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壓 高壓食物少碰!

您有經驗分享給我們嗎??歡迎您留寶貴意見^_^(本區有關醫學)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抗壓 高壓食物少碰!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7.08.03  中國時報
抗壓 高壓食物少碰!
張翠芬/專題報導



   吃對東西可幫助抒緩壓力!專家指出,平日要多選擇「減壓」食物,少碰「高壓」食物。如果吃完東西一小時後感覺昏昏欲睡,或覺得精疲力盡,甚至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那就表示你吃錯了!

   ★少吃高壓食物

   何謂高壓食物?營養師朱巧蓉表示,高油、高鹽、高糖、高刺激性的食物,都是會增加壓力的不良食物。

   高油食物包括:全脂奶、冰淇淋、炸雞、薯條、披薩、漢堡、起士蛋糕、帶皮的雞鴨肉類等。這類食物脂肪比例高,容易阻塞血管,使血液渾濁、換氧能力下降,膽固醇指數升高,壓力當然下不來。

   高鹽分食物包括:洋芋片、罐頭食品、速食麵、香腸、火腿、熱狗、滷味、醃製品、番茄醬、醬油等。這些食物吃多了,血壓上揚,情緒更顯緊繃。

   高糖食物包括:加糖果汁、奶酥麵包、太陽餅、老婆餅、精緻蛋糕等甜食。甜食雖然可以短時間內發揮鎮靜作用,但含糖食物會快速被腸胃吸收,造成血糖急劇升降,以致精神更加不濟,影響情緒平穩。

   高刺激的食物包括:咖啡、可樂、茶等含咖啡因的飲品。通常一杯的量可短暫提神,可是一旦過量,腎上腺素的分泌會增加,反而使心情變得煩躁、產生壓力,干擾睡眠。

   ★多吃抗壓食物

   哪些是抗壓食物呢?營養師朱巧蓉指出,維生素B群是克服壓力的重量級營養素,維生素C則可助長抗壓功效,天然纖維和益菌可改善壓力型便秘,高抗氧化食物可減低壓力傷害,不飽和脂肪酸有助壓力的釋放,多喝水則可活化腦細胞。

   維生素:維生素B群可以調整內分泌系統、安定情緒;胚芽米、糙米、雜糧飯、全麥麵包、酵母、深綠色蔬菜、低脂牛奶等是良好的B群食物。維生素C可協助製造副腎上腺皮質素,以對抗精神壓力;菠菜、花椰菜等綠色蔬菜,和柑橘、檸檬、葡萄柚、百香果、芭樂、草莓、木瓜、芒果、奇異果、哈密瓜等水果都是高維生素C食物。

   纖維質和益菌:在壓力下容易發生便秘,因此要多攝食富含纖維質的糙米、豆類、加州蜜棗、加州梅、柑橘等食物來幫忙排便,另外適時補充好菌也有助於整健腸道。

   高抗氧化食物:能在壓力產生時保護人體不受自由基傷害,減少慢性老化疾病產生。平時可多攝取綠茶、番茄、藍梅、薑黃、海藻、洋蔥等。

   不飽和脂肪酸:壓力大時易使頭腦不清晰,甚至造成憂鬱,此時可多補充不飽和脂肪酸,如EPA魚油、南瓜子油等,來消除疲勞。

   另外,多喝水也可以抒壓!缺水時人會有疲倦、頭痛的現象,營養師趙思姿建議,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開水和不加糖果汁,來促進體內的正常代謝,清晨喝一杯水,更可使腦細胞活絡起來。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抗壓 高壓食物少碰!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7.08.03  中國時報
壓力大 有害健康
張翠芬/台北報導



   你是不是經常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一項針對媒體人所做的調查發現,媒體記者多屬於「高壓一族」,普遍有自律神經失衡,及嚴重緊張、焦慮的情況。

   這項壓力檢測是以華人地區兩萬筆自律神經數值做基準,經儀器判讀自律神經數值,來診斷一個人壓力的高低,自律神經包含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如同開車時一個負責踩油門,一個負責煞車,統計出來的絕對值與比較值,若交感神經比較值超過-1.5﹣1.5,即代表自律神經系統陷於緊張、焦慮的狀態,也就是俗稱的高壓力族群。

