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廣 II】101講~200講(廣海明月)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46講_廣論段落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146講 147講 148講 149講 150講 151講 152講 153講 154講 155講
156講 157講 158講 159講 160講
【全廣 II】146講_廣論段落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46 (2019/08/22 ~ 08/2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全廣 II】146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每天的晨起發心很重要,要讓自己有一個警覺心:今天不管遇到怎樣、怎樣的境界,我的心都要朝著正念的方向去串習,要制止非理作意,因為非理作意會帶來痛苦。這樣的話,當發現那個境界又來了,來了之後隨眠的煩惱被攪起來了,發現之後立刻就停,這樣就不會蓄積;如果停不下來就會蓄積。 [00′36″]
如果及時發現了,需要處理一下。請問蓄積的這種不愉快的情緒,怎麼處理啊?它是一種苦受啊!你怎麼把這個苦受當天處理掉呢?就是不太痛快的這種心情怎麼處理掉呢?要轉啊!怎麼轉呢?有很多種方式,比如說聽《廣論》、聽全廣是一種方式;有的同學是拜三十五佛,拜完就覺得很開心了;還有的比如說出家就承事善知識、承事僧眾啊,在家就承事父母啊,或者為大眾做一些事情。總之要把你的心放在一個善的續流上,從那個非理作意的續流轉到一個善的續流上。而那個善的續流要很強,這個時候這一天才放著,不要還在非理作意的續流上的時候你就不管、就休息了,因為它作夢可能都在增長。 [01′34″]
所以這一段時間大家在探討這個問題,尤其是小朋友都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很小心對境造意業這個部分。一旦開始小心警覺這個部分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到底苦樂的那個權利是放在誰手裡的?我們一開始修行的時候都發現是境界作主、他人作主,如果他人說幾句很歡喜、感恩的話,我們就會高興;說幾句不中聽的話,就會不愉快。我們的心情是非常非常浮動的,非常容易被境界之風吹動,是完全沒有自在的。 [02′22″]
在完全沒有自在的這種現狀和習慣下,我們要得到一點主動權,通常都有一些困難。但是只要開始了之後,就不要一直打擊自己,比如說今天發現我開始警覺的時候已經晚了、已經很難自控了,就不要接著又給自己貼一堆標籤:我不能修行啊、我業障重啊、我笨啊、或者我煩惱盛啊......,一大堆標籤就貼出來,這個時候就是跑題了。不要跑題,繼續地觀察,然後耐心地去尋找原因。 [02′58″]
在上百起、上千起貌似失敗的心對境的安立之中,我們會觀察、會把它列為例子,我們會發現:欸!我覺察到煩惱的速度比以前要快了,雖然我還是控制不了,但是我覺察力變快了、變敏銳了,洞悉煩惱動向的這個慧眼已經變得很清澈了、看清了。然後我會發現煩惱不會有那麼多理由,而正念卻有很多理由了。總之,在看到自己煩惱很多,幾乎是一對境就產生煩惱的時候,請大家不要輕易地打擊自己。因為這就是我們開始準備出征了,要征服煩惱——無始劫來的煩惱。 [03′44″]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要朝正向的作意鼓勵自己,哪怕我有一念覺察,我有幾念提正念,然後接下來全部都是非理作意,那幾個正念就是光亮,就是我手中的希望,要朝著那個地方鼓勵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要蓄積非理作意,不要蓄積負面情緒。怎麼做到呢?先要覺察,然後設法停止;如果停不下來,能夠越快覺察也好。如果停不下來全部,我可以停下來少部分,或者那個很濃的量變淡、沒有那麼強、變弱,這都是一個進步。 [04′31″]
總之,希望大家能夠朝著進步的方向總結自己。每天如果覺得造了一些惡業,或者你觀察到有很多惡業,那麼晚上就念一遍三十五佛。如果沒有時間拜,念一遍也是功德無量。把三十五佛念一遍、懺悔一遍,然後再休息。每天持之以恆地做下去,一定一定會有收穫的! [04′56″]
這就是把最近我們討論的這個主題很鮮明的議題供養給諸位,希望大家也能從中受益! [05′06″] 【全廣 II】第 146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老師說:「請問蓄積的這種不愉快的情緒,怎麼處理啊?要轉啊!」老師告訴我們要怎麼轉呢?
2. 承 1,當我們不用這些方式去轉的時候,我們通常會用什麼方式?
3. 如何不是貼標籤,而是鼓勵自己?要怎麼鼓勵自己?
從手抄 [02′58″] 開始,把如何鼓勵自己的文字、語句找出來。
【全廣 II】第 146 講 討論題綱(二)/性賢法師
1. [00′00″]~[01′34″] 為什麼我們去聽廣論、拜佛、承事師長等等,可以轉掉我們不愉快的心情?
2. [01′34″]~[02′58″] 為什麼我們會打擊自己呢?
3. [02′58″]~[05′06″] 為什麼要朝向進步的方向為自己總結呢?
156講 157講 158講 159講 160講
【全廣 II】146講_廣論段落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46 (2019/08/22 ~ 08/2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全廣 II】146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每天的晨起發心很重要,要讓自己有一個警覺心:今天不管遇到怎樣、怎樣的境界,我的心都要朝著正念的方向去串習,要制止非理作意,因為非理作意會帶來痛苦。這樣的話,當發現那個境界又來了,來了之後隨眠的煩惱被攪起來了,發現之後立刻就停,這樣就不會蓄積;如果停不下來就會蓄積。 [00′36″]
如果及時發現了,需要處理一下。請問蓄積的這種不愉快的情緒,怎麼處理啊?它是一種苦受啊!你怎麼把這個苦受當天處理掉呢?就是不太痛快的這種心情怎麼處理掉呢?要轉啊!怎麼轉呢?有很多種方式,比如說聽《廣論》、聽全廣是一種方式;有的同學是拜三十五佛,拜完就覺得很開心了;還有的比如說出家就承事善知識、承事僧眾啊,在家就承事父母啊,或者為大眾做一些事情。總之要把你的心放在一個善的續流上,從那個非理作意的續流轉到一個善的續流上。而那個善的續流要很強,這個時候這一天才放著,不要還在非理作意的續流上的時候你就不管、就休息了,因為它作夢可能都在增長。 [01′34″]
所以這一段時間大家在探討這個問題,尤其是小朋友都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很小心對境造意業這個部分。一旦開始小心警覺這個部分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到底苦樂的那個權利是放在誰手裡的?我們一開始修行的時候都發現是境界作主、他人作主,如果他人說幾句很歡喜、感恩的話,我們就會高興;說幾句不中聽的話,就會不愉快。我們的心情是非常非常浮動的,非常容易被境界之風吹動,是完全沒有自在的。 [02′22″]
在完全沒有自在的這種現狀和習慣下,我們要得到一點主動權,通常都有一些困難。但是只要開始了之後,就不要一直打擊自己,比如說今天發現我開始警覺的時候已經晚了、已經很難自控了,就不要接著又給自己貼一堆標籤:我不能修行啊、我業障重啊、我笨啊、或者我煩惱盛啊......,一大堆標籤就貼出來,這個時候就是跑題了。不要跑題,繼續地觀察,然後耐心地去尋找原因。 [02′58″]
在上百起、上千起貌似失敗的心對境的安立之中,我們會觀察、會把它列為例子,我們會發現:欸!我覺察到煩惱的速度比以前要快了,雖然我還是控制不了,但是我覺察力變快了、變敏銳了,洞悉煩惱動向的這個慧眼已經變得很清澈了、看清了。然後我會發現煩惱不會有那麼多理由,而正念卻有很多理由了。總之,在看到自己煩惱很多,幾乎是一對境就產生煩惱的時候,請大家不要輕易地打擊自己。因為這就是我們開始準備出征了,要征服煩惱——無始劫來的煩惱。 [03′44″]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要朝正向的作意鼓勵自己,哪怕我有一念覺察,我有幾念提正念,然後接下來全部都是非理作意,那幾個正念就是光亮,就是我手中的希望,要朝著那個地方鼓勵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要蓄積非理作意,不要蓄積負面情緒。怎麼做到呢?先要覺察,然後設法停止;如果停不下來,能夠越快覺察也好。如果停不下來全部,我可以停下來少部分,或者那個很濃的量變淡、沒有那麼強、變弱,這都是一個進步。 [04′31″]
總之,希望大家能夠朝著進步的方向總結自己。每天如果覺得造了一些惡業,或者你觀察到有很多惡業,那麼晚上就念一遍三十五佛。如果沒有時間拜,念一遍也是功德無量。把三十五佛念一遍、懺悔一遍,然後再休息。每天持之以恆地做下去,一定一定會有收穫的! [04′56″]
這就是把最近我們討論的這個主題很鮮明的議題供養給諸位,希望大家也能從中受益! [05′06″] 【全廣 II】第 146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老師說:「請問蓄積的這種不愉快的情緒,怎麼處理啊?要轉啊!」老師告訴我們要怎麼轉呢?
2. 承 1,當我們不用這些方式去轉的時候,我們通常會用什麼方式?
3. 如何不是貼標籤,而是鼓勵自己?要怎麼鼓勵自己?
從手抄 [02′58″] 開始,把如何鼓勵自己的文字、語句找出來。
【全廣 II】第 146 講 討論題綱(二)/性賢法師
1. [00′00″]~[01′34″] 為什麼我們去聽廣論、拜佛、承事師長等等,可以轉掉我們不愉快的心情?
2. [01′34″]~[02′58″] 為什麼我們會打擊自己呢?
3. [02′58″]~[05′06″] 為什麼要朝向進步的方向為自己總結呢?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47講_舊版3A第1冊 P74-L6 ~ P74-LL5
【全廣 II】147講_舊版3A第1冊 P74-L6 ~ P74-LL5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47 (2019/08/26 ~ 08/28)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17:42 ~ 18:47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4-L6 ~ P74-LL5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4-L7 ~ P74-LL4 )
手抄段落 平常我們常常說大乘......無比的圓滿!
【全廣 II】147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研討《廣論》的時間了,今天想繼續研討師父講的舊版《廣論》。在討論之前,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地端正自己的發心,用一個大乘的意樂:我是為了能夠成就究竟的正等覺的佛位,來聽聞《菩提道次第廣論》。那麼為什麼要成就那樣一個佛位呢?因為只有成就那樣的佛果,才能夠令所有的有情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我們先安立這樣的動機,為了這個而作聽聞。 [00′46″]
也可能在開始聽課的時候你很辛苦,就是工作呀,或者身體不舒服、很疲憊。如果你現在很疲憊的話,可以深呼吸一下,調整一下自己的呼吸,這樣的話可能就不會那麼有壓力,或者不舒服會有一種緩解。然後慢慢地把你的心放在法義上,放在說法的這個音聲上。其實身體不舒服或者疲憊,聽一聽不一定會更累。像我自己的經驗就是當我很不舒服的時候聽一聽師父講的《廣論》,每次聽都會覺得比不聽的時候要舒服。因為聽的時候可能是忘記了,但是有的時候可能是得到一種加持,就會感覺到身體都很舒適,心情也很愉快! [01′41″]
好!那我們現在就來聽一小段。 [01′47″]
這裡面那個著名的譬喻就是不管是羊車也好、鹿車也好、牛車也好,最後佛陀都希望我們能夠乘上大白牛車,就是能夠走上大乘成佛之路。那麼在這裡邊師父說:「佛出世真正的目的」,注意!「佛出世真正的目的都把最好的東西給一切眾生。」這裡邊提出了誰呢?是佛陀。那出現在世間,什麼是真正的目的呢?就是要把最好的東西給誰呢?一切眾生。 [04′10″]
所以這裡邊就涉及到最好的東西,和接受這個最好的東西的人——就是一切眾生。那麼何謂最好的東西呢?這個最好的東西出現之後,眾生真的會認識它的價值嗎?比如說從來沒有見過,會覺得這是最好的嗎?佛陀認為的最好的,可是眾生就會認為這是最好的嗎?那麼怎麼樣彌補中間的距離呢?所以師父說:「比喻當中說不同的根性引誘他」,就是要找出我們眾生能夠相應的點,讓我們對這個產生好樂心,然後跟著佛走走,發現:哦!最後那個大白牛車才是最殊勝的! [05′03″]
佛陀會根據不同根性的有情因材施教,雖然他已經找到了最完美、最殊勝的,但是在我們都不認帳的狀態下,佛陀還是想了辦法。我們通常幫一個人,說:「我這個是最好的,你認不認?」「不認!」那拂袖而去,只能說你不識貨!但是佛陀沒有因為我們不認識就拂袖而去,而是繼續像慈愛的母親一樣。我們身體需要什麼?好的食物,可是我們因為口味——我們小的時候都犯這種問題——就是不吃,然後媽媽就很焦灼,想各種辦法讓我們吃對我們身體最好的東西,所以她會想各種主意。它這裡邊就是因為不同的根性,所以設置了羊車呀、鹿車呀、牛車呀,然後告訴這個小孩:「很好玩啊,快來吧!」然後大家很高興跟著去了。所以再一次地想念佛陀的悲心、憶念佛陀的悲心。 [06′03″]
師父在這裡邊接著就又說了「大車道」,說:「表示這個才是真正最圓滿、最徹底、最究竟、最正直的。」師父是這樣解釋的,看起來是在詮釋一個大乘道。我也聽過師父對大車道的另一種解釋,可是在第一遍的《廣論》裡,師父只是就《法華經》的部分,解釋了這個要走大乘。 [06′28″]
這個「大車」其實它是指龍樹菩薩與無著菩薩,他們以聖位菩薩的行相,不需要依靠他人所寫的解釋而善巧地解釋佛語的密意,開啟了中觀和唯識兩大宗派,好像拓了兩條大車行的那個道一樣——大道,所以稱為大車。「大車道」是指兩位大車所說的道,佛陀親口授記了這兩位能夠無誤地解釋佛陀的密意,所以後學一定要依靠大車的解釋才能夠了解佛陀的密意。而宗大師就是依據傳承的教授,解釋了大車所說的道次第。其實大車和大車道有一個這樣的意思,但是師父在此處就從《法華》的角度解釋了這個問題。 [07′25″]
師父在這裡邊解釋大車道,表示這是真正圓滿、徹底、究竟、正直的。那麼怎麼樣是真正圓滿、最徹底、最究竟、最正直呢?我們真的得去學習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的論,才能夠了解佛陀的密意到底是什麼。 [07′47″]
接著師父說:大師看到了前面那種不理想的情況之後,就「釋此大車道」。看看!佛菩薩面對困境的時候,他的選擇永遠是積極進取的,去找方法解決這個困境,而不是看到了:「啊!修行人都有這麼多困難。」然後坐那兒哀嘆啊、抱怨哪!沒有選擇這種行為,而是選用見到這樣,所以來解釋大車道,讓大家認識到這才是最殊勝、究竟、圓滿的道路。然後說:「從這個地方,我們就了解本論的真正內涵。」為什麼說是無比地精采、無比地圓滿呢?因為它詮釋的是佛陀最好的那條路、最好的那條路。給我們選的是非常地精采、非常地圓滿,如果我們沿著大車道去了解這個的話,就一定會了解到佛陀的密意。所以師父在這裡邊發自內心的讚歎、發自內心的感恩、發自內心地珍惜本論的精采和圓滿,然後引領著我們能夠好好地學。 [09′14″] 【全廣 II】第 147 講 討論題綱(一)/性冠法師
1. [01′41″]~[04′10″] 為什麼老師要特別讓我們注意「佛出世真正的目的都把最好的東西給一切眾生」這件事情?是希望我們學到什麼呢?
【全廣 II】第 147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01′47″]~[02′56″] 如果「沒有聽師父講」,自己看「見已釋此大車道」,會覺得大師在講什麼?
與「聽了師父講」之後有什麼差別,哪些是自己沒有想到的?
2. [02′56″]~[09′14″] 聽完了師父的話以後,你覺得師父講的就這樣嗎?再聽完老師的講解之後,比對一下你有沒有從老師的指導聽出師父講的更深更廣的內容?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47 (2019/08/26 ~ 08/28)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17:42 ~ 18:47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4-L6 ~ P74-LL5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4-L7 ~ P74-LL4 )
手抄段落 平常我們常常說大乘......無比的圓滿!
【全廣 II】147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研討《廣論》的時間了,今天想繼續研討師父講的舊版《廣論》。在討論之前,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地端正自己的發心,用一個大乘的意樂:我是為了能夠成就究竟的正等覺的佛位,來聽聞《菩提道次第廣論》。那麼為什麼要成就那樣一個佛位呢?因為只有成就那樣的佛果,才能夠令所有的有情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我們先安立這樣的動機,為了這個而作聽聞。 [00′46″]
也可能在開始聽課的時候你很辛苦,就是工作呀,或者身體不舒服、很疲憊。如果你現在很疲憊的話,可以深呼吸一下,調整一下自己的呼吸,這樣的話可能就不會那麼有壓力,或者不舒服會有一種緩解。然後慢慢地把你的心放在法義上,放在說法的這個音聲上。其實身體不舒服或者疲憊,聽一聽不一定會更累。像我自己的經驗就是當我很不舒服的時候聽一聽師父講的《廣論》,每次聽都會覺得比不聽的時候要舒服。因為聽的時候可能是忘記了,但是有的時候可能是得到一種加持,就會感覺到身體都很舒適,心情也很愉快! [01′41″]
好!那我們現在就來聽一小段。 [01′47″]
在這一小段裡提到了「大車」,又講到了「《法華經》」。不知道諸位有多少人讀過《法華經》?可以去試著誦一遍。《法華經》很多鳳山寺的法師是會背的,他們是很熟的。 [03′20″]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平常我們常常說大乘而不用「大車」,那個地方大車是有個原因的。在《法華經》上面這個羊、鹿、牛車那個譬喻呀,佛就告訴我們,佛出世真正的目的都把最好的東西給一切眾生。所以比喻當中說不同的根性引誘他,但是最後都是同一的大白牛車。所以這個「大車道」就是表示這個才是真正最圓滿、最徹底、最究竟、最正直的。現在到大師就見到了前面的這種不理想的情況來解釋:啊!原來這個才是最殊勝、究竟、圓滿的道路。從這地方我們就了解本論真正的內涵,實在是無比的精采、無比的圓滿! [02′56″]
這裡面那個著名的譬喻就是不管是羊車也好、鹿車也好、牛車也好,最後佛陀都希望我們能夠乘上大白牛車,就是能夠走上大乘成佛之路。那麼在這裡邊師父說:「佛出世真正的目的」,注意!「佛出世真正的目的都把最好的東西給一切眾生。」這裡邊提出了誰呢?是佛陀。那出現在世間,什麼是真正的目的呢?就是要把最好的東西給誰呢?一切眾生。 [04′10″]
所以這裡邊就涉及到最好的東西,和接受這個最好的東西的人——就是一切眾生。那麼何謂最好的東西呢?這個最好的東西出現之後,眾生真的會認識它的價值嗎?比如說從來沒有見過,會覺得這是最好的嗎?佛陀認為的最好的,可是眾生就會認為這是最好的嗎?那麼怎麼樣彌補中間的距離呢?所以師父說:「比喻當中說不同的根性引誘他」,就是要找出我們眾生能夠相應的點,讓我們對這個產生好樂心,然後跟著佛走走,發現:哦!最後那個大白牛車才是最殊勝的! [05′03″]
佛陀會根據不同根性的有情因材施教,雖然他已經找到了最完美、最殊勝的,但是在我們都不認帳的狀態下,佛陀還是想了辦法。我們通常幫一個人,說:「我這個是最好的,你認不認?」「不認!」那拂袖而去,只能說你不識貨!但是佛陀沒有因為我們不認識就拂袖而去,而是繼續像慈愛的母親一樣。我們身體需要什麼?好的食物,可是我們因為口味——我們小的時候都犯這種問題——就是不吃,然後媽媽就很焦灼,想各種辦法讓我們吃對我們身體最好的東西,所以她會想各種主意。它這裡邊就是因為不同的根性,所以設置了羊車呀、鹿車呀、牛車呀,然後告訴這個小孩:「很好玩啊,快來吧!」然後大家很高興跟著去了。所以再一次地想念佛陀的悲心、憶念佛陀的悲心。 [06′03″]
師父在這裡邊接著就又說了「大車道」,說:「表示這個才是真正最圓滿、最徹底、最究竟、最正直的。」師父是這樣解釋的,看起來是在詮釋一個大乘道。我也聽過師父對大車道的另一種解釋,可是在第一遍的《廣論》裡,師父只是就《法華經》的部分,解釋了這個要走大乘。 [06′28″]
這個「大車」其實它是指龍樹菩薩與無著菩薩,他們以聖位菩薩的行相,不需要依靠他人所寫的解釋而善巧地解釋佛語的密意,開啟了中觀和唯識兩大宗派,好像拓了兩條大車行的那個道一樣——大道,所以稱為大車。「大車道」是指兩位大車所說的道,佛陀親口授記了這兩位能夠無誤地解釋佛陀的密意,所以後學一定要依靠大車的解釋才能夠了解佛陀的密意。而宗大師就是依據傳承的教授,解釋了大車所說的道次第。其實大車和大車道有一個這樣的意思,但是師父在此處就從《法華》的角度解釋了這個問題。 [07′25″]
師父在這裡邊解釋大車道,表示這是真正圓滿、徹底、究竟、正直的。那麼怎麼樣是真正圓滿、最徹底、最究竟、最正直呢?我們真的得去學習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的論,才能夠了解佛陀的密意到底是什麼。 [07′47″]
接著師父說:大師看到了前面那種不理想的情況之後,就「釋此大車道」。看看!佛菩薩面對困境的時候,他的選擇永遠是積極進取的,去找方法解決這個困境,而不是看到了:「啊!修行人都有這麼多困難。」然後坐那兒哀嘆啊、抱怨哪!沒有選擇這種行為,而是選用見到這樣,所以來解釋大車道,讓大家認識到這才是最殊勝、究竟、圓滿的道路。然後說:「從這個地方,我們就了解本論的真正內涵。」為什麼說是無比地精采、無比地圓滿呢?因為它詮釋的是佛陀最好的那條路、最好的那條路。給我們選的是非常地精采、非常地圓滿,如果我們沿著大車道去了解這個的話,就一定會了解到佛陀的密意。所以師父在這裡邊發自內心的讚歎、發自內心的感恩、發自內心地珍惜本論的精采和圓滿,然後引領著我們能夠好好地學。 [09′14″] 【全廣 II】第 147 講 討論題綱(一)/性冠法師
1. [01′41″]~[04′10″] 為什麼老師要特別讓我們注意「佛出世真正的目的都把最好的東西給一切眾生」這件事情?是希望我們學到什麼呢?
