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正面

您有經驗分享給我們嗎??歡迎您留寶貴意見^_^(本區有關醫學)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正面

未閱讀文章 MissC »

<marquee width="600" height="20" direction="left">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正面對待憂鬱情緒 </marque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楔子

面對憂鬱症已與癌症、愛滋病一同被世界衛生組織 (WHO)列為二十一世紀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尋找快樂的金鑰匙」系列,試從專家的建議、個案研究、音樂、藝術等療法經驗,提供民眾對憂鬱症進一步的認識,並學習能正面對待憂鬱情緒,尋找個人生命出口和快樂的金鑰匙。

事實上,現代生活的精神健康問題有很大部分來自壓力導致的焦慮、憂鬱或憤怒情緒,這些反應由大腦功能的媒介機轉,造成精神生理、內分泌及免疫力的功能變化。

根據醫學數據顯示,十年來台灣自殺人數成長達兩倍以上,而醫界推估,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有憂鬱症,因此,值得國人正視此問題。

如果感到總是開心不起來?長期情緒低落到懶得動?小心可能是憂鬱症來敲門,但千萬可別一聽到憂鬱兩字,就皺起眉頭,精神科醫師強調,憂鬱症其實是一種很容易治療的疾病,幾乎百分之八十的患者,只要經過妥適的治療,規律服藥,都能在短期內恢復健康,就跟感冒退燒一樣簡單輕鬆。

憂鬱症,也被稱為「心的感冒」,因此,藉由新興的「園藝治療輔助」、藝術、音樂等治療,在臨床實驗中都有不錯的成果;至於培養個人宗教信仰、養成運動的習慣等,也都是醫師建議治療心靈的良方。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以多元面向探討憂鬱症這個文明病,人難免都會有不如意的時刻,醫師指出,壓力不一定會馬上成為疾病,向家人朋友吐苦水、規律運動、學習放空、調整看事情的角度、釐清壓力事件及就事論事、一件一件解決,都是調適壓力的好方法,重要的是,如何在面對困境時,度過每一次困難的煎熬,往往正是決定人生的重要關鍵。

其實,快樂和憂鬱全在一念之間,「快快樂樂過一天,煩煩惱惱也是過一天」,日子要如何過,專家說,自己就是那位園丁,做自己,找出自己快樂的金鑰匙,為自己的生命找出口,是遠離憂鬱、擁抱快樂的最好方法。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一): 專家篇
推估自殺者7成有憂鬱症 情緒長期不對找專家


從喜劇泰斗倪敏然去年自縊,到日前資深女演員葉雯投海,近年大大小小因憂鬱症走上絕路的消息,充斥著各大新聞版面,據統計,十年來台灣自殺人數成長達兩倍以上,推估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有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提醒,只要心情低落影響工作、生活作息超過兩週,就應該求診。

憂鬱症,也被稱為「心的感冒」,已與癌症、愛滋病一同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二十一世紀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根據醫學統計,全台憂鬱症患者終生盛行率是百分之一點八一;醫界更進一步推估,終生盛行率男性約為百分之十五,女性為百分之二十,而國內目前至少有百分之三至五的人患有憂鬱症。

若未接受妥適的治療,憂鬱症往往以自殺收場,研究顯示,有七成以上的自殺成左怴A達到憂鬱的程度;二00四年台灣地區每十萬人口中就有十五點三一人自殺死亡,是十年前的兩倍以上,且在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九,去年全台自殺死亡人數更超過四千人。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表示,大部分的自殺死亡個案,都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憂鬱症,而憂鬱症患者約有百分十五會自殺死亡,且大多數都發生在發病的早期,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及正視憂鬱症,更形重要。

每個人都會有憂鬱情緒,有人稱憂鬱情緒為「藍色情緒」 (Blue),但不一定就是罹患了憂鬱症,李明濱說,憂鬱症的診斷必須天天有憂鬱情緒,或失去日常興趣達兩週以上,包括食慾降低、體重下降、失眠、思緒減慢、動作減緩、自責、無價值感、難以作決定,甚至有自殺意念或行為。

大部分憂鬱症患者都是食不下嚥,導致逐漸消瘦,但也有些患者反而會嗜睡、食慾增加,造成體重上升、肥胖;另外,老年憂鬱症患者,還可能出現心悸、胸悶、腰酸背痛等症狀,因此,若出現找不出原因的疼痛,也得當心可能是憂鬱症的前兆。

國軍北投醫院成人精神科主任李光輝指出,造成憂鬱症的原因,大多來自經濟壓力、人際關係及自我實現等的遭遇挫折,少部分則與遺傳有關,尤其近幾年來,在大環境景氣不佳影響下,憂鬱症的確有攀升的趨勢,健保開辦迄今,精神科費用的支出就成長高達百分之六十,而絕大多數都用於憂鬱症治療。

儘管憂鬱症患者增加是項警訊,不過,李光輝說,反過來看,也表示出在媒體大量關注憂鬱議題下,有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產生自覺,並願意跳出來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對於後續的自殺防治,不失為一件好事。

李光輝認為,只要民眾懷疑自己可能罹患憂鬱症,不要遲疑,馬上就醫求診,或者也可以先透過網路上的自我評估量表,為自己的情緒作一次健康篩檢,若有需要,才再進一步尋求醫師的診斷。

