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養生特輯】

介紹養生藥膳、養生茶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初秋溫涼 5食材 調理心肺胃
甘蔗 柚皮 止咳化痰 蓮藕 助消化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張雅淳 攝影╱楊明龍




初秋時早晚溫差變大,易出現喉嚨痛、咳嗽、腸胃失調等症狀,中醫師鄒瑋倫表示,此時可用溫涼性食材來調養,如蓮藕、甘蔗等,來增加抵抗力。

初秋氣候依舊燥熱,中醫師鄒瑋倫表示,應以溫涼性食材來調養,如蓮藕、甘蔗、柚子皮等,助潤心、肺及胃氣。而天氣漸涼,更需預防心血管疾病,可藉秋刀魚等食材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吃含纖維質的黑木耳等,幫助降膽固醇。


甘蔗 止咳抗敏
功能:具滋陰潤肺、生津潤燥及止咳化痰等功效,並可修護皮膚、調理過敏,也可改善初秋燥熱引起的便祕,而當中的糖分也能紓解緊繃情緒。
這樣吃:將甘蔗榨汁與薑汁搭配,用微波爐或以火加熱後飲用,薑汁量依個人口味而定,能促進血液循環及補胃氣、改善腸胃不適,每天可喝2~3杯,每杯約300c.c.,血糖高者1天最多喝200c.c.甘蔗汁。


蓮藕 理胃調經
功能:能健脾胃、好消化吸收,有助紓緩腸胃不適,並可調經理血,穩定月經周期,且含有黏液質,能保濕增液,避免體內水分流失。
這樣吃:將2節蓮藕去皮、切10~15片後,加700c.c.牛奶用火煮開;可將上述份量在1天內分2次服用,但蓮藕易氧化,應在每次服用前才製作,易腹瀉者蓮藕片減半攝取,因蓮藕偏涼性,有腹瀉情況勿食。


柚子皮 潤喉化痰
功能:可潤肺化痰、消胃脹氣,含維生素C及揮發性精油,對氣管、喉嚨及鼻黏膜等都有幫助,可緩解感冒,改善喉嚨不適及鼻塞等問題。
這樣吃:去除柚子皮白色部分並切成粗條狀後,置於窗邊或陽台曬乾,喝紅茶等任何茶飲前再切細條加入,數量依個人口味而定,或把曬乾後的柚子皮加1000c.c.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20分鐘,每天喝3~5杯,每杯200~300c.c.。


黑木耳 改善便祕
功能:養陰潤肺、生津益氣及補腦強心,當中的鐵質也有助補血,並有纖維質及膠質,除了能改善便祕問題,也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樣吃:取用2朵的黑木耳,剁碎後置於鍋中,加入500c.c.水及少許冰糖,熬煮成黑木耳冰糖汁,也可將冰糖改用蜂蜜調味,飲用時加入即可。每天可喝2杯,每杯250c.c.。


秋刀魚 降膽固醇
功能:可健腦提神,含不飽和脂肪酸,能降膽固醇及增加血管彈性,減少心血管疾病機率,當中的優質蛋白質也可幫助消除疲勞及減壓。
這樣吃:以烘烤方式烹調,可在魚身灑上少許的鹽調味,烤好以後也可滴一些許檸檬汁去除腥味,平常可多攝取,每次可吃1條。


醫師說

入秋後不宜吃空心菜
(中醫師 鄒瑋倫)
空心菜屬寒性食材,夏天吃有清涼解毒功效,但秋冬吃易傷胃氣,影響身體的血液循環,尤其是有婦科問題及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入秋更應忌食。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冬兒童保健 醫師教小撇步
自由
〔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



最近天氣時冷時熱,早晚溫差較大,再加上此時正是流感肆虐的季節,許多大人或小孩易罹患感冒;基隆長庚醫院小兒科醫師廖穗綾提供保健「小撇步」,供家長們參考。

預防流感 首先接種疫苗

廖穗綾說,預防流感最重要還是要接種流感疫苗,但是有民眾抱怨,「不打疫苗還好,打了反而會感冒」,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因為流感疫苗是由死菌製作,接種疫苗並不會導致感冒,接種疫苗卻感冒的原因,可能是太晚施打,還未有足夠的抗體對抗病毒,便得了流感,或感染其他感冒病毒所致。

此外,勤洗手少去公共場所,可預防生病,均衡飲食有助於提升小朋友免疫力;因天氣變化大易引發氣喘,提醒家長應多注意家中的溼度,及空氣的品質,有使用氣管保養藥的孩童,記得勿自行停藥。

保持通風 病毒不易侵入

廖穗綾說,有的媽咪怕小朋友受到風寒,將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通風不良,如此反而讓寶寶較易感染病毒而生病;補充足夠的水分,可將身體的細菌或髒東西代謝出去,亦可預防生病。但小於6個月以下的小嬰兒,因腎臟功能尚未成熟,不建議喝水,只要多喝母奶即可。

廖穗綾提醒爸媽,天氣多變化要注意保暖,建議家長們採「洋蔥式」穿法,熱的時候可脫,冷的時候再穿。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天涼補百合最宜 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鄭綿綿/台北報導】




秋天涼補,首推百合。中、西醫師鐘文冠指出,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可以治療如肺熱、肺燥咳嗽、咳血吐血、低熱虛煩、驚悸失眠等疾病;同時,緩解手術、放療的不適,改善口乾心煩、乾咳痰少等症狀,治療時主要搭配方劑使用。

