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第十講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36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第十講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第十講
:wan: 真如老師講授

https://lrannotations.org/lectures/98-02010
皈敬頌 5

大家現在還是要在心中作意一下,為了希求無上正等菩提,我們必須發起菩提心,要了解菩提心的因,必須聽聞正法。那麼為什麼要發起菩提心呢?因為自他的痛苦必須要解決,怎麼樣是究竟的解決?就是要成佛。所以為了救度如虛空般的如母有情,能從無盡的輪轉中超越出來,我必須去希求佛果。用這樣一個清淨的作意、這樣的動機來開始學習《四家合註》。 [00′41″]

〈皈敬頌〉的第二個偈子請背一遍給我聽:

是無等師最勝子,荷佛一切事業擔,現化遊戲無量土,禮阿逸多及妙音。

完美、完美!還有人往下背。在原版的第二個偈頌裡邊,還有一個語王大師的〈禮讚決疑〉,它沒有放在〈皈敬頌〉裡,但是我把它挪在〈皈敬頌〉裡邊講,注意聽喔!在第二個偈子,我先把語王大師的註釋唸一下: [01′33″]

第二偈中,總體而言,佛陀菩薩成辦事業之理固不可思議,然共許者厥有三種:如吾導師於昔無量時前即已成佛,後復示現十二事業,此諸事業皆為佛陀依身所作;九地、十地二者未成佛前,所現十二事業,一切皆為菩薩依身所作;一補特伽羅發心積資,新成正覺之十二事業,則有菩薩依身所作及佛陀依身所作二者。此處二長子荷佛一切事業擔者,說為第二種成辦之理。

(請參見《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一冊第 79 頁)

我現在白話解釋。第二偈當中,語王大師說:總體說來,諸佛菩薩成辦事業的方式固然是不可思議的,但一般共許有三種。像我們的導師在過去無量時劫之前,就已經成佛了,後來又示現了十二事業,這一切事業其實都是由佛陀的所依身完成的。九地、十地的菩薩在還沒有成佛之前,所示現的十二事業,全部都是由菩薩的所依身完成的。那麼一個補特伽羅透過發心並且集聚資糧,在首度成佛、成正覺的時候所做的十二事業,大家想一想,兼有什麼?有菩薩的所依身做的,又因為他新成正覺,還有佛陀的所依身做的。那麼在〈皈敬頌〉的第二個偈子裡邊所說的,兩位佛陀的長子荷擔佛陀的一切事業,是指以菩薩的所依身做的。誰呀?彌勒菩薩和文殊菩薩。 [03′51″]

我現在把語王大師的這個再解釋一下,說:「如吾導師於昔無量時前即已成佛。」這就是說,釋迦牟尼佛這一次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的無量劫前,他已經成佛了。這麼講有什麼依據呢?在後秦的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裡邊,就有這樣的記載。大家可以去看這個經典原文,我就念幾句給大家聽一聽。 [04′30″]

善男子!」這是佛陀說,「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注意喔!「假使有人抹為微塵,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乃下一塵,」「下」就是放一個微塵,「如是東行,盡是微塵。諸善男子!於意云何?是諸世界,可得思惟校計知其數不?」 [05′06″]

彌勒菩薩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諸世界,無量無邊。非算數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聲聞、辟支佛,以無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數。我等住阿惟越致地,於是事中亦所不達。世尊!如是諸世界,無量無邊。』」是說一切的聲聞、辟支佛的觀察,也是不能思惟知其限數的——像剛才佛陀講的那個譬喻。那麼「我等住阿惟越致地」,十地菩薩也是不知道佛陀剛才說的到底有多少——就是向東行,然後過多少時間放一個微塵,盡是微塵。 [05′53″]

爾時佛告大菩薩眾:『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 [06′22″]

這是《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裡邊講的,有經典為證,佛陀在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的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前已經成佛,就在娑婆世界說法教化眾生,另外也在不可思議的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利益眾生。所以語王大師說:「如吾導師於昔無量時前即已成佛」,這句話是有經典依據的。 [06′55″]

這裡邊強調「荷佛一切事業擔」的「事業」,到底佛陀的事業是什麼事業?我們馬上就能答出來,對吧?是利眾生的事業。很多人可能會說:「度我成佛的事業。」那麼是怎樣度我們成佛的事業呢?有十二個事業,又名十二弘化、十二相成道。在龍樹菩薩所著的《寶鬘論》中說,十二事業分別為:「兜率降世、入住母胎、降生、少年嬉戲、受用眷屬、從家出家、行苦難行、趣金剛座、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入大涅槃。」有數吧,是不是十二種?這是龍樹菩薩在《寶鬘論》中所說的。無著、世親、獅子賢論師也承許十二事業,但是前三事業分別為:「降生兜率、從兜率降世、住胎降生。」其他的是一樣的,稍稍有一些差別。 [08′23″]

這個十二事業你們聽一遍應該記不起來吧?你們笑的意思就是說:「老師,你以為我是錄音機啊?」努力地修行,比錄音機還厲害,錄音機沒電就沒戲了,我們如果會不忘陀羅尼,所有的教典都會記在心裡邊。發願嘛!這是十二事業,荷擔這十二事業。 [09′04″]

