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出竅? 醫師說應是幻覺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靈魂出竅? 醫師說應是幻覺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靈魂出竅? 醫師說應是幻覺
聯合新聞網
記者: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瀕臨死亡的病人是否會「靈魂出竅」?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姚建安說,曾有少數病人描述過自己飄浮在上空看到自己的經驗,這可能是一般人認為的靈魂出竅現象。但靈魂出竅與「迴光返照」同樣沒有科學根據,因為只有病人看到,其他人都無法觀察,也無法以科學方法驗證。

姚建安說,也有病人在病房說,看到牆壁上有人在跟自己招手,但醫護人員走過去看,是牆壁上掛的東西被吹來吹去,造成病人的錯覺。他對靈魂出竅的現象存疑,大多數很可能是病人的幻覺。

至於一般人說的死前「迴光返照」,姚建安表示,同樣無法用科學驗證,病人在死前突然又好起來,最後才又死亡的,在他看過的病人中,不到百分之五。

負責安寧病房的姚建安表示,大部分病人的病況如果被醫師依據症狀判定為不太樂觀,通常都是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就是一直往不好的方向走,直到死亡,會突然好起來之後才又死亡的,臨床上並不多見。

姚建安表示,科學必須是可以重複測試與預測,但同樣年齡、癌症期別、症狀類似的病人,是否會有迴光返照的現象,無法用科學去預測。

不過,也有一些現象無法用科學解釋,卻十分逼真。

姚建安曾聽護士提過,有病人說病床前有個人一直在趕自己走,說病床被佔了,結果護士一聽這個病人描述這個人的長相,竟然跟之前睡這個病床、剛去世的病人一模一樣,讓護士也嚇一跳,因為通常前一個病人死亡後才會有另一個病人住進來,照理說,現在這個病人應該沒看過前一個病人。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靈魂出竅? 醫師說應是幻覺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有條船來接我 要不要上去?」
聯合新聞網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經常在安寧病房照顧癌末病人的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姚建安說,在台大安寧病房照顧過的數千名病人中,曾經沒心跳、呼吸與血壓卻又活過來的病人,談到瀕死經驗並不覺可怕,也能坦然接受死亡。

姚建安說,台大安寧病房曾有數名病人,在醫師判定沒有心跳、呼吸與血壓後,也就是醫師判定死亡後,竟又奇蹟式地活過來,但因為這些病人的癌症已屬末期,仍無法痊癒出院,數天後又死亡。這些經歷瀕死經驗的癌末病人,大多會說這段一度死亡的過程並不可怕,因此,也比以往更坦然的接受死亡。

讓姚建安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六十多歲肝癌病人的瀕死經驗,這名肝癌病人似乎預知自己的死期,清楚地把即將死亡過程的影像告訴家屬,病人在半夜睡覺時跟陪伴的家屬說,「我看到一條船來接我,要不要上去?」家屬在半睡半醒中說,「不要上去,上去幹嘛?」

姚建安說,後來又有一次,病人又在半夜說,「有條船又來接我,要不要上去?」病人的兒子在睡夢的恍惚間回答,「好啊!」隔天早上,病人就去世,家屬因此很自責。姚建安說,醫療團隊一直安慰家屬,其實病人本來狀況就不好,死亡並非因為回答可以上船而死亡。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勝堅曾照顧許多因為腦傷昏迷的病人,他說,有些病人在經歷昏迷的瀕死經驗後,從家屬的口中得知,病人變得更惜福、珍惜現有的生活。

但也有病人歷經昏迷瀕死的經驗,有不同的體悟。台大醫院心臟外科教授王水深專長心臟移植,經常搶救許多昏迷休克、命在旦夕的病人,他說,有些病人跟他說,昏迷瀕臨死亡的過程非常可怕,醒來後不願意再經歷這樣的過程,也不願意再回想。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靈魂出竅? 醫師說應是幻覺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死了3小時 趙翠慧分享瀕死經驗
聯合新聞網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看著那比太陽還強烈千萬倍的光,聽著美麗的樂音,身邊飄浮著各種顏色的布料,我起了個念頭:這裡這麼美,我要回來告訴大家。」就是這個念頭,讓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趙翠慧從瀕死經驗回到人間,巡迴全球演講至今,只為傳達這個訊息:無需恐懼死亡。

據美國蓋洛普在一九九四年的調查,全美有百分之六人口、一千三百萬人曾有瀕死經驗,研究瀕死經驗的國際組織更分布數十國。然而在台灣,瀕死經驗多被認為怪力亂神,周大觀文教基金會雖曾在二○○三年出版「重新活回來」一書,收集八位台灣案主的故事,但出書後,許多當事人因受到家人、外界壓力,後來多不願曝光。

脊椎 一路崩落碎散

趙翠慧可說是台灣極少數勇於分享瀕死經驗的人士。藉著述說經驗,她要說的更是自己對生死的體悟。

時間回到一九九九年,當時她已罹癌六年,一晚先生為她拔罐,她極感不適、昏睡過去,半夜兩次下床如廁,都看到自己從身體走出去,「交叉著腳、搖搖擺擺」,但她卻不覺害怕。早上八點多,趙翠慧經過浴室,赫然看見自己臉「腫得像豬頭」,高聲求救卻無人聽得見,回房後,立即癱倒,沒了氣息。

