回答聽懂嗎?如果你們都聽不懂,我要再重講一遍嗎,這節課?再把所有的話倒帶重講一遍嗎?你們如果答聽不懂,我就一直講下去,永遠不下課!看你們怎麼辦?14:3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22講-《華嚴》、《法華》指出成佛快慢的差別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22講🍁《華嚴》、《法華》指出成佛快慢的差別
1B-22講_手抄1冊 P22-LL6 ~ P24-L3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廣海明月 0022講🍁《華嚴》、《法華》指出成佛快慢的差別


:wan:
講次 | 0022 (2018-06-14 ~ 2018-06-17)
標題 | 《華嚴》、《法華》指出成佛快慢的差別
音檔 | 1B 11:23 ~ 14:38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2-LL6 ~ P24-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2-LL7 ~ P24-L3 )
手抄段落 | 那麼在這一個地方……這個我們必定要了解!


真如老師講授

  好!又到了我們繼續研討的時光了。不知道大家的心態有沒有準備好?一定要記著有一個大乘的發心。就是不停地訓練我們生命的方向,讓我們所造作的業都隨著菩提心的方向;因為菩提心是佛子因,最後才會匯聚為成佛的方向。成佛才是徹底地離開一切痛苦、得到最圓滿快樂的方向。現在我們只能說,我們一直在提醒自己造作這個方向,終於有一天,它會在我們的心續裡邊,經過長期的串習、觀察修、止住修等等,成為我們心續裡堅固的續流,直到一剎那也不會間斷的續流,那個時候就太美了!00:52

  所以不要放棄每一節課對動機的安立,雖然這可能只是短暫的一個心念的操作,但這個操作對整節課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甚至對於我們這一生、對於我們生生世世宗旨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常常串習,重串習的業就會先熟。如果我們一直串習生命的最高宗旨,或者我們最迫切的生命願望──成佛,這就會真實地成為我們生命的方向、生命的意義,就會動用起我們全部的心力為這個目標努力,不達目標絕不停止!01:37

  上一節我們討論到什麼樣是真正地能夠得到佛法的好處啊?然後一定要向深處學呀!要向深處學,首先要確定我們是來學佛的。為什麼學佛?要離苦得樂。那麼為什麼離不開苦呢?師父說是因為無明,我們對事情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導致了痛苦。其實這也是一個很深的概念,難道所有的問題都出在我的認知中嗎?把「我的認知」這個問題解決掉,是打開所有痛苦的結的一個鑰匙嗎?從這樣的一個角度說,認知事物就變得很重要了。02:23

  那現在就問大家:對每天上課要發心的這件事,我們的認知正不正確?認為是可有可無的、認為它麻煩,甚至久了之後就不以為然、麻木了?還是你會覺得,最開始的發心實際上關係到我們這節課的方向去哪裡。就是忙了這麼半天,秋天能不能收到東西?收到哪裡去了?會不會成為自己受用的那個果?所以發心是不容忽視的,發心、迴向都是不容忽視的!02:56

  今天我們繼續來聽下面師父講的這一段。在聽之前我想講一個問題,因為有很多同學寫了回饋,我有看!其中有的同學問:「這個全廣的進度出現了,是不是班裡原本的進度都要改?」如果你想要聽我的想法的話,我比較建議你班裡的進度可以不用改,抽時間可以再聽一下全廣,是不是這樣會比較好?03:26

  還有一個同學問到關於次第的問題,比如次第可不可以改變啊?為什麼是這樣?我會覺得要了解次第到底是怎麼回事,就是要耐下心來向下學。比如說次第,請問腳下的第一步是什麼?那也是次第吧!腳下的第一步就是聞法。那聞法的第一步是什麼?前行。前行的第一步是什麼?思惟。思惟什麼?聞法勝利。其實這也是在大的次第中有很多細膩的次第。每天如果我們能夠稍事注意到一個聽法前的準備,那麼對這節課來說,可能你會收穫良多。04:10

  還有一種狀況是:你只要一聽到法,立刻就全部都準備好了。就是你已經非常熟練,不會有什麼其他的雜音啊、之前做的事情一直出來干擾,你的方向性、你的意樂也非常地純粹,就是為了無上菩提。如果這樣的話,還會不會在意串習聞法勝利呢?除非聞法勝利已經進入到你的心續了,那你再串習的也是你的心續。04:37

  我還有收到同學的回饋,是他們在高鐵上聽,好像有的是坐在車上、走在路上都在聽。坐在車上的還好,走在路上聽的時候要注意看路!或者你最好站著聽,一邊走一邊聽的話要注意交通安全。我是滿開心的!大家能用這樣的時間來學習。希望能夠感受到不管相隔多遠,這個課堂就把我們連結在一起,我們很開心地在此時此刻開始研討!05:10

  好,那我們開始聽!05:12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那麼在這一個地方,我順便也提佛經上面的一個公案來說明一下。這個《法華經》,我想我們大家都了解的。佛出世了以後說了很多經典,在這經典當中,現在流傳下來的,有兩部經典,通常說圓教經典,換句話說,最圓滿的。一部是最初說的《華嚴》,一部是最後說的《法華》。這《法華》很有意思,它最後告訴所有的弟子,你們每一個人到最後都成佛、都成佛。先開始說那些小乘的阿羅漢們,平常已經證了羅漢果了,他以為就到此為止。欸,佛告訴他:不!這是方便法門,最後你要成佛的。所以一一授記。最後呢,乃至於說任何一個人,你只要隨便地念一聲佛,跑到廟裡邊,合一個掌,鞠一個躬,乃至於小孩子玩,拿了這個泥沙造一個塔──塔就是寺廟了──欸,覺得這樣,都會成佛!06:27
  這一小段應該非常地明晰,就是師父給我們介紹了《法華經》和《華嚴經》,這一段主要是介紹《法華經》。師父說:「《法華》很有意思」,什麼意思啊?就是它告訴所有的弟子最後都會成佛。先從小乘的阿羅漢,說證得阿羅漢果了之後還要繼續向前走,最後要成佛,一一授記。最後說到:「乃至說任何一個人,你只要隨便地念一聲佛,到寺院裡合一個掌、鞠躬,乃至小孩玩,用那個沙子造了一個塔,都會成佛!」那根據《法華》的授記,我們二十多年廣論班裡這些同學,不管學得怎樣,是都會成佛的,對吧?因為我們不知道都合了多少掌、念了多少佛了,而且有同學也會造塔、供僧等等。所以根據佛陀的授記,現在在聽《廣論》這些同學都會成佛的,對不對?開心吧!07:35

  以前有一個老居士,他非常非常尊崇《法華經》,非常地有信心,所以他對《法華經》一字一拜。那時候我去問他:「《法華經》到底講的是什麼?」他說:「你別講那麼多,你就拜就是了。」我說:「要拜多久才能明白《法華經》的意思?」他說:「跟著我拜!」後來就跟著他拜。他非常非常認真,從早拜到晚,非常非常虔誠,還有很多念誦《法華經》的居士們。《法華經》有說,念完了之後會口中出蓮花的香味,有種種不可思議的感應。08:15

  再說一遍:記得喔!現在不管是新學員還是老學員,佛陀在《法華經》裡授記了,我們一個合掌、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都會成佛的。開心吧!這是佛授記的喔!08:31

  那接著聽下一段:08:33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當然這個成佛的時間很遙遠,不過這裡呀,我現在要提示給大家的是說,他授記大智舍利弗尊者等等,就說:「最後你要成佛的,你還要供養兩百萬恆河沙多少諸佛,多少時間以後成佛。」看一看喔!大智舍利弗尊者是佛弟子當中智慧第一的,而且我們看那個經論上面,已經無量劫來跟著佛,生生世世跟著他,有這樣的因緣,這一世證了羅漢果了,到最後成佛還要轉了個大圈子,這個是圓教經典。可是另外一部圓教經典有意思咧!《華嚴》,這善財童子,他是個十信滿心十信滿心,結果他最後也成佛,他的成佛的時間上面是一生取辦──說這一生可以成就,所以他最後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兩個之間,雖然同樣成佛,這個時間,那完全無法想像,完全無法想像!那是個天文數字,天文數字都無法形容。09:51
  好!問大家:這一小段師父在說什麼呀?是不是在說成佛的時間呀?說了兩種時間對吧?一種是什麼?是天天跟著佛、生生世世跟著佛的這個例子,誰呀?大智舍利弗尊者對吧?是智慧第一的。說這一世就證得羅漢果,最後成佛還要轉一個大圈子,我們可以想像這是示現的。還有另一部經典《華嚴》,就是一生取辦──當生就成佛,這個速度簡直是不能想像的。最後他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說:「這兩個之間雖然是同樣成佛,時間是無法想像的」,師父用了「天文數字」。10:45

  我們都會成佛,但是接下來這一段揭示的是──速度。都會到那個目的、都會達到徹底離苦得樂的那個地方,但是快和慢是天文數字。接下來聽!11:01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假定說這個成佛這麼差別當中,我說沒有關係,反正你到那時候,生了天上人間,舒舒服服,到那時候,突然之間,一下成了佛了,那我倒還是願意等一下。因為成佛很辛苦嘛,所以我等了半天,到那時候成佛了,不是就等等嘛!不是的呀!實際上,這個無量阿僧祇劫,在這裡面大部分時間是都在受苦,受無量無邊的苦。那羅漢將來走到佛,還要苦,凡夫的話那更不談,大部分時間都在三惡道當中輪轉,痛苦得不得了,這第一個事情。第二個事情呢,轉了大半天你最後成佛的時候,他不是說到那時候,那個佛自然地掉在你頭上,你還是要經過這樣地努力,一點都不能少的,這個我們必定要了解!11:52
  這一段講了兩件事情,對吧!第一件事情是什麼?首先師父說:「假定這成佛的差別中」,注意!是說那個速度的差別。「反正到那時候生了天,舒舒服服的,哎!突然一下成佛了」,快和慢都沒關係,因為都很舒適、過程很享受,那多長都沒關係!師父說:「那我還是願意等一下。因為成佛很辛苦嘛,所以我等了半天,到那時候成佛了,不就是等等嘛!」師父說這個速度不是等的問題喔!是什麼問題呢?是「無量阿僧祇劫」,同樣是天文數字,「在這個裡邊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受苦」,而且受多少苦呢?「受無量無邊的苦」。「大部分時間都要在三惡趣中流轉」,這是指凡夫喔!都要在三惡趣中流轉。新學員可能剛剛接觸到三惡趣,你們可以稍稍了解一下,地獄、餓鬼、畜生就叫三惡趣。13:03

