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201講 202講 203講 204講 205講 206講 207講 208講 209講 210講
211講 212講 213講 214講 215講 216講 217講 218講 219講 220講
221講 222講 223講 224講 225講 226講 227講 228講 229講 230講
231講 232講 233講 234講 235講 236講 237講 238講 239講 240講
241講 242講 243講 244講 245講 246講 247講 248講 249講 250講
251講 252講 253講 254講 255講 256講 257講 258講 259講 260講
261講 262講 263講 264講 265講 266講 267講 268講 269講 270講
271講 272講 273講 274講 275講 276講 277講 278講 279講 280講
281講 282講 283講 284講 285講 286講 287講 288講 289講 290講
291講 292講 293講 294講 295講 296講 297講 298講 299講 300講



:->: 【全廣 II】1~100講 (廣海明月)

:->: 【全廣 II】101講~200講(廣海明月)

【全廣 II】201講_道前基礎_整體道次修心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01 (2020/03/02 ~ 03/04)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整體道次修心

【全廣 II】第201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剛才講到我們想要對這個輪迴斷除的話,就要生起厭離輪迴的心;生起厭離輪迴的心進而想修學戒定慧三學,就是一個出離心。那想一想:我們二六時中所造作的很多很多的——就只說善業吧,有沒有被出離的這個意樂所攝持呢?還是充滿了八風的擾動?自己可以觀察一下。但是這樣的一個出離,是可以透過這樣的思惟策勵出來的。 [00′34″]

  所以依著道次第生起了中士道的法類,依著道次第生起戒定慧的功德之後,如果我們能夠再現證無我的內涵,透過現證無我在心中生起見道的功德,並且透過不斷地修學以及串習,最後斷除煩惱障,接著什麼?就獲得解脫了!對不對?但是這是不是最究竟的目標呢?為什麼並不是最究竟的目標呢?這不是最究竟的目標嗎?解脫生老病死。 [01′10″]

  雖然能夠透過中士道的法類獲得阿羅漢的果位,安住在一個寂靜的狀態之中。請問寂靜的狀態是什麼狀態呢?是完全斷除了煩惱,能夠享受究竟快樂的一種狀態嗎?雖然小乘的阿羅漢們能夠安住在寂靜的狀態當中,但是他們有沒有斷除一切的所斷呢?沒有!如果沒有辦法斷除一切的所斷,就沒有辦法成辦一切的利他。為什麼?因為在所斷當中,簡單地可以分為煩惱障以及所知障。小乘的阿羅漢們雖然能夠斷除煩惱障,但沒有辦法斷除所知障,所以他並沒有辦法了解世間當中的一切所知。所以以自利的角度而言,自利有沒有圓滿?沒有!因為沒有了知一切所知啊!而且所知障沒有全斷啊!在自利沒有圓滿,而又沒有辦法了知一切所知的情況下,沒有辦法圓滿利他嗎?也是沒有辦法的!所以我們最初追求寂滅生老病死的痛苦,想要自利達到一個非常圓滿的狀態,也是沒有實現的。 [02′34″]

  這一點從過去七代付法藏師的公案當中,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小乘的阿羅漢們雖然能夠利他,但是利他的層面是沒有辦法跟大乘的菩薩相比,跟佛更沒有辦法相比!但是跟我們一般凡夫來比較的話,那已經是天壤之別了!過去佛陀的弟子,七代付法藏師中,有一位大羅漢近隱尊者,也就是優婆毱多,或優婆毱提。尊者成道之後度化眾生,當有一個人獲得了四果,尊者就放一根四吋長的籌木,最後這樣的籌木堆滿了高六丈、長寬各六丈的一間房間。不知道有多少弟子都證了阿羅漢果,是非常了不起的! [03′30″]

  提到了近隱尊者這位阿羅漢的時候,在過去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公案:因為他獲得了阿羅漢道,具足了三明、六通,言辭非常地巧妙,能演說無盡的法要,所以集合眾人想為他們說法。那個時候魔王波旬知道了,開始想要來破壞說法的會場。破壞的方式就是來會場撒錢,一看錢灑下來了,大家就會去撿錢,因此就不聽法。第二天,又集合大眾說法的時候,魔王波旬又想辦法來搗亂了——今天不撒錢,來撒下花鬘擾亂眾生。所以想一想,喜歡花的,如果魔王來撒花的話,是不是就不能專心聽法了? [04′35″]

  第三天,又集合大眾說法的時候,魔王變成一頭紺琉璃色的六牙大象,一個象牙上具有七座浴池,每座池中就會有七朵蓮花,蓮花上有七位玉女,每個玉女都演奏著音樂。然後那頭大象悠遊步行在會場的周圍,引著大家左顧右盼,根本沒有辦法專心聽法。現在已經是連著三天了都沒辦法專心。 [05′11″]

  第四天,又集合大眾說法的時候,魔王又變成一個女人,端正美妙,就站在尊者的後面。大眾一看尊者就看到這個女人,都注視著那個女人忘了聽法。這個時候,尊者就把那個女人變成了白骨,大眾見到了這種狀況才專心聽法,然後也有很多人得道。 [05′44″]

  這位阿羅漢原本有一條狗,尊者每天都在牠耳邊為牠說法——看來是一條非常非常有福報的狗。那條狗命終之後,就投生在欲界的第六重天——他化自在天,和魔王波旬坐在同一個座位上。魔王就想:這個天人一定是很有德行才能與我同等,他到底是從哪兒投生到此處呢?然後他就開始觀察。經過觀察,哇!才知道他前世是一條狗。然後魔王心想:這個沙門竟然如此地侮辱我!所以這個時候魔王就又想主意了,等到這位阿羅漢入定的時候,他就拿了一頂寶冠戴在尊者頭上。尊者出定後感覺頭頂有寶冠,經過觀察之後知道是魔王所做,就施展了神力把魔王召喚來,然後就對魔王說:「你贈我寶冠,我深表謝意,我現在就以莊嚴的飾品回贈你!」就把一條花鬘戴在了魔王的頸部! [07′11″]

  魔王接受之後就回到天上,回到天上之後發現:哇!所佩戴的莊嚴裝飾變成了一條死狗!大家知道那個死狗是哪來的吧?就是阿羅漢把那個狗的狗屍變成了一個莊嚴的飾品,在魔王來前把它變了,然後就送給魔王了。 [07′37″]

  魔王剛戴上的時候覺得是莊嚴的飾品,回到天上之後,突然脖子上掛一個狗屍,心中非常地厭惡,他就用盡他所有的神力,想要把這個狗屍拿下來。怎麼也拿不下來!於是只好請求帝釋天幫忙,帝釋天看了看,說:「只有給你的人才能拿下來,這不是我的能力所及的!」然後魔王又趕快去求諸天哪,一個一個天去求,最後一直求到梵天,請求他們幫忙把這個狗屍從脖子上拿下來。可是每一天的天王都同樣地答覆,說:「這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及的!」 [08′24″]

  這下魔王就無計可施了,想一想:總不能帶著一個狗屍這樣天天在天上飛來飛去吧!然後覺得還得來求阿羅漢吧!所以魔王最後就來請求尊者,說:「佛陀真的是至德無上、慈心無邊,聲聞卻真的很兇殘!怎麼證明呢?我過去曾經領十八億的魔軍圍攻菩薩,想要敗壞他的道行,但菩薩仍然心懷慈悲,都不記恨我。我今天才稍微觸犯你一下,你就把我為難成這個樣子!」然後尊者就回答他說:「道理確實如此!佛陀高出我百千萬倍,無法比喻,就像須彌山與芥子相比,又像大海與牛跡之水相比,又像獅子王和狐狸相比,他們的大小確實是無法相比的!」 [09′25″]

  然後尊者就對魔王說:「我出生在末世,不能見到如來。聽說你的神力能變現佛身,現在你試著變現,我想看看。」魔王答道:「我現在化現,但您千萬不要作禮!」尊者說:「我不禮拜。」魔王就化作了佛身——身體一丈六尺,紫磨金色,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璀璨奪目,超過日月。尊者非常歡喜,便向前禮拜。一拜之下,魔王立刻恢復原形,對尊者說:「剛才您說過不作禮,為何現在又作禮?」尊者說:「我是禮佛,不是頂禮你!」然後魔王請求說:「希望尊者能夠悲憫我,幫我拿下這具狗屍吧!」 [10′30″]

  大家想想阿羅漢會說什麼呢?尊者說:「你如果發起慈心保護眾生,這具狗屍就會變成寶飾;如果心懷惡念,就會再度變成狗屍!」大家想一想,從此這個魔王就像戴一個緊箍咒一樣吧!所以,他由於天天害怕他脖子上掛一個狗屍,就一直心懷善念。這就是那位非常了不起的大阿羅漢調伏魔王的故事。 [11′07″]

  想一想有一些剛強難調的,好像得用這種辦法調——給他戴個什麼東西,讓他不敢生惡念。不知道以後高科技會不會發明一種東西——一生惡念,然後那個東西就大聲地叫,說:「你生惡念了,你是壞蛋!」如果生善念的話,它就會變成一個很很璀璨的裝飾?但是科技永遠都比不上真修實證的功德,所以大家還是好好努力地心懷善念吧!不知道你們聽了之後,會不會也想被戴個什麼東西?還是你們不敢? [11′46″]

【全廣第 2 輪】第 201 講 討論題綱(一)/如華法師

1. 何謂出離心?此處所説出離心含括哪些條件?

2. 為何說二乘阿羅漢斷除煩惱、安住在寂靜當中,依然沒有「圓滿自利」呢?

3. 老師透由講述七代付法藏師的公案,引導我們去認識什麼?

【全廣第 2 輪】第 201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聽了第 201 講,您是不是覺得阿羅漢也是很有慈悲心的?和大乘的行者如何區別?

2. 從第 195 到 201 講,這七講看起來是一個整體。您可否給這個整體一個題目?

3. 您能否對每一講,摘要出它的主軸內容?串起來思惟?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02講_道前基礎_整體道次修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02講_道前基礎_整體道次修心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02 (2020/03/05 ~ 03/08)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整體道次修心

【全廣 II】第202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從前面那個公案中,我們可以知道小乘的阿羅漢能夠行廣大的利生事業,但是由於沒有辦法斷除所知障、沒有辦法了知一切的所知,因此他利眾的程度跟佛是沒有辦法相比的。不要說是小乘的阿羅漢,就連十地的菩薩利益眾生的程度跟佛也都是沒辦法相提並論的。所以在經論當中,時常用大海以及水滴的譬喻來譬喻佛利眾生的程度就像大海一樣,而十地菩薩以下的菩薩,甚至是最後的聲聞、緣覺阿羅漢們,他們利眾的程度就如同水滴般,跟佛是沒有辦法比的。 [00′54″]

  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如果我們透過人身修學中士道的法,然後獲得了解脫,這到底是不是究竟的解脫呢?這是不究竟、不圓滿的。因為縱使能夠獲得解脫,得到阿羅漢的果位,而實際上到最後我們還是必須要進入大乘的法脈裡邊。如果我們在開始學《廣論》的時候,就了解到這一點的重要性,那真是一件非常、非常幸運的事情! [01′26″]

  我們很多人在修學佛法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三惡趣的苦或者輪迴的苦真的是我們很難接受的、很難忍受的,所以我們要想盡千方百計跳脫惡趣以及輪迴的痛苦,獲得一己的解脫。因為了知了惡趣的苦,而且生生相繼、生命不死,這個相續不可能斷掉,所以就會有三世因果;我們心續裡沒有成熟的那些惡因,會在成熟於惡趣果的時候讓我們墮入惡趣,所以我們所有的力量就用來從惡趣中跳脫出來。從惡趣跳脫出來了,輪迴還有生、老、病、死,實在是令人恐怖!跟親人別離的淚水可能流成了四大海水,捨棄的身體的骨頭可能堆得比須彌山還高,就成這種慘狀!所以想要從惡趣和輪迴裡跳脫出來這個心意非常、非常地堅決! [02′32″]

  但是我們有沒有注意到要走大乘這個問題呢?可能看到惡趣的苦和輪迴的苦之後,我們就非常迫切地想要得到一己的解脫,覺得我得到一己的解脫之後,再慢慢地修學大乘法也可以吧?可能很多修行人都想過這個問題。因為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想法:「自己都沒有從惡趣裡出來,也沒有從輪迴裡出來,我拿什麼利眾生?所以我還是先自己了脫了,然後再利眾生。」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們想先自己了脫了再利眾生的話,這個觀念到底對不對呢? [03′19″]

  雖然跳脫輪迴能夠讓我們得到解脫,能夠去除掉苦苦、壞苦以及種種的痛苦,安住在一種寂靜樂的狀態之中,但是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之中,想要進入大乘法裡邊,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當我們在寂靜樂的時候,在入定這樣一種安樂的狀態下,如果想要行布施、持戒、忍辱等等的六度,也是相當困難的。 [03′50″]