昏沉中,她只知道自己全身冰冷卻額頭滾燙,一直感到有股極大的力量,要從頭頂衝出去,同時感官變得異常敏銳,溫水對她有如沸騰,親友走路聲有如地震。最奇特的是,當親友將她放到床上時,她頓時覺得脊椎骨一路崩落碎散,然而旁人卻都看不見;而後,她眼淚鼻涕大量湧出,多到親友擦都來不及擦。

遠方 光亮的大螢幕

接下來,趙翠慧再度看到自己離開身體,全身透明,飄浮在空中,遠方有片無比光亮的大螢幕,底色五彩,但最主要的顏色是柔和的黃,強烈地吸引著她。「在那個情境中,自己是被愛、被接納的,我感到絕對的至福!」然而,「要回去告訴大家」的念頭生起,於是她深深吸了口氣,隨即沈沈睡去。

在現實中醒來後,趙翠慧這才知道自己「死了三小時」,而她第一句話竟是:「我要帶大家怎麼回去。」嚇壞身邊親友。

病痛 全都消失無蹤

「他們說我『死』時眼睛睜得老大望向遠方,其實我正看向那片大螢幕!」一位法師告訴她:「妳看到的景象,就是大藏經描寫的啊!到了天界,會有天衣天樂相迎。」

經歷瀕死後,趙翠慧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變得無可救藥地正向,求知慾旺盛」。她開始沒日沒夜大量閱讀談生死的書,而且過目不忘。「我覺得自己變成一個好的感應器!」更妙的是,她過去種種病痛,全都消失無影無蹤。過去她看過的多位醫師,對此都無法解釋。

她擔任起國際佛光會檀講師,巡迴全球訴說瀕死經驗,以及隨之而來的三大體悟:「淨化的真愛、真誠的助人、強烈的求知」,越講越發覺:「這不是我個人的經驗,聽眾和我一起被改變了!」每次講完,都有大批聽眾致謝,有的本來想自殺,有的困惱纏身,都因為她的演講而對生命有全新看法。

不怕 活著有力量

「不要害怕死亡,它是生命中的一部分;當連死亡都不怕了,活著就會更有力量。」她笑稱自己現在「視死如歸」,「每分每秒都好好做事,每天都活得像活最後一天,任何時候就都走得不遺憾!」

如今,趙翠慧除巡迴演講,並將重點延伸到臨終關懷,以及讓亡者親友「學會說再見」。她說,人們除了恐懼自己的死,更恐懼親友的死,「將死者都知道死本身很美,怕的是周遭親友不讓他走,反而讓死者不能解放重擔。」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靈魂出竅? 醫師說應是幻覺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陳錦薇:我在飄 卻聽到愛人呼喚
聯合新聞網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廿八歲的陳錦薇在前年底歷經一場生死交關的瀕死經驗,台大醫院心臟外科教授王水深率領的移植團隊,把她從死神手上搶救回來。

陳錦薇原是舞者,曾幫歌手周杰倫伴舞,前年底因為病毒感染引發猛爆性心肌發炎,突然休克、心跳停止緊急轉送台大醫院,經過換心與換腎手術後康復出院。

陳錦薇說,昏迷時,她彷彿被抽離身體,只有一個意識隨波逐流,自己好像會飛,她看到自己在飄,可以變成任何東西,碰到欄杆就變成欄杆。

一度成為媒體焦點的她,出院後因為身體比較虛弱,把伴舞當做興趣,正職在永和樂華夜市經營服飾店。她回憶因為發高燒突然昏迷的那段過程,自己彷彿在飄盪,但卻可以清楚聽到周遭有親人與愛人呼喚的聲音。

「昏迷時最可怕的一段,是感覺到自己的意識被支解,四分五裂,意識無法集中,連飄浮的感覺都不存在。」陳錦薇說,她回憶那段瀕臨死亡的昏迷過程,就屬這一段讓她感到害怕。

醒來後她也想起自己在昏迷時,一度以為已經離開人世,聽到跟平常不一樣的聲音。原來那時家人在加護病房放的音樂,不是她平常聽的音樂,昏迷中她仍有些許聽力,聽到這些不常聽、不熟悉的音樂,以為自己彷彿已經不在人間,來到另一個世界。

陳錦薇說,在昏迷中,聽力似乎沒有喪失,她曾經聽到一個男生對她說,如果有聽到聲音,就握緊手,她聽到這個聲音,也把手握緊。後來跟醫師印證,確實有醫師在旁邊請她握緊手。

經歷死亡,陳錦薇更懂得把握時光,受訪的隔天,她安排去印尼旅遊。陳錦薇說,走過鬼門關,她的想法有許多改變,以前會認為,事情只要計畫好,以後再做也可以;現在的她覺得,「要把握當下,明天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就像她原來以為只是小感冒,沒想到卻突然高燒不止,一瞬間就昏迷,還好有台大心臟移植團隊的醫師輪番幫她做心臟按摩,才把她的生命搶救回來。活在當下,是歷經瀕死經驗的陳錦薇體悟的人生哲學。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