  佛教認為當我們這一生的生命結束之後,心識並沒有停止,它在繼續向前。怎麼樣證明人有前後世呢?在《釋量論》裡有廣泛的討論。因為心識是由前一剎那、後一剎那這樣一直相續不斷的一個續流,所以它是不會停息的,它總體是不會停息的。你下一輩子要去什麼地方,完全取決於自己這一輩子所造善惡業的考量。如果善淨之業多的話,就在人天道;如果是惡業為首,又重串習、天天想惡念的話,那可能就會到惡趣去。所以師父說:「大部分時間都在三惡趣中流轉。」為什麼大部分時間?因為一旦進入惡道,很難脫離。13:54

  比如有的畜生道的生命,牠就是要靠吞食其他生命來維繫牠自己的生命,牠活一天就要殺很多生命。你說這樣的業,牠怎麼從那個道裡脫出來?所以是很可悲的,牠已經失去了抉擇能力。有的只要張嘴就可以吞掉很多生命,所以牠沒法持守不殺生戒,也沒法聽聞;遇到佛法之後能知道嗎?頂天就是被放生呀!可能有的生命這樣的機會也得不到。所以一入惡道是非常難以脫離的,一旦進入惡道之後,成佛是很遙遠哪!不知道該有多遙遠,全都忘記了!所以師父說:「痛苦得不得了啊!」14:41

  那麼這些該受的惡報都報了,轉了半天,到最後成佛的時候,是不是一下子很輕鬆地成佛了?不是的!還是要經過這樣的努力,一點都不能少的!該做的善都要做、該斷的惡都要斷,一點點都不能少!不能說因為我們從惡趣裡都轉完了,上來之後我們就少了很多。而且從惡趣上來之後,不知道還帶著惡趣的什麼餘習,更麻煩!所以這件事就是一件非常費力氣、非常辛苦,要經歷過難以想像的艱辛才能達到的,就是那條成佛的遠路。注意!師父揭示了這件事情。15:23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23講-探索快速成佛的關鍵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23講🍁探索快速成佛的關鍵
1B-23講_手抄1冊 P24-L4 ~ P24-LL3 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廣海明月0023講🍁探索快速成佛的關鍵


:wan:
講次 | 0023 (2018-06-18 ~ 2018-06-20)
標題 | 探索快速成佛的關鍵
音檔 | 1B 14:38 ~ 15:5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4-L4 ~ P24-L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4-L4 ~ P24-LL3 )
手抄段落 | 有這樣的因……在這兩部經上面說得清清楚楚。

真如老師講授

  好!我們接著聽下一段。 00:03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有這樣的因,有這樣的果,那到最後成佛還是要,為什麼呢?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要真正成佛,要做兩件事情。哪兩件?一個呢,要所知障徹底地淨除,煩惱障徹底淨除,兩樣東西。那個東西你沒有淨除之前,不行!換句話說,那個債在那裡,你沒有還清之前,就是負債的;還清了,什麼時候還清了,就對。還有呢,你要做那件事情就要做那麼多,什麼時候做圓滿,什麼時候就對,這樣。結果呢,前者走這麼長的路,完了以後,同樣還要付出這麼大的努力去完成;後者一下就達到,他也達到了。這兩個比較,對我們有極重要的一個概念,大家記住!為什麼?為什麼?我想如果說我們自己肯努力在這個方面追尋一下的話,沒有一個人例外的,這一定願意走善財童子這一條路。喔,這個太冤枉了!走這麼長時間太冤枉,因為這個吃了冤枉苦頭嘛,對不對?這個概念在哪裡呢?看下面,這個就在這兩部經上面說得清清楚楚。01:18
  諸位,你們在研討這一段的時候會怎麼研討呢?比如這裡邊提到了成佛要斷除的所知障和煩惱障,是不是很多心力都花在去了解所知障和煩惱障?但是這一段,師父要我們了解的是什麼呢?一個是前面走了那麼長的路,那麼長的路都在惡趣!完了之後,同樣還要付出這麼大的努力才完成;後者一下就達到了。01:52

  所以這個快和慢,師父說:「這兩個比較,對我們有極重要的一個概念」,然後師父接著說:「大家記住!」記住什麼?就是我們要去比對快、慢。說:「這還要比對嗎?一個那麼長、一個這麼快,這不很明顯嗎?」這樣的念頭是懂了的意思嗎?懂了這個快、那個慢,懂了三十天比一天長,然後呢?最重要的是為什麼走三十天?為什麼走一天?為什麼走無量阿僧祇劫?為什麼一生取辦?對吧?師父說:「大家記住!」接著師父就問:「為什麼?為什麼?」連著兩個。02:48

  這兩個為什麼,到底是問什麼的呢?師父接著說:「我想如果說我們自己肯努力在這個方面追尋一下的話」,哪個方面呀?就是為什麼走那麼快、為什麼走這麼慢,中間都經歷了什麼。注意!師父用了「追尋」,這裡邊就是開始有可能你摸不到什麼,一直在探索、一直窮追不捨,一直在探索這件事。而且師父後面說:「追尋一下的話」,看起來也不太難。接著說:「走這麼長時間太冤枉,因為吃了冤枉苦頭嘛!」師父在這講的時候有點在笑。「沒有一個人例外」,師父說:「如果你追尋一下的話,沒有一個人例外的,這一定願意走善財童子這一條路。」善財童子的路是什麼路呢?就是一生取辦──最快的成佛之路。但是一定要去追尋其中的義理和要去探討為什麼。03:56

  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師父為什麼在講一講離苦得樂之後,就講到這兩部經了呢?你們在回答嗎?為什麼講這兩部經了呢?講這兩部經要引出什麼呢?兩條路,對吧!一條快的路、一條慢的路。那麼引出這兩條路要幹什麼呢?是要你我選擇嗎?是要你我追尋嗎?師父的心意是什麼?師父把兩條路打開,說:「諸位呀!我所關心的你們,請走遠路吧!」是他的心意嗎?遠路太苦呀、太苦呀!師父心疼我們。04:43

  說:「如果這麼認真去追尋一下,沒有一個人例外,就一定願意走善財童子的路。」師父對我們是多大、多深的期望。只要我們願意探尋,我們的心就會非常欣樂地走上一條快速的離苦得樂之路,這個道理完全說得通的,對不對?痛苦的日子快點結束比較好、快樂永遠不要結束比較好,這不僅僅是人之常情,所有的生命都是這樣的,苦都想要快點離開。但是為什麼還有人選擇那麼遙遠的離苦得樂之路呢?這裡邊有玄機嗎?一定要探索一下。05:24

  注意!師父把一個非常大的命題、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推到你我眼前了。這個問題就是:選吧!有兩條路──快的和慢的。不加思索的,你我當然會說:「我要選快的。」但是那快的是怎麼走上去的?一定要探索!不然就會發生我以為走的是快的,結果我走的是慢的。因為不清楚的緣故、因為可能遠離了引路者的緣故,或者中途退心、換路等等諸多的方式,還有人事的不和合我們也會不想朝前走,很多很多理由都會走上岔路。所以師父是以這樣一個非常非常殷重的態度,微笑著、笑咪咪地給我們講這兩部經典的意趣,就是希望我們能夠選擇一條快速的路,是吧!你也是這樣想的吧?06:31

  會不會覺得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第一盤 B 面的時候,師父居然就把成佛的兩條快、慢之路指示出來了,精彩吧!而且被誰聽到啦?就是被正在聽的你聽到了,有快、慢兩條路。這兩條路聽到了之後,如果有人因為聽聞這部經典走上了快路,那你省掉了多少受苦的時間?就是因為聽聞到師父給我們說法。07:04

  所以你說聽聞可以離苦嗎?聽聞可以縮短受苦的時間嗎?由於聽聞,我們可以改變命運嗎?因為我明了了哪條路是錯的、哪條路是對的,哪條路是苦的、哪條路是少受苦,甚至是很快可以得到快樂的,那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可以做一個非常非常明晰的選擇,然後踏上去。不是胡亂地就開始踏步走,沒看清方向就走了。07:34

  常常會遇到那種事,說:「某人某人!請你幫我做一件事。」那個人說:「好!」走了。過一會兒他回來說:「欸,你要我做什麼?」常常會發生這種事情喔!沒聽清楚要幹什麼,也沒聽清楚次第,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都沒聽清楚,人已經出發了,所以他自然要回來重新問路,這樣就浪費時間!如果他一出門就掉到坑裡了,還得去找救護車啊什麼把他救出來、療傷,療完傷了再過來問路、再能啟程。所以是很折磨的!08:09

  那麼這件事重不重要,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常常去研究很多讓自己心情變好的方式、讓自己的心變得輕鬆的方式,那麼這個很多生都會輕鬆的方式,會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力?我們會不會非常非常在意師父用兩部經典作為依據提出的這兩條路?難道這不是十方諸佛的心意嗎?十方諸佛的心意,如果沒有善知識來告訴我們的話,我們即使閱藏,看了很多大藏經,能不能結論出:啊!有一條快路、有一條慢路。能不能這樣明晰地下結論?所以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的讀了很多年不知道有兩條路;或者知道了,但是怎麼走的、次第是什麼,也是不明了的。而且知道了之後,會選擇那條快路嗎?有勇氣選擇嗎?還是就甘居遠路?自己給自己下定義了,因為並沒有了解遠路上的心酸啊!09:18

  所以這要何等的勇氣給什麼也不懂的我們上課,一開始就揭示成佛,然後就把無明的概念揭示出來。要揭示正確學習佛法的方式、要結合內心,還要提出結合內心也要有兩條路:有一條是最快地把心中的痛苦都去掉、快樂都圓滿,還有一條很慢地才能達成這樣的目標。絲絲入扣地把我們引入到一個對正確之路的抉擇上。非常地明晰,師父的講說非常地明晰、非常地簡潔,讓我們聽起來心裡是乾乾淨淨的、明明白白的,沒有什麼玄而又玄的道理,非常地清楚。怎麼選?有沒有得選?一個那麼苦、一個一生取辦,這還需要選擇嗎?假如你稍作探索,都會這樣去選擇。關鍵就是要明了如何是快速之路!10:25

  提到這一點的話,我做一個小插敘。當我們跌入到一個痛苦情緒之中的時候,我們知道快速地從中出離的辦法嗎?就是從一個不好的情緒裡、一個負面的情緒裡要用最快的速度出來,還有一種用很慢的速度出來,這也同樣是涉及到速度。習慣繞遠路,和習慣抄近路,就是走兩點之間最簡捷的路,其實這也是一種習慣──習慣迅速地離開痛苦,不留戀痛苦。提到這點,說:「哎呀!怎麼可能留戀痛苦呢?」自己想一想吧!一件事想了很久也想不明白,在那個胡同裡轉呀、轉呀,就是轉不出去,因為沒有對這件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放不下心中的重擔、放不下痛苦,就是被痛苦糾纏啊!11:28

