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之「六陳」
「六陳」,即六種宜陳久使用的中藥。這六種中藥是枳殼、陳皮、半夏、麻黃、吳萸、狼毒。故《藥性賦》云:「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吳萸,六般之藥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
此說是在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先是陶宏景提出陳皮、半夏宜陳久用之,之後《唐本草》又補充了四味。《類證本草》總結之,並正式提出「六陳」說。與六陳歌不同者的是枳殼和枳實有區別。其實枳殼和枳實皆為一物,只不過是前者為未成熟果實,後者為成熟果實而已。「六陳」,從古至今,一直沿用,不少醫者只知上述六種中藥宜陳久用之,卻不曉為何宜陳久?陳久的時間有沒有限制?
有人說,所謂陳久,即越陳久越好。若將上述六種中藥放置數年或數十年,其氣與味還有多少?如果氣味減少了很多,那功效會不會也隨之減少呢?醫家張山雷曾說:「新會皮,橘皮也,以陳年者辛辣之氣稍和為佳,故曰陳皮。」中藥的治療作用,主要在氣和味,六陳藥之氣均很強烈,有刺激性,服用時容易發生副作用。為了避免發生這種副作用,故必須將上述六種藥放置一段時間,讓藥氣逐漸揮發,至張氏所言之「稍和」為度,並不是無期限放置,否則,藥就會失去功效!
有些中藥,如蘆根、白茅根、生地、石斛、青果、麥冬、沙參等,鮮者,較陳久者之效果為佳。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鮮藥味甘而氣不濃烈,沒有刺激性,加之所含津質較熟者為多,故用之則最能生津養液也。事實說明,上述諸藥偏於味,六陳藥偏於氣,氣味不同,用法必然各異。
應當指出,六陳說提出至今已千年有餘,其間由於使用中藥之種類在不斷增加,宜陳久使用的中藥也在擴大,早已超出了六種。所以,使用宜陳久的中藥,不能只局限上述六種,應本著藥物之氣的強烈與否而取捨之。
文章來源:華夏中醫網
中藥之「六陳」
你知道中藥之「六陳」嗎?
你知道中藥之「六陳」嗎?
「六陳」,即六種宜陳久使用的中藥。這六種中藥是枳殼、陳皮、半夏、麻黃、吳萸、狼毒。故《藥性賦》云:「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吳萸,六般之藥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
此說是在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先是陶宏景提出陳皮、半夏宜陳久用之,之後《唐本草》又補充了四味。《類證本草》總結之,並正式提出「六陳」說。與六陳歌不同者的是枳殼和枳實有區別。其實枳殼和枳實皆為一物,只不過是前者為未成熟果實,後者為成熟果實而已。「六陳」,從古至今,一直沿用,不少醫者只知上述六種中藥宜陳久用之,卻不曉為何宜陳久?陳久的時間有沒有限制?
有人說,所謂陳久,即越陳久越好。若將上述六種中藥放置數年或數十年,其氣與味還有多少?如果氣味減少了很多,那功效會不會也隨之減少呢?醫家張山雷曾說:「新會皮,橘皮也,以陳年者辛辣之氣稍和為佳,故曰陳皮。」中藥的治療作用,主要在氣和味,六陳藥之氣均很強烈,有刺激性,服用時容易發生副作用。為了避免發生這種副作用,故必須將上述六種藥放置一段時間,讓藥氣逐漸揮發,至張氏所言之「稍和」為度,並不是無期限放置,否則,藥就會失去功效!
有些中藥,如蘆根、白茅根、生地、石斛、青果、麥冬、沙參等,鮮者,較陳久者之效果為佳。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鮮藥味甘而氣不濃烈,沒有刺激性,加之所含津質較熟者為多,故用之則最能生津養液也。事實說明,上述諸藥偏於味,六陳藥偏於氣,氣味不同,用法必然各異。
應當指出,六陳說提出至今已千年有餘,其間由於使用中藥之種類在不斷增加,宜陳久使用的中藥也在擴大,早已超出了六種。所以,使用宜陳久的中藥,不能只局限上述六種,應本著藥物之氣的強烈與否而取捨之。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六陳」,即六種宜陳久使用的中藥。這六種中藥是枳殼、陳皮、半夏、麻黃、吳萸、狼毒。故《藥性賦》云:「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吳萸,六般之藥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
此說是在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先是陶宏景提出陳皮、半夏宜陳久用之,之後《唐本草》又補充了四味。《類證本草》總結之,並正式提出「六陳」說。與六陳歌不同者的是枳殼和枳實有區別。其實枳殼和枳實皆為一物,只不過是前者為未成熟果實,後者為成熟果實而已。「六陳」,從古至今,一直沿用,不少醫者只知上述六種中藥宜陳久用之,卻不曉為何宜陳久?陳久的時間有沒有限制?
有人說,所謂陳久,即越陳久越好。若將上述六種中藥放置數年或數十年,其氣與味還有多少?如果氣味減少了很多,那功效會不會也隨之減少呢?醫家張山雷曾說:「新會皮,橘皮也,以陳年者辛辣之氣稍和為佳,故曰陳皮。」中藥的治療作用,主要在氣和味,六陳藥之氣均很強烈,有刺激性,服用時容易發生副作用。為了避免發生這種副作用,故必須將上述六種藥放置一段時間,讓藥氣逐漸揮發,至張氏所言之「稍和」為度,並不是無期限放置,否則,藥就會失去功效!
有些中藥,如蘆根、白茅根、生地、石斛、青果、麥冬、沙參等,鮮者,較陳久者之效果為佳。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鮮藥味甘而氣不濃烈,沒有刺激性,加之所含津質較熟者為多,故用之則最能生津養液也。事實說明,上述諸藥偏於味,六陳藥偏於氣,氣味不同,用法必然各異。
應當指出,六陳說提出至今已千年有餘,其間由於使用中藥之種類在不斷增加,宜陳久使用的中藥也在擴大,早已超出了六種。所以,使用宜陳久的中藥,不能只局限上述六種,應本著藥物之氣的強烈與否而取捨之。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