那麼「此一切事業皆為佛陀依身所作」,這句話是怎麼解釋的?「依身」這兩個字就是所依身,也就是所憑藉的一個身體。比如說,投生為人,那麼他就擁有人道的所依身;投生為天人,他就擁有天人的所依身;「佛陀依身所作」,就是身為佛陀的時候他所完成的事業。那麼釋迦佛在過去無量劫前都已經成佛了,之後他不斷地示現兜率降世、入住母胎等十二事業,雖然有的時候他示現的是一個菩薩,但實際上這些事業都是釋迦牟尼佛成佛後的示現,所以說是依佛陀的所依身示現的十二事業,因為他已經成佛了。 [10′07″]

下面是「一切皆為菩薩依身所作」,說九地、十地的菩薩雖然尚未成佛,但是已經能夠運用神變示現十二種事業。雖然他示現成等正覺、轉妙法輪這個佛陀的事業,但不是菩薩這樣示現之後他就成佛了,他還是菩薩。雖然能夠示現十二事業,但他是依菩薩身示現的。 [10′43″]

接下來講到第三個,補特伽羅。「補特伽羅」是梵語,又譯為數取趣。「數取趣」就是在施設處的五蘊或其中四蘊上所假立的士夫,這個士夫包括佛、菩薩、所有聖者,還有所有凡夫,都可以叫補特伽羅。 [11′19″]

現在已經解釋到「一補特伽羅發心積資,新成正覺」這一句。發心積資這個部分,大家都知道「積資」是積聚資糧,它這裡邊說是指發菩提心並積聚成佛的資糧。一般而言,資糧必須具備能夠獲得佛的法身和色身的能力,這個才叫資糧。所以雖然聲聞、緣覺乃至普通的凡夫也能集資糧,但不是真正的資糧。他們所積福德、智慧都可以成為資糧,但不是真正的資糧,真正的資糧只有大乘行者心中才會有。所以像菩薩生起「如金喻發心」時,才開始累積三大阿僧祇劫的資糧。一般而言,大部分的菩薩獲得中品資糧位時,才能夠生起如金的發心,如金的發心就不會退。只有少數的利根菩薩,在初發菩提心的時候,也就是在最初得到下品資糧位的時候,就已經生起了如金喻的發心——看起來就是比較勇猛。雖然所有的菩薩都是從發菩提心時開始集聚成佛的資糧,但是只有利根菩薩同時開始集聚三大阿僧祇劫的資糧;其他菩薩要到達中品資糧位,才能夠開始集聚三大阿僧祇劫的資糧。 [13′03″]

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如金喻的發心」是什麼意思。宗大師在《金鬘論》裡有解釋:「具足續流安住的意樂,猶如黃金一般。」因為六度對今生、後世產生利樂的這個意樂,直至菩提中間全都不會改變,就是他不退了,所以才像黃金一樣。另外賈曹傑大師的《心要莊嚴釋》裡也解釋為:「具足意樂,猶如黃金一般,因為直至菩提之間,意樂都不會退轉的緣故。」大家可以想像,菩薩把自己的心修成了這樣,直到菩提永不退轉。我有的時候會在佛前發願,希望我們一起發的這個誓願早一天成真,就是如金喻的發心——像黃金一樣不會退轉。 [14′16″]

那麼大家會不會有一個疑問:「咦?那利根菩薩和鈍根菩薩,到底有什麼差別呢?」想知道嗎?(想。)你們覺得自己是利根的,還是鈍根的?(鈍根。)有觀察過嗎?(有。)看來大家都是這麼謙虛的人啊!利根菩薩與鈍根菩薩的差別,在《心要莊嚴釋》中說:「利根菩薩必須在發菩提心前先證得空性,鈍根菩薩則不一定。」你們會不會覺得:「不是先菩提心然後空性嗎?三主要道次第是這樣的嗎?」對不對?可以廣泛討論! [15′05″]

妙音笑大師的《中觀辨析》中也提到:「利根的大乘種姓者是多聞者,所以一定會先了解輪迴的根本是無明。之後善為抉擇能否斷除無明,看見無明是顛倒,能夠被斷除,證得心上的空性,他看到這個便會發起菩提心。」奇怪嗎?他發菩提心是這樣發。那麼「鈍根的大乘種姓,則不一定在發心前證得空性,」注意!他是不一定,「因為有的鈍根者先發心才尋求空性,也有證空性之後才發心者。利根菩薩因為在發心前就已經證得了心上的空性,知道心無自性,」注意!下面那句話:「有情一定能夠成佛,所以從初發心開始,他便確定不退。」用正理成立的不退,所以才能在各種境界來臨的時候,擋得住境風浩浩,因為他有堅固的定解。是因為什麼產生定解的?因為了解心上的空性,知道痛苦沒有自性,所有的眾生都是能夠成佛的。 [16′32″]

這個問題很嚴重喔!我們現在不要說相信別人能不能成佛,相信自己能成佛嗎?大德們為何發笑?相信自己能成佛嗎?(相信。)一頓脾氣發完之後你們就沒底氣了吧!然後攪點煩惱也沒底氣了,對不對?所以我們非常容易否定自己——到底我能不能成佛?因為什麼我一定能成佛?這個問題我在前面那幾講也有講過,是因為心上無自性的原因,朝著什麼地方串習、朝著什麼地方努力,它就成為什麼。所以凡夫很委屈地成為凡夫,聖者樂得為聖者,為什麼?因為沒有一件本來如此的事情,它是透過緣起的轉變,不停地發心就會改變結果的一件事情。 [17′37″]