  以前在研討《廣論》的時候,也會常常聽一些居士講家裡的痛苦。一開始的時候聽一遍,後來還是聽、還是聽,可能半年的時候還是聽,後來我發現:就是那一模一樣的痛苦嘛!重複了很多遍,還是那個!她是很痛苦的,她一直講,因為她想不開啊!因為對方沒有改變,所以她一直很辛苦。有一天我就跟她說:「這類事情你已經跟我講了半年了,都是幾乎同類的事情。講了之後你心裡稍稍有一點舒服,但是回去之後又開始發作了,是不是我們得找到一個究竟讓你不再這麼痛苦的辦法?」所以我就跟她說:「那我們就聽師父的帶子吧!」12:15

  傾訴可以讓內心輕鬆,但是傾訴可不可以解決苦因?你能不能諒解你認為傷害你的那個人?怎麼樣發生諒解?我們必須去吸收新鮮的理路。注意!「必須」是自己給自己說的。必須去用一個嶄新的觀點來看待這件事,尤其是要承認自己對自己的痛苦有責任。你為什麼要讓自己過得這麼痛苦?別人那樣對你,你就痛苦嗎?這件事是確定的嗎?一個有毒的食物和一個有機的食物,我們當然會選擇吃有機的;那別人給你一個有毒的食物,你為什麼要大口吞下,而且要承受中毒的痛苦呢?你要設法清楚它、設法辨認。13:08

  所以很多道理都在說:真正的苦樂,其實操縱者是在於我們自己。佛法就是在告訴我們這些,如何操作內心讓它生出快樂、遠離痛苦,所有的道理都直接指向操作面,最先操作過來的一定是自己的認知。所以,聽了今天師父用《法華經》和《華嚴經》揭示了這兩條路之後,可以想一想:當下我可以心情變好嗎?我可以對別人微笑嗎?我可以對我的親人、朋友或同事說出感恩的話嗎?還是就讓自己的心泡在苦水裡,也不願意出來?不願意出來會習慣的,而且串習久了會得抑鬱症。要非常地小心自己的負面作意、負面情緒,千萬不能耽著得太久,要快快地、快快地離開那種情緒,要走一條快速的離苦得樂之路!14:0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24講-欲快速離苦,得勤練當下轉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24講🍁欲快速離苦,得勤練當下轉心
1B-24講_手抄1冊 P24-L4 ~ P24-LL3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廣海明月 0024講🍁欲快速離苦,得勤練當下轉心


:wan:
講次 | 0024 (2018-06-21 ~ 2018-06-24)
標題 | 欲快速離苦,得勤練當下轉心
音檔 | 1B 14:38 ~ 15:5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4-L4 ~ P24-L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4-L4 ~ P24-LL3 )
手抄段落 | 有這樣的因……在這兩部經上面說得清清楚楚。

真如老師講授
  再問一個問題:有一條快路、有一條慢路,請問誰將走上慢路、誰將走上快路?這兩條路是給誰展示的?是我們,是吧!那麼誰將走快路、誰將走慢路,是誰在決定?是別人決定我離苦得樂的快慢,還是我自己決定的?如果我自己能夠決定快慢的話,我何必受那麼多苦呢?00:46

  所以師父處處都在揭示:我們是否能夠明了我們要主宰自己的身心?談主宰太不容易!我們的心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很難控制,所以才會在悲傷的海裡不停地沉淪,主宰不了。所以才說佛法難,難就難在哪兒?開始對付心的時候,就沒有像聽懂感覺那麼好了!因為最先遭遇的就是先要認識到這個痛苦、這個痛苦對自己是有傷害的,接下來你要想離開它。01:31

  比如說壞心情,早晨起來你就莫名其妙地心情不好,由於做了惡夢,或者身體不舒服,或者其他的原因,或者今天的事情多等等,或者你突然想起了一段事情,總之就心情不好。那麼心情不好之後,是否延續一天?是否把這種態度帶給遇到你的所有的人?還有一種就是假裝很快樂,其實心裡那傷口越來越深,都是一種自我折磨的方式。但是我們是不是很習慣這種方式?還是習慣發現了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負面的思路──注意!我說「發現」兩個字──思路一出現的時候趕快停止它,這是不是最快速的當下離苦?當下轉!02:20

  我再說一遍:如果能夠主宰快和慢的話,誰願意走慢路?那麼為什麼不能夠主宰?是天生不能夠主宰,還是缺乏訓練?武林高手是怎麼出現的?小的時候都有一段跟著師父非常艱辛的訓練過程,對不對?一般都出現什麼大雪的時候也練、酷暑的時候也練、被師父修理、什麼都學不會,然後冥思苦想武功祕笈……經歷那個過程,最後就練成武林高手了。沒有什麼其他別的東西!03:04

  就像一個賣油翁,哎呀!那個賣油的人特別厲害,他在那個瓶口上放上一枚銅錢,然後他就把油從那個銅錢的孔──古式銅錢的孔,四方的那種,就透過那個孔,倒到買油人的瓶子裡去。然後那個銅錢的邊緣是不會沾上油的,厲害吧!有人問了那個賣油翁說:「這太了不起了!這是怎麼練出來的?」那個賣油翁說:「無他,唯手熟爾。」沒有什麼其他的,只是我熟練罷了!03:44

  所以離苦得樂之路要從當下開始練起,不要讓壞心情、壞情緒、壞的思路牽絆你,一定要快點把它斬斷,快點離開它!真正地說,當煩惱生起的時候,我們要像抖落跑進懷裡的蛇一樣,可是有多少人把自己的壞心情看成是進入懷裡的蛇呀?有那麼害怕嗎?通常壞心情生起的時候,我們就待著、就靠著、就瞇著眼沉在裡邊;沒有覺察、沒有覺知、沒有覺照,所以就越沉越深。沉到很深的時候發現:哇!透不過氣來!再想跑出來,費盡了辛苦。所以速度,速度!最先覺知──看到它,然後扭轉它。04:41

  所以「速度」這兩個字,是不是我們這節課學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平常也學速度啊!但是離苦得樂的速度是什麼呀?就是要我們對我們的心快速地了知它在幹什麼。如果它在痛苦的話、在攪煩惱的話,那要停!05:03

  有在聽嗎?有在聽嗎?要試著在苦樂上去獲得稍微一點的主動權,要試著去操縱這個方向。那些修鍊地非常非常成功的高僧大德,就是勤苦練習呀!師父在他的日記裡,每一篇都是勤苦地練功夫啊!所以在心上練功夫即是!不要慨嘆佛道難啊,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努力喔!05:35

  好,師父舉了這兩部經典說有兩條路,就是快路和慢路、近路和遠路。那問大家一個問題:從這兒到某地某地,怎麼走是近的呀?我們去問路的時候會問誰呢?是問走過的,還是問沒走過的?一定是問走過而且很熟練的。他說:「我家就在那邊!就這麼近,你朝這條路走吧!」我們從小到大一定都問過路,問路的時候,有沒有遇過那種指路給你指說:「一直往前走,左拐、右拐!再向前走,再左拐、右拐!」拐拐你就迷失了,你就不知道怎麼走了。但是有的碰到好的指路的,他就給你講,講完他發現你一臉困惑之後,他說:「那我帶你走吧!」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跟著走,可能有人會害怕不知道被帶到哪去。但是給我們講這兩部經典的是佛陀,他已經究竟地離苦和究竟地得樂,而且他有慈悲心要幫我們,他的方法是正確的,所以跟佛去問怎麼樣成佛是快路、是遠路,應該是最好的。06:54

  所以走上快路和慢路最根本的那個條件是什麼呢?誰知道此路快、誰知道此路慢?一定是走過的人。那你說走過的人,他一定是走過了慢路,才知道那條慢路嗎?一定要被火燒到,才知道火會燒人嗎?遠遠地看著它烤就可以了吧!認知毒藥的人,你不能說被毒死了所以才認知,不是這樣的!因為聽爸爸媽媽說、聽老師說、聽科學家說這是有毒的,所以就不靠近。07:34

  姑且不討論這個。再問一遍:誰是知道近和遠的人?如果那個知道近路和遠路的人,決定要帶我們走近路的話,我們要跟著走嗎?當我們遠行、當我們不知道路,我們需要嚮導嗎?如果這個嚮導對我們伸出了慈悲的手,我們願意把手伸出去,跟著他嗎?08:02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25講-聽師父錄音帶,體會佛菩薩的陪伴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25講🍁聽師父錄音帶,體會佛菩薩的陪伴
1B-25講_手抄1冊 P24-LL2 ~ P25-LL5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廣海明月0025講🍁聽師父錄音帶,體會佛菩薩的陪伴


:wan:
講次 | 0025 (2018-06-25 ~ 2018-06-27)
標題 | 聽師父錄音帶,體會佛菩薩的陪伴
音檔 | 1B 15:52 ~ 17:30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4-LL2 ~ P25-LL5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4-LL2 ~ P25-LL6 )
手抄段落 | 所以,如果說你們將來……好好地去看一看。

真如老師講授
  在研討《廣論》的時候,我常常都比較強調:希望大家能夠仔細地聽師父的錄音帶。因為在師父的講說中、在師父的語氣裡,還有他投入的情感,我們可以聽到師父比如說他特別贊同什麼、他特別擔心什麼,還有特別期待我們怎麼做......,好像師父陪在我們身邊。聽久了之後,就不會產生那種疏離感。尤其是我們這些年輕一輩的,一開始有人會覺得聽師父的口音聽不懂,這是源於什麼呢?就是不太熟悉。其實師父的發音是滿清楚的,一旦熟悉了師父的語氣、他的表達方式之後,我們就會覺得講得是滿清晰的。00:59

  在聽帶子的時候,其實可以訓練我們一種專注的能力。因為我曾經問過一些廣論同學說:「你聽師父帶子的時候會不會走神呀?」問了很多人,都說:「會走神。」「那走神多久會發現呢?」常常說:「走了一大半才發現。」然後我說:「那你發現這一段聽了走神之後,你會不會補聽呢?」有一些同學就聽過去了,有一些會補聽,但是回頭補聽的時候又走神了!01:31

  我們也在班上做過這樣的一個調查,就是同一段看你聽多少遍才會不走神。結果有一個同學聽七遍到那裡都走神,非常非常奇怪,一到那個地方他思想就飄忽了。他覺得很驚訝,為什麼這一段他反覆地都聽不到,就是到那一段,好像什麼東西障蔽住了一樣,後來就自己起名說「業障」。但是說業障就能聽到了嗎?所以在這個部分,大家聽聞的時候還是要聽仔細,因為我們很多人的習慣,就是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其實也是聽不仔細,通常就聽個大概,然後匆匆忙忙聽完了,就覺得領會別人的意思了。如果這樣學教典的話可能會滿吃虧的,所以大家要認真地聽聞。02:25

