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健康雜誌
近1/5大學生每次上網持續5小時以上,愈常使用網路非溝通功能的大學生愈憂鬱,網路是替大學生開啟一扇悠哉之門,還是交付另一把憂鬱鑰匙?
「佑子!一上線就丟我,有要事跟妳商量」、「找工讀機會喔!上學校BBS版看看!」、「欣頤最近心情不太好耶,你去看她的部落格就知道了!」、「政治學筆記整理完工,請洽Cool Jay」……
網路,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透過網路選課、交作業,也透過網路收集生活資訊、結交朋友、建立自己的部落格、玩線上遊戲、下載mp3音樂、瀏覽新聞、線上購物或訂票,乃至與朋友或家人連絡等,網路已不可避免地融入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裡。然而,大學生能不能善用網路,適時地收放而不被控制,或者反而過度沉迷與依賴網路,甚至擾亂正常的生活步調,是許多家長與學校老師擔心的問題。
一些研究顯示,過度沉迷於網路會影響課業、親子與朋友關係,降低對家庭聚會與同儕活動的參與,而出現較高的憂鬱情緒。為此我們希望能進一步釐清當前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現況、日常生活與社會支持情形、網路使用行為與憂鬱情緒之間的關係,除了有助於大學生在網路使用行為上的自我提醒以外,也讓老師及家長得以進一步思考,如何增強網路的正向功能,進而幫助大學生擺脫憂鬱情緒的困擾。
根據董氏基金會2006年4∼5月所進行「大學生日常生活、網路使用行為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每週使用網路非溝通功能總時數愈多的大學生,憂鬱情緒愈嚴重;而對於自己在學校的人際關係感到愈滿意的大學生,愈常透過網路與朋友互動,也較少憂鬱。
這項調查以大學及獨立學院在學學生為對象,分別在北、中、南、東及桃竹苗5個地區抽取58所學校進行施測,發出7250份問卷,回收6570份問卷,有效問卷為6543份。受訪者中,男生占47.6%,女生占52.4%。以下為具體的調查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