鐘文冠醫師表示,百合的性味甘而微苦、微寒,藥理上其所含成分能制癌細胞增殖,臨床常用複方治療各種問題。尤其是手術,放療後出現體虛乏力、口乾心煩、乾咳痰少以及咯血、身有虛熱,心悸失眠等症者,服之有潤肺清心之功效,有助於增強體質,緩解放療反應。

久咳少痰、口燥咽乾,手足心常發熱的民眾多為肺陰虛,醫師指出,百合粥改善乾咳,有助潤肺止咳,可改善熱病後期餘熱未清,精神恍惚、坐臥不安、心煩心悸現象。

傳統中醫認為百合適合作為心神不寧者的養生食品;不過,百合久放容易酸敗,避免一次煮太多擺太久。百合搭配銀耳、蓮子、綠豆、少量冰糖等煮成湯品;連烹煮菜餚時皆可加入百合同煮、料理。

醫師指出,百合湯適合因精神因素感到疲勞、煩躁、多疑和情緒不佳,且伴隨頭暈、疲乏、多夢難眠、食欲不振、心悸不寧、記憶力減退民眾作為養生補充湯品或藥膳。

秋季提升免疫力,可配合藥膳、茶飲方保健。中醫師鄭集誠表示,藥膳方可準備一些如蓮子、紅棗入方,蓮子可消炎止咳、緩解腹瀉、改善腸胃機能。而紅棗味甘性溫,也可幫助養血安神、照顧脾胃作用。另外,黨參入脾、肺經,可補氣健胃,也具有生津養血功能。都可配合選用。

鄭醫師表示,秋季針對氣血虛心悸、睡眠差、胸悶、氣短等,可準備龍眼50克,蓮子、紅棗30克,糯米100克。做法為龍眼去殼及核,蓮子用溫水浸泡、剝去皮,紅棗去核。將龍眼肉、蓮子、紅棗及糯米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熬粥,最後可加些冰糖調味食用。

增強免疫功能,幫助補中益氣,生津養血茶飲方可準備黨參15克,紅棗20枚。做法為將黨參、紅棗洗淨,加適量清水,紅糖,煮沸後放溫即可飲用。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季養生重養肺 氣虛抵抗力降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秋天養生應注意養肺氣。中醫師鄭集誠表示,十二經脈的循行從肺脈開始,中醫認為,秋季也是歸屬於肺金當令,「肺朝百脈」;也就是從肺氣開始運行。肺氣虛的人易缺乏生氣元氣,抵抗力也就會降低。

中醫師鄭集誠表示,秋天氣燥,目前的時節屬於涼燥。燥邪會傷津液,因此秋常口乾舌燥,眼乾膚燥,排便燥而硬,呼吸系統燥也意見咳無痰或少痰,鼻太燥而出血等現象。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而行呼吸作用。「形寒飲冷傷肺」;肺氣不足的人鼻子也不好,因為肺經受寒,鼻竅就不利。

通常易鼻過敏的人呼吸系統也較弱,常在秋天發作喘息鼻張,甚至咳血。此外,中醫也強調,肺主皮毛;皮膚有保護、防禦、體溫調解、呼吸,排泄和儲存的功能,如果運作失靈,也易產生皮膚病。因此,秋季也是皮膚病好發的季節。

醫師表示,秋天氣溫比較平和,也因此常讓大家輕忽,但日夜溫差比較大,忘了加減衣物或飲食無節制,易導致免疫力下降。古人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是收拾的季節,不宜過度外放與不收,以免造成抵抗力不足。

秋季免疫力下降調養,應注意清燥益氣,滋陰潤燥。中醫師鄭集誠表示,秋季免疫力下降,患者臨床常見表現包括如感冒、咳嗽、氣喘、皮膚癢、便秘、腹瀉等。可從清燥益氣生津;滋陰潤燥濡腸方向來調理。配合補肺內服藥方,或針灸改善。

鄭集誠醫師表示,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病毒、細菌等。中醫則視為正氣,是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體現,免疫力的強弱也反映了臟腑精氣的興衰。中醫提到,「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也就是認為免疫力足夠,病毒自然不易入侵,也不會生病。

鄭醫師表示,辨證用藥調理針對秋燥常見的「溫燥傷肺」,多可見表現為無痰乾咳,或痰少不易咳出,兼有咽喉腫痛,皮膚與口鼻乾燥、口渴心煩,初起發熱輕微怕冷治療宜清肺袪風、潤燥止咳。中藥可用如桑葉、杏仁、沙參、貝母、梔子、豆豉、麥冬、枇杷葉等。

此外,還有「涼燥傷肺」問題,症狀多可見怕冷、發熱、頭痛鼻塞、咽喉癢或乾痛、咳嗽,咳痰不爽、口乾嘴唇燥等,治療宜祛風散寒、潤燥止咳。中藥可用如杏仁、紫蘇葉、桔梗、陳皮、半夏等。還可配合穴道針灸,取合谷、足三里、曲池、太衝穴等。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沙參具滋陰、清熱涼血之功 適於止咳潤秋燥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秋季常用藥材沙參也用於止咳、潤燥,具有滋陰生津、清熱涼血之功。中、西醫師鐘文冠指出,研究顯示,中藥沙參配合放、化療用於腫瘤患者,尤其是對晚期腫瘤病人,可輔助改善不適症狀。