快樂和憂鬱全在一念之間,醫界鼓勵民眾不妨做個憂鬱情緒自我篩檢,相關網站有董氏基金會 (http://www.jtf.org.tw)或自殺防治中心 (http://www.tspc.doh. gov. tw)。事實上,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身心靈園丁,有了對自我情緒的了解,也才能進一步維護個人身心靈健康。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二):專家篇
快樂不起來? 別讓憂鬱情緒令心靈持續感冒



感到總是開心不起來?長期情緒低落到懶得動?小心可能是憂鬱症來敲門,但千萬可別一聽到憂鬱兩字,就皺起眉頭,精神科醫師強調,憂鬱症其實是一種很容易治療的疾病,幾乎百分之八十的患者,只要經過妥適的治療,規律服藥,都能在短期內恢復健康,就跟感冒退燒一樣簡單輕鬆。

終其一生,每個人都難免會遭遇到重大的壓力與挫折,如果情緒無法獲得有效的抒解,可能就會產生「憂鬱」情緒,但憂鬱症和一般的心情低落谷底卻大不相同。大部份人的心情低落一陣子後,很快就能再開朗起來,而憂鬱症患者則脫離不了這股情緒,甚至可能會有活不下去的念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宗憲表示,憂鬱症是一種全面性的疾病,症狀包括心理及生理各層面,一般而言,只要有心情差、失眠、食慾不振、體重下降、負面思考、記憶力減退、反覆想到死亡等現象,超過兩個禮拜以上未復原,且影響到正常的工作、作息生活時,就得考慮就醫。

憂鬱症起因於腦部的血清素濃度降低,因此,只要服用抗憂鬱、鎮靜劑、安眠藥等藥物,改善腦部神經化學物質的不平衡,約二至三週,就能看到明顯效果。劉宗憲強調,只要規律接受藥物治療,七成以上的患者,都會有顯著的進步,對抗憂鬱症其實一點也不難。

劉宗憲說,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也可以搭配接受個人或團體的心理治療,找到宣洩情緒的出口,解開心結,並透過其他患者的經驗,得得同理心的支持;若是治療無效,不吃不喝、每天想自殺的重度嚴重患者,則可以考慮電療。

不過,害怕被貼上精神病患的標籤,不少憂鬱症患者常會對治療望而卻步。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博臨床上就發現有不少患者因此抗拒吃藥,或自行停藥,導致症狀惡化或不斷反覆。

他說,一般的抗憂鬱藥物,約服用十四天後,就會出現療效,然而,不少患者常會在情況好轉時,就擅自停藥,加上藥物治療效果不會馬上失效,可持續長達二至三個月,更容易讓患者有痊癒的錯覺,到最後往往演變成斷斷續續、反覆就醫,或不規律服藥的最壞狀況。

林博形容,「治療憂鬱症就像感冒退燒一般」,雖然藥物一吃見效,但在退燒之後,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治病源,所以即使痊癒,也要再繼續服藥十二個月,才能預防復發。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三):家屬篇
家有憂鬱症患者 家屬可有合理期待避免急躁



當家中有憂鬱症患者時,面對憂鬱症患者家屬,對患者的病情有著不知道病情的底限、究竟可否治癒的疑問,康復之友聯盟表示,多數憂鬱症患者的情緒會有固定週期,家屬可觀察徵兆與模式,對憂鬱症治療,應保持「合理期待」,如同看待罹患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而不能過於急躁。(chinesenewsnet.com)

推動精神障礙者就醫、就學、就業等措施的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滕西華指出,憂鬱症好發的年齡有下降趨勢,通常憂鬱症患者不會主動求助,這時家屬的反應就非常重要,對於急性期的患者,家屬應給予情緒上的支持、諮詢,不過當患者處於否認期與憤怒期時,家屬通常會面臨照顧的無力感。

醫療資源的尋找是憂鬱症患者家屬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康復之友聯盟常接到病友家屬詢問醫療資源,對一些正在尋找醫師的病患、家屬,可能會詢問某知名名醫的醫療情況,但聯盟通常不會建議病患找名醫看診,患者或家屬應該認知到:「關心你的醫師就是好醫師」。

根據聯盟去年底、今年初康復之友聯盟針對全國三百位病患、家屬的調查發現,只要平均每次門診時間達五點四分鐘,病人或家屬就感到滿意。滕西華感慨,得到這樣的數字令人訝異,也突顯出醫療人員並沒有花時間聽病人說話的現實情況。

在這種狀況下,醫病信任關係無法建立,滕西華舉例,曾有一名新竹患者的家屬,患者已在新竹某醫院急診室,醫師準備施打藥劑,但家屬卻無法信任醫師,從急診室打電話詢問聯盟是否應該施打某一藥劑,由此不難看出醫病關係的危機。

在醫師可能無法提供充足訊息的情況下,病患或家屬對醫療資訊需求就需要透過衛教補充,滕西華說,聯盟會告訴家屬或病患如何向醫師描述病情、對治療的期待,希望得到何種程度的改善,不過,醫師的回饋通常是開藥或消極回應。