如果一切都值得改變,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活在這麼強烈的痛苦中呢?為什麼一定要面對生老病死呢?如果一切都可以改變,當然不願意。但關鍵是:「這樣抉擇出來的正理能不能在心上安住?正理的火焰會不會當境界的風很猛烈地吹的時候,馬上那個火苗就熄了?」熄了之後怎麼辦?點燈啊!立刻點起來,不要坐在那兒哭、坐在那兒罵自己,都沒有用。罵別人有用嗎?罵家人有用嗎?罵班長有用嗎?抱怨法師有用嗎?會造惡業。所以最好正念打失了,趕快就像勇士掉落了寶劍一樣,立刻撿起來,繼續戰鬥!師父說那四個字叫什麼?(常敗將軍。)你看!這《廣論》絕對沒白學,我們在這一刻選擇的答案是一樣的。 [18′51″]

所以利根菩薩從初發心開始的菩提心,就是如金喻的發心;鈍根菩薩雖然有可能在發菩提心前先證得空性,但是要等到生起中品資糧道的時候,他才能確定不退。 [19′07″]

現在利根菩薩與鈍根菩薩的差別知道了嗎?(知道了。)所以師父常常提醒我們,一開始發心的時候,就要朝著最圓滿的結果、最圓滿的目標或者宗旨去發心。到底是走一條迂迴彎曲,更遙遠的路,還是走一條最快速的路,宗喀巴大師說,無論是什麼樣的根性,請從哪開始修?三士道!對不對?這是宗大師的教誨,文殊菩薩的教誨。不論你自己覺得是什麼根的,請從最初的道次第開始修。你假如是再來人,或者是根性很利的話,那麼前面的道次第將很快地生起;但如果是鈍根,自以為是利根,從上面的道開始,那麼上面的道因為沒有前面的基礎,修不出來,而最基礎的又沒修,所以就變成兩頭空,這是很可怕的!所以在修行菩提道次第的所有傳承善知識們的解釋中說,我們一定要依循著道次第這樣上來,絕對不會妨礙你是利根的。 [20′30″]

在這裡還有講到一個「新成正覺」,是指首度成佛,一位菩薩圓滿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資糧,斷盡了二障,就是新成正覺。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前早已經成佛,因此在賢劫中,他這次示現的成佛不是新成正覺。會覺得以前沒聽過嗎?這是經典裡講的,不用懷疑。以後你們如果能夠持續地學五大論的話,在《現觀》中將廣泛地辨析這個問題。 [21′13″]

接下來,「則有菩薩依身所作和佛陀依身所作二者」。一位菩薩從初發心,到十二事業中成等正覺前,擁有菩薩所依身;從成等正覺之後開始,擁有佛陀所依身。十二相事業中,到成等正覺前面那九個,都是身為菩薩所依身時完成的,後三個事業則是在成佛之後完成的。所以有菩薩所依身及佛陀所依身所作的,有這兩種。 [21′58″]

那麼在讚美彌勒菩薩和文殊菩薩這個偈頌之中,到底這二長者子是依據什麼樣的所依身,荷擔了如來的家業呢?此處指菩薩所依身,經典說是菩薩所依身。在這個部分我想約略地給大家講一下,我們去想像、聽聞一下。因為無法了解菩薩到底是什麼,只能根據經典去聽,然後去思惟一下。 [22′40″]

我依據的是霞瑪班智達的《道次第》所講的菩薩功德。霞瑪班智達,是 1852 年生於安多地區的一位大善知識。在這裡邊說「菩薩的功德:於等虛空苦逼乏樂的這些有情發起了慈悲,自當荷擔令有情得到快樂的義利。由這個等起心,發起了真實希求菩提之心,爾時就成為佛子大士。」——發菩提心就是佛子大士,知道吧?菩薩。「堪為一切人天世間所禮敬。即於發心當下頃刻,便能淨除無量的罪墮,攝集宏偉廣大的資糧,具足是等不可思議無邊的功德。」如果發起菩提心的話,便從那時候開始,乃至眠臥、迷醉等等,就是放逸的這個時候,都能恆常無間地出生量等虛空的功德,這是教典所宣說的。大家研討到大乘發心的部分,有這段是吧?類似於這樣的。 [24′13″]

「在最初開始修習三大阿僧祇劫成佛道時,先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四無量心、八解脫等二十一無漏智,廣說有四百四十四種功德所攝的全圓現觀品類所緣行相,」注意!從哪開始的呢?「從聞思抉擇,接著開始修習。」一聽到這麼多法類,可能有點驚慌,但都是從聽聞開始的。就像大家一開始進廣論班的時候,看到這麼大一本論,會心慌嗎?會?還是都不會,你們勇悍!有人說:「要多久才能學完啊?」現在應該很多同學都學完一輪了,是第二輪了。 [25′10″]