鐘文冠表示,肺陰虛之肺癌,消化道腫瘤術後氣陰兩虛,或因放療而傷陰引起津枯液燥者,使用沙參搭配方劑,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些患者即使感冒接近痊癒,仍感到煩倦口渴。此時西洋參、黨參或沙參與其他藥材搭配,就派得上用場,可以改善患者不適。不過三者名稱雖然都有參字,但植物屬性完全不同。

醫師指出,體質虛者可用人參、西洋參等藥材來補養,尤其感冒快痊癒的患者,還覺得有點輕微咳嗽或口乾舌燥者,可以使用西洋參,較無燥熱的問題。

醫師指出,洋參常用於肺虛久咳,可與知母、麥冬、阿膠同用。若是口乾舌燥,除單用西洋參外,仍可與天門冬、麥門冬或知母同用。

西洋參有補氣生津的功效,對於外感熱病或久病所導致的煩倦口渴有改善作用,對熱盛的患者還有清火退熱的功效。

沙參、百合雖在秋季常用,但鐘文冠指出,若是外感風寒導致的咳嗽,症狀為咳嗽頻頻、痰液清稀、後背發冷,此時就不能用百合類清涼的藥物,而是考慮杏仁、甘草、生薑、大棗等具有溫肺潤燥、袪痰止咳的中藥。

中藥用杏仁一般稱為「北杏」或苦杏仁,但此為處方中藥,單次用量不超過三錢,多吃恐中毒。醫師指出,此與食用的甜杏仁不同。

北杏能鎮咳袪痰,潤腸通便,可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喉痺,便秘等,陰虛咳嗽及大便溏瀉者忌用。同時因有毒性,必須嚴格遵守服用劑量,單次用量約在三錢以下,不宜自行購買擅自服用。而南杏即所謂甜杏,可潤燥,屬於食品,人體耐受量較高。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中醫師教秋養生 保暖避風少辛辣
自由
〔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


氣逐漸轉涼,當秋天來臨如何養生呢?基隆長庚醫院中醫師林東毅說,古人四季養生宗旨,是依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順應自然規律來進行。因此,在秋季養生時,注意避風保暖、早睡早起、少吃辛辣食物等原則。

林東毅表示,俗語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天氣漸涼,早晚溫差大,寒流來臨時會氣溫突降,此時最容易引發各種感冒、關節疼痛等疾病,氣喘、過敏性鼻炎及心腦血管疾病也特別容易發作或加重;為防止寒邪傷人,應注意適量添加衣服,也增加身體適應多變氣候的能力,早睡早起增加身體免疫力。

林東毅表示,秋風蕭瑟草枯葉落,大自然變化人們最容易感到淒涼、憂鬱、哀愁,特別是老人及有憂鬱症患者,在陰雨天更顯得格外沮喪;所以秋天要特別注意調整情緒,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培養樂觀情緒。有憂鬱症病人的家人或朋友,此時更需要從旁適時的鼓勵與關懷。

秋季在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燻烤類食品,如蔥、薑、蒜、辣椒等,可多食用酸味蔬果如葡萄、鳳梨、酸梅等以助肝氣、斂肺氣;另外如芝麻、蜂蜜、梨、乳品、粥類等潤燥養陰之品也可適量食用。此外,立秋後人們不宜多吃寒涼食物或生冷瓜果,否則容易引發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

提供湯品及茶飲配方

林東毅表示,民眾可取用白木耳3錢、百合3錢、桂圓1錢、蓮子5錢、紅棗3顆,加上適量冰糖熬煮後飲用,可潤喉養陰、補肺止咳,美味又養生,是相當適合於秋季享用的湯品;另外可用山楂2錢、炒決明子2錢、陳皮1錢、烏梅2錢、枸杞4錢、菊花1錢、麥芽2錢,沖泡當茶飲,既可生津解渴,又可去油解膩。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4茶4穴 解秋天憂鬱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張佩玉 攝影╱高大鈞、高凱新




秋意漸濃,鄒瑋倫中醫師表示,入秋後晝短夜長、溫差變大,導致鬱氣聚集,憂鬱症易發作,針對有憂鬱症狀、易情緒不佳者,介紹適合男女飲用的解鬱茶飲與紓壓穴道。


晨起即鬱
若是早上起床經常心情不佳,或是憂鬱症患者,可服用以下茶飲與按壓穴道。

男性

材料:茯苓5片、龍骨20公克、牡蠣20公克
功效:茯苓寧心安神,龍骨與牡蠣皆為藥材,龍骨可鎮驚定氣,牡蠣可鎮靜,可在中藥行購得。
做法:將材料加入1000c.c.的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再煮30分鐘,濾掉藥渣即可,一天內飲用完畢。

膻中穴吸氣法
位置:2乳之間的正中央即為膻中穴。
方法:以大拇指按壓膻中穴,同時深呼吸,持續約3分鐘。
功效:可開鬱散結、安定血壓,同時可舒緩自律神經,緩和情緒。
MN05_027.jpg
女性

材料:合歡皮20公克、可可粉30公克
功效:合歡皮寧心、解憂鬱,可可粉可穩定血糖,讓心情變好。
做法:以1000c.c.熱水沖泡材料,燜約3分鐘,一天內飲用完畢,可可粉可在超市購得。