  所謂的認真,也不一定很吃力,只要把心專注在上面,養成習慣,慢慢地訓練自己,到後來只要師父的法音一響起來,我們就會全神貫注地聽。而且如果你累的時候,你真的可以緩解疲勞;如果你憂傷的時候,當你把心緣在師父的帶子上,你很快就忘記了你的憂傷,甚至有人病得躺在床上起不來的時候,我還建議他聽師父的帶子提心力,這樣他會有勇氣撐住在病床上的時光。還有失眠根本沒法睡的,他來找我說:「老師,怎麼辦呀?」我說:「那醫生都說怎麼辦啦?」他說:「醫生也都想辦法了,還是睡不著。」我說:「如果你也不願意吃安眠藥,覺得吃太久了也不行,那試試聽師父的帶子。」結果他就開始聽師父帶子,聽了一段時間,聽著聽著就睡著了,後來師父的帶子就變成他的催眠曲了!然後他就過來跟我說:「這樣會不會很有罪過?一聽就睡著了。」我說:「師父講的法就是為了安慰我們心中的各種痛苦。如果你有失眠的痛苦,那麼一聽師父的法就睡著了,你睡了一段時間,好了之後,你大概就不會睡了,所以就把它當作藥吧!」果然一段時間之後他好了,他聽師父的法就不會睡著。03:49

  很多人聽師父的帶子或者學《廣論》,感覺生命中有一顆偉大的心在陪伴。我們生命中有很多問題需要討論。有很多人很孤獨,沒辦法討論內心深處的問題,也不知道該怎麼討論;有的時候跟別人討論之後,還反而陷入更深的矛盾之中,所以也提不起來、也放不下,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個時候很多事就不妨不了了之,就來聽帶子。聽著、聽著、聽著,可能是師父非常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他就熱淚盈眶或者痛哭流涕,突然觸及他內心深處最深的一個痛,別人也不曉得是怎麼回事,總之就是他被觸動了。04:33

  每個人都有可能在《廣論》中找到自己被觸動的點,或者自己心靈深處的傷被癒合或者被撫慰的那個點,其實那就是佛菩薩的慈悲吧!當接觸到這個偉大和慈悲的心的時候,我們的身心就會被那如慈母般的佛菩薩的慈悲所撫慰。我們在生命的過程中所受的所有創痛能夠早一點好起來,然後我們依然能夠健步前行,依舊可以給自他創造一個幸福的感覺、幸福的氣氛,甚至是為自他生命的提升帶來很大很大的饒益。所以大家要打起精神來聽帶子,然後聽帶子的時候絕對要努力──不要昏沉、不要散亂!05:26

  雖然說這幾個字輕鬆地講出來:「不要昏沉、不要散亂。」大家都知道一聽帶就昏沉的人,真的是一打開帶子就昏沉,然後什麼時候聽完了,他就醒過來了。但是我們這麼一小段、一小段聽,應該你想睡的話,也睡不了多久就會被叫醒;散亂的話,也會被迅速地叫回來。所以慢慢地養成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心在散亂、昏沉,「欸!我在昏沉!」要能覺察到,覺察到之後立刻就拉回來,立刻就把心力提起來。這樣的話,提升我們聽聞水準,我們就能夠更清晰地了解師父的心意。所以聽聞要聽得準確,然後要反覆地聽、重複地聽是滿重要的!尤其是在這麼忙碌和浮躁的這種狀態之中,如果真能夠靜下心來,好像整個宇宙中只有師父的聲音,師父就坐在自己的面前──「如在目前、如對聖顏」,好像就為你講《廣論》一樣。那樣的時光也是滿美妙的。06:38

  我們生命的正在進行式,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這是我們常常都會講的一句話。所謂的不如意,就會給我們的心中帶來很多失落呀、悲觀呀,還有焦灼、無可奈何、徬徨等等諸多的這些痛苦。實際上每一天、每一天,如果我們已經脫離孩童時代了,我們就將面對成長後的很多煩惱,這些煩惱有的也解決不了,就是一直在進行。那麼如果在這個心續之中隔出一個小小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就好像我們走進師父在鳳山寺的辦公室,跟師父請益一樣。那個時光就是,我們突然從一個喧囂的塵世中走進了寺院,然後走到了一個非常非常親切、非常非常熱情、目光很深邃的這樣一位老和尚的面前,坐在他的面前聽他說法。07:56

  這樣,對我們的生命是不是一種充電、補給,還有靈魂深處的一種給予?因為你會發現師父他對我們最大的所求,應該就是希望我們幸福、希望我們快樂。他字裡行間滿滿的心意,都希望我們能夠剎那剎那都擺脫痛苦,達到一種無憂的生命境界。所以如果能夠常常感受到這樣一顆心,在這個宇宙間他滿滿的慈悲在關照著我們,一直在試圖跟我們的心靈對話,一直在講給我們聽,一直在講。這樣的話,是不是可以你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沒有那麼孤單和無助?因為至少會想起來:哎!我還有師父的法可以聽。在聽他的法音的時候,不管有多少難纏的心事,在那一刻都彷彿寂寥無聲,只有他的法音和我滿滿的信心,人生的很多問題看起來也沒那麼艱難了。09:13

  為什麼?因為「法」會提醒我們正念、正知、正行、正能量,會讓我們從情緒的陰霾中走到陽光下,聽一聽佛菩薩他對事情的看法,他對這個事情的思路是什麼,我們就隨時會調整我們看一件事情的角度,甚至每天都在調整。如果你憶念師父的法,每時每刻都可以調整自己的心,就像一個座標一樣,可以幫助我們一直調整,因為我們會常常偏離,就要調整。調整到什麼方向呢?就是正確地離苦、正確地得樂,早一點把自己從非常負面的、很糟的一種心境中解救出來。其實沒有什麼比法更快的,或者說更實用的,而且也不需要費什麼代價,就只要心緣在上面就可以了!10:14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26講-談《化城喻品》:眾生的習性,佛陀的悲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26講🍁談《化城喻品》:眾生的習性,佛陀的悲心
1B-26講_手抄1冊 P24-LL2 ~ P25-LL5全球廣論 II

講次 | 0026 (2018-06-28 ~ 2018-07-01)
標題 | 談《化城喻品》:眾生的習性,佛陀的悲心
音檔 | 1B 15:52 ~ 17:30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4-LL2 ~ P25-LL5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4-LL2 ~ P25-LL6 )
手抄段落 | 所以,如果說你們將來……好好地去看一看。

:wan:
來源: 廣海明月

🍀廣海明月 0026講🍁談《化城喻品》:眾生的習性,佛陀的悲心



真如老師講授
  好,那麼我們來聽下一段。大家要注意聽,注意聽!00:10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所以,如果說你們將來真正要學本論的話,我之所以把課排得比較少的原因,你們要肯學,好好地要去找各式各樣的經論,自己證明。《法華》上面說得清清楚楚,說:我啊,無量劫以來,就把那圓滿的教法告訴你,告訴你了以後,對不起,你就聽不進我的話,總是急急忙忙照你配你胃口的去做,結果就因為這樣,你以為得到了,沒有,沒有得到。所以它中間說了一個什麼比喻,叫〈化城喻品〉,大家還有印象吧?這個〈化城喻品〉,我現在完全用最平常的方式,來說明最重要的意義。就像說,我們現在要去到某一個地方求寶一樣,這一條路是滿長遠的,大家一直跟著那個大商主──大商主就是我們的佛陀,他是完全了解的──去走。哎呀!走在路上是又渴、又熱、又累,大家跑了個半天,又跑不到,眼看著要退心了。01:23

  那個佛陀就曉得這些人的心量太差,所以這個地方現一個化城:欸,到了、到了!大家覺得好歡喜。結果進了城,喝了一點水,吃飽了覺得很高興。佛陀就說:大家精神振作了,還沒到喔,下面還有路喔!那個時候,他就跑起來,就對了。我想在座的,一定有很多同修,念過《法華》,曉得這個公案;沒有念過,好好地去看一看。01:52


  這一段在字面上應該沒有什麼難懂的,對吧?那我再提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師父說:「如果你們將來真正要學本論的話……」有個「真正」二字。然後可以稍作思考一下:為什麼師父要放上「真正」兩個字呢?比如可以說:「如果你們將來要學本論的話……」為什麼要強調「『真正』要學本論的話」?你們有答案嗎?什麼答案?02:29

  通常我們跟一個人討論問題,說:「你給我一點建議。」有人會說:「你要聽真的還是假的?」然後說:「我要聽真的!」說:「那我說了!你是真正地想聽真的嗎?我要說了!」就是說,你是不是真正地要學《菩提道次第廣論》?如果真正要學的話,師父接下來講的話會對我們非常非常地重要,應該說就是這樣一條路!02:59

  所以這裡邊,師父希望我們能懷著非常殷重的心,開始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那就是一個「真心」,把自己的真心奉獻出去的這樣一種學習。把心投在裡邊,不是浮浮泛泛,或者走馬觀花,而是整個生命投下去的這種力量。03:27

  接著師父就提出說:「把課排得比較少」,然後又說一遍:「你們要肯學」。其實,就說「你們要學」就可以了,師父又在「要學」中間加了一個「肯」字,「你們要『肯』學」。肯學是什麼?你願意學呀!要心甘情願學呀!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好好地去找各式各樣的經論,自己證明。」03:55

  然後有的人說:「哇,這麼多年學一本論!」不是的!學了這本論之後,我們會在這本論裡聽到好多經典!比如說現在就聽到《法華經》,一開篇就聽到《法華》、《華嚴經》。這樣的話,因為《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原因,很多人就開始讀《法華經》了。誦一遍經也是功德無量,如果把《華嚴》誦一遍的話,哇!那個《八十華嚴》很厚,但是會非常非常歡喜!非常非常燦爛、輝煌的一部經典,大家可以去讀一下。未必讀得懂,但是你讀進去的話是很美的!04:31

  我最初知道《楞嚴經》,就是去一個阿姨家,聽到有人在讀《楞嚴經》。但那個時候我不知道是在讀佛經,就一直聽到說:「阿難!阿難!阿難!」聽到裡邊有個人一直在說:「阿難」。我就離開那個座位跑到她門口,說:「為什麼是阿難?」我就打開門衝進去,我說:「你在說:『阿難』,誰是阿難?」然後就從她手裡把《楞嚴經》拿過來。那個正在誦經的姐姐非常驚愕,可能有點被我嚇到──我哭了。然後我說:「為什麼這個名字聽起來這麼熟,誰是阿難?你在讀什麼?」我就把那個《楞嚴經》拿過來開始自己看,在她面前自己看,好像那個姐姐不存在一樣。05:18

  如果你認真地誦一本經,誦經的時候,不知道你會利益到多少有情呢!也許還有像我這樣莽撞的人,有一天聽到了突然善根被啟發了,然後就找到了他的皈依──找到了佛陀。05:34