等到他善生覺受的時候,那個覺受是怎樣的呢?你們想不想聽這個部分?(想。)說:「只能用譬喻來說明。就像一個菩薩,自然發趣大悲之心,於諸有情欲令離苦,」他這個對眾生的慈悲心是自然而生起的。「其心之量,猶如慈母見其獨子,為重病苦逼。」就是說一個菩薩對眾生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樣?就像是一個慈愛的母親,看到她的獨子生了重病。體會一下那是什麼感覺?如果一個慈愛的母親她的獨子生了重病,這個母親應該吃不下、沒法睡,可能晝夜守護在這個小孩的床邊。然後會想什麼?「如果要死,讓我去死好了,我的命給你,你活著!」會有這種心嗎?「誰能把他治好?我可以把我的一切都給這個孩子!」菩薩對眾生的心,就如同慈母對於生重病的獨子一樣。注意!這就是「其心之量」,就是菩薩的心的那個量,體會一下那個量。 [26′42″]

我們離這個心量很遠吧!很遠嗎?模擬得知。你看佛陀講的這個譬喻多明瞭!慈母喻,猶如慈母見到生重病的兒子,這樣的一種感覺大家就可以約略感覺一下。只不過那時候把它放散為所有的有情,對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心,這個也是在教典中說的。 [27′19″]

「在上品資糧道的時候,他就依於根本定力而發神通,由是遊歷十方剎土,恆時承事無量諸佛。」大家要努力喔!我們每天都想供養很多佛陀,一旦進入上品資糧道,你就可以承事無量的佛陀。「又說由於法流三摩地的力量,能於所聞無邊諸佛深廣的教授之義如實修習,令證悟力增長就像上弦月一樣。」上弦月慢慢就圓了,這個是與聲聞相共的功德。 [28′00″]

「當其證得緣一切法無諦實性,止觀雙運加行道時,煖、頂、忍及世第一法,依次可以分為上中下品,」「依次生起明現空性義共相。」義共相有點像隔著紗簾看人,能夠看到,但是不是很清楚,他對空性有這種感覺。依照隔著簾子去看空性這樣的一個感覺——這只是一個譬喻,他就能損壞二取實執中間的三十六種分別。所以它的力量是很強的,雖然像隔著紗簾看花,看他那個證悟力,這是止觀雙運之後產生的義共相、一個無自性的感覺。就是這種狀態下,「他在醒著的時候、睡著的時候,堅固修習方便、智慧,由此增上力,在睡夢中也能看到一切諸法猶如夢境,沒有自性。」注意喔,這個時候他沒有現證空性。沒有現證空性就這麼神奇囉! [29′30″]

另外,「他的心中永遠沒有下劣作意,善根成熟,常見諸佛,終不缺離。」就是一直跟佛菩薩在一起。「由於這樣的力量,他在睡夢中,也見如來百千眾會之所圍繞,宣說妙法,顯示種種神通。」所以他在做夢的時候也是在聽法的。注意!這個時候他現證空性了嗎?還沒有現證,還隔著簾子在看的時候就成這樣了。這是加行道菩薩。 [30′06″]

「又發起為諸有情開示正法的心,若睡著或醒來,悉皆隨念,」他的念頭都是:「我當淨除佛國土中諸惡趣道。還能成就諦語力,比如能滅村邑的大火,令諸士夫不為藥叉鬼等之所損害。」就是被非人惱害,他都可以令他遠離。這樣的功德實際上是頂位的加行道所具之相。另外,利根菩薩於加行道便有種種不退轉相,具有很多很多稀有的殊勝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30′56″]

在《寶雲經》裡面說,我給大家講一下原文:「住此地中菩薩,超出一切凡夫所屬愚昧之行,身具光輪,遍照十方無邊世間界中。以神通力,能於一一剎那超越無數世界,勤行法施,所施法門,不侷一二,隨眾生意,滿其所願。從惡趣中,救度無邊有情。供養無量諸佛,能持法門。復由禪定、總持、解脫、神通等無數功德,戲化世間。」注意!「譬如轉輪聖王,雖未獲得天人身色,然已超越諸人之色,如是菩薩雖未證得勝義菩薩之地,然說其已超越一切世間聲聞獨覺之地。」所以加行道的菩薩就已經神勇到這樣子了。他有現證空性嗎?還沒有,隔紗的義共相證得的。大家都知道,雖然已經證悟,卻沒有現證空性,但是他有沒有得到止觀雙運?得到了,得到止觀雙運了。 [32′18″]

那麼在加行道的四個階段裡邊,說有如四層紗,隔著四層看一個東西,每上一個拿掉一層、每上一個拿掉一層,直到最後現證空性,就登初地了。前面講的那些功德,都是加行位的菩薩,就已經這麼厲害了。所以紐絨巴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若詳明稱頌住加行道菩薩之德,汝輩恐當認作佛德,不能分辨。」這個大德說,如果詳細地稱讚、歌頌加行道菩薩的功德,聽了之後會以為是佛陀的功德,是沒法分辨的。在想什麼?發心欲得呀!隨喜呀!如果我們不了解加行位菩薩的功德,怎麼樣去揣測十地菩薩?如果連加行位的菩薩也不知道、十地菩薩也不知道,怎麼樣知道超越了十地菩薩的佛陀是什麼功德?你都沒法去想! [33′45″]