督脈沖澡法
位置:背後正中央脊椎位置,即為督脈。
方法:一早起來,氣血尚未暢旺之時,以淋浴的方式,將溫熱水淋在督脈上,睡前再做一次。
功效:督脈為全身陽氣聚集之處,可安神、抑制憂鬱。
MN05_029.jpg

午後才鬱
起床之後,由於工作上的壓力,或是生活遇到一些難題,導致情緒不佳,感覺鬱悶。

男性

材料:茯神15公克、柏子仁20公克、琥珀30公克
功效:茯神鎮靜安神,柏子仁健腦益智,琥珀為藥材,有鎮定安寧的作用。
做法:將材料加入1000c.c.的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再煮30分鐘,濾掉藥渣即可,一天內飲用完畢。

肩井穴抓捏提放法
位置:頸部與肩峰(肩膀外側最突出的骨頭)連線的中點,即為肩井穴。
方法:以食指、大拇指慢慢地抓捏肩井穴,約做15~20下。
功效:通暢經絡調理氣血,可提神、消除疲勞。
MN05_031.jpg
女性
材料:夜交藤20公克、鬱金20公克、黑糖粉10公克
功效:夜交藤助陰陽交合穩定,鬱金止狂怒涼心血,在超市買的黑糖粉可穩定血糖,安心神。
做法:將材料加入1000c.c.的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再煮30分鐘,濾掉藥渣即可,一天內飲用完畢。

揉紙團減壓息怒法
位置:手掌心有許多穴位,是所有經絡出口之處。
方法:揉紙團發洩情緒,將紙團揉得越小越好,可刺激掌心穴道與經絡。
功效:可減壓,改善緊繃、不安的情緒。
MN05_033.jpg

醫師說

好發於秋天
(鄒瑋倫中醫師)
曾有研究指出,秋天時罹患憂鬱症的人數,比其他季節多出3倍,建議到秋季情緒要放鬆,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多曬太陽 勤運動 秋天不憂鬱
忌飲酒和咖啡 深海魚穩定情緒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攝影╱葉仁傑、林永昌



入秋氣溫漸低,日照少,精神科醫師葉宇記表示,位處亞熱帶的台灣,雖然不像高緯度國家秋冬日照時間極短,但換季時忽冷忽熱或濕冷、陰雨等因素,也可能影響情緒,而當季節交替、天氣有明顯改變時,憂鬱症患者回診率一般會增加2~3成。若莫名低落、憂鬱的心情持續2周以上,建議至醫院向專業醫師諮詢。容易因天氣變化導致情緒不佳的人,平常則可趁清晨或傍晚時曬曬太陽,並做些伸展運動,助紓緩情緒。


看症狀

負面情緒 超過2周應就醫
當以下狀況符合2~3項以上、且持續超過2周,最好至精神科或身心科諮詢,確認是否為憂鬱症。

★對任何事物失去興趣,連原本喜歡做的事情都變得意興闌珊。
★整天不想出門,不想與人接觸,拒絕各種社交活動。
★失眠、睡眠品質不佳,如睡到一半易醒來且無法再入眠,或睡眠時間足夠卻仍感覺疲累等,以上狀況1周內超過3天就應注意。
★食慾減退、不愛吃東西或突然變得暴飲暴食。
★情緒莫名低落,或出現「我真的很沒用、去死好了」等負面想法。


這樣做

曬太陽緩和情緒
入秋後日照時間漸短,溫度變化也較大,有些人情緒會受到影響,應盡量外出接觸陽光,而清晨和傍晚時的陽光較柔和,對情緒有較好的舒緩作用,並趁照光的時候散步或做些和緩的伸展運動。

伸展瑜伽可放鬆
瑜伽、伸展操等步調較緩慢的運動,能舒展緊繃肌肉並有助緩解憂鬱心情,進行時可搭配深呼吸,達到放鬆效果。另外,假日時也可安排外出活動,和至交好友一起散散心,也能讓負面情緒得到紓發。

飲食補充緩心情
情緒易不穩定的人,可攝取鱈魚、秋刀魚等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肉或深海魚油膠囊,讓情緒平穩,避免憂鬱發作;而香蕉、牛奶中的色胺酸,也有助大腦製造血清素,紓緩緊繃心情。

運動助情緒平和
運動能促進腦衍神經生長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簡稱BDNF)及血清素的分泌正常,使情緒維持和緩、穩定狀態,運動不需刻意設定目標,以免造成壓力,只要做得有樂趣,且能在進行過程中獲得放鬆就好。


提醒你

藥量經醫師評估
憂鬱症患者在天氣不穩定時可能復發,當有食慾變差、沮喪等徵兆時應盡速就醫,就診時最好要攜帶之前的藥單、就診資料等,方便醫師評估相關狀況,如調整藥量或延續原本藥物治療。

酒和咖啡應避免
有些人用喝酒放鬆情緒或助眠,但酒精會造成淺眠或宿醉不適等情況,且可能有過量或上癮問題,咖啡因會讓情緒亢奮,但需6~8小時以上才可代謝排出體外,攝取過多易影響入眠,最好要避免。

傾吐心情勿壓抑
如果有情緒不穩定或悶悶不樂的情況,不要過度壓抑,讓負面情緒積壓在心裡,可找關係親近的家人或朋友聊聊,讓情緒得到宣洩及釋放,或許也可以在傾吐的過程中,找到解決的方法。


