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方主藥易位 方劑即更名

有關中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複方主藥易位 方劑即更名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複方主藥易位 方劑即更名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2/30 00:4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中藥複方很神奇,主要成分改變,藥性、名稱也跟著不一樣。中國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教授劉華為表示,複方主藥易位,方劑就更名,藥性也不同,例如枳實湯由枳實24克、白朮12克等藥材組成,用來治療脘腹積滯、有硬塊等症,而枳實丸由枳實30克、白朮60克等藥材組成,白朮量大於枳實而成健脾和中的複方。

劉教授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中舉例指出,又如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都是由大黃、厚樸、積實等中藥材所組成,但小承氣湯以大黃為主藥,適合用來治療腸熱便秘,而厚樸三物湯則是以厚樸為主藥,適合用來治療氣閉便秘。

此外,劉華為教授進一步舉例指出,中藥複方透過方藥增減重組,還能使一方轉化為另一方,比如真武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處方有溫陽利水的作用,主治陽虛水泛之證,臨床上常用來治陽虛水腫患者。

真武湯是由附子、茯苓、白朮、芍藥、生薑所組成,若減去利水的生薑,增加補氣的人參,並加重白朮、附子的用量,方劑名稱就發生變化,藥的性質也不同,改變之後就成為附子湯,主要作用變為去濕、溫陽散寒,主治陽虛寒濕,常用來治療關節痛。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中藥複方具整體性 減毒增效

未閱讀文章 MissC »

中藥複方具整體性 減毒增效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2/30 00:4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中藥複方很奧妙,搭配不同,藥性也不同。中國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教授劉華為表示,中藥複方的作用是具有整體性的,但也不是說藥材用的愈多愈好,如果配伍不當,藥材多恐怕還會出現副作用,唯有適當整體性用藥才能達到減毒增效的效果。中醫所說的配伍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中藥材一起搭配應用。

劉教授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中舉例指出,譬如單味附子的毒性比四逆湯的毒性約大四倍,經過配伍後四逆湯的毒性就明顯降低,從這邊就能夠說明中藥複方的確能夠減毒增效。

又如古方白虎加人參湯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參所組成,這個方子有助於降血糖,但如果只將方中的知母與人參同用,降血糖的效果還不如單用人參或知母,由此可見人參、知母在降血糖上有拮抗作用。

但如果將石膏、知母或石膏與人參同用,降血糖作用都可望增強,從這裡就充分顯示石膏與知母、石膏與人參在降血糖方面能起到協同作用,若石膏、知母、人參同用,作用更明顯,石膏在這個方子裡不僅消除了知母與人參的拮抗作用,還加強了三者的協同作用,而再加上粳米、甘草,效果更好,既增強了全方的功效,又保護了藥物對胃的刺激。

劉華為教授進一步舉例指出,一般民眾所熟知的補中益氣湯是由黃耆、黨參、白朮、炙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等中藥材所組成,可用來治療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病症,臨床上顯示確實有較好的療效。

藥理研究也發現,這個方子有增強腸道蠕動和加強子宮收縮的作用。

但如果去掉方中的升麻、柴胡,作用將大為減少或不再出現上述所說的作用,若單獨使用升麻、柴胡,根本就不會出現以上的作用,由此就可以看出,兩藥在方中的確有明顯的協同作用,同時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作用強度。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複方主藥易位 方劑即更名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與西醫不同 協同拮抗為重要特色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2/30 00:4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傳統中醫跟西醫不同,協同拮抗用藥為中藥複方的重要特色之一。中國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教授劉華為表示,中藥複方合理的協同拮抗是一大特色,在配伍中具有藥物間協同和拮抗的統一,也就是相輔相成和相反相成的統一,例如「寒熱錯雜,寒熱並用」就是重要的特色。

劉華為教授進一步舉例指出,如果患者有虛實並見者,用藥應攻補兼施,例如臨床上常用來治療癲癰或精神分裂症的柴胡加龍骨牡礪湯,治療肝脾腫大、肝纖維化、肺纖維化或間質性肺炎的鱉甲煎丸,以及用來治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的大黃蟄蟲丸等古方都是攻補兼施,寓補於消的好複方。

劉教授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中指出,臨床上,因患者脾胃升降失常,所以常常出現濕熱、痰熱、水熱互結等情形,患者不但有寒的症狀,又有熱的表現,常見於消化代謝系統和免疫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治宜寒熱並用,調暢氣機,辛開苦降。

中醫有很多複方都有這種現象,例如溫膽湯、半夏瀉心湯、三仁湯等名方都表現出這種配伍的特徵。雖然這類型疾病沒有寒熱往來於外,但卻有寒熱相搏於中。此外,臨床上如果出現表裡同病者,配方應散收相伍,例如如桂枝湯、小青龍湯等複方都是散收並列,剛柔相濟,相反相成,也就是散中有收的典型方劑。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中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