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自療 常保健康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穴位自療 常保健康

未閱讀文章 MissC »

穴位自療 常保健康


按摩是中國傳統的物理療法之一,各種疾病都可利用按摩來減輕疼痛或緩解病情。現代人文明病一堆,頭痛、腰酸背痛、經痛,當身體感到微恙時,如果能知道一些簡單的穴道按摩方法,不但可解除痛苦,持之以恆,還能收到保健之效。


按摩又稱推拿,具有調理陰陽、滋補五臟六腑、活血化淤及強化關節的功能,因此內婦科疾病,都可利用它來緩解病情。在找尋穴位時,只要在正確位置附近即可,可允許半公分的誤差,甚至可將點擴散成一條線或小平面,大面積推揉,如此不僅可擴大治療範圍,加強刺激療效,也可減少初學者偏離穴位的誤差。以下是幾項現代人經常為其所苦的疾病,只要找對穴位,簡單的進行按摩,相信你的人生將從黑白變彩色。當然,以磁石或針灸絆放置在穴位上,也可收到功效。


■頭痛

1. 按揉合谷、百會及風池穴各約1分鐘。

2. 屈食指,以指關節施力於攢竹穴及太陽穴各約1分鐘。

3. 手呈爪形,以四指指腹,由頭頂向兩旁輕輕敲擊約1分鐘。

4. 拿肩井10次。

【穴道位置】

合谷:手背之拇、食指間,二指併攏高起之虎口處。

百會:位於頭頂正中點,鼻頭直上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

風池:脖子後面,枕骨下方,與耳垂相平,大筋外側凹陷處。

攢竹:眉毛內側之眉頭處。

\
太陽:眉毛外端與眼外角連線之中點,向外旁開約1寸(約拇指橫寬)凹陷處。

肩井:肩部最高點,當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之正中點。


■五十肩

1. 按揉肩點約1分鐘。

2. 按揉肩部三穴:肩前、肩 、肩 各約1分鐘。

3. 以小指下之手掌部分直線往返,摩擦肩部肌肉,至局部產生溫熱感為止。

4. 拿肩井10次。

5. 熱敷。

【穴道位置】

肩點:手背向上,食指掌指關節內側凹陷處。

肩骨禺:將上臂水平抬高,在肩臂交接處會出現兩個凹點,前方凹點即是穴點。
肩髎:將上臂水平抬高,在肩臂交接處會出現兩個凹點,後方凹點即是穴點。


■頸背疼痛

1. 按揉後溪穴1-2分鐘,同時輕輕搖動頸部。

2. 以小指下之手掌部分直線往返,摩擦背部疼痛處,至局部產生灼熱感為止。

3. 按壓風池穴1-2分鐘。

4. 拿肩井10次。

5. 熱敷。

【穴道位置】

後溪:手背向上,手微握拳,小指外側,掌指關節後之橫紋頭盡端。


■腰痛

1. 按揉腰腿點約1分鐘。r

2. 掌按腎俞穴及關元俞穴,按揉委中穴各約1分鐘。

3. 以整個掌心緊貼皮膚做直線往返,摩擦腰部肌肉疼痛處,至局部產生溫熱感為止。

4. 熱敷。

【穴道位置】

腰腿點:手背向上,第二、三及第四、五掌骨底端,離腕橫紋約1.5寸,共二穴。

腎俞:當第二腰椎下,離脊柱約1寸半(約食、中指橫寬)處。

關元俞:當第五腰椎下,離脊柱約1寸半處。

委中:取俯臥或坐位,微微屈膝,在膕窩橫紋正中,大筋外側。


■經痛

1. 揉合谷穴約1分鐘。

2. 按揉氣海、關元及子宮穴各約1分鐘。

3. 以拇指、食指下方的手掌部分摩擦三陰交至陰陵泉穴,至發熱為止。

4. 按揉足三里穴約1分鐘。

5. 手掌伸直,用掌面緊貼皮膚往返摩擦三焦俞至八 穴。

6. 熱敷掌擦部位。

【穴道位置】

氣海:位於腹部正中線,肚臍下1寸半。

關元:位於腹部正中線,肚臍下3寸(約食指到小指的橫寬)。

子宮:肚臍下4寸,向左右旁開約3寸。

三陰交: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處。

陰陵泉:小腿伸直或微屈膝,小腿內側,脛骨內髁下緣處。

足三里:大腿伸直或彎曲成90度,外膝眼(即膝蓋外側凹陷)直下3寸處。

三焦俞:當第一腰椎下,離脊柱約1寸半處。

八骨髎穴:上、次、中、下 左右共八穴,稱為八 穴,分別位於第一、二、三、及四(骨氐)後孔中。

圖檔
(摘錄自《莊雅惠全家健康按摩》)
io:
頭像
Enmo
石斛養胃陰者
石斛養胃陰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8471
註冊時間: 2006-01-03 , 13:08
個人狀態: 開心享受幸福
性別:
來自: 直達你心 ^o^

Re: 穴位自療 常保健康

未閱讀文章 Enmo »



【記者林進修卅報導】

對年逾五、六十歲的婆婆媽媽來說,五十肩是個惱人的毛病,常讓她們在操持家事時,痛得哇哇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臨床研究顯示,針灸條口透承山穴,可緩解五十肩所帶來的疼痛,提供西醫復健及治療外的另一選擇。

中醫院區中醫外科醫師吳建隆表示,五十肩的原因仍不明確,西醫認為太過勞累使然,也可能是肌肉拉傷所引起;中醫則認為,五十肩屬於痺症,和風寒邪氣進入肩膀、關節脫不了關係。

在風痺、寒痺及濕痺三種痺症中,五十肩屬於痛點固定且很痛的寒痺,除以中藥治療,及中醫傷科的整骨手法外,針灸也是治療的選擇之一。採用的是從一穴穿到另一穴的透穴手法,從條口穴入針,直接抵達對側的承山穴。

吳建隆目前已完成8例個案研究,這些病患均接受每個療程6次的治療,每周針灸一至兩次,每次針灸20分鐘。針灸時,病患平躺,他以三寸針從小腿中間、脛骨外側一個指幅處的條口穴下針,直接穿抵小腿肚中央、腓腸肌凹陷處的承山穴。

第一次針灸前後及第六次針灸後,吳建隆分別為病患做關節活動度、視覺疼痛量表及肌肉力量的測試。統計發現,接受六次針灸治療後,這些病患的疼痛大都獲得緩解,關節活動度也明顯改善,可見條口透承山穴的針灸治療,確實有助於緩解五十肩所引起的不適。

根據中醫巨刺論,針灸治療以患部的對側為主,亦即左側出現五十肩時,針灸右側穴道,反之亦然。為了加強效果,吳建隆建議另加肩三針及後溪穴的針灸;如果合併脖子痠痛,可加風池穴;如果還有肩胛骨疼痛,可再另加天宗穴。

\n儘管針灸可快速緩解五十肩不適,但吳建隆認為預防勝於治療,並建議婆婆媽媽們避免維持同一姿勢太久,避免在不正確的姿勢下勉強出力,並避免熬夜,免得因氣血循環不好而加重症狀。

【2006/04/25 民生報】

有你在,真的很幸福  ...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