滕西華建議,如果病患或家屬在第一步驟未得到理想回應時,第二步驟就是詢問是否有其它同類藥品的選擇或其他治療方式,如果需要行為治療,也可要求醫師轉介社工或心理部門。

因為缺乏對憂鬱症的認識,面對病患在發病時,家屬尋找各種偏方、民俗療法,滕西華說,曾有家屬花新台幣兩百萬元供養神明,或購買健康食品治療,結果只是延誤病情。

罹患憂鬱症,除了患者本身外,最辛苦的往往就是身邊的家人,滕西華表示,在康復之友聯盟接觸的個案中,一名家屬十多年不與患者講話,在參加完家屬分享課程後,家屬與患者相擁而哭,因為家屬終於能「聽得懂病患的話」。

她提醒,照顧、懂得與憂鬱症患者相處很重要,不過,千萬別照顧到連自己都生病,因此,如何輪替、建立患者其他支持系統,例如:與其他病患家庭的互動、培養患者對某些事物的興趣,才讓照顧者能得到壓力的紓解。

在各種年齡層的憂鬱症患者中,老年憂鬱症問題由於患者本身主動尋求資源的可能性較低,或表達能力較差,往往容易被家屬忽略。

行政院衛生署嘉南療養院主治醫師余謝昭指出,年輕人的憂鬱症可能以較明顯的方式表達,但老年人憂鬱症有時候是以悶悶不樂、不想動表現,在臨床經驗中,有一些較敏感的家人會覺得「怪怪的、個性似乎有改變」,在問診的經驗中,尤其是一些七十歲以上老人,不會感覺心情不好,但卻會談到身體有釵h地方不舒服,一些老人甚至會用嚴重的恐慌來表現。

對於這些症狀,余謝昭建議,家屬最好先帶長輩至專科檢查,若確定不是身體的問題,則需要至精神科檢查。

如果憂鬱症病患因為出現自我傷害、傷人或自我照顧不良,而需要住院治療,余謝昭也提醒,自殺通常發生在病情康復的時期,若以治療曲線觀察,病患住院時可能是病況在谷底的時間,這時老年人病患不一定有體力自殺,但「康復期卻是最危險的時候」,家屬在病患康復期時,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四):青少年篇
裝酷裝憂鬱? 青少年憂鬱症易被解讀為叛逆

\r

青少年憂鬱症症狀往往易被混淆為叛逆行為,同儕也可能以裝酷、裝憂鬱看待,或對憂鬱症貼上負面標籤,董氏基金會說,學校師長應對學生傳達一種觀念:憂鬱症就像「感冒」一樣,不應以特殊眼光看待;家長與老師在看待學生行為反應時,也不應將一切歸因為叛逆,以免延誤病情治療。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指出,如果青少年個性上出現變化,像是從活潑、熱心、廣結善緣變成沉默寡言,或是快速變胖、瘦、食不下嚥、成績一落千丈,同學與老師應該都可以察覺,同學應向導師說明,由導師判斷背後因素以及可能的處置方法。

通常學生情緒或個性出現變化,大部分會是同學、老師察覺,葉雅馨表示,學校老師扮演著前哨者、陪伴者,以及與家長溝通者的重要角色,有時候老師觀念不清楚,會將學生憂鬱症的症狀視為偷懶、本身個性如此,而加以斥責。

葉雅馨說,青少年與大專學生在憂鬱症的表現上,青少年可能不知道如何描述內心狀態,而有「假面憂鬱症」的狀況,也就是出現暴力、墮落、偏差行為,容易讓身邊的人無法了解問題所在。

董氏基金會目前在全台八所國中、高中推動校園駐診,藉由專業精神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每週駐診半天,透過導師、輔導老師與專業醫師駐診,建構完整的校園防護網,釐清學生的心理狀態。

為避免同儕對憂鬱症同學的誤解、被污名化看待,葉雅馨說,憂鬱症患者通常會很在乎他人眼光,也會感受到「被誤解的痛苦」,學校老師應該傳達憂鬱症就像「感冒」一樣,不要讓同學出現異樣眼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邱顯智也指出,社會對於青少年多半存在刻板印象,將青少年許多行為歸因為「叛逆」,其實青少年沒有理由一定會變叛逆,家長在看孩子的一些反應與行為時,不能僅認為是外在因素影響,例如課業壓力大等,而忽略孩子本身的生理狀況。

邱顯智表示,憂鬱情緒與外在因素有關,家長必須有敏感度去察覺孩子的變化,反應在行為問題上,孩子可能有:不想上學、易怒、不想動,或是身體出現肚子痛、頭痛等問題,在找出憂鬱情緒背後的因素,才能協助孩子解決問題。

他認為,大多數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屬於憂鬱情緒,如果憂鬱情緒持續一個月以上,就可能是憂鬱症,當憂鬱的狀況已影響到生活功能,無法專心上課,甚至出現沒胃口、失眠等問題,家長就必須提高警覺,尋求專家協助。 「越年輕得到憂鬱症,終生得病率越高」,這是許多家長在得知孩子有憂鬱症時,最擔心的問題,邱顯智表示,目前憂鬱症透過藥物治療可獲得改善,如果延誤治療,反而對生活影響更大,通常青少年第一次發病,服用藥物半年至一年可以康復,之後可停藥觀察,一般而言,七至八成的恢復成效不錯。

