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

有關中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腰肌勞損屬慢性腰痛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大同中醫醫院院長張瑞麟表示,腰肌勞損又稱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徵,是以第三腰椎橫突部位明顯壓痛為特點的慢性腰痛,或是腰腿痛患者常見的一種疾病,好發於從事體力勞動的青壯年勞動者身上,大部分患者以男性為主。

張院長指出,腰肌勞損患者常有腰部扭傷史或腰部中段單側、雙側疼痛等情形,但疼痛程度及性質不一且呈持續性。第三腰椎為人的腰椎中心,也是腰椎生理前凸最突出的地方,所以就成為腰椎前屈、後伸、左右側彎和左右旋轉活動的樞紐。

第三腰椎兩側的橫突最長,所承受的槓桿力也最大,在頂端附著有腰肌、韌帶等組織,腰部任何方向的運動,均使第三腰椎橫突頂端承受反復的牽拉和磨動,以致於增加受傷的機會。臨床上,患者的腰背強直,往往不能久坐、久立,嚴重者甚至行走困難,站立時常以雙手扶持腰部,必須透過休息和治療才可獲得緩解。

第三腰椎位於腰椎生理前凸的頂點,為腰椎活動的中心。因人的棘肌、腰方肌及前方還有腰大肌均附於第三腰椎橫突上,所以當民眾在進行腰部活動時,這個橫突所受到的牽拉力量將達到最大。此外,第三腰椎橫突在腰椎橫突中最長,活動幅度較大,受到的拉力也最大,因此受到損傷的機會也較多。

張瑞麟院長進一步指出,腰肌勞損發病原因包括勞動損傷、暴力牽拉、出現骨質增生等因素,或是第三腰椎橫突末端附近的神經、血管受到刺激及壓迫,進而產生一系列臨床症狀,或是附著在第三腰椎橫突上的肌肉、筋膜撕裂損傷後形成血腫、纖維化、粘連變性及痙攣等,以致於造成軟組織形成鈣化、骨化。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運動預防 不感疲勞為限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避免腰肌勞損,平常民眾可透過運動的方式來加以預防。

大同中醫醫院院長張瑞麟表示,保健之道,可藉由腰背肌鍛練及吊單槓的方式,藉由地心引力作用來改善腰椎的毛病,但很多婦女可能無法順利拉起單槓,所以也可透過游泳所產生的浮力來改善,游泳時要慢慢地游比較好。

張院長指出,腰背肌鍛練是很有用的保健方式,例如五點支撐勢、三點支撐勢、拱橋勢、挺胸伸脊勢、伸脊後抬腿勢、飛燕點水勢等鍛鍊方式,其運動量和難度可逐步遞增。

必須注意的是,五點支撐勢與三點支撐勢對頸椎病患者並不宜。

訓練時要根據患者體力狀況來決定運動量,原則上運動量應由小到大,難度由易到難,要堅持每天訓練,時間長短和次數多寡,以不會感到疲勞為限。

但六種姿勢不一定要每天都做一遍,可有選擇性地交替練習。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手法治療 行氣活血疏通經絡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大同中醫醫院院長張瑞麟表示,傳統中醫以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為治則,取腰臀部及患側下肢作為施術部位,並進行手法治療。

張院長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手法治療可調陰陽、行氣活血、疏通經絡、舒筋止痛,為治療腰肌勞損的重要手段,常用手法包括滾法、按揉法、彈撥法等。滾法是指在患側及第三腰椎橫突處用滾法施術,以便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進而起到活血通絡,鬆解肌肉緊張作用。

張瑞麟院長進一步指出,彈撥法是指在第三腰椎橫突處及臀部的壓痛處,用兩手拇指的紋面緊貼患部,適當用力下壓至患者有痠脹感時,再作與肌纖維成垂直方向的來回彈撥。彈撥力量要由輕到重,由淺入深,若不痛時需施力。在彈撥的期間,配合使用指揉法,有助於解痙止痛,鬆解軟組織的粘連。

揉法是指在彈撥手法運用後,再用掌揉法在施術處輕揉,以便達到緩解治療時所引起的疼痛;腰部滾法可使患者的腰肌放鬆,當放鬆之後,可再用拇指按壓第三腰椎尖部,並揉捻數分鐘後理順腰肌。早期患者只要推拿原發部位肌附著處,即可奏效,中期患者必須同時加推拿肌腹及繼發部位,方能奏效,但嚴重的後期患者,目前尚無有效的非手術療法可完全改變其病理變化,推拿時將徒勞無功。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中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