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季到 腸躁症增2成
按穴道助腸道蠕動
蘋果日報
報導╱游茗茱 攝影╱楊明龍
考季來臨,國中基測第1次測驗剛結束,就有考生因壓力大引發腸躁症,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政寬說,5月因腸躁症求診的門診患者比上個月增2成,考生在考試前因緊張壓力而出現如肚子絞痛,腹脹,且伴隨腹瀉、便秘等腸躁症情形,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提醒考生平日應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多吃高纖維食物如蘋果與益生菌食物如優酪乳,並保持適度的運動和按壓穴道促進腸道蠕動,若是注意力無法集中或壓力大時,則先轉移注意力緩解焦慮症狀。
面臨考試壓力時,考生易出現擔心、焦慮緊張等情緒,使得腸道蠕動異常或腸道過於敏感等而引發腹痛、腹瀉的情形,林政寬醫師說,在治療上,腹瀉採止瀉藥或抑制腸胃蠕動的藥物,便秘則可服用幫助消化藥物或軟便劑,若是長期便秘,則可用灌腸方式,將硬便解出,約2周內可緩解,不過,腸躁症易反覆發作,必須從飲食、生活習慣和壓力的管理來控制,且若出現血便、體重減輕、最近排便習慣改變等警訊,應進一步就醫檢查,如大腸X光攝影、大腸鏡檢查以診斷是否為更嚴重的大腸癌或其它腸病變。
看症狀
林政寬醫師說,腸躁症是一種長期性且反覆發生的狀況,患者會出現慢性腹部絞痛合併腹脹、腹瀉和便秘等症狀,尤其是生活壓力大的時候易引發腸躁症或加重症狀。而腸躁症診斷標準是以症狀為主,若在過去一年,至少3個月出現以下一項症狀,就有可能是高危險群。
1. 排便習慣改變,出現一周少於3次或一天多於3次。
2. 大便型態異常,糞便出現硬塊或稀軟便、水便。
3. 排便時須用力、急迫或常覺得解不乾淨。
4.起床後或是早餐後,排便出現三、四次很軟的大便,或排便夾雜黏液。
5. 腹部常脹氣或排氣。
6. 腹痛或腹瀉交替出現。
這樣做
養成定期排便
若排出是硬便或有排便困難等輕微便秘症狀,可多喝水改善便秘,一天可喝2000c.c.的水,且應養成每天起床後、早餐或晚餐後1小時,坐在馬桶10分鐘內排便的習慣。
多吃纖維不便秘
多吃含有纖維的蔬果,如蘋果、香蕉含水溶性纖維,可助消化,軟化糞便,而全麥麵包、蕎麥麵、胚芽米飯、糙米飯等也含豐富的纖維。多吃益生菌如優酪乳可促進腸道蠕動,使糞便迅速通過腸道,幫助排便。
保持適度運動
林政寬醫師說,做適度的運動除了可排解壓力,放鬆心情,考生可藉由做運動,如騎單車、跑步、打球、散步、快走促進腸道蠕動,讓排便順暢,此外,運動也能有效舒緩腹部絞痛現象。
避免刺激腸胃食物
腸胃欠佳的人,應減輕腸胃的負擔,尤其腹瀉嚴重者,應避免吃太刺激腸胃的食物,如酒、咖啡、茶、太辣、太冰、油膩等,因辛辣或刺激性食物都會刺激腸胃,更易導致症狀的惡化。
按摩神門穴通靈穴
陳潮宗醫師說,常須熬夜的考生,會出現胸悶、心跳加快等焦慮症狀時,可輪流按壓手腕上的神門和大腿上的通靈穴,每個穴位按摩約1分鐘,除可安定神經外,且能促進腸道蠕動,達到紓解焦慮引起腹瀉、便秘等不適的效果。
掌心向上,小指直對下延伸至腕關節橫紋交界凹陷處。
006.jpg
在大腿正中線之大腿骨上,膝蓋橫紋上方約4指幅處。
007.jpg
找親友傾訴紓壓
考生若出現焦慮緊張,或注意力無法集中時,可先停止看書,轉移注意力,讓自己沉思一下或聽聽音樂,放鬆身體及抒緩緊張的情緒,尤其壓力大時,找親友傾訴、從事休閒活動等方式可抒解平日累積的壓力,等心情恢復後,再重新回到考試前的準備。
醫師說
要有充份的休息
(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 林政寬)
家長及老師應適時給予孩子稱讚與鼓勵,增加孩子自信心,降低壓力,此外,應保持作息正常,培養規律的休閒活動,而充份的睡眠也有益放鬆緊繃的心情。
出現症狀別食用乳製品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中醫師 陳潮宗)
按壓穴道對焦慮緊張引起的腹瀉或便秘等不適,的確有立即紓解的救急效果,不過腸躁症患者仍應在飲食上作調整,尤其應避免生冷及過於油膩的食物,也不要食用乳製品如牛奶,避免再度刺激脆弱的腸道,導致症狀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