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錦囊》非創挫傷下背痛 多見姿勢性症候群

有關中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保健錦囊》非創挫傷下背痛 多見姿勢性症候群

未閱讀文章 MissC »

《保健錦囊》非創挫傷下背痛 多見姿勢性症候群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5/18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非外力挫傷也可能造成下背痛影響。中醫傷科醫學會理事盧文瑞表示,包括如姿勢性症候群,多見於長期固定姿勢工作的上班族。還有常見於年輕男性族群的僵直性脊椎炎、骨氐髂關節炎,經常發生晨間腰僵超過半小時的情況。

中醫師盧文瑞表示,非外力撞擊、傷害等的非創挫損傷型下背痛,包如姿勢性症候群;此症常見於30歲左右的慣坐辦公室族群,由於長時間固定姿的壓力,造成軟組織的機械性變形。還有僵直性脊椎炎、?髂關節炎;臨床門診見到這類病人多數是年輕男性,腰痛病史超過三個月以上不易痊癒,共同主訴的重點在於:工作多數固定姿或長時久坐;常常在睡到清晨腰薦髂區僵甚致痛醒,晨間腰僵超過30分鐘,腰部不利俯仰,彎腰時手指不易觸及地面,活動可減輕疼痛、不動則更惡化、久病則頭傾背佝腰僂,步伐僵硬。

醫師表示,最初病痛點在腰眼骨氐髂關節部位,腰椎X光可見骨氐髂關節模糊硬化、脊椎間韌帶贅沾黏,整條腰脊如竹節般硬化,由血液檢查可見ESR上升、HLA-B27陽性反應;若連胸部擴張深吸氣也受限,就可能延伸犯及胸椎與肋骨關節。

改善下背痛,從通經絡、解痙攣、除痠痛著手。中醫傷科醫學會理事盧文瑞表示,中醫認為,外在的風寒濕氣、內在的熬夜壓力及不良的固定姿勢是疼痛的因,應配合袪風寒、滌寒濕、清濕熱、疏肝解鬱、活血行氣、散瘀化滯。另外,中老年人的下背痛,病灶多是深層的筋骨或其週旁的軟骨關節囊等組織問題,可配合滋補肝腎用藥,幫助強筋健骨。

中醫師盧文瑞表示,中醫辨證治療,因外在氣溫濕冷或下雨,或變天起風等造成的下背痛,藥方可選用羌活勝濕湯、五積散、麻黃湯加黑丑仁、延胡索;或小活絡丹、麻黃附子細辛湯。損傷閃挫或跌倒受傷者,則可選用:乳香趁痛散、地龍散、桃紅四物湯加小茴香、烏藥、沒藥、乳香加減、血府逐瘀傷加芍藥甘草湯、牛膝、大黃。

盧醫師表示,而體質壯實或因受傷致使大便不通,初期可選桃核承氣湯或復元活血湯來通便活血利氣。體質較虛的下背痠痛,氣血不夠強,易因過度操勞而引發,可選擇青娥丸、獨活寄生湯、金匱腎氣丸。以及中老年的下背痛,常因脊椎退化的問題以及年紀漸大活動、運動量減少,可給予滋補肝腎強健筋骨,補充類似膠原蛋白的方劑,如應用左右歸丸或六味地黃進行加減。

另慢性腰肌筋膜濫用勞累耗損者,除了要好好休息、補充睡眠外,可配合六味丸與獨活寄生湯合方加川七、元胡,用以一邊滋養筋骨益氣養血;一邊去風濕及活血行血、行氣止痛。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保健錦囊》非創挫傷下背痛 多見姿勢性症候群

未閱讀文章 MissC »

依證內服方劑完整調治下背痛 更見療效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5/18 00:07"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楊佳菁醫師指出,下背痛指的是背部第十二肋骨到屁股的下臀線發生疼痛的現象,由於下背痛發生部位通常是在第四腰椎和第五腰椎之間,或是第五腰椎和第一薦椎之間,也就是腰部的區域,所以一般也稱下背痛為「腰痛」。

造成下背痛的原因很多,排除腫瘤、結石或腎臟病所產生的下背痛之外,最常見的就是肌肉韌帶拉傷以及電視廣告所說脊椎或是椎間板病變。文獻指出約有八成的人都曾發生過下背痛的經驗,但是大多數都苦無對策。

衛生署台南醫院中醫科楊佳菁醫師認為,許多人發生下背痛時,除了進行推拿或施以針灸的復健治療之外,往往忽略了中藥治療,其實中藥的完整調理才是治療下背痛的最佳利器。

楊佳菁醫師表示,中醫主要根據下背痛的成因、疼痛的狀況、患者的體質和脈象的不同,將下背痛的情況分成四種類型,針對這四種不同的類型給予不同的藥物,這就是中醫所謂的「辯證論治」。

其中扭傷造成的就是「瘀血型」,患者疼痛點固定而且活動後疼痛增加,脈象弦緊,要給予活血通絡、化瘀止痛的藥物。

「寒濕型」是久處溼冷的環境造成,患者腰部痠痛,並伴隨沉重感,遇到寒冷或雨天情況惡化,治療使用溫經通絡、散寒利濕的中藥。

「濕熱型」是由寒濕型轉變成的,腰部有灼熱感,伴隨下肢關節疼痛,脈象滑數,應使用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的中藥治療。

「腎虛型」好發在老年人,下背酸痛綿綿不絕,過度勞倦後會加重症狀,脈沉緩無力,這一類的患者當然要使用補腎的藥物。這樣的分型來治療下背痛,才可說是面面俱到。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保健錦囊》非創挫傷下背痛 多見姿勢性症候群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針灸補瀉、推拿手法能改善下背痠痛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5/18 00:07"
【記者鄭綿綿、蔡清欽/綜合報導】


下背痛可配合穴道治療。中醫師盧文瑞表示,配合不同時期症候、體質,可採用不同的推拿手法、針灸補瀉法調理。可幫助舒筋解痙、活利筋骨,改善下背腰部痠痛。

盧醫師表示,針灸、推拿選穴方面,可取包括:督脈的大椎、靈臺、至陽、命門、腰俞穴;膀胱經的三焦俞、大腸俞、腎俞、膀胱俞、志室、氣海俞、關元俞穴也都是常用穴位;以及薦骼區的雙腰眼、胞肓、秩邊、八顟穴,臀部常用秩邊閃電穴、承扶、環跳穴。

此外,周邊遠端配穴部分,可選用:手三里、外關、陽陵泉、殷門、絕骨、居謬;天宗、肩貞等穴道,進行靈活配穴下針。還可再運用傳統中醫的推拿矯正學來進行按摩經穴、調蹻脊柱關節、導正姿勢、引伸筋膜,達到舒筋解痙、活利筋骨,讓下背腰部遠離痠痛。

醫師強調,中醫藉由配合急性、緩解、酸僵期三種不同時期的臨床症狀,來靈活的辨證施治;配合不同的推拿手法、針灸補瀉法及藥方加減改善。

署立台南醫院中醫師楊佳菁認為坊間保健食品雖然種類繁多,其實對於緩解期的保健和預防功效有限,未正確服用反而增加肝腎負擔,腰部的運動和穴位按壓才是重要而且關鍵的保健方法。

楊佳菁舉例,如平時按壓手部的後谿穴可以活絡脊椎的督脈;按壓膝窩的委中穴可以強化膀胱經的能量;小腿外側的陽陵泉穴可以疏通膽經,避免坐骨神經疼痛;揉腰眼、搓腰可以補充腎氣並且強筋健骨。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中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