   目前這項系統使用於書田診所、林口長庚、中山醫院、中國醫藥大學等醫院,永信藥品則為20位媒體記者檢測壓力指數,結果顯示媒體記者普遍交感神經過強,而副交感神經偏低,自律神經嚴重不平衡,電子媒體比平面媒體緊張、焦慮程度更高;從儀器檢測過去的統計發現,業務員、律師、精算師、媒體記者、股票交易員等都屬於高壓一族。

   前榮總精神科主治醫師莊凱迪指出,當人在緊張和焦慮時,身體裡的交感神經系統作用會增強,它會讓全身處於備戰緊繃狀態,這是身體面對危險時的求生本能,但是如果長期都讓身體不斷處在「危險!危險!」的訊息下,器官會過度損耗,免疫系統的功能會下降;可以讓身體放鬆舒解的副交感神經系統也因無法適時發揮「剎車」功效,所以身體還是無法休息。

   壓力造成的影響是很廣泛,比較即時是頭痛、頭暈、胸悶、易感冒,比較長期的則是心血管疾病、胃潰瘍、癌症等等。莊醫師建議,平時要常常練習腹式呼吸等放鬆技巧,使副交感神經功能維持在良好狀態,讓身體在「進退之間」可以得到平衡,千萬別讓壓力像雪球般越滾越大,危害健康並影響工作表現。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抗壓 高壓食物少碰!

未閱讀文章 MissC »

2007.08.02  中國時報
腎上腺皮質分析 檢測你的壓力指數
陳旻苹╱台北報導



   許多忙碌於事業主管雖然自覺有壓力問題,但根據調查,卻只有5%的人願意正視!醫師指出,因壓力所產生的健康問題,一般人都只會依照其產生的症狀面來做治療,容易忽略是因長期壓力累積所造成的根本因素。而長期忽視的結果,壓力源不但在體內會引發情緒低潮,更會造成免疫系統問題。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曾經針對約500位進行壓力檢測的受檢者分析,發現進行壓力檢測的受檢者多半是因為自己的身體出現了一些不適,才開始注意壓力的影響。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梁衛賓醫師指出,壓力因人而異,但壓力過大時,會使得壓力荷爾蒙及抗壓荷爾蒙無法平衡,將導致身體的負面反應,例如:情緒低落、失眠、緊張、易怒、疲累、容易感冒甚至生病等。

   一種壓力指數檢測,可透過抽血及唾液,進行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能依照個人檢驗出的壓力階段,預先窺知壓力所造成的身體警訊,儘早調整生活作息、飲食營養,而有助於壓力紓解、減輕問題發生機率。

   而從日常飲食、保健食品及調整生活作息也能抗壓,營養師建議,飲食方面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C、色胺酸、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升壓食物如:醃製及重鹽食物、油炸及油膩食物、含咖啡因食物及含糖分高的食物要少吃。

   減少壓力的日常生活保建,梁醫師建議,盡量勿熬夜,養成每晚11點至12點以前就寢,此時間是生長荷爾蒙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應充分休息,以紓解疲憊的身心及釋放壓力。注意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以消除疲勞,建議每天攝取1500至2000C.C.左右的白開水。

   要尋求慰藉及發洩管道,與好友聊聊、寫日記、聽音樂、出外旅遊、培養宗教信仰,或做SPA按摩、冥想等都有助於壓力的緩解。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抗壓 高壓食物少碰!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減壓美學/做個無壓力的美人 從拒絕「高壓食物」開始
東森
記者: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



有報導指出,在台灣,每4個人就有一個人因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顯現身體毛病而就醫。但,卻很少人知道,其實從最簡單的食物正確選擇,就可以幫助人體適時的舒緩壓力。對此,永信藥品營養師朱巧蓉進一步表示,人體細胞每3個月便會替換一次,每7年則會全部更新,所以人人都有可能藉助飲食改善精神狀況、減少壓力。

但,要達到舒緩壓力,食物該如何選擇呢?朱巧蓉表示,做簡單,首先必須要做的,那就是避免「高壓食物」。而所謂高壓食物指的是:高油膩、高脂肪的食物、高鹽份的食物、高糖份的食物、高刺激性的食物。高油膩食物,像是全脂奶、冰淇淋、炸雞、薯條、披薩、漢堡、起士蛋糕、帶皮的雞鴨肉類等,許多人吃了一小時後昏昏欲睡,若配食含咖啡因的可樂、奶茶,則是2~3個小時後會覺得精疲力盡,而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

