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氣血虛損於先、內生邪實於後 致二度中風

有關中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陰陽氣血虛損於先、內生邪實於後 致二度中風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陰陽氣血虛損於先、內生邪實於後 致二度中風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7/21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風患者常見二次中風的發生。中醫師林文彬表示,中風預後及防護很重要,從病理角度看,臟腑陰陽氣血虛損病發於先,內生痰、火、風、瘀等邪實繼發於後。屬於互有因果病理轉化過程。因此應小心防護,從內調養,積極預防再次中風。

中醫師林文彬表示,中風病機多因情志影響,或起居飲食不節制,以及體質等因素的影響。主要是「痰火相煽」,急性期主要症候以肝陽痰實,瘀熱並見;緩和期則以氣虛血瘀,陰耗相連為主。痰、火、風、瘀、虛証是中風病最基本的症候。初期患者以痰、火、風、瘀表現為主,後期則以虛、瘀為主。包含神經系統、以及腦血管都會受到影響。

林醫師表示,中風預後及防護很重要,中醫認為,從臨床角度看,眩暈病在前,中風繼其後;眩暈是基礎,中風是歸宿。從病理角度看,臟腑陰陽氣血虛損病發於先,內生痰、火、風、瘀等邪實繼發於後。屬於一個因虛致實,因實致虛,從量變到質變的因果病理轉化過程。也常因為氣血虧損,肝腎陽虛,肝陽偏亢,痰火內熾:或飲食膏梁肥甘,生濕化熱,濁痰橫竄經絡;或情志鬱結,憂思愁怒,致傷肝陽,血脈瘀阻都可能再次誘發中風。

中風偏癱屬於中風後遺症問題之一。中醫師林文彬表示,中風偏癱的的預後主要取決於中風病變的部位、範圍和恢復過程的情況,其次,取決於是否愈早進行有規律的功能訓練,都會影響後遺症的復原程度。應積極掌握三個月黃金期時間。

中醫師林文彬表示,偏癱患者應當早期接受康復治療。通常發病後1~3個月內是恢復的黃金期;三個月後因攣縮形成,恢復過程變慢。因此,必須爭取在發病後的三個月時間內積極採取康復措施,才能獲得最較理想的功能恢復。一般認為,在中風後意識恢復即可開始進行,缺血性中風者可在發病後3天開始,而出血性中風者則可在兩週後開始進行。

林醫師表示,康復治療的目的,在於幫助恢復肌力、控制肌痙攣,保持正常範圍內的關節活動度,預防攣縮或強直,恢復肢體隨意、協調的運動功能。傳統功能訓練包括肢體的被動運動、主動運動和抗阻運動。愈早進行患側肢體的被動運動對預防進行性損害,如褥瘡、肢體攣縮等,都很重要。等病情穩定後,可對患側上下肢進行動作輕柔、小範圍的被動運動。

通常在偏癱初期,患肢的肌肉張力較低,可見呈現軟癱狀態,這時可藉由旁人輔助協同動作,以誘發患肢運動,同時也應預防痙攣。偏癱病人上肢的動作常出現屈曲形聯合動作,可鼓勵多做伸展活動;下肢則可多做彎曲活動。上下肢體功能訓練的同時,另可進行坐、站訓練,以及坐位和立位的平衡訓練,對於病情的復原都有幫助。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陰陽氣血虛損於先、內生邪實於後 致二度中風

未閱讀文章 MissC »

中風偏癱 針刺隱白穴有助恢復下肢肌力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7/21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風偏癱可應用針刺療法調理,改善下肢活動。中醫師林文彬表示,中風偏癱可針對「隱白穴」採針刺療法,對患者下肢肌力的恢復可取得一定的幫助。

中醫師林文彬表示,隱白穴位置在腳大拇指甲底部,靠身體內側邊邊的地方往身體移2公厘處;屬於足太陰脾經的起點。隱白穴穴道針刺療法,方式是按一般井穴速刺法略加撚轉,大拇指向前撚,直到引起患腿發生縮腿反射為止。根據病情,可配合每天或隔天針刺1次。對於偏癱患者,下肢肌力的恢復,有所幫助。

林醫師表示,門診中曾有一名58歲的中年男性患者,是一名工人,有一天晨起開門時突然感到身體發麻不支,之後猝然昏厥,隨後口眼喎斜,言語不清。患者症候還有排便祕結,小便頻數,舌苔膩,舌根微黃,脈象弦勁兼滑,左側肢體失用,手腳拘急,影響行走。

因此,針對這名患者配合穴道刺激治療,應用隱白穴針刺法,經過治療3次後,頭昏狀況已經減輕,脈稍微和緩下來,血壓也較下降,同時患者在晚上睡覺時,下肢已經能收縮活動;再經過4次治療後,腳已經能藉由柺杖試著步跛行;之後持續此法治療,在經過12次治療後能已經可不需要柺杖慢慢行走,運動功能逐漸恢復,之後血壓維持穩定而終於痊癒。

中風恢復期與後遺症期,可配合穴道「靳三針療法」;中醫師林文彬表示,這個時期的患者,多表現為經絡空虛或痺阻,氣血不和。因此在針炙治療時,多以調和經脈,疏通氣血為主。主穴主要取偏癱對側顳三針、四神針,再隨症進行加減取穴。

中醫師林文彬表示,針對半身不遂的問題,上肢部分可選取肩三針、手三針、內關穴;下肢部分,可取足三針、環跳、委中、絕骨穴。四肢穴位都採用瀉法,以達到肢體抽動為止,大約留針20~30分鐘。而口眼喎斜患者,可加選面三針、陽白、風池穴。針風池穴時,向對側或同側口角方面斜刺,進行強刺激,使局部痠脹,並向頭頂、顳部、前額和眼擴散。

針對出現語言、說話有障礙的患者,可選取舌三針、風府透啞門穴。針舌三針時,用提插撚轉手法使針感向舌根或口腔、頰部放散,讓患者咽喉部等有發熱、麻脹等感覺為佳。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中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