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不實傳言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salute
岐黃醫者(中醫師)
岐黃醫者(中醫師)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49
註冊時間: 2006-04-17 , 20:47
來自: 大屯山下
聯繫:

網路上的不實傳言

未閱讀文章 salute »

有許多網路上的不實傳言
請看署生衛網頁上的澄清與說明如下:http://www.doh.gov.tw/oldweb/http/www.d ... /90-34.htm

這是真的嗎?
食品衛生網路傳言破解術

或許你曾經看過各種似是而非的網路傳言,您知道這些傳言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現在就讓我們為您提出正確的解答。

◎撰文 記者盧成◎諮詢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處長陳樹功r
◎資料提供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



『口對口方式喝礦泉水不安全』、『某品牌加味水含有甲醛』、『同時食用維他命C 及蝦會產生砒霜』,網路不少似是而非的謠言常讓民眾感到恐慌,為避免國人受到網路謠言的誤導,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收集近年來民眾反應的食品網路傳言案例,並加以說明,將正確訊息公布在食品衛生資訊網中,供民眾查詢。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處長陳樹功表示,該處近一年來收集23件食品衛生安全相關的網路謠言,主要分為二種,一種是以專家學者的口吻,或編派煞有其事的事件,佐以似是而非的理論,散佈誇大不實的飲食觀念,如食物中毒喝優酪乳會解毒;蜜餞、金針、果糖含高量二氧化硫,會造成氣喘;同時食用維他命C及蝦會產生砒霜等;另一種是針對特定品牌或業者散佈不實的訊息,如某品牌的鮮奶含有磺胺藥劑、某連鎖店販售的飲料會喝死人等,這類傳言應是競爭業者為打擊對手所發布的。
  陳處長指出,該處在調查網路傳言的過程中,也發現有些傳言會留人名、電話資料,但這些多是假造或被人假冒,因此若接獲電子郵件的民眾能主動撥電話查明,其實不難發現其是否為網路謠言,民眾在接獲網路流言時,應抱持懷疑態度,若能確認內容為捏造即停止再寄送他人,對未經證實存疑的資料,可提供衛生單位調查,以免成為不肖人士的幫兇,甚至觸法。
  民眾若要查詢網路謠言案例,可上網址http://food.doh.gov.tw,再點選『網路傳言』項目,或撥諮詢電話:(02)23965625,或透過衛生署網站中的『署長信箱』向該處詢問。

關於食品網路謠言Q&A
Q :「EXTRA無糖口香糖」含阿斯巴甜,會致癌?
A:「EXTRA無糖口香糖」標榜不會引起蛀牙,因為其配方中不加蔗糖而是使用不為口中微生物利用代謝之甜味劑阿斯巴甜,該甜味劑在各國皆為准用之食品添加物,其食用安全性據相關之研究報告顯示,並未有影響人體健康之情事。
Q:「口對口方式喝礦泉水」不安全?
A:網路上所稱口對口方式喝礦泉水,會引起喉嚨痛一事,在一般飲用情況下不會發生,即使把漱口水裝入瓶內保溫培養亦不一定會有此結果,惟為正確飲用礦泉水,最好注意1.用杯子分裝飲用。2.開封後儘快喝完。
Q:同時食用維生素C及蝦會產生砒霜?
A: 一、衛生署函請台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諮詢中心查詢相關文獻,並無發現任何有關維生素C引起蝦類中毒的醫學報告。另該中心表示,甲殼類如蝦、蟹、龍蝦及貝類如蛤、牡蠣中雖含有砷,但大部分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占90%以上甚至達99%,而有機砷能很快排出體外,幾乎沒有毒性。無機砷(包括三價砷及五價砷)確實有毒,若保守估計無機砷含量為海鮮含砷量的1卅10,而蝦含量以4ppm計算,欲達到最低可能致死劑量二十毫克,必須吃下五十公斤的蝦。
  二、在學理上,純化的維生素C與五價砷如在實驗室環境加以化學催化作用,或有可能使原來無毒的五價砷轉變為三價砷(俗稱的砒霜)。然而餐點中所食用之檸檬及蝦,其分別所含之維生素C與五價砷量甚低,又無化學催化劑及適當之反應條件,實際並沒有產生砒霜的疑慮。
Q:「食物中毒喝優酪乳」會解毒?
A:這種說法應是來自微生物學的理論,以優酪乳內的乳酸菌造成腸道環境內優勢,以期抑制其他有害菌的生長,但並非對已發生食物中毒者有助益,尤其食物中毒有很多種,其病因除細菌外,尚有化學物質、天然毒素等,故發生食物中毒喝優酪乳可解毒的說法不正確。
Q:玻璃瓶的醬油沒有防腐劑,塑膠瓶裝的醬油有加防腐劑?
A:醬油產品是否使用防腐劑,完全由製造者設計配方時決定,只要添加防腐劑的種類及用量符合衛生署公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規定,就不致影響民眾之身體健康。至於玻璃瓶裝或塑膠瓶裝並不影響醬油之生產方式,故網路上之說法並不正確。
Q:「蜜餞、金針、果糖」含高量二氧化硫,會造成氣喘?
A:市售蜜餞、乾金針、果糖,為減少加工過程所造成之褐變現象或延長保存期限,業者多會使用二氧化硫、亞硫酸鹽,依據相關科學研究報告顯示,該等添加物對一般人並無長期食用安全上的疑慮,但有氣喘體質或病史者,食用含有該類添加物的食品,則較易引發其氣喘症狀。該類添加物並不會使正常人變成氣喘病人。
Q:吃半熟的蛋會致命?

