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條灸療法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艾條灸療法

文章: # 59631未閱讀文章 MissC »

艾條灸療法



艾條灸療法是用艾絨製成的艾條,燒灼或熏烤體表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產生溫熱或輕度灼痛的刺激,以調整人體的生理機能,提高身體抵抗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灸法由來已久,如古代就有火筷灸、煙草灸、油捻灸、硫磺灸、麝香灸、雄黃灸、沉香灸、木炭灸、艾灸等。通常多用艾葉製成艾絨作為施灸原料。在春秋戰國時期艾灸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靈樞。官能》篇指出:「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張仲景在《傷寒論》中五處提到溫針,亦屬灸法。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曾闡述過灸在臨床上的實用價值。他說:「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也。」由此可見,針、灸是我國古代同步發展起來的醫療方法,二者在使用中往往同時進行,故又合稱「針灸療法」。

「基本內容」

艾條是以艾絨製成的條狀。若摻入芳香溫通之中藥細粉叫「藥條」。具體製法:取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質地柔軟疏鬆而有堅韌的桑皮紙上,將其捲成直徑約1.5厘米的圓柱形,越緊越好,然後用膠水或漿糊封口即成。

「操作方法」

艾條灸分溫和灸、雀啄灸、迴旋灸三種。

1.溫和灸:術者手執點燃艾條,對準需灸的穴位或患部,其距離以病人感到溫熱、舒適為度。一般距皮膚1.5-3厘米,每穴灸3-15分,灸到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此為灸法中最常用的一種。

2.雀啄灸:手持點燃艾條,對準穴位,如鳥雀啄食狀,一起一落斷續施灸。艾火與皮膚一般距3厘米左右,可灸3-5分。此法多用於小兒和暈厥急救。

3.迴旋灸:用點燃的艾條在皮膚上往復盤旋灸。用於面積較大的肢體麻木,皮膚病。

「禁忌證」

凡實證、熱證、陰虛內熱者禁灸。

傳染病一般不宜用灸法。

孕婦、高熱、急性炎症(腸癰、急腹症)、大饑、大飽、醉酒、大驚、精神病禁灸。

面部、眼周、心臟、大血管、黏膜等處不用瘢痕灸,一般灸也應慎用。

「注意事項」

室內溫度要求適中,以防感冒,施灸前檢查患者有否禁忌證,施灸穴位應常規消毒,尤其是瘢痕灸,以防感染。

施灸程序一般是先上部、背部,後下部、腹部。先灸頭身,後灸四肢。但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靈活運用。

灸處一般的局部紅潤不處理。切忌在灸後用力磨擦。若灸處出現小水泡,可用敷料包紮一下(不擦破皮),讓其自行吸收。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頭穿破,排出水液包紮即可。化膿灸要包紮好灸的部位,並密切注視局部變化,保持局部乾燥清潔,待其自愈。若有感染時,應按外科化膿感染常規處理。


文章來源:一康網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