專家說

關心方式 漸進式聆聽
當親友情緒有異時,應採由淺至深的漸進式聆聽來表達關心,先從日常噓寒問暖開始,再以委婉的問題引導他傾吐真正的情緒及想法,然後再給予建議或幫助。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天涼手腳冰 茶飲 足浴 暖身
蘋果日報
報導╱許芷維 攝影╱王永村




入秋後天氣轉涼,許多女性開始出現手腳冰冷的問題,中醫師田宜民表示,手腳冰冷,是由於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環不良所致,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是屬於氣血的毛病,因為氣虛、血虛所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暢、血液量不足,或陽虛型的身體產熱不足,當氣溫下降時,就容易手腳冰冷。田宜民中醫師針對氣虛、血虛及陽虛3種不同體質的人,分別設計適合的茶飲,來改善症狀。不論哪種類型體質造成的手腳冰冷,都可在睡前泡中藥足浴,活絡血液循環。


喝茶飲

以下茶飲1杯份量皆為600c.c.,一天可喝1~2杯,但易便秘、口乾舌燥的燥熱體質者不宜使用。

氣虛型 暖胃補氣
黑糖薑茶

症狀:四肢冰冷,且容易疲勞倦怠、精神不濟,胃口不佳、容易腹瀉。
材料:生薑10克、黑糖適量。
功效:生薑可祛寒暖胃;黑糖補充體力,適合氣虛、腸胃功能不佳的人。
作法:以600c.c.的水煮滾後放入切片的生薑,滾煮5分鐘後熄火,加入黑糖拌勻後即可。

血虛型 補血暖脾
桂圓紅棗茶

症狀:四肢冰冷伴隨臉色蒼白、頭暈眼花、睡眠品質不佳、心悸、月經量少。
材料:龍眼肉10克、紅棗5顆。
功效:龍眼補血暖脾胃;紅棗則有補血功能。
作法:以600c.c.的水煮滾後,紅棗去籽,與龍眼肉一起放入熱水中,再煮10分鐘後熄火即可飲用。

陽虛型 暖身補脂
肉桂牛奶

症狀:四肢冰冷伴隨腰痠水腫,夜間頻尿。
材料:肉桂粉1克、生薑切片3片、牛奶600c.c.、糖。
功效:肉桂促血液循環;生薑暖胃;牛奶補充蛋白質、脂肪,幫助身體產生熱能。
作法:牛奶600c.c.加熱,煮滾後再放入薑片和肉桂粉煮5分鐘,加糖即可飲用。


泡足浴

玫瑰花促循環
材料:玫瑰花15克,肉桂皮、艾葉各10克,川芎5克。
功效:玫瑰花促血液循環、舒緩情緒;肉桂皮能增加末梢循環;艾葉通經絡、補陽氣,改善手腳冰冷,川芎活血。
作法:將以上材料以藥浴包包裹,倒入40℃熱水,浸泡20分鐘。
用法:一天一次,睡前泡腳效果尤佳。


醫師說
(中醫師 田宜民)
身體長期處於冰冷環境或缺乏運動,都會讓身體的代謝循環變差,平常要多運動、注意保暖。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季溫補 4茶飲改善過敏
搭穴位按摩 舒緩鼻塞皮膚癢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攝影╱王文廷、吳朝奎




入秋後空氣逐漸變得乾燥,中醫師莊雅惠表示,入秋後因鼻子、皮膚過敏問診的人數,較夏天增加約3成,可用添加黨參、薄荷、桂圓、沙參等藥材的茶飲,舒緩鼻塞、鼻涕及咳嗽等症狀,而皮膚出現乾癢、紅腫情況者,則可喝加入薏仁、茉莉、何首烏、菊花等材料的茶飲,幫助潤膚止癢,以下茶飲一般體質皆可飲用;另可搭配穴位按摩,緩解鼻子及皮膚的不適情況。


茶飲這樣做

以下茶飲皆為將藥材加2000c.c.水,泡約半小時後以大火煮滾,再轉小火煮約1小時後,熄火燜約10分鐘,過濾後加少許冰糖、蜂蜜或紅糖調味即可飲用,可分2天喝完,每日飲用次數不限。
註:薄荷、荊芥及茉莉花、菊花等材料於熄火前加入。


鼻子過敏

黨參薄荷茶
材料:黨參3錢、麥冬5錢、防風1.5錢、紅棗3錢、薄荷1錢
功效:黨參益氣強肺、麥冬潤肺,防風可袪風及抗敏,薄荷助清涼解毒,紅棗能補氣及促進血液循環。
適用對象:易鼻塞、流鼻水及頭痛者。

桂圓沙參茶
材料:黃耆1.5錢、沙參5錢、桂圓5錢、桔梗2錢、珠貝2錢。
功效:黃耆補中益氣、沙參可滋養潤肺、桂圓則有助暖體、補血,桔梗及珠貝有助於止咳、化痰。
適用對象:易有鼻涕倒流、咳嗽等症狀的人。

印堂穴
作用:袪風清熱、開鼻竅及醒腦,可改善鼻塞、頭痛及頭暈等症狀。
位置:雙眉連線的正中間點。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按約1~3分鐘,每日次數不限。
MN04_026.jpg
迎香穴
作用:袪風散寒、止癢、疏通鼻竅,改善過敏性鼻炎、鼻塞、乾癢及噴嚏等不適。
位置:鼻翼兩側與法令紋的交界處。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按約1~3分鐘,每日次數不限。
MN04_027.jpg