  所以善知識會規勸我們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什麼樣的想法呢?就是我把惡趣苦都解決了、把輪迴苦都解決了,然後我再慢慢地去學大乘。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有這樣的想法?既然佛菩薩告訴我們說苦是如此地劇烈,我跳脫了痛苦不是佛菩薩也省心?不用一生一生在六道裡追著我、度我,我至少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但是佛菩薩好像不同意這樣的想法——如果我們能聽他們的勸告的話,他們是不同意的。為什麼呢?因為有更高明的辦法!更高明的辦法到底是什麼呢?就是如果一開始我們能夠進入大乘門、修學大乘法的話,對我們來說這樣的時間才是比較迅速的。 [04′38″]

  過去很多善知識也都提到:如果有一個人透過修學佛法而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並且在之後獲得佛果——注意!先證阿羅漢果,然後他獲得佛果。這段時間多長呢?是相當漫長的!漫長到什麼程度呢?它比一個具有大乘種姓的人在墮入惡趣承受多生多劫的惡趣苦之後,從惡趣的狀態中跳脫,遇到大乘的善知識、修學大乘法來成佛的速度,跟前者相較之下,後者還比較快!前者沒有辦法跟後者相比;前者透過獲得阿羅漢,更進一步地想要獲得佛果,它的時間就漫長到不可思議! [05′27″]

  所以我們在學習中士道的法,對於輪迴當中的痛苦生起了一種沒有辦法忍受的這樣一個出離心之後,這個時候我們要更進一步地思惟:就如同我面對輪迴痛苦的當下,不願意去忍受輪迴的痛苦,而生起了想要出離輪迴的這個出離心;相同地,我周遭的如母有情眾生,他們所面臨的苦跟我其實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以對於他人所承受的苦,我的內心當中應該生起悲憫;而對他人所沒有辦法遇到的安樂,我們也必須要生起慈心。在內心中以慈心及悲心作為根本、作為基礎,策發內心當中的菩提心,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06′23″]

  關於這一點,過去也有一個公案:有一次文殊菩薩對六十位比丘宣說大乘法,但是這六十位比丘他們並不是具器聽聞大乘法的那種弟子。所以在聽完文殊菩薩對他們講完大乘法之後,結果對大乘法不僅沒有辦法生起信念,反而生起了邪見而毀謗。因為毀謗了佛法、毀謗了大乘法,這六十位比丘在毀謗之後,就吐血然後墮入惡趣。 [06′58″]

  這個時候在旁邊的弟子們看到這種場景就非常地緊張,然後去跟佛說:「佛啊!今天文殊菩薩做了這樣的一件事:他講了大乘法,而六十位比丘都墮入惡趣了,這是不是非常非常地可怕?」意思就是說:「佛陀,您要不要去講一講文殊菩薩啊?」這樣去問話的人,可能是覺得文殊菩薩未曾成佛過,他不知道文殊菩薩的心思和佛是一樣的。這時候佛就對弟子們說:「其實文殊菩薩這樣的講法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非常善巧的!如果今天文殊菩薩對這六十位比丘宣說小乘法,雖然在說法的當下,這六十位比丘可能會獲得阿羅漢的果位,但是這對於將來想要進入大乘法修學或者想要成佛,這時間都太長了!所以文殊菩薩想要縮短他們成佛的時間,就給他們講了大乘法。 [07′57″]

  透過修學中士道的法類之後,更進一步地,我們內心中要生起進入大乘的這種心念。而這種心念最主要的轉折,在於透過思惟中士道的法,讓我們的心對惡趣,尤其對輪迴的苦——注意!生起出離。心生起出離之後,由於我自己不想忍受,我周遭的有情也是不能忍受,也有離苦得樂的權利,像我一樣想要跳脫惡趣、跳脫輪迴;因此就會對有情生起慈悲心,而進一步地透由大乘法策發自己內在的菩提心,就進入到上士道的修法。 [08′40″]

  所以在聽聞大乘的修心法要之前,透過三士道的內涵來調整我們本身的動機,這一點是非常非常地重要。雖然我們在此所聞的法是大乘的法,但是聽聞者本身如果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動機,如果我們耽著的是現今的安樂,以現世的安樂為主來聽聞的話,即使所聽聞的法是大乘法,但是實際上我們所修學的人本身的條件是沒法跟這樣的大乘法相應的。所以還沒有聽聞之前,就必須透過三士道的內涵來調整聽法的動機。 [09′20″]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03講_道前基礎_整體道次修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03講_道前基礎_整體道次修心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03 (2020/03/09 ~ 03/1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整體道次修心

【全廣 II】第203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雖然善知識們幾乎是每一次聽法都會強調動機的調整,讓我們沿著三士道,把動機調整到趣向於菩提心、趣向於佛果這樣的一個方向。但是就算講了很多年,我們在內心中是否引起對這件事的重視?重視和不重視之間的那一道界線到底是什麼?比如調整自己本身的動機,在「皈依發心」偈頌裡面,「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歸依,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前面的兩句就提到了大乘不共皈依,而後面就提到了大乘的發心。為什麼要提到皈依和發心呢?如果在行善之前,我們本身的動機沒有辦法生起皈依的心念,請問:那我們所造作的善法有沒有辦法成為正法呢?再進一步,如果我們內心沒有辦法生起哪怕是造作的菩提心,朝著這樣的方向,我們所造作的善業不能夠稱之為大乘法或者趣向於大乘法。 [01′19″]

  因此做任何的善行之前調整動機,生起皈依和發心,就變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縱然三令五申,在大大小小的開示中,我也聽到師父反覆地策勵,還有我很多的上師們都如是說。但是反觀自己的內心,就在策動自己要發心去求大乘這件事上,我們到底把它看得有多重要呢? [01′51″]

  所以對於從現在開始到成佛這樣一個修道進程的計算,我們有沒有特別在意要速疾成佛這個「速」字呢?縱然講了很多次、很多次,好像在內心中也無法生起鮮明的決斷,或者比較強烈的覺受。那麼這種狀態下,就讓這種狀態——好像自己佯裝不知,或者似是而非地懵懂下去,還是要結束內心這種忽明忽暗的狀況?因為現在有幸能夠聽到善知識在大大小小的開示中都這樣提醒我們,在《廣論》幾乎每一處也都提醒我們,一開始就是要「導具善者趣佛地理」,立出這樣的一個目標和宗旨。所以我們能聽到是多麼幸運!因為我們聽到了之後,我們便不會犯那種錯誤去誹謗大乘法,就不會因為誹謗大乘法而墮落。 [02′57″]

  雖然不會因為去造作謗法罪而墮落惡趣,但是我們是否能夠聽進去佛菩薩勸我們的、給我們找的最好的路?最快成佛的那條路,就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準備趣入大乘,不是跳離了惡趣、跳離了輪迴,然後再慢慢地學大乘。在三士道裡最初有一個共下士道,開始就發心趣大乘。這種方式如果沒有善知識來教我們的話,我們是不太會重視到發心這個問題的。發心就決定了成佛的路是近還是遠!所以這條信息,到底在我們無量劫生命的這種進程中值多少錢呢?告訴我們這個竅要! [03′49″]

  比如說能把麵包做到世界頂級的,他一定有一些竅門;能把一個銀壺打到世界頂級的,也都是有獨到的方法。但是進趣無上菩提能找到一條最快的路,那一定是成就了無上菩提的人,他知道怎麼走是最快的。但是他走過了之後,回頭告訴我們還沒有走完的人,會聽嗎?還是想要自己去闖一闖?但闖一闖會闖到哪裡去呢? [04′19″]

  在動機的這個策發上,大家可以持續地、持續地思考。如果覺得自己的心動轉不靈,那麼不要因為動轉不靈就作罷;正因為動轉不靈,所以要努力地動轉它,因為現在我們還有機會!如果連聽到的機會都沒有了,也沒有閒暇去思考這個問題,那才真的動轉不靈。所以如果我們努力思考的話,趣向大乘也不應該成為我們生命的一個神話,可能就可以像眼睛看到、手可以觸摸到這麼真實!因為它就是在我們心念上操作的、反覆串習的、思考的、觀察的,能夠生起的這樣一個正念。 [05′09″]

  所以每每聽到上師們這樣數數地強調發心的時候,內心裡真的是很感恩!不管我們能不能聽進去,還是我們聽了又忘了;做兩天很精進,過幾天有點什麼事情一打擊,想要幫忙別人的心就立刻灰飛煙滅,我們就進進退退、明明暗暗地這樣反覆地折騰。但是善知識都沒有放棄我們,一直在引領著我們,從來不放棄!因為如果放棄我們他就沒有菩提心了;他的心是經過千劫修鍊的,堅固不動的、剎那都不閃的利他心。 [05′52″]

  在這樣堅定地趣向於大乘的上師們的引導之下,那我們是否也拿出精誠之心,認真地想一想發心這件事?在這麼多的經典裡上師們反覆強調,是不是我也應該把它擺在我生命的一個頭等大事上,在內心中徹底地做一個決斷:我在做很多很多的善行之前,我是否要發心為利有情願成佛?至少要有這樣的一個動機去做的。那麼生起這樣的念頭算不算發心呢?不一定算!因為我們要對有情生起那樣的慈悲心,然後由於這樣慈悲心的基礎,為了想要儘快地救他們然後去成佛——當然菩提心還有完整次第的修學。但就是我們天天發心要修學七重因果、自他換,這樣經過嚴密的道次第修行的菩提心,天天這樣發願,我們一定會去修!因為那就是我心之所願啊! [06′55″]

  所以很希望我自己和大家都能夠聽進去善知識幾乎是永不疲厭的諄諄教誨。如果能聽進去的話,得少走多少彎路啊!但是聽不進去的,非得照著自己想像的那樣,說:「我快點從惡道裡出來、快點從輪迴裡出來,我趕快出來,這苦實在太難忍了!」感覺上是趕快出來馬上到一個清涼的地方很好,可是我們離遍智的果位太過遙遠了!佛陀計算的這種走法會比較好,那我們的小算盤算的就是那樣的比較好,所以還是存在那個問題:求證無上菩提是佛陀懂呢,還是我自己懂呢?是上師們有修行的經驗,知道如何是快路、如何是遠路,還是我自己有呢?那麼當我覺得自己很合理的時候,好像不太了解善知識們說的事情,我也沒有一雙眼睛看到無盡的未來,我不可能看穿八萬大劫、十萬大劫,都不可能!甚至這一生的事都是前面做了,後面就忘了!就在這種慧力的狀態下,如果還不去緊緊地拉著善知識的手、聽善知識的勸導的話,那出路又在哪裡呢?我們那麼自信、相信自己的感覺,依據又是什麼呢?所以這些問題自己要在內心中好好地思考一下。 [08′22″]

  當我們得到暇滿人身的時候,就像閃電在烏雲密佈中閃耀,非常明亮但是瞬間就會熄滅。如果用這樣的時間,我們能夠望見璀璨的大乘法脈,能夠心生渴仰,用全部的身心去追求的話,這一次的暇滿人身我們是不是非常地值啊?太值了! [08′47″]

【全廣第 2 輪】第 203 講 討論題綱(一)/如華法師

1. 行善即是行持正法嗎?若不是,其差別為何?受持正法造善一定是大乘法嗎?若不一定,其決定關鍵為何?我每天習慣的善行......是正法?是大乘法?

2. 「調整動機、離苦得樂、速疾成佛、發心、善知識」,這些常常聽到的名相,在這講內容當中,引導我們修學其必然的關係是什麼?



【全廣第 2 輪】第 203 講 討論題綱 (二)/盧克宙學長

1. 師長強調聞法動機的調整已經多年了。「我」到底重不重視呢?
(1) 如何分辨我重不重視?
(2) 速和不速的差別為何?
(3) 「我」為何一定要速?
(4) 如何能令自己堅定生起?