家長在照顧憂鬱症孩子時,在孩子剛開始生病時,邱顯智建議,採較寬鬆的標準要求孩子,當孩子病情有所改善後,則提高對孩子的標準,並且教導孩子學習面對外在壓力、紓解情緒,陪伴孩子一起走過憂鬱症。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五):個案篇
長期壓抑未紓解患憂鬱症 癒後勇敢接受自己



二十九歲的小喬(化名),因為天生白頭髮多,從小六開始備受同學與老師異樣的眼光,當時的她只有自己隱忍情緒,直到專二,因無法克制焦慮就醫後,才得知患有憂鬱症,現在在庇護性職場工作的她,鼓勵病友「勇敢接受自己,戰勝病魔」。

小喬說,因為外表常常遭受同儕的取笑,就連國中老師都曾經在上課的時候,非常不客氣地問她「怎麼會這樣」,當時年紀還小,不懂得如何分辨對錯,就覺得老師說的都是對的,心情就愈加自卑。

直到專二,課業壓力逐漸繁重,小喬發現自己開始有肩頸酸痛的狀況,後來又有頻尿、顏面神經疼痛、偏頭痛、失眠、焦慮等症狀。

那個時候,小喬說,心情上總是會莫名地感到緊張,也常會胡思亂想地認為父母突然發生了什麼事。

剛開始,她先找了腦神經內科檢查,確認不是腦部出了問題後,就找了精神科醫師。

「其實,找對醫師很重要」,小喬表示,起初找的幾個醫師都沒有很明確地告知病情,也沒有做任何配合藥物控制以外的建議,讓小喬除了吃藥,也不知道該如何改善自己的狀況。

一九九八年小喬從五專畢業,就投入職場,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櫃的電腦公司上班,工作壓力繁重,情緒上也逐漸不穩定,並因此影響到工作的表現,同時,上司與同事言語上的批評也讓她無法接受,後來又陸陸續續地換了四個工作。

小喬形容,「那個時候,辭職很像是一種逃避工作的慣性」,直到二零零四年四月辭去最後一份工作,她開始專心接受醫師治療,同年八月,接觸了「中華民國生活調適愛心會」,並開始參與團體治療。

能夠與相同經歷的病友吐露心事、分享經驗及互相扶持,使得小喬逐漸走出陰霾,同時,也遇到適合自己的醫師。

二零零五年六月後,小喬在愛心會的轉介下,到民間開設的精神官能症痊癒者二度就業中繼站「花與精靈咖啡廳」擔任廚房助理的工作。

回顧從前,小喬說,其實不應該給自己太多壓力,原本都會覺得以自己的學歷應該要在一般的公司行號中工作,而不是做餐廳服務生,但是後來想想也應該要量力而為。

而且,她說,現在對外表也不那麼再乎了,頭髮該染就染,該剪就剪。

現在的小喬除了一、三、五晚間的工作外,每天都會保持運動的習慣,還會召集病友一同出遊、唱歌。

走過十一年的患病歷程,她建議病友,「勇敢接受自己的狀況,找對醫生、配合治療,才能戰勝病魔」。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六):個案篇
情傷致憂鬱 流浪貓狗讓憂鬱患者重獲希望



三十二歲小萍(化名),二零零二年,即將結婚的男友突然與她分手,受不了失戀的打擊,開始出現精神恍惚的狀況,後來經醫師評斷為憂鬱症。按時服藥逐漸好轉的她,現在常常會到外頭撿流浪貓狗,看著小動物一天天長大,上週再次失戀,她說,「有貓狗陪伴已經足夠」。

二零零二年五月,小萍原本將與交往三年、小六歲的男友結婚,當時懷著待嫁心情的她,怎麼也沒想到男友會以「還太年輕」為理由與她分手,分手後不久,卻與一名長輩的女兒出雙入對。

受不了親友的言語,小萍開始有精神恍惚的狀況,飯也吃不下,隨時隨地都想哭,體重從四十五公斤瘦到三十八公斤,當時,被精神科醫師評斷為精神官能症。

小萍說,那時候覺得看精神科一定是腦袋出了什麼問題,所以,看過一次後就沒有再回診,在這段期間,也找了一份連鎖餐飲業服務生的工作。

餐飲業工作壓力大,加上原本情感的挫折無處宣洩,讓小萍的情緒愈加不穩定,半年後再回診已被醫師診斷為憂鬱症,後來小萍也開始配合醫師叮嚀按時吃藥。

二零零五年七月,小萍換到民間開設的精神官能症痊癒者二度就業中繼站「花與精靈咖啡廳」工作,接受花與精靈咖啡廳開辦的團體治療課程,才讓小萍與家人對憂鬱症有了正確的認知,而現在的她,也已經進入一般職場工作。

樂於工作的小萍,白天在素食餐廳工作,晚上在外擺飾品攤位,為了回饋花與精靈咖啡廳曾經給她的支持,小萍會固定將每個月飾品攤營業額的百分之十捐作憂鬱症患者公益基金。

平常會在外撿流浪貓狗回家收養的小萍說,上個月才剛與交往三年的男友分手,但是,這次的心情很平靜,因為她知道,與憂鬱症患者交往並不輕鬆,可以體諒男友的立場。

聽著小萍訴說再次情傷的經過,同時,電話那頭傳來細細的貓叫聲,而她說「只要看著貓狗安心長大,就很滿足了」。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七) :個案篇
活出生命色彩 創作人張蓬潔助人走出憂鬱