A:題目中所稱半熟蛋內之有害細菌,應該是指沙門氏菌,如果蛋雞的卵巢受到沙門氏菌感染,則其生產之雞蛋內部可能會染有沙門氏菌。然而國外發生食用蛋品而致死之案例,均是病人或老人(身體狀況較弱者),一般人如食用受沙門氏菌污染之蛋品,最多僅會引起食品中毒症狀。另依據歷年來抽驗結果,台灣地區產銷之雞蛋並無檢出含有沙門氏菌之情形。
Q:台灣45%的花生都含有黃麴毒素?
A:花生若收獲後貯存於潮濕高溫環境,就有可能長黴(黃麴菌)而生成黃麴毒素,國內農民對此已有深切體認,衛生署以往檢驗國產花生,極少發現有黃麴毒素問題,至於進口花生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會負責檢驗,若發現有黃麴毒素問題,亦不會准其進口。
Q:紙盒裝牛奶含有紙盒殺菌用雙氧水的殘留?
A:市售紙盒裝保久奶產品,為使保久奶產品得以達長期保存,在進行無菌包裝時其紙盒先以雙氧水殺菌,然後加熱使雙氧水逸散,最後裝入已加熱殺菌的牛奶,因此牛奶中已無殘存的雙氧水。另外,市售鮮奶產品(冷藏,保存期限短)所用之新鮮屋紙盒(側面看為五角形),其包裝鮮奶前並未經雙氧水殺菌。
Q:蔬果殘留農藥用水洗不掉?
A:這種說法不太正確,蔬果所殘留的大多數農藥,都可以大量清水沖洗或換水浸泡的方法而去除大部分,剩餘之少量殘留農藥應不致危害健康。
Q:茶包標籤勿泡茶水,以免標籤上的色素溶入茶中?

