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致病因子 幽門桿菌作祟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胃癌致病因子 幽門桿菌作祟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胃癌致病因子 幽門桿菌作祟
TVBS新聞
記者:張娜娟 陳君宜



胃癌一直是國人10大罹患癌症排行榜的前5名,而且近年來又有年輕化的趨勢,醫界已經證實致病的主要因子就是幽門桿菌,而感染主要途徑就是經口傳染,因此防止病從口入,是最好的方法。

日本職棒總教頭王貞治,去年歷經胃癌手術,讓國人對於胃癌又多了一分恐懼,什麼原因讓這位棒球巨人得暫別球場,一連串的研究數字證實,胃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幽門桿菌在作祟。

耕莘胃腸科醫師王琨:「大概90%甚至95%以上的十二指腸潰瘍跟幽門桿菌有關,在胃潰瘍的部分,大概有8成以上到9成,是跟幽門桿菌有關的,目前也知道跟胃癌有很大關係,世界衛生組織就把胃幽門桿菌,列為胃癌致病因子之一。」

可怕的是,由於幽門桿菌是經口傳染,很多人在小時候就已經被感染,差別在於有沒有發病而已,所以醫師強調,只要不舒服就要治療,因為治癒復發率只有3-5%,因此民眾不用太憂慮,養成洗手擦乾的衛生習慣,胃不舒服一定就醫治療,絕對可以降低罹患的機率。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胃癌致病因子 幽門桿菌作祟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來台先衝光華商場
聯合新聞網
記者:許峻彬/專訪



一九八二年,卅一歲的馬歇爾成功培養出幽門螺旋桿菌(簡稱幽菌),他與病理科醫師華倫(Robin Warren)將幽菌導致胃潰瘍的發現發表在醫學期刊「刺胳針」,沒有引起太多注意,隔年甚至遭到同儕批評是巧合。二○○五年,科學界還他公道,五十四歲的馬歇爾獲頒諾貝爾醫學獎。

這位年近花甲、身材高瘦的諾貝爾獎得主充滿赤子之心,對台灣電腦產品慕名已久的他,一下飛機就趕往台北光華商場買電腦主機板與零件,準備回澳洲自己組裝電腦。

馬歇爾出身西澳內陸的礦業小鎮凱爾古爾力,父親是一名焊工,出身平凡,靠著自己努力獲得獎學金進入西澳大學醫學院,在許多出身醫師世家的同學中闖出一片天。

以下是馬歇爾專訪紀要:

問:當您的理論未獲大多數醫界同儕支持時,如何克服挫折、繼續研究?

答:年輕研究者的優勢在於所知不多,對新想法比較開放,這世界有兩種人,一種遭遇挫折覺得丟臉,一種失敗後卻激發決心去證明自己,我是第二種,喜歡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性格就像「鬥士」!

問:請問您當初喝下培養幽菌的臭肉湯,家人沒反對嗎?

答:我是找一個毒性較低的幽菌做自體實驗,我知道用什麼樣抗生素治療,有了計畫,也取得醫院同意。

我鼓勵年輕科學家用不同方式找答案,可找冷門的研究領域做研究。

我研究幽門螺旋桿菌的過程,大家覺得我瘋了,是怪人。因為我害羞,也怕他人批評,從沒有跟太太或其他人說要做自體實驗,喝下後兩周我身體就受到影響,我卻覺得很興奮,告訴太太跟其他人。

問:談談您的求學經歷,如果年輕學子想從事科學與醫學工作,該怎麼做好準備?

答:我在醫學院做研究,不恥下問,不懂的事就找合適的人請教。

如果學生上課完全聽不懂,是老師的問題,學生不用怪自己,應該敦促老師努力一點。

得到西澳大學獎學金是我人生一大轉折點。我得在醫學與電機之間做選擇,後來選醫學,因為學醫可以有足夠的錢作電機研究(笑)。

我對電機還是很有興趣,我昨天一下飛機,就到八德路光華商場買電腦零件,我的第一篇論文就是寫電腦文書處理的主題。

西澳人有一種野性的精神,希望跟別人不一樣,希望有原創性。「Have a go at it!(就去試試看!)」這就是西澳人精神。上屆冬季奧運有一個競速滑冰選手,滑得很慢,但仍然參賽,最後竟然從最後一名變成冠軍,因為前面的選手都跌倒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試試看,就會有結果。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胃癌致病因子 幽門桿菌作祟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醫學獎得主》馬歇爾 救了數百萬病患
聯合新聞網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不在預期內的結果可能是新線索,小心看待你的資料!」二○○五年諾貝爾獎得主貝利馬歇爾 (Barry Marshall)昨天訪台演講,面對滿座醫師與醫學生,分享提出新發現及受挫的經驗。