2. 當我的內心如此徹底做此決斷後,
(1) 算不算是發心呢?
(2) 如果不是,那麼是什麼?
(3) 與真正的發心如何區分?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04講_舊版3B第1冊 P87-LL4 ~ P88-LL3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04講_舊版3B第1冊 P87-LL4 ~ P88-LL3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04 (2020/03/12 ~ 03/1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音檔 3B 14:44 ~ 16:52
廣論段落 P2-L6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
手抄頁/行 第1冊 P87-LL4 ~ P88-L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87-LL3 ~ P88-LL3 )
手抄段落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我們看一看

【全廣 II】第204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我們就從「此中傳有二派釋儀」這一段開始聽,聽的時候大家要專注、斷除散亂。 [00′15″]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此中傳有二派釋儀。
  說解釋的時候它有兩種傳承。他為什麼要講這個?平常在我們一般的概念當中,我們不太了解,也不大注意這個傳承的重要,這一點實際上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譬如說我們現在來說,我們隨便做任何一樣東西,買東西也好,我們常常說:這個哪來?這個是美國貨,然後這個是福特的、這個是通用的,然後這個是德國貨。譬如說汽車吧,剛才說美國的是福特、通用,德國的是賓士,譬如說日本的什麼,它每一個都有它的來源。實際上這個來源裡面包含了什麼?就是那些工程師,傑出的人才,這樣。世間的所有的東西,都有它這樣的一個圓滿的來源,何況是佛法啊!何況是佛法啊!所以我們曉得學任何東西,假定你沒有這個正確圓滿的來源的話,學不好。佛法亦復如是,佛法亦復如是!所以他一方面教那個內容,一方面要告訴我們說:我這個牌子哪來的?喔,說這個牌子一點都不錯的!
[01′42″]
  師父在這一段裡邊很顯然是介紹傳承。在很多年前,沒有學《廣論》之前,我們不瞭解傳承的重要性,所以師父用特別簡單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傳承的來源都是非常非常地圓滿,來自於非常非常傑出的人。傳承是非常重要的,顯示著傳規、法的清淨,還有它的尊貴。 [02′14″]

  我第一次學法聽到「傳承」兩個字的時候,心裡就在這兩個字上想了很久。那時候跟我在一起學法的一些學生,我們還在星空下討論「傳承」是什麼?因為仁波切要傳給我《廣論》的傳承,一些學生還猜測:是不是要收你做入室弟子,才傳給你傳承?在講這件事的時候是個夏天嘛!現在還記得空氣裡有一些花香的味道。然後在講到傳承的時候,雖然所有《廣論》班的同學——那時候都是大學的同學,他們都陷入了沉默;我們一起在星空下沉默,心可能是跑到很悠遠的一種追憶裡。傳承總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尤其是上師講出來的時候。 [03′11″]

  但那個時候對傳承是什麼並不知道,只是非常地嚮往。那麼現在看看,我們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之後,已經得到多少傳承了?大家可以想一想。有的學員已經跟著師父學了三十年了,在三十年中間,從我們沒有聽過什麼叫「傳承」二字一直到現在,我們已經得過多少傳承了?還有,幸運地在師父的僧團裡出家的法師們,傳承就得了多少了?有的時候一個夏季、一個冬天,我們都努力地三個月、兩個月這樣集中時間去學傳承。很多很多珍貴的傳承,都透過師父帶我們學《廣論》,我們會生起希求心想要得到這樣的傳承;也有善知識會悲愍我們這些弟子,傳給我們傳承。想想三十年前師父是一個人告訴我們傳承的重要性,而今已經有這麼多的弟子們都瞭解傳承的重要性,而且我們得到了特別多的傳承。所以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真的特別特別感恩師父能把《廣論》帶給我們。 [04′29″]

  接下來再聽一下師父的開示。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那麼在宗喀巴大師那時候,這個裡邊它有兩派的傳承,這個兩派的傳承就說明了這個師承。實際上這個師承的內容剛才說的,這個殊勝的教授,都是靠這個傳承下來的。這個是從佛傳下來,經過諸大祖師圓滿的教理、正確的修持,都從這個圓滿的師承這樣地傳遞下來,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這是特別的一點我們應該了解到的。那麼哪兩派啊?下面,一個是那蘭陀寺,一個是止迦摩囉傳的,我們看一看。 [05′18″]
  這一小段,師父說:「殊勝的教授,都是靠這個傳承下來。這個是從佛傳下來,經過諸大祖師圓滿的教理、正確的修持,都從這個圓滿的師承這樣地傳遞下來,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說從佛傳下來的圓滿的教理,還有正確的修持,如果學了這個圓滿的傳承的話,我們所學的教理它就會有完整的系統性,比如說五大論,它會完整地闡述《釋量論》、《中觀》、《現觀》、《俱舍》,還有《戒論》的內涵,它都是有傳承的。 [06′01″]

  第二步還要有正確的修持。比如說打坐,打坐的時候到底是不是空空蕩蕩地坐,坐到好像沒有念頭了,就是什麼境界了?還是一定要心裡緣一個善所緣?那麼善所緣千差萬別,緣哪一個善所緣還能一邊修定、一邊累積福報呢?就是緣佛像的善所緣。在〈奢摩他〉的時候,還有廣泛的講述。 [06′28″]

【全廣第 2 輪】第 204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師父說:「沒有這個正確圓滿的來源的話,學不好。」請問什麼是「學不好」?學不好的行相是什麼?為什麼佛法也是如此?

2. 師父說:「從佛傳下來,經過諸大祖師圓滿的教理、正確的修持,都從這個圓滿的師承這樣地傳遞下來,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為什麼必須要包含圓滿的教理、正確的修持?如果缺一會產生什麼弊端?

3. 如果有大德法師講經說法,雖然他沒有得到這個法的傳承,但我們用什麼意樂態度看待才是正確的?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05講_舊版3B第1冊 P87-LL4 ~ P88-LL3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05講_舊版3B第1冊 P87-LL4 ~ P88-LL3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05 (2020/03/16 ~ 03/18)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音檔 3B 14:44 ~ 16:52
廣論段落 P2-L6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
手抄頁/行 第1冊 P87-LL4 ~ P88-L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87-LL3 ~ P88-LL3 )
手抄段落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我們看一看


【全廣 II】第205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我們完整地學了教理之後,探討到實際用功的時候,比如說重不重視集資淨懺,實際上這是基礎的功夫,比如說發心等等,對於每天自己做任何事情的動機的觀照,尤其是對境要歷事練心。師父的這些調伏內心的教授,如果沒有這些傳承,實際上我們學了佛法的教理之後,我們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應用;學的教理是一套,然後生活是一套。教理就是指導我們在生活中斷除煩惱,也就是斷除苦因的,可是真正的苦因來的時候,我們不知道什麼是苦因,所以在身心上取捨的時候往往都非常不得力。道理講的是一套一套的,修行根本是不能見人的。 [00′52″]

  如果得到了清淨圓滿的傳承、正確地修持,這個弟子如果很用心地學的話,他一年一年修行的長進,就可以看到煩惱有沒有變輕啊?對三寶的信心有沒有變深? [01′08″]

  觀察自己煩惱,會不會覺得觀察到的越來越多?越多越清晰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一種感覺:我煩惱這麼粗猛,好像怎麼斷也斷不完,好像越斷越嚴重。但是正因為我們眼力變強了,就好像在陽光下能看到很多塵埃一樣,這個時候不能說:哇!陽光下這屋子這麼多塵埃,那好吧!我不再打掃了,就髒著吧!當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塵埃之後,我們應該奮力打掃。 [01′34″]

  所以有真正的善知識帶我們修行,還有沒有跟過善知識自己盲修瞎練的,差別是非常明顯的。有的時候一開口就聽得出來:哎呀!沒有跟老師學過,跟老師學過,大概就不會犯這樣非常非常粗糙的錯誤。那麼你說:「跟老師學的就不會犯錯嗎?」也會,但他至少大體的脈絡是很清楚的,你會發現他這是學過教理的人。 [02′04″]

  所以努力地在經論上學很多年,儘管我們都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成就、沒有什麼成果,好像還在那兒跟惡業拉拔,跟妄念還有失念在搏鬥吧!但是畢竟師父把圓滿的傳承帶給我們,我們已經對於三主要道建立了基本的概念──如何是一開始修的、如何是中間修的;初重要、中重要、後重要。很多學《廣論》的同學都知道菩提心是非常非常重要,就不會在修行的時候略過菩提心。略過菩提心後果不堪設想! [02′45″]

  然後也不敢不好好地修皈依,因為任何戒體都建立在皈依之上,如果我們對上師、三寶的虔誠日漸損減的話,一定會威脅到所有的戒律。然後也知道抉擇善知識非常重要!一旦抉擇了善知識之後,就要修弟子相,不能觀過,觀過只會損失自己,修信念恩的話只會成就自己。所以很多很多的教理,會在我們心中難以取捨的時候,作為明燈一樣照亮我們的腳下,知道怎麼樣地向前一步、向後一步。 [03′22″]

  所以對於我們這些弟子來說,有什麼比得到圓滿的傳承更為珍貴、更為令人萬分感動呢!因為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清淨傳承,就像我們有了煩惱病,得了這個大病之後,我們並不能吃到一個真正的解藥,病是治不好的。可是現在我們已經遇到了這個清淨、真正的解藥。就像師父說的:「圓滿的教理、正確的修持,都從這個圓滿的師承這樣地傳遞下來,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通常師父在說法的時候,還有在開執事會啊,師父一旦說:「這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那個就要銘記在心裡面。如果記不住的話就最好做筆記,然後常常翻一翻。凡是標示出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這件事,就是應該不要忘! [04′17″]

  這個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殊勝圓滿的教理,還有正確的修持這所有的傳承,就是教正法和證正法清淨的法脈傳承。我們有幸有這麼多清淨的傳承,有這樣一個承載著這個清淨傳承的僧團,還有這麼多的居士們一起學習;跟當年師父隻身求法,帶著一本《廣論》走遍世界的那種狀態,已經完全是天壤之別了。 [04′48″]

  想想當年師父的勇氣,師父矢志不移堅持,把我們這些弟子一個一個地從各自的業力裡邊找到廣論班,讓我們能夠定期上課,按照宗大師教法的道次第清淨地聽聞,很老實地學習。光是把三主要道這個點聽清楚了,其實得到了這種正見之後,大家可以想像在我們的成佛之路上我們將節約多少時間?可能不是用幾劫能夠算清楚的。 [05′22″]

  所以不要小看自己坐在廣論班裡聽聞師父解釋《廣論》的這個時間,在我們的心續上不是一刻千金這樣的力量。聽到這麼清淨圓滿的教授,我們少走多少彎路、少受多少苦!而很多苦都要在惡趣裡經歷的。所以有人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不是勝讀十年書的問題,這是救我們於千生萬劫的深恩!當我們已經得到了很多很多的傳承之後,再回首當年完全不知道傳承是什麼,找到一個什麼馬上就拿來修的那種狀態,想一想我們今天得到的所有的一切,要感恩誰呢? [06′08″]


【全廣第 2 輪】第 205 講討論題綱(一)/如華法師

1. 師父講述「傳承」重要的內容中,老師以哪些觀點和舉喻,來幫助我們確立傳承和修行之間的息息相關?

2. 我們記得師父講過:「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教授有哪些?師父沒講過,我們每天覺得也很重要的,又有哪些?

3. 透由聽受師父對「傳承」二字的開示內涵,老師又如何引導我們去對師父修信念恩?

【全廣第 2 輪】第 205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我們學了教理後,在實踐時:
(1) 師父傳給我們哪些傳承?
(2) 如果沒有,我們會有什麼缺失?

2. 學到這些清淨圓滿的傳承,如果有正確的修持,長久下來:
(1) 應該會有什麼成效?
(2) 我有看到這些成長嗎?
(3) 如果沒有,乃至於相反,應如何看待?
(4) 應怎麼做?

3. 如果不跟師長,自己摸索
(1) 會有什麼同、異?
(2) 我們跟著師父、老師學,仍然會犯的錯誤是什麼?
(3) 我們「大體的脈絡是清楚的」,這是指哪些內涵?

4. 老師如何引導我們去看到師父的恩德?我們自己又如何看到老師的恩德?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06講_道前基礎_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06講_道前基礎_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06 (2020/03/19 ~ 03/2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全廣 II】第206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堅持聽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最好每天都堅持聽,為什麼呢?因為雖然我們已經聽了很多法了,但是聽了之後會不會都記在心裡呢?對境的時候會不會法就現行了?正好是那個煩惱,正好是調伏那個煩惱的法現行了呢?通常對境的時候都現不起來了,為什麼呢?無量劫來串習煩惱的勢力非常地強大,所以對境很難現起正見,大概是初心的修行者比較困難的部分。 [00′43″]

  我們自己的力道現不起來怎麼辦呢?就是要靠聽法的力量,聽法能直接提起我們的心力。有時候會聽到說:「哇,沒力了!」沒力了,是什麼沒力了呢?是沒力氣造善業了,還是沒力氣造惡業了?或者你會認為善業、惡業都沒力氣造嗎?肯定不是那樣的,因為就看看自己內心什麼業力強。如果我們對治的力量沒有力氣了,那惡業的力量一定是很猛烈的,就隨著那種惡業向前走。 [01′22″]

  那麼怎麼樣能夠讓我們對境感到心力匱乏的時候、沒有力氣的時候,就透過聽聞得到力量呢?那就先研究我們為什麼會沒力?是被煩惱打擊得沒力嗎?因為對治了千翻百轉,發現還是在老地方折騰,就是那個繫驢樁,一直繫著這個驢也逃不掉,然後有些人就垂頭喪氣坐在地上:「我不幹了!」不幹了,那個惡業還在繼續長的,每一個白天、每一個晚上、每一個剎那,沒有淨化的惡業都是成倍數地長的。豈止是惡業,苦也在成倍數地增長。所以不是我們說不幹了一切就停了,而是苦就在增長。所以這個時候如果說我心裡沒力了,但是還能聽到法,周邊還有善友能夠幫我們提持正念的時候,如果我們放棄,沒有注視到眼前這個大好的機會還是可以讓我們把心力都提起來的話,那真是太可惜了! [02′26″]

  所以每日的聽法,就在於能夠警醒自己在二六時中迷茫的點。不可能所有的點都警醒了,但是至少有一些點師父的教授會撞擊到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如夢初醒,會突然腦筋變得非常清晰:發現這個念頭不對,我得要調整它!或者這一段時間我都覺得渾渾噩噩的、狀態不太行,有一天突然在師父的講授裡聽到了一個希望,讓你有心力再站起來打擊這個煩惱。 [03′03″]