  所以師父在這裡邊說:「好好地去找各式各樣的經論,自己證明」,就是你要看。證明什麼呀?證明《菩提道次第廣論》上講的,是不是有依據的、是不是佛說的。05:47

  所以接著師父又講說:「《法華》上面講得清清楚楚」,清清楚楚的什麼呢?下面一大段還記得嗎?師父就說:「我啊,無量劫來……」這是誰的語氣呀?說:「我啊,無量劫來……」,「無量劫來」是多長時間啊?無盡的,從過去到現在,無盡的。「就把那圓滿的教法告訴你」,告訴誰呀?我們可能說:「在《法華經》裡,是告訴《法華經》裡聽到《法華經》的那個人。」但現在我們也聽到《法華經》了,所以就把那圓滿的教法告訴我們。「告訴你了以後,對不起,你就聽不進去我的話,總是……」注意喔,看!告訴了之後,對不起,聽者聽不進。聽不進的選擇了什麼行動呢?「總是」,注意有個「總」字,不是說一會兒這樣,他總是、一直是──「急急忙忙」──那狀態,急急忙忙。幹什麼呢?「照你配你胃口的去做」。什麼叫照自己、配自己胃口的去做呀?習慣的、熟練的,對吧?想要的、自己願意做的,然後就去做了。「結果因為這樣,自己以為得到了,沒有,沒有得到。」07:17

  可能很多年齡小的,不知道讀這一段是不是會沒有感覺?但是如果你曾經帶過弟弟妹妹的話,其實你也會清楚。你把一件事告訴他很多遍他不聽,他非得照著他自己的習慣。比如你跟他說:「欸!你不要跑、你不要跑,你跑不穩!你不要追、你不要追我!」他一定在後面追你。咔!倒了,然後膝蓋流血了;哇!哭了,然後你就給他包紮。你下次告訴他說:「你不要跑、你不要跑!」又是趴在地上。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07:50

  像以前我小的時候,口袋裡裝滿了那個爆米花,我的姐姐們從院子裡衝出去之後,那時候我比較小,我覺得我也要衝。她們一邊衝、一邊回頭對我喊,說:「你不要跑啊!你不要跑,小心你的爆米花都撒出來!」我在想:我才不管!我四個口袋都裝了爆米花。然後就開始衝,衝、衝、衝,我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就突然趴在地上,然後就開始大哭,滿地都是我的爆米花,結果我所有的那些姐姐們都回過頭來要撿。撿完了之後也不能吃了,然後我就開始哭;大家也玩不成了,就一起哄我。所以從一個小孩很小的事情,都可以看到不聽勸!08:28

  所有的老師大概對這句話都感觸頗深。尊敬的老師們,你教學生的時候,你會覺得學生會聽你的嗎?但是不能因為學生不聽就不教,還得繼續教,我們就是送走一屆一屆的學生。看佛陀無量劫來,就不停地把圓滿的教法告訴我們;還有父母親,小孩不聽,也不會停止說呀!對不對?所以這幾句話可以看到佛陀的悲心啊、耐心啊!他無量劫來,在不可稱數的時間內講同樣的教法。09:03

  學過《廣論》的同學知道在善知識德相裡有一個什麼?「悲體離厭應依止。」就數數地宣說法要,就重複地講一件事情。講久了之後你的激情還在嗎?有的人在一件事上講久他就麻木了,但是佛陀的悲心是從來沒有減弱的。因為他已經達到一個圓滿的程度,他剎那剎那都不會間斷,就給我們講圓滿的教法。所以這樣想一想會不會覺得:儘管我們在人生中會遭遇各種各種痛苦,還有師父心疼我們、還有佛菩薩心疼我們,一直想要把我們從自己不停地錯誤的習慣中拉出來、拉出來,一直講、一直講。09:47

  大家對「急急忙忙」自己有感覺嗎?焦躁的心,趕快找個東西趕快做,然後急於求成啊!對不對?做什麼都是急於求成,沒有做周密的規劃。而且急急忙忙,還要去找一個一定是配自己胃口的去做,結果沒有得到。所以揭示了這樣一個現象,就是佛菩薩的現象是慈悲地一直講;那麼我們的現象就是一直聽不進去,急急忙忙做自己那一套,然後結果就一直在這個苦難中。10:27

  所以雖然說經典是深奧,但是在我們的生命中林林總總到處都是這樣的例子。但是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之後,我們會不會反思呢?我們會不會由這一個一個的例子,昇華自己的生命呢?就是改掉那急急忙忙配自己胃口的習慣。如果想:「改掉這習慣多困難呢!我不是處處跟自己作對嗎?」我們想要求樂,卻得到痛苦,難道不是作對嗎?與其最後發現作對了,還不如一開始對治自己的習氣,那哪一條路更輕鬆呢?11:04

  道理是可以這樣講,但是真正做起來的時候,就回到師父說的那句話:「真正要學本論的話」、「要肯學的話」,就是真的要聽佛菩薩的話。因為求取無上菩提之路,我們並沒有成功、我們並沒有經驗,就佛菩薩有經驗。所以你不聽過來人的話,自己就是一根筋衝出去了。欸!那到最後又跌得頭破血流,不停地、不停地跌倒爬起來、跌倒爬起來。雖然一直向前衝,但是真的是受了很多傷,耽誤了很多時間。11:40

  所以面對這樣的一個狀況──不停地講、那邊不停地做自己的,怎麼辦呢?結果居然下面講了〈化城喻品〉!大家走著、走著,不走了──只要遇到困難,我們的常態行為就是:那好,不走了!困難太大所以停止。面對這樣的,師父給個定義說:「心量太差!」但是我們會這樣形容自己嗎?我們會覺得什麼?「不是我心量太差,我已經努力了!是困難太大!」或者說:「周圍人沒有配合我!」或者說:「他沒有理解我!」或者說:「在我該得到你援助的時候你不援助我,我怎麼走下去呀?」我們絕對不會把這個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說我心量太差。那也許還有一種方式:「沒錯,就是我心量太差,所以我不走了!」就像小孩一樣耍脾氣:「我不想吃飯,爸爸媽媽你能把我怎麼樣?我就不吃!」不吃以後就會長不好,自己受苦,一輩子身體不好。12:46

  所以在〈化城喻品〉這裡邊講了之後,大家就可以看到,佛陀是用怎樣的心,安慰著這樣的一群弟子們──還沒到地方,佛陀就化了一個城說到了。這個譬喻是譬喻什麼呢?其實無上菩提路可以一直走到那個目的地,但是走著、走著有一些人就說走不了了,然後佛陀就說:「啊!到目的地了。」所以佛陀為我們示現了一個方便。那我們想不想要在化城停呢?還是想要一路到最後的目標?13:23

  在這個〈化城喻品〉裡,我們會不會覺得佛陀好貼心喔!再對比一下我們自己,我們遇到心量差的、不肯配合的,甩掉他就可以了,把他從團隊裡開除;帶著他總是走不遠,總是一路抱怨、一路叫苦,永遠都不行,那把他開除!佛陀什麼?欸!變個化城,說:「你到了、到了!」然後給他喝點、吃點、安慰點、鼓勵點,啊,來勁了!下面又可以走了!所以看到這邊覺得滿溫馨的。但是也是在想:一直要佛菩薩化城給我們嗎?如果能夠徹底地信任佛陀、徹底地信任佛菩薩,就一直走下去,你要走多遠就走多遠,真的會累死嗎?14:09

  所以當我們不停擴大我們的心量之後,其實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心到底能承載多少東西呢?我們還有多少腦細胞有待開發呢?我們大腦的容量到底有多大?這一輩子使用了多少?為什麼都覺得做不了了、沒有慧力了?那麼多的細胞都睡著,根本就沒有把它喚醒!這是科學家說的吧?14:36

  所以要把那麼聰明的,比一個特別特別、宇宙最厲害的計算機還厲害的──我們的慧力激發的話,那你說我們到底這一生能成就多大的事情呢?但是,是不是就甘於眼前的痛苦、甘於這樣的現狀,沒有去用一個非常圓滿的設計,為自己的人生有一個非常美妙的規劃,然後去衝刺?拘泥在現狀的痛苦之中,不敢去奢望更美好的未來。15:0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27講-為求省力,反而吃盡千辛萬苦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27講🍁為求省力,反而吃盡千辛萬苦
1B-27講_手抄1冊 P25-LL4 ~ P26-L4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講次 | 0027 (2018-07-02 ~ 2018-07-04)
標題 | 為求省力,反而吃盡千辛萬苦
音檔 | 1B 17:30 ~ 18:44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5-LL4 ~ P26-L4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5-LL5 ~ P26-L4 )
手抄段落 | 這個地方,我不強調後面的……倒反而來得省事。

🍃廣海明月0027講🍁為求省力,反而吃盡千辛萬苦


真如老師講授
  好,大家再聽下面一小段。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這個地方我不強調後面那個,只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真正要想學這個佛,應該一開頭的時候,先心平氣和、耐下心來,把佛要告訴我們的正確圓滿的教法認識了,然後你開始去一口氣走的話,這個就是一生取辦。否則的話,你急急忙忙去做的話,這條是遠路,這條是遠路。究實說來,在我們沒有正確了解之前,因為我們畢竟是個凡夫,自己我也一樣地感覺:哎呀!叫我去,一聽見那個佛法這麼難走、這麼長遠,誰都會害怕。但是如果你有了正確的認識、正確地了解以後,誰都會取後者,因為你害怕的結果,並沒有因為你害怕而省力呀,反而讓你吃盡千辛萬苦啊!這是個真實的內容。所以真正重要的,假定說我們能夠如法地去了解了這個完整的內容,然後去走的話,倒反而來得省事。 [01′18″]
  這是非常小的一段。我想問大家第一個問題,就是:急急忙忙要去找配自己胃口的去做,然後結果以為得到,後來沒有得到,這種毛病怎麼治啊?有在這一段找到治療的藥方吧?「說明我們真正要想學佛,應該在一開頭的時候」,師父講了四個字,什麼啊?「心平氣和」,心平氣和前面有個什麼?「」心平氣和,別著急!別著急!然後「耐下心來」,你看急急忙忙的不就是老著急、不心平氣和嗎?說耐下心來做什麼事情呢?就是「把佛要告訴我們的正確圓滿的教法認識了。」 [02′12″]
  「佛要告訴我們的正確圓滿的教法」,注意!這裡邊出現了「正確」,又出現了「圓滿」。所謂的圓滿,就不是支支節節的,它是沒有殘缺的、一路上去的。所以「認識了」,注意!這個認識,比如說:「欸!說起某某人,你見過他嗎?」說:「沒見過、不認識。」那說:「你鄰居的臉,你記得清楚嗎?」「清楚。」「你姐妹的臉清楚嗎?」「清楚。」「爸爸媽媽的臉清楚嗎?」「那不僅僅是清楚,太熟悉了!」認識了之後,我們就一口氣開始走上去的話,師父說:「這就是一生取辦。」三行字哦!就把這麼大的一件事情交代清楚囉!想一想我們要描述一個這麼難描述的事情,豈能三行字解決啊! [03′02″]