台大醫院慶祝一百一十二周年院慶,與衛生署、台大醫學院、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合邀澳洲西澳大學教授馬歇爾來台訪問。過去醫界認為胃潰瘍是壓力與飲食引起胃酸過多,馬歇爾在一九八三年提出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潰瘍時,屢遭質疑,直到一九九四年,經過更多研究證明,才被醫學界廣為接受。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林肇堂表示,他提出的胃潰瘍新療法,十年內至少救了數百萬名胃潰瘍出血病患。

馬歇爾發現人類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炎、胃潰瘍有關時,僅是住院醫師,通常醫界認為主治醫師才能獨當一面,但他相信自己在胃潰瘍出血患者胃部看到幽門螺旋桿菌,年輕的他為了證明細菌引發胃潰瘍的理論,甚至喝下幽門螺旋桿菌培養液,成為胃潰瘍患者。

台大醫院林芳郁表示,請到馬歇爾來台,是希望大家多重視不同意見與看法,新想法可能是新發現的起點,老師或社會大眾不要過早打壓新想法,以免新發現因此夭折。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則說,先知總是孤獨,馬歇爾鍥而不捨證明新發現的精神,是醫學界很好的借鏡。

馬歇爾是澳洲人,昨天代表澳洲辦事處致贈澳洲原住民畫作給台大醫學院時,幽默的他還特地畫上幽門螺旋桿菌,留下簽名。

馬歇爾今天將到台大校總區與教職員學生座談,明天獲總統接見,並拜會中央研究院、衛生署、國科會等單位。馬歇爾本周五下午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有一場演講,參加者須先報名,電話(○二)八七二五四一五五。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胃癌致病因子 幽門桿菌作祟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醫學獎論點》幽菌 每2人就1人感染
聯合新聞網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馬歇爾的研究連世界級肝臟權威都受惠,世界肝臟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透露,他曾罹患十二指腸潰瘍,靠馬歇爾發現的抗生素,服藥後已痊癒。

陳定信昨天表示,他以前中午沒吃飯就會因為潰瘍肚子痛,但在馬歇爾發現抗生素可以治潰瘍後,他已解決此項困擾,他很感謝馬歇爾,特地來致意。

腸胃病學權威、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林肇堂表示,馬歇爾的故事就像一部電影,一個出身焊工平凡家庭的小孩,成為冒險、堅持勇敢的年輕住院醫師,不斷努力研究終於證明自己的理論獲得諾貝爾獎。

林肇堂表示,一九九四年調查,全台成年人中,每兩人就有一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年紀越大感染的人數越多,全球感染此菌的人數超過瘧疾、結核菌。台灣估計有數十萬人罹患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過去病患得開刀,現在九成只要服用抗生素治療一周,即可痊癒。

馬歇爾也再次強調他對幽門螺旋桿菌新發現,他建議,民眾要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僅要勤洗手,洗手後應該擦乾雙手;爸媽在嘴中嚼過再餵食給小孩的習慣也應揚棄。

馬歇爾指出,無症狀卻檢測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民眾,是否該用抗生素治療,可與醫師討論,但他認為檢出此菌就該治療。

閱報秘書》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屬於革蘭氏陰性的螺旋狀桿菌,外有鞭毛,可以螺旋狀前進鑽入胃黏膜,可分泌酵素保護自己,所以能在高酸度的胃裡存活。此菌大小約二至四微米,除了胃黏膜及附近區域,口腔牙菌斑也有。

幽門螺旋桿菌寄居胃黏膜表層,增加胃酸分泌,引起發炎反應,破壞胃黏膜,使胃容易發炎,嚴重者引發潰瘍、出血。台灣每兩個廿歲以上成年人,就有一個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症狀輕重不一,其中約數十萬人引發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治療以抗生素治療為主,抗生素療程約一周,成功率達九成以上,須由醫師處方用藥,不可自行購買服用,以免抗生素濫用引發抗藥性。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胃癌致病因子 幽門桿菌作祟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醫療線上》預防感染幽門桿菌 從小做起
時報資訊
記者:【張翠芬/台北報導】