  有的時候是可能對治煩惱的方法不是很正確,比如說我們念《二十一度母讚》,修怙主、大威德,念這些本尊修法的時候,我們是否是真的很認真呢?是否很認真呢?如果不認真的話,就變成祈求的時候是不認真的。如果祈求是不認真的,會不會產生很大的力道呢?如果養成習慣,一去祈求佛菩薩就昏沉、打瞌睡,或者散亂、不用心,或者苦苦惱惱在想著自己那點事情,這麼珍貴的時間就在自己的手中溜走了,而且我們會沒有一個力量去對治煩惱。因為單靠自己的力量是打不過無始劫來的煩惱的,一定要靠祈求佛菩薩的力量,覺醒我們內心中那種熱情、虔誠和毅力,就是要在正法上努力! [04′03″]

  因為不努力,暇滿人身白駒過隙,如果不好好地抓在手裡,像烏雲一般瀰漫的惡業瞬間又把我們吞沒,就進入惡道,我們將沒有機會造善。雖然現在這個時間造善還是覺得困難,但是畢竟有機會造善,我們是有可能贏得勝利的。如果在這個時候還躺著作大夢,覺得時光一大把,自己好像永遠不死的樣子,那麼就會坐失良機。所以這種種的覺醒,都要常常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再獲得自己內心的如理作意,然後我們的現行才能夠如教修行,才能跟得上。所以能天天聽法是非常非常重要、非常非常珍貴的! [04′53″]

  當我們修行遇到困境,比如說心力不濟的時候,要好好供養三寶,積福啊!然後好好祈求。還有念三十五佛、拜懺。像很多大善知識曾經說過:「你睡前有念三十五佛嗎?如果沒念的話,那你登地了嗎?」大德都如是說哦!如果不把當日的惡業懺悔掉的話,即使我們睡著惡業也在增長。當然如果我們好好持戒的話,我們的密乘戒、菩薩戒、五戒,還有很多法師的比丘戒、沙彌戒等等這些戒律,其實它的功德在睡著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去破壞它也在增長,一樣的。那麼就看我們向這個短暫的人身、如此珍貴的人身、可以贏得大利的人身,去矢志不移地追求什麼! [05′43″]

  所以最可怕的就是:我們在這個滾滾紅塵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心所要求的那個地方,就是真正快樂的那個方向,宗旨打失了。這個時候一定要聽法,聽佛陀千古的呼喚,佛菩薩、祖師都是一樣的,覺醒我們的內心——提起正念來,就是勇士!跟煩惱鬥、正念的劍掉落的時候,要立刻把它拿起來,旋即把正念的寶劍拿起來!不可以讓失念的狀態停留太久,因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惡業在迅猛增長的時刻。惡業在增長就是苦在加劇的時候,等到它成熟的時候是無法忍受的。 [06′30″]

  所以當我們說我們沒心力的時候,通常都是沒心力造善,那個惡業的心力可是猛著呢!這一點希望大家能夠留心在自己的身心上觀察一下。能讓自己覺醒就是要聞法,一聽法的時候就會發現:哇!我這個狀態就是......。拿法數數來校對身心的時候,就會發現它的距離,就會發現自己腳下的一步從哪裡開始,一定是從提起正念開始! [07′00″]

  千萬不要覺得:煩惱這麼猛,那我放棄修行好了,因為對治煩惱實在太辛苦了!天天戰鬥、天天戰鬥,晝夜不停地戰鬥。你覺得放下寶劍會很舒服嗎?那除非我們心裡沒有煩惱的敵人圍困我們。真正讓我們痛苦的就是煩惱賊的圍攻,這一個戰役沒有打勝之前,我們怎麼可能安樂?怎麼可能清涼?縱使現世五欲的安樂會暫時迷悶我們的內心,但是那種苦性終歸會曝露出來,會像刺一樣讓我們晝夜難安,因為輪迴的苦性就是那樣的。 [07′42″]

  當這個苦性沒有結束的時候,用多少五欲的安樂,似乎是想要麻痺它,然後想要用自己的感覺去證明這個輪迴是快樂的,終究會被事實所摧毀,被輪迴的苦性所摧毀。因為生老病死就那麼真實,愛別離、怨憎會這些苦也是非常非常真實的,這些苦遍滿的地方能有什麼純淨的快樂呢? [08′07″]

  所以在這點上就比較希望大家能夠死盡偷心,老老實實地沿著師父所講述的那樣、沿著佛陀所指出的方向,矢志不移地改變我們生命的這種痛苦,不要遇到困難的時候就退心。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考慮:我怎麼樣才能夠提起心力?就是要集資淨懺!師父一直叮嚀我們那幾個字:不是你不能,而是可能資糧不夠。資糧不夠就是供養三寶啊、承事父母啊,好好地誦經、拜懺,這些都是讓我們增長心力的辦法。最可怕的就是什麼都不幹,把劍丟了,還要怨天、怨地、怨人,這種作法是累積惡業最快的方法,也是把自己推落到墮落的懸崖邊最快的辦法,也是自己糟蹋自己最成功的辦法。 [08′56″]

  所以最警覺的應該是:要警覺自己內心的動向——它是朝哪裡去的?是朝斷煩惱、向三主要道的方向去的,還是朝著墮落的方向?是朝著親近善知識的方向,還是遠離善知識的方向?是朝著要努力修行正法的方向,還是朝著背棄正法的方向?當我們發現方向不對之後,要立刻調轉!我們的心念不能遲疑,因為下面是萬丈深淵、萬劫不復! [09′27″]

【全廣第 2 輪】第 206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老師說:「通常對境的時候都現不起來了」,什麼是對境的時候法有現起的現行?什麼是沒有現起的現行?

2. 我在境界當中如何讓所聞的法在內心當中能夠現起來?當初在聽法時,怎樣的聽聞狀態,才能讓法在心中產生力量?

【全廣第 2 輪】第 206 講 討論題綱(二)/緣亦法師

1. [00′00″]~[03′03″]
(1) 老師說:「堅持聽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最好每天都堅持聽」為什麼呢?
(2) 會不會有覺得沒力的狀況出現?沒力是沒力造惡業還是沒力造善業?
(3) 覺得沒力聽法的時候怎麼辦?

2. 我們這樣聽師父錄音帶學,到底有沒有得到傳承呢?請試著用 第 204-206 講 中老師開示的內容來思考這個問題。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07講_道前基礎_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07講_道前基礎_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07 (2020/03/23 ~ 03/2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全廣 II】第207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此時此刻,我們或是坐著、或是站著、或者是走著的時候,能否清晰地感覺到光陰的流動?有的人會感覺到時光在一秒一秒地消失,但是很多人會感覺好像是停著一樣,會不會?實際上把我們的生命用電影那樣的鏡頭去快放的話,那個變化就是非常明顯的;如果不去回放的話,就會好像什麼時候都有一種滯留的感覺。 [00′44″]

  我們是行進在一個無常的、為苦性所攝的輪迴的現象中,因為宇宙有兩大現象:輪迴的現象和涅槃的現象,輪迴的體性是苦的,涅槃是樂的。那麼我們在輪迴的苦受裡邊,行苦沒有被破壞的時候,一天沒有出去,我們便被這樣的不確定所左右。即使我們能夠禪定多長多長的時間,但那禪定力壞了之後,可能依然會因為往昔的業成熟為什麼地方就去什麼地方。 [01′25″]

  我們都覺得什麼事情好像是自己想的、自己決定什麼,但多半對很多凡夫來說,都是隨業流轉。我們今生造就了很好的業,得到了人身、遇到了教法,而且有信仰,能夠遇到師、法、友這樣的順緣。當這樣的順緣來到的時候,就要奮發向上,要徹底地對治自己覺得一切似乎都停滯不動,在這個生死中間還有很多安樂,好像可以享樂,完全沒有看到它的無常、它的苦性,任這個人身就這樣白白地流去,只得到了一些微薄的現世樂,有些人現世樂也是得不到的。 [02′10″]

  因為所謂的安樂,在《廣論》裡邊說它是壞苦,就是苦的漸息滅位,實際上沒有一刻苦會停息的,是這樣的一個生命的現狀。我們沒有體會過無苦的快樂,就會把苦的漸息滅位當成是快樂。師父在大大小小的開示裡,都希望我們生起這樣一個決斷,就是不要摻雜痛苦的快樂、要徹底的快樂,就是要成佛——所有的苦和苦因都消除掉,所有的樂都圓滿,沒有一個功德沒有圓備的生命狀態! [02′46″]

  但是多半我們對這樣的生命的狀態很難生起真正的嚮往,我們常常被眼前的因緣阻隔或者障礙,看不到遠方,看不到前面是什麼。而很多修行者也都會陷溺在自己的一種業力裡邊,也聽不進去善知識的提醒。到底有多少事情,我們能夠聽到佛提醒我們、聽到善知識提醒我們的話,真正做到依教奉行的?仔細盤點一下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還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千劫輪迴那樣的想法。萬一這樣的想法很多是走向惡趣的,那就不可避免地走向惡趣了! [03′38″]

  所以這一生遇到宗大師教法、遇到善知識,實際上是一個我們可以脫離惡趣、脫離輪迴的最美好的時機,當這個時機來到眼前的時候,必須拚命地用全部的注意力抓住。儘管我們還會被輪迴大夢的所謂安樂擊昏了頭,想要在生死中找尋什麼真正的快樂,但是一聽到佛陀的呼喚、一聽到善知識的呼喚,我們要立刻把那個睜不開的眼睛努力地睜,一直昏昧的那個抉擇慧把它清晰。因為在能夠聽到的時候還不努力清醒的話,就會到再也聽不到的地方,或者聽了也完全沒反應。所以這樣的人身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珍貴、非常地義大,也是很危險的,因為一旦利用不好這樣的時光,反而造惡業,就成了下輩子墮落的一個因緣。 [04′34″]

  所以每次在聽法之前,還是希望大家能夠覺醒輪迴苦性的這件事,讓我們的心要有所戒備、有所準備。因為要防備的是我們內心裡的惡業,或者看不到無常的現象、看不到我的生命在輪迴裡是不安定的。用這種不安定的、還有很多惡業沒有淨化的狀態想要去享樂的話,實際上是非常不現實的;應該用所有的力量把惡業淨化掉,那個時候才會有安樂可享。 [05′09″]

  我們還是要再再地策勵自己的動機,要去希求一個所有的痛苦都遠離、所有的快樂都完備那樣的佛果。 [05′20″]

【全廣第 2 輪】第 207 講 討論題綱(一)/如華法師

1. 師父在大小很多開示中,都希望我們生起一種決斷,是什麼樣的決斷?而我們大多數難以生起真正的嚮往,原因是什麼?

2. 值遇圓滿教法與善知識的人身是可貴難得的,但為什麼也是很危險的?

3. 老師希望我們在每次聽法前,能夠覺醒什麼?並且防備什麼?


【全廣第 2 輪】第 207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老師教我們另一種「聞法前行」的思惟方法。先靜下心來去體會:
(1) 請問您體會到什麼?
(2) 如果您的體會是「停著」,要怎麼辦?
(3) 您覺得老師想告訴我們什麼?

2. 去回想我們的生命歷程,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觀察思惟:
(1) 正確的應是什麼?
(2) 錯誤的會是什麼?

3. 可是我明明覺得生命中真的有快樂啊!甚至於還樂多苦少啊!
(1) 要如何去理解才是正確的?
(2) 正確理解後,應怎麼做?
(3) 為何我們會沒有生起這樣的「決斷」?

4. 當我們知道應該生起,而尚未生起這樣的「決斷」以後:
(1) 我們應該怎麼辦?
(2) 怎麼跟當下的「聞法前行」做結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08講_舊版3B第1冊 P88-LL2 ~ P89-LL2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08講_舊版3B第1冊 P88-LL2 ~ P89-LL2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08 (2020/03/26 ~ 03/29)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音檔 3B 16:52 ~ 19:22
廣論段落 P2-L6 ~ P2-L7 勝那蘭陀諸智論師……聖教盛行,
手抄頁/行 第1冊 P88-LL2 ~ P89-L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88-LL2 ~ P89-LL2 )
手抄段落 勝那蘭陀諸智論師……這留下來的是問題重重。

【全廣 II】第208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在聽法之前,我們還是要再再地策勵自己的動機,要去希求一個所有的痛苦都遠離、所有的快樂都完備那樣的佛果。而且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要得到這個,是為了所有跟我淹沒在輪迴裡的這些如母有情、深恩的有情,為了他們能夠離苦得樂,我們去希求最究竟的佛果,為了這樣的一個目標才來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 [00′29″]

