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的醫療 拆穿用藥與手術的迷思
尤格.布雷希
目錄: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32321
(下為簡體版內容)
p7 二. 愚昧與謬誤
何以醫療界的缺失和自欺如此普遍
醫學向來大言不慚地以冠冕堂皇的說明將其行為合理化。遠古時代,使人生病的事物被認為是魔鬼,巫師的職責,就是施行法術驅趕身體裡的魔鬼。
後來歐洲所盛行的觀念,就是人體體液在各個臟器中的分佈會影響疾病的發作。於是一般人就必須忍受像放血、排汗、通便等醫療措施。影響深遠的古希臘名醫伽林(Claudius Galen,129~199年)認為,放血適用於所有病症。對於腰痛,他並不進行矯治,而主張那是因為黏稠膽汁集中到了髖部;就算尾椎骨出毛病,也得放血:在某疼痛的身體側邊的膝蓋後方膕窩扎針。這時鮮血汩汩,患者的腰痛就會消失——而命也沒了。
直到若干世紀之前,放血還是外科學的標誌呢。大夫用繃帶纏緊病患的上臂,直到前臂的靜脈凸顯,再用刺血針扎進浮現的血管。巴黎醫生亞歷山大·路易(Pierre Charles Alexandre Louis,1787~1872年)在首批臨床研究報告中指出了這種施治不當:就治療肺炎而論,不管早點或晚點放血,也不管放血量如何,這種療法都不會產生任何作用。
等到這項新知終於在數十年後被接受時,大夫們卻又落入了另一個極端,將血液由外部輸入體內(或許輸血就是這麼演變而來的)。自此之後,他們就習慣於認為,急診病患應輸入他人的血液——直到若干年後,某研究報告指出這也是無效的行為為止。
這種所謂的偏方也像放血一樣主導了醫學界好長一段時間。在古羅馬時代,據說使用狗屎以及吸允修女漲奶的乳房,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古代西班牙大夫認為,要抵抗瘧疾,最好喝下一小杯加胡椒和三滴貓耳朵血的白蘭地。在1602年的一次圍城戰中,奧斯坦德(現屬比利時)的大夫們摸黑溜到屍橫遍野的戰場,收集了許多肥肉帶回城內。就當時的藥理來說,死者肥肉可是傷兵的特效藥。1696年德國大夫波林尼(Christian Franz Paullini)出版了名叫《奏效偏方》的著作;1764年的倫敦《藥典》還推薦蜘蛛網、等足目動物、蝰蛇及毛糞石(由反芻動物胃中得來的堅硬毛髮小石)作為處方呢。
當年接受這種醫療的人實在很辛苦。要是用現代人的觀點就很難判斷,哪種選擇對於英王查理二世是比較不當的:是他罹患的中風呢?還是他身邊的一打御醫?御醫們「要求立刻在國王肩膀上拔罐,並施行劃痕法,放出八盎司血液」——克勞夫爵士(Raymond Crawfurd,1865~1938年)後來如此描述這種煞有介事的醫療。「他們還給他餵下高濃度的銻催吐劑,可是國王只能喝下少部分,為了保險起見,他們還餵下足量的硫酸鋅,以及強瀉劑,再佐以一系列的灌腸。頭髮都理掉,好塗抹起皰劑。這還不夠,大家還要來一塊燒紅的鐵塊進行燒灼術。」國王還在做死前懺悔,「盡可能拖延臨終時間」,但最後還是歸天了。
20世紀初有個說法很盛行,就是疾病乃人自身中毒的結果。於是,病患們開始一窩蜂地清理大腸,保持淨空。隨後則流行病灶理論,該理論認為,病人是以過敏的方式對看不見的治病源起反應,而只有從若干身體部位施治才能得到解脫:結果就是一陣手術風潮。醫生作家路易斯·托馬斯(Lewis Thomas)寫道:「無人能夠算出該理論到底導致了多少拔牙、扁桃腺摘除、膽囊切除和盲腸等的大流血。」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到的組織和器官摘除,如今都已經是家常便飯;只不過,目前醫學界對於摘除手術已有截然不同的理論基礎。
(下略)
p14
醫學「咒語」如何解除
醫學謬誤的存在,醫療界的等級制也是個中助力。自然科學界就不是這樣:犯錯或詐欺的化學或物理學者,通常要不了多久就會被同業揭發和糾正。但在重視權威的醫療界和臨床研究中,往往要等到詐欺大師過世後,其咒語才得以解除。