具有漫畫助手、電視節目卡通原畫作者、公益歌曲作者、開演唱會、製作唱片專輯、主持廣播節目等豐富經歷的張蓬潔,令人難以想像她曾被憂鬱症、暴食症所苦,但她受宗教的力量而得到醫治,在靈、魂、體的調和下,療癒憂鬱症,找到快樂的金鑰匙,活出生命的亮麗色彩。

目前為自由創作人的張蓬潔,創作內容包括漫畫、兒童繪本、音樂、文字及詩歌。

談到罹患憂鬱症的經驗,張蓬潔是先從暴飲暴食開始。起初吃得過量,但未察覺有什麼大問題,後來在極大的工作壓力和受到情緒傷害及內心衝突、心結交織的同時,情況越來越嚴重。

一九九二年,張蓬潔出國遊學,本以為可紓解工作壓力,有一個喘息的機會,沒想到六個月後,故態復萌、甚至變本加厲,讓她身心俱疲。

一九九三年,回國後,張蓬潔情緒滑落,常傷心落淚、意志消沈,最後變得了無生趣、痛苦絕望。她開始找問題的根源,除了為減重問題研究過營養學和請教營養師,也開始翻閱有關精神醫學﹑心理學等書籍,最後發現自己患了憂鬱症。

憂鬱症可能有的行為失常包括厭食、暴食。厭食症是指無進食慾望,最後甚至根本吃不下;暴食症則是不停地吃或吃過量,有人為身材而催吐,有人吐不出來,張蓬潔屬於後者。

雖然暴食,但張蓬潔的體重也只是從原本的四十幾公斤增加不到五十公斤,但是,她指出,憂鬱症患者是極度對自己沒有信心和失望的,這些都讓病情日益加重,最後會讓患者極度絕望,而可能走向自殺之路。

不論是厭食或是暴食,都是一種無法自行控制的強迫性行為。因為憂鬱症患者易有「上癮」行為,無論煙、酒、食物等,都不易戒除。張蓬潔在知道病情後,嘗試尋求教會機構的「心理輔導」幫助和心理醫師的協助,並且開始服藥,身體接受治療。

張蓬潔有一天在福音書房看到一本名叫「恩典」的書,發現自己正是「自我形像薄弱」、「完美主義」、「情緒傷害」、「自卑感」的人,加以受到現實生活中的工作壓力和情緒傷害,所以精神崩潰。但精神崩潰不是發瘋,而是心理的病倒(men al break-down),還是有機會重建心理,站起來。

一九九四年底,張蓬潔無意間出席了一場醫治佈道大會,在大家齊聲用詩歌敬拜讚美神時,自己開始不由自主地流淚,雖然講員未提到她的病症,但在整個聚會過程中,張蓬潔感受到一股能力從上頭澆灌下來。這一次的經歷讓她心情趨於平靜,之後飲食習慣漸正常,不再過量,情緒也一天天往上揚,能正常工作。

一九九五年初,張蓬潔憂鬱症竟然不藥而癒了,整個人像從死裡復活般煥然一新。張蓬潔認為,憂鬱症的痊癒需要靈、魂、體的調和。人是由靈、魂、體三方共同組成,無論其中任何一方出了問題,都會連帶影響其他兩方面。若三方各以負面相互影響,就會造成可怕的惡性循環。

她在發現憂鬱症後,就醫用藥就是調和「體」,尋求打開心理的結,是調和「魂」,而宗教力量的加持就是「靈」的部分。

靠著宗教力量走出憂鬱症的張蓬潔,不忘感謝「神的恩典」,針對大人、小孩不同年齡層,透過各種創作,提供自己走出憂鬱的經驗,並宣導減肥、抗憂鬱和正確的人生觀念。

事實上,她的創作對社會有積極正面的意義,其中,「家有五寶」曾獲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第二名,「胖國王」榮獲信誼基金會幼兒文學獎;以如何走出憂鬱症為主題的「天亮了不怕」(歌唱CD)更獲得行政院新聞局優良有聲出版品的榮譽。

走出藍色憂鬱,張蓬潔尋找到快樂的金鑰匙,她說,在過程之中最需要的是親友支持、真心接納和鼓勵,以及堅定信仰的力量。張蓬潔現在正以親身的見證,助人走出憂鬱,並用漫畫、音樂創作出一條愛的道路。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八):藝術治療篇
表達性藝術治療 讓壓力和憂鬱症遠離



\n張小弟弟在面具上畫了一個「死」字,接著在戲劇表演角色上他選擇扮演進入棺材的死人... 但透過另一個角色魔法師的拯救,他死而復生了。專家說,在這個戲劇治療的分享課程中,參與成員不自覺的選擇內心投射的角色,從中正視累積的問題和創傷,再紓解壓力,讓心中的困擾和憂鬱遠離。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詢研究所助理教授、也是諮詢師的洪素珍,是台灣少數專長以戲劇表演方式輔導在內心有創傷或是感受壓力困擾的團體和個人。