A:正確使用茶包應將標籤留在茶杯外,以方便沖泡後取出茶包。茶包標籤不小心泡入茶水時,因其印製圖案使用之人工色素應該為油溶性或不易掉色者,因此尚不至於會有明顯的色素溶入水中。當然為避免不必要的風險,泡茶時應注意不要把標籤一起放進茶水中。
Q:在台灣,海鮮儘量不要吃,如果要吃也要吃小尾的?
A:在台灣所販售之海鮮,來源及種類繁多,除養殖者外,也有近海及遠洋捕獲的,目前尚無法獲致「大尾較毒」之結論。如果僅因懷疑海鮮受污染,而不吃所有海鮮,實為因噎廢食之舉動。
Q:三色蛋是高風險的中毒食品?
A:「三色蛋」是由皮蛋、鹹鴨蛋及雞蛋一起蒸熟製成,因此只要是注重食物調理之衛生,其引起食物中毒的風險,無論自助餐店或其他場所都是一樣低的。
Q:泡麵保麗龍碗會釋出怪物質?
A:保麗龍(polystyrene)材質不適用於盛裝高溫(尤其100°C以上)之食物,在衛生署公告的「食品容器、器具、包裝衛生標準」中已有所規範。
Q:胡椒最容易生長細菌?
A:胡椒一般正常儲存的方式,是將乾燥的胡椒存放於瓶中密封,使用時適量倒出,以此種方式,是不易滋生細菌。至於泡水過夜自然會有微生物孳生,故保存胡椒的乾燥是非常重要的。
Q:加味礦泉水,大多含有甲醛?
A:經查此問題純粹屬網路惡作劇,毫無依據。
Q:可樂+味精=FM2?
A:一、台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諮詢中心查詢相關文獻,並無發現任何有關同時食用可樂與味精等食物會形成興奮劑之醫學報告。
  二、混合可樂與味精、可樂與蘋果西打、保力達P與蘋果西打、可樂與啤酒等飲料,並不會產生興奮劑成分,更不可能產生鎮靜安眠劑FM2,且與飲料成分是否含有胺基酸無關。
Q:可樂+烤肉=骨癌?
A:並無相關之科學資料顯示烤肉時搭配可樂會有導致骨癌的危險。
Q:大聯盟與休閒小站的珍珠奶茶會喝死人?
A:經查結果純粹係屬網路惡作劇,毫無依據。
Q:豬脖子肉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
A: 一、有關多吃豬頸肉是否會破壞免疫系統,因少有此類報告,尚未有實證。
  二、凡取得CAS、GMP認證之食品,因該類食品均對原料嚴格管制,可安心選用。
Q:市售「將軍」、「統一」、「統一瑞穗」及「台糖」鮮奶含有磺胺劑?
A:一、此網路消息並非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與職業病研究組之研究報告,而是民眾接獲電腦網路上來源不明之鮮奶檢驗報告,私下加以傳送。
  二、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與職業病研究組已分別對相關廠商所蒙受之困擾與不便,以書函致歉。
  三、有關酪農使用磺胺劑、抗生素等,是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管。一般情形下自乳牛擠出之生乳原料均需符合規定始可加工成為乳製品。
  四、一般牛乳之最終產品准許之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中磺胺劑之用量0.01ppm,也即市售牛乳製品只要不超過其限量標準,其衛生安全是不用擔心的。
Q:各種易產生致癌病毒食物的問題?
A:一、「一定要吃新鮮的食物」、「烤的,有焦的部分都要去掉」、「馬鈴薯發芽就有毒」等,已屬一般正確認知。
  二、「用烤的玉米不能吃,100%有毒」:只要將烤焦的部分去掉,食用烤的玉米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三、「香腸、熱狗都是致癌物」:該二項肉加工製品常溫保存者,易有肉毒桿菌生長,業者為保存及保色之目的,常會使用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類食品添加物(該等添加物可能使致癌之風險增加),然而業者如依據衛生署公告之「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規定添加,則尚無危害健康之疑慮。
  四、「吃花枝、魷魚就不要吃紅蘿蔔」:並無相關科學研究報告指出。

  五、「莖類的植物發芽就有毒」:目前除發現馬鈴薯發芽會產生毒素,依現今研究資料,其餘莖類植物並無類似報告。
  六、「綠茶、養樂多、大蒜可防癌」等均未經科學研究正式評估確認。
  七、國人飲食主要應依照衛生署所訂定「每日飲食指南」及「國民飲食指標」(已列於網址:http://www.doh.gov.tw/lane/health_ edu/#pt3/ 並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例如:在六大類基本食物中選吃需要的份量、多吃生鮮食物、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不偏食也不過量)、儘量選用高纖維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油少鹽、飲酒要節制等,均為維護健康、預防疾病之重要飲食準則。
  八、民國八十九年十月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公布之「十五條守則 讓你遠離癌症」資料摘要:預防癌症,飲食應注意:

  1. 食物以植物性食品為中心,多樣攝取。
  2. 多吃蔬菜與水果。
  3. 穀類、豆類、根菜類每天至少攝取600~800公克。
  4. 最好不喝酒,男性每天以二杯,女性以一杯為限。
  5. 牛、羊、豬肉每天攝取80公克以下,多吃魚、雞肉。
  6. 控制動物脂肪攝取量,適度攝取植物性脂肪。
  7. 食鹽成人每天6公克以下。
  8. 多吃生鮮食品,少吃罐頭食品,長期保存的食品易生黴菌,花生產生的黃麴毒素,即使少量也會致癌。
  9. 少吃加工品或添加物。
  10. 不吃燒焦食品,燒烤食物時烤焦的部分最好不要吃。
  11. 少吃營養品、補品,飲食只要獲得均衡飲食、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根本不用再「補」,補過頭很可能喪失防癌能力,或甚至促長癌症。除飲食控制外,保持適當體重、經常適度運動及戒菸等,都應注意。
Q︰吃御便當變成木乃伊?
A︰本傳言應屬網路惡作劇,毫無依據。便當為即食性食品,不可以添加防腐劑。本傳言中提及的御便當係在製造、運送過中以良好品管及低溫管制達到食物保鮮時效,並無添加防腐劑情形。