瑞士生理學家厄米爾·埃布爾達哈登(Emil Abderhalden,1877~1950年)因為發現某種蛋白質而開創輝煌的職業生涯,但這項發現實際上卻是子虛烏有。這位哈勒大學生理化學教授在1909年將他假造的蛋白質命名為「保護脢」,後又改名為「抵抗脢」。根據埃布爾達哈登的說法,人、畜血液中會形成某種消化酵素,亦即在遭遇陌生蛋白質時,會產生所謂的抵抗脢。像是懷孕婦女就會產生特定的抵抗脢,以對抗母體內胎盤的蛋白質云云。
埃布爾達哈登利用生化試驗提出證明,其說法如下:胎盤經過蒸煮後可制備蛋白質,並以懷孕婦女的血清加以調製。血清中的抵抗脢會將該胎盤蛋白質分解成碎片(肽),這可利用生化方式證實——此即證明該婦女已經懷孕,她的血清中已有抵抗脢的存在。而由未懷孕女子和男子的血清可以實行對照實驗;實驗結果不會呈現反應,因為這些血清並不含胎盤,從而就不含抵抗脢。
這種驗孕法受到世界各地婦產科醫生與生化學家的歡迎。幾年之後,問世的相關出版物超過25種,從各方證實這項成果。1914年,就連許多德國大學醫學院婦產科主管接受專業期刊要求,對該驗孕法進行檢測時,騙局也沒有拆穿。從15個實驗組中所得到的報告,或多或少有正面而無不利的結果。隨後,世界各地有450餘篇論文論述該抵抗脢及其進一步應用,例如癌症、梅毒乃至精神分裂症的診斷。
這可說是童話中國王的新衣了——科隆大學生物學者及學術史學者尤特·戴希曼(Ute Deichmann)和本諾·穆勒希爾(Benno Muller-Hill)都這麼認為。當世人都為富麗堂皇的皇袍目眩神迷時,就需要有個小孩子指出,這位當權者其實一絲未掛。這個角色落在德國年輕的生化學者雷奧諾·米歇裡斯(Leonor Michaelis)身上。他在1914年的出版物中表示,他無法以實驗方式證實埃布爾達哈登的驗孕法,而且懷疑這一整套理論。於是乎,米歇裡斯在德國的學術發展就此劃上句點(後來在美國才有所發展)。埃布爾達哈登成為「風行草偃」的權威,並從他的空中堡壘不斷開發新觀點。等到這位超級吹牛教授於1950年過世後,他的抵抗脢才跟著回到烏有之鄉。
埃布爾達哈登的故事提醒人們,權威和等級制在醫療界是如此影響深遠。至今情況還是如此。醫界人士所遵循的並非科學知識,而是以投票表決來決定其醫療行為的益處。若干「研討大會」就像宗教會議一樣召開,大醫生和大教授關起門來決議何謂真正的醫學——這對一門崇尚知識的學問而言,似乎是頗為詭異的姿態。
信條左右了醫學
就算醫生發現某程序是無用且有害的,也要經過好幾十年,這項程序才會從他們的體系中消失。某種幫助病患的用心良苦,催生了不容質疑的醫療界信條。
一旦醫生得到確信,認為某作為對某病症有幫助,他們就不太會對病患隱瞞。不過若不再有人質疑新的診療方法,這時再做對照實驗也來不及了:某項可能是多餘的程序,就在未經檢驗下進入了醫學。
在類似的狀況下,若干具不明效果的藥物也可能不會受到質疑,所以它們能得到藥品檢驗當局的核淮,而實驗結果或效用法則只能引起質疑。一旦進入市場後,該項藥物就成了「黃金法則」;之後就算是(在對照實驗中)只對部分病患隱瞞該藥物,也可能是「不道德的」。不僅如此,這種黃金法則藥物還會成為日後藥物的標竿。至於新藥到底要如何才能夠與假藥做區隔,這個根本問題也就不再有答案。
想在市場撤除這種不安全藥物,需要機緣湊巧。這可舉風濕藥偉克適(Vioxx)為例:醫生指出這種藥劑的危險副作用已經有若干時間了,然而它經過數年還未下市。僅僅因為藥廠還想為市場造就其他適用症(如預防大腸癌),該藥物還要和安慰療法做比較研究。但研究結果顯示,這種看似安全的風濕藥竟會提高心肌梗塞和中風的危險——2004年秋,偉克適終於下市。
可疑藥物下架可說是少之又少的例外。藥商和醫生總是不肯公開承認開列了無謂的療程和藥劑。埃布爾和溫德勒舉出4項理由,說明醫藥界何以如此抗拒此方面的新知:
一、以負面研究結果來質疑現行醫療措施,會被醫生視為攻訐與威脅。新知意味著要對新的方法和基礎重新學習,所以令人很不自在。
二、新的方法與思維會打擊先前醫生的權威,還必須承認自己的專業已被同業超越。
三、一旦新結果顯示先前的努力都是白費時,追隨者會怨聲載道,從而影響醫生在醫療界的重要地位,其權威也會遭質疑。若承認自己的作法源於某種成見,對病患並無實際幫助時,會導致自我質疑和良心啃噬。
四、負面論據可能威脅到藥商和使用者(可疑的診斷法、藥品或療法的使用者)的經濟利益。