「等到現見實性的時候,便可以獲得功德不可思量。初地的時候,能於剎那間出入百種三摩地,」剎那間!「又能親見百尊如來聖顏,」天天想見佛,一下子可以見到百尊如來的聖顏。「從而聞法,」見到幹什麼?說:「啊!佛陀您長得好莊嚴喔!」應該是聽法吧?我們見到佛陀那一瞬間,想一想,大家都有那樣一天,加油!「從而聞法,了知是諸佛的加持。能震動百世界,遊行百佛國土,成熟百般有情,身壽住世經百劫。」不用研究什麼養生,就可以住那麼久的時間,不用吃營養品就可以活很久很久,百劫。所以最滋潤生命的是什麼?法啊! [34′47″]

「他能觀見前後百劫的事,為了調所化,開百法門。」這都是譬喻。然後呢,注意聽:「自己能顯現百般身形,一一之身具足百位菩薩眷屬,」不是家裡那幾個人,是有一百個以上的眷屬,「具足如是千二百功德。」 [35′16″]

「如是二地菩薩,」往上轉了,注意!剛才講的是初地菩薩,二地菩薩什麼樣呢?「具足一萬兩千種功德,」增加多少倍了?「三地菩薩,」往上轉,「具足百二十萬種功德,四地菩薩具足百二十億種功德,五地菩薩具足千二百億種功德,」往上轉,「六地菩薩具足十二兆種功德,」好好努力都是我們的未來喔!「七地菩薩具足十二萬兆種功德,」十二萬兆到底是多少?不可思議喔!由此以上,不能以俱胝等數算他的功德了。「八地的功德,數等十萬三千大千世界極微塵數的那麼多功德。九地的功德,數等百萬無數三千大千世界極微塵數。」這樣的功德,「十地功德,數等不可言詮之中,還更不可言詮數之佛土極微塵數。」到十地的時候,已經有兩個不可言詮數的佛土微塵的這種功德,就是已經不知道了。這是菩薩還是佛?菩薩喔!十地菩薩。所以我們讚頌、頂禮的彌勒菩薩和文殊菩薩就是這樣的,到最後這個喔,十地菩薩。 [37′12″]

「從於初地,證得法界遍行之義,至於十地,證得法性業自在轉,此間一一地之後得智中,都能夠於實性依次第各別引生殊特的定解。菩薩的十地,雖然都是修行十種波羅蜜,但是初地以修布施度為勝;二地修持戒度為勝;如是餘地,各別各別獲得一類特別殊勝的波羅蜜功德。所以到了大乘見道無間道的時候,俱時破除百一十二種三界遍計所知障的種子。修道所攝持的初地到十地之間,依次斷除了十六修道所斷的煩惱障,還有一百零八種修道所斷的所知障的種子。」 [38′06″]

不要嚇到喔,比錢難算嗎?煩惱太多了,沒有這麼多法去斷,所斷品斷不了,對不對?看我們每天千頭萬緒,心有千千結,如果不拿這麼多法去斷它怎麼斷啊?不要看到這麼多黃金,說:「這麼多黃金往哪兒擺啊?我也數不過來!」不要愁這個,應該愁煩惱多。正因為有太多煩惱,所以需要這麼多法去斷除啊! [38′37″]

這樣的話,「斷不順品的功德與之俱增,利他的能力也轉為強盛。」一地比一地更強。「從初地菩薩受生掌管贍洲轉輪聖王,」初地菩薩就可以生轉輪聖王,「二地菩薩可以掌管四洲的轉輪聖王,十地受生淨居天主,於此之間,大抵皆生為人天之主。」注意下面這句話,我都常常很感動,「或為利他,亦復示現鳥獸等如其所化之相。」這麼了不起可以當天王的菩薩,也會為了利有情變成什麼?鳥獸,這是《本生論》中所講的。 [39′25″]

「在登地的時候,就從根本斷除了業惑自在所流轉的生老病死苦,」登地的時候就已經從根本斷除了,注意喔,從根本斷除是什麼意思?再也不流轉生死,再也沒有生老病死苦了,這一切惑業全部停止。就是為了那樣的一天,師父才來教我們的吧?也就是為了那樣的一天,大家才辛辛苦苦地學《菩提道次第廣論》對不對?犧牲了很多登山、看電影、遊樂的時光。為什麼?就是為了這個!值得否?(值得!)非常值得! [40′14″]

所以他斷除了業惑自在轉之生老病死等一切輪迴的痛苦,「又獲得一切諸法悉成安樂的三摩地,」什麼叫一切諸法悉成安樂?你們想一下,什麼叫一切諸法悉成安樂?給你毒藥可以安樂嗎?(可以。)用刀兵,用刀傷害你可以安樂嗎?有人搖頭了。可以安樂,一切諸法悉成安樂是這個意思喔!他說:「縱集毒藥、刀、兵、火等任何苦緣,只有樂受,畢竟不生熱惱。」 [41′06″]

所以我們的苦是有盡頭的那一天對不對?登了初地就什麼都解決了,你用回家裡跟那位吵架嗎?說:「為什麼你不理解我,為什麼不給我幸福?」一直要跟他吵,能不能吵到初地呢?證得初地了,怎麼給你臉色、怎麼不幹活、怎麼不理解你,你全都是快樂的,你們覺得這是真的嗎?是的,信得過。這個勝利迷人否?(迷人!)真迷人,太美了!毒藥、刀兵、火,誰不怕火?居然全部都是快樂的。 [42′00″]

