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這是每個婦產科醫師的最怕!」專攻高危險妊娠的台大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表示,母血唐氏症篩檢的準確率約60~65%;換句話說,還有3、4成胎兒無法從這項篩檢中檢出是否罹患唐氏症,孕婦只能仰賴其他醫學檢驗的協助,或乾脆把命運交給老天。
施景中表示,唐氏症的發生率約八百分之一,若以台灣每年新生20萬名寶寶換算,一年下來約新增250名唐氏兒。所幸,隨著醫學檢查技術進步,大多數唐氏兒都在妊娠初、中期就被篩檢出來,多遭引產處理,實際生下來的並不多。
妊娠15~20周進行的母血唐氏症篩檢,是健保給付的常規檢查項目之一,若檢出唐氏症風險值超過標準,才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檢查。施景中說,雖然羊膜穿刺檢查幾可百分之百篩檢出唐氏症,但因千分之三流產率的風險太高了,就算明知母血唐氏症篩檢仍有3、4成的檢驗漏洞,願意承擔流產風險而接受羊膜穿刺檢查的孕婦,還是少之又少。
難道沒有其他因應之道嗎?「真的沒有!」施景中說得相當直接。他強調,不僅國內婦產科醫師面臨這樣的難題,全球的婦產科醫師,也同樣無解。
成大醫院婦產部主任兼遺傳中心主任郭保麟也有同感,他認為目前醫師面臨的最大困境,在於母血唐氏症篩檢只提供一個參考平台,風險值高不代表就會產下唐氏兒,而風險低也不保證生下來的寶寶完全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