﹒°.﹒‧° ﹒°.﹒‧° ‧°☆∴°﹒°.﹒‧°
        ╭~*╮ ((((   
        /('-')   ('.')
         /■ ..../■  
_____________√√ ....√√________ 

     萬物靜觀皆自得
頭像
紫蝶兒
珍珠拔毒悅顏者
珍珠拔毒悅顏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10086
註冊時間: 2006-01-03 , 18:42
個人狀態: 忙碌!
貼心留言: 忙歸忙~心~還是唸著大家的^^
性別: 可愛的女生

未閱讀文章 紫蝶兒 »

2006/01/02中國時報


文字整理/許寶仁



網路上轉貼著許許多多聳人聽聞的健康資訊,內容看似有理,卻讓民眾一頭霧水,為保平安只好「寧可信其有」。本專題列出網路調查的十大醫療謬訊,看看專家如何解析其中的似是而非。





1飯後來一瓶冷飲會得腸癌?


【網路流言】


很多人習慣吃飽飯後就來一瓶冷飲,尤其是一些罐裝茶飲料;號稱可以「去油解膩」,但你有沒有想過接下來你的肚子裡會發生什麼事?你肚子裡的牛排(或是鹹酥雞、滷味…)都是油膩膩的食物,腸胃要消化本來就比較吃力,現在再倒入一瓶冰水……


有沒有看過冰箱裡面的豬油牛油啊?!你能想像把上面那層白白的凝固油吞進肚子裡嗎?當你的腸胃裡有一塊塊蠟燭般的凝固油,如果只是噁心就算了,重點是﹣這些凝固油碰到胃酸會再度溶解成半液狀,然後會比固態食物早一步流進腸道裡。於是那稠稠黏黏、油不油水不水的物質就會沾滿腸璧絨毛,經過經年累月的堆積和質變,這些東西輕則導致瘜肉,更有可能的是病變成腸癌!


【專家解析】


案內所述之情形,應屬不實網路傳言,請您不用擔心,但冷熱食一併食用,有時會造成胃腸不適,建議您稍微間隔一段時間再食用。





2食物中添加了人工甘味---


阿斯巴甜有致癌的可能?


【網路流言】


食物中添加了人工甘味-阿斯巴甜!也就是代糖,糖尿病患者吃的那種,它對腎臟的負擔很大!而且有致癌的可能!


【專家解析】


阿斯巴甜人工甜味劑為國際間普遍准用的食品添加物,其食用安全性據相關之研究報告顯示,對一般人並未有影響人體健康之情事。只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苯酮尿症患者因本身無法代謝苯丙胺酸,所以衛生署規定添加阿斯巴甜之食品(包括代糖錠劑及粉末),應標示「苯酮尿患者不宜使用」、「內含苯丙胺酸」或同等意義字樣。





3可樂+味精=FM2?


【網路流言】

n
味精有類「FM2」效果 女性需小心!不要懷疑,只要味精食用過量,就有可能造成精神憂鬱、頭昏眼花、昏睡、精神混亂、焦躁、嗜睡、失眠、肌肉無力等副作用,民眾應盡量減少味精服用。


【專家解析】


台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諮詢中心查詢相關文獻,並無發現任何有關同時食用可樂與味精等食物會形成興奮劑之醫學報告。


二、混合可樂與味精並不會產生興奮劑成分,更不可能產生鎮靜安眠劑FM2,且與飲料成分是否含有胺基酸無關。
\n




4三明治+優酪乳=癌症?