  今天我們要聽的是「勝那蘭陀諸智論師」這一小段。 [00′37″]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勝那蘭陀諸智論師,許由三種清淨門中,詮釋正法。謂軌範語淨,學者相續淨,所說法清淨。
  第一個就是那蘭陀寺。那蘭陀寺那是當年印度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修學佛法的。佛涅槃沒多久就開始建立,一直等到公元一千年左右,那個回教勢力入侵的時候,由政治勢力把佛教摧毀為止,始終是執印度佛教牛耳的、最頂端的一個佛法的中心。那個地方的很多這種了不起的菩薩、祖師,他說在解說佛法的時候、造論的時候,要有三個條件。
[01′43″]
  這個那蘭陀寺順便提一下,我們中國歷史上有一位了不起的玄奘大師,玄奘大師當年到印度去的時候,學到最好、最精采的就是在那蘭陀寺。那個時候是這樣、以前是這樣、以後也是這樣。為什麼要說那蘭陀寺呢?換句話說,印度的整個佛法的最高的,經過了這麼多了不起的成就的人抉擇以後,剩下來的精華都這個樣的!他們解釋這個經論不是隨便的喲,他要幾個條件,三個,就是三門清淨,三方面都要清淨了。這「清淨」兩個字很重要、很重要!就是說這個清淨的話,這個法本身絕對正確,沒有一點點問題,假定說的有一點問題的話,我們學的人就出問題了。像吃東西一樣,你稍微弄得不乾淨啊,對不起,細菌乃至於毒,就把你吃死了;佛法也是如此的、佛法也是如此的。世間只是教你受一點小小傷害,佛法的話,你如果說有一點點不乾淨擺在這裡的話,這留下來的是問題重重。 [03′08″]
  老學員都知道那蘭陀寺了,新的同學是不是知道那蘭陀寺?那蘭陀寺是非常偉大的一座寺院,在佛涅槃沒多久就開始建立。在《四家合註入門》的時候會再講一下。到公元一千年左右,那個時候被回教的勢力破壞掉了。有那麼多大成就者駐錫過的寺院,現在就只剩下遺址了,所以世事無常啊!當我們遇到教法的時候、遇到善知識的時候,千萬要好好地珍惜! [03′47″]

  接著師父就講了玄奘大師,玄奘大師就在那蘭陀寺學習。接著師父說:那蘭陀寺是整個印度佛法最高的地方,經過了這麼多了不起成就的人抉擇之後,它有三種清淨門詮說正法,它的軌則是這樣的。三個條件,三個條件都著重在「清淨」兩個字上。師父說:清淨很重要,這個法本身要正確、沒有一點點問題。先說了這個法,因為法是治我們的煩惱病的,如果法有問題就好像藥有問題——本來有病,吃了藥,藥本身還不對,那就會病上加病!所以師父說世間的我們會受一點兒小小的傷害,要是佛法的話,有一點不乾淨的在裡邊,留下來的可就不是一點點傷害。所以法的清淨就變得尤為、尤為地重要!因為我們是靠這個成就法身慧命,就像救命的藥一樣,如果救命的藥摻雜了毒藥的話,那是不可想像的! [05′06″]

  在很多年前我們還不知道傳承是什麼,也不知道講說正法還有這樣的規矩,也完全不了解這樣的規矩居然是從那蘭陀寺傳來的。那麼那蘭陀寺是什麼樣呢?我們知道玄奘大師是很了不起的,去那兒求法。有多少成就者在那裡呢?不知道多少學佛的同學會想去了解?那是許多許多的成就者和智者抉擇下來的這個軌則,它的傳承是極為清淨的,從那個時候傳下來的。 [05′42″]

  那你們現在會不會有一個問題:「最後那個寺院被回教的勢力給破壞了嗎?那傳承還在嗎?」還在呀!會挪到其他的地方。比如說佛法在這個地方鼎盛,過一段時間又在那個地方鼎盛,到現在傳承未斷,就是我們最最感激涕零的一件事吧!雖然寺院是被破壞了,但是傳承是沒被破壞的,軌則就留到現在;現在我們聽的就是那個時候傳承下來的,淵源是從那兒開始的。想一想哦!佛法不可思議的這種力量,居然可以從那麼遠的時光傳到現在;幾經波折,它依然可以清晰地傳到你我的面前,就是此時此刻!此時此刻我們就在聽著這樣的傳承! [06′41″]

  所以師父常常慨嘆說:「不要把經典當容易看哪!」它是很多的譯師嘔心瀝血,還有很多祖師大德不惜生命把法留下來的。所以想一想,傳承延續到現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們能對傳承恭敬、珍惜的方式,就是當它來到我眼前的時候,我是否能夠拿出對等的——哪怕只有能夠跟這個傳承的重量對等——那樣殷重的、恭敬的、萬分珍惜的心?生怕漏掉一個字,全部注意力在聽,這可能才是對所有的傳承祖師的一點點報答吧! [07′33″]


【全廣第 2 輪】第 208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那爛陀寺現在僅剩遺跡。在那蘭陀鼎盛時期,會想到會有被摧毀的一天嗎?我們現在這麼好好的學法環境,是否會永恆常存呢?所以當我們遇有幸值遇教法、善知識的時候,是否應該好好珍惜?

2. 師父說:「這『清淨』兩個字很重要、很重要!就是說這個清淨的話,這個法本身絕對正確,沒有一點點問題。」
為什麼「法的清淨」尤為重要?如果有些小小雜質,會有什麼問題?

3. 思考探索一下,祖師菩薩們為了把清淨傳承的法留下來,他們做了哪些努力?而我今得聞清淨圓滿傳承教法,當如何回報他們?


【全廣第 2 輪】第 208 講 討論題綱(二)/緣亦法師

1. [00′00″]~[05′06″] 為什麼佛法要強調「清淨」呢?師父是怎麼說的?老師是怎麼說的?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09講_舊版3B第1冊 P89-LL1 ~ P90-LL3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09講_舊版3B第1冊 P89-LL1 ~ P90-LL3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09 (2020/03/30 ~ 04/0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音檔 3B 19:22 ~ 21:31
廣論段落 P2-L6 ~ P2-L7 勝那蘭陀諸智論師……聖教盛行,
手抄頁/行 第1冊 P89-LL1 ~ P90-L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89-LL1 ~ P90-LL2 )
手抄段落 那麼哪三樣東西啊……這是「軌範語淨」。

【全廣 II】第209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接著我們來聽第二段。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那麼哪三樣東西啊?他說第一個,老師——軌範語淨。這個裡邊包含了兩樣東西:第一個就是「軌範」,就是尊長,譬如我們說軌範師、親教師,換句話說解釋說法的這個尊長,他自己本身清淨;還要他所講的清淨。為什麼要分兩方面來說?難道說這個人清淨了以後,他講的還不清淨嗎?對!為什麼?當然,他如果本人自己沒有修持的話,那講出來一定不清淨,可是自己有了修持以後,他那個清淨還有問題,這個就解釋一下。 [00′53″]
  平常我們也曉得的,說自己沒有解決問題,幫忙別人解決是不可能的,那麼自己要解決了,那個算是清淨了。這個清淨需要兩個條件,第一個,教理上面要有圓滿的認識,然後這個教理還有驗證上面的、確定不疑的悟證的境界。他雖然有了這個,可是因為說的時候,也許他平常一般地說,也許對機不相應。譬如說:我們現在拿世間來說吧!哦!現在有一個大學者,我們請他來給我們演講。那麼這個大學者來演講有兩種可能,有一種可能呢,就是把他自己學的圓滿的內容告訴我們;還有一種,也許他所對著機,說今天有一個地方,一些小朋友啊大家也仰望這個大學者,所以為了使得那些小朋友心目當中有一個仰望起見,請他來去講。請問那個大學者能跟些小朋友講說圓滿的道理嗎?不行!所以這個裡邊是兩樣東西都圓滿,這是「軌範語淨」。 [02′16″]
  問大家一個問題,師父說:「那麼哪三樣東西?」是指哪三樣東西?可以看一下《廣論》,重心是什麼?清淨,對吧?第一個是「軌範語淨」,這裡邊包含了什麼?說:尊長他本身清淨、所講的清淨。這時候就會有一個問題,說:「欸,尊長他自己本身很清淨,講的還不清淨嗎?」師父在下面就做了一個解釋。 [02′50″]

  那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師父說:「平常我們也曉得的」,曉得什麼呀?「說自己沒有解決問題,幫忙別人解決是不可能的」,這個平常我們曉得嗎?曉得。接下來說:「那麼自己要解決了,那個算是清淨了。這個清淨需要兩個條件」,我們先在這兒稍事停一下。 [03′17″]

  先看第一個,「說自己沒有解決問題,幫忙別人解決是不可能的。」其實這個問題,想想我們在跟別人討論問題的時候,有幾種狀況呢?有一種狀況就是:我們會覺得我看這個問題看得是非常清楚的,你為什麼就是不明白呢?所以會覺得:我自己是沒有問題的,我也是可以幫你解決問題的,只是你不接受罷了!對不對?還有的是自己陷入到一種情緒的障礙裡邊,覺得自己是很清楚的,但是那時候可能是苦受滿清楚的——應該是自己覺得理路很清楚,但是如果那個情緒的感覺過去了之後,再把自己的理路重新地聽一下,應該多半會慚愧吧!說:「那時候在情緒中的時候,我講的到底是什麼?」所以,這裡邊說:平常我們都曉得自己沒有解決問題,幫忙別人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其實這問題是很嚴重的問題,像洪鐘一般! [04′22″]

  我自己看了這句話的時候——通常看師父講的,我偶爾會停下來思考。如果自己沒有解決問題,還想要幫忙別人的人要怎麼辦呢?就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不是去幫人的,可能是請別人幫自己的。所以所有帶班的班長,還有很多覺得自己還沒有什麼能力,但是就莫名其妙地被推上帶人的這樣一個位置,這個時候會特別清楚自己遇到事情、對境的時候,自己心裡寂不寂靜、能不能提起正念,那種感覺自己觀察一下就了了分明的。在這種狀態下是什麼都不負責任,還是負責任之後有一點點自知之明,知道這些所有的境界實際上都是大家成就我修行的,然後抱著一個謙卑的心態承事大眾,用這樣一個心態?而不是說:我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如果你不聽我的話那就是你的錯。這個問題就討論到這裡,一點點觀察自己。 [05′29″]

【全廣第 2 輪】第 209 講 討論題綱(一)/如華法師

1. 對於二派釋儀所提出三點「清淨」個別是什麼?不同的差別又是什麼?

2. 師父對「清淨」應具備的條件,提出哪兩點?

3. 師父開示說:「自己沒有解決問題,幫忙別人解決是不可能的」,我們內心認同嗎?老師對此引導了哪些內涵?

【全廣第 2 輪】第 209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師父説「軌範語淨」中:
(1) 軌範是指誰?
(2) 「軌範語淨」有那兩個內容?
(3) 為什麼軌範本人要清淨?
(4) 清淨的軌範,具有什麼功德?
(5) 為何軌範清淨了,還要再加上所講清淨?

2. 老師說我們和他人討論問題時,和「說自己沒有解決問題,幫忙別人解決是不可能的」的標準相比:
(1) 容易會有什麼毛病?
(2) 為什麼會有此毛病?

3. 我們大部分人都尚未具足軌範的條件,那麼,要怎麼辦?
(1) 我們是具足班長條件才去帶班的?還是帶了班以後才學會當班長的?
(2) 那我們(若自己沒有解決問題)還可以去帶動研討班(幫忙別人解決)嗎?
(3) 我們應該以何種意樂去帶班?
(4) 這樣的作意是真心的還是刻意造作出來的?(老實內省)
(5) 為什麼可以是真心的?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10講_舊版3B第1冊 P89-LL1 ~ P90-LL3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10講_舊版3B第1冊 P89-LL1 ~ P90-LL3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10 (2020/04/02 ~ 04/0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音檔 3B 19:22 ~ 21:31
廣論段落 P2-L6 ~ P2-L7 勝那蘭陀諸智論師……聖教盛行,
手抄頁/行 第1冊 P89-LL1 ~ P90-L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89-LL1 ~ P90-LL2 )
手抄段落 那麼哪三樣東西啊……這是「軌範語淨」。

【全廣 II】第210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很顯然,這裡邊說這個解決問題,不是那種淺淺的狀態,它是一個深度解決。深度解決是什麼?「教理上要有圓滿的認識」,一定是對三藏做過系統聞思、得到過圓滿的清淨正見。然後在教理還要進一步驗證,他有實修功夫,是確定不疑的悟證境界。在教理上,有悟證境界就可以了,師父在悟證的境界前面加了「確定不疑」——他對教理領悟的這些一定是要有師承的,就是他的善知識許他這個是沒有問題的悟境。 [00′41″]

  以前我也聽過跟師父報告體會的時候,師父就說:「哎,這是獻寶的。」就是說這個是沒有什麼實際的功夫,自己覺得好像很好,但是師父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種自我滿足的狀態。還有的時候,是自己覺得非常非常不好、非常痛苦,但是師父會認為這是一個如法的心態。我們不能說那一點點東西好像就是悟證,但是當一個人在拿著法鏡數數觀照三業的時候,一定會看到很多問題。看到很多問題難免會覺得:「這我能解決問題嗎?」有的時候就會覺得非常害怕自己的心,害怕面對自己。 [01′27″]

  比如說有一天一個人突然開始覺得:「我對佛陀的信心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我能夠信多深?對業果見我能信多深?對我所依止的善知識要授其鼻肉,還要加上抉擇慧——他講如法的要聽、不如法的要委婉地說,不能失去恭敬......。」在這中間的拿捏,尤其是當自己的業習氣來了,全部都聽自己的,善知識教誨就放在後面,從來都只作參考;不是善知識的語教是我們的明燈,而是自己的感覺就是方向。隨著很多東西混為一談的時候,我們能否在每一個抉擇的當下,令自己的心稍稍安靜一下,考慮一下:我現在的所行、所想是否會符順於律儀? [02′21″]