皮膚敏感

薏仁茉莉茶
材料:淡竹葉3錢、白茅根3錢、薏仁5錢、荊芥2錢、茉莉花2大匙。
功效:淡竹葉具清熱、鎮靜功效,白茅根可涼血,薏仁袪風利濕、改善濕疹,荊芥能解熱、止癢。
適用對象:皮膚紅癢、有水泡、濕疹等問題者。

首烏菊花茶
材料:何首烏3錢、蜜黃精5錢、玉竹5錢、菊花2錢、浮萍1錢。
功效:何首烏解毒,蜜黃精養血潤膚,玉竹滋陰退熱,菊花可解熱,浮萍能袪風止癢。
適用對象:皮膚因乾燥而流血或有脫屑、搔癢情況者。
特別配方:易腹瀉者可加茯苓3錢,便秘者則可以蜂蜜調味。

曲池穴
作用:消腫及止癢,改善皮膚紅癢、濕疹等狀況。
位置:將手肘彎曲成直角,在肘彎橫紋的頂端處。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按1~3分鐘,每日次數不限。
MN04_030.jpg
三陰交穴
作用:滋陰養血,調補肝腎及止癢,緩解皮膚過敏、紅疹及搔癢感。
位置:小腿內側、足內踝骨往上約4指橫幅處。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按1~3分鐘,每日次數不限。
MN04_031.jpg

醫師說

飲食均衡加運動 增抵抗力
(中醫師 莊雅惠)
注意營養均衡及運動,幫助增抵抗力,飲食宜清淡少刺激,居家環境要清潔、乾爽,避免灰塵等造成過敏;皮膚乾癢者趁沐浴後肌膚微濕時,速擦乳霜潤膚。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天涼吃火鍋 高血壓患者勿喝湯
蘋果日報



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約有400萬名高血壓患者,每年以10萬人幅度增加。

營養師林佩燁表示,高血壓患者的飲食需控制鈉離子攝取量,提醒患者吃火鍋時應忌食燕餃、貢丸等加工肉品,盡量以肉片、海鮮、蔬菜等新鮮食材為主,火鍋料在烹煮時所含油脂、鹽分會溶於湯中,因此不宜喝火鍋湯,以免攝取過多鹽分及油脂,導致血壓上升並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沾醬也需控制鹽分
高血壓患者吃火鍋時,還需注意沾醬鹽分是否過高,沾醬也不要用沙茶醬或豆瓣、辣椒、味噌等醬料,改以蔥、薑、蒜等辛香料及醋等來調配沾醬,醬油也是加愈少愈好,有些人會用低鈉鹽醬油取代一般醬油,但部份低鈉醬油的是以鉀取代鈉,有高血壓又有腎臟問題者則不宜食用。


高鉀食物控制血壓
無腎臟疾病的高血壓患者,可攝取鉀含量高的食物如芹菜、竹筍、菠菜、菇類、番茄和奇異果等,減少鈉離子堆積體內,以免多餘水分滯留增加血管壓力。火腿、香腸、肉鬆等加工肉品及蜜餞、醬瓜等醃漬品不建議吃,若想吃零食,可吃原味的高纖或蘇打餅乾,但餅乾上灑鹽粒的調味款則需避免。隨著天氣轉涼,高血壓患者起床最好先披件外套,起身及下床動作勿過快,防止因溫差過大及突然用力使血管收縮劇烈而引發中風。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季濕度溫度變化大 惱人鼻過敏治療有方
中時
張舜燕/台北報導



台灣時序已進入秋季,一天之內的氣溫變化大,清晨往往低溫有涼意,中午卻出現大太陽而酷熱逼人,此時過敏性鼻炎患者最難過!一名自稱是嚴重過敏一族的妙齡小姐,最近不僅鼻涕流不停、不斷擤鼻涕,臉龐上的黑眼圈又深又重,最近她在網路上聽聞一項消息,不當的擤鼻涕很可能會對腦部造成壓力,一不小心有可能會改變腦壓,甚至造成眼壓過高,令她擔憂不已。

秋風吹起,晨昏之間溫度及濕度變化甚大,平日患有鼻過敏的人們極易產生適應上的困難,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就指出,病患的鼻子就像是氣象台,天氣變化之前,這些過敏症狀,如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等病症就會發作。若是出現連續打噴嚏的症狀,可以服用抗組織胺,現在有長效劑型,一天只需服用一顆,無嗜睡、頭暈等副作用,不會影響到病人的課業或工作。

至於鼻塞症狀,使用鼻噴劑能改善,不過長期受鼻過敏所苦的患者,往往已經產生抗藥性,會讓藥劑的效果隨使用時間增長而遞減。針對長期受鼻過敏影響的病患來說,若是藥物及噴劑治療無效時,可選擇手術治療,目前臨床上有一般開刀、紅外線、冷凍、雷射、電刀熱灼及微創等方式來治療鼻過敏。

關於擤鼻涕的動作,若是錯誤地大力擤,的確會造成鼻黏膜受到刺激而腫脹,甚至造成顱腔壓力增大,使人頭昏腦脹,最嚴重的還可能引起鼻竇炎或中耳炎。最安全的方式,請不要緊捏住鼻子,採取輕壓單側的方法,由鼻腔將氣緩緩吐出,就能避免對頭部造成傷害。至於鼻過敏引起的黑眼圈問題,主要是由於鼻腔黏膜腫大,壓迫到從眼眶回流的血液,導致血液循環變差,以至於眼睛下方肌膚出現暗沉黑青,形成較黑且較深的黑眼圈。