【全廣 II】第 147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01′47″]~[02′56″] 如果「沒有聽師父講」,自己看「見已釋此大車道」,會覺得大師在講什麼?
與「聽了師父講」之後有什麼差別,哪些是自己沒有想到的?
2. [02′56″]~[09′14″] 聽完了師父的話以後,你覺得師父講的就這樣嗎?再聽完老師的講解之後,比對一下你有沒有從老師的指導聽出師父講的更深更廣的內容?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48講_舊版3A第1冊 P74-LL4 ~ P75-L2
【全廣 II】148講_舊版3A第1冊 P74-LL4 ~ P75-L2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48 (2019/08/29 ~ 09/0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18:47 ~ 19:48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4-LL4 ~ P75-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4-LL3 ~ P75-L4 )
手抄段落 以我個人的體驗來說的話......不曉得怎麼辦是好!
【全廣 II】148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研討《廣論》的時間了。請大家端正一下自己的動機,把自己的續流從平常忙碌的那些事情上轉到聞法上。觀察一下自己為什麼要來研討《菩提道次第廣論》呢?應該用什麼樣的動機才能跟這樣的法相應呢?就是一定要再安立: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有情,我必須希求佛果、成就無上正等菩提,將來才可以利益無量無邊的如母有情。那麼成佛的因到底是什麼呢?因一定要先知道,要想知道這樣的因就必須要聞法,所以聞法的時候注意要專注,要將所聞的法義結合內心。 [00′58″]
今天我們來學習師父講的下一段。這一段師父主要是從他個人的經驗來說的,說剛開始學習佛法的時候遇到了種種的困境,最後是接觸到了本論之後解決了這些困境。可以從這個經驗中,知道《菩提道次第廣論》本身是會解決修行人遇到的困境的。大家可以聽一聽,師父到底剛開始學的時候示現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呢?《廣論》又是怎麼解決的呢?好,大家開始聽! [01′44″]
像我想起來有一些居士說:「到底是念阿彌陀佛呢?還是念觀世音菩薩呢?」「是念觀世音菩薩呢?還是念地藏菩薩呢?還是念文殊菩薩呢?」甚至觀想一個佛像要打坐的話,到底是觀想觀世音菩薩呢?還是觀想文殊菩薩呢?這問題有的時候就攪了好幾年都決定不下來,覺得好像哪個都行,又覺得哪個都捨不下。到最後就莫衷一是,陷入猶豫的困惑。 [04′27″]
像之前大家都聽過一個公案吧!就是有一個人他在思考因果的問題,不知道這因果到最後是怎麼回事?後來他就去問一個修行人,說:「如果是大修行人的話,還落不落因果呢?」那個人就回答他說:「不落因果!」然後就是因為「不落因果」這句話,他得到了五百世的野狐身。這個故事很有名哦!其實他就答錯了一個字,應該答「不昧因果」,就是非常非常有修行的人不是不落因果,好像因果的法則在他身上失效了,不是這麼回答!而是說他不愚昧於因果,他會對因果了了分明、毫釐不差地精勤持戒。 [05′21″]
就一個字哦!你想想,當我們對一個問題起了疑惑之後,如果是真正的疑惑,就會梗在心頭啊!然後你會一直探索這個問題,可能跟很多人探索,但是你得到答案並不是很滿意,然後自己去看經典、看論典,好像看得疑雲更重了,一個問題在心裡有的會鬱積十年。像那個人問了那個因果的問題,後來給他答的是這樣答的,如果他信了的話,說:「最有修行的人就不落因果」,好像因果法則在他之外了。如果這樣去修的話,也是非常危險的! [06′04″]
所以當我們很想修行的時候會遭遇到種種困難,師父說:「不曉得怎麼辦是好!」因為對這件事非常認真啊!我們是非常非常認真拿所有的生命來求解脫,希求證悟的體驗。可是一旦陷入疑惑,沒人指導、問不到答案的時候,真的是非常痛苦的。 [06′35″] 【全廣 II】第 148 講 討論題綱(一)/性賢法師
1. 師父剛開始學的時候示現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呢?
2. 承 1,請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困難呢?我有相似的困難嗎?
3. [04′27″]~[05′21″] 老師講了一個公案,老師講這個公案所詮為何呢?
【全廣 II】第 148 講 討論題綱(二)/如英法師
1. 前面師父講剛開始學佛遇到的困難,後面老師舉「不落因果」、「不昧因果」的公案。老師舉這個公案跟前面有什麼關係?
2. 當我們陷入疑惑,問不到答案的時候怎麼辦?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48 (2019/08/29 ~ 09/0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18:47 ~ 19:48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4-LL4 ~ P75-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4-LL3 ~ P75-L4 )
手抄段落 以我個人的體驗來說的話......不曉得怎麼辦是好!
【全廣 II】148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研討《廣論》的時間了。請大家端正一下自己的動機,把自己的續流從平常忙碌的那些事情上轉到聞法上。觀察一下自己為什麼要來研討《菩提道次第廣論》呢?應該用什麼樣的動機才能跟這樣的法相應呢?就是一定要再安立: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有情,我必須希求佛果、成就無上正等菩提,將來才可以利益無量無邊的如母有情。那麼成佛的因到底是什麼呢?因一定要先知道,要想知道這樣的因就必須要聞法,所以聞法的時候注意要專注,要將所聞的法義結合內心。 [00′58″]
今天我們來學習師父講的下一段。這一段師父主要是從他個人的經驗來說的,說剛開始學習佛法的時候遇到了種種的困境,最後是接觸到了本論之後解決了這些困境。可以從這個經驗中,知道《菩提道次第廣論》本身是會解決修行人遇到的困境的。大家可以聽一聽,師父到底剛開始學的時候示現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呢?《廣論》又是怎麼解決的呢?好,大家開始聽! [01′44″]
這一小段,師父說自己「當初修學佛法以後,也是遭遇到種種困難」,這個「也是」就是很多人學佛法其實會遇到困境。那麼師父遇到的困境是什麼呢?說大小乘縱然有種種諍論,但是好像還好,主要是大乘內部的;同樣是大乘的,性宗啊、相宗啊、教下呀,乃至各種法門、念佛法門之間,當我們不會融會貫通的時候,就會發現彼此好像是不能相容的樣子。然後說:「實在是覺得不曉得怎麼辦是好!」比如說看一個禪宗的,然後看個淨土的,再看看天台宗的......等等,接觸很多法門之後,其實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邊聽一點、那邊聽一點,聽得很多,但是要自己用功的時候都不知道怎麼辦了。 [03′52″]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以我個人的體驗來說的話,我當初修學佛法以後,也是遭遇到種種困難。那個大乘、小乘固然是彼此間有種種諍論,乃至互不相容,可是對我們畢竟比較更隔閡一點。南傳是小乘的,我們都是大乘的。但是就以我們目前來說嘛,我們同樣是大乘的,對不起!這個裡邊又有各式各樣的問題。有說性宗、有說相宗,然後呢又是教下、又是宗下,有人講修行的,有人講這個。乃至於同樣的宗下,對不起,它有五家七宗;同樣的念佛嘛,它又有這樣的不同的法門,大家互相彼此間不能相容,我實在是覺得不曉得怎麼辦是好! [02′47″]
像我想起來有一些居士說:「到底是念阿彌陀佛呢?還是念觀世音菩薩呢?」「是念觀世音菩薩呢?還是念地藏菩薩呢?還是念文殊菩薩呢?」甚至觀想一個佛像要打坐的話,到底是觀想觀世音菩薩呢?還是觀想文殊菩薩呢?這問題有的時候就攪了好幾年都決定不下來,覺得好像哪個都行,又覺得哪個都捨不下。到最後就莫衷一是,陷入猶豫的困惑。 [04′27″]
像之前大家都聽過一個公案吧!就是有一個人他在思考因果的問題,不知道這因果到最後是怎麼回事?後來他就去問一個修行人,說:「如果是大修行人的話,還落不落因果呢?」那個人就回答他說:「不落因果!」然後就是因為「不落因果」這句話,他得到了五百世的野狐身。這個故事很有名哦!其實他就答錯了一個字,應該答「不昧因果」,就是非常非常有修行的人不是不落因果,好像因果的法則在他身上失效了,不是這麼回答!而是說他不愚昧於因果,他會對因果了了分明、毫釐不差地精勤持戒。 [05′21″]
就一個字哦!你想想,當我們對一個問題起了疑惑之後,如果是真正的疑惑,就會梗在心頭啊!然後你會一直探索這個問題,可能跟很多人探索,但是你得到答案並不是很滿意,然後自己去看經典、看論典,好像看得疑雲更重了,一個問題在心裡有的會鬱積十年。像那個人問了那個因果的問題,後來給他答的是這樣答的,如果他信了的話,說:「最有修行的人就不落因果」,好像因果法則在他之外了。如果這樣去修的話,也是非常危險的! [06′04″]
所以當我們很想修行的時候會遭遇到種種困難,師父說:「不曉得怎麼辦是好!」因為對這件事非常認真啊!我們是非常非常認真拿所有的生命來求解脫,希求證悟的體驗。可是一旦陷入疑惑,沒人指導、問不到答案的時候,真的是非常痛苦的。 [06′35″] 【全廣 II】第 148 講 討論題綱(一)/性賢法師
1. 師父剛開始學的時候示現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呢?
2. 承 1,請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困難呢?我有相似的困難嗎?
3. [04′27″]~[05′21″] 老師講了一個公案,老師講這個公案所詮為何呢?
【全廣 II】第 148 講 討論題綱(二)/如英法師
1. 前面師父講剛開始學佛遇到的困難,後面老師舉「不落因果」、「不昧因果」的公案。老師舉這個公案跟前面有什麼關係?
2. 當我們陷入疑惑,問不到答案的時候怎麼辦?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49講_舊版3A第1冊 P75-L3 ~ P75-L7
【全廣 II】149講_舊版3A第1冊 P75-L3 ~ P75-L7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49 (2019/09/02 ~ 09/04)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19:48 ~ 20:40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5-L3 ~ P75-L7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5-L5 ~ P75-L10 )
手抄段落 一直等到接觸了本論......結果是大不一樣。
【全廣 II】149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那麼再聽下一段:
所以後來師父教我們:不論你是念佛的也好,念佛的就繼續念佛,參禪的就是參禪的,都可以學習本論、都可以了解本論。可是學了和不學有什麼差別呢?如果善巧地了解了這個方法之後,那麼參禪也好、念佛也好,注意那幾個字:「結果是大不一樣!」就是圓滿的教法它所呈現的這個見解、修行的次第,會給予修持不同法門的佛教修行者一個非常大、非常大的指引和幫忙,解除疑惑,並且可以讓我們不停地校對自己的方向精不精準——內心的方向、見解......很多。所以學習本論之後,無論是參禪也好、念佛也好,不論是學什麼法門,結果是大不一樣的! [03′23″]
所以師父一定是懷著非常非常喜悅的心,遇到了《廣論》、發現了《廣論》、了解了《廣論》,然後才把這本論介紹給我們這麼多的修行人,希望我們能夠真正地解決自己的修行難題,而且能大大地增進我們用功的進度。同樣的時間去用功,一旦你了解了正確的方法之後就不會走彎路,尤其是——那句話很有名,說:「寧可千年不悟,不要一日錯路!」一旦錯了之後就不知道錯到哪裡去了,應該是最漫長的一條通向解脫的路就走上去了,所以是比較危險的。 [04′07″]
師父在這一小段裡,介紹了實際上《廣論》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我們是學習什麼法門,只要了解了圓滿教法的這個次第,都可以在我們的困境上給我們一個相當精確的指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我以前就特別相應於念死法門,但是到底是怎麼樣念死呢?怎麼樣把念死結合淨土法門這樣去修持呢?那時候會發現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大家都沿著自己的想法去念死、去憶念阿彌陀佛。可是等到學習《廣論》之後,《廣論》上念死的那個法門——三根本、九因相是如此地清晰,條分縷析非常清楚,你照著修即是了。對不對?很明晰吧! [05′02″]
還有比如說修皈依,到底要如何皈依呢?就是上寺院裡請師父幫我們皈依,領個皈依證,然後回來到底要做什麼呢?去參加法會,或者吃素、做善事,到底要怎麼皈依呢?我們就會理解為「我有一個皈依師父」;但是三寶的功德到底是怎樣的?如果不學習《廣論》的話,其實佛、法、僧三寶的功德是不了解的,皈依學處到底是什麼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一旦學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很多很多修行的秘密,在《廣論》裡全部寫得非常清楚,而且完全不給人一種玄而又玄的感覺。它非常清晰明了,像一個非常非常亮的燈照著腳下的路,讓我們在那些幽暗取捨的地方,非常非常清楚——向左、向右走、向前幾步走——非常清晰的次第,不會走著、走著就迷惑了。 [06′03″]
你一看《廣論》,總有一種心明眼亮的感覺,尤其是學到空性的部分。講到空性的部分,我們就是讀《金剛經》啊、讀《心經》啊,可是到底空性的次第是怎麼修的?到底空性的見解什麼樣是最純粹的?沿著這樣的見解觀修了之後,確實能夠解決生死輪迴,而不會修到斷滅空,甚至因為錯修了這個去墮落了;或者因為錯解空性,結果還把業果見廢除了,認為不需要重視因果,甚至也不需要重視戒律,產生了這樣奇怪的看法;或者一切都空了,什麼都不在乎了,產生了種種可怖的偏差。 [06′51″]
可是一旦學習《廣論》之後,我們會發現:哇!空性的見解、依止善知識啊、積累資糧啊、小心持戒啊,它有一個嚴格的次第。而且對於空性見解學習次第的討論辨析方面,真的是太多浩瀚的典籍,可是《廣論》就把它鋪設得非常清楚。乃至修習菩提心,我們發了一點心就覺得自己是菩薩了,但是到底是發什麼心?這裡邊就提到七重因果、自他換,尤其是提到「增上意樂」,如果不這麼明晰地指出增上意樂的話,我們其實不了解菩提心真正的定義是什麼。我們會把一個普通的發心,跟真正的菩提心完全混為一談,而且也真的不了解什麼是修習菩提心的次第,比如說七重因果、自他換這兩個傳承,你到底去哪裡求呢?聽都沒聽說過!自己閱藏能不能閱明白呢?不一定!就算能,花多少辛苦才能閱出來七重因果和自他換呢?而且它還是建立在出離心的基礎上,自己如果不想從三界裡出離的話,如何對沈淪於三界的有情發出真正的慈悲心呢? [08′08″]
所以它這個嚴格的次第,真的是每一步都非常清晰,解決了我們修行人多少焦灼、多少探索的迷惘,還有那種怎麼想也想不明白、走投無路的痛苦!真的像一盞燈一樣,陪伴著我們在多少個、多少個修行的岔路口,讓我們非常輕鬆地就走上了康莊大道。 [08′38″]
這都是師父對我們的深恩啊!一旦這樣的一本論在手,捧讀它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這個值遇的因緣是很容易的,然後就產生輕忽,甚至不去很珍惜值遇道次第、值遇師父講說道次第這個因緣,那真是太遺憾了吧!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學習,好好地珍惜能遇到這樣圓滿教法的這一次暇滿人身的機會! [09′13″]
【全廣 II】第 149 講 討論題綱(一)/盧克宙學長
1. 《廣論》解決了「不能相容」的問題,師父提到哪幾個元素來說明?
2. 《廣論》可以解決問題,請問《廣論》是怎麼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
3. 從上一講到這一講,你覺得師父的用心是怎麼樣?如何體會到師父對我們的用心?師父的期盼是什麼?
【全廣 II】第 149 講 討論題綱(二)/如華法師
1. 在近兩講師父的開示內容當中,主要針對什麼內涵、行相開示引導?
2. 《廣論》能夠解決「互不相容」的問題,師父提到哪幾個元素來說明?這樣全圓道次第殊勝不共的特點是什麼?
3. 這講內容當中,老師是以什麼樣的觀點引導我們聽聞師父的開示,能夠去修學依止法、修信念恩?平常我們藉由一天的身語意造業中,怎麼樣對師長修信念恩?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49 (2019/09/02 ~ 09/04)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19:48 ~ 20:40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5-L3 ~ P75-L7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5-L5 ~ P75-L10 )
手抄段落 一直等到接觸了本論......結果是大不一樣。
【全廣 II】149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那麼再聽下一段:
在不知道如何是好的這種痛苦中,師父說:「一直等到接觸了本論」,直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出現了,然後「乃至了解了本論以後,不但把這個問題整個解決」,注意哦!是有「整個解決」這四個字,它解決的幅度是比較徹底的。然後,發現了彼此不但不矛盾,而且是互相呼應的,所以想想那時候該多麼地驚喜呀!大家都知道師父走到任何地方、天南海北任何國家,他的僧袋裡永遠都背著這本論,還有弘一大師的《南山律在家備覽》,還有《般若經》。「所以真正的關鍵」,師父說:我們到底有沒有了解圓滿的教法?如果了解了圓滿的教法,我們就會對佛教內部的各家各派自然有一番圓融的見解。 [02′14″]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一直等到接觸了本論,乃至了解了本論了以後,不但把這個問題整個解決,彼此不但不矛盾哪,而且彼此間都是互相呼應,互相呼應,所以真正的關鍵就是我們沒有了解圓滿的教法。這地方我要隨便一提,譬如說我們現在修行,那麼大家也許誤會了:哦!要我們樣樣學會了以後然後再來。不是這個意思,照樣地你念佛的是念佛,我參禪的是參禪,可是假定你善巧地了解了這個方法以後,你參禪也好、念佛也好,結果是大不一樣。 [01′01″]
所以後來師父教我們:不論你是念佛的也好,念佛的就繼續念佛,參禪的就是參禪的,都可以學習本論、都可以了解本論。可是學了和不學有什麼差別呢?如果善巧地了解了這個方法之後,那麼參禪也好、念佛也好,注意那幾個字:「結果是大不一樣!」就是圓滿的教法它所呈現的這個見解、修行的次第,會給予修持不同法門的佛教修行者一個非常大、非常大的指引和幫忙,解除疑惑,並且可以讓我們不停地校對自己的方向精不精準——內心的方向、見解......很多。所以學習本論之後,無論是參禪也好、念佛也好,不論是學什麼法門,結果是大不一樣的! [03′23″]
所以師父一定是懷著非常非常喜悅的心,遇到了《廣論》、發現了《廣論》、了解了《廣論》,然後才把這本論介紹給我們這麼多的修行人,希望我們能夠真正地解決自己的修行難題,而且能大大地增進我們用功的進度。同樣的時間去用功,一旦你了解了正確的方法之後就不會走彎路,尤其是——那句話很有名,說:「寧可千年不悟,不要一日錯路!」一旦錯了之後就不知道錯到哪裡去了,應該是最漫長的一條通向解脫的路就走上去了,所以是比較危險的。 [04′07″]
師父在這一小段裡,介紹了實際上《廣論》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我們是學習什麼法門,只要了解了圓滿教法的這個次第,都可以在我們的困境上給我們一個相當精確的指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我以前就特別相應於念死法門,但是到底是怎麼樣念死呢?怎麼樣把念死結合淨土法門這樣去修持呢?那時候會發現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大家都沿著自己的想法去念死、去憶念阿彌陀佛。可是等到學習《廣論》之後,《廣論》上念死的那個法門——三根本、九因相是如此地清晰,條分縷析非常清楚,你照著修即是了。對不對?很明晰吧! [05′02″]
還有比如說修皈依,到底要如何皈依呢?就是上寺院裡請師父幫我們皈依,領個皈依證,然後回來到底要做什麼呢?去參加法會,或者吃素、做善事,到底要怎麼皈依呢?我們就會理解為「我有一個皈依師父」;但是三寶的功德到底是怎樣的?如果不學習《廣論》的話,其實佛、法、僧三寶的功德是不了解的,皈依學處到底是什麼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一旦學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很多很多修行的秘密,在《廣論》裡全部寫得非常清楚,而且完全不給人一種玄而又玄的感覺。它非常清晰明了,像一個非常非常亮的燈照著腳下的路,讓我們在那些幽暗取捨的地方,非常非常清楚——向左、向右走、向前幾步走——非常清晰的次第,不會走著、走著就迷惑了。 [06′03″]
你一看《廣論》,總有一種心明眼亮的感覺,尤其是學到空性的部分。講到空性的部分,我們就是讀《金剛經》啊、讀《心經》啊,可是到底空性的次第是怎麼修的?到底空性的見解什麼樣是最純粹的?沿著這樣的見解觀修了之後,確實能夠解決生死輪迴,而不會修到斷滅空,甚至因為錯修了這個去墮落了;或者因為錯解空性,結果還把業果見廢除了,認為不需要重視因果,甚至也不需要重視戒律,產生了這樣奇怪的看法;或者一切都空了,什麼都不在乎了,產生了種種可怖的偏差。 [06′51″]
可是一旦學習《廣論》之後,我們會發現:哇!空性的見解、依止善知識啊、積累資糧啊、小心持戒啊,它有一個嚴格的次第。而且對於空性見解學習次第的討論辨析方面,真的是太多浩瀚的典籍,可是《廣論》就把它鋪設得非常清楚。乃至修習菩提心,我們發了一點心就覺得自己是菩薩了,但是到底是發什麼心?這裡邊就提到七重因果、自他換,尤其是提到「增上意樂」,如果不這麼明晰地指出增上意樂的話,我們其實不了解菩提心真正的定義是什麼。我們會把一個普通的發心,跟真正的菩提心完全混為一談,而且也真的不了解什麼是修習菩提心的次第,比如說七重因果、自他換這兩個傳承,你到底去哪裡求呢?聽都沒聽說過!自己閱藏能不能閱明白呢?不一定!就算能,花多少辛苦才能閱出來七重因果和自他換呢?而且它還是建立在出離心的基礎上,自己如果不想從三界裡出離的話,如何對沈淪於三界的有情發出真正的慈悲心呢? [08′08″]
所以它這個嚴格的次第,真的是每一步都非常清晰,解決了我們修行人多少焦灼、多少探索的迷惘,還有那種怎麼想也想不明白、走投無路的痛苦!真的像一盞燈一樣,陪伴著我們在多少個、多少個修行的岔路口,讓我們非常輕鬆地就走上了康莊大道。 [08′38″]
這都是師父對我們的深恩啊!一旦這樣的一本論在手,捧讀它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這個值遇的因緣是很容易的,然後就產生輕忽,甚至不去很珍惜值遇道次第、值遇師父講說道次第這個因緣,那真是太遺憾了吧!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學習,好好地珍惜能遇到這樣圓滿教法的這一次暇滿人身的機會! [09′13″]
【全廣 II】第 149 講 討論題綱(一)/盧克宙學長
1. 《廣論》解決了「不能相容」的問題,師父提到哪幾個元素來說明?
