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性蛋白質過高 骨鬆症元凶

有關西醫方面,歡迎於此貼!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動物性蛋白質過高 骨鬆症元凶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7.04.25  中國時報
動物性蛋白質過高 骨鬆症元凶
張翠芬/台北報導



   牛奶含磷過高影響鈣吸收 外食也有關係肉類及蛋宜少吃運動、陽光、蔬果可遠離骨鬆危機

   攝取太多的奶製品與蛋白質是造成骨鬆症的主因!過去醫界總是告訴大眾多喝牛奶來預防骨質疏鬆,這個觀念要徹底顛覆了!

   台安醫院新起點專任醫師陳添基醫師指出,美國衛生署以及哈佛醫學院曾發表一項報告:太多的奶製品與蛋白質是造成骨鬆症的第一原因。骨鬆症和動物性蛋白質的關係是成正比,也就是吃愈多肉類和動物性蛋白質,骨折比率愈高。

   陳添基醫師以過去的調查數據為例,1992年南非黑人攝取肉類每人每天10g,骨折發生率10人/10萬人,同一年的對照研究,美國人攝取肉類每人每天80g,骨折發生率是125人/10萬人。在其他各國的研究也顯示,越貧窮肉類攝取越少的國家骨鬆症越少,美國人的骨鬆症則高居全世界第一。

   陳添基醫師說,如果以鈣質攝取量來比較,每天攝取量800毫克以上的國家都是先進國家,如美國、瑞典、紐西蘭等,800毫克以下的都是非先進國家,如南非、巴西、新幾內亞等。每天鈣質攝取愈多的國家骨鬆愈多,低開發國家,牛奶、蛋、肉吃很少,骨鬆症則愈少。

   為什麼動物性蛋白質或牛奶喝越多,鈣就會流失越快?陳添基醫師表示,鈣質的吸收和磷是相對的,牛奶的鈣含量比母奶高出3﹣4倍,問題是,牛奶中磷的含量太高,影響鈣的吸收,而母奶鈣含量雖然沒有牛奶高,但母奶的磷含量很低,比較起來,喝母奶反而可以吸收到更多鈣質。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人大都外食,許多加工食品,例如泡麵等都含有高量的磷,這些食物都會影響鈣質的吸收率。

   陳添基醫師指出,人體的蛋白質需要量,1公斤體重約只需0.75公克, 以體重60公斤的人為例,每天只需45公克就夠了,可能隨便一塊肉、一個蛋、一大杯牛奶就過量了 。

   陳添基說,根據研究,人體每天鈣質的需要量約150﹣200毫克即足夠,世界上大部分人口每天的攝取量約在300﹣500毫克,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量為400﹣500毫克,美國食品營養學會建議量達800毫克,美國國家衛生組織的建議量甚至高達1000﹣1500毫克,美國官方組織建議量如此之高,正是因為他們的人民骨鬆症最嚴重。

   如何避免高蛋白質飲食,陳添基表示,一杯的煮熟的蔬菜比一杯牛奶的鈣質還要多。他建議盡量不要吃肉、魚、家禽、奶、蛋、素肉品,也不要過量攝取堅果類、種子類;平日多吃綠色、黃色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等食物。選擇正確的飲食,配合適度的運動及陽光,才能遠離骨鬆症危機。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動物性蛋白質過高 骨鬆症元凶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7.04.25  中國時報
慎選來源 均衡飲食最重要
張翠芬/台北報導



   喝牛奶會影響鈣質吸收?部分營養學界人士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均衡的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營養,則是不變的法則。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暨營養學院院長謝明哲表示,運動是強化骨本最好的方法,一些能夠補充鈣質的食物,如牛奶、鈣片、維他命等也不能遺漏,碳酸飲料則應避免攝取,對於牛奶的營養,謝院長是持肯定的,他認為,有問題的是「來源」,因為目前牛隻成長過程中可能被荷爾蒙、抗生素等藥物的干擾,這些物質會囤積在牛隻體內,生產的牛奶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問題,如果能慎選來源,牛奶還是很好的營養食物。

   衛生署目前對國人的營養需求建議是每天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五榖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水果、油脂等。其中奶類主要提供蛋白質及鈣質,建議每人每天攝取1﹣2杯約240cc的牛奶,蛋豆魚肉類建議量是每人每天四份,每份相當於蛋一個或豆腐一塊或魚類一兩、或肉類一兩。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動物性蛋白質過高 骨鬆症元凶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7.04.26  中國時報
動物性食品 健康殺手
張翠芬/台北報導




   動物性蛋白質過量不但會造成骨質疏鬆,還會致病致癌!美國康乃爾大學營養生物化學系榮譽教授柯林.坎貝爾經過多年研究指出,動物性食品容易提高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他形容過去被視為優質營養的奶、蛋與肉類,在實驗結果裡卻是「健康殺手」!他建議只要從飲食上做改變,盡量採全食物蔬食,很多疾病即可獲得改善。

   被譽為營養學愛因斯坦的柯林.坎貝爾博士(T. Colin Campbell),出身於酪農家庭,他也曾深信牛奶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食物,並鼓勵人們多多攝取牛奶、蛋和肉類,因為這些食物含有許多「優質」動物性蛋白質。然而,在坎貝爾博士協助進行一項改善菲律賓貧童營養不良的過程中,他發現攝取最多蛋白質的孩童,反而最容易罹患肝癌!

   在坎貝爾教授主持的一項實驗裡,在同樣有腫瘤病灶細胞的大鼠中,一群餵以摻有20%植物蛋白的飼料,另一群餵以摻有20%酪蛋白(牛奶的蛋白質中有87%都是酪蛋白),結果發現植物性蛋白可以抑制癌症病情的惡化,而動物性蛋白則是對癌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他們也比較飼料中分別含20%和5%不同酪蛋白含量時,老鼠的腫瘤發生率,結論是酪蛋白越高越會促進肝癌發生。

   坎貝爾教授以曾獲美國最佳醫師提名的外科醫師艾索斯丁的研究為例,艾索斯丁醫師讓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患者以最少量的降膽固醇藥和非常低脂的植物性飲食來治療心臟病,吃的食物完全不含額外脂肪,也幾乎不含動物性食品。18名心臟病患在參與研究計劃並採行全食物蔬食後,心絞痛等症狀都消失,其中11名病患原本阻塞的動脈也暢通了,到2003年時,有17人都還健在,且都已高齡80多。然而,有5名在研究初期就退出實驗的病患,到1995年就相繼因心血管病過世。

   坎貝爾博士表示,以吃動物性食物為主的美國男性死於心臟病的比例,是以吃蔬果穀物為主的中國鄉下男性的17倍。低脂的植物性飲食不只有助於預防心臟病,在治療心臟病上也相當有效。

   坎貝爾博士將其40年生物醫學研究,並集結康乃爾大學、牛津大學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20年的研究結晶寫成《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5月將由柿子文化出版),他強調,動物性食品(包括牛奶)容易提高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腸癌等癌症,及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只要盡量以全食物蔬食作為飲食方針,就算只減少50%的動物性蛋白質攝取,對預防改善某些疾病,就有很大的功效。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3.西醫病理、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