記得《緣起讚》上,三界一切諸衰損的根源是什麼?「無明闇」,這是傑仁波切說的。把這個無明解決了之後,看!全部都安樂了吧!誰也惹不到你了,誰也沒法惹你了。你們在家生氣的時候,想想這段!要跟人吵架的時候,想想這段!被傷害了、被委屈了、被誹謗了、被破壞名譽了,或者被怎樣怎樣了,想想這段!我心中的苦從何而來?「就是某某、某某造成的!」是不是只有這一條理路呢?「那天聽了這一點,好像登初地就可以解決了,與其我現在找他去把這件事情搞到更糟、更激動,現在還是想想怎麼登地的事吧!」你們到時候回家可不可以用得上,是不是到時候全都忘了呢?有很多同學很認真地跟我說:「不會忘的!」要記得喔! [43′13″]

當你心中無法忍受這個痛苦的時候,你想想:「絕對不是走投無路,我們的生命絕對不是走投無路。」我們有的時候會被逼到有一種走投無路的感覺,對不對?其實還是有路,什麼路?登地,真的,去登地。這條路永遠在吧?(在!)不管別人怎麼欺負你、怎麼委屈你、怎麼顛倒黑白地說你、不講理。被欺負還要說:「我有罪。」還要跟對方承認錯誤,這是不是修行人啊?(是。)心中永遠都有一條路,那就是——成為菩提薩埵。這個大門永遠在為我們敞開對吧?誰也不能把它攔阻,除非我們自己不想做了。 [44′11″]

「雖未斷除煩惱,然如咒與藥力所摧之毒,終不因煩惱自在力故受生,也終不生損害餘他等罪業。」所以遠離了這幾種怖畏:「不活畏、惡名畏」,怕名聲變臭吧?還是有人不在乎,灑脫了?「死畏」,死亡深深地像一個非常可怕的陰影,踡縮在很多有情的心裡——害怕死。登地的時候遠離了,沒有這個。還有一個「惡趣畏」,害怕墮落惡趣,這還是有前後世概念的人,一般人還生不出這種畏。 [45′14″]

還有「大眾威德畏」,大眾威德畏是什麼?人一多,腿就開始發抖了,是這種嗎?三、五個人在家裡邊稱王稱霸可以,到時候一萬個人,在臺上講兩句話馬上就不行了。有些人甚至頭嗡嗡地響,然後眼連人也看不清楚,說什麼也不知道,怎麼上來、怎麼下去的都不知道。有過這種體會嗎?(有!)這麼多人說有,看來「大眾威德畏」還是很恐怖的。我曾經問一個人說:「要上臺發言對你意味著什麼?」他說:「比死還難受。」這是真的,比死還難受。說:「那種害怕,如果有一條路可以死、讓我不去上臺發言,我寧可選擇去死。」那大眾威德畏有這麼慘喔!然後那種從小不怕人多的,你也不用想:「是不是我登地,所以不怕了?」因為前邊還有那麼多功德都沒有,不能只憑這一條就覺得自己了得了。 [46′20″]

「遠離不活畏、惡名畏、死畏、惡趣畏和大眾威德畏等五畏。住極喜地時,經於多劫,以廣大增上意樂,圓滿承事數十萬俱胝諸佛,受持正法。以四攝事成熟無邊有情,將善回向無上菩提,令三因所淨治諸善根轉趣清淨,如火淨治純金。至諸上地的時候,清淨差別更往上增上,具足別別各地受用及相的差別等不可思議的功德。」後面祖師說:「豈能夠詳細地講述!」怎麼能夠講得完呢?講不完的。 [47′14″]

我們在家裡會不會覺得:「你對我的不好,我怎麼能說得完呢?」是不是這樣?「他傷害我的事情,我是山高水長都講不完的!」還是菩薩的不可思議功德是說不完的?以後可不可以換?(可以。)帳本要換,從菩薩所有的功德去想一想,這個帳本自己有沒有?我們通常都是記觀過帳本很清楚,對吧?到某一個時刻打開帳本兒:「三天三夜你別想睡,我全都給你數落一下!」數落完了,還是苦啊!沒輕鬆多少。即使對方跪著聽也沒用,因為你也知道,他這次跪著聽下次還犯,這個帳本是一直加長、一直加長,所以如果你不在前面丟掉它,會一直沒完沒了。剛才說有一條路在哪裡?希求登地! [48′20″]

下面再講菩薩發出的光,「菩薩在下品資糧位的時候,就獲得了前邊初三部的菩提分法,隨其所應,具足眼和神通。上品資糧位的時候,獲得了八解脫等諸多的功德,故能為令有情發起希求,或為救苦等,隨意示現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光明遍照,」為了救苦他示現這些,「將山嶽等攝入微塵,復從微塵出生山王,」就是神通,「把城裝在身體上,在虛空中行住坐臥,」我們只有在動畫片裡才會看到虛空中行住坐臥;要不然用鋼絲吊起來,在虛空中行住坐臥。這是什麼位的?下品資糧位還有上品資糧位的,「於虛空中行住坐臥等,種種稀有神變。」 [49′26″]