  其實律儀是非常清楚的。師父有大小的事情,其實在我們看起來,師父解決那些事情實在是信手拈來的事情。但是師父每次都要去佛堂非常認真地頂禮佛菩薩,非常虔誠地祈求佛菩薩的加持,再三地、再三地祈求佛菩薩的加持。 [02′49″]

  所以「確定不疑」,那些疑惑要怎麼斷除?一定要跟善知識反覆確定。不能自己想一齣就是一齣——自己今天覺得見到本尊了!欸,這好像是什麼什麼悟境。然後明天有的人就會想一點事情就突然覺得自己好像證空性了!其實可能是什麼還不知道,連空性的正見也沒有獲得,離證悟不知道差多遠呢!所以不學教理、不跟著善知識,就會真的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就像在山裡邊迷路一樣,以為都到什麼地方了,其實可能還在原地打轉。所以在師父講法的時候,不要輕易地就放過他講的那幾句話。 [03′36″]

  還有像有的修行人,有的時候就會給自己下一個定義說:「我不行啊!我不能修行了!總結一下這幾年我也沒有什麼進展。」就給自己貼個標籤,馬上下個定義,好像把自己無量劫來的善根都看到了一樣,好像看穿了自己八萬大劫的善,就確定自己是不能修行了,然後就朝著不能修行的方向去打算。實際上這都是自己給自己設的誤區,自己給自己設的障眼法。其實就是一段迷霧,過了迷霧之後我們依然會行進在這個菩提路上。這一生不好好地努力,其實惡業也不會饒過我們的,那些惡業成熟的時間會更長。 [04′20″]

  所以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能夠想想師父的教誡,按照師父的教誡那樣去抉擇自己的心的話,真的會少走很多彎路!對自己所想的東西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儘管自己想了千百回覺得就這一條路,但是很多時候跟善知識談一下,結果就不是這樣的。但是那個時候到底是執著自己的見解,還是能把自己的見解拿掉、去聽善知識的呢?那就看自己的信心有多強,對不對? [04′52″]

  所以跟師父學習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哇!自己好像把這個問題已經想完了,到師父那兒問了一個問題之後,發現好像全都不對!拿了一籃子收穫給師父的時候,師父認為:「這不是收穫!這什麼都不是!」那一籃子東西還要好好地珍惜著嗎?能不能順手把它丟掉呢?然後再準備一個新的籃子接受師父給的東西。有的人去了之後拎那些,回來之後還拎這些,因為對師父講的東西應該是一點兒沒接受,心的瓶子是扣著的。為什麼呢?一切都歸自己作主吧!所以就像祖師呵責的那樣:「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認作本來人。」我們沒法把佛陀的言教、上師的言教當作是指路的明燈。要朝著那個方向去,而不是朝著自己所謂的某種方向。 [05′51″]


【全廣第 2 輪】第 210 講 討論題綱/如華法師

1. 師父針對「軌範語淨」所講到「清淨」含括教、證二方面,老師進一步引導內涵為何?

2. 針對內心確定不疑的悟證境界需有師承,在這部分老師提到——學者在依師修信的過程中,過與不及的行相有哪些?我們又如何避免?

3. 修學佛法過程,我們自己曾經有的體悟,並非皆有機會向善知識請教確定,也因此可能並非如法,如此我們在研討班又如何能結合心續的研討?帶班又能傳遞什麼?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11講_舊版3B第1冊 P89-LL1 ~ P90-LL3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11講_舊版3B第1冊 P89-LL1 ~ P90-LL3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11 (2020/04/06 ~ 04/08)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音檔 3B 19:22 ~ 21:31
廣論段落 P2-L6 ~ P2-L7 勝那蘭陀諸智論師……聖教盛行,
手抄頁/行 第1冊 P89-LL1 ~ P90-L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89-LL1 ~ P90-LL2 )
手抄段落 那麼哪三樣東西啊……這是「軌範語淨」。

【全廣 II】第211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剛才講到「確定不疑的悟境」要得到善知識的確認,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所確認到的,到底是清淨的還是不對的?但是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有百分之百的理由要沿著自己那樣的思路走,但是善知識有百分之百的理由告訴你說此路不通!這個時候要怎麼辦呢?比如說,我們就是活在自己思路的一個範圍之中,現在有一個詞好像叫「舒適區」,對吧?自己習慣的、不是那麼挑戰的,覺得這樣可能還不錯。但這樣的區域是沒法令自己成長的,老活在自己舒適的感覺裡沒法成長,必須去挑戰你害怕的。 [00′58″]

  所以由這個「確定不疑」講了這一點,希望能夠供大家參考。因為我們都是希望能夠在依止法上好好修心的人,所以不要放過師父講的哪怕幾個字、幾句話,要常常放在心裡想! [01′17″]

  所以,在談到「清淨」的這個問題上,師父說:「平常我們也曉得的,自己沒有解決問題,幫別人解決是不可能的,那麼自己解決了,那個算是清淨了。」那就是了嗎?還要有兩個條件,是哪兩個條件呢?「教理上面要有圓滿的認識,然後驗證上還有確定不疑的悟證的境界。」有了這個就可以了嗎?雖然有了這個,可是在說法的時候,也還有對機的問題。接著就舉個例子大家還記得師父舉的例子嗎?一個大學者,學識非常地淵博,如果來幼兒園看看大家,比如說我們妙慧童子園,那大學者會給我們講什麼呢?如果完全講他的論文,或者說他很深的造詣的最高境界,小孩是完全不知道的。 [02′16″]

  就像我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去聽過一個橋梁專家的分享。他建過很多很多橋,但是他沒有給我們講建橋要經過怎麼樣怎麼樣的程序、設計圖,他只是給我們講:「哎呀,現在的人真是鋪張浪費呀!一個屋子建得好好的,然後賣給另一個屋主,那個屋主一進來,把原有的屋主建的東西全部都砸了!然後他自己重新裝潢一遍。」他說他住那個單元,非常不巧,樓上賣了新的、樓下賣了新的,然後左邊又賣了,乒乒乓乓,每天都在敲東西,走廊裡全部都是麻袋!他說:「一走出來就不高興,因為走廊裡全部是麻袋,而且有灰塵。現代人活得實在是太過奢侈了,不惜福啊!」他說:「我們小的時候,那個地板鋪得那麼好,有一條木板都得拿回去好好地珍惜著、想用它幹個什麼;這地板鋪得好好的,嘩啦嘩啦就全部都都拆了!直接變成垃圾了。」他說他真的有點跟不上這個時代了。他當時給我們講的是這個,沒有講橋梁。 [03′28″]

  我們回來說:我們為什麼去見橋梁教授呢?就想聽一些關於橋的知識,因為我們對橋完全都不了解——怎麼建大橋啊?哪座橋怎麼輝煌啊?它是怎麼建的?比如說我們就特別好奇那個橋墩要紮在那麼深的水裡邊,最初要什麼機器才能鑽那麼深,在那個淤泥中要把橋墩立住。橋梁教授完全沒有告訴我們,只告訴我們不要浪費! [03′56″]

  所以大家回去就有點失望,在討論心得的時候,我們都不太講話。後來說:「不是師父教我們觀功念恩嗎?我們好像現在都在觀察過失,說橋梁教授沒有教給我們建橋的知識。」然後有的同學就說:「你掌握了建橋的知識又有什麼呢?還不是出去誇海口說:『我見到了某個橋梁教授,我知道哪個橋、哪個橋他建的,經歷了什麼故事......。』一個年輕人學會節約、學會簡樸、學會老一輩的這種傳統,會不會是我們更需要的?」那時候我們的心就靜下來,覺得我們這次去聽那個橋梁教授的分享,他確實是為我們考慮給我們講的,可能是想要建設我們心中精神的大橋吧!通向物質簡樸、精神極度豐美的一座大橋。後來我們就覺得那個教授有點深不可測了!所以師父這裡講對機的時候,我想起了以前的那件事。 [05′01″]

  那麼對於一個善知識來說,師父在這裡邊說:教理上有印證、悟境上有,然後說法一定要對機。大家可以看看:對「軌範語淨」,如何說法這件事的傳承還是非常嚴格的! [05′19″]

【全廣第 2 輪】第 211 講 討論題綱/盧克宙學長

1. 關於「軌範語淨」:
(1) 應該包含哪兩個條件?
(2) 本身清淨應包含哪兩條件?
(3) 在對教理的驗證上,要有哪兩個條件?
(4) 如何才能「確定不疑」?

2. 學了「軌範語淨」以後,我們可以:(複選)
(1) 用來檢查師長的行誼?
(2) 用來對師長觀功念恩?
(3) 效學師長、策勵自己?
(4) 以上皆是?

3. 如果我很認真弄懂了教理,也依著去實踐並有了悟證境界。與師「反覆確認」後,仍不得承許。有哪些可能還要改善之處?

4. 以橋梁專家為喻,在造橋的領域中:
(1) 他「軌範語淨」的第一個條件具足否?
(2) 他有把造橋專業完整無誤的講出來嗎?
(3) 他應機否?他「軌範語淨」的第二個條件具足否?
(4) 這一次的訪問,有達成「軌範語淨」嗎?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12講_舊版3B第1冊 P90-LL2 ~ P91-L7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12講_舊版3B第1冊 P90-LL2 ~ P91-L7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12 (2020/04/09 ~ 04/1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音檔 3B 21:31 ~ 22:59
廣論段落 P2-L6 ~ P2-L7 勝那蘭陀諸智論師……聖教盛行,
手抄頁/行 第1冊 P90-LL2 ~ P91-L7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90-LL1 ~ P91-L9 )
手抄段落 那麼還有「學者相續淨」……他就沒辦法把圓滿的教法拿給我們。

【全廣 II】第212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在今天的研討開始之前,大家還是要皈依發心,用皈依發心的偈子,讓我們所聽聞《廣論》的這個善行成為聽聞正法的資糧。因為有了皈依之後,如果用一個希求於遍智佛果的發心的動機來聽,它將會成為大乘的資糧。所以要非常非常習慣去串習,每一次聞法或者每一次做善行,甚至每一天起來之後,要有一個大乘的動機活過這一天。 [00′40″]

  上一節課我們學到:「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接著,「此中傳有二派釋儀,勝那蘭陀諸智論師,許由三種清淨門中,詮釋正法。謂軌範語淨,學者相續淨,所說法清淨。後時止迦摩囉室囉,聖教盛行。」那麼現在我們就可以聽師父在舊版《廣論》帶裡講的「學者相續淨」這一部分。 [01′35″]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那麼還有「學者相續淨」。所有的一切法流傳在世間,不僅僅說有老師就行,還要一定有學的人,這個很明白。不但是菩薩、祖師,我們佛也是一樣,佛出世的時候,那個時候同時那個弟子也來。因為一定有這樣想學的人,所以應這樣的機,然後說這樣圓滿的教法。那個時候如果沒有這樣相應的機的話,他雖然他自己有正確的內容,但是他不一定有機會說出來。就是佛本身就是如此!他不是說得很清楚嗎?我所了解的法啊就像大地土,但是我說的法如爪上土。所以通常啊,都是有一個因緣,那個時候佛才說呀!所以,如果說一個法流傳的話,除了老師這個條件以外,學者這個條件也是相當重要的。就像剛才那個故事也是一樣,這個大學者跑得來,跑到幼稚園,跑到小孩子那裡去,對不起!學者的相續不淨,他就沒辦法把圓滿的教法拿給我們。 [03′06″]
  在這一段,師父說:「所有的一切法流傳在世間,不僅僅說有老師就行,還要一定有學的人。」說:不但是菩薩、祖師,我們佛也是一樣,佛出世的時候,那個時候很多大弟子就跟著來了。一定會有想學的人,就應這樣的機,說這樣圓滿的教法。 [03′35″]

  這一段每次看到,還是很感慨的,就會感謝那些千千萬萬跟著佛菩薩一起學習的佛弟子們,還有傳承祖師的弟子們。因為如果沒有他們跟著佛菩薩學習的話,我們現在也聽不到這樣的法。我們也看到很多論,都是有哪個大弟子、哪個大弟子請上師說,然後他上師就開始寫那部論,所以學的人是很重要的。 [04′15″]

  師父接著說:「如果沒有這樣相應的機的話,他雖然他自己有正確的內容,但是他不一定有機會說出來。就是佛本身就是如此!」舉了佛陀說他了解的法就像大地土一樣,但是他說的法就像爪上的土。 [04′34″]

  這一點,在跟師父學習的時候也有發現。師父天天誦《般若經》,所以師父實際上他自己非常非常喜歡學空性,或者跟別人討論空性。但是因為我們剛剛開始學《菩提道次第廣論》,師父就示現沒有給我們講〈毘缽舍那〉,其實師父自己一提到空性的部分是非常非常歡喜的。 [05′02″]

  那個時候,比如說三十年之前,或者二十年之前,如果把〈毘缽舍那〉講給我們的話,我們可能不知道在說什麼。像現在學了五大論之後,才知道四部宗義、分多少種見解;然後層層遞進,所破是什麼、自己的立宗又是什麼、修行空性的次第又是什麼。也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實際上沒有前面的道次第,比如說業果見不堅固,怎麼去聽聞空性呢?如果連親近善知識的軌理也不知道,那麼我們也沒法跟一個善知識聽空性,沒法親近大乘善友。 [05′48″]

  所以想一想,第一批來跟師父聽法的那些居士們,真的是很感恩他們!因為如果最初沒有他們跟隨在師父身邊聽的話,可能也就沒有現在這個僧團,也沒有你我現在還在學習著這麼清淨圓滿的教法。所以真的要頂禮那些從一開始就跟隨在師父身邊學習《廣論》的出家人、居士們。 [06′20″]

  在跟師父學習的時候,也會發現師父就在一件事上可以揭示出三士道的內涵,甚至可以再往上去講,都是像行雲流水一般。但是為什麼有的時候師父就某一個點去講了呢?因為再講深了大家是聽不懂的,還有的時候是沒有什麼希求心的。比如說我們學的人,當我們去見善知識的時候,都有一個自己想問的問題,都有自己想要的一個事情。有的時候師父講的問題,就跟我們想要的完全是不一樣的!那時候可不可以倒空自己的杯子,認真地去領受師父的加持呢?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比較在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學者相續淨」這件事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07′07″]

  什麼叫「學者相續淨」?為什麼那蘭陀寺的諸大智者們把學者相續淨擺在傳承教法這麼重要的一個位置、作為這麼重要的一件事?傳承的規矩就是這樣。我們看一看自己的所求,每天看自己最想要得到什麼,大概就可以知道。這也是對於弟子們的一種要求,《廣論》後面也會講更詳細的。 [07′37″]

  很感謝跟佛陀學的、跟大善知識學的那些弟子們,如果沒有他們拚命地努力學的話,我們豈能聽到這麼圓滿的教法呢?那時候一定是呈現圓滿的機,所以這個圓滿的教法才會流傳下來。頂禮諸大善知識,還有他們的弟子們!有了他們,教法才能傳到現在,傳到你我的耳邊,傳到你我的眼前,傳到你我的心中! [08′08″]


【全廣第 2 輪】第 212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老師說:「要有一個大乘的動機活過這一天」這樣的內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我可否體會到這種狀態?該怎麼做,內心才會具備這狀態?
如果有這樣的動機,我們每天會怎麼過?

