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修補是最常見的外科手術之一,目前全國每年約有四萬多人接受手術治療。為避免疝氣手術復發,無論是腹腔鏡或傳統傷口放置人工網,已是當今疝氣手術的趨勢,但最重要的還是依病人狀況選擇最合適的疝氣手術方法。
國泰醫院院長也是台灣疝氣醫學會理事長黃清水醫師表示,疝氣手術看似簡單但又很難做得好,無論國內外復發率都在10%,近年來手術技術進步及人工材質的改良,手術結果大有進步,目前疝氣手術修補方法不下百種,每種手術皆有其特色,結果各有優劣,須視疝氣發生的狀況及類別、病人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等因素給予最適合的手術方式。
疝氣手術的演進從義大利外科醫師Edoardo Bassini氏在1887年發表腹股溝疝氣修補,到1945年加拿大發表的Shouldice修補,發展到利用腹腔鏡手術,目前最新的則是無張力手術修補方法。黃清水理事長說,為病人提供最先進、恢復快、疼痛最少而又持久有效、低復發率的疝氣治療方式,台灣疝氣醫學會邀請新加坡、中國、韓國疝氣醫學專家,分析各國最新發展狀況及手術趨勢,希望藉此與國內各大醫學中心及各層級醫院進行學術交流。
亞太疝氣醫學會秘書長新加坡Davide Lomanto教授表示,為避免病人疝氣手術復發,最重要的是依病人狀況選擇最合適的疝氣手術方法,而人工網的無張力術無論是腹腔鏡或傳統傷口放置人工網,已是當今疝氣手術的趨勢。
中國疝協會理事長唐健雄則指出,在2001~2002年上海市的體檢人口推算疝氣罹病率,大陸約有350萬人患疝氣,由於醫療保險給付及經濟問題,大都還是使用傳統的開刀手術;來自韓國的周教授Haechang Cho則表示,使用人工網的無張力疝氣修補術的人越來越多,但人工網的材料選擇以質量較輕、洞徑越大、對組織的刺激小為較佳,至於小兒疝氣則是採用傳統的組織修補方法即可。
時報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