在加行道及見道位的時候,就更超越了,「到了高地的時候,則能變現很多的幢、傘蓋、旗、鬘,還有飛幡,」這都是什麼?供佛的嘛!有很多很多供具的差別,有多少呢?「盈滿虛空大地,以獻供諸佛。」他又能變現利、鈍、中等一切有情的身體利樂有情,令他們能夠勝解法門,還能夠化現飲食、衣服、臥具、房舍等外在的資具,以辦有情的利益。講到這一點,你們會不會有點緊張,還是沒聽清?菩薩化現的飲食、衣服、臥具,你緊張嗎?他化現了這些資具幹什麼呢?就是為了成辦有情的利益!因為在《入行論》裡也有記載:「欲島化為島,欲燈化為燈。」 [50′25″]

「又從菩薩的右手掌心,或者從眉間,綻放歡喜光明,勸發有情令於三寶獲堅固信。」不可思議喔!「以見者妙善之光,勸發令趣大菩提心。」還有,注意喔,歡喜之光還有妙善之光,下面是「以慧炬光,勸發令證無自性。」就是證空性的。還有「以具捨光,安置諸慳吝者行布施。」我們碰到慳吝者會不會老是嘮叨他?菩薩就放光勸他要布施。還有「以無惱光」,沒有煩惱的光,「令諸戒殘者行於律儀。」就是不好好持戒、戒虧損的,令他安住於律儀。以經中所說四十五種光為代表,說其可以獲得恆河沙數的光明。它從哪出來呢?「一一毛孔綻放」,都是為了利樂有情。 [51′49″]

還能夠「化現無量佛陀」,有多厲害呢?「以一跏趺盈滿量等三千大千世界蓮花。」想一下「一跏趺」是什麼?跏趺坐。菩薩一跏趺坐,有一個量等三千世界的蓮花,就坐上了。絕對沒有住房不夠用的問題!人家住虛空上,不跟我們搶房子,而且還有「菩薩眾會圍繞」。那麼大一朵蓮花,爬都爬不上去,他一跏趺就坐上去了。所以種種功德,成熟解脫無邊的有情等等,還是說不完。 [52′56″]

「經典說菩薩一切的功德,縱經多劫,說不能盡。」從現在開始,假如我們都不老、不死,這個法會沒有停止,一直說、一直說,經多劫還是說不完。比我們那煩惱帳本長多了,人不可能說二十天不吃不睡的。所以祖師寫到這裡,說:「故如我輩心境,固不能納。」像我的心是接納不了,這太廣大的菩薩功德。「然若於勝解諸菩薩安住資糧田中,當有幾許功德,亦不思擇,則定不能了知其德、請為救拔怖畏之依怙。」這是什麼意思?如果我們對於資糧田中的菩薩,不了解他有幾許功德,完全都沒有抉擇、思惟過,那麼怎麼能夠請他做我們的依怙呢?憑什麼相信菩薩可以救我呢?在我這麼痛苦的時候,我怎麼樣把我這顆痛苦的心交付給佛菩薩,請他加持呢?如果不了解佛菩薩的功德,這顆心是很微弱的。 [54′32″]

「是故應如諸大教典義理,廣作修緣,」就是剛才我講的這麼多,很廣地要作為所緣。「最下也當數數思惟剛才講的這些粗分的,」這些是粗分的。注意喔!下面四個字:「此極切要!」「此」是指哪個?對菩薩要數數思惟如此粗分的功德,對吧?至少要在心裡知道,然後要常常想。「數數思惟」是什麼意思?常常想、常常想,想到不想就能想。有一句詩叫「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如果我們想菩薩想成這樣就好了,是不是?多快樂!可是偏偏我們卻不想菩薩,想了不該想的人。「此極切要」,就是要數數對諸大教典列舉的佛菩薩的功德,廣作所修的緣,然後思惟。 [55′56″]

「若樂修習」,如果大家很高興還可以想很多,那麼餘處還有一地、一地等等下面還要說。這裡邊又列舉幾個,比如:「依於禪定能取捨身,及得自在能隨所欲住世之身清淨;精嫻於化現昔所未有之色等,還有變改既有的受用清淨;一一剎那自在趣入無數三摩地的意清淨;於無量陀羅尼門得自在轉的智清淨,獲得四種清淨。在八地的時候,獲得十種自在、無分別智自在等等;九地的時候,得到了四無礙解;十地的時候,獲得大光明灌頂等,廣如餘處應當思惟。」 [56′50″]

「雖說此等菩薩無量諸德,」這個功德簡直是無量無邊,多劫也說不完。注意!「較於佛德」,比較於佛陀的功德像什麼呢?「即如海與牛跡之喻。」「牛跡」是指牛的腳印裡邊的積水。牛能走多大的跡?牠那個足跡就這麼大,和大海比——大海是比喻為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議!「然祈請彼等為皈依處,猶有諸多無誑因相。諸菩薩眾,圓滿通達往趣一切智之道種,而生任運無作覺受,故知一切解脫怖畏的方便。縱知方便,如果沒有悲心,容或棄捨,」就算知道方便,沒有悲心,這個在《廣論》裡學過,他知道很多方便就不告訴你,你能怎樣?我們求他,他也不幫忙。「然如《現觀莊嚴根本頌》和《釋》所說,菩薩以修習增長發心為根本,往趣更勝的道行,這樣去推的話,他的大悲力是隨著一地、一地輾轉增盛。」所以不用懷疑,他一定會悲心攝受我們。因為往上一地他的悲心更強,再往上更強,就好比他位置越高的時候,對我們的悲心會更強烈,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59′04″]