2. 《廣論》可以解決問題,請問《廣論》是怎麼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
3. 從上一講到這一講,你覺得師父的用心是怎麼樣?如何體會到師父對我們的用心?師父的期盼是什麼?
【全廣 II】第 149 講 討論題綱(二)/如華法師
1. 在近兩講師父的開示內容當中,主要針對什麼內涵、行相開示引導?
2. 《廣論》能夠解決「互不相容」的問題,師父提到哪幾個元素來說明?這樣全圓道次第殊勝不共的特點是什麼?
3. 這講內容當中,老師是以什麼樣的觀點引導我們聽聞師父的開示,能夠去修學依止法、修信念恩?平常我們藉由一天的身語意造業中,怎麼樣對師長修信念恩?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50講_廣論段落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全廣 II】150講_廣論段落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0 (2019/09/05 ~ 09/08)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全廣 II】150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研討《廣論》的時間了。最近想問大家《般若經》有沒有堅持誦啊?有沒有時間拜《三十五佛懺》?就算沒有時間,可以每天唸一遍嗎?有沒有在佛前常常地頂禮?有沒有注意到孝順父母啊?每天要問候或者承事父母親;如果父母不在的話,也可以誦經迴向給他們。總之,生命對我們來說每一天都很珍貴,要用自己的存活之際多造善業,這樣的話,對現生和來世都有無量的利益。 [00′48″]
前兩天我們有討論到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就是:當有事情發生,內心開始不寂靜或者不痛快、生煩惱的時候,到底是轉外境容易,還是轉內心容易呢?我們習慣性地都是希望別人能改,會非常輕鬆地看到別人的過失。為什麼呢?因為這個習慣太熟悉了,一下子就會看到別人哪裡錯了、哪句話說錯了,所以讓我心裡不舒服,或者沒有配合我。看起來只要讓別人不這樣說、不這樣做,或者今天不要發生某種事情,就會過得很舒心,至少不會這麼挫敗。似乎世界上痛苦的原因,都是在他人、在境界那方面。所以我們無始劫來養成的習慣,就是觀察他人的過失,在境界上糾纏、過不去,沒有去反省自己在煩惱發生的過程之中到底要負一些什麼樣的責任。 [02′14″]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裡有這樣說:「佛說彼一切,皆由惡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說在三界中最恐怖的到底是什麼呢?是那些猛獸、是毒蟲、是他人造作的災難,還是自然災害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很恐怖的,但是在《入行論》裡寂天菩薩說:最恐怖的,實際上是自己的心!在三界中,心是最恐怖的! [02′50″]
雖然很多人都讀過《入行論》、也背過《入行論》,但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認真地去思考一下:為什麼菩薩把最恐怖的因素或者說那個根本列為「心」呢?這樣的看法是正確的嗎?有什麼依據嗎?為什麼他要這樣講呢?因為我們每天都小心著外面、小心著他人對我們的傷害,甚至小心著氣候呀,小心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如果最恐怖的是自己的心的話,我們會小心自己的心嗎? [03′36″]
所以佛菩薩都認為生死輪迴的各種痛苦到底是出自於哪裡呢?說顯然是出自於內心。出自於什麼樣的內心呢?就是不調伏的內心。因為內心不調伏的緣故,就會產生怖畏。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夠去除現生以及未來世的怖畏呢?就是要把心中的苦因拿掉。但是由於我們沒有熟練地掌握調伏內心的辦法,所以在對到境界的時候會第一千次、第一萬次地去尋覓境界的過失,會一直著在他人的過失上;時光都浪費了,沒有時間看自己內心的過失、沒有時間檢查自己。因為無始劫來的續流真的是像瀑布一樣,一刻都不停地去觀察境那方面的問題,所以我們就虛度了很多可以檢束內心的珍貴光陰。 [04′43″]
從這點上來看,如果由於我們內心有煩惱、有各種障礙的緣故,產生了種種痛苦,那麼問題的答案就出現了!到底苦惱來的時候是調伏境,還是調伏心呢?那就要看看痛苦的根本在哪裡?如果痛苦的根本在境上,那就去解決境;如果痛苦的根本是心上的無明和煩惱、各種障礙,那麼就應該去解決內心的障礙,這樣就不會痛苦了。 [05′17″]
所以一切不順,或者說各種各種痛苦,追根究底都是來自於我們未馴服的這個心續。如果我們對這樣的一個見解能夠在內心中確立,並且常常去串習的話——會不會忘?會忘!忘了再提起來——那麼每天之中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的事情,總是在提醒我:「這種痛苦是源於我未馴服的心。」那麼這樣的作意就可以了嗎?還要轉念!當有一件事情發生之後,我們會發現內心著在境那方面是很嚴重的,很少會把那個力量抽回來,看看自己內心的念頭出了什麼問題,或者說自己的等流有什麼問題,或者動機有什麼問題。因為全部的時間都在計較他人的問題和境界上那方面的問題,就是沒有時間來反省的。 [06′22″]
【全廣 II】第 150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老師開示中,「轉外境」、「轉內心」所指的是我們心裡什麼行相?
2. 在生活中,找到安全的角落也可以過日子。我們真的需要在每個境界上面檢查自己的內心嗎?
【全廣 II】第 150 講 討論題綱(二)/性賢法師
1. [00′00″]~[02′14″] 請找一個內心不痛快、生煩惱的經驗。之後我選擇做什麼?
2. [02′14″]~[04′43″] 我們現在有沒有熟悉「掌握內心」的方法?如果我沒有熟悉掌握內心的方法會怎麼樣?
3. [04′43″]~[06′22″] 當我確定了「痛苦是源於我未馴服的心」的想法之後,老師跟我們說的下手處是什麼?把次第找出來。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0 (2019/09/05 ~ 09/08)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全廣 II】150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研討《廣論》的時間了。最近想問大家《般若經》有沒有堅持誦啊?有沒有時間拜《三十五佛懺》?就算沒有時間,可以每天唸一遍嗎?有沒有在佛前常常地頂禮?有沒有注意到孝順父母啊?每天要問候或者承事父母親;如果父母不在的話,也可以誦經迴向給他們。總之,生命對我們來說每一天都很珍貴,要用自己的存活之際多造善業,這樣的話,對現生和來世都有無量的利益。 [00′48″]
前兩天我們有討論到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就是:當有事情發生,內心開始不寂靜或者不痛快、生煩惱的時候,到底是轉外境容易,還是轉內心容易呢?我們習慣性地都是希望別人能改,會非常輕鬆地看到別人的過失。為什麼呢?因為這個習慣太熟悉了,一下子就會看到別人哪裡錯了、哪句話說錯了,所以讓我心裡不舒服,或者沒有配合我。看起來只要讓別人不這樣說、不這樣做,或者今天不要發生某種事情,就會過得很舒心,至少不會這麼挫敗。似乎世界上痛苦的原因,都是在他人、在境界那方面。所以我們無始劫來養成的習慣,就是觀察他人的過失,在境界上糾纏、過不去,沒有去反省自己在煩惱發生的過程之中到底要負一些什麼樣的責任。 [02′14″]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裡有這樣說:「佛說彼一切,皆由惡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說在三界中最恐怖的到底是什麼呢?是那些猛獸、是毒蟲、是他人造作的災難,還是自然災害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很恐怖的,但是在《入行論》裡寂天菩薩說:最恐怖的,實際上是自己的心!在三界中,心是最恐怖的! [02′50″]
雖然很多人都讀過《入行論》、也背過《入行論》,但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認真地去思考一下:為什麼菩薩把最恐怖的因素或者說那個根本列為「心」呢?這樣的看法是正確的嗎?有什麼依據嗎?為什麼他要這樣講呢?因為我們每天都小心著外面、小心著他人對我們的傷害,甚至小心著氣候呀,小心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如果最恐怖的是自己的心的話,我們會小心自己的心嗎? [03′36″]
所以佛菩薩都認為生死輪迴的各種痛苦到底是出自於哪裡呢?說顯然是出自於內心。出自於什麼樣的內心呢?就是不調伏的內心。因為內心不調伏的緣故,就會產生怖畏。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夠去除現生以及未來世的怖畏呢?就是要把心中的苦因拿掉。但是由於我們沒有熟練地掌握調伏內心的辦法,所以在對到境界的時候會第一千次、第一萬次地去尋覓境界的過失,會一直著在他人的過失上;時光都浪費了,沒有時間看自己內心的過失、沒有時間檢查自己。因為無始劫來的續流真的是像瀑布一樣,一刻都不停地去觀察境那方面的問題,所以我們就虛度了很多可以檢束內心的珍貴光陰。 [04′43″]
從這點上來看,如果由於我們內心有煩惱、有各種障礙的緣故,產生了種種痛苦,那麼問題的答案就出現了!到底苦惱來的時候是調伏境,還是調伏心呢?那就要看看痛苦的根本在哪裡?如果痛苦的根本在境上,那就去解決境;如果痛苦的根本是心上的無明和煩惱、各種障礙,那麼就應該去解決內心的障礙,這樣就不會痛苦了。 [05′17″]
所以一切不順,或者說各種各種痛苦,追根究底都是來自於我們未馴服的這個心續。如果我們對這樣的一個見解能夠在內心中確立,並且常常去串習的話——會不會忘?會忘!忘了再提起來——那麼每天之中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的事情,總是在提醒我:「這種痛苦是源於我未馴服的心。」那麼這樣的作意就可以了嗎?還要轉念!當有一件事情發生之後,我們會發現內心著在境那方面是很嚴重的,很少會把那個力量抽回來,看看自己內心的念頭出了什麼問題,或者說自己的等流有什麼問題,或者動機有什麼問題。因為全部的時間都在計較他人的問題和境界上那方面的問題,就是沒有時間來反省的。 [06′22″]
【全廣 II】第 150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老師開示中,「轉外境」、「轉內心」所指的是我們心裡什麼行相?
2. 在生活中,找到安全的角落也可以過日子。我們真的需要在每個境界上面檢查自己的內心嗎?
【全廣 II】第 150 講 討論題綱(二)/性賢法師
1. [00′00″]~[02′14″] 請找一個內心不痛快、生煩惱的經驗。之後我選擇做什麼?
2. [02′14″]~[04′43″] 我們現在有沒有熟悉「掌握內心」的方法?如果我沒有熟悉掌握內心的方法會怎麼樣?
3. [04′43″]~[06′22″] 當我確定了「痛苦是源於我未馴服的心」的想法之後,老師跟我們說的下手處是什麼?把次第找出來。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51講_廣論段落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全廣 II】151講_廣論段落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1 (2019/09/09 ~ 09/1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全廣 II】151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如果稍有時間來反省的話,我們就要注意心要平靜一些。就好像一個湖水,靜靜的時候才能夠映出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我們內心也是,寧靜了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生命中更深一層的問題。所以步調不能太快、太雜亂、太匆促,因為這樣的話,我們就無法關注內心、無法看那些念頭。所以在二六時中的工作中、學習中,在家庭中、大大小小的這些事物之中,請大家要稍微放緩一下腳步。放緩腳步做什麼呢?凝視一下自己的心。要記得三界中最恐怖的就是內心了!因為最痛苦的根本存在於內心,所有的痛苦的來源,是我們並未調伏的心。 [01′06″]
所以如果佛菩薩來到世間告訴我們這樣的真理,我們在內心中能夠樹立這樣的見解,然後反覆地去練習的話,自然會嚐到修習佛法的甜頭。你會發現:實際上改變內心比改變外境容易多了,因為他人的心是很難把握的。可是我們如果靜下來看一看自己的心,每天看一看、每天看一看!大事看一看、小事看一看、凡事都看一看!我們就會越來越熟悉自己的心,就是會熟悉自己對境的時候那個套路,你會知道這個事情來了我會怎麼想,是怎麼發生的,然後把它那個方向變成是向內調伏,馴服我這顆未馴服的心。讓沒有生起的良善能夠生起來、沒有生起的寬恕能夠生起來;對他人的慈悲,對應該尊重的父母親啊、師長、三寶,甚至一個陌生人、一個他有情,我們都應該恭恭敬敬地對待別人。這樣的話,就不會產生很多雜亂的、痛苦的這些因。所以每天起來的時候,如果提一下這樣的正念,這樣一天的生活之中我們就會少造很多惡業,因為我們會有一個正知力在關照自己的三業。 [02′35″]
長此以往這樣地用功下去,自然我們就會習慣於遮止三門的惡業,習慣在身語意上去造作良善的念頭。慢慢地讓我們的善業像瀑流水一樣絕對不會停止,而且越來越增長、越來越增長。這樣的話,我們在現世的時候就會收穫一個平靜的、調柔的、感恩的心;不會用語言去刺傷別人,或者對他人的付出很麻木,或者凡有事情發生都是他人的錯;我們就非常容易反省自己;就會在生命裡發現很多很多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事情、值得感恩的事情。 [03′24″]
所以到底事情發生的時候是轉境容易,還是轉心容易呢?也希望你們可以討論一下。我覺得這個討論是非常具有價值、非常具有意義的!雖然經典上講了很多次了、佛菩薩耳提面命地常常叮囑我們,但是心對境就會迷失,我們就會認為凡是境界那方面都是出問題的。可是三界中最恐怖的莫過於這顆心了,它會出生一切痛苦;當然你好好修行它的時候,它就會出生一切快樂,所以大家要好好地努力! [04′07″]
另外,當我們開始注意到很多的痛苦、甚至所有的痛苦的根本,都是出自於內心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在跟他人相處的過程之中,到底是把自己放在重要的位置?還是把他人放在重要的位置?是愛自、還是愛他?我們都知道我們有我愛執,所以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自他還是不公平的。我們常常讓他人退居在角落,然後把自己放在一個堂而皇之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位置。實際上,這就是苦因,佛說這就是苦因。 [04′48″]
如果能夠好好地信受佛所說的話,調整自己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一個習慣,變成是愛他勝自——愛惜他人勝過自己,把這個習慣慢慢地調伏過來。然後把特別愛重自己的這個不調順、未馴伏的部分把它調伏,調伏到非常非常地尊重他人,能夠把他人放在自己生命最重要的位置。《入行論》裡也有講:佛陀是這樣做的,所以佛陀得到了一切快樂;那麼眾生呢?是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就成熟了太多的痛苦。所以看一看兩者的結局,就應該知道選擇什麼樣的思想、什麼樣的行為。 [05′49″]
說到此,就是希望我們真能夠把佛菩薩講的教言在內心裡好好地思考、好好地珍惜,因為能夠聽到這樣一句「愛他勝自」,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如果能夠把愛他勝自列為生命的宗旨,生生世世實踐的話,我覺得我們生命的視野會特別地開朗。在我們每日的很多很多的觀察之中,我們眼裡自然會看到他人的好、他人的付出、他人的不容易、他人的艱辛。這樣的話,我們就好像在黑夜裡會習慣去看到滿天的星辰,而不會老是習慣注視黑暗。 [06′43″] 【全廣 II】第 151 講 討論題綱(一)/性冠法師
1. [00′00″]~[01′06″] 練習把自己的心先靜下來,回想一下最近的生活當中,自己的內心中有沒有感受到什麼痛苦?思考一下痛苦的根源來自於哪裡?
2. [01′06″]~[02′35″] 複習一下這段老師所詮的內容,老師告訴我們怎麼樣的每天的用功方式?
【全廣 II】第 151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既然標準答案是轉心容易轉境難,我(或很多人)通常對境時是轉心嗎?為什麼?
2.我們都有離苦得樂的本能。如果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苦因,為什麼我(或很多人)都如此做?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1 (2019/09/09 ~ 09/1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全廣 II】151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如果稍有時間來反省的話,我們就要注意心要平靜一些。就好像一個湖水,靜靜的時候才能夠映出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我們內心也是,寧靜了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生命中更深一層的問題。所以步調不能太快、太雜亂、太匆促,因為這樣的話,我們就無法關注內心、無法看那些念頭。所以在二六時中的工作中、學習中,在家庭中、大大小小的這些事物之中,請大家要稍微放緩一下腳步。放緩腳步做什麼呢?凝視一下自己的心。要記得三界中最恐怖的就是內心了!因為最痛苦的根本存在於內心,所有的痛苦的來源,是我們並未調伏的心。 [01′06″]
所以如果佛菩薩來到世間告訴我們這樣的真理,我們在內心中能夠樹立這樣的見解,然後反覆地去練習的話,自然會嚐到修習佛法的甜頭。你會發現:實際上改變內心比改變外境容易多了,因為他人的心是很難把握的。可是我們如果靜下來看一看自己的心,每天看一看、每天看一看!大事看一看、小事看一看、凡事都看一看!我們就會越來越熟悉自己的心,就是會熟悉自己對境的時候那個套路,你會知道這個事情來了我會怎麼想,是怎麼發生的,然後把它那個方向變成是向內調伏,馴服我這顆未馴服的心。讓沒有生起的良善能夠生起來、沒有生起的寬恕能夠生起來;對他人的慈悲,對應該尊重的父母親啊、師長、三寶,甚至一個陌生人、一個他有情,我們都應該恭恭敬敬地對待別人。這樣的話,就不會產生很多雜亂的、痛苦的這些因。所以每天起來的時候,如果提一下這樣的正念,這樣一天的生活之中我們就會少造很多惡業,因為我們會有一個正知力在關照自己的三業。 [02′35″]
長此以往這樣地用功下去,自然我們就會習慣於遮止三門的惡業,習慣在身語意上去造作良善的念頭。慢慢地讓我們的善業像瀑流水一樣絕對不會停止,而且越來越增長、越來越增長。這樣的話,我們在現世的時候就會收穫一個平靜的、調柔的、感恩的心;不會用語言去刺傷別人,或者對他人的付出很麻木,或者凡有事情發生都是他人的錯;我們就非常容易反省自己;就會在生命裡發現很多很多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事情、值得感恩的事情。 [03′24″]
所以到底事情發生的時候是轉境容易,還是轉心容易呢?也希望你們可以討論一下。我覺得這個討論是非常具有價值、非常具有意義的!雖然經典上講了很多次了、佛菩薩耳提面命地常常叮囑我們,但是心對境就會迷失,我們就會認為凡是境界那方面都是出問題的。可是三界中最恐怖的莫過於這顆心了,它會出生一切痛苦;當然你好好修行它的時候,它就會出生一切快樂,所以大家要好好地努力! [04′07″]
另外,當我們開始注意到很多的痛苦、甚至所有的痛苦的根本,都是出自於內心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在跟他人相處的過程之中,到底是把自己放在重要的位置?還是把他人放在重要的位置?是愛自、還是愛他?我們都知道我們有我愛執,所以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自他還是不公平的。我們常常讓他人退居在角落,然後把自己放在一個堂而皇之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位置。實際上,這就是苦因,佛說這就是苦因。 [04′48″]
如果能夠好好地信受佛所說的話,調整自己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一個習慣,變成是愛他勝自——愛惜他人勝過自己,把這個習慣慢慢地調伏過來。然後把特別愛重自己的這個不調順、未馴伏的部分把它調伏,調伏到非常非常地尊重他人,能夠把他人放在自己生命最重要的位置。《入行論》裡也有講:佛陀是這樣做的,所以佛陀得到了一切快樂;那麼眾生呢?是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就成熟了太多的痛苦。所以看一看兩者的結局,就應該知道選擇什麼樣的思想、什麼樣的行為。 [05′49″]
說到此,就是希望我們真能夠把佛菩薩講的教言在內心裡好好地思考、好好地珍惜,因為能夠聽到這樣一句「愛他勝自」,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如果能夠把愛他勝自列為生命的宗旨,生生世世實踐的話,我覺得我們生命的視野會特別地開朗。在我們每日的很多很多的觀察之中,我們眼裡自然會看到他人的好、他人的付出、他人的不容易、他人的艱辛。這樣的話,我們就好像在黑夜裡會習慣去看到滿天的星辰,而不會老是習慣注視黑暗。 [06′43″] 【全廣 II】第 151 講 討論題綱(一)/性冠法師
1. [00′00″]~[01′06″] 練習把自己的心先靜下來,回想一下最近的生活當中,自己的內心中有沒有感受到什麼痛苦?思考一下痛苦的根源來自於哪裡?
