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雕源于竹木器,從使用竹木器的史前時代開始,到竹木雕藝術獨立發展并成熟的明清時代,在中國,經曆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
牙角雕,顧名思義,應為各種用獸牙、獸角制作的雕刻品,然而在收藏界,其含義則主要是指象牙和犀角的雕刻品。
象牙以光潔如玉、柔韌細膩的質地深受人們的喜愛,而象牙雕作為一項特種工藝,在中國藝術史上更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犀角雕在我國古代各種門類的工藝美術品中,屬于既高雅叉稀有的品種,與竹木、金、玉等雕刻器物同為藝林珍賞之品。
匏器,又名"葫蘆器",是流行于中國民間的雕刻工藝新品種。
竹木牙角匏器的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簡練、古樸大方,有的精工細作、紋飾繁密,變幻無窮,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陰線、陽刻、圓雕、透雕、深淺浮雕等。
傳世作品的數量,以明清時代為多,品種紛繁,其中尤以清代牙角雕刻最為精湛。
那些技藝非凡的名工巨匠,運用他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法,把我國的雕刻工藝推至空前的鼎盛階段。
在他們的作品中,有的 小巧精緻,玲攏剔透;有的細密入微,鬼斧神工,精美絕倫。
他們為人類創造了美,在曆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圖檔](http://img91.imageshack.us/img91/3552/01kb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