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口腔癌 唾液也行
葉道弘(中華醫學院教授、婦產專科醫師)
根據統計,人體每天產生的唾液總量在一公升至一公升半左右,而唾液分泌的多寡,會受到年齡、性別和藥物等因素影響,唾液分泌過多或過少,都是肌體某些功能不正常的症狀之一。
近十年來,科學家努力認識唾液的功能,很多研究機構正在研究從唾液中識別DNA或RNA「碎片」的方法,以早期診斷出口腔癌或乳腺癌。
根據美國牙齒研究協會在年會上提出的兩份報告表示,從唾液中可以檢驗出早期口腔癌和修格蘭氏症候群。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王大衛博士的研究小組分別採取了口腔癌患者和健康者的唾液樣本,研究小組發現,在口腔癌患者的唾液中,有七種用來合成蛋白質的信使核醣核酸(Messrnger RNAs)增加,研究人員根據這些研究的結果,研發出一種相當準確的口腔癌檢驗方法。王大衛博士指出,這種檢驗的方法,對口腔癌高危險群特別有效,包括45歲以上,有抽煙和喝酒的人。
另一項由全美牙齒和顱面研究所的珍.艾金森博士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修格蘭氏症候群患者的唾液和健康者唾液,可藉由蛋白質的濃度來加以區別。艾金森教授指出,罹患修格蘭氏症候群的患者,其唾液內的八種發炎性蛋白質濃度會增加兩倍以上,但另外兩種蛋白質的濃度則降低。
此外,唾液還可辨別個人和人種特徵的有效工具,現在已可經由留在菸頭的口腔黏膜上皮細胞樣本DNA,找到犯罪嫌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