2. [01′06″]~[02′35″] 複習一下這段老師所詮的內容,老師告訴我們怎麼樣的每天的用功方式?
【全廣 II】第 151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既然標準答案是轉心容易轉境難,我(或很多人)通常對境時是轉心嗎?為什麼?
2.我們都有離苦得樂的本能。如果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苦因,為什麼我(或很多人)都如此做?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52講_舊版3A第1冊 P75L8 ~ P76LL2
【全廣 II】152講_舊版3A第1冊 P75L8 ~ P76LL2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2 (2019/09/12 ~ 09/1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0:40 ~ 24:01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5L8 ~ P76L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5L11 ~ P76LL1 )
手抄段落 我現在隨便說一個例子......在這一點我只隨舉一例。
【全廣 II】152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好!下面我們就聽師父的帶子。
可是這是對於不能往生、不能去的原因的分析,就是去的功德和淨化的業障不夠,所以拿來回向的話不夠往生極樂世界。那麼為什麼不夠了呢?師父在下一段說:「其他的不談。」在這裡邊列舉了一個「排斥」。排斥什麼了呢?自己要走一門深入的這個法門之後,排斥其他的,師父說這是會產生嚴重障礙的。 [03′30″]
那麼為什麼內心裡會排斥呢?師父說:「眼前事實上面大家沒有圓滿的教授,所以往往啊除了自己走自己的這個一門以外,往往彼此間哪不能互相認識,乃至於排斥。『排斥』,這事情是有非常嚴重障礙的。」所以他那個起因,師父歸結為:因為沒有得到圓滿的教授,自己就走自己的這個門,其他的都不認識。第二步,因為不認識,乃至於排斥,排斥是有很嚴重的障礙的。 [04′19″]
那麼到底為什麼在這裡提出了「排斥」,然後提出了這個嚴重的障礙?難道是排斥會造成往生的障礙嗎?去極樂世界的障礙嗎?如果這樣的話,問題就太大了!所以接著大家往下聽。 [04′41″]
那麼「應機」,就是適應各種眾生的根機、心量。為了應機,每一個法都是經過佛無量劫,無量劫!大家要知道無量劫有多長的時間!多長的時間做什麼呢?「捨頭目腦髓,這樣積聚起來的。」就是一個一個積聚起來的無量法門。「所以它有它的無比的價值在。」佛陀是用生命換來的,不是用一生的生命,是用多少生、多少世的生命換來的這麼一個珍貴的法!可是由於我們不了解它的緣故,就認為它沒有價值,只有我現在學的有價值,其他人學的都沒有價值;忘記了其他人學的,也是佛陀無量劫來用頭目腦髓換來的。注意!師父在這裡邊用了幾個字:「我們現在」,注意聽哦!注意聽,不要走神!「我們現在隨便」,師父用了「隨便」,然後「輕輕易易地否定它、毀謗它了。」注意!「隨便」,何等輕鬆的、不在意的一個態度;「輕輕易易地」,幾乎就是順口就來了,眼神啊、心態呀、念頭上,就非常非常輕鬆地否定了佛陀用生命換來的這麼珍貴的法。用整個生命換來的東西,輕輕地、隨隨便便地就毀謗了、否定了它。 [08′49″]
【全廣 II】第 152 講 討論題綱/如英法師
1. 請大家揣摩一下,師父所講的「排斥」是什麼樣的內心行相?
2. 因為沒有得到圓滿的教授,乃至產生了「排斥」。我們學到《廣論》這樣圓滿的教授了,請問我們會不會也容易產生「排斥其他法門」的問題?如果會,也請舉出原因及行相。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2 (2019/09/12 ~ 09/1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0:40 ~ 24:01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5L8 ~ P76L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5L11 ~ P76LL1 )
手抄段落 我現在隨便說一個例子......在這一點我只隨舉一例。
【全廣 II】152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好!下面我們就聽師父的帶子。
師父在這一段說:念佛是很多的,實際上的的確確適應我們目前的機,是一個最善巧的法門。但是祖師說這是萬修萬人去的千真萬確的事實,為什麼我們修了半天沒去?師父說:「這不是一個大問題嗎?」原因是很多的。師父舉了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業障重、智慧資糧不足。如果業障能夠淨除、資糧積聚了的話,拿這個功德回向,自然就能夠往生了,說:「這是很明白的一個道理。」所以在到底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問題的思考上,師父還是集中在集資、淨障這個隨順於所有佛菩薩善說的觀點。 [02′56″]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我現在隨便說一個例子。我請問,譬如說我們目前來說,這個念佛是最多,實際上呢也的的確確適應我們目前的機,是最善巧的一個法門。在末法的時候,我們要想解脫這個苦惱的最善巧的法門,莫過於念佛是千真萬確,但是祖師告訴我們說這是萬修萬人去,這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為什麼我們修了半天修不去?這不是一個大問題嗎?當然這個原因很多,那麼,這個地方我簡單地說明一下。說我們所以為凡夫不能去的原因是為什麼?因為我們業障很重,而我們的智慧資糧不夠,所以我們要把業障淨除,然後呢資糧積聚了,那麼然後你拿這個功德迴向,如果夠的話,你就能夠往生,這是很明白的一個道理。 [01′20″]
現在我們其他的不談,說現在為了要求念佛,然後我就單單念佛,這個好。可是我們往往產生一個問題,因為剛才說的,眼前事實上面大家沒有圓滿的教授,所以往往啊除了自己走自己的這個一門以外,往往彼此間哪不能互相認識,乃至於排斥。「排斥」,這事情是有非常嚴重的障礙的。 [01′59″]
可是這是對於不能往生、不能去的原因的分析,就是去的功德和淨化的業障不夠,所以拿來回向的話不夠往生極樂世界。那麼為什麼不夠了呢?師父在下一段說:「其他的不談。」在這裡邊列舉了一個「排斥」。排斥什麼了呢?自己要走一門深入的這個法門之後,排斥其他的,師父說這是會產生嚴重障礙的。 [03′30″]
那麼為什麼內心裡會排斥呢?師父說:「眼前事實上面大家沒有圓滿的教授,所以往往啊除了自己走自己的這個一門以外,往往彼此間哪不能互相認識,乃至於排斥。『排斥』,這事情是有非常嚴重障礙的。」所以他那個起因,師父歸結為:因為沒有得到圓滿的教授,自己就走自己的這個門,其他的都不認識。第二步,因為不認識,乃至於排斥,排斥是有很嚴重的障礙的。 [04′19″]
那麼到底為什麼在這裡提出了「排斥」,然後提出了這個嚴重的障礙?難道是排斥會造成往生的障礙嗎?去極樂世界的障礙嗎?如果這樣的話,問題就太大了!所以接著大家往下聽。 [04′41″]
剛才說「排斥」是源於沒有圓滿的教授,除了自己這個一門深入之外,彼此都互相不認識,甚至產生了排斥。那麼排斥到什麼程度呢?師父在這一段裡就直接引申到謗法這個非常非常嚴重的問題。學了《廣論》的老同學都知道謗法是非常非常恐怖的,為什麼呢?因為「佛說得清清楚楚,他為了幫助一切眾生,所以啊求各式各樣的法門。所有的法門它無非是解決一切眾生的種種方便的這個法,法無大小,本身最主要的應機。」這是師父剛才講的。 [07′07″]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佛說得清清楚楚,他為了幫助一切眾生,所以啊求各式各樣的法門。所有的法門它無非是解決一切眾生的種種方便的這個法,法無大小,本身最主要的應機、應機。而每一個法都經過佛無量劫捨頭目腦髓,這樣積聚起來的,所以它有它的無比的價值在。我們現在隨便輕輕易易地否定它、毀謗它了,不知不覺當中造成功這個謗法的障礙。我們修學佛法的人都應該了解,佛經裡面告訴我們,你造五逆十惡,諸佛菩薩有辦法幫忙你啊懺悔解除,你謗了法,對不起!沒有辦法。結果我們現在修行的人自己謗了法了,請問這個是什麼?增加無比的障礙!你說辛辛苦苦地念佛,念佛的功德不一定得到;你隨隨便便排斥別人,產生了絕大的障礙,你這樣的一點點你就能去了嗎?不但不能去啊,而且是積累了很多罪過,所以在這一點我只隨舉一例。 [06′13″]
那麼「應機」,就是適應各種眾生的根機、心量。為了應機,每一個法都是經過佛無量劫,無量劫!大家要知道無量劫有多長的時間!多長的時間做什麼呢?「捨頭目腦髓,這樣積聚起來的。」就是一個一個積聚起來的無量法門。「所以它有它的無比的價值在。」佛陀是用生命換來的,不是用一生的生命,是用多少生、多少世的生命換來的這麼一個珍貴的法!可是由於我們不了解它的緣故,就認為它沒有價值,只有我現在學的有價值,其他人學的都沒有價值;忘記了其他人學的,也是佛陀無量劫來用頭目腦髓換來的。注意!師父在這裡邊用了幾個字:「我們現在」,注意聽哦!注意聽,不要走神!「我們現在隨便」,師父用了「隨便」,然後「輕輕易易地否定它、毀謗它了。」注意!「隨便」,何等輕鬆的、不在意的一個態度;「輕輕易易地」,幾乎就是順口就來了,眼神啊、心態呀、念頭上,就非常非常輕鬆地否定了佛陀用生命換來的這麼珍貴的法。用整個生命換來的東西,輕輕地、隨隨便便地就毀謗了、否定了它。 [08′49″]
【全廣 II】第 152 講 討論題綱/如英法師
1. 請大家揣摩一下,師父所講的「排斥」是什麼樣的內心行相?
2. 因為沒有得到圓滿的教授,乃至產生了「排斥」。我們學到《廣論》這樣圓滿的教授了,請問我們會不會也容易產生「排斥其他法門」的問題?如果會,也請舉出原因及行相。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53講_舊版3A第1冊 P75L8 ~ P76LL2
【全廣 II】153講_舊版3A第1冊 P75L8 ~ P76LL2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3 (2019/09/16 ~ 09/18)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0:40 ~ 24:01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5L8 ~ P76L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5L11 ~ P76LL1 )
手抄段落 我現在隨便說一個例子......在這一點我只隨舉一例。
【全廣 II】153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謗法的業是怎麼造的呢?隨便造的!要像搬石頭一樣那麼沈重地造嗎?不是的!輕輕易易地就否定它了,是非常非常容易造的。而且師父又在後面說:「不知不覺當中造成功這個謗法的障礙。」看這幾個字,用下去是怵目驚心的哦!隨便輕輕易易地否定它、毀謗它了,不知不覺當中造成這個謗法的罪障。師父把我們的現行看得太清楚了!所以修行人平常持心不能太鬆、不能太放逸,因為那個業習氣一出來之後,我們就會造惡業,如果造到這種謗法的業障,實在是太可怕了! [00′55″]
那謗法的業到底有多可怕呢?新的學員可能不太了解,老學員都知道,提到謗法的業障,臉色都會變哦!說:造了五逆十惡,佛經裡面說諸佛菩薩還有辦法幫我們懺悔呀;但是謗了法,對不起,就是很難哦!這裡邊說:「沒有辦法!」 [01′17″]
所以師父又回過來說,我們辛辛苦苦地念佛想要往生極樂世界,可是由於沒有得到圓滿的教授,不知道其他的法門也是佛陀用無量劫的頭目腦髓換來的,也是為他有情離苦得樂辛辛苦苦地積聚出來的,有無比珍貴的價值。我們不知道這個珍貴的價值,就非常無知地、無知地誹謗了它,產生了絕大的障礙。師父又講一句:「你隨隨便便排斥別人,產生了絕大的障礙。」 [01′57″]
這裡邊有個問題我也在思考:排斥別人就會謗法嗎?我們排斥別人的時候,是否連帶著就會對他所修行的法也持著一種輕蔑的態度?師父說謗了法的,這麼大的一個惡業,「不但不能去啊,而且是累積了很多罪過!」在《菩提道次第廣論》3A 的部分,師父就非常勇悍地提出了「謗法」這件事情。 [02′30″]
對廣大的修學的弟子來說,或者對我們這些信眾來說,很多人是不太了解有謗法這個問題,甚至當時也不知道謗法有多嚴重。所以當提出這個謗法的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就看佛經,說:「謗法會這麼嚴重嗎?」在《地藏十輪經》裡邊,就廣泛地列舉了謗法會感得什麼樣的結果。還有在《廣論》後面會慢慢地學到,這是一個極大的、會墮落的、在身語意三門造作惡業的門徑。所以師父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這樣告訴我們:這個地方絕對不可以去!絕對不可以輕鬆地、隨意地否定他人所修學的法門!這樣的話,自己就很難懺悔乾淨。 [03′27″]
我會覺得這個發現是很獨到的!一門深入的人,因為對其他的法門缺乏廣泛的了解,也就自然缺乏廣泛的包容。比如說大家都知道有八萬四千法,那麼八萬四千法我們到底能知道多少法?說禪、教、律、密、淨。這些法門之間,師父說他之前的經驗就覺得:啊!大乘和大乘之間總是有一些很難理解的部分,但學了本論之後就全部地開竅、全部地理解了。師父在此處說:當我們修一法就著一法。然後著在一個法上產生是我慢嗎?還是什麼?總之就是「他人都不行,我最厲害!」因為這個心態謗法!因為沒有學到圓滿傳承而謗法! [04′14″]
這些都是要提醒我們在二六時中,對於修持其他法門的修行人真的要普同恭敬。要想他修的法也是佛陀傳下來的,絕對不可以用輕蔑的態度輕易地否定別人,說自己好。自己所學的這個法門好,自己就好嗎?這是兩個問題。那麼他人有點毛病,他人所學的那個法門就有毛病嗎?這也是兩個問題。所以我會覺得師父非常地勇悍,在那麼多年前就提出了:一定會讓我們墮落的這個謗法的業,千萬、千萬不能造! [04′56″]
在這一小段中,師父說:「佛說得清清楚楚,他為了幫助一切眾生,所以求各式各樣的法門。所有的法門它無非都是解決一切眾生的種種方便的這個法,法無大小,本身最主要的應機」,然後師父又說了一遍「應機」,重複一下。「而每一個法都經過佛無量劫捨頭目腦髓,這樣積聚起來的。」捨頭目腦髓,這樣積聚起來的。大家會不會覺得:「每個法是怎麼來的我也不知道呀!真的是佛捨頭目腦髓換來的嗎?」這個很多經典裡都有講。我現在舉一個《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六的部分。我唸一下,你們聽一下就好了,以後也可以回去看整本的經,很多經典裡都有講。說: [06′02″]
「善男子,是故若欲於三乘中隨依一乘求出生死欣樂安樂厭危苦者,應於如來所說正法,或依聲聞乘所說正法,或依獨覺乘所說正法,或依大乘所說正法普深信敬,勿生謗毀障蔽隱沒下至一頌,常應恭敬讀誦聽聞,應發堅牢正願求證。毀謗三乘隨一法者不應共住下至一宿,不應親近諮稟聽法。若諸有情隨於三乘毀謗一乘,或復親近謗三乘人諮稟聽受,由此因緣皆定當墮無間地獄,受大苦惱難有出期。何以故?善男子,我於過去修菩薩行,精勤求證無上智時,或為求請依聲聞乘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棄捨自身手足血肉皮骨頭目腦髓,或為求請依獨覺乘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棄捨自身手足血肉皮骨頭目髓腦,或為求請依於大乘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捨棄自身手足血肉皮骨頭目髓腦。如是勤苦,於三乘中下至求得一頌法已,深生歡喜,恭敬受持,如說修行,時無暫廢。經無量劫修行一切難行苦行,乃證究竟無上智果。復為利益安樂有情,宣說開示三乘正法。以是義故,不應謗毀障蔽隱沒下至一頌,常應恭敬讀誦聽聞,應發堅牢正願求證。善男子,如是三乘出要正法,一切過去未來現在,過殑伽沙諸佛同說,大威神力共所護持,為欲救拔一切有情生死大苦,為欲紹隆三寶種姓令不斷絕。是故於此三乘正法,應普信敬,勿生毀謗障蔽隱沒,若有毀謗障蔽隱沒三乘正法下至一頌,決定當墮無間地獄。」 [09′14″]
所以師父在這裡邊說:「每一個法都經過佛無量劫捨頭目腦髓,這樣積聚起來的。」這句話是有經典依據,不是為了嚇唬我們把它誇大了說的,是在很多經典裡佛親口宣說的。 [09′34″]
【全廣 II】第 153 講 討論題綱(一)/性冠法師
1. [00′00″]~[02′30″] 從老師的開示當中找出「謗法的行相」,在我們生活周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全廣 II】第 153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當提到謗法時,老師用怵目驚心來描述自己,用勇悍和獨到來稱揚師父。為什麼?我們應當如何理解?
