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瑋瑜╱台北報導]許多中風、血管栓塞、心房顫動的病人,會服用抗凝血劑「Warfarin」,避免血栓發生,但部分病人卻發生出血不止,
甚至引發出血性腦中風;中央研究院發現,這些病人都帶有一個共同的危險基因標記,用藥前,以一滴血檢驗得知病人帶有危險基因,可提醒
醫師使用較低劑量,避免不幸發生。這項領先全球的研究,發表在國際知名雜誌《人類分子基因期刊》。
染色體變異所致
中研院與台大、新光、台北榮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等四家醫學中心,合作收集300多名病人血液檢體,實驗組是使用Warfarin 極小劑
量便出血不止,對照組則需極高劑量才有抗凝血效果者。結果發現,易出血患者在名為「VKORC1」的染色體上出現變異,對照組則無變異。
台大醫學院心臟內科教授陳錦澤說,此基因位置專門掌管與凝血功能有關的維生素K,當基因調控出問題,即使些微劑量的抗凝血劑也會引
起出血。過去無法預測哪些人會嚴重出血,他說,現在到台大心臟內科便可抽血檢驗,免除病患出血風險 。 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長陳垣
崇說,下一步希望建立經濟的檢驗晶片。
使用抗凝血劑注意事項
◎合併胃藥、降尿酸藥物,可能延長內出血時間。
◎配合醫囑,定時服藥。
◎定期回診,讓醫師就病情調整劑量。
◎早晚量血壓。
◎看不同科別時,主動告知醫師用藥情況,避免不同藥物交互作用。
◎天冷應注意保暖,泡澡或泡溫泉忌水溫過熱、泡澡時間過久。
資料來源:衛生署、台大醫學院陳錦澤教授

FROM~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