2. 「學者相續淨」師父談到要有想學的人,請問想學的人的行相跟條件是什麼?

【全廣第 2 輪】第 212 講 討論題綱(二)/緣亦法師

1. 老師開示裡面,老師分析是哪些原因,而讓師父當年沒有開講〈毘缽舍那〉?

2. [05′48″]~[08′08″] 為什麼老師在這講數數表達對學者的感恩?老師這樣的示現是要教導我們什麼?為什麼要用這樣的角度去開展自己的感恩心?

3. 從上一講老師所舉的造橋專家的喻,及這講師父未講〈毘缽舍那〉,身為弟子的我們要如何迎請老師為我們講〈毘缽舍那〉呢?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13講_舊版3B第1冊 P91-L8 ~ P92-L1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13講_舊版3B第1冊 P91-L8 ~ P92-L1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13 (2020/04/13 ~ 04/1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音檔 3B 22:59 ~ 24:23
廣論段落 P2-L6 ~ P2-L7 勝那蘭陀諸智論師……聖教盛行,
手抄頁/行 第1冊 P91-L8 ~ P92-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91-L10 ~ P92-L3 )
手抄段落 這裡我也可以用一個比喻……這個學者還要有這樣的條件。

【全廣 II】第213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接下來我們再聽師父講的那個譬喻。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這裡我也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說一下,所謂比喻是個故事。相傳我們中國歷史上兩位名人:寒山、拾得,以及豐干禪師。他們三位,一個是阿彌陀佛,一個是文殊菩薩,一個是普賢菩薩。結果寒山、拾得兩位大士所現的是什麼?唉!一個破和尚,窮叫化一個,什麼都不認識的。他為什麼這樣現呢?就是那個時候現出來的相是禪宗傳的時候。禪宗的特質是什麼?要主要的見到那個本來面目,換句話說,空性。它掃一切法的,實際理地是一塵不染。所以他自己現這個相,就是什麼?窮得身無立錐之地啊!所以通常我們那個叫化子,窮得連他站的地方像一個錐子那麼一點點都沒有,就這樣,他所現那個相。他所以現那個相,是跟那學者相應的,這我們要了解。所以如果這個地方教法盛傳的時候,除了這個老師以外,這個學者還要有這樣的條件。 [01′32″]
  這一段師父是在講「學者相續淨」。就是說我們學的人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資糧、這樣一個根基的話,實際上善知識很多法也是講不出來的。講到這裡,按著我們的思路,好像應該講一個很相應的弟子的故事,比如說種敦巴大師怎麼樣去請阿底峽尊者。但是在三十多年前,師父從老師的角度講,比如說那時候禪宗傳得比較鼎盛的時候,阿彌陀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示現成了什麼都不認識的——師父說一個和尚窮得沒有立錐之地,這樣的一個善知識的行相。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候在學空性啊,實際理地要一塵不染,所以就現這個相——窮得沒有立錐之地。現這個相是為什麼?就是跟那個時候學的人相應的。 [02′36″]

  每次看到這種公案都有點膽顫心驚,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想的?因為我們常常就是會把別人當凡夫,這種心思是很普遍的,好像覺得別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萬一碰到這種佛菩薩示現的,就像普普通通的很多人,甚至表現出他受教育的程度還沒有你高的時候,你很難想像他有什麼高深的證悟。當這樣的一個善知識來到我面前的時候,現在想一下:窮得沒有立錐之地的這樣一個出家人站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現起那樣的敬意、恭敬心啊?但是為什麼那個時候這樣的老師出現,那樣的有情會現起敬意呢?會生起信心呢?大家可以想一想。 [03′32″]

  還有的時候,有的人比如說比較相應神通,當你表現點神通的時候,他就覺得是很了不起的,但是很多大德是很不贊成這種說法的。因為他們認為神通是「聖末邊事」,真正的是要建立正知見;大家要學會持戒、建立業果見,免去惡趣的痛苦,然後建立無自性、一塵不染的空性見,想法去解決輪迴的痛苦,因為這兩大苦嘛!佛法終究是建立在一個令自他解脫痛苦,達到最完美快樂的這樣一個目標。 [04′16″]

  所以不是要顯得自己多偉大、多了不起,要在別人面前高出一人,都不是這個目標!就是為了非常踏實的離苦得樂這樣的目標。是離什麼樣的苦呢?所有的苦。得什麼樣的樂呢?最圓滿、最圓滿的快樂,完全沒有一絲絲痛苦染雜的快樂。不像我們現在感受的快樂只是壞苦,就是一個苦的漸息滅位,它是有對比性的,跟可能最苦的狀態比起來這是快樂的。但那種快樂完全是沒有可比性的,如果它是一棵樹的話,從樹根到樹幹、到枝葉、花果,全部都是快樂的。 [04′58″]

  師父也會常常講他生命裡遇到的那些很神奇的人,我們在旁邊聽的,有的時候是很害怕的!因為貌似凡夫的一個人,他可能是佛菩薩示現的。所以學了這一段之後,我在想師父舉了這樣一個譬喻,在提醒我們什麼呢?佛菩薩有萬千的示現哪!就像觀世音菩薩他所化現的也是「當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都是根據我們弟子的根基這樣示現的。所以我們內心裡對一切境都不要抱持著輕蔑的心,尤其是對殊勝境,要好好地虔誠求法,把我們學者的相續——就是我們的心續,從動機到加行、到結行要努力地清淨。真的就是只為正法而親近善知識,只為法來。這樣我們才能慢慢地、慢慢地從善知識示現的一點點、一點點,看到他還沒有示現出來的那些不可思議的、不可勝數的功德,還有那些證悟力。 [06′24″]

  比如說大家都知道師父倡導有機,在二十多年前,有機沒有現在那麼普遍,而且做有機的人多半血本無歸,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情。一位出家人這麼關心土地的農藥問題,關心河流、土壤,還有大家吃到嘴裡的是什麼;乃至在地上匆匆爬過的小蟲,牠爬過的土是不是傷害了牠?還有空中的飛鳥、水裡的游魚。師父就用一個有機的概念,去饒益這些墮落在三惡道的有情,想要照顧牠們。而且也不是他一個人發心照顧就可以了,還努力地帶領我們這麼多人一起發心;不是為了自己今天吃一個無農藥的東西然後來種有機,而是為了修慈悲心、不要去傷害有情,不要去破壞環境。因為環境一破壞了之後,人也走投無路了,人也沒有地方待了!所以現在看看二十年之後有機這麼普遍,有很多人種有機,種著、種著就來學《廣論》了! [07′38″]

  有誰想到一個大德、一個高僧要這樣示現,去研究怎麼種菜種得大家吃得很好,然後因為這個原因還讓大家學到了清淨圓滿的《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樣完美的傳承!還有師父辦學校,很多很多的示現,不都是應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需要、應我們這些弟子的需求,然後他來引導我們要怎麼做。所以對我們來說,我們就要用最清淨的發心跟師父一直學下去,才不會辜負大善知識為了教導我們所示現出來的種種利生事業。 [08′32″]

【全廣第 2 輪】第 213 講 討論題綱(一)/如華法師

1. 師父舉了這個喻和「學者相續淨」的關係是什麼?師父希望我們體會、領悟到什麼?

2. 老師透由哪些觀點,幫助我們去更加深細理解師父所引導的「學者相續淨」的內涵?

【全廣第 2 輪】第 213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請先複習第 209~211 講——軌範語淨。

2. 請複習第 212 講。那麼,「學者」要怎樣才能叫相續淨呢?或是反過來,要避免
哪些會「相續不淨」的過失?

3. 在第 213 講中,師父用寒山拾得喻,老師接著提醒我們「學者」還要具什麼條件?或避開什麼過失?

4. 那麼,現階段我們這些「學者」應該怎麼做?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14講_舊版3B第1冊 P92-L2 ~ P92-LL5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14講_舊版3B第1冊 P92-L2 ~ P92-LL5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14 (2020/04/16 ~ 04/19)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音檔 3B 24:23 ~ 25:34
廣論段落 P2-L6 ~ P2-L7 勝那蘭陀諸智論師……聖教盛行,
手抄頁/行 第1冊 P92-L2 ~ P92-LL5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92-L4 ~ P92-LL3 )
手抄段落 然後有了這個條件以後……那個是那蘭陀寺。

【全廣 II】第214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接下來我們要聽「所說法清淨」這一段。在聽聞之前,大家要端正自己的發心,用皈依發心那個偈子提起自己的動機也可以,或者用《廣論》前面那一段提也是可以的。哪怕只有半小時或者四十分,我們都要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有情去希求佛果;為了證得那樣遍智的果位,我要知道證得那樣遍智果位的因是什麼;那麼要了知那樣的因就必須聽法。所以我們現在在一起研討《菩提道次第廣論》,實際上是為了一個徹底地、究竟地令自他都離苦得樂的目標,所以這一刻對我們的生命來說是非常莊嚴的。請大家能夠認真地聽! [01′00″]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然後有了這個條件以後,第三個,所說的法要清淨。為什麼法要清淨呢?這個法也說,應機是一種。還有一種呢?它那個法當中有一種應機應小的,有一種應大的;有一種性宗、有一種相宗;儘管它是大的,應它的局部的。我現在拿佛經來說個比喻。佛經說了這麼多三藏十二部,譬如說《金剛經》,它也是說:啊!這個最上乘、最上乘;《楞嚴經》,通常我們說這種都是好得不得了,為什麼它不是圓教呢?因為它就是針對著這一類根性的,是!這是大乘,可是他大乘是大乘啊,對不起,小乘的漏掉了。然後那對這個人天五乘的人又不相應。如果說性宗的話,相宗又不相應;相宗的,那性宗的又不相應,這就不圓滿了。所以啊第三個,這個圓滿的內容,還要有它特殊的內容,它三樣東西有它特別的條件。噢!那個是那蘭陀寺。 [02′15″]
  在這裡邊師父說:「所說的法要清淨。」接下來提出一個問題說:「為什麼法要清淨呢?」就列舉了要「應機」 :有應機小的,有應機大的;有性宗、有相宗;在大乘中,還說有的儘管它是大的,它是局部的。在佛經中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的佛經,比如說《金剛經》,說是「最上乘」;那麼《楞嚴經》也都是「好得不得了」。但師父說:「為什麼它不是圓教呢?因為它就是針對著這一類根性的。」 [02′57″]
  比如說很多很多人都相應念《金剛經》,但是念了《金剛經》之後到底能不能懂《金剛經》?自己覺得懂了嗎?我問過很多誦《金剛經》的人,有的人覺得懂了,可能也有待參考,但大多數的人都覺得是沒懂的。沿著《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次第來說,它是在發菩提心後面才學毗缽舍那,所以一定是大乘發心之後再去取證空性的果位——登地。 [03′33″]

  如果有個老師去教的話,可能會把那其中隱在的意思就講給我們,我們自己看的時候是看不出那條隱在的線的。所以師父在這裡面提出了「應機」。應機,就是像一個小朋友就要吃兒童餐;病人要吃比如說不要太油的、不要太辣的、對他的養病很好的;什麼階段的人都要根據什麼階段吃那樣的飯。所以這就是一種佛菩薩還有我們的善知識為我們調製的法味。所以「所說法清淨」就包括了應機。 [04′14″]