2. 綜合第 152、153 講,因為沒有圓滿教授,不能互相認識,接著排斥,更進一步謗法。我們自省,今天值遇了廣論,我們就有了圓滿教授了嗎?若沒有,會不會也一定一路走下去,從不互相了解到謗法?師長有沒有說要怎麼辦?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3 (2019/09/16 ~ 09/18)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0:40 ~ 24:01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5L8 ~ P76L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5L11 ~ P76LL1 )
手抄段落 我現在隨便說一個例子......在這一點我只隨舉一例。
【全廣 II】153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謗法的業是怎麼造的呢?隨便造的!要像搬石頭一樣那麼沈重地造嗎?不是的!輕輕易易地就否定它了,是非常非常容易造的。而且師父又在後面說:「不知不覺當中造成功這個謗法的障礙。」看這幾個字,用下去是怵目驚心的哦!隨便輕輕易易地否定它、毀謗它了,不知不覺當中造成這個謗法的罪障。師父把我們的現行看得太清楚了!所以修行人平常持心不能太鬆、不能太放逸,因為那個業習氣一出來之後,我們就會造惡業,如果造到這種謗法的業障,實在是太可怕了! [00′55″]
那謗法的業到底有多可怕呢?新的學員可能不太了解,老學員都知道,提到謗法的業障,臉色都會變哦!說:造了五逆十惡,佛經裡面說諸佛菩薩還有辦法幫我們懺悔呀;但是謗了法,對不起,就是很難哦!這裡邊說:「沒有辦法!」 [01′17″]
所以師父又回過來說,我們辛辛苦苦地念佛想要往生極樂世界,可是由於沒有得到圓滿的教授,不知道其他的法門也是佛陀用無量劫的頭目腦髓換來的,也是為他有情離苦得樂辛辛苦苦地積聚出來的,有無比珍貴的價值。我們不知道這個珍貴的價值,就非常無知地、無知地誹謗了它,產生了絕大的障礙。師父又講一句:「你隨隨便便排斥別人,產生了絕大的障礙。」 [01′57″]
這裡邊有個問題我也在思考:排斥別人就會謗法嗎?我們排斥別人的時候,是否連帶著就會對他所修行的法也持著一種輕蔑的態度?師父說謗了法的,這麼大的一個惡業,「不但不能去啊,而且是累積了很多罪過!」在《菩提道次第廣論》3A 的部分,師父就非常勇悍地提出了「謗法」這件事情。 [02′30″]
對廣大的修學的弟子來說,或者對我們這些信眾來說,很多人是不太了解有謗法這個問題,甚至當時也不知道謗法有多嚴重。所以當提出這個謗法的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就看佛經,說:「謗法會這麼嚴重嗎?」在《地藏十輪經》裡邊,就廣泛地列舉了謗法會感得什麼樣的結果。還有在《廣論》後面會慢慢地學到,這是一個極大的、會墮落的、在身語意三門造作惡業的門徑。所以師父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這樣告訴我們:這個地方絕對不可以去!絕對不可以輕鬆地、隨意地否定他人所修學的法門!這樣的話,自己就很難懺悔乾淨。 [03′27″]
我會覺得這個發現是很獨到的!一門深入的人,因為對其他的法門缺乏廣泛的了解,也就自然缺乏廣泛的包容。比如說大家都知道有八萬四千法,那麼八萬四千法我們到底能知道多少法?說禪、教、律、密、淨。這些法門之間,師父說他之前的經驗就覺得:啊!大乘和大乘之間總是有一些很難理解的部分,但學了本論之後就全部地開竅、全部地理解了。師父在此處說:當我們修一法就著一法。然後著在一個法上產生是我慢嗎?還是什麼?總之就是「他人都不行,我最厲害!」因為這個心態謗法!因為沒有學到圓滿傳承而謗法! [04′14″]
這些都是要提醒我們在二六時中,對於修持其他法門的修行人真的要普同恭敬。要想他修的法也是佛陀傳下來的,絕對不可以用輕蔑的態度輕易地否定別人,說自己好。自己所學的這個法門好,自己就好嗎?這是兩個問題。那麼他人有點毛病,他人所學的那個法門就有毛病嗎?這也是兩個問題。所以我會覺得師父非常地勇悍,在那麼多年前就提出了:一定會讓我們墮落的這個謗法的業,千萬、千萬不能造! [04′56″]
在這一小段中,師父說:「佛說得清清楚楚,他為了幫助一切眾生,所以求各式各樣的法門。所有的法門它無非都是解決一切眾生的種種方便的這個法,法無大小,本身最主要的應機」,然後師父又說了一遍「應機」,重複一下。「而每一個法都經過佛無量劫捨頭目腦髓,這樣積聚起來的。」捨頭目腦髓,這樣積聚起來的。大家會不會覺得:「每個法是怎麼來的我也不知道呀!真的是佛捨頭目腦髓換來的嗎?」這個很多經典裡都有講。我現在舉一個《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六的部分。我唸一下,你們聽一下就好了,以後也可以回去看整本的經,很多經典裡都有講。說: [06′02″]
「善男子,是故若欲於三乘中隨依一乘求出生死欣樂安樂厭危苦者,應於如來所說正法,或依聲聞乘所說正法,或依獨覺乘所說正法,或依大乘所說正法普深信敬,勿生謗毀障蔽隱沒下至一頌,常應恭敬讀誦聽聞,應發堅牢正願求證。毀謗三乘隨一法者不應共住下至一宿,不應親近諮稟聽法。若諸有情隨於三乘毀謗一乘,或復親近謗三乘人諮稟聽受,由此因緣皆定當墮無間地獄,受大苦惱難有出期。何以故?善男子,我於過去修菩薩行,精勤求證無上智時,或為求請依聲聞乘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棄捨自身手足血肉皮骨頭目腦髓,或為求請依獨覺乘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棄捨自身手足血肉皮骨頭目髓腦,或為求請依於大乘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捨棄自身手足血肉皮骨頭目髓腦。如是勤苦,於三乘中下至求得一頌法已,深生歡喜,恭敬受持,如說修行,時無暫廢。經無量劫修行一切難行苦行,乃證究竟無上智果。復為利益安樂有情,宣說開示三乘正法。以是義故,不應謗毀障蔽隱沒下至一頌,常應恭敬讀誦聽聞,應發堅牢正願求證。善男子,如是三乘出要正法,一切過去未來現在,過殑伽沙諸佛同說,大威神力共所護持,為欲救拔一切有情生死大苦,為欲紹隆三寶種姓令不斷絕。是故於此三乘正法,應普信敬,勿生毀謗障蔽隱沒,若有毀謗障蔽隱沒三乘正法下至一頌,決定當墮無間地獄。」 [09′14″]
所以師父在這裡邊說:「每一個法都經過佛無量劫捨頭目腦髓,這樣積聚起來的。」這句話是有經典依據,不是為了嚇唬我們把它誇大了說的,是在很多經典裡佛親口宣說的。 [09′34″]
【全廣 II】第 153 講 討論題綱(一)/性冠法師
1. [00′00″]~[02′30″] 從老師的開示當中找出「謗法的行相」,在我們生活周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全廣 II】第 153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當提到謗法時,老師用怵目驚心來描述自己,用勇悍和獨到來稱揚師父。為什麼?我們應當如何理解?
2. 綜合第 152、153 講,因為沒有圓滿教授,不能互相認識,接著排斥,更進一步謗法。我們自省,今天值遇了廣論,我們就有了圓滿教授了嗎?若沒有,會不會也一定一路走下去,從不互相了解到謗法?師長有沒有說要怎麼辦?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54講_舊版3A第1冊 P76LL1 ~ P77L4
【全廣 II】154講_舊版3A第1冊 P76LL1 ~ P77L4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4 (2019/09/19 ~ 09/2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4:01 ~ 24:47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6LL1 ~ P77L4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7L1 ~ P77L5 )
手抄段落 那就是說,假定我們了解這個大概的......這是一方面。
【全廣 II】154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好!接著我們再聽下一段。
請問什麼叫「因地上要種下廣學、深學的因」呢?大家想一想。因地是哪裡呀?怎麼種?農夫在土地上耕種,秋天的時候就會有糧食、就會有果實出生。那麼我們修行人在哪裡耕種呢?就是我們的心田吧!心上就是我們的因地吧!所以當我們知道有這麼廣博、深邃的佛法法門的時候,要隨喜和恭敬佛為了無量的眾生說了這麼多法,然後我想都把它學會。所以在因地上一聽說之後,他沒有說其他的法我都不要、其他的法都不好、就我這個好,沒有生起這樣一個誹謗的意樂。他直接就轉了!轉成什麼呢?「我要學!我需要!我需要深學、我需要廣學!佛說的這些無量的法門雖然我現在沒有機會學,但不是我不需要的,是我全部都需要的!無一遺漏地全需要的!」所以在內心裡邊就種下了一個廣學、深學這樣的樂因。 [03′48″]
有沒有發現那差別?他不是排斥,不是不認識,就是哪怕有非常粗淺的認識,對到這無量法門的時候,直接產生這樣的一個心念,或者這樣的一個願,絕非是排斥、輕視;直接翻過來的,這就是在因地上種一個廣學、深學的因。注意!是在心念,是在心田上種下這樣的因——我現在不能學,我慚愧呀!但是不能說我慚愧就算了,我要廣發正願!這些佛所說的所有的教典,祖師、菩薩造的那些論,我全部有一天都要精通,都要學會它!把它受持在自己的心上,然後廣泛地弘揚。 [04′35″]
所以師父給我們的下腳處,有沒有看到是如此如此地清晰!那不能誹謗、不能去排斥別人,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師父就說應該這樣想,然後懷著慚愧心種下一個廣學、深學的因。注意!在下面又提出了:「現在一心一意只有祈求這個大善知識」,又列出了大善知識;「念阿彌陀佛。」然後就只念自己的,這也叫一門深入。雖然一門深入,但他的心是對佛所說廣闊的那個經論的海洋和虛空敞開了。他沒有封閉、沒有排斥,沒有非常無知地認為那些對自己沒用,甚至對佛所說的那些法造惡業,毀了自己的現在和未來。 [05′28″]
所以看看有善知識指導的當下一步,和沒有善知識指導當下盲修瞎鍊的一步,它的起步點簡直是天上、地下,差這麼遠!那你說他起步點差這麼遠,到目的地又差多遠呢?一定是有一個走到極苦的地方,有一個就走到了最快樂的地方,實現了他的所願。所以在這點,我覺得真的是很感恩師父手把手地教我們修行,讓我們在當下的緣起點上如何同時一門深入,同時又對廣泛的佛所說的教法,能真的在內心裡產生一個禮敬和要廣學、深學的心。每每想到這一點,真的、真的很感恩師父!很感恩師父! [06′18″]
【全廣 II】第 154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從今天的文討論,師父是如何幫助修行人,在緣起點上既能一門深入,又能種下將來深學、廣學的因呢?
2. [05′28″]~[06′18″] 老師說:「起步點簡直是天上、地下,差這麼遠!」請問「 有善知識指導,跟沒有善知識指導」有什麼差別?此處講的「起步點差這麼遠,到目的地又差多遠」又是指什麼?
【全廣 II】第 154 講 討論題綱(二)/性賢法師
1. [00′00″]~[00′52″] 把師父這段文複習一次。觀想眼前有一個朋友或同事介紹你一個法門、學一部經、聽某位法師說法,請問你第一個現起什麼想法?遇到這樣的境界,師父、老師如何教我們?
2. [00′52″]~[03′48″] 為什麼會生起非常慚愧的心?從老師的開示找答案。
3. [03′48″]~[05′28″] 師父給我們的下腳處是什麼?
4. [05′28″]~[06′18″] 老師為什麼很感恩師父?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4 (2019/09/19 ~ 09/2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4:01 ~ 24:47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6LL1 ~ P77L4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7L1 ~ P77L5 )
手抄段落 那就是說,假定我們了解這個大概的......這是一方面。
【全廣 II】154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好!接著我們再聽下一段。
剛才在聽這一段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回憶到上一段?是什麼原因我們會容易造作謗法的罪呢?是因為我們對圓滿的教授沒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所以在這一段,師父說:「假定我們了解這個大概的,也不要說最徹底圓滿的,有一個稍微深一層的認識」。就是對圓滿教法有稍微深一層的認識,那個時候我們就會曉得:哎呀,是沒錯啊!修學佛法需要這麼圓滿的,可是我眼前就是沒有辦法真正地去廣學三藏十二部、佛所留下來的這些教典。比如說關於《大藏經》就那麼多部,還有祖師們、菩薩們所造的論又那麼多,我都沒有體力、沒有時間、沒有機緣去廣學那些法門。那麼這樣想的話,就會對很多很多的法門產生一種珍惜的、很想去學它的心。但是由於現在的條件不能學,所以就產生了一個慚愧心。然後一邊慚愧著,不能說現在不學就算了,應該在因地上面,師父特別講:「所以先因地上面種下一個要深學、廣學的因。」 [02′22″]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那就是說,假定我們了解這個大概的,也不要說最徹底圓滿的,有一個稍微深一層的認識,那時候我們曉得:啊,是沒錯啊!修學佛法需要這樣的圓滿的,我眼前哪只是限於目前的狀態,沒辦法真正地深學、廣學,將來我決定要深學、廣學的!所以先因地上面種下一個要深學、廣學的因,所以懷著這個非常慚愧的心情,現在一心一意只有祈求這個大善知識,念阿彌陀佛,你就只管念你的自己,這是一方面。 [00′52″]
請問什麼叫「因地上要種下廣學、深學的因」呢?大家想一想。因地是哪裡呀?怎麼種?農夫在土地上耕種,秋天的時候就會有糧食、就會有果實出生。那麼我們修行人在哪裡耕種呢?就是我們的心田吧!心上就是我們的因地吧!所以當我們知道有這麼廣博、深邃的佛法法門的時候,要隨喜和恭敬佛為了無量的眾生說了這麼多法,然後我想都把它學會。所以在因地上一聽說之後,他沒有說其他的法我都不要、其他的法都不好、就我這個好,沒有生起這樣一個誹謗的意樂。他直接就轉了!轉成什麼呢?「我要學!我需要!我需要深學、我需要廣學!佛說的這些無量的法門雖然我現在沒有機會學,但不是我不需要的,是我全部都需要的!無一遺漏地全需要的!」所以在內心裡邊就種下了一個廣學、深學這樣的樂因。 [03′48″]
有沒有發現那差別?他不是排斥,不是不認識,就是哪怕有非常粗淺的認識,對到這無量法門的時候,直接產生這樣的一個心念,或者這樣的一個願,絕非是排斥、輕視;直接翻過來的,這就是在因地上種一個廣學、深學的因。注意!是在心念,是在心田上種下這樣的因——我現在不能學,我慚愧呀!但是不能說我慚愧就算了,我要廣發正願!這些佛所說的所有的教典,祖師、菩薩造的那些論,我全部有一天都要精通,都要學會它!把它受持在自己的心上,然後廣泛地弘揚。 [04′35″]
所以師父給我們的下腳處,有沒有看到是如此如此地清晰!那不能誹謗、不能去排斥別人,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師父就說應該這樣想,然後懷著慚愧心種下一個廣學、深學的因。注意!在下面又提出了:「現在一心一意只有祈求這個大善知識」,又列出了大善知識;「念阿彌陀佛。」然後就只念自己的,這也叫一門深入。雖然一門深入,但他的心是對佛所說廣闊的那個經論的海洋和虛空敞開了。他沒有封閉、沒有排斥,沒有非常無知地認為那些對自己沒用,甚至對佛所說的那些法造惡業,毀了自己的現在和未來。 [05′28″]
所以看看有善知識指導的當下一步,和沒有善知識指導當下盲修瞎鍊的一步,它的起步點簡直是天上、地下,差這麼遠!那你說他起步點差這麼遠,到目的地又差多遠呢?一定是有一個走到極苦的地方,有一個就走到了最快樂的地方,實現了他的所願。所以在這點,我覺得真的是很感恩師父手把手地教我們修行,讓我們在當下的緣起點上如何同時一門深入,同時又對廣泛的佛所說的教法,能真的在內心裡產生一個禮敬和要廣學、深學的心。每每想到這一點,真的、真的很感恩師父!很感恩師父! [06′18″]
【全廣 II】第 154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從今天的文討論,師父是如何幫助修行人,在緣起點上既能一門深入,又能種下將來深學、廣學的因呢?
2. [05′28″]~[06′18″] 老師說:「起步點簡直是天上、地下,差這麼遠!」請問「 有善知識指導,跟沒有善知識指導」有什麼差別?此處講的「起步點差這麼遠,到目的地又差多遠」又是指什麼?
【全廣 II】第 154 講 討論題綱(二)/性賢法師
1. [00′00″]~[00′52″] 把師父這段文複習一次。觀想眼前有一個朋友或同事介紹你一個法門、學一部經、聽某位法師說法,請問你第一個現起什麼想法?遇到這樣的境界,師父、老師如何教我們?
2. [00′52″]~[03′48″] 為什麼會生起非常慚愧的心?從老師的開示找答案。
3. [03′48″]~[05′28″] 師父給我們的下腳處是什麼?
4. [05′28″]~[06′18″] 老師為什麼很感恩師父?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55講_舊版3A第1冊 P77L5 ~ P77LL2
【全廣 II】155講_舊版3A第1冊 P77L5 ~ P77LL2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5 (2019/09/23 ~ 09/2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4:47 ~ 26:17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7L5 ~ P77L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7L6 ~ P77LL1 )
手抄段落 另外一方面呢......不影響你的念佛。
【全廣 II】155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好!那我們接著聽下一段。
那麼我作為修學佛法的佛弟子是應該有責任的,什麼責任呢?應該努力地把佛經過無量阿僧祇劫捨頭目腦髓積累這個法,要弘揚、要住持、傳持下去啊!這是師父的宏願啊!它是有使命,有責任的。師父要把這種責任傳給我們,現在就在傳給我們。可是,如果看到其他人能夠弘揚教、能夠弘揚禪,就歡喜、讚歎得不得了。為什麼?因為看到佛陀用這麼無量的難行苦行換來的教法,居然經過他人的弘揚還流傳在世間,我還能夠看到這麼美的教法在弘揚著,難道不感激涕零嗎?然後感激涕零之餘,又說了:「是的!將來我也要弘。」師父在用心的時候,看到他人的好、看到他人做得正確,就是發正願啊:「我也要如是啊!」 [04′02″]
所以這樣想了之後,一方面讚歎別人、增長自己的功德,當我這樣去讚歎別人的時候,師父期待:「一方面我也讚歎你、你也讚歎我」,注意下面那句話:「佛教彼此互相讚歎,於是這個教法也旺,我們也增長功德,不影響你的念佛。」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師父對我們這些弟子們提出了他的期待,就是:我讚歎你、你讚歎我,佛教彼此互相讚歎。如果這樣讚歎了就教法興旺,個人也會增長功德。 [05′00″]
做得到嗎?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在學《廣論》,我們能夠真心地讚美其他的寺院、其他的山頭所做的佛教事業嗎?捫心自問,能夠真心地讚美嗎?別人做到我們做不到的地方,我們能夠發自內心地讚美嗎?為什麼不能發自內心地讚美呢?尤其對於學習清淨圓滿傳承教法的弟子們,對於佛陀所說所有的法要一併地恭敬,對弘揚佛陀所說的所有法門的善知識們也要一併地頂禮、頂戴。尤其是在佛法還沒有廣泛弘揚的時候,最初花費了千辛萬苦去化度有情的那些大善知識 ,現在令佛教呈現出這樣一個局面那些善知識,他們所做的努力很多很多我們是不了解的,怎麼可能因為自己學了《廣論》之後反而輕視他人呢?反而輕視其他善知識的修學,甚至其他佛教團體的修學呢?這個是極度要對治的! [06′21″]
所以我們應該虛心地向一切大善知識、大德法師們,乃至居士們學習。正因為學到了這樣清淨圓滿的教法,我們才知道每一個寺院、每一個山頭、每一位善知識,都是辛辛苦苦地在推展佛教、在教化有情,每一步走起來都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不要輕易地就說別人哪裡哪裡做得不好,好像只有自己是超勝的。只要這樣地一開口,就知道你沒有好好學習,沒有聽懂師父所教的。 [06′59″]
所以一定要設法讓自己的心銘記師父的教誨,就是佛教要彼此相互地讚歎,一定、一定要恭敬其他的善知識在推展佛法方面所做的這些艱辛的、難以想像的努力。這是我做不到的,所以我要好好地頂禮其他的善知識能做到的部分,並且我也發願:我要向他們學習,我將來也能夠做到! [07′33″]
要看到其他的寺院、其他的山頭在推展佛教,能從內心深處真正、真正地發出歡喜和讚歎。覺得有這麼多大德、有這麼多大善知識,甚至有這麼多法師還有居士們在努力,佛教是非常非常有希望的!佛教非常非常有希望,眾生就很有希望,這是一件多麼美的事情!所以一定要依教奉行,要讚歎、要恭敬、要發願廣學,向一切善知識、法師,甚至那些為了佛教的弘揚付出了非常多努力的居士大德們,真的要好好地學習! [08′21″]
【全廣 II】第 155 講 討論題綱(一)/性勤法師
1. 老師說:「當我們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之後,請問是何種正確的認識呢?大家想一想,看你們有什麼答案?」這個「正確的認識」怎麼解釋?
2. 產生了「正確的認識」之後,心念會轉成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3. 別人做到我們做不到的地方,我們能發自
內心讚美嗎?如果不能,原因是什麼?
【全廣 II】第 155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第 154 講是「一方面」,第 155 講是「另一方面」。請問這兩方面主要的重點有何同與不同?
2. 我已經知道佛法無比珍貴了,我就「必然」已經生起想要把它「弘揚、傳持」的心了嗎?若有人尚未,為什麼?怎麼辦?