對於頑固且久治不癒的鼻過敏病患,若是已接受各種治療無效,可建議接受鼻過敏神經截除術。此項治療發表於1970年,經過多年來的技術改良,現在是以電波熱透底層根部的方式來處理,截除黏膜底層的神經及血管,以期達到不易復發的目的,其特點是不必開刀、傷口小、免住院,一般門診局部麻醉就可進行,病患的接受度高。根據台北中山醫院的資料顯示,有千餘例病患接受此項治療,鼻過敏症狀大約可改善八成,對於長期為鼻過敏所擾的病人來說是一大福音。

天氣驟然變化,前來門診就醫的鼻過敏或感冒病患增加約三成,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因為鼻過敏和感冒的症狀類似一般感冒,小朋友初次出現過敏反應時,家長往往會誤以為罹患感冒,因此錯失了治療黃金期。如果家族史裡有過敏體質反應,而且咳嗽持續一周以上者,請病患務必盡速就醫,避免病情惡化,或是引發氣喘或嚴重鼻過敏等症狀。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天氣多變 防頭暈 眩暈
避免菸酒咖啡 注意保暖及通風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張雅淳 攝影╱高凱新



入秋後天氣多變,耳鼻喉科醫師林鴻清表示,溫差大、病毒感染等因素,都可能讓頭暈、眩暈症狀變明顯,除了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也需注意保暖及維持室內空氣流通,讓呼吸、循環順暢,並攝取抗氧化蔬果如小番茄、柳丁加強免疫力,避免菸酒、咖啡、巧克力等刺激性飲食,以免血管收縮、腦部循環變差,加劇頭暈、眩暈等不適情況。


先了解

頭暈 頭昏腦脹、腳步不穩。成因有壓力、偏頭痛或憂鬱焦慮、睡眠障礙等,或因腦部血液循環不佳造成。老年人神經退化,自主神經失調也會誘發。
眩暈 有天旋地轉、周遭環境在動的感覺,或有噁心、嘔吐症狀,因內耳前庭病變引起,如耳石脫落症、內耳積水引發的梅尼爾氏症,病毒感染造成前庭神經炎。


提醒你

中風危險群小心
小腦、腦幹中風會以眩暈症狀表現,若本身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族群且之前無眩暈病史者,若突然出現眩暈且持續好幾天,應就醫檢查為宜,尤其老年人更要注意。

聽力減損速就醫
當眩暈合併突發性耳聾或單耳聽力減損的狀況時,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內耳血管堵塞致內耳中風,若有此情況宜盡速就醫診療。

依病因對症下藥
引發頭暈、眩暈的原因多,若因代謝症候群引起頭暈,要控制血糖、血脂與血壓;梅尼爾氏症可藉服藥改善,耳石脫落症可以耳石復位物理治療。


這樣做

維持通風及保暖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乾淨,可減少頭暈、眩暈發作機會,開窗外,可用空氣濾淨機改善空氣品質,另可帶小外套,以免出入室內外因溫度變化引發頭暈等不適。

起床緩慢勿過快
睡眠時血壓低,起床過快易頭暈,老人可能因而中風、跌倒骨折,醒後應先躺30秒,再慢慢起身坐著30秒,然後將腳放下30秒,並稍微扭動手腳促進血液循環。

早睡助代謝正常
又稱「戰鬥荷爾蒙」的腎上腺素晚上11點後下降,天亮後漸上升,晚上11點前應就寢,並睡足6~8小時,避免作息失衡使荷爾蒙分泌失調、代謝異常,有助減少頭暈眩暈發作。

忌食刺激加工品
菸酒及咖啡、巧克力、紅茶、可樂等含咖啡因飲食易讓血管收縮,使腦部循環不佳。含鈉量高的罐頭、醃漬食品易讓水分堆積,內耳積水會加劇眩暈症狀。

出現不適要休息
頭暈眩暈發作時要休息一下再活動。耳石脫落症常在扭頭看後視鏡時產生眩暈感,應至安全處停車休息;梅尼爾氏症患者有眩暈感時要服藥,以免引起嘔吐。

抗氧化增免疫力
多攝取含抗氧化劑的新鮮蔬果,如小番茄、橘子、柳丁等,可增加免疫力,減少病毒感染機會,降低罹患眩暈病症如前庭神經炎的可能,對健康也有幫助。


專家說

藥物副作用 也會引發頭暈
(耳鼻喉科醫師 林鴻清)
藥物服用不當或過量也會導致頭暈,如降血壓藥、利尿劑、降血糖藥,可能使血壓、血糖過低而頭暈,應照醫師指示用藥。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5茶飲 舒緩感冒症狀
秋天要潤肺 多吃白色食物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許芷維




秋意漸濃,溫差越來越大,許多人容易在這種季節交替的時候感冒,自行開業中醫師莊雅惠表示,氣候轉涼,人體的陽氣也逐漸衰微,因此格外容易感冒,她特別針對喉嚨痛、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頭痛昏沉、咳嗽等,設計5 道簡易茶飲,讓你在感冒初期就能立刻舒緩症狀,莊雅惠中醫師建議,喝茶飲的同時也要趕緊就醫,才會復原得更快。在飲食原則方面,由於中醫理論中,秋天主要對應的器官是肺,應多吃白色食物潤肺,因此可多吃白蘿蔔、山藥、雞肉、洋菇等。