【網路流言】


三明治中若有培根、醃肉不可和優酪乳一起吃喔!因為培根、香腸、火腿、臘肉等加有硝酸鹽,用以防止肉毒桿菌生長,避免食物毒;但若和優酪乳、多多、等乳酸飲料一起食用,則硝酸鹽會生成亞硝胺會致癌,所以要小心。


【專家解析】


本案並無科學研究證據顯示,便利商店的三明治中培根、香腸、火腿、臘肉等與優酪乳同時食用確實會引起致癌物質。而乳酸菌之文獻中記載,其有助於減少亞硝胺之生成。前述流傳之訊息並未有正式之文獻報告,並不可靠。









5「蜜餞、金針、果糖」含高量二氧化硫,會造成氣喘?


【網路流言】


市面上販賣的「蜜餞、金針、F年果糖」,裡面都有高量的「二氧化硫」,會造成氣喘。


【專家解析】


市售蜜餞、乾金針、果糖,為減少加工過程所造成之褐變現象或延長保存期限,業者多會使用二氧化硫、亞硫酸鹽,依據相關科學研究報告顯示,該等添加物對一般人並無長期食用安全上的疑慮,但有氣喘體質或病史者,食用含有該類添加物的食品,則較易引發其氣喘症狀。該類添加物並不會使正常人變成氣喘病人。





6吃半熟的蛋會致命?


【專家解析】本案中所稱半熟蛋內的有害細菌,應該係指沙門氏菌,如果蛋雞的卵巢受到沙門氏菌感染,則其生產之雞蛋內部可能會染有沙門氏菌。然而國外發生食用蛋品而致死之案例,均是病人或老人(身體狀況較弱者),一般人如食用污染沙門氏菌之蛋品,最多僅會引起食品中毒症狀。另依據歷年來抽驗結果,台灣地區產銷之雞蛋並無檢出含有沙門氏菌的情形。





7常喝奶茶易導致腎結石?


【網路流言】


奶茶的成分通常是紅茶加上奶精,紅茶是富含草酸的食物,奶精則含有豐富的鈣質,一起喝進肚子裡,草酸和鈣會相互結合,形成人體無法吸收的草酸鈣。奶茶因為含有茶類跟牛奶,或是奶精類的東西,它本來就是草酸鈣含量高的東西,自然就會增加結石的機會。


【專家解析】飲食中鈣質過多時,會在腸道中與草酸結合,形成不溶解、不被吸收的草酸鈣,大部份都由糞便排出。一般奶茶中的奶量含量並不多,有些奶茶是添加奶精(非乳品類),所以光喝奶茶對一般人並不會直接造成腎結石。


而對於容易結石體質的人,不宜攝取過多的鈣質外,還要注意含草酸高的食物,如:茶、可樂、草莓、巧克力、菠菜、核桃等也不宜攝取過多。


血濁 錯誤認知一籮筐





8吃維他命可以降血脂?


【專家解析】吃維他命最主要的用意不在「降血脂」,而是「抗氧化」。


因為氧化的血脂質對身體有害,維他命雖不能讓血脂下降,卻可能因為幫助抗氧化,而減低血脂被氧化的機會,也減少血管硬化的程度。真正降血脂的飲食還是少熱量、少油、少動物性蛋白質。所以正確的觀念應該是「少」吃,而不是「多」吃哪些補充品。





9 洗血脂可以預防高血脂?


【專家解析】洗血脂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治療一些因家族遺傳而有惡性高血脂的病患,如膽固醇高達300﹣400mg/dl,或者甚至1000mg/dl以上,就可以用洗血脂的方法降低血中濃度,但不是拿來當做預防高血脂的方法。因為洗血脂兩個星期之後,血脂就會恢復,而且不只洗掉壞膽固醇,還會洗掉好膽固醇和免疫球蛋白。





10 血看起來濁濁的就是高血脂?


【專家解析】不一定。血液中脂肪過高時,的確會讓血液呈混濁狀。不過也有誤認的時候。例如抽血檢查抽的血是靜脈血,本來看起來就比較暗,並不是高血脂的結果。


此外,有些項目的檢查,抽血不需經過禁食,例如驗血色素、甲狀腺功能,如果是剛吃完飯後抽的血,三酸甘油酯較高,血液也會比較濁。一般的抽血檢查,例如驗膽固醇,需要事前禁食8小時。


坊間廣告常把血濁和脖子痠、腳麻連在一起,事實上,如果純粹高血脂的問題,還沒有其他病變,是不會產生任何的症狀。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