她說,「表達性藝術治療」是利用如繪畫、音樂和舞蹈等方式發現自己內心的問題和困擾,並適時的預防和紓解,以免最後嚴重到不可收拾而發生令人遺憾的悲劇。

以洪素珍專長的戲劇表演治療為例,她強調,在分享課程中,並不會以某一個人真實的故事或是經驗做分享,而是大家一起創造故事,藉著角色扮演演出,解開心中的結;這種課程優點是不會曝露自己的隱私,參與者也會覺得有安全感。

在大家創造戲劇故事的過程中,洪素珍說,常常有些人會選擇自己要扮演某個角色,用說故事的方式編劇並演出,甚至自己畫面具。過程中,每個人選擇的角色其實都影射了內心某種情緒的反應,有些人甚至在扮演過程中,放聲大哭,藉著角色的掩護,也讓心底的壓力有了宣洩的管道。

她表示,重要的是,參與者可以在過程中正視自已可能遺忘的創傷,或是情緒壓力和內心問題,並讓自己發現可以掌控這些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淹沒掉了。

如有些人常做「惡夢」,嚴重影響睡眠,洪素珍指出,在戲劇分享的時間中,大家就來演出這些夢,夢中的蛇、棺材,都可藉著分享討論,解開其中的謎。

洪素珍解釋,許多憂鬱症的狀況,其實和童年各式各樣的傷害有關,平時日常生活表現可能還好,但有時壓力一大就可能一陣子常有「惡夢」發生。夢透露出的也是一種訊息和人內心的狀態,提醒夢主需要關照。

至於全台唯一領有「藝術治療師」執照的陸雅青,在談起面對壓力和憂鬱症時,也強調「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她說,注意平時的情緒紓解,並可以藝術治療形式,讓情感找到出口。

藝術治療其實就是心理治療一種方式,陸雅青表示,透過繪畫或是廢物利用創造出的成品,可以檢視自己的內心,反應出內心的狀態和壓力及創傷的來源。

有案例顯示,一位中年藝術工作者,每當和女子論及婚嫁,就沒辦法再和女友繼續交往,沒人知道原因,直到在藝術治療課程中,他用檸檬、毛線等創作的成品,讓周遭的成員立即反應是一個女性形象,才逐漸想起,原來他內心一直對母親去世無法釋懷,母親走了,他內心一部份也失去,因此就一直處於憂鬱的狀態下。

在現代資訊發展快速的情況下,很多人不論在工作或是生活中都有或大或小的壓力與經歷挫折痛苦,長期積壓,容易導致憂鬱症或是其他精神問題;專家指出,精神問題有些是遺傳或是環境壓力因素引起,但如果長時間常感到很「悶」,很有「壓力」,睡眠不好就該開始注意預防。

不論是藝術治療、音樂、戲劇或是其他表達性藝術治療,專家說,都是很好的管道,可以讓人藉著引導和分享宣洩壓力,紓解痛苦。

目前國內很多醫院已和具有藝術治療專長的專家合作,也在心理輔導部門提供協助,甚至運用於安寧病房病人上;另外,如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勵馨基金會、台灣舞蹈治療協會等,也提供相關課程,專家建議,只要先透過評估,就可找到適當管道,學到掌控自己情緒的重要金鑰匙。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九):園藝治療篇
走出憂鬱的心情 拈花惹草輔助心靈良方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超過三千人自殺,讓人不禁要問為何愈來愈多人不快樂?除了透過醫療外,才剛在台灣起步的園藝治療,經由植物與人的互動,是輔助心靈的良方。

陽明大學教育心理系教授林一真於二00二年,在陽明大學首開「園藝治療」課程,去年並與振興醫院合作,由師生、醫護人員在護理之家共同執行「富能花台」計劃,由七位學生陪伴七名坐輪椅的老人家,經過十週的園藝治療實驗,發現老人家的態度從原本的冷淡不說話,甚至彼此報怨,到逐漸對種植的植物感興趣,彼此間也會相互稱讚,最後竟有三位老人可以從輪椅上站起來。

林一真說,園藝治療在國外有二、三十年的歷史,已發展成一門專業,台灣才剛起步,目前並無專業認證,且不能取代生物醫學,只能做為輔助療法。

她表示,雖然還不算專業,也無臨床統計,但不可否認,植物有助提升人類心理能量,而預防重於治療,植物不但能美化環境,在種植植物的歷程中,看著植物的生長,可以令人得到滿足,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從喜好的植物中,找到某些與自己相似的元素。

林一真分析,園藝治療像所有科學,必須經過實驗,也像是一門藝術須經過體驗,更像是一項運動須身歷其境。

對忙碌且居住空間狹窄的都會族,她建議,不妨試著從簡單且較好照顧的室內植物著手,例如:種植開花性強,全年都會開花的非洲堇來布置自己小小的花園。

台北護理學院在北投的校本部,有一座占地七百坪的「癒花園」,這是生死教育輔導研究所教授林綺雲的獨特規劃,今年才開始要對外推廣,主要是希望提供一個專業的心靈諮商區。

林綺雲說,園藝治療比較像是心理諮商,憂鬱症方面適用在初期的情緒困擾,與恢復期的輔導。

因為悲傷是人們失落時的正常情緒,「癒花園」中設有眼淚池、淚痕石雕及「我有悲傷的權利」告示牌。

當失落悲傷後進入獨處期時,「癒花園」就是採取種植花草、修剪花木做為治療。

林綺雲表示,如果透過自我照顧或獨處仍無法使人恢復正常生活,甚至覺察到自己已有複雜性的悲傷時,就應尋求協助,所以「癒花園」也規劃人際互動或心靈諮商區,「癒花園」最後會走入「和解花園區」,一個五彩繽紛、花園錦簇、生意盎然的開放空間,象徵柳暗花明般走出悲傷,如雨過天青般開放心靈。

