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有新藥 抽菸 高血壓 罹患機率較高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腎癌有新藥 抽菸 高血壓 罹患機率較高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腎癌有新藥 抽菸 高血壓 罹患機率較高
蘋果日報



很多癌症都不是死於疾病本身,而是因為癌細胞轉移到重要器官,導致患者死亡,不過腎癌卻有35到40%的人死於該病。腎癌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且越來越年輕化,感覺有異狀而就診時,都已經是中、晚期了。統計發現,抽菸罹患腎癌的危險率是不抽菸的1.5到2.5倍;有高血壓者是沒有高血壓者的1.5到2倍。現在有新的標靶治療藥物出現,且同時可治療腸胃道間質腫瘤。

要注意

發現症狀已太晚
腎癌有2種,腎細胞癌和腎盂癌,此次上市的新治療藥物是針對腎細胞癌。平均好發年齡在60歲左右,但也有30、40歲就發現罹癌的患者。
台中榮總泌尿外科醫師歐宴泉表示,腎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有下背痛、血尿、貧血、胃口不好、體重下降等情況時,多已太晚,而且也有案例是腫瘤已經有18公分卻仍沒有任何異狀。在已經確定罹患腎癌的病人中,有50%是因為體檢發現有異常,更進一步檢查才知道。

高危險群要檢查
腎癌的危險因子已知較明確相關的是抽菸者和高血壓患者,所以這2種人建議應在30歲左右就要開始做身體健康檢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腎臟超音波。
歐晏泉醫師提醒,做腎臟超音波時,應找經驗較多的檢查人員,否則很難發現長腫瘤。而一等親、二等親有人罹患腎癌的話,也建議提早開始做檢查。另外,長期處於化學藥劑、放射線、油漆等環境下,也可能提高罹患機率。

有多種治療藥物
在治療方式上,若適合手術者建議割除癌細胞,但也不傾向整個腎臟拿掉,可局部切除。其他患者則以介白素和干擾素或最新的標靶治療藥物為主。下表為各種藥物治療法的反應率,數字越高越好,可看出標靶藥物在腎臟癌的治療上,明顯優於傳統治療藥物。
◎藥物/反應率(%)
★最新標靶藥物/40
★干擾素/10
★介白素/16


提醒你

標靶療法勿濫用
雖然標靶治療藥物在各種癌症治療上已是目前的趨勢,不過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姚乃舜表示,使用標靶藥物的前提是使用後反應率高、能阻止腫瘤細胞持續長大等條件才好。姚乃舜醫師又提到,化療和標靶藥物的搭配性,並不是絕對、也沒有單一標準,完全憑醫師經驗,所以不建議患者堅持使用標靶療法。曾有過例子:在同段時間內,有2位肺癌患者都不適合使用標靶藥物,但其中1位堅持使用,結果才1周便咳血,後來轉做化療;另1位一開始就採用化療的患者,現在已進入穩定期。

生活品質要評估
也許有許多人會害怕化療的副作用,但醫師都能夠利用下表的「生活功能指數」ECOG,來評估患者是否能夠繼續接受化療,這也是癌症病人的生活品質重要指標。以下評估表必須在2級分以下,包括2級分。
圖檔


醫師說

對側再發機率低
(台中榮總泌尿外科醫師 歐宴泉)
一側若罹患腎癌,另一側轉移或再發的機率很低,不到5%。若腎臟超音波發現有腫瘤,可做腎切片分辨為良性或惡性,再決定治療方法。

不迷信新藥作用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 姚乃舜)
用錯藥物會導致疾病惡化、延誤治療時間。現在資訊發達,但建議多和醫師討論自己適合的藥物,不要一窩蜂搶用貴藥、新藥。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腎癌有新藥 抽菸 高血壓 罹患機率較高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標靶新藥 治多種癌症
蘋果日報



甫結束的第43屆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提出報告,末期肝癌的標靶治療藥物已有進展,分別有3種藥品發表臨床試驗結果,包括Nexavar、Tarceva、Sutent。和信醫院腫瘤科醫師褚乃銘表示,雖然研究報告中的病例數不多,但代表末期肝癌在手術和栓塞治療、酒精注射、化療等治療法都無法有效治療時,標靶治療藥物是一項新選擇。褚乃銘醫師更說明,雖然標靶藥物在癌症治療上是一新趨勢,但單純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癌症,療效並不明顯,有時須搭配使用傳統化療或其他藥物,例如原本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和胰臟癌的Tarceva,在此次大會研究報告中提出治療肝癌的結果,是與另一種血管新生抑制劑Avastin併用。

往前推10年做檢查

除了肝癌治療建議併用其他藥物之外,褚乃銘醫師說明,現在的標靶治療藥物不再只針對特定一種癌症,像Tarceva除了在肝癌、肺癌、胰臟癌治療上有研究成果外,對於亞洲人特別多的頭頸部癌症,試驗中看起來也有不錯的療效。褚乃銘醫師提醒,頭頸部癌發生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而台灣平均發生年齡普遍又比國外早,所以他建議在家族史的發病年齡中,找一個最年輕的並依此往前推算10年,做為早期篩檢的年齡指標。例如,家族中有人55歲發現頭頸部癌症;有人45歲,那麼你應該在35歲(45-10=35)開始就做檢查。

頭頸部癌可早發現

無論是哪種癌症,危險因子都與菸、酒精、檳榔有關。以頭頸部癌症為例,其實頭頸部癌的家族史影響在整個癌症發展因素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關鍵在於是否有吸菸、喝酒、吃檳榔的習慣。而且要特別注意的是,大部分罹患頭頸癌的患者都有症狀,如吞嚥困難、發音困難等,而約有一半的人可以直接目視察覺,看到脖子附近的腫塊,但多不以為意、以為「沒什麼關係」,錯過早期治療的機會。建議生活中離不開菸、酒、檳榔的人,應定期至口腔外科檢查。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