3. 如果廣論「最」殊勝,我的師長「最」殊勝,如何才能避免把其他的法門及善知識排成第二殊勝以下?如果廣論和我的師長不是「最」殊勝,又要如何說服自己在遇到困頓委屈時,仍然堅持學下去而不會半途而廢,改換學其他法門?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5 (2019/09/23 ~ 09/2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4:47 ~ 26:17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7L5 ~ P77L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7L6 ~ P77LL1 )
手抄段落 另外一方面呢......不影響你的念佛。
【全廣 II】155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好!那我們接著聽下一段。
上一段師父是說對自己的這一方面,然後接著是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哪一方面呢?就是可以看看,弘揚教的、學禪的呀,當我們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之後,注意!我要提問題了:說我們有了正確的認識之後,請問是何種正確的認識呢?大家想一想,看你們有什麼答案?注意!是產生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之後,心念轉了,轉成什麼了呢?師父第一句話就說:「對啊!」什麼是對的?「佛法在世間真不容易呀!」為什麼說佛法不容易呢?來源——佛陀經過無量阿僧祇劫捨頭目腦髓積累的這個圓滿的教法,佛陀那時候積累的,現在居然在流傳,稀有吧?珍惜吧? [02′49″]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另外一方面呢,旁邊的人哪如果在那地方,他弘他的教也好、他學他的禪也好,如果你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以後,我想我們就會這樣想:「對啊!這個佛法在世間真不容易啊!佛陀經過無量阿僧祇劫捨頭目腦髓,積累的這個圓滿的教法,流傳在世間。我們作為修學佛法的佛弟子,應該努力去把它弘揚、傳持。而我現在力量不夠,只能念佛,已經感到慚愧,現在看見他卻是能夠弘揚教、他能夠弘揚禪,我讚歎歡喜得不得了!」在這種狀態當中必然結果,說:「是的!將來我也要弘,可是眼前力量不夠,所以我現在念佛。那麼,我眼前單單......如果是每個人像我念佛,那個佛法不是慢慢地、慢慢地只有這個了,別的沒有了嗎?幸好他在這樣努力啊,我就非常讚歎、非常歡喜。我可念我自己的佛!」結果呢,一方面你讚歎別人,增長自己的功德;一方面哪我也讚歎你、你也讚歎我,佛教彼此互相讚歎,於是這個教法也旺,我們也增長功德,不影響你的念佛。 [01′36″]
那麼我作為修學佛法的佛弟子是應該有責任的,什麼責任呢?應該努力地把佛經過無量阿僧祇劫捨頭目腦髓積累這個法,要弘揚、要住持、傳持下去啊!這是師父的宏願啊!它是有使命,有責任的。師父要把這種責任傳給我們,現在就在傳給我們。可是,如果看到其他人能夠弘揚教、能夠弘揚禪,就歡喜、讚歎得不得了。為什麼?因為看到佛陀用這麼無量的難行苦行換來的教法,居然經過他人的弘揚還流傳在世間,我還能夠看到這麼美的教法在弘揚著,難道不感激涕零嗎?然後感激涕零之餘,又說了:「是的!將來我也要弘。」師父在用心的時候,看到他人的好、看到他人做得正確,就是發正願啊:「我也要如是啊!」 [04′02″]
所以這樣想了之後,一方面讚歎別人、增長自己的功德,當我這樣去讚歎別人的時候,師父期待:「一方面我也讚歎你、你也讚歎我」,注意下面那句話:「佛教彼此互相讚歎,於是這個教法也旺,我們也增長功德,不影響你的念佛。」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師父對我們這些弟子們提出了他的期待,就是:我讚歎你、你讚歎我,佛教彼此互相讚歎。如果這樣讚歎了就教法興旺,個人也會增長功德。 [05′00″]
做得到嗎?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在學《廣論》,我們能夠真心地讚美其他的寺院、其他的山頭所做的佛教事業嗎?捫心自問,能夠真心地讚美嗎?別人做到我們做不到的地方,我們能夠發自內心地讚美嗎?為什麼不能發自內心地讚美呢?尤其對於學習清淨圓滿傳承教法的弟子們,對於佛陀所說所有的法要一併地恭敬,對弘揚佛陀所說的所有法門的善知識們也要一併地頂禮、頂戴。尤其是在佛法還沒有廣泛弘揚的時候,最初花費了千辛萬苦去化度有情的那些大善知識 ,現在令佛教呈現出這樣一個局面那些善知識,他們所做的努力很多很多我們是不了解的,怎麼可能因為自己學了《廣論》之後反而輕視他人呢?反而輕視其他善知識的修學,甚至其他佛教團體的修學呢?這個是極度要對治的! [06′21″]
所以我們應該虛心地向一切大善知識、大德法師們,乃至居士們學習。正因為學到了這樣清淨圓滿的教法,我們才知道每一個寺院、每一個山頭、每一位善知識,都是辛辛苦苦地在推展佛教、在教化有情,每一步走起來都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不要輕易地就說別人哪裡哪裡做得不好,好像只有自己是超勝的。只要這樣地一開口,就知道你沒有好好學習,沒有聽懂師父所教的。 [06′59″]
所以一定要設法讓自己的心銘記師父的教誨,就是佛教要彼此相互地讚歎,一定、一定要恭敬其他的善知識在推展佛法方面所做的這些艱辛的、難以想像的努力。這是我做不到的,所以我要好好地頂禮其他的善知識能做到的部分,並且我也發願:我要向他們學習,我將來也能夠做到! [07′33″]
要看到其他的寺院、其他的山頭在推展佛教,能從內心深處真正、真正地發出歡喜和讚歎。覺得有這麼多大德、有這麼多大善知識,甚至有這麼多法師還有居士們在努力,佛教是非常非常有希望的!佛教非常非常有希望,眾生就很有希望,這是一件多麼美的事情!所以一定要依教奉行,要讚歎、要恭敬、要發願廣學,向一切善知識、法師,甚至那些為了佛教的弘揚付出了非常多努力的居士大德們,真的要好好地學習! [08′21″]
【全廣 II】第 155 講 討論題綱(一)/性勤法師
1. 老師說:「當我們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之後,請問是何種正確的認識呢?大家想一想,看你們有什麼答案?」這個「正確的認識」怎麼解釋?
2. 產生了「正確的認識」之後,心念會轉成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3. 別人做到我們做不到的地方,我們能發自
內心讚美嗎?如果不能,原因是什麼?
【全廣 II】第 155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第 154 講是「一方面」,第 155 講是「另一方面」。請問這兩方面主要的重點有何同與不同?
2. 我已經知道佛法無比珍貴了,我就「必然」已經生起想要把它「弘揚、傳持」的心了嗎?若有人尚未,為什麼?怎麼辦?
3. 如果廣論「最」殊勝,我的師長「最」殊勝,如何才能避免把其他的法門及善知識排成第二殊勝以下?如果廣論和我的師長不是「最」殊勝,又要如何說服自己在遇到困頓委屈時,仍然堅持學下去而不會半途而廢,改換學其他法門?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56講_舊版3A第1冊 P77LL1 ~ P78LL6
【全廣 II】156講_舊版3A第1冊 P77LL1 ~ P78LL6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6 (2019/09/26 ~ 09/29)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6:17 ~ 27:42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7LL1 ~ P78LL6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8L1 ~ P78LL6 )
手抄段落 你在這種狀態當中......對我們實在太好、太好了!
真如老師講授
好!大家剛才聽師父講的,我想要提一個問題。比如說「你在這種狀態當中,有什麼樣不同呢?」請問:「你在這種狀態中,有什麼樣不同」是哪種狀態呢?還記不記得上一次研討的?哪種狀態呢?大家想一想。是有什麼不同?學了正確的見解有什麼不同?後面師父說「前者」,就是沒改變的時候;「前者儘管念佛,可是因為謗法,造下來」,注意那兩個字,「絕大的惡業。」因為謗法的惡業是非常非常恐怖的,所以它不是一個大的惡業,它是一個絕大的惡業!絕大的惡業會產生什麼呢?絕大的惡業會產生絕大的痛苦,時間又特別長,非常地痛苦! [02′34″]
我們念佛是為了求生極樂世界,得到生命最究竟的快樂,去除所有輪迴的痛苦,可是一邊念佛卻因為謗法造了這個絕大的惡業,師父說:「還透三分」,還欠了很多!我們想要得到快樂,可是一邊念佛、一邊還種下了苦因,就是同時謗法。因為自己念佛的原因,沒有對佛所說的其他無量的法門產生恭敬,產生由心底裡的隨喜,反而去誹謗佛所說的法,這個惡業一定是非常非常地可怕!所以最重要的,大家可以看後面那幾個字,師父說:「反而欠了很多」,注意後面有幾個字,「自己還不知道」。 [03′29″]
那麼這種狀態是一種什麼狀態呢?可能是覺得自己非常用功地修行,自己很開心,甚至還生一點我慢,或者覺得自己的修行的狀態不錯。可是因為不了解所有佛所說的法都是無量劫佛陀用捨頭目腦髓換來,是針對不同眾生的根機救有情的,把它看得好像不應該存在的樣子,甚至是覺得很有過失的樣子,造了這樣絕大的惡業自己還不知道。 [04′02″]
那我現在問大家:為什麼自己不知道呢?是不是不認識謗法罪呀?那麼為什麼不認識謗法罪呢?就是沒有親近善知識聽聞、去了解什麼是謗法罪。所以自己不知道這個問題,最初的原因應該是源於沒有聽聞到;如果聽聞到了還犯的話,那是對自己的三業失察。所以儘管我們學《廣論》已經很多年了、很多是老學員,但是是否我們能夠很好地防範自己的三業?甚至念頭能不能對佛所說的所有的法保持著深深的恭敬?自己平常二六時中所有的行為,對到《般若經》啊、對到《廣論》啊、對到很多很多戒律呀、對到很多經典,是否能夠有足夠的恭敬啊? [05′04″]
因為現在好像我們掉到法的堆裡一樣,到處都有經典,好像經典也不是難可值遇的樣子。我們去世界這麼多學《廣論》的中心,到哪兒都有很多《廣論》、很多《般若經》。是不是到哪兒都可以遇到的時候,佛法就好像不是那麼難可值遇,然後對於經典沒有一個非常非常誠敬的心、如對聖顏的心?這些地方大家都可以檢查一下自己,因為最恐怖的是自己還不知道的時候造了很大的惡業,然後那個惡業感果的時候就只能很恐怖地去領受。所以,最好清清楚楚,每天要看著自己的三業,尤其是對上師三寶的對境、對法寶的對境。 [05′53″]
【全廣 II】第 156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師父說:「念得的一點功德被這個惡業抵銷啊,還透三分,反而欠了很多自己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問題要如何改呢?請問要如何讓自己知道「自己有沒有這個問題」?
2. 老師說:「這種狀態是一種什麼狀態呢?可能是覺得自己非常用功地修行,自己很開心,甚至還生一點我慢,或者覺得自己的修行的狀態不錯。」請問為什麼最後會生慢心呢?修行狀態不錯,為何會生慢心?
【全廣 II】第 156 講 討論題綱(二)/性賢法師
1. [00′00″]~[02′34″] 先把這段文複習一次。請問「前者」的狀況是如何?「改變後」的狀況是如何?
2. [02′34″]~[04′02″] 我曾經有「覺得自己非常用功地修行,自己很開心,甚至還生一點我慢,或者覺得自己的修行的狀態不錯」時,造下謗法的惡業嗎?
3. [04′02″]~[05′53″] 請問為什麼會在不知道的狀態之中,造了這麼大的謗法惡業呢?老師希望我們怎麼防範?
實習題:今天我對到師長、三寶的對境時,我的三業狀況如何?是否恭敬?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6 (2019/09/26 ~ 09/29)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6:17 ~ 27:42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7LL1 ~ P78LL6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8L1 ~ P78LL6 )
手抄段落 你在這種狀態當中......對我們實在太好、太好了!
【全廣 II】156講{廣海明月}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你在這種狀態當中,有什麼樣不同呢?前者儘管你念佛,可是因為你謗法呀,造下來絕大的惡業。念得的一點功德被這個惡業抵銷啊,還透三分,反而欠了很多自己還不知道。所以明明是萬修萬人去的最好法門,念了半天念不去。你現在懂得了道理,不要你改變,卻是產生這麼大的功效,第一個。第二個,因為你因地當中已經這樣想:「對啊!我將來一定要求圓滿的佛法,我現在先走這個路......。」等到你一旦到了極樂世界以後,完了以後,去了,那個時候你心裡想一想:「現在到了,現在我要廣學、深學。」你很快地這個因又啟發,所以這條直道又走上去了。要不然的話,你儘管到了那個地方去,你種下去的因,到那時候發出來的芽,你還是會走你的老路子。至少到那時候,你重新要去懺悔等等,豈不浪費很多時間?所以這一點我們要認識的。不管是你準備走圓滿的路子、不管你走目前哪一門,這個道理我們應該認識。所以這個圓滿的教法,對我們實在太好、太好了! [01′27″]
真如老師講授
好!大家剛才聽師父講的,我想要提一個問題。比如說「你在這種狀態當中,有什麼樣不同呢?」請問:「你在這種狀態中,有什麼樣不同」是哪種狀態呢?還記不記得上一次研討的?哪種狀態呢?大家想一想。是有什麼不同?學了正確的見解有什麼不同?後面師父說「前者」,就是沒改變的時候;「前者儘管念佛,可是因為謗法,造下來」,注意那兩個字,「絕大的惡業。」因為謗法的惡業是非常非常恐怖的,所以它不是一個大的惡業,它是一個絕大的惡業!絕大的惡業會產生什麼呢?絕大的惡業會產生絕大的痛苦,時間又特別長,非常地痛苦! [02′34″]
我們念佛是為了求生極樂世界,得到生命最究竟的快樂,去除所有輪迴的痛苦,可是一邊念佛卻因為謗法造了這個絕大的惡業,師父說:「還透三分」,還欠了很多!我們想要得到快樂,可是一邊念佛、一邊還種下了苦因,就是同時謗法。因為自己念佛的原因,沒有對佛所說的其他無量的法門產生恭敬,產生由心底裡的隨喜,反而去誹謗佛所說的法,這個惡業一定是非常非常地可怕!所以最重要的,大家可以看後面那幾個字,師父說:「反而欠了很多」,注意後面有幾個字,「自己還不知道」。 [03′29″]
那麼這種狀態是一種什麼狀態呢?可能是覺得自己非常用功地修行,自己很開心,甚至還生一點我慢,或者覺得自己的修行的狀態不錯。可是因為不了解所有佛所說的法都是無量劫佛陀用捨頭目腦髓換來,是針對不同眾生的根機救有情的,把它看得好像不應該存在的樣子,甚至是覺得很有過失的樣子,造了這樣絕大的惡業自己還不知道。 [04′02″]
那我現在問大家:為什麼自己不知道呢?是不是不認識謗法罪呀?那麼為什麼不認識謗法罪呢?就是沒有親近善知識聽聞、去了解什麼是謗法罪。所以自己不知道這個問題,最初的原因應該是源於沒有聽聞到;如果聽聞到了還犯的話,那是對自己的三業失察。所以儘管我們學《廣論》已經很多年了、很多是老學員,但是是否我們能夠很好地防範自己的三業?甚至念頭能不能對佛所說的所有的法保持著深深的恭敬?自己平常二六時中所有的行為,對到《般若經》啊、對到《廣論》啊、對到很多很多戒律呀、對到很多經典,是否能夠有足夠的恭敬啊? [05′04″]
因為現在好像我們掉到法的堆裡一樣,到處都有經典,好像經典也不是難可值遇的樣子。我們去世界這麼多學《廣論》的中心,到哪兒都有很多《廣論》、很多《般若經》。是不是到哪兒都可以遇到的時候,佛法就好像不是那麼難可值遇,然後對於經典沒有一個非常非常誠敬的心、如對聖顏的心?這些地方大家都可以檢查一下自己,因為最恐怖的是自己還不知道的時候造了很大的惡業,然後那個惡業感果的時候就只能很恐怖地去領受。所以,最好清清楚楚,每天要看著自己的三業,尤其是對上師三寶的對境、對法寶的對境。 [05′53″]
【全廣 II】第 156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師父說:「念得的一點功德被這個惡業抵銷啊,還透三分,反而欠了很多自己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問題要如何改呢?請問要如何讓自己知道「自己有沒有這個問題」?
2. 老師說:「這種狀態是一種什麼狀態呢?可能是覺得自己非常用功地修行,自己很開心,甚至還生一點我慢,或者覺得自己的修行的狀態不錯。」請問為什麼最後會生慢心呢?修行狀態不錯,為何會生慢心?
【全廣 II】第 156 講 討論題綱(二)/性賢法師
1. [00′00″]~[02′34″] 先把這段文複習一次。請問「前者」的狀況是如何?「改變後」的狀況是如何?
2. [02′34″]~[04′02″] 我曾經有「覺得自己非常用功地修行,自己很開心,甚至還生一點我慢,或者覺得自己的修行的狀態不錯」時,造下謗法的惡業嗎?
3. [04′02″]~[05′53″] 請問為什麼會在不知道的狀態之中,造了這麼大的謗法惡業呢?老師希望我們怎麼防範?
實習題:今天我對到師長、三寶的對境時,我的三業狀況如何?是否恭敬?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57講_舊版3A第1冊 P77LL1 ~ P78LL6
【全廣 II】157講_舊版3A第1冊 P77LL1 ~ P78LL6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7 (2019/09/30 ~ 10/0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6:17 ~ 27:42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7LL1 ~ P78LL6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8L1 ~ P78LL6 )
手抄段落 你在這種狀態當中......對我們實在太好、太好了!
【全廣 II】157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這裡邊師父說:「明明是萬修萬人去的最好法門」,為什麼念了半天沒去?說:信、願、行,還有資糧不夠。所以,師父接著說:「你現在懂得了道理,不要你改變」,可以繼續念,「卻是產生這麼大的功效。」什麼功效?因為不謗法了,可以累積不可思議的資糧呀!大家知道一句佛號那就是消多少劫、多少萬劫的生死重罪,在《三十五佛懺》裡都有。如果說能夠常常念,大家都常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常常念,一念就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在《三十五佛懺》裡有講到每一尊佛號它能夠滅除的重罪。 [00′47″]
如果以這樣的力度來念佛的話,我們有命存活的念念中,珍惜時光,我們可以消多少罪業,所以是非常非常歡喜的;同時又對佛陀所講的所有法門都保持著恭敬隨學的心;對於修學不同法門的善知識或者僧眾還有俗眾,都保持著恭敬心,這樣子真的像遍地黃金一樣,我們可以累積相當多的資糧!所以這是「第一個」。 [01′19″]
接著師父說:「第二個」。「第二個」說什麼了呢?還記得嗎?這裡邊提到了「因地當中」,注意!提到了「因地當中已經這樣想」,因地當中的想法。有沒有發現師父照顧我們是非常非常仔細的?因地當中——我們都在因地當中,現在哦!現在!我們想什麼呢?正確應該想什麼?「對呀!我將來一定要求圓滿的佛法,我現在先走這個路......。」那時候很多很多居士都在念佛吧!就是在很多很多人念佛的時候師父開始講《廣論》的。所以在因地當中他先念佛,但是他說:「我將來要求圓滿的佛法。」注意哦!這是二、三十年前師父講的。說:我將來一定要求圓滿的教法,我現在先念佛;一旦到了極樂世界之後做什麼呢?那時候又開始想:「嗯!現在到了,我要廣學、深學。」有發現嗎?生到極樂世界之後這個人的心續也還是那樣的,他在因地裡要廣學,所以到極樂世界他還是要廣學。廣學做什麼呢?請大家回答。 [02′35″]
比如說想到去極樂世界就可以了,「啊!阿彌陀佛把我救到極樂世界了!」但師父為什麼還要算一下我們到極樂世界之後去做什麼?這是為什麼?到極樂世界要深學、廣學做什麼?成佛呀!對吧?要成佛呀!為什麼要成佛呢?度盡蒼生呀!所以這還是一個大乘的走法。有沒有發現師父在幾乎可能的每一處,都在提醒我們因地要發廣大心?然後這個心要生生世世相續下去,就是要成佛! [03′20″]
所以師父說:「很快地這個因又啟發」,注意!很快地這個因又啓發,這個速度——成佛的速度。接著又說:「所以這條直道」,這是一條直的,沒有曲曲彎彎朝後走或者完全走反了,直著就走過去了。就是從因地裡你要發廣大心,發一個成佛的心,不要發下劣心,甚至不要在一邊念佛的時候一邊造謗法罪還不知道。接著,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會怎樣呢?說:「到了那個地方」,原來種的什麼因啊?就是不廣學,到那個時候發出了芽,又走到老路,然後那時候還要再懺悔,師父說了幾個字:「豈不浪費很多時間嗎?」 [04′07″]
有人說:「到極樂世界怕浪費時間幹什麼?」想一想有多少有情在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那有情是誰呀?是如母有情啊!我們如果能夠快點、快點成就的話,就可以幫忙曾經為我母親的那些有情啊!所以那個時間是他們受苦的時間哪! [04′29″]
所以在後面師父說:「不管你準備走圓滿的路子、不管你走目前哪一門,這個道理我們應該認識。」哪個道理呢?就是我們一定要修學圓滿的教法,而且要對佛所說的所有的法門,要知道是無量劫來捨頭目腦髓換來,是為了無量的有情能夠安立正確的次第而講說的,並不是沒有什麼所為、沒有什麼作用,這個道理我們要認識。 [04′57″]
「所以這個圓滿的教法」,師父接著說:「對我們實在太好了、太好了!」大家聽師父的帶子的時候,會發現師父真的滿心洋溢著歡喜,好像都一直在笑著講這一段。師父對圓滿教法的那種歡喜心,我們聽著師父的語調,彷彿看到他的笑容,那個加持力就會加持到我們的內心。 [05′22″]
對比一下我們平常在學《廣論》的時候、在學《備覽》的時候,甚至在學五大論、在學《攝類學》的時候,會不會怖畏其難,沒有感受到圓滿教法的莊嚴,然後就沒有那樣的歡喜心?你說:「這麼難,我有什麼歡喜心呢?」那你可以想有很多人賺錢也很不容易呀,為什麼他有歡喜心呢?因為考慮到勝利呀!比如說學習《攝類學》可以成為一切遍智的因啊!所以我們就不怕難,我們就去學「紅白顏色」等等,學很多、很多。所以能遇到這個圓滿的教法,一定要在內心深處深深地隨喜,然後想到師父那個發自內心的讚歎,說:「實在是太好了、太好了!」這樣的一個讚歎。 [06′06″]
【全廣 II】第 157 講 討論題綱(一)性冠法師
1. [00′00″]~[01′19″] 老師在這段裡告訴我們累積廣大資糧的方式是什麼?
2. [01′19″]~[03′20″] 師父跟老師教導我們在因地上要怎麼努力?
【全廣 II】第157講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自習題】各自思惟不研討
一[00′19″]~[01′19″] 師父説的第一個不同是什麼?可從
1. 因地上內心的認識,
2. 過程中造業的行為,
3. 果位上産生的功效,三方面去比較。
二[01′19″]~[02′35″] 師父說的第二天不同是什麼?
