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誤食異物是兒科常見急症,可能被幼兒吞下肚的異物種類繁多,從常見
的硬幣、別針、圖釘、螺絲釘和髮夾,到媽媽的鑽戒等。醫師提醒,比較可
能造成致命危險的是水銀電池,還有白粥裡的魚刺。
兒童用嘴巴探索一切,什麼都可能往嘴裡放。林口長庚兒童醫院胃腸科主任
趙舜卿指出,由於好奇心和活動力強,誤食異物較常發生於幼兒,學齡兒童
則比較常在同儕間嬉鬧時,誤食異物。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收集近年來因誤食異物而住院的案例一百廿一名,患者平
均年齡為四歲,男生個案略多,男女比例為一點四比一。
趙舜卿指出,近八成個案利用內視鏡取出異物,另外二成是異物自行往下,
順利排出。除非異物長度超過六公分、直徑超過兩公分,一般多認為可以自
行排出。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水銀電池,水銀電池一遇潮濕就可能放電,不但
造成黏膜壞死,具腐蝕性的電池內容物滲出,還可能導致內部組織、軟骨潰
爛。
趙舜卿說,一旦誤入幼兒之口,水銀電池必須盡快取出,在長庚所有因誤食
異物而住院的患者中,就有一位因水銀電池導致食道穿孔併發氣胸死亡,另
一位吞食水銀電池的個案則是食道穿孔併發←管及縱膈腔發炎,住院住了好
些日子。
餵孩子吃魚粥時,不小心讓孩子吃進魚刺,雖然並非孩童主動誤食,但也可
能引發嚴重合併症。趙舜卿曾收治一名七個月大的男嬰,發燒、咳嗽好多天
,一直找不出原因,來到長庚急診時,還好值班醫師細心,為他照了張X光
片,發現食道口有一個白白的東西,進一步診斷,發現是長一公分的魚骨,
上頭還有三根魚刺。
這三根魚刺卡在男嬰食道裡好幾天,刺破食道,引發感染,由於內試鏡無法
取出夾在食道裡的魚刺,最後動用手術,才拔出這根肉中刺,孩子因感染引
發縱膈腔發炎,住院三個月才痊癒。
趙舜卿表示,國人喜歡熬魚粥給孩子進補,但若處理不當,白白稀飯可能暗
藏魚刺,造成誤食。他建議,不論熬大骨粥,還是魚肉粥,最好先用濾網過
濾湯頭,再加入稀飯一起熬煮,以免暗藏尖銳物品,造成傷害。
趙舜卿提醒,大部分幼兒吞入的異物可以無害的通過消化道,除了尖銳物品
、直徑超過二公分、長度超過六公分的物品應立即取出,一般在四星期內都
可能自動排出體外。長庚曾收治誤吞母親鑽戒的案例,後來也是自然排出。
一聽到孩子誤食異物,許多家長都很緊張,趙舜卿請家長別太過驚慌,讓孩
子保持呼吸道通暢並且禁食,盡快帶到醫院評估,在醫師協助下取出異物。
另外,預防重於治療,家中若有幼兒,尤其是五歲以下者,應注意家中小物
品擺放位置,給孩子安全的環境,降低誤食機會。
【聯合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