注意喔,「是故無疑」,不用懷疑,菩薩一定會用悲心救我們,因為你縱觀他修道的歷程是這樣修出來的,越修那個心會越強,怎麼可能他修行的那個境來到眼前的時候不去救拔?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在祈求佛菩薩的時候,要不要懷疑他沒聽見?看!前面加行位的都像佛一樣了,對不對?說:「我一直祈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好像不太理我,因為我幹的惡事太多了!」反正到後面的非理作意就不一一列舉了。不會的!悲心定當攝受,不用懷疑! [59′48″]

「縱有悲心,若無能力,亦難救護。然其具有修習無量劫的福德力、神通、解脫、勝伏等三摩地力、宏偉的大願力,僅發欲求,一定能圓滿成辦自他義利之殊勝力能。」所以一定是有力量救我的。到此有疑問嗎?(沒有。) [1:00′20″]

我自己問一個:「佛菩薩的力量能敵過我的業力嗎?」誰回答一下?有的人就這樣,說:「我的惡業太重了,佛菩薩也救不了!」有人這樣說吧?(有。)佛菩薩那麼大的力量,可以敵過我的惡業力嗎?那我再問一個問題:「佛菩薩的天眼悉知悉見,為什麼一定要我求呢?他來救我就好了!」你們會這樣問嗎?佛菩薩的大悲、大力為什麼一定要我求他,他才來救我?自己要努力嗎?(要。) [1:01′22″]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自己的小孩天天在遊戲廳夜不歸宿,你在家裡說破了嘴他也不聽,你怎麼辦?說:「我可以把他抓回來啊!」你的意思是佛菩薩可以到惡道裡把你抓回來,對吧?你把他抓回來,然後呢?會再去嗎?(會。)等到你八十歲的時候,他比你力量大,又跑去了,你還能再看著他嗎?所以最終的改變,還是他要聽你的話對不對?父母對兒女的心是沒有一點摻假的,全部是真的,甚至什麼都可以為他做,但是孩子如果不聽話,他走上一條很可怕的路,也只能是痛心啊!對吧?略作解釋。 [1:02′11″]

他是有力量能救怖畏的,「所以在乃至未度輪迴大海彼岸之間,縱不欲受也要受猛利長時不可思議的苦楚和各種怖畏,唯有佛菩薩能請為救度這些痛苦的依怙。」唯有佛菩薩可以成為我們的依怙。所以,注意!「當念從今為始,一切生中,願不棄慈悲之鉤,」伸下來的慈悲之鉤,「以竭力策動其悲憫。」一定要常常地祈求佛菩薩,不要棄捨這個大悲鉤。 [1:02′55″]

現在是講了約略、粗分的十地菩薩,還沒有到佛陀的功德,那就先講到這裡。大家想一想,彌勒菩薩和文殊菩薩是佛陀的二大長子,荷佛一切事業擔,他是十地菩薩,想想十地菩薩是什麼樣?所以在念到〈皈敬頌〉的這個偈頌的時候,這裡邊的內涵是如此之多!看到經典非常浩瀚,不要害怕,因為都是快樂的事情,就不要嫌黃金多嘛!就一直向前走。我們只嫌愁苦多,哪有嫌快樂多的,對不對?這裡邊每走一步都是智慧,只嫌愚癡多,哪有人嫌智慧多的?經典不多,敵得過那麼多的煩惱嗎?佛哪一條、哪一個法都是為了滅除我們的煩惱而說,沒有一個法則是虛設的、只是擺在那裡,沒有這樣的。所以發現經典浩瀚,法門無量怎樣?誓願學,不要害怕。大家把這麼厚的《廣論》,已經十年、二十年都拚過來了,再繼續拚五大論也沒事吧?(是。) [1:04′28″]

這樣講一講,雖然聽起來很繁複,你們高興嗎?(高興。)會不會知道我們所走的路、所盼望的那一天——登地!記著剛才講的,當你跟別人較死力的時候,記住!自己去登地,全解決了。後面還有一段佛陀的,等到下節課再講。你們都聽得非常認真,所以就把那一長篇都講完了,很感恩大家,真的很感恩你們。 [1:05′05″]

這一次的《四家合註》,很想讓大家把一些不了解的儘量多一點了解。聞多、思廣、修行深,因為在斷除我們的疑惑,讓內心對三寶產生堅定信心的這一方面,去了解佛菩薩的功德幾乎是唯一途徑。不然我們每天在佛前拜佛,拜的到底是什麼?是不是我的救護處?因為什麼成為我的救護處?這樣你的內心才有力量,才能在那一刻端身正意,內心非常純淨,然後禮敬佛陀。我今天就講到這裡。 [1:05′53″]

希望大家把所學的一切,用來淨化心續、用來增長自己的信心,不要去增長名聞利養或者人我是非,因為這不是我坐在這裡講的目的。所以還是那句話,就是回家多說好話、多微笑、多幹活、多讚美你的家人,因為他們的付出成就了你學法的因緣,所以要多多感恩家人和朋友。

開示日期:2016/01/02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