  所以,先是一個心平氣和的狀態,要了解的對象就是正確圓滿的佛陀的教法,一口氣開始走上去的話,這就是一生取辦。注意!下面反方出現了。「否則的話」,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呢?又是老毛病發作了,「急急忙忙地去做」,就是又配自己胃口的,覺得做得挺來勁、挺開心,但是「是條遠路」。 [03′30″]

  接下來,「在我們沒有正確了解之前,因為我們畢竟是個凡夫」,師父說:「我也一樣地感覺,叫我去聽見佛法這麼難走、這麼長遠,會害怕的」。「但是如果有了正確的認識、正確地了解之後」,注意!又出現了正確——正確的認識、正確地了解,師父接下來的結論是:「誰都會取後者。」是這樣嗎?有疑問嗎?正確地了解了之後,我們就會取一生取辦嗎?為什麼?為什麼?你們有看手抄吧!誰答一下? [04′16″]

  (弟子回答:「因為你害怕的結果,並沒有因為你害怕而省力,反而讓你吃盡千辛萬苦!這是個真實的內容。」) [04′21″]

  所以我們害怕這條路遠,對吧!然後覺得:我想那個可能是比較省力的。因為他在這裡邊一定是不願意照著佛陀一口氣走上去,就說太累了,我要找一個省力的辦法。為什麼要省力呢?因為我缺力、沒力,所以你要我跑那麼長遠的路我跑不到。師父說這種害怕的心,反而讓我們吃盡千辛萬苦。注意哦!真的嗎?真的嗎?我們能信任這句話嗎? [04′54″]

  我們都是為了躲避恐懼的那個結果,所以選擇當下的行為,結果選錯了之後,反而讓我們更害怕,而且比原來還吃盡千辛萬苦,這種事情很多吧?不會因為我們害怕,然後急急忙忙選擇那結果,我們害怕的就不會出現,反而會更加地辛苦。是真的這樣嗎? [05′18″]

  問完了之後,接著師父下面那幾個字是:「這是個真實的內容。」師父後來又結論說:「所以真正重要的」,就是破那種急急忙忙的狀態,「真正重要的,假定說我們能夠如法地去了解這個完整的內容」,又出現了!前面說圓滿正確,現在又出現了完整的內容,「然後去走的話,倒反而來得省事。」就是一開始不要忙著去做,先把整體的作戰規劃搞清楚,看一看我們無量劫來的生涯規劃是什麼,我要走到哪裡?先把這個成佛的地圖看清楚。 [06′02″]

  我常常說空照圖。誰拍的呢?佛菩薩拍的。然後又有嚮導,先搞清楚這所有的路,然後再開始走。不要路在哪兒都不知道馬上就上路了,那肯定不知道走到哪裡去了!你要走東山,可能不知道拐到北山,或者拐到不知道多少莫名其妙的地方去了。因為什麼呢?沒有具備正知見眼,所以行的時候就會有偏差,而且絕對是一條千辛萬苦的路,絕對不是省事的!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28講-從鐵皮屋到嚮往摩天大廈的志向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28講🍁從鐵皮屋到嚮往摩天大廈的志向
來源: 廣海明月

1B-28講_手抄1冊 P26-L5 ~ P26-LL5全球廣論 II
🍀廣海明月 0028講🍁從鐵皮屋到嚮往摩天大廈的志向


:wan:
講次 | 0028 (2018-07-05 ~ 2018-07-08)
標題 | 從鐵皮屋到嚮往摩天大廈的志向
音檔 | 1B 18:44 ~ 19:37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6-L5 ~ P26-LL5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6-L5 ~ P26-LL5 )
手抄段落 | 那麼在這個地方……所以那個時候你要重新改建。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我們現在開始一起學習、研討《廣論》。在開始之前,還是請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相續,看一看自己的呼吸是否很平穩?心是否是有些亂、有些慌張?我們在觀察我們內心的時候,常常會發現:啊!好多念頭像流水一般向前趕去,像一個無法停歇的跑馬場。但是至少我們可以看到是什麼念頭在奔跑,它們跑向哪裡。這時候我們會發現:啊,有一些念頭可能應該停了,應該專注到《廣論》上。00:56

  為什麼要專注到《廣論》上呢?師父說了,人生的頭等大事就是要考慮:究竟什麼是離苦、什麼是得到快樂的那條最究竟的路?次第是什麼?因為生生世世都是在尋覓著如何離苦、如何得樂的這件事。如果在此時此刻、在研討《廣論》之前,我們能夠再一次地問問自己的心:什麼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之道?究竟離苦得樂的那個果位就是佛果,那麼成熟它的因是什麼?成佛的因是什麼?這個因,我們怎麼才能夠得到、才能夠知道呢?當然要聽聞,要從聽聞得到。要聽聞的話,我們就必須知道怎麼樣聽聞──首先要了解聽聞的勝利,乃至如果不專注聽聞的話,會有什麼過患。02:08

  這些可能學過的老同學都知道,新學員可能還不太清楚。只不過現在還是要注意到那個問題:為什麼來上這節課?就談到了發心。發心會牽引我們的心朝著一個方向走去,然後也會朝著那個方向成熟為未來的結果。所以我們今天還是要再再地策勵自己──哪怕是造作的也可以──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有情,我必須去成佛;為了成佛,我要來聽聞《菩提道次第廣論》。所以這一節課無論時間多長、多短,我所造作的業都是為了成就無上菩提。那麼對我們來說生生增上,它的未來,時間是非常地悠遠,有一個無盡的精進的過程,所以想起來還是滿令人歡喜的!03:05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聽師父講的這個譬喻。可能這節課你們都預習了,因為常常跟你們說,在我們研討之前,一定要把師父講的原文預習一下。預習的時候,你們就會提到問題,或者有一些什麼樣的感覺。這樣的話,我們今天再一起研討的時候,就是再一輪、再一輪,它就會有不一樣的提升,所以事先聽聞非常地重要!而且事先你找幾個同學一起研討一下,大家各自的難點都不一樣,各自的著重點也不一樣,實際上是非常興趣盎然的一個探索。我希望學習《廣論》是非常非常令我們生歡喜心的一節課,是一個減壓的課,是一個把心中很多很多糾結逐步打開的這樣一節課。所以請大家要專注地聽聞,下面就可以聽師父的帶子。04:09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那麼在這個地方,我來說一個比喻,說明這件事情。比如說,我們現在來造房子吧!這麼說,我們覺得要造個房子,那麼,夏天太熱受不了,冬天太冷,颱風的時候……造個房子。急急忙忙造一個房子,簡單一點,只要可以住得進來,只要弄個鐵皮釘一釘,是,什麼都不要。到了那個時候發現,不是的呀,這個房子不夠呀!你要真正地要想達到圓滿,不是這樣。那麼這個比喻什麼?就像我們現在覺得很苦惱,那麼我們趕快要找一個安樂的地方躲起來呀。結果我們發現,真正徹底圓滿地要躲掉這個痛苦,得到這個安樂的地方要佛,像造個房子,要造一個摩天大廈一樣,所以那個時候你要重新改建。05:05
  這一小段大家剛才有注意聽吧?我來提個問題喔!很多同學這一段可能已經聽到好幾十遍,或者很多遍了,就是造房子和重新造的問題。那麼在一開始的時候,師父用建造房子這樣一個例子,首先說了為什麼要造房子──當然為了抵禦很多痛苦,比如寒冷啊、酷熱呀、颱風啊!然後接著師父說了「急急忙忙造一個房子」,注意這四個字「急急忙忙」造一個房子。然後下面又出現「簡單一點」,然後又出現「只要可以住得進來,就弄個鐵皮釘一釘,是,什麼都不要!」所以可以看到這是一個解決急需狀態的人,對吧?因為他想要趕快地離開痛苦,離開這些颱風啊、什麼酷熱、寒冷啊,就用鐵皮釘一釘,就是鐵皮屋吧!他需要一個鐵皮屋,在鐵皮屋裡邊可以讓自己舒適一點。06:17

  注意喔!下面我提的問題就是說:你是要一個鐵皮屋嗎?你的精神深處只需要一個鐵皮屋,然後你就得以安靜地休息在其中了嗎?或者安靜地愉悅在其中了嗎?鐵皮屋可不可以讓我們的心真正地達到徹底的愉悅呢?06:42

  師父下面話鋒一轉說:「到了那個時候發現,不是的呀,這個房子不夠啊!」到了哪個時候發現?哪個時候呀?有答案嗎?到了什麼時候他發現:這些東西還是不能夠令我的精神達到徹底的大自在,達到究竟無憂無慮的那樣一個狀態?就是這一個鐵皮屋實際上不能滿足我的需求。當人們發現了這一點之後,可能要重新來過。所以師父說在這裡邊比喻,說:「現在很苦惱,趕快找一個安樂的地方躲起來。」趕快找一個安樂的地方躲起來,他這個安樂是對比於原來的痛苦,是安樂一點點。但是師父說:「結果我們發現,要真正圓滿地躲掉這個痛苦,得到這個安樂的地方要成佛。」「結果我們發現」,注意喔!他這裡邊有好幾個轉折了,說:「到了那個時候」,然後「結果我們發現」,這都是什麼時候呢?為什麼他到那個結果他發現了呢?說這個佛果就比喻成一個摩天大廈,所以那個時候你要重新改造。08:07

  在這裡邊我要提的問題是:只有錢蓋鐵皮屋,會想要摩天大廈嗎?有幾個人一開始就會想要摩天大廈?他會覺得鐵皮屋就是我全部的夢想,有了鐵皮屋就滿足了。從鐵皮屋到摩天大廈的嚮往是怎麼發生的?為什麼這個一開始用鐵皮屋就可以滿足的人,後來卻想要摩天大廈了?因為這樣才要改房子,如果從始至終只要鐵皮屋,他就不會想改房子。為什麼?為什麼他想要摩天大廈了?08:49

  如果他要摩天大廈了,那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是不是他從心裡邊真正地需要摩天大廈?需不需要?他發現了他內心的這個需要。那麼為什麼他發現了內心這個需要呢?他一定是看過摩天大廈,哇!發現這裡邊什麼都具足,又避震啊,還有很多,可能什麼功能都具足,而且夏天不熱啊、冬天不冷啊!09:24