  在應機這裡邊師父又提出了:雖然說有的是小乘的、有的是大乘的;在大乘裡有的也是講大乘局部的,那麼還是沒有圓滿。要是有圓滿的內容,還有它特殊的內容。我也在想:師父說的特殊的內容是什麼呢?是指由顯入密嗎?這是我的一個疑問。所以在這個「法清淨」裡邊,師父就特別強調了「應機」,到後面這幾句話強調了「圓滿」。 [04′54″]

  在《廣論》裡,有下士、中士,然後上士。宗大師說:無論是怎樣的,都請從共下士道開始修起。如果我們的心續中已經有共下士道的內涵,那麼我修共下士道就會很快,它也不會耽擱時間。可是萬一直接就修上面的,比如說直接上手菩提心、上手空性,可是我們連因果、皈依都不知道,都沒有堅強的這種信念,修後面那肯定是修不起來的!那什麼樣根機的人都請從最初的道次第開始修,這樣的話就不會漏掉什麼。比如說前面的次第沒有的人,如果不從前面的次第起修、修後面的話,後面修不起來,前面又落下了,兩邊都是空的。可是如果都是從共下士道起修的話,無論是何種根機的人,如果已經有的就更快速地生起,如果沒有的就從現在開始修。所以它是圓滿的教法,「三根普被、利鈍兼收」。所以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美好的一個相遇! [06′07″]

  其實這一段我看了很多遍,我在想師父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呢?讀著、讀著,總是會感受到師父希望我們能夠學到圓滿、清淨的教法。圓滿的教法是那麼地可貴,因為會把我們引導到一個大乘法的法脈之中,讓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注意自己的發心,注意到其實我們學佛是為了成佛這樣一個目標。並不是為了得一點人天的快樂;也不是以一己之力超離輪迴為目標;還要去兼顧以所有如母有情離苦得樂為唯一目標這樣的一個純粹發心。要在很多時候淬鍊這樣的發心,用推理的也好,用什麼樣的角度也好,反覆地去觀察自己的內心、策勵這樣的發心。 [07′06″]

  舉了這麼多大乘、小乘的經典,在這所有的舉例之中,師父很顯然是希望我們能夠好好地珍惜值遇圓滿教法的機會。因為它從我們一開始什麼也不懂,像個小朋友一樣,連聽法都不會、連找善知識也不知道,從這樣的一開始教我們,一直到後面的成佛,所有的道次第都沒有缺少的這樣一個圓滿的教法,能夠值遇到是何其殊勝! [07′39″]

  那麼「所說法清淨」,在這裡邊所說的法清淨——應機。如果不是大乘根機的人,我們從前面開始學著、學著、學著,老師天天地講、天天地講,說:「大乘多美好!」我們如果能夠累積到那樣的資糧,對善知識的法語能夠信受,然後資糧不夠的就積聚資糧,有業障的就懺悔,慢慢把自己的根性熟成大乘根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08′12″]

  師父給我們展現了無限的希望!在琳琅滿目的教典之中,到底什麼是配我們的根機、什麼是配我們的胃口的?一定是最圓滿的教法!因為我們沿著最圓滿的教法,會一直走向佛地。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教法,再遇到引導我們圓滿教法的大乘善知識,那麼我們修信念恩、亦步亦趨地跟隨他,慢慢地或者迅速地淨化自己相續裡那些跟圓滿教法不相應的所有的雜質、所有的違品,我們自然會令師父越來越開心吧! [08′54″]

【全廣第 2 輪】第 214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00′00″]~[01′00″] 老師在前行提醒我們發心——「皈依發心偈」是哪一偈?「《廣論》前面那一段」是哪一段?

2. 老師說:「我問過很多誦《金剛經》的人,有的人覺得懂了,可能也有待參考,但大多數的人都覺得是沒懂的。」請問為什麼沒懂呢?

3. 《廣論》裡有共下士、共中、上士,如果是一個上士根性的人,也要從共下士開始修嗎?會不會很浪費時間?老師怎麼說明?

4. 師父在「所說法清淨」這一段裡,老師體會到師父的用心是什麼?


【全廣第 2 輪】第 214 講 討論題綱(二)/緣亦法師

1.
(1) 「那對這個人天五乘的人又不相應」,是哪五乘?
(2) 「它三樣東西有它特別的條件」,哪三樣?
(3) 從師父和老師的開示中理解,圓教必須具備哪些特點?

2. 對照師父的原話,老師如何得出「師父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的結論?

3. 自己相續裡哪些跟圓滿教法不相應的雜質待淨化?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357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15講_舊版3B第1冊P92-LL3 ~ P94-L1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15講_舊版3B第1冊P92-LL3 ~ P94-L1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15 (2020/04/20 ~ 04/22)
科判 道前基礎
章節 明當隨於何規
音檔 3B 25:44 ~ 28:13
廣論段落 P2-L7 ~ P2-L8 彼諸智者……應如後釋。
手抄頁/行 第1冊 P92-LL3 ~ P94-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92-LL1 ~ P94-L2 )

手抄段落 彼諸智者……休息一下。


【全廣 II】第215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接著我們要聽:「彼諸智者,則許三種而為初要」。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彼諸智者,則許三種而為初要。
  那個地方那些大菩薩、大祖師們哪,就說上面那個東西只是一個基本,除了這個以外還要其他的。那麼他又怎麼說呢?他說的是下面的。也許在這個地方我們會想:哎呀!那到後來的時候,豈不是比前面的更精采呀?這個概念我們要了解,並不是說後面的比前面的更精采,而是說後面的對適應後面的人來說更適應,這個是根本——一切法真正的重點,是應機才是重要的。所以同樣地,當初那蘭陀寺的三種法門,是應他們的三種法門的條件,是這個樣;後來的人由於機不太一樣了,慢慢地每況愈下。所以說,就正法而像法、末法,這個機比較差,所以要求的條件越更多、更嚴密,這是它的不同。否則的話,我們又說:「哎呀,後面的好啊!」妄判是非,不知不覺當中就會造成功不應理的取捨。那麼他下面怎麼說呢?
[01′30″]
  在這一段裡邊,師父說:那些大菩薩、大祖師們,說上面只是一個基本,除了這個還有其他的。這個時候師父舉出了我們內心中的一個想法,說:「哎呀!會不會到後來比前面的更精采了吧?」然後師父說:「我們要了解,並不是說後面的比前面的更精采,而是說後面的對適應後面的人來說更適應,這個是根本——一切法真正的重點,是應機才是重要的。」所以同樣地,那蘭陀寺的三種法門,說應他們的三種法門的條件,是這個樣子;後來機不一樣了,就變成後面那個樣子。 [02′20″]

  師父一直擔心我們會認為是不是後面的好、前面的不好呀?然後再加四個字說:「妄判是非。」就是說不要覺得那樣是不好的、這樣是好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認為不好的我們就會丟掉它、不敬重它,所以師父不希望我們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會造成功不應理的取捨」。不應理的取捨會做什麼呢?就會造罪呀!因為都是法的傳承。如果我們起心動念中有一個輕慢的心、不敬的心,或者認為它是不對的心,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因為那都是祖師、佛菩薩留下來的,這樣的話我們就對法造下了一個不好的業。而這個不好的業在我們的心續裡成熟的話,是很可怕的! [03′10″]

  在這一小段的解釋裡,師父非常小心地呵護著我們內心的善根,就像慈母牽著一個小孩走路一樣,讓我們心中的每一個念頭走向正念、走向如法,千萬不能跌倒了,讓自己的善根受傷。所以在這一小段的解釋裡邊,師父非常殷重地講了好幾次:不是說前面的不好,而是後面的應機。 [03′40″]

  在聽《廣論》的時候,會常常聽到師父對我們內心中的一些念頭直接作取捨。慢慢就學會用他的思路、他的判斷去判斷內心的一些事情。這樣跟著師父聽久了之後,你會覺得真的有一種慧力被提升的感覺。因為我們不辨取捨就是沒慧力,但是常常跟著師父學習正確的取捨,取捨久了之後,就會發現對一些事情的取捨就俐落多了,沒有一直猶豫在那個灰色地帶。所以在這點上,師父教導我們對於傳承、對於教典的殷重態度,是我們應該效學的。 [04′25″]

  接下來聽下一段。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謂正法造者殊勝,正法殊勝,如何講聞彼法規理。今於此中,應如後釋。
  這個分成功:第一個作者殊勝,那就是前面的軌範語淨;第二個正法殊勝,這個法本身正確。還有呢,有了這個造者,這個造者當中包含了一定有什麼?這個教者、學者這兩樣東西在這裡面。沒有這兩樣東西的話,他這個「造」不可能、不可能,這第一點。所以這兩個含攝了,那麼說的又殊勝,在這個地方多的有什麼?怎麼講、怎麼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下面哪,等一下講到那個四個題目的時候說它。現在我在這裡,說就用什麼?就用後者那個辦法,用後者那個辦法。現在我們這地方就停一下、休息一下。
[05′38″]
  師父說:「作者殊勝,那就是前面的規範語淨;第二個正法殊勝,這個法本身正確。」有記得吧!有在看嗎?還有在這個造者當中,師父說包含了什麼呢?提了一個問題:我們在想「正法造者殊勝」,好像就是創造正法的人啊!可是師父提出了兩個——教的和學的,這兩樣東西都在裡邊。其實這個提法是會石破天驚的,我們沒想過吧!在很多年前,《廣論》聽到這裡的時候真的有點驚訝:造者是包括教者和學者兩樣東西在裡邊? [06′23″]

  師父接著說:「沒有這兩樣東西的話,他這個『造』不可能、不可能。」然後想一想是應理的,沒有教的、沒有學的,怎麼會有正法出現呢?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個造者出現呢?他前面一定是跟他的老師學,學會了之後一定要往下教。現在像我們僧團的五大論班,最高班的一開始都是學習五大論、衝擊的第一班,第一班學了之後就要教底下的班。然後在反覆、反覆地給其他班上課的過程中,就像各位班長帶班的時候,你知道帶的班越多其實受益的就是自己。因為你會一遍一遍地重複學習,而且各班都有進度,你不敢懈怠,在上課之前你一定要好好地熟文,深刻地去看師父這個義理是什麼,乃至義理背後所指的內涵是什麼。所以在貌似帶班,或者說給別人講的同時,實際上自己是一個非常非常努力懇切的學生、會不停地發現自己很多問題的一個學生。 [07′36″]

  所以,在貌似教別人的時候,實際上自己要好好地學。像跟隨在師父身邊學的時候,我也非常非常認真地看師父是怎麼帶別人、怎麼教別人的。那個時候就會發現,師父給他講一個道理,一定會告訴這個出家人下腳的一步是什麼、腳下最踏實的那一步是什麼,那一步一定是他可以踏上去的,而且是他可以感受到的。 [08′04″]

  所以跟在師父身邊學習的時候,我會覺得佛法非常地親切、非常地擲地有聲,是非常真實的。因為每天每天在我們的二六時中,會不停地觸及到自己的內心、觸及到佛陀的教言、觸及到祖師佛菩薩的這些語教。然後我們拿這些語教數數地針對自心的時候,我們就自然會感受到佛法的力量。什麼力量啊?調伏心續的力量。怎麼調伏啊?把那個被痛苦、被各種煩惱逼迫得快抓狂的心,讓它一次又一次地清淨下來,讓它一遍又一遍地回歸在正路上。這就是一個用法來調伏的過程。 [08′49″]

  正因為跟在師父身邊學,看他是怎麼樣講,又怎麼樣地帶人的,一個弟子跟上師學的時候也會學到這些。所以我會發現學的、教的這兩個,真的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什麼也不能缺乏的,就像一個宇宙一樣,是非常非常地遼闊和恢宏的。所以當師父從這樣的角度去講的時候,其實內心是滿震撼的!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想的? [09′24″]

【全廣第 2 輪】第 215 講 討論題綱(一)/如華法師
1. 師父對「彼諸智者則許三種而為初要」的開示,特別提出我們應注意的重要概念為何?
2. 「妄判是非」,行相為何?有何過患?老師於此體察師父的心意,如何引導我們「修信念恩」?對比我們自己聽聞同樣內容,有何差別?
3. 對於「正法造者殊勝」師父提到必定包含「教者與學者」兩個條件,如何成立?
老師以何教理、舉例來引導我們認識、體會?


【全廣第 2 輪】第 215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前段熟文:
(1) 師父說「上面的只是一個基本」,請問上面的是什麼?
(2) 師父又説「還要其他的」,請問其他的又是什麼?
(3) 為什麼有了前面的條件之後,還要加上後面的條件。正確應該如何理解?
(4) 應該避免的錯誤理解為何?

2. 師父一直擔心我們「妄判是非」。請問:
(1) 什麼是「妄判是非」的行相?
(2) 「妄判是非」會有什麼過患?
(3) 為什麼不可以隨便對法「妄判是非」?
(4) 由此教誡,如何從避過、增善兩方便,去看到師父對我們的恩德?

3. 關於「正法造者殊勝」:
(1) 什麼樣的人是「造者」?(問定義)
(2) 「造者」包含了哪些人?(問人選)
(3) 教的人和學的人,如何互相合作而造就了正法?

4. 依師學習:
(1) 您看老師是如何示範依師父學習的?
(2) 您想以後要如何依老師學習?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