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肺結核 直接投藥 肺結核全都治
◎陳家華/報導
日前,前總統李登輝證實感染肺結核,引起外界震撼,以李前總統每年做健康檢查,又有專人照料健康,為何還會罹患肺結核?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長顏慕庸表示,其實這就是結核病的特性,發病潛伏期長,特別過去在日據時代台灣結核病盛行率高,李前總統有可能多年前曾暴露在結核菌下,在抵抗力變差、上了年紀等因素下發病。
目前國內每年都新增一萬五千名結核病患,結核病也是國內最嚴重的法定傳染病,顏慕庸說,國內結核病發生率是日本的23倍、美國的十幾倍,跟我國高國民所得、生活水準根本不符,胸腔科醫師也視為「國恥」。
顏慕庸指出,結核病之所以如此難纏,除了有潛伏期長的特點,還因為結核菌一代代繁殖速度慢,治療的時間也要拉長,患者必須規律服藥6個月,可是要患者天天乖乖吃藥確實很難做到,而只要服藥斷斷續續,或是劑量不對,就可能產生抗藥性細菌,更難對付。而「不聽話」的患者,沒有治癒,也就容易成為在社區中潛在的散播者。
為了達成患者服藥的順從性,以及結核病患10年減半的目標,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也推動了「都治計畫」,也就是由關懷員對患者「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吃了再走」。顏慕庸說,對於痰抹片呈現陽性、以及證實感染結核菌的患者,在病人簽署同意書後收案,目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已經有三十多人加入。
顏慕庸強調,結核病患治療兩個星期,痰抹片轉為陰性,可以移出負壓隔離病房,但是「出院不等於完治」,接下來的六個月好好服藥才是關鍵。而都治計畫的關懷員,除了送藥,更是建構起公衛網絡的重要角色,注意患者前一個月是否出現嚴重副作用,跟醫師保持聯絡,或是幫患者掛號、甚至於政府也有補助經費,當患者沒錢吃飯,因為營養差免疫力下降,還會幫他買便當。
顏慕庸說,根據國外經驗,實施都治計畫的國家,都可以順利的將結核病患者數目快速下降。由於台北市醫療資源較為豐富,許多患者直接到大醫院求診,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打算利用大醫院作為「都治站」,一接到個案,就可以迅速安排後續關懷員,作為防治結核病的傳遞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