有關最後一點的不幸例證,就是德國藥廠格呂能塔的安眠藥沙利度胺(Thalidomide),此藥物會在懷孕初期誘發胎兒嚴重畸形。1958~1961年間,世界各地出現約10000個肢體扭曲變形的嬰兒。藥廠忽視醫生的警告和需求,使這種畸形兒的狀況延續好幾年。後來該藥廠還威脅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衛生當局,要是沙利度胺被查禁,就要提出損害賠償告訴。直到1961年11月26日《週日世界報》註銷一篇文章,才終於使藥廠將沙利度胺撤出市場。
就連在當今醫學界,只要是宣告令人不快的真相,也會成為眾矢之的。自從漢堡-埃盆朵夫大學醫學院公共醫學研究所兩位研究員在《明鏡》(Der Spiegel)中批判3種現行的阿爾茲海默氏症藥物後,法蘭克福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就在讀者投書中質疑他們(研究員)的能力:一位異議者本身是心理學者,另一位則是物理學者,所以這兩位不應表示他們不想讓自己的祖母取藥,「因為他們既無醫生資格,本身也無應有的臨床經驗」云云。
這種話聽起來頗自以為是,也並未就事論事。兩位研究員的學歷背景並不重要,而且他們文章的指陳有憑有據。此精神病學教授的讀者投書還忽略了一點:這兩位的聲明是和另兩位醫生(男女各一位)共同發表的。
我們來看英國醫生安恩·喬爾莫(Iain Chalmers)怎樣評斷同業的判斷力:「萬一研究結果不符合,學者若非落得資格不足或身敗名裂,就是成了法西斯。」
我們從這種抗拒態度中可看到,醫學兼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 Popper)所勾勒的科學典範實在相去甚遠。他認為科學家並不能死抱辛苦得來的觀點:「科學研究並不在擁護某一觀點,將之當作唯一真理。」
瞞天過海的招數
醫生通常會怎麼堅持錯誤的醫療措施,《英國醫學期刊》披露了其中的黃金守則。
第一招 無暇他顧
醫生已完全投入本身的診療工作,沒有其他時間去閱讀、開會或反省自己的醫療作為,更別說採用同業的方法。
第二招 反擊論據
· 質疑其來源。沒有人能勉強你去相信你專業領域或地理範圍以外的信息。
· 質疑其正確性。在任何研究報告中都可找到些許盲點,如此就可採取以下策略:就算只有一個觀點不夠妥善,整個說法也可能是錯誤的。
· 質疑該論據並不能適用在特殊的病患群及醫療行為上。如果若干大型臨床研究的數據與你個人對病患的印象相牴觸,這招就更能派上用場。
第三招 拿律師當擋箭牌
提出辯解,表示要是你採用新療法而忽略舊療法的話,很可能遭到起訴。
第四招 將責任推給病患
宣稱你本身很樂意改善療法,但病患要求舊療法。於是,即使你還是隔月注射維生素B12來對付貧血,或用抗生素來治療感冒,還是可以得到諒解。
第五招 穩若泰山
若有健保工作人員、藥劑師或護士提出建議,或病患向你出示網絡資料,你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劈頭問道:「你是何時獲得醫學學歷的啊?」
第六招 不予採信
要抗拒新知,不妨採用醫生生涯中慣用的這句口頭禪:「就算這個說法正確,我也不想相信。」
從不公諸大眾的負面數據
全世界有25000種醫學刊物,每年發表200萬篇論文。令人訝異的是,研究機構能生產出比這還要多的信息,但在這方面,我們所知卻甚少。有5~7成的研究結果從不公諸大眾,通常凡是負面或有害的數據都會被暗地壓下。
對若干發現的隱瞞(「信息淘汰」),同樣也助長醫學的疏忽。例如信息淘汰導致了許多精神病藥的錯誤評估,包括血清素藥物,即所謂的帕羅西汀(Paxil)。帕羅西汀的年度營業額在數十億之巨。藥廠發表的研究結果都在助長以下印象:該藥物同樣適用於憂鬱兒云云。然而英國專家卻成功取得製藥業未公開的數據,爆料出完全不同的內幕:這種精神病藥不僅不能改善兒童的苦惱,甚至容易提高其自殺危險性。公佈數據的專家寫道:「試驗系列的未公開部分(不管出於何種理由),或省略其中重要數據,都可能導致錯誤的醫療建議。」專家們於是要求其臨床研究的「進一步公開與透明化」。
就連挑選臨床研究的對象也可能給世人帶來扭曲的事實。通常新的藥劑和手術是找比較年輕和苗條的人作為測試者,因為在他們身上比較不容易產生太多副作用。根據《加拿大醫學會雜誌》的報導,在消炎藥的臨床研究中,超過65歲的受測者只佔2.1%,但高齡者才是這類藥物的大宗客戶。在某項研究中治療阿爾茲海默氏症的藥物多奈哌齊(Donepezil),也不找年邁者做測試,而找低於65~74歲的年齡層、且較少癡呆症狀或其他缺陷者做測試。