今年五月,「癒花園」將首次舉辦「母親節追思與自殺者遺族團輔導活動」。

「憂鬱症不是突發的」,林綺雲強調,大家應該學會悲傷,但自殺防治應從教育做起。

為了讓「癒花園」達到學習、休閒與健康的多元化功能,根據林綺雲的構想,未來將籌設「社區諮商中心」或「自殺防治教育訓練中心」等對外服務單位,提供學校教職員生與社區民眾及時諮詢服務,為國人心靈改革提供新管道,為打造生命希望工程立下典範。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十):運動治療篇
運動健身可分泌快樂咖啡因 遠離憂鬱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有超過一億人罹患憂鬱症,已是名列全球第四位的重大疾病。但別擔心,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對抗憂鬱症的好妙方,那就是規律的運動,只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不但可以強化身體健康,又會因為身體分泌出快樂的咖啡因,讓心情愉悅,遠離憂鬱的煩惱。

現代人因為工作及複雜的社會環境,憂鬱症幾乎成為文明病之一,加上許多人都無法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因此,許許多多的健身中心、運動俱樂部等機構都相繼成立,滿足運動人追求運動的快樂感。

健身俱樂部提供許多不斷求新求變的有氧課程可作為選擇,像是拉丁舞、踢踏舞、佛朗明哥舞、爵士舞、街舞等,經過簡單改造,搖身變為熱門的最新有氧課程,對於預防或治療憂鬱症都很有幫助。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王梅香表示,運動可以直接影響腦內情緒荷爾蒙的平衡,性格較剛烈、暴躁的人,建議多做一些伸展性、平和非競爭性的運動,如散步、游泳、瑜珈、太極拳等;個性較懶散、提不起勁的人,則應強迫自己做一些強度較高的有氧運動,如跳舞、球賽等。

其他如慢跑、游泳、柔道等也都是相當好的運動,慢跑藉著身體的擺動流汗,以達到全身性的血液循環,更讓心靈舒暢安詳;游泳藉柔和水流的拍打,讓全身肌肉得以放鬆,感覺非常舒服。

柔道除了可以健身之外,還可以培養耐心、毅力、沉著及愛好和平的精神,另外,可以在比賽的輸贏過程中,瞭解人生就是如此,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挫折,要學會在挫折中記取教訓,能屈能伸,才能成功。

亞歷山大健身中心教練張繼帆表示,許多來健身中心的人,都是因為平常工作、生活壓力過大,雖不見得有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相關精神疾病,但適時的放鬆精神壓力,讓身體及大腦找到另一個發洩的管道,對於健康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張繼帆強調,平日多運動,保持快樂的心情可促進體內製造安多芬素(endorphine),預防憂鬱的發生。

其實,運動就是為了開心,因為開心是很重要的一種能量,在生命中,一定有些事情是你做起來得心應手,即使再累、再辛苦也甘之如飴的事。「而你,只要找到它,那麼憂鬱將不再跟隨著你」。

憂鬱症患者小榮(化名),當初因為當兵時的不適應,讓他罹患了憂鬱症,當時的他對社會一切事物都感到不耐,也對自己沒有信心,持續到三軍總醫院就診。

小榮說,雖然不知道當初怎麼得到憂鬱症,只記得因為當兵時讓他無法適應軍中生活及制度,讓他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後來對這個社會上的一切都感到反感,這才知道他罹患了憂鬱症。

幸好,小榮從大學時期就有固定上健身房的習慣,他說,每次去健身中心的時候,就可以心無旁騖地專注在運動器材和活動上,讓他可以徹底擺脫一切無意義想法,這樣的習慣,不只讓他練就了一身好身材,也暫時找到一個憂鬱症的「防空洞」。

小榮表示,現在他仍舊固定上健身房,不管是運動,或者是洗三溫暖,都可以獲得身心靈舒緩的機會,尤其運動完之後,會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而且如果不偷懶的話,其實做完一整套的練習,根本是會「身心俱疲」的,也沒有多餘的力氣去「東想西想」。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十一):宗教治療篇
喜樂從神而來 與佛菩薩接觸提升心靈層次
 


中和喜樂城靈糧堂牧師周素準和佛光山都監院院院慧傳法師一致認為,人們因為受到環境左右,無法抗拒物質的誘惑,而不快樂。周素準表示,上帝是喜樂的泉源,而喜樂的心是良藥,能戰勝一切心魔;慧傳法師說,要多與佛菩薩接觸交往,回歸單純生活,才能內心平和,避免憂鬱症纏身。