朱巧蓉表示,因為由於這類食物脂肪比例高,容易阻塞血管,使血液渾濁、換氧能力下降,膽固醇指數升高,壓力當然下不來,日積月累之後,更種下血管硬化、高血壓的病兆。

而哪些又是可以抗壓的食物呢?朱巧蓉指出,礦物質解壓好處多、維生素B群更是克服壓力的重量級營養素、維生素C也具有抗壓功力、天然纖維則是可改善壓力型便秘、優益菌改善腸道壓力、高抗氧化食物減低壓力傷害、不飽和脂肪酸有助壓力的釋放、GABA可舒緩睡眠壓力。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多喝水,活化腦細胞。因為人類腦部的重量,水分佔了70%,所以缺水時人會有疲倦、頭痛的現象。朱巧蓉認為,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開水和不加糖果汁,來促進體內的正常代謝,而清早的一杯水,更可使腦細胞活絡起來。

此外,高抗氧化食物朱巧蓉也很推薦,因為它能在壓力產生時保護人體不受自由基傷害,減少各種慢性老化疾病產生。朱巧蓉進一步建議,平時可多攝取綠茶、蕃茄、藍梅、薑黃、海藻、洋蔥等。壓力大的情況下,易造成思緒不佳,頭腦不清晰,而且易造成憂鬱,此時可多補充不飽和脂肪酸,如EPA魚油、南瓜子油等,對於消除疲勞、安定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至於現代人壓力大,睡眠品質差甚至有失眠的問題,曾任榮總精神科主治醫生,現為Dr. Soul 心靈醫生診所院長的莊凱迪醫師則建議,不要養成依賴安眠藥的習慣,日本掀起風潮的GABA可幫助大腦釋放α波,提升睡眠品質。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抗壓 高壓食物少碰!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減壓美學/壓力檢測機超神準? 記者指數高的驚人…
東森
記者:記者葉卉軒、實習記者林盈臻/台北報導




「壓力」真的可以透過儀器測出來嗎?答案是真的,而且準確度相當高。

生活壓力指數不斷上升,有關壓力所引起的文明病亦隨之而來,針對此問題,永信藥品專案經理單葑指出,心律變異分析儀主要是採先進的生理分析與電腦分析技術,從心臟跳動中評估人體自律神經機能。

而此項壓力檢測儀,目前已使用於書田診所、林口長庚、中山醫院、中國醫藥大學等醫院,主要是以華人區的2萬筆自律神經數值做基準,一般而言自律神經包含: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的關係就好像一個開車時踩油門,一個是煞車系統,分別統計出來絕對值與比較值,而當交感神經比較值超乎-1.5~1.5,即代表自律神經系統顯示陷於緊張、焦慮的狀態,也就是俗稱的高壓力族群。

單葑並進一步指出,其中業務員、律師、精算師、媒體記者、股票交易員…等職業族群都屬於高壓一族,而永信藥品也現場為20位媒體記者實地檢測壓力指數,結果真的是高的驚人。

根據檢測資料顯示,20位平面、電子媒體平均自律神經偏向-2.46(正常值為-1.5~1.5)之間,而其中平面記者為-2.0,電子媒體記者平均數值更高達-3.84,而交感神經測試結果,20位媒體記者平均數值為:1.933,也是高於平均值-1.5~1.5間,在副交感神經數值方面,20為媒體記者平均數值為:-1.7281(正常值為-1.5~1.5),顯示媒體記者普遍交感神經過強,而副交感神經偏低,自律神經嚴重不平衡,有嚴重緊張、焦慮的情況。

對此,曾任榮總精神科主治醫生,現為Dr. Soul 心靈醫生診所院長的莊凱迪醫師表示,當人在緊張和焦慮時,身體裡的交感神經系統作用會增強,它會讓全身都處於備戰緊繃的狀態,以便能隨時應付周遭環境的變化,這本是身體面對危險時的一個求生本能,但是如果長期都讓身體不斷處在「危險!危險!」的訊息之下,器官就會過度損耗,很多細胞會壞死,免疫系統的功能會下降;至於可以讓身體放鬆舒解的副交感神經系統也會因為長期缺乏使用而無法適時發揮「剎車」的功效,所以即使事情忙完了,身體還是無法休息。