(因地、過程、果位)
【研討題】
三[02′35″]~[04′29″]
只要到極樂世界,就只有極樂沒有痛苦,那就好了。為何還要成佛?就算要成佛,那麼快樂,又何必急著?為什麼?
四[04′29″]~[04′57″]
師父說:「這個道理我們應該認識」。已經聽了老師的詮釋,接著不要再看老師的手抄稿,請問「這個道理」是什麼,能講得出來嗎?
五[04′57″]~[06′06″]
師父說:「對我們實在太好、太好了!」在老師詮釋之前以及之後,我們有沒有也師父或老師一樣,生起覺得「太好了」的心?為什麼?應如何努力?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57 (2019/09/30 ~ 10/0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6:17 ~ 27:42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7LL1 ~ P78LL6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8L1 ~ P78LL6 )
手抄段落 你在這種狀態當中......對我們實在太好、太好了!
【全廣 II】157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這裡邊師父說:「明明是萬修萬人去的最好法門」,為什麼念了半天沒去?說:信、願、行,還有資糧不夠。所以,師父接著說:「你現在懂得了道理,不要你改變」,可以繼續念,「卻是產生這麼大的功效。」什麼功效?因為不謗法了,可以累積不可思議的資糧呀!大家知道一句佛號那就是消多少劫、多少萬劫的生死重罪,在《三十五佛懺》裡都有。如果說能夠常常念,大家都常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常常念,一念就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在《三十五佛懺》裡有講到每一尊佛號它能夠滅除的重罪。 [00′47″]
如果以這樣的力度來念佛的話,我們有命存活的念念中,珍惜時光,我們可以消多少罪業,所以是非常非常歡喜的;同時又對佛陀所講的所有法門都保持著恭敬隨學的心;對於修學不同法門的善知識或者僧眾還有俗眾,都保持著恭敬心,這樣子真的像遍地黃金一樣,我們可以累積相當多的資糧!所以這是「第一個」。 [01′19″]
接著師父說:「第二個」。「第二個」說什麼了呢?還記得嗎?這裡邊提到了「因地當中」,注意!提到了「因地當中已經這樣想」,因地當中的想法。有沒有發現師父照顧我們是非常非常仔細的?因地當中——我們都在因地當中,現在哦!現在!我們想什麼呢?正確應該想什麼?「對呀!我將來一定要求圓滿的佛法,我現在先走這個路......。」那時候很多很多居士都在念佛吧!就是在很多很多人念佛的時候師父開始講《廣論》的。所以在因地當中他先念佛,但是他說:「我將來要求圓滿的佛法。」注意哦!這是二、三十年前師父講的。說:我將來一定要求圓滿的教法,我現在先念佛;一旦到了極樂世界之後做什麼呢?那時候又開始想:「嗯!現在到了,我要廣學、深學。」有發現嗎?生到極樂世界之後這個人的心續也還是那樣的,他在因地裡要廣學,所以到極樂世界他還是要廣學。廣學做什麼呢?請大家回答。 [02′35″]
比如說想到去極樂世界就可以了,「啊!阿彌陀佛把我救到極樂世界了!」但師父為什麼還要算一下我們到極樂世界之後去做什麼?這是為什麼?到極樂世界要深學、廣學做什麼?成佛呀!對吧?要成佛呀!為什麼要成佛呢?度盡蒼生呀!所以這還是一個大乘的走法。有沒有發現師父在幾乎可能的每一處,都在提醒我們因地要發廣大心?然後這個心要生生世世相續下去,就是要成佛! [03′20″]
所以師父說:「很快地這個因又啟發」,注意!很快地這個因又啓發,這個速度——成佛的速度。接著又說:「所以這條直道」,這是一條直的,沒有曲曲彎彎朝後走或者完全走反了,直著就走過去了。就是從因地裡你要發廣大心,發一個成佛的心,不要發下劣心,甚至不要在一邊念佛的時候一邊造謗法罪還不知道。接著,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會怎樣呢?說:「到了那個地方」,原來種的什麼因啊?就是不廣學,到那個時候發出了芽,又走到老路,然後那時候還要再懺悔,師父說了幾個字:「豈不浪費很多時間嗎?」 [04′07″]
有人說:「到極樂世界怕浪費時間幹什麼?」想一想有多少有情在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那有情是誰呀?是如母有情啊!我們如果能夠快點、快點成就的話,就可以幫忙曾經為我母親的那些有情啊!所以那個時間是他們受苦的時間哪! [04′29″]
所以在後面師父說:「不管你準備走圓滿的路子、不管你走目前哪一門,這個道理我們應該認識。」哪個道理呢?就是我們一定要修學圓滿的教法,而且要對佛所說的所有的法門,要知道是無量劫來捨頭目腦髓換來,是為了無量的有情能夠安立正確的次第而講說的,並不是沒有什麼所為、沒有什麼作用,這個道理我們要認識。 [04′57″]
「所以這個圓滿的教法」,師父接著說:「對我們實在太好了、太好了!」大家聽師父的帶子的時候,會發現師父真的滿心洋溢著歡喜,好像都一直在笑著講這一段。師父對圓滿教法的那種歡喜心,我們聽著師父的語調,彷彿看到他的笑容,那個加持力就會加持到我們的內心。 [05′22″]
對比一下我們平常在學《廣論》的時候、在學《備覽》的時候,甚至在學五大論、在學《攝類學》的時候,會不會怖畏其難,沒有感受到圓滿教法的莊嚴,然後就沒有那樣的歡喜心?你說:「這麼難,我有什麼歡喜心呢?」那你可以想有很多人賺錢也很不容易呀,為什麼他有歡喜心呢?因為考慮到勝利呀!比如說學習《攝類學》可以成為一切遍智的因啊!所以我們就不怕難,我們就去學「紅白顏色」等等,學很多、很多。所以能遇到這個圓滿的教法,一定要在內心深處深深地隨喜,然後想到師父那個發自內心的讚歎,說:「實在是太好了、太好了!」這樣的一個讚歎。 [06′06″]
【全廣 II】第 157 講 討論題綱(一)性冠法師
1. [00′00″]~[01′19″] 老師在這段裡告訴我們累積廣大資糧的方式是什麼?
2. [01′19″]~[03′20″] 師父跟老師教導我們在因地上要怎麼努力?
【全廣 II】第157講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自習題】各自思惟不研討
一[00′19″]~[01′19″] 師父説的第一個不同是什麼?可從
1. 因地上內心的認識,
2. 過程中造業的行為,
3. 果位上産生的功效,三方面去比較。
二[01′19″]~[02′35″] 師父說的第二天不同是什麼?
(因地、過程、果位)
【研討題】
三[02′35″]~[04′29″]
只要到極樂世界,就只有極樂沒有痛苦,那就好了。為何還要成佛?就算要成佛,那麼快樂,又何必急著?為什麼?
四[04′29″]~[04′57″]
師父說:「這個道理我們應該認識」。已經聽了老師的詮釋,接著不要再看老師的手抄稿,請問「這個道理」是什麼,能講得出來嗎?
五[04′57″]~[06′06″]
師父說:「對我們實在太好、太好了!」在老師詮釋之前以及之後,我們有沒有也師父或老師一樣,生起覺得「太好了」的心?為什麼?應如何努力?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58講_舊版3A第1冊 P78LL5 ~ P79L3
【全廣 II】158講_舊版3A第1冊 P78LL5 ~ P79L3
來源:全球廣論II
【全廣 II】158講-廣海明月{光明版}
講次 0158 (2019/10/03 ~ 10/06)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7:42 ~ 3B 00:24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8LL5 ~ P79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8LL5 ~ P79L3 )
手抄段落 那麼現在大師就把真正的中心......是他造論的宗旨。
【全廣 II】158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所以師父接著說:「能夠圓滿地學固然好,其他的人你只要得到了,不管你得到了以後,自己用的用在哪裡,哪一部分都得到好處。所以他把這個圓滿的教法解釋,」這個「他」是指誰啊?「他自己本身也看見了這個事實,了解了這個道理,他心裡面是非常歡喜。」誰呀?宗大師,對吧?說:「有這個圓滿的教法,整個的那個弊端可以救,整個的佛法可以興。」注意!為什麼師父這樣地歡喜圓滿的教法?這樣辛苦地把這個法一定要徹底地留下來呢?就是因為整個的弊端都是可以救的,整個的佛法都是可以興起來的。 [02′54″]
興起來是什麼意思啊?就是聞思修啊!僧俗二眾很興盛地學習佛教啊!這樣的話,「正是佛菩薩一向的他的志願,一向的作法。」注意!師父講完了這個時候,突然講到這一句話。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覺得是突然?我會覺得是突然。講到「我心遍勇喜」這個偈子,講到圓滿的教法要留下來,整個的弊端都可以救起來,整個的佛法都可以興旺,接著直接說道:「正是佛菩薩一向的他的志願,一向的作法。」佛菩薩一向的志願是什麼?令佛法可以全部興盛,然後可以救度蒼生。 [03′44″]
注意!還有一個:「一向的作法。」這個作法是什麼意思呢?當我們看到弊端,我們有時候會選擇抱怨,有時候選擇哀嘆,然後無能為力,甚至會去說別人的過失——因為某某人所以才有這樣的弊端,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對這個弊端擁有什麼樣的一個責任。會想要拯救這個弊端或者改善這個弊端嗎?比如說看到哪裡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們會想:把它做好就是把佛教興旺起來嗎?師父說這正是佛菩薩的作法。作法是什麼呢?就是弊端是可以救的。請問佛菩薩用什麼來救這個弊端呢?整個的弊端哦!師父說:「整個的那個弊端可以救!」什麼弊端呢?用什麼來救呢?就是用圓滿的教法。用圓滿的教法怎麼救呢?就是要有人講圓滿的教法,有人聽受圓滿的教法,並且依照所聽受的來結合內心的這樣一個修行。 [04′52″]
所以並不是對著弊端哀嘆,也不是把造成這樣的原因一直推給別人,自己好像什麼責任都不負,就只負責批評。佛菩薩一向的作法不是這樣的,而是直接跳起來把這件事解決。而解決的方式是如此地完美,就是要傳持圓滿的教法,很多的弊端就解決了,整個佛教也會興旺起來。所以悲心和智慧和力量都是極致地圓滿。 [05′24″]
在這樣的狀態下,說:「我心意遍勇喜。」然後師父說了兩遍:「真歡喜啊!真歡喜啊!」歡喜地又說:「遍而勇,遍而勇!」講兩遍。「這不是一個淺淺的、小小的」,又出現了——歡喜心!又開始為我們介紹佛菩薩,「因為諸佛菩薩的心量本身這個狀態就是這樣。」什麼狀態呀?「遍勇喜」!記得《入行論》有偈子吧?「有情若解脫,心喜如大海。」我們的內心又何嘗高興得像大海那樣遼闊無邊,一浪、一浪,像海浪不停息的那樣的歡喜心;但是有情若解脫的話,菩薩就會產生那樣的歡喜心。所以這裡邊再度地說到了諸佛菩薩的心量。 [06′16″]
前面說到了諸佛菩薩的志願、諸佛菩薩的作法,此處又講到諸佛菩薩的心量本身的狀態就是這樣。所以師父一直在給我們介紹佛菩薩怎麼做的、佛菩薩的志願是什麼、佛菩薩的心量是什麼樣。為什麼要一直這樣介紹?就是讓我們心生渴仰,能夠嚮往這樣的生命境界,能夠把自己從只關注自我的苦樂,只關注幾個人的苦樂,甚至只管自己這樣一個我愛執的爆發狀態,慢慢地引生到嚮往佛菩薩的生命境界,很渴望能把所有有情的離苦得樂擔在自己身上那樣的一個責任感。所以,很想擁有那樣的一個責任感,為了這樣的一個願心或者行心而心潮澎湃。有沒有感覺到師父講這一段心潮澎湃?他為佛菩薩的志願所激動、為佛菩薩的心量所歡喜,這個感受可以透過師父的語調直接地傳遞過來。 [07′30″]
我也在師父身邊的時候親眼看到,比如師父捧到《般若經》、捧到《廣論》那種全身心恭敬的樣子,都是雙手捧著,非常非常非常珍重的樣子。講到大師教法的時候,師父常常都會非常非常地歡喜,有的時候也是很感動!我也跟在師父身邊,看到師父在頂禮宗大師、在頂禮三寶的時候那個虔誠的樣子。尤其是比如講到菩薩戒的某一段,師父通常說他講到菩提心的時候是沒法休息的,因為實在是太歡喜了!哪天講了哪天都沒法休息。 [08′11″]
所以這個一向連貫的師父對於佛菩薩的那個心量、佛菩薩的志願、佛菩薩的作法,充滿了渴仰和充滿了實踐的力度。師父在前面這樣走著、這樣示現著、這樣引導著我們,那麼你我要怎麼辦呢? [08′32″]
【全廣 II】第 158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在皈敬頌當中,寫到當時很多修行人錯誤、偏差的修行現象,宗大師很想要幫助他們。請問宗大師有這樣的心量,這個因是什麼時候種的?
2. 現在的我也會想要種這樣的因嗎?
3. 發心之後,要做這麼困難的事,我真的敢發心嗎?
4. 我們內心真的會嚮往佛菩薩的生命境界嗎?把眾生離苦得樂的擔子,當成自己的責任。
5. 看到周圍的人正在為利他而奔忙,請關懷他,讚嘆隨喜他。
【全廣 II】第 158 講 討論題綱(二)/性賢法師
1. [00′00″]~[03′44″] 佛菩薩「一向的志願」是什麼呢?為什麼這是佛菩薩一向的志願?
2. [03′44″]~[05′24″] 諸佛菩薩「一向的作法」是什麼呢?當我生命中遇到困難,我一向的作法是什麼?
3. [05′24″]~[08′32″] 為什麼師父要一直介紹諸佛菩薩?透由師父的介紹,我有什麼改變嗎?
來源:全球廣論II
【全廣 II】158講-廣海明月{光明版}
講次 0158 (2019/10/03 ~ 10/06)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7:42 ~ 3B 00:24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行 第1冊 P78LL5 ~ P79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78LL5 ~ P79L3 )
手抄段落 那麼現在大師就把真正的中心......是他造論的宗旨。
【全廣 II】158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在這一小段,大家可以繼續聽到師父非常非常地歡喜。師父說:「現在大師把真正的中心告訴我們」,那麼可以想像中心是什麼?「主要的是能夠把圓滿的教法留在世間」,這句話熟不熟?因為師父一直一直地教誡我們要把法留下來,把圓滿的教法留在世間,他最最在意的事情就是把法留下來——把圓滿的教法留在世間。 [01′58″]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那麼現在大師就把真正的中心告訴我們,說主要的是能夠把圓滿的教法留在世間,你們能夠圓滿地學固然好;其他的人你只要得到了,不管你得到了以後,自己用的用在哪裡,哪一部分都得到好處。所以他把這個圓滿的教法解釋,他自己本身也看見了這個事實,了解了這個道理,他心裡面是非常歡喜。有這個圓滿的教法,整個的那個弊端可以救,整個的佛法可以興,而這個正是佛菩薩一向的他的志願,一向的作法。所以他說:「故我心意遍勇喜。」啊,真歡喜啊!真歡喜啊!這歡喜的情況是遍而勇,遍而勇!這不是說這樣地淺淺的、小小的,因為諸佛菩薩的心量本身這個狀態就是這樣。那麼,這個是他造論的宗旨。 [01′24″]
所以師父接著說:「能夠圓滿地學固然好,其他的人你只要得到了,不管你得到了以後,自己用的用在哪裡,哪一部分都得到好處。所以他把這個圓滿的教法解釋,」這個「他」是指誰啊?「他自己本身也看見了這個事實,了解了這個道理,他心裡面是非常歡喜。」誰呀?宗大師,對吧?說:「有這個圓滿的教法,整個的那個弊端可以救,整個的佛法可以興。」注意!為什麼師父這樣地歡喜圓滿的教法?這樣辛苦地把這個法一定要徹底地留下來呢?就是因為整個的弊端都是可以救的,整個的佛法都是可以興起來的。 [02′54″]
興起來是什麼意思啊?就是聞思修啊!僧俗二眾很興盛地學習佛教啊!這樣的話,「正是佛菩薩一向的他的志願,一向的作法。」注意!師父講完了這個時候,突然講到這一句話。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覺得是突然?我會覺得是突然。講到「我心遍勇喜」這個偈子,講到圓滿的教法要留下來,整個的弊端都可以救起來,整個的佛法都可以興旺,接著直接說道:「正是佛菩薩一向的他的志願,一向的作法。」佛菩薩一向的志願是什麼?令佛法可以全部興盛,然後可以救度蒼生。 [03′44″]
注意!還有一個:「一向的作法。」這個作法是什麼意思呢?當我們看到弊端,我們有時候會選擇抱怨,有時候選擇哀嘆,然後無能為力,甚至會去說別人的過失——因為某某人所以才有這樣的弊端,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對這個弊端擁有什麼樣的一個責任。會想要拯救這個弊端或者改善這個弊端嗎?比如說看到哪裡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們會想:把它做好就是把佛教興旺起來嗎?師父說這正是佛菩薩的作法。作法是什麼呢?就是弊端是可以救的。請問佛菩薩用什麼來救這個弊端呢?整個的弊端哦!師父說:「整個的那個弊端可以救!」什麼弊端呢?用什麼來救呢?就是用圓滿的教法。用圓滿的教法怎麼救呢?就是要有人講圓滿的教法,有人聽受圓滿的教法,並且依照所聽受的來結合內心的這樣一個修行。 [04′52″]
所以並不是對著弊端哀嘆,也不是把造成這樣的原因一直推給別人,自己好像什麼責任都不負,就只負責批評。佛菩薩一向的作法不是這樣的,而是直接跳起來把這件事解決。而解決的方式是如此地完美,就是要傳持圓滿的教法,很多的弊端就解決了,整個佛教也會興旺起來。所以悲心和智慧和力量都是極致地圓滿。 [05′24″]
在這樣的狀態下,說:「我心意遍勇喜。」然後師父說了兩遍:「真歡喜啊!真歡喜啊!」歡喜地又說:「遍而勇,遍而勇!」講兩遍。「這不是一個淺淺的、小小的」,又出現了——歡喜心!又開始為我們介紹佛菩薩,「因為諸佛菩薩的心量本身這個狀態就是這樣。」什麼狀態呀?「遍勇喜」!記得《入行論》有偈子吧?「有情若解脫,心喜如大海。」我們的內心又何嘗高興得像大海那樣遼闊無邊,一浪、一浪,像海浪不停息的那樣的歡喜心;但是有情若解脫的話,菩薩就會產生那樣的歡喜心。所以這裡邊再度地說到了諸佛菩薩的心量。 [06′16″]
前面說到了諸佛菩薩的志願、諸佛菩薩的作法,此處又講到諸佛菩薩的心量本身的狀態就是這樣。所以師父一直在給我們介紹佛菩薩怎麼做的、佛菩薩的志願是什麼、佛菩薩的心量是什麼樣。為什麼要一直這樣介紹?就是讓我們心生渴仰,能夠嚮往這樣的生命境界,能夠把自己從只關注自我的苦樂,只關注幾個人的苦樂,甚至只管自己這樣一個我愛執的爆發狀態,慢慢地引生到嚮往佛菩薩的生命境界,很渴望能把所有有情的離苦得樂擔在自己身上那樣的一個責任感。所以,很想擁有那樣的一個責任感,為了這樣的一個願心或者行心而心潮澎湃。有沒有感覺到師父講這一段心潮澎湃?他為佛菩薩的志願所激動、為佛菩薩的心量所歡喜,這個感受可以透過師父的語調直接地傳遞過來。 [07′30″]
我也在師父身邊的時候親眼看到,比如師父捧到《般若經》、捧到《廣論》那種全身心恭敬的樣子,都是雙手捧著,非常非常非常珍重的樣子。講到大師教法的時候,師父常常都會非常非常地歡喜,有的時候也是很感動!我也跟在師父身邊,看到師父在頂禮宗大師、在頂禮三寶的時候那個虔誠的樣子。尤其是比如講到菩薩戒的某一段,師父通常說他講到菩提心的時候是沒法休息的,因為實在是太歡喜了!哪天講了哪天都沒法休息。 [08′11″]
所以這個一向連貫的師父對於佛菩薩的那個心量、佛菩薩的志願、佛菩薩的作法,充滿了渴仰和充滿了實踐的力度。師父在前面這樣走著、這樣示現著、這樣引導著我們,那麼你我要怎麼辦呢? [08′32″]
【全廣 II】第 158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在皈敬頌當中,寫到當時很多修行人錯誤、偏差的修行現象,宗大師很想要幫助他們。請問宗大師有這樣的心量,這個因是什麼時候種的?
2. 現在的我也會想要種這樣的因嗎?
3. 發心之後,要做這麼困難的事,我真的敢發心嗎?
4. 我們內心真的會嚮往佛菩薩的生命境界嗎?把眾生離苦得樂的擔子,當成自己的責任。
5. 看到周圍的人正在為利他而奔忙,請關懷他,讚嘆隨喜他。
【全廣 II】第 158 講 討論題綱(二)/性賢法師
1. [00′00″]~[03′44″] 佛菩薩「一向的志願」是什麼呢?為什麼這是佛菩薩一向的志願?