幽門螺旋桿菌發現者,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馬歇爾教授受邀來台,他強調,預防感染除勤洗手還要「擦乾」,才可減少細菌滋生。

發現胃潰瘍元兇─幽門螺旋桿菌,並因此獲得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澳洲醫師馬歇爾教授26日來台與國內醫界舉行學術研討會,馬歇爾教授強調,要預防感染幽門桿菌,必須從小做起,注重飲食衛生習慣,除了勤洗手,洗完手還須「擦乾」,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另外,目前幽門桿菌的檢測已相當簡易,簡單的呼氣測試即可查出胃內是否存在幽門桿菌,只要接受抗生素治療即可治癒。

台大醫院為慶祝112週年院慶,特別邀請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馬歇爾教授來台演講,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昨天在記者會中特別感謝馬歇爾教授的研究,他說,就讀醫學院時他就有12指腸潰瘍的毛病,每次到用餐前肚子一餓,胃就開始痛,吃藥就好不吃又痛,困擾他許多年,馬歇爾教授發現原來是幽門桿菌在胃裡面作怪,用抗生素治療後,長年胃痛的毛病就好了。

如何預防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馬歇爾教授建議,必須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第一是勤洗手,同時洗完手之後要「擦乾」,減少細菌滋生;第二則是改變傳統的餵食習慣,用口咀嚼食物再餵食幼兒的方式會造成傳染,必須徹底杜絕;第三,人口密集的地區,例如幼兒園等,須特別注意環境衛生及飲食安全。

馬歇爾教授表示,目前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方式除了胃鏡,還有呼氣測試,日本因為胃癌發生率高,所以40歲以上的民眾都會做胃鏡檢查,政府的經費支出相當龐大;他主張,一般民眾可以把幽門螺旋桿菌呼氣測試做為健康檢查項目之一,一旦檢查出幽門螺旋桿菌,可用抗生素殺菌治療,其他的治療如生物治劑等,因療效僅達10~20%,仍待進一步研究開發。

台大醫院內科吳明賢醫師表示,90%的12指腸潰瘍與80%的胃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台灣超過5成的成年人都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每100人約有10至15人有胃潰瘍,1~2人會演變成胃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只要以抗生素治療1~2週即可徹底殺菌,有潰瘍者需持續服用治療潰瘍藥物約一個月,即可改善潰瘍。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胃癌致病因子 幽門桿菌作祟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成人有半數曾染幽菌 醫師:當心胃炎潰瘍
中廣新聞
徐韻翔報導



許多民眾都認為胃炎、胃潰瘍是因為飲食習慣不良所致,其實,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引起。據統計,國人當中,每兩個成人就有一人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者,醫師表示,這種細菌常經由飲食感染,感染後常會引起胃炎,不一定有症狀,有些會痊癒,但如果不治療,有些會變成慢性胃炎與潰瘍,因此,提醒民眾若遭感染應積極治療,家長則應揚棄自己咀嚼後的食物再餵食小孩的習慣。

依據1994年,台大醫院進行全國調查,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在成人族群中,約佔54.4%,也就是每兩人當中,就有一人為感染者,年紀越高感染率越高。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林肇堂表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途徑雖然還沒有完全釐清,不過依據目前的科學證據都認為是病從口入,在吃東西時遭到感染,這種細菌會暗藏在食物、飲水中或患者體內,尤其,有些家長在餵食小朋友時,會先放進自己的嘴裡咀嚼幾下後,再將食物拿出來餵小孩子,這種行為,更容易讓感染率大增,此外,學童在學校相處,也可能交互感染。

林肇堂說,感染後,絕大多數民眾會發生胃炎,但不一定有症狀,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童年時代曾經感染過,而胃部發炎有些會慢慢消失,但有許多人會留些發炎痕跡,有些成為了慢性胃炎,嚴重者會形成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而有極少部分約千分之一的患者,最後會發展成胃癌與胃部淋巴瘤。

林肇堂也指出,幽門螺旋桿菌在過去的舊時代環境衛生差的地方,感染率高,但如果遭受感染能早期發現,透過藥物治癒後,體內已有抗體時,再次遭受感染的機率就會下降。

至於如何防範下一代遭感染,醫師建議家長,要避免餵孩子自己先在嘴裡咀嚼過的食物,飲食衛生也要注意,至於已經遭感染的成人,可以經醫師診治以抗生素治療,而醫界目前也在著手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疫苗的研發,未來可供預防之用。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