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月經報到的時機,國內醫界普遍使用黃體素或是高劑量荷爾蒙,醫師表示這兩種方法安全性高,對原本經期就很準確的人,效果較佳,不過醫師也指出,除非基於健康上的需求,否則不建議長期刻意調整經期。
台北長庚產科主任徐振傑表示,臨床上最常使用的調經方式,就是在月經來之前2、3天,使用黃體素干擾荷爾蒙,達到延後的效果,不過由於每個人月經的穩定程度不盡相同,用藥的時間點如果不恰當,依舊可能失敗;另一狀況則是用高劑量的荷爾蒙刺激,讓月經提前來,通常會伴隨一些噁心感的副作用。
有些人則持續服用避孕藥來調經,徐振傑指出,由於避孕藥的荷爾蒙劑量較輕,加上包裝不同、成分也複雜,效果未必理想;至於使用陰道避孕器或是避孕環,徐振節表示這些器具目的在於排除著床而避孕,其實對月經來不來,影響不大,取出時會引發刺激性的出血,如視為達到控制月經的效果,他認為並不理想。
其實,女性調整月經除了「方便」的需求,也有不少人是為月經所苦,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鄭丞傑表示,如果經血量過大造成貧血、有亂經現象、因為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嚴重經痛,醫師會主動建議調整月經報到的頻率。
即使國外已經發展出抑制月經的新藥,甚至號稱可以改為「季經」,不過醫師對此抱持保留態度,鄭丞傑表示除了「違背自然」的考量外,月經不來,導致荷爾蒙不平衡,會增加子宮內膜增生或是癌症的機會,除非這項藥物成分中,能讓黃體素一直保持一定濃度,才能排除衍生疾病的機率。
徐振傑也認為,如果不是基於特殊體質的需求,任意改變體內的規律性,也可能因內分泌不當變化,導致水腫、肥胖等後遺症。
【聯合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