2. [03′44″]~[05′24″] 諸佛菩薩「一向的作法」是什麼呢?當我生命中遇到困難,我一向的作法是什麼?
3. [05′24″]~[08′32″] 為什麼師父要一直介紹諸佛菩薩?透由師父的介紹,我有什麼改變嗎?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59講_廣論段落P1-LL1 ~ P2-L1
【全廣 II】159講_廣論段落P1-LL1 ~ P2-L1
來源:全球廣論II
【全廣 II】159講-廣海明月{光明版}
講次 0159 (2019/10/07 ~ 10/09)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1-LL1 ~ P2-L1 今勤瑜伽多寡聞……故我心意遍勇喜
入門段落 第1冊 P68-L7 ~ P70-L3 其次第二、著作之因者……我傑喇嘛心全然遍勇喜。
【全廣 II】159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了,今天我們會一起學習《四家合註入門》。在學習之前,請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我現在的狀態,是否能夠馬上專注在聞法上呢?是以什麼樣的意樂來學習呢?要用專注的心,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如母有情究竟地離苦、究竟地與樂,為了這樣的目標,我們必須去成就無上正等菩提;為了成就無上正等菩提,我們需要知道成就無上正等菩提的因;為了了解那個因,所以才要聞法,所以我們聞法的目標是究竟圓滿的。那麼當下的起步點呢,就是在因上努力,就是聽聞。所以請大家聽的時候,不要散亂、不要昏沉!因為每天我們在正法上聽聞的時間也不是很多,就這麼少的時間,一定要設法讓自己的心能夠專注。 [01′39″]
好!請大家把書翻到《四家合註入門》六十八頁,看中間彩色字的部分,我先念一下:「其次第二、著作之因者:今欣樂且勤於﹝瑜伽,他派雖說四種,然此係指真實瑜伽止觀雙運,及彼隨順內三摩地。﹞者率多寡聞,而諸廣作聞者亦不善於修持之要,當今行者,偏執自所信解講修,故觀視佛語多成片眼,復乏理辯教義之慧力,故遠離智者歡喜道——謂得全然圓滿教證教法扼要之殊勝教授,見已而悲愍彼等,踴躍造論而立誓云:釋此大車道次第,我傑喇嘛心全然遍勇喜。」 [03′08″]
下面我們就可以看講記。那麼「其次第二、著作之因者」就是第二科判,第二科就是講到了為什麼要著作本論的原因,是什麼呢?又提了一下當時的狀況,說:「今勤瑜伽多寡聞」,所謂的今勤瑜伽,那麼就要解釋「瑜伽師」,中文是指修行者。這裡面要解釋瑜伽的意思的話,他派雖說有四種,這四種在《四家合註》當中沒有解釋。密宗對瑜伽的說法,即是為四種,而顯教道次第的瑜伽是什麼呢?就是指「真實瑜伽止觀雙運」,還有「及彼隨順」,止觀雙運以及不是真實止觀雙運、只是隨順的「三摩地」也是可以的。所以他這個「勤」,就指想要學習並且覺得瑜伽是很好的。這裡面有一種欣樂歡喜,就是非常非常想要。 [04′21″]
雖然是這樣,但是他們「率多寡聞」,是指他學習的是很少的。當時宗喀巴大師的時代,很多修行者,他們自認為是很大的修行者,可是往往就是缺乏多聞,這是當時的一種現象。總攝起來就是非常非常喜歡修習止觀雙運及彼隨順、非常非常愛樂修行,可是對於教典的學習是非常寡少的,缺乏多聞。 [05′05″]
那麼第二種,「諸廣作聞者」,也有一些人是聽得很多,但是他們真正在修持的時候,卻沒有很好地理解修持的扼要,沒有達到善巧。「當今行者」,就在那個時候,行法者、修法者大都是什麼狀況呢?想一想大都是什麼狀況?「自所信解講修」,對於任何自己所信解的講說及修持,由於「偏執」,不論是好是壞,都說這個是好的,而沒有遍觀一切佛語,只是少分、少分地觀看之後,就對此產生了愛著。「故觀視佛語多成片眼」,對於薄伽梵所說的教義,自己缺乏理路辨析的能力,缺乏力量,內心沒有這種分辨的「慧力」,沒有能力區分,所以對經教的意思無法各別地去區分。各別區分是什麼意思呢?比如這裡是講這個的、那裡是講那個的,要分得很清楚,可是他分辨不出來,不能體會其中的義理。 [06′25″]
所以整個的修行過程之中,這第二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他當時為什麼要造這個論呢?就由於當時藏地有很多教派,各有自認為好的修行方式,但是在宗大師看來,很多都是不理解真正修行的方法和佛陀的教義。有些人看起來自己是一個很好的修行者,但是他修行的方法很多是錯誤的。在這種狀況下,造這部論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如果不造這部論的話,有很多修行的方便、學修的方法都是錯誤的。最可惜的是,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 [07′15″]
我們會發現在這裡邊講了兩種狀況:愛樂止觀雙運及其隨順的人就寡聞;廣聞的人卻沒有達到修行的扼要。實際上這兩種似乎是很用功修行的、很歡喜修行的人。可是很歡喜修行,修行的方法卻是錯誤的,而這個是誰發現的?是宗大師發現的。宗大師發現了之後要怎麼辦?他校正這些錯誤,來給這些非常愛樂修行的人、非常用功修行的人,給他們一個正確的修行方法,讓大家一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為了修行所流的汗水和淚水不至於白流,這是一個非常深的恩德! [08′07″]
【全廣 II】第 159 講 討論題綱(一)/如華法師
1. 針對一開始的前行,老師特別強調、側重什麼?我的內心真正產生的感受與體會是什麼?
2. 《四家合註入門》中提到哪兩類過失?指出了哪些行相?我們本身存在這樣的問題嗎?
3. 如何在聽聞的文義中不斷串習親近知識軌理、修信念恩,及對師長說法恩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全廣 II】第 159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如果説我們現在既不「勤瑜伽」,也不「廣聞」,那麼,我們是廣論的當機眾嗎?如何體會宗大師對我們的深恩?
2. 又如何避免,如果將來我們已「廣聞」或開始「勤瑜伽」了,不會再犯相同的過失?
3. 我們又如何由此去觀到師父、老師的功德及深恩?
來源:全球廣論II
【全廣 II】159講-廣海明月{光明版}
講次 0159 (2019/10/07 ~ 10/09)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1-LL1 ~ P2-L1 今勤瑜伽多寡聞……故我心意遍勇喜
入門段落 第1冊 P68-L7 ~ P70-L3 其次第二、著作之因者……我傑喇嘛心全然遍勇喜。
【全廣 II】159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了,今天我們會一起學習《四家合註入門》。在學習之前,請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我現在的狀態,是否能夠馬上專注在聞法上呢?是以什麼樣的意樂來學習呢?要用專注的心,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如母有情究竟地離苦、究竟地與樂,為了這樣的目標,我們必須去成就無上正等菩提;為了成就無上正等菩提,我們需要知道成就無上正等菩提的因;為了了解那個因,所以才要聞法,所以我們聞法的目標是究竟圓滿的。那麼當下的起步點呢,就是在因上努力,就是聽聞。所以請大家聽的時候,不要散亂、不要昏沉!因為每天我們在正法上聽聞的時間也不是很多,就這麼少的時間,一定要設法讓自己的心能夠專注。 [01′39″]
好!請大家把書翻到《四家合註入門》六十八頁,看中間彩色字的部分,我先念一下:「其次第二、著作之因者:今欣樂且勤於﹝瑜伽,他派雖說四種,然此係指真實瑜伽止觀雙運,及彼隨順內三摩地。﹞者率多寡聞,而諸廣作聞者亦不善於修持之要,當今行者,偏執自所信解講修,故觀視佛語多成片眼,復乏理辯教義之慧力,故遠離智者歡喜道——謂得全然圓滿教證教法扼要之殊勝教授,見已而悲愍彼等,踴躍造論而立誓云:釋此大車道次第,我傑喇嘛心全然遍勇喜。」 [03′08″]
下面我們就可以看講記。那麼「其次第二、著作之因者」就是第二科判,第二科就是講到了為什麼要著作本論的原因,是什麼呢?又提了一下當時的狀況,說:「今勤瑜伽多寡聞」,所謂的今勤瑜伽,那麼就要解釋「瑜伽師」,中文是指修行者。這裡面要解釋瑜伽的意思的話,他派雖說有四種,這四種在《四家合註》當中沒有解釋。密宗對瑜伽的說法,即是為四種,而顯教道次第的瑜伽是什麼呢?就是指「真實瑜伽止觀雙運」,還有「及彼隨順」,止觀雙運以及不是真實止觀雙運、只是隨順的「三摩地」也是可以的。所以他這個「勤」,就指想要學習並且覺得瑜伽是很好的。這裡面有一種欣樂歡喜,就是非常非常想要。 [04′21″]
雖然是這樣,但是他們「率多寡聞」,是指他學習的是很少的。當時宗喀巴大師的時代,很多修行者,他們自認為是很大的修行者,可是往往就是缺乏多聞,這是當時的一種現象。總攝起來就是非常非常喜歡修習止觀雙運及彼隨順、非常非常愛樂修行,可是對於教典的學習是非常寡少的,缺乏多聞。 [05′05″]
那麼第二種,「諸廣作聞者」,也有一些人是聽得很多,但是他們真正在修持的時候,卻沒有很好地理解修持的扼要,沒有達到善巧。「當今行者」,就在那個時候,行法者、修法者大都是什麼狀況呢?想一想大都是什麼狀況?「自所信解講修」,對於任何自己所信解的講說及修持,由於「偏執」,不論是好是壞,都說這個是好的,而沒有遍觀一切佛語,只是少分、少分地觀看之後,就對此產生了愛著。「故觀視佛語多成片眼」,對於薄伽梵所說的教義,自己缺乏理路辨析的能力,缺乏力量,內心沒有這種分辨的「慧力」,沒有能力區分,所以對經教的意思無法各別地去區分。各別區分是什麼意思呢?比如這裡是講這個的、那裡是講那個的,要分得很清楚,可是他分辨不出來,不能體會其中的義理。 [06′25″]
所以整個的修行過程之中,這第二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他當時為什麼要造這個論呢?就由於當時藏地有很多教派,各有自認為好的修行方式,但是在宗大師看來,很多都是不理解真正修行的方法和佛陀的教義。有些人看起來自己是一個很好的修行者,但是他修行的方法很多是錯誤的。在這種狀況下,造這部論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如果不造這部論的話,有很多修行的方便、學修的方法都是錯誤的。最可惜的是,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 [07′15″]
我們會發現在這裡邊講了兩種狀況:愛樂止觀雙運及其隨順的人就寡聞;廣聞的人卻沒有達到修行的扼要。實際上這兩種似乎是很用功修行的、很歡喜修行的人。可是很歡喜修行,修行的方法卻是錯誤的,而這個是誰發現的?是宗大師發現的。宗大師發現了之後要怎麼辦?他校正這些錯誤,來給這些非常愛樂修行的人、非常用功修行的人,給他們一個正確的修行方法,讓大家一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為了修行所流的汗水和淚水不至於白流,這是一個非常深的恩德! [08′07″]
【全廣 II】第 159 講 討論題綱(一)/如華法師
1. 針對一開始的前行,老師特別強調、側重什麼?我的內心真正產生的感受與體會是什麼?
2. 《四家合註入門》中提到哪兩類過失?指出了哪些行相?我們本身存在這樣的問題嗎?
3. 如何在聽聞的文義中不斷串習親近知識軌理、修信念恩,及對師長說法恩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全廣 II】第 159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如果説我們現在既不「勤瑜伽」,也不「廣聞」,那麼,我們是廣論的當機眾嗎?如何體會宗大師對我們的深恩?
2. 又如何避免,如果將來我們已「廣聞」或開始「勤瑜伽」了,不會再犯相同的過失?
3. 我們又如何由此去觀到師父、老師的功德及深恩?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01
- 文章: 33472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全廣 II】160講_廣論段落P2-L1
【全廣 II】160講_廣論段落P2-L1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60 (2019/10/10 ~ 10/13)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入門段落 第1冊 P70-L4 ~ P74-L3 「故離智者歡喜道……就是這個意思。
【全廣 II】160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既然有上面那兩種狀況,接下來看 70 頁。說:「故離智者歡喜道——圓滿教要勝教授,見已釋此大車道,我心全然遍勇喜。」佛薄伽梵的教法,即是教正法和證正法,「故遠離智者歡喜道」就是得到全然圓滿教證教法扼要的殊勝教授,是說這樣的教授是一切智者非常歡喜的妙道。什麼樣的妙道呀?教正法和證正法,對吧?然後它是全然圓滿教證的教法的勝教授。所以,雖然是這麼美的、令智者歡喜的妙道,但是前面講的那些人沒有能力看出來。注意!沒有能力看出來,很想看出來,但是能力不夠。因此大師要宣說大車道,也就是全然圓滿教證教法扼要的殊勝教授,即是最殊勝的教授,也是智者所歡喜的妙道。當看到上述的修行者不具備這些之後,宗大師就想要寫這部論。 [01′25″]
接下來最後兩句是「踴躍造論而立誓」,雖然狀況已是這樣,大師就不再有所顧慮,而立下誓願說要解釋這個大車道。「釋此大車道,我心全然遍勇喜」,大師自己對此十分地歡喜。 [01′45″]
再翻到 73 頁,這後面有一些我問仁波切的問題。在聽的時候我就一直糾結這個「瑜伽」到底是什麼?在想相似的瑜伽為什麼可以歸結為瑜伽裡邊?瑜伽——這個止觀的次第、量都是非常明晰的,相似的為什麼還可以歸到瑜伽裡邊?所以一直在問仁波切這個事情。在 73 頁看到仁波切講的那段。又說一遍:「今勤瑜伽多寡聞」,在藏文裡「今勤瑜伽」就是指他在這方面非常努力的修行,沒有說完全就是一個瑜伽者,還沒得到,但想在瑜伽方面努力的這些人對此有興趣,尚在修行過程中。藏文中「今勤瑜伽」,對於什麼精勤呢?對「瑜伽」精勤。那麼他們想要得到什麼呢?他們想得到的就是瑜伽,原文上也是很清楚的。看!仁波切又說一句:「是很清楚的,想向瑜伽努力的這些修行人,意思就是這樣。」又說一遍! [03′00″]
而註解是指趣向於隨順止觀雙運這點,並非完全具足止觀雙運,但在内三摩地、止的部分努力的修行人。「隨順」是表示沒有做錯。而且他們大多數都寡聞,這說明很多人就是這樣,剛開始的時候,不重視學習佛教的教理、教言,不重視學習;有的是學到以後,開始修的時候,學修不能結合,在修的過程中方法也有很多錯誤。這些都是當時出現的一些問題,宗大師看到了這些情況之後,他想把大車軌這個道講出來。 [03′45″]
當時在跟仁波切請問一些問題的時候,仁波切講了一下出現的問題:雖然很樂於修行,可是卻不注重學習佛教的教理和教言,不注重學習。其實這種現象現在應該也是滿普遍的,大家可以觀察、觀察,如果師父沒有把《廣論》給我們講的話,好幾百年前修行人變那樣子,現在可能會更嚴重。如果沒有聽聞道次第,沒有師父這樣給我們詳細地講解《廣論》,我們並沒有發現學習佛教的教理和教言會是這麼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今天能對這樣的法義進行聽聞,能有這樣的善根,還有歡喜心堅持聽聞——比如現在正在聽的「你」——都要感謝師父的深恩。 [04′52″]
現在我想提一個問題:為什麼想要修行的人,他會落入這種不重視多聞的現象呢?為什麼想修行的人不重視多聞呢?為什麼提到修行的時候會不重視學習教理呢?大家可以想一想。當我們說到一個人非常有修行的時候,我們的心裡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影像呢?是不是會出現他在打坐?你們是出現他在打坐嗎?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為什麼說一個人非常有修行就是他在打坐呢?而不是他在學教理呢?好像我們認為非常有修行的人就是在那兒端坐,能夠生起禪定。甚至能夠在禪定中證悟空性這樣的想法可能都沒有,只要生起禪定就是很有修行。 [06′07″]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心,觀察一下自己對於修行的定義。打坐——很多人就是在修禪定。那麼修禪定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是為了解脫生死要修習空性、修習無我,還有前面達到空性的很多次第?所以就可以發現當我們想到修行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片段呢?還是全圓的道次第呢? [06′40″]
【全廣 II】第 160 講 討論題綱/如華法師
1. 為什麼想要修行的人,會出現這種「不重視多聞」的現象?
2. 一想到「很有修行」的人,我們會現起的是什麼樣的形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形象?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60 (2019/10/10 ~ 10/13)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入門段落 第1冊 P70-L4 ~ P74-L3 「故離智者歡喜道……就是這個意思。
【全廣 II】160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既然有上面那兩種狀況,接下來看 70 頁。說:「故離智者歡喜道——圓滿教要勝教授,見已釋此大車道,我心全然遍勇喜。」佛薄伽梵的教法,即是教正法和證正法,「故遠離智者歡喜道」就是得到全然圓滿教證教法扼要的殊勝教授,是說這樣的教授是一切智者非常歡喜的妙道。什麼樣的妙道呀?教正法和證正法,對吧?然後它是全然圓滿教證的教法的勝教授。所以,雖然是這麼美的、令智者歡喜的妙道,但是前面講的那些人沒有能力看出來。注意!沒有能力看出來,很想看出來,但是能力不夠。因此大師要宣說大車道,也就是全然圓滿教證教法扼要的殊勝教授,即是最殊勝的教授,也是智者所歡喜的妙道。當看到上述的修行者不具備這些之後,宗大師就想要寫這部論。 [01′25″]
接下來最後兩句是「踴躍造論而立誓」,雖然狀況已是這樣,大師就不再有所顧慮,而立下誓願說要解釋這個大車道。「釋此大車道,我心全然遍勇喜」,大師自己對此十分地歡喜。 [01′45″]
再翻到 73 頁,這後面有一些我問仁波切的問題。在聽的時候我就一直糾結這個「瑜伽」到底是什麼?在想相似的瑜伽為什麼可以歸結為瑜伽裡邊?瑜伽——這個止觀的次第、量都是非常明晰的,相似的為什麼還可以歸到瑜伽裡邊?所以一直在問仁波切這個事情。在 73 頁看到仁波切講的那段。又說一遍:「今勤瑜伽多寡聞」,在藏文裡「今勤瑜伽」就是指他在這方面非常努力的修行,沒有說完全就是一個瑜伽者,還沒得到,但想在瑜伽方面努力的這些人對此有興趣,尚在修行過程中。藏文中「今勤瑜伽」,對於什麼精勤呢?對「瑜伽」精勤。那麼他們想要得到什麼呢?他們想得到的就是瑜伽,原文上也是很清楚的。看!仁波切又說一句:「是很清楚的,想向瑜伽努力的這些修行人,意思就是這樣。」又說一遍! [03′00″]
而註解是指趣向於隨順止觀雙運這點,並非完全具足止觀雙運,但在内三摩地、止的部分努力的修行人。「隨順」是表示沒有做錯。而且他們大多數都寡聞,這說明很多人就是這樣,剛開始的時候,不重視學習佛教的教理、教言,不重視學習;有的是學到以後,開始修的時候,學修不能結合,在修的過程中方法也有很多錯誤。這些都是當時出現的一些問題,宗大師看到了這些情況之後,他想把大車軌這個道講出來。 [03′45″]
當時在跟仁波切請問一些問題的時候,仁波切講了一下出現的問題:雖然很樂於修行,可是卻不注重學習佛教的教理和教言,不注重學習。其實這種現象現在應該也是滿普遍的,大家可以觀察、觀察,如果師父沒有把《廣論》給我們講的話,好幾百年前修行人變那樣子,現在可能會更嚴重。如果沒有聽聞道次第,沒有師父這樣給我們詳細地講解《廣論》,我們並沒有發現學習佛教的教理和教言會是這麼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今天能對這樣的法義進行聽聞,能有這樣的善根,還有歡喜心堅持聽聞——比如現在正在聽的「你」——都要感謝師父的深恩。 [04′52″]
現在我想提一個問題:為什麼想要修行的人,他會落入這種不重視多聞的現象呢?為什麼想修行的人不重視多聞呢?為什麼提到修行的時候會不重視學習教理呢?大家可以想一想。當我們說到一個人非常有修行的時候,我們的心裡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影像呢?是不是會出現他在打坐?你們是出現他在打坐嗎?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為什麼說一個人非常有修行就是他在打坐呢?而不是他在學教理呢?好像我們認為非常有修行的人就是在那兒端坐,能夠生起禪定。甚至能夠在禪定中證悟空性這樣的想法可能都沒有,只要生起禪定就是很有修行。 [06′07″]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心,觀察一下自己對於修行的定義。打坐——很多人就是在修禪定。那麼修禪定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是為了解脫生死要修習空性、修習無我,還有前面達到空性的很多次第?所以就可以發現當我們想到修行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片段呢?還是全圓的道次第呢? [06′40″]
【全廣 II】第 160 講 討論題綱/如華法師
1. 為什麼想要修行的人,會出現這種「不重視多聞」的現象?
2. 一想到「很有修行」的人,我們會現起的是什麼樣的形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