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掌握病灶 心導管檢查技術大突破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精確掌握病灶 心導管檢查技術大突破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7.07.07  中國時報
精確掌握病灶 心導管檢查技術大突破
陳旻苹/台北報導



   國內心導管檢查技術大突破!全台首創冠狀動脈3D影像重建術昨(6日)發表,由於有利醫師即時於各角度觀察血管阻塞情形,協助醫師選擇最適合的血管支架進行介入性治療,可明顯減少病患日後重新置放支架的風險,可避免過度的X光輻射劑量並降低顯影劑劑量,同時至少可多找到6%的血管狹窄病變,將大幅提升臨床診斷的準確性。

   根據衛生署統計,心臟疾病連續兩年蟬聯台灣十大死因第三名,僅次於腫瘤及腦血管疾病。介入式治療如心導管檢查或支架置放,可改善心臟血管阻塞問題,然而傳統式心導管2D攝影常因投射角度限制,無法精確判斷病灶。屏東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醫學發展中心主任曾啟楨醫師表示,創新的迴旋式心導管檢查與冠狀動脈3D影像重建技術可以讓醫師對於患者的冠狀動脈實際空間形態及病灶更清楚,2D影像狹窄病變可能看起來較短,而3D便可顯現較長而清晰,如此所選擇的支架可能就不同,大幅提升臨床醫師診斷精確度,擬定適當的治療方式。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教授兼附設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John D. Carroll醫師昨在發表會中指出,研究發現迴旋式心血管成像,相較於傳統心導管檢查,其在顯影劑劑量使用可降低33%、被輻射線照射劑量則減少28%、操作人員的全身暴露輻射劑也比傳統式減少26毫侖目(mRem)。由於高濃度的顯影劑,被患者認為較易傷腎,也可能致心臟衰竭獲過敏,因此新的冠狀動脈3D影像重建術,對患者可能的不良影響大幅降低。

   血管支架的選擇差別極大,曾啟楨醫師指出,長度從9mm﹣38mm、直徑從2.25mm﹣5.5mm都有,選擇正確支架,對患者的預後影響極大。依據國外研究,血管支架放置不精準的比率高達三分之一。

   曾啟楨醫師指出,迴旋式心導管檢查與心血管3D影像重建術的臨床應用範圍涵蓋:冠狀動脈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心室功能評估、瓣膜性心臟疾病診斷、主動脈、肺動脈、顱內血管影像模型重建及其他周邊血管病變評估。對於困難的心導管治療,如血管完全栓塞,以及血管開口的定位,心臟血管立體影像可以讓醫師做精確診斷與治療,也可以提供心臟科醫師做術後評估,給予患者更佳的醫療照護。

   冠狀動脈3D影像軟體重建創始者,為來自台灣台北的陳序勇博士,他與科羅拉多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主任John D. Carroll共同合作研究,使心血管疾病檢查能獲創新突破,被醫界讚為台灣之光。他曾榮獲美國心臟學會心血管放射委員會 Melvin Judkins 青年研究獎。冠狀動脈3D影像重建術,改善傳統心導管造影,無法精確定位與測量的嚴重缺點。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