茶飲
以下5道茶飲做法相同,先將材料分為4份,每份加250c.c.熱開水沖泡,燜約3~5分鐘,即可飲用,一天可喝2~4份。另外,若是平時排便不暢,可再加磨碎決明子3錢來潤腸通便;若有脹氣、腹瀉問題,則可再加藿香3錢。

緩喉嚨痛 清熱解毒茶

材料:黃菊花、金銀花各3錢,防風、薄菏、桑葉各2錢、適量蜂蜜。
功效:黃菊花可祛風清熱、解毒,金銀花消炎鎮痛,防風抗菌鎮痛,薄荷散熱,桑葉涼血,蜂蜜能鎮靜安眠。

治鼻塞 殺菌通鼻茶
材料:蒼耳子3錢、辛夷3錢、白芷2錢、薄菏1.5錢、1.5錢。
功效:蒼耳子可發汗通鼻,辛夷能殺菌消炎,白芷解熱,薄荷可散熱解毒,甘草袪痰止咳。

打噴嚏 祛風消炎茶
材料:荊芥3錢、蒼耳子2錢、防風3錢、黃芩1.5錢、桑葉3錢。
功效:荊芥可祛風散邪,蒼耳子可發汗通鼻,防風抗菌鎮痛,黃芩抗菌消炎 ,桑葉祛風涼血。

解頭痛 發汗解熱茶
材料:川芎3錢、羌活3錢、紫蘇3錢、黃菊花2錢、葛根3錢。
功效:川芎有活血袪瘀、袪風止痛功能,羌活能使人發汗,紫蘇可散寒,黃菊花可祛風清熱,葛根發汗解熱。

抗咳嗽 化痰止咳茶
材料:紫蘇3錢、杏仁3錢、前胡3錢、桔梗1.5錢、黃芩3錢。
功效:紫蘇發汗散寒,杏仁能化痰,前胡降氣止咳,桔梗化痰排膿,黃芩抗菌消炎。


飲食

可吃白蘿蔔 山藥
中醫理論中,秋天主要對應的器官是肺,再加上氣候較為乾燥,因此涼潤身體、保護呼吸系統是首要養生原則,建議可多吃白色食物,例如白蘿蔔、山藥。

避辛辣 菸酒
天氣變涼,人體的陽氣也比較弱,若要進補,莊雅惠中醫師建議選擇溫陽的中藥材,例如黨參、紅棗、麥冬,另外,也要避免飲食過於辛辣、或抽菸喝酒,以免耗氣傷陰。


醫師說

勿空腹喝水
(莊雅惠中醫師)
秋天較為乾燥,容易令人口乾舌躁,寒性體質的人要特別注意,不要空腹喝水,以免腹瀉。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00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秋日養生特輯】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秋冬時節 當心乾燥性濕疹上身
自由
文/陳宥任(作者為台南市慶恩中醫診所院長)




「醫師,我最近感覺皮膚很癢,洗完澡後,癢的感覺更明顯…。」張阿嬤在門診中,主訴她的症狀;詢問病史後發現,她很喜歡洗澡,一天要洗很多次,而且水溫都很熱,飲食清淡,但油脂攝取不足。

觸診發現,她的皮膚乾澀,脈沉澀,舌淡暗,這是典型因為肝血不足引起的乾燥性濕疹,也就是冬季癢,開給她補血藥物調理體質,並給予適當衛教後,症狀已改善。

冬季癢又稱為乾燥性濕疹,以前是老年人或是中年人在秋冬時,最常見的皮膚病;現在因為上班族常待冷氣房加上運動量少,導致皮膚血液循環不佳,也很常發生乾燥性濕疹,尤其是身體較瘦的女性族群,在秋冬時節,身體常不自覺癢起來,或是到了晚上,蓋上溫暖舒適的棉被,卻覺得好像有許多蟲子在皮膚上爬來爬去,渾身不自在。

體質多屬肝血腎水不足

皮膚水分來自體內的血液循環供給,換季時,氣溫變化不穩定,導致皮膚表面微血管血液供應不穩定,加上秋天的節氣是屬於燥氣,體表水分很容易蒸發,氣溫下降又會使皮膚出油量減少,沒有足夠的皮脂來防止水分蒸發,導致皮膚表面的保護力變差,產生刺癢感。

以中醫角度來看,乾燥性濕疹病人多屬於肝血腎水不足的體質,也就是身體缺乏「濡養滋潤」身體的作用,這是中、老年人常見體質。現在年輕人則因為工作常在冷氣房,喜歡吃燥熱食物,熬夜、晚睡、少運動,也很容易造成這種肝腎不足的體質。

中醫治療乾燥性濕疹會從調補病人的肝血為主,再依病人的情況酌加活血或健脾藥物,另外,調整生活作息也很重要。

◎冬季癢患者生活注意事項:

●飲食不宜過度清淡,適量地攝取油脂是必需的,例如適量食用一些堅果類食物或橄欖油、苦茶油。

●適量補充水分。

●減少洗澡次數(但一天至少一次,給予皮膚必要的水分滋潤),水溫不可過熱,少用肥皂,或只用適合乾性皮膚的肥皂、沐浴乳。

●沐浴後,應塗抹含油性高的保養霜如綿羊油、凡士林等補充不足的油分。

●運動有益改善血液循環;泡腳也有益改善身體循環。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6.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