  當然這裡可以譬喻,我們這個成佛的路上,比如說有親近善知識法,然後念死無常、三惡趣苦……所有的法類,讓我們的內心生起證德的那些類別,全部都具足。如果只了解部分的道次第,比如說只了解一個念死,甚至連念死的次第都不知道怎麼修,你就是得到那點東西──也是沒錯──但是你一看到這麼琳琅滿目的寶物、這麼壯麗的摩天大廈的時候,是不是內心中才會生起那個志向,說:「我要摩天大廈!」否則是不知道世上還有比鐵皮屋更好的東西,我覺得我得到的可能就是全部了。10:09

  所以這個人就說:「不是這樣!」然後到那個時候還有說:「結果我們發現……。」這過程需要他視野的一個開拓、心胸的一個開拓,他已經站在一個很高的地方瞭望過了遠景,然後他發現他那個起點好像放得不太對。所以這個時候,這鐵皮屋就成了障礙了!就是這個人進步了,他發現他最初的那一步是障礙;如果他沒進步,他發現他一開始沒錯,可能還沾沾自喜說:「我那個小鐵皮屋還是不錯,因為比沒有好。」現在不是說鐵皮屋跟沒有比,是鐵皮屋跟什麼比?跟最圓滿的、心中的自我的生命狀態要達到的那個境界相比。所以這個人志向出現了,他的志向!如果他的志向一出現的話,那豈是這個地方能圓滿他的呢?所以接下來可能麻煩就來了。11:12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029講-依著志向,小心編排修學次第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029講🍁依著志向,小心編排修學次第
1B-29講_手抄1冊 P26-LL4 ~ P27-L6全球廣論 II

來源: 廣海明月
:wan:
講次 | 0029 (2018-07-09 ~ 2018-07-11)
標題 | 依著志向,小心編排修學次第
音檔 | 1B 19:37 ~ 20:35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6-LL4 ~ P27-L6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6-LL4 ~ P27-L6 )
手抄段落 | 不過這個地方我們往往……我們常常做這種事情。

🍃廣海明月0029講🍁依著志向,小心編排修學次第


真如老師講授
  好,現在我們來聽下一段。00:03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不過這個地方我們往往有一個問題就來了。那你改建,第二次改建的時候,這個老房子嘛,拆掉重來,拆掉重來一趟還可以。我們往往有這個毛病,說:「哎呀!現在這個一間不夠……」因為我們南普陀就是最好的典型,一間不夠再加一間,一間不夠再加一間;東加一間、西加一間,往東面加一間,往上面加一間,往那面加一間,加得非常凌亂,到後來,你簡直不曉得它怎麼辦是好!不過,好在我們現在這個架子向兩邊還寬;實際上它不是,它是個高樓大廈。我說一層,然後呢,二層,對不起,你造三層的話,這地基不穩,不行的。怎麼辦呢?把它拆掉重來,所以我們往往說造了三層,造一層的時候,覺得馬馬虎虎,造了再說。要造二層,還可以,造到三層的話,把三層全部拆光,地基重來。然後呢,造了四層、五層,到了那時候,你又全部拆光又全部重來,我們常常做這種事情。01:04
  剛才說當我們有了一個志向之後,我們的問題就來了,請問是什麼問題呀?師父的原話說什麼呀?「改建」是吧?改建。改建是什麼意思啊?就是把老房子拆了重來對吧?然後師父說:「拆掉重來一趟還可以,我們往往有這個毛病」,看起來這件事就不是一趟,是不停地重複的,就是拆房子、蓋房子、拆房子、蓋房子……,我們蓋的東西就是為了將來拆掉,是不是這樣?我們不停地蓋、不停地蓋,只是為了把它拆掉,要蓋更好的。01:48

  如果一個人這樣蓋房子,就覺得他家好像滿有錢的,把蓋的房子打掉,比如說一層樓打掉,再打個地基,再蓋兩層樓;過一段時間他又蓋更高的,把二層樓和二層樓的地基全毀掉,再蓋更高的,看起來是非常非常有錢的,因為他不停地折騰。但是他為什麼這樣不停地折騰呢?為什麼他想要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為什麼越來越多?02:13

  還是那句話──隨著聞思的視野的擴展,我們越來越發現我們想要佛果,我們很想希求那個佛果,因為只有那個佛果出現,我們才能夠去利益所有所有的如母有情。一開始可能是看到佛法了,非常非常地殊勝,我們只想在這個佛法的大海中取一瓢水,自己解一下飢渴,然後坐在岸上休息一下疲憊的身心,就心滿意足了。但是我們放眼看去,看到越來越多的生命比我們生命的現狀可怕得太多,這個時候就不能滿足於自己被滋潤的這種樂受,我們就要去幫忙那些還沒有找到一滴水的,甚至就要渴死的,我們還要從這裡邊把水送給他。03:08

  所以隨著我們視野的遼闊,想要利益更多更多的人的時候,我們就發現我現在有的真的不夠、我所學的根本不行,一去幫忙別人馬上就碰壁。那怎麼辦?就得加強自己的力量。要加強自己的力量,就得要「聞多、思廣、修行深」,因為任何的阻礙都跟慧力的高度有關係,智巧才能無憂嘛!所以我們想要去利益別人、想去幫忙別人的時候,就會想要自己變得更強大。變得更強大,不是為了名聞利養,而是真的能夠幫助那些我心疼的人,我不忍心看到這些事情,我不能背對著他們完全裝作沒感覺,也不能裝作我很快地又遺忘,這些都做不到,那我就自己要變得特別特別地強。那利益眾生最強的、最強的導師到底是誰呢?我們天上人間找來找去、找來找去──那還是佛陀!最終我們還是會選擇一定要蓋摩天大廈,所以一定要去成那個佛果。04:22

  可是開始亂修的那些──今天在這兒修一下、明天在那兒修一下,最重要的是我們修出了一點覺受之後,就會在那止步不前,而且為那點覺受沾沾自喜,看不到前方更遠的路,也看不到自己的局限。如果我們不請一個非常非常了知這條路的嚮導,去詳細地詢問的話,也許我們在山腳下就以為自己在頂峰了。要對比一下才知道:喔!原來我那是一個鐵皮屋,原來還有高樓大廈。04:57

  所以,師父講的這個重建的過程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因為你會發現,你辛辛苦苦建的,最後你又要把它拆掉,費了更長的時間、更多的辛苦。而且,注意喔!這個人有這個毛病,他就喜歡趕快建一間、趕快建一間,然後過兩年趕快拆掉。其實他重建一間和趕快拆掉的動作都同樣地快,因為什麼?沒有總體設計圖。為什麼他沒有總體設計圖呢?可能沒有那種設計高樓大廈的總工程師跟他做朋友。而《菩提道次第廣論》,就是一個成佛總體道次第的藍圖,師父就像一個工程師一樣,把這所有的藍圖怎樣、怎樣設計的詳細地講給我們聽。然後我們開始對成佛這條路產生了熱烈的嚮往,所以就會看到:喔!原來我對佛法那點見解可能連鐵皮屋也不夠,所以這時我們就想拆,但拆完了之後到底會不會急急忙忙又建一個?06:00

  我的意思就是說:道次第、道次第,最初的次第應該是打地基,對吧?最初的次第是打地基,但是一層樓有一層樓的地基、七層樓有七層樓的地基。像去年我們就想把一棟房子改建,就是跟師父說的一模一樣,因為什麼呢?出家人住不下。想去改建的時候,去問那個設計師,設計師說:「這個樓房完全不可能加高,因為它的地基就只有兩層樓。」怎麼辦呢?好吧!那把陽臺再做一個房間,可能還能住幾個人;然後陽臺又住滿了,又住哪呢?想要再往前改;前面一挖會挖到那個管線。所以想來想去還是想把它蓋高,想把它蓋高,又涉及到地基的問題。06:49

  其實師父舉這個例子非常非常現實,因為城市的人很少有自己想蓋房子,都是拎著行李箱搬進了新家,不知道所有蓋房子的過程。我原來也是不了解的,來到了加拿大之後,跟很多法師一起研究蓋房子的事情。然後我發現有的房子真的是需要拆掉,但是那不是我們蓋的,是別人蓋的,它就在中軸線上,影響整體設計,一定要把它拆掉,可是你又捨不得。後來我們就去問:有沒有一種技術可以把整個房子都搬走的?結果還真問到了!說有一些房子可以從地面上切掉,然後放在一個車上,拉到一個地方再把這房子挪下來,座落到一個新的草坪上。我們就是這樣搬了兩棟房子,其實費用也不是很低,但是總比重新蓋要好一點,所以就把那個房子整個地搬家了。房子搬家那天,我覺得很新鮮想去看:欸!是什麼樣的車可以拉走一棟房子?其實也就是那樣,就是大車嘛!07:56

  當時我就想到師父在《廣論》上講的這個拆遷的公案。拆遷的過程是很辛苦的,比如說你去問一個設計師,說:「我要接一棟房子,怎麼樣再接出一間?」設計師通常都說:「你不能打掉重蓋嗎?」打掉重蓋誰捨得呀?關鍵是那是你的心血蓋的,你捨不得。就像你的覺受,如果一個老師說你的覺受是錯的,你肯聽話的話,還肯改,因為是錯誤的修行方式導出來錯誤的覺受;如果是不愛聽話的,就不敢去找老師了,然後就自己偷偷地還是把自己覺得那個鐵皮屋好的感覺一直留著。08:35

  所以很多人沒有蓋房子的經驗,我也不能說我有,但是我已經參與了很多建設的過程。在我們僧團如果這樣的話,那肯定環境很快就被我們破壞掉了,因為東加一間、西加一點──啊!這個班來了加幾間,那個班來了加幾間,很快一個寺院區就全部亂掉了,所以它一定要有整體設計圖。08:58

  那麼對我們的人生來說,我們基於現實的需要:啊!現實需要這個,我趕快去了解一下,學點這個,然後過兩天過關了又不要了。零零碎碎的,忽而東、忽而西,忽而上、忽而下,就這樣,對自己的所學沒有一個總體的次第和一個究竟的目標。花了很多時間東學、西學,但是到底對改變自己的身心上的習氣毛病,甚至建立正確的聞思修的一個習慣,有多大的扭轉?基於眼前的需要而去學的,還是基於眼前乃至長久的需要去學的,這兩者完全是不一樣的。基於眼前的需要學的,你可能很快這個難關過了,你就不想要了;基於無限生命的角度,我們來求取無上菩提,我就知道這個地基一定要深深地打,因為我要建立的是佛果那樣的摩天大廈,那麼它一開始的地基一定是要為那個佛果而建立的。10:09

  請問:那個地基到底是指什麼呀?為鐵皮屋不用打地基嗎?在地面就好了。那麼可以說這兩個人都在建房子,一個建摩天大廈、一個建鐵皮屋,但是鐵皮屋有可能最後被改掉,這兩個人他們的次第完全是不一樣的。注意喔!現在你們可以想想,一個是要鐵皮屋,一個是要成佛的摩天大廈。這兩人同時建房子,然後鐵皮屋很快就出現了,那個蓋摩天大廈的,可能只是打地基還沒打完,上面什麼都沒有,但是它是非常非常扎實的。那麼為什麼這個人會建到摩天大廈,而這個人只建到鐵皮屋呢?注意!為什麼你會覺得你想要摩天大廈,你不滿足於鐵皮屋?這說明志向!10:57