周素準首先指出「快樂」和「喜樂」的不同,快樂是受環境所左右,例如,中了一百萬元很快樂,但錢花完了就不快樂;旅行令人快樂,但人不能永遠旅行,於是,不快樂又佔據了人心。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多數人一直處在不快樂的環境中。要如何追求那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樂?惟有靠一個「看不見的神」。

她表示,聖經說神是喜樂的,雖然人看不見祂,但只要祂在人們心裡面,人們自然就會喜樂。以喜樂城為例,喜樂(Joy)城居民的生活次序是將神 ("J"esue)擺在第一位,其次別人("o"ther),最後才是自己("y"ourself)。

周素準說,一般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許多事不能滿足自己,不快樂就隨之而來;以神為首位,就是凡事合乎神的心意,或者成為別人的幫助,喜樂的心自然散發出來。但她同時提醒基督徒,如果所有的思想又回到僅關注到自己身上,一樣會失去這種喜樂。

這種從神而來的喜樂必須用心體會,周素準說,未信者不妨嘗試去經歷。

十六日是復活節,周素準引用聖經箴言「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以及「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說明喜樂就是力量。許多憂鬱症基督徒就是靠這力量,戰勝心魔。

周素準進一步引述腓立比書「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也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說,不是有華服美食才能快樂,而是心中有了從神而來的滿足,人才可以隨遇而安。

慧傳法師也表示,憂鬱症的主因是物質需求永遠無法滿足人心,以致讓人走上絕路;要遠離憂鬱症,首先需要修正人生觀。

因此,他建議效法星雲大師所說:要「享有」,而不要「擁有」。盡情享受山河大地與日月星辰之美,既是「享有」,也就不會有失去的痛苦。

慧傳法師主張,人要降低物慾需求,提昇信仰生活。物質方面首要回歸單純的生活,學習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的精神。

信仰上,他認為,不妨常與佛菩薩接觸交往,例如,藉著打坐、參禪、唸佛、抄經,追求內心平和與安定;再從佛法中獲得訊息,充實心靈,如此才能逐漸淡薄物質,提升心靈層次。

慧傳法師說,學習單純也是一種信仰。從信仰中再學習奉獻付出,幫助眾生和信徒,看著他們解決人生問題,丟掉心中煩惱,如此,自我也會快樂,憂鬱症根本無法趁虛而入。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 為生命找出口 學習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尋找快樂的金鑰匙 (十二):職能治療篇
寓治療於工作 精神病友找到康復的希望



許多人都夢想中樂透而從此不必工作,但對精神病友而言,在病情穩定時,重回社會生活,是寓治療於工作。

陳毅鴻、林本耀、許瑞麟等精神病友,就是一邊治療,一邊工作,走出精神疾病的陰霾,找到康復的希望。

陳毅鴻讀過軍校,也曾擔任過海軍爆破大隊的蛙人,退伍後,在高雄找到牛排館的工作,因生活作息晨昏顛倒,時間一久,在生理及心理兩方面,就漸漸顯露疲態,鬱鬱寡歡,曾經有段日子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面對外界,讓家人頗為憂心。

由於父親的眼淚,讓陳毅鴻驚覺到,不能再讓年邁老父為他擔憂煩惱,毅然決定接受治療,先到草屯療養院定期門診追蹤,並在傢俱廠謀到噴漆的差事,雖然長時間勞力工作,但他卻當成對自己的磨練,有空並在鄰里協助清潔,以及到附近商店打工。

後來傢俱廠因外移越南而關掉台灣廠,陳毅鴻一邊打零工,也因為對烹飪、游泳有興趣,考上取得中餐丙級證照、救生員等多項證書,閒暇之餘,也在游泳池擔任志工,目前正努力朝考取乙級餐飲證照而努力。

林本耀在台灣大學藥學系擔任研究助理,藥學系所的師生見到他,都喊一聲「林先生」,無論是藥草提煉、操作實驗儀器及藥草栽種照顧,或是照料白老鼠等實驗動物工作,都難不倒他。

林本耀在發病時只感覺幻聽嚴重,好像有人在他耳邊說話,後來更伴隨有幻想,覺得像是被神明附身般,整天不是疑神疑鬼,就是完全變了一個人樣,嘗試各類民俗療法都無效,最後還是尋求正規醫療醫治,目前持續服藥治療。

林本耀認為,精神障礙者最怕為諱疾忌醫,這樣對病情不但沒有幫助,反而威脅自己健康。

目前擔任高雄醫學大學行政助理的許瑞麟是在高中時發病,老是疑神疑鬼,造成功課一落千丈,但自己不覺得有病。

所幸是老師發覺不對勁,建議他應該要到醫院看病。

林本耀後來經人介紹,轉診高醫治療,並接受職能訓練,他曾是位洗車高手,現在則是負責文書處理工作,面對人群總是笑容可掬,並親切地打招呼問候,早已走出精神疾病陰霾,不但與同事相處愉快,還樂於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

寬德健康協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教授楊明仁指出,精神障礙者只要經由適當的治療,與正常人無異,都有工作能力,而且唯有重回社會正常生活,才能讓他們除了藥物治療以外,也能以職能治療的方式,讓病情更趨穩定,而且還能沉澱他們波動的心情,有助康復治癒的希望。


【中央社 】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4.經驗分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