醫療疏忽的故事提醒大家要保持健全的懷疑。當今醫學中有許多事實都已降格為推想,且其中不乏若干謬誤。
--
相關:曼戴爾松醫學博士 CONFESSION OF A MEDICAL HERETIC《一個醫學叛逆者的自白》
(無中譯本,下為網路流傳文章)
https://www.yc-tp.com/modules/newbb/vie ... ic_id=2370
(這篇文末轉貼者加上自己一些理解和資料)
http://zenpower.pixnet.net/blog/post/38808730-不能說的真相:西醫是一場百年騙局
【書籍】無效的醫療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前往
- 一、公開亭
- ↳ 1‧公告版
- ↳ 2‧自我介紹版
- ↳ 3‧論壇教學版(版上使用說明)
- ↳ 4‧建議區(問題反映)
- 二、岐黃懸壺居
- ↳ 1.針灸(穴道按摩)
- ↳ 2.藥物
- ↳ 中藥
- ↳ 青草藥
- ↳ 3.方劑
- ↳ 4.診斷、醫理、病理
- ↳ 5.內科
- ↳ 6.養生
- ↳ 8.婦兒科
- ↳ 西醫婦兒科
- ↳ 9.傷科、眼科、外科(按摩、刮痧)
- ↳ 傷科
- ↳ 外科、喉科
- ↳ 推拿、按摩、刮痧
- ↳ 中醫眼科
- ↳ 西醫眼科
- 三、醫學報導區(市面報章雜誌)
- ↳ 1.中醫報導
- ↳ 2.西醫報導
- ↳ 3.西醫病理、醫理
- ↳ 4.經驗分享區
- ↳ 5.健康操(健康功法)
- ↳ 6.美麗世界
- ↳ 7.綜合版
- 四、心築情巢
- ↳ 1.時光倒流
- ↳ 攝影、相機
- ↳ 湖光山色、唯美映簾版
- ↳ 個人秀版
- ↳ 珍藏版
- ↳ 2.哈拉區(我有話說說)
- ↳ 祝福(真情留言板)
- ↳ 真心話大考驗
- ↳ 世界(網路)趣聞、異聞
- ↳ 大家抱抱版(吐苦水)
- ↳ 3.星相命理
- ↳ 十二星座
- ↳ 命理、生肖、卜(卦)
- ↳ 相學
- ↳ 4.佳文共賞
- ↳ 5.生活分享DIY
- ↳ 6.音樂
- 五、琉璃仙境
- ↳ 1.木本植物區
- ↳ 2.草本植物區
- ↳ 3.水生植物區
- ↳ 4.球根區
- ↳ 5.多肉植物區
- ↳ 6.輕鬆話園藝
- 六、心靈饗宴
- ↳ 福智佛教團體|福智廣論
- ↳ 開示
- ↳ 福智僧團
- ↳ 福智訊息
- ↳ 經典、儀軌、咒
- ↳ 讚頌
- ↳ 作師所喜、正行供養
- ↳ 非官方討論
- ↳ 第17屆印度請法團視聽組
- ↳ 遠離那落迦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 ↳ 南山律在家備覽
- ↳ 佛論
- ↳ 道論
- ↳ 儒論
- 七、參考區
- ↳ phpBB參考區
- ↳ phpBB3.3.x
- ↳ phpBB3.2.x
- ↳ phpBB3.0.x
- ↳ phpBB2
- ↳ 架站
- ↳ 竹貓星球
- ↳ phpBB 简体中文社区
- ↳ Joomla
- ↳ joomla英文官網討論區
- ↳ 電腦軟體相關
- ↳ 手機相關討論區
- ↳ 聊天室、測試版及資源回收筒
- ↳ 花坊論壇
- ↳ BNW時尚資訊網
- 友情連結網站
- ↳ 福智佛教團體網站連結
- ↳ 福智僧團全球資訊網
- ↳ 福智全球資訊網
- ↳ 福智佛教基金會
- ↳ 全球廣論 II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淺釋
- ↳ 澈見網路電視台
- ↳ 福智台北學苑
- ↳ 福智法人
- ↳ 福智之聲
- ↳ 福智文教基金會
- ↳ 福智讚頌
- ↳ 里仁為美(里仁商店)
- ↳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 ↳ 精采人生成長學坊
- ↳ 法龍寺
- ↳ 網站推薦
- ↳ 梅珍香
- ↳ 千手互助網
- ↳ 岐黃中醫論壇--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