  志向從哪裡來的?志向從哪裡來的?一般都是老師教的,是吧?我們作為人,怎麼可能行於天地間沒有志向?那麼行於天地間的人就都有志向嗎?志向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就是我們對所有生命的那一份責任感,我們對所有的生命離開痛苦、得到快樂的那一份承擔,或者說你的那一份熱衷。如果你覺得:啊!學佛原來可以把我的心變成是這樣子,可以又幫到自己、又幫到這麼多這麼多的有情,那你就要非常小心地編排自己修學的次第。11:42

  那麼是自己編排呢?還是跟著過來人看一看?所以師父講的是建了一層、拆了一層;建了二層、拆了二層;建三層,想要往上蓋的時候,他連三層都拆掉。這個人就是建多少、拆多少,直到有一天他的地基是為摩天大廈打的時候,他就不用拆了。但這個摩天大廈的地基到底是什麼?是否是一開始走這條路的發心呢?發心就是志向,對嗎?可以這樣理解嗎?就是我想要成佛,和我只是解決眼前問題。如果是只想眼前問題,可能就是不停地拆;發心就為求正等菩提,那麼你的所學都會為自己的這個願力所攝持。12:33

  不知道你們聽得怎樣?是不是走神了?應該不會吧!12:39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030講-沒有力量沒關係,一步一步來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030講🍁沒有力量沒關係,一步一步來|【全廣II】光明版4K

1B-30講_手抄1冊 P27-L7~ P28-L1全球廣論 II
講次 | 0030 (2018-07-12 ~ 2018-07-15)
標題 | 沒有力量沒關係,一步一步來
音檔 | 1B 20:35 ~ 21:31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7-L7~ P28-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7-L7~ P27-LL1 )
手抄段落 | 我想我們眼前這種……差得天差地遠。

:wan:

來源: 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好,現在我們來聽下一段。00:03
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我想我們眼前這種感受很多,我們跑到馬路上,那是剛造好,過兩天又挖一個洞,原來這個還沒弄好;過兩天又挖一個洞,原來那個東西還沒弄好,我們總覺得不方便。現在我們修學佛道也是如此,所以在這個地方不是,我們一開頭時候,先把那個基礎穩固。說我們要造一個摩天大廈,雖然現在沒有這個力量,但是沒有關係嘛,我一步一步來,我一定要從那個基礎造好。如果我有了正確的認識,一開始有這個規劃的時候,你第一步,就把那基礎造得非常穩固。到那個時候,然後再一層樓,到那時候一層樓,你一直造上去,一直造到個摩天大廈。當你一步一步造上去,不是說非常辛苦,當你造了一步的時候,你可以說造好了,你可以安住在一樓;再造了,可以安住在二樓;再可以造上去,安住在三樓。你這樣地層層上去,到最後圓滿的時候,整個的金碧輝煌那個大廈都起來了。這個裡邊的差別,差得天差地遠。01:03
  這裡邊師父提到了一種心態,說:「我們要造一個摩天大廈,雖然現在沒有這個力量……」其實這句話可以對境用在很多很多事上。我們現在不單單是對於成佛覺得沒有力量,我們甚至對著活著每一天要遇到的事情,當壓力太大的時候,我們有力量去承擔嗎?我們還是沒有力量的。那麼,當沒有力量的時候,師父說什麼呢?師父說:「但是沒有關係嘛!」我們沒有力量的時候,我們會說什麼呢?會說:「我要退了、我要逃跑了,你來吧!」或者說:「我不管!」很多很多時候,有沒有把師父的這句話想一想,說:「現在我沒有力量,沒關係嘛,我一步一步來。」注意!下面的希望又再一次地出現──「我一步一步來!」02:06

  我沒有力量,難道是我什麼都沒有嗎?我走一步的力量都沒有嗎?我生起一個善念的力氣也沒有嗎?實際上,還是有的。因為任何看起來很絕望的境界、絕望的事情、令我們絕望的人,我們還是可以在這個對境上,讓我們的心生起一個希望。希望的燈,哪怕像豆粒那麼大,那麼大的光亮,還是可以成為光明的。那也許就是我們腳下的第一步,就是我們踏出的第一步,叫「一步」,然後再一步、再一步,一步一步來。所以在心上是不能輸的,無論是成就無上菩提,還是對於每天面對的大大小小的這些煩煩擾擾的事情,如果自己放棄了去追求一個更完美的、更圓滿的生命狀態,那我們就是真的輸了。03:09

  所以到底有沒有說「我沒有力量」這件事呢?有的,說:「雖然現在沒有這個力量」。但是很多很多時間過後,我難道不會有這種力量嗎?為什麼很多年之後我會有力量呢?因為我一步一步地打著基礎、朝上面走。所以現在我沒有力量這種現狀的下手處是什麼呢?師父說:「沒有關係嘛!」我們會覺得「沒有力量」這件事沒關係嗎?沒有力量這件事非常嚴重啊!會造成我們生命的混亂,乃至我們參與到幫忙別人的事情上,也會造成別人生命的混亂,因為我沒有力量,所以滋生了太多太多的問題,甚至是災難。沒有力量這件事,怎麼可以這樣輕輕地說:「沒有關係嘛!」這麼大一個事情,為什麼這樣一位高僧他說:「沒有關係嘛!」大家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嗎?04:14

  師父他老人家不僅僅是這樣講的喔,他也是這樣做的。在每一次、每一次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去問他的時候,總沒有絕境的時候,總沒有無路可走的時候;總有一個希望、總有一個落腳處,甚至總有一個令你歡喜的點。所以,當我們遇到覺得自己的力量不足的時候,師父在此處教我們這個理路,可不可以用得上呢?「沒關係嘛!」前面那些絕望、沒有力量,可以接到這句話。然後注意:「一步一步來!」請問當下的我應該幹什麼?應該馬上轉變由於覺得沒有力量而產生的什麼?很多的像瀑流水那般的非理作意。05:05

  比如說法師剛去承擔教小班的同學,你怎麼樣上課小孩才能不走神呢?你講的道理,他們聽起來是很親切的,還是很高遠的呢?一講沒講好,就覺得自己沒有力量,沒有力量就可以退嗎?如果大家都退了,誰來培養沙彌呢?還有俗眾的事業也是呀,甚至在一個家裡也是。比如說做一個飯,大家都知道初次學做飯的時候可能都是滿慘的,要不然弄著火了、要不然米生了。我第一次做餅的時候,那個餅就是用牙咬都咬不下來。其實用很大的力氣,要把那個麵餅弄成那樣子都是很困難的,我現在想一想都成了笑話。小的時候第一次烙餅還請我們同學去吃,然後她就用牙咬著那個餅,晃著頭咬都咬不下來,那不僅僅是因為我倆小的原因。把一個麵餅做到那麼硬,刻意那麼硬可能都不容易,所以那錯誤就是那樣的。如果那時候就覺得自己沒有做飯的天分的話,也許以後我見到你們的時候,就不能給你們煮湯喝了。我現在會煮很多種湯,還會炒菜,都是源於我覺得我沒有力量的時候就可以練。其實你們都有這樣的故事。06:27

  所以這個理路,雖然師父是在蓋房子這個例子裡邊寫下的,但是記住這個理路,終身受用無窮,甚至生生世世受用無窮。當你沒有力量的時候,就想到師父的這個理路──請問當下一步該做什麼?積蓄力量啊、打基礎啊、慢慢強大呀!而不是退怯。06:48

  所以師父說,注意下面又有一句話說:「如果我有了正確的認識,一開始有這個規劃的時候……。」注意!又提到了「正確的認識」。對於沒有力量這件事,我們對它的正確認識是沒有的──沒有力量嘛就退,而不是「沒關係」。07:10

  所以有了這個計畫之後,把基礎打得非常穩,而且下面師父講了非常令人喜出望外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了這個圓滿的計畫之後,我們開始走的時候,一層樓就有一層樓的功夫的喜悅,一層樓亦有一層樓聞思修的光景。有一句話說:「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都是一步比一步更加地喜悅,而且我們每走那一步成功,就可以看一下當下的風光。07:44

  在跟隨師父學習的時候,也常常會聽到法師們請問師父問題,然後師父回答。那個時候我也在心裡想一個我的答案,然後聽到師父的答案。我就在想:這到底是差距在哪裡?要怎麼學習?那時候我驚訝地發現: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問題提給師父,師父一定會告訴這個同學當下的一步是什麼;絕對不會給你提一個跳懸崖那樣的一件事情,你根本就不敢做,或者你根本就覺得腳下是空的。所以師父給我們的理路是非常踏實的,他說:「在可進可退的時候,一定要進一步。」為什麼進一步?進一步那個是很踏實的。師父認為後面是沒有退路,後面是虛著的,前面是踏實的。08:32

  注意喔!如果把這個理路記住的話,你還可以把它布施給很多很多覺得自己力量不足的人。這個可以一輩子不停地反覆地用,而且越用我們就會覺得:當我力量不足的時候,沒關係嘛,當下一步是什麼?然後馬上找到當下的落腳點開始改。至少要有一個積極的看法吧!要有一個積極的看法。08:56

  比如說我們聽聞《廣論》這件事,你說把這麼厚一本書聽完,甚至到後面〈毗缽舍那〉會不會有問題呢?有沒有很多困境呢?有啊!但是你當下的一步是什麼?就跟著全廣聽啊!每天這麼點時間,聽、聽、聽,就全部都聽完了,你就創造了一個奇蹟:聽聞了宗大師最殊勝的那本論著──《菩提道次第廣論》!而且在這本論著裡還有那麼多的經、那麼多的論,甚至將來法師們還會在這個全廣的推廣過程中,再加入一些五大論的課程來一起討論。這個學習的課堂是非常非常地豐富多彩的,所以不要中途逃跑喲,那你損失就太大了!09:37

  所以在這裡面說:一直造上去、一直造上去,每上一步不是說非常辛苦。當你造了一樓的時候,你就可以安住在一樓;再造了,又可以安住在二樓;然後又安住在三樓,每一個次第都有每個次第的無限風光。所以成就佛法,也就是去了悟自己內心的真諦,對自己所有的內心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每多看到一分就去掉一分無明;每多看到一分,沿著看到的一分去取捨,我們就會多一分喜樂、少一分罪苦。這真的是離開痛苦、得到快樂的過程,是很美的一個過程。所以也非常恭喜大家、隨喜大家,正走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之中。10:26

  你們聽了,現在在微笑嗎?10:29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