莊凱迪並提醒,情緒和生理是我們最重要的維生系統,當情緒一感覺不對時,尚未經過大腦理智的判斷,馬上就會連結到生理反應,讓身體直接採取反射動作。所以為了要應付外界的「危險狀況」,心血管系統的運作會加強,有一些暫時不作用的工作會停擺,有一些可以立刻作戰用的工作會一直運作,全身系統都在備戰不是休息,這是一個不平衡的狀態,時間久了,自然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損害。

這就很類似我們在忙著處理事情時一點也不餓,等到事情做完了,才感覺到自己因為一整天都沒吃東西而餓扁了。所以,感冒其實也是身體的另一個警報系統,是身體用來告訴我們,它需要休息了,如果連這樣的警訊都沒有出現,那麼就很有可能在所有器官都耗損殆盡後,造成壓力猝死。

莊凱迪並再次叮嚀,壓力所會造成的影響是很廣泛的,比較即時的像是頭痛、頭暈、胸悶、易感冒,比較長期的像是心血管疾病、胃潰瘍、癌症…等。所以,平時即需要常常練習放鬆,常常使用副交感神經,讓它的的功能隨時維持在良好而正常的狀態,讓我們的身體在「進退之間」可以得到平衡。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抗壓 高壓食物少碰!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工作狂想紓壓 先做身心測驗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但你到底是個性使然的工作狂?還是因為做到不喜歡的工作而產生的煩躁?透過自我檢測表,可以知道你工作壓力大的原因出自何處,並請北醫附醫臨床心理師盧世偉教你辦公室紓壓法。


工作投入程度測驗
以下6個問題都從A、B、C,3個答案中選出最符合自己工作與生活情況的敘述,最後再看看選哪一種的答案多。

★準備度周末時,哪項與工作有關的東西你會帶?
A.報告、工作清單等,不放過休假中的任何空檔。
B.筆電或手機,假使工作有緊急需要的話。
C.只帶平常用的手機。

★你的工作狀況?
A.我和老公的話題經常圍繞在我的工作上。
B.我不喜歡談論辦公室裡的流言八卦,我只對工作計畫有關的談話內容有興趣。
C.我的朋友幾乎不瞭解我整天都在做些什麼事。

★星期天晚上,想到將開始的一周,你感覺如何?
A.彷彿已置身在辦公室,甚至感覺有些壓力。
B.興奮、焦慮和期待的感覺。
C.我周末都很放鬆、有休息到。

★有與工作無關的嗜好嗎?
A.難道工作不算是休閒娛樂?
B.有!但我仍參加公司社團等。
C.當然!不工作時,我有完全不同的生活。

★你經常一周工作幾小時?
A.55小時以上,不包括在家裡處理公事的時間。
B.40到55小時,但我全神貫注在公事上,不覺得上班時間長。
C.30到40小時。

★下班後很容易放鬆嗎?
A.我需要放鬆嗎?
B.我容易覺得心情輕鬆。
C.除非是周五晚上加班,不然工作不會讓我覺得有壓力。


結果

答案選A較多
你是標準的工作狂,常被鎖在辦公室裡,即使你覺得精力充沛,但其實健康狀況正迅速下降。建議你重新尋找生活的重心。

紓壓法
安排與親友聚會:找親密朋友或家人,多安排見面與吃飯,讓自己離開辦公室。
讓自己徹底休息:並不是休長假才算休假,周休二日或一下午不接手機或看電視,徹底離開與工作有關的事物也行。
懂得每天喊停:每天提早幾分鐘結束工作,不要想「把這個完成就好」,直到你不再嚴重超時工作為止。

答案選B較多
你不算工作狂,喜歡目前的工作,而現在的工作壓力剛剛好,健康狀況還不錯。要保持將工作和私人生活分開的處理法。

紓壓法
多從事戶外運動:運動其實是很好的紓解工作壓力的方法,你要再增加運動的時間,從事戶外活動較好,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不要集中在周末才運動。
勿一再遞延休假:若排定休假,建議就照正常休假去休息,不要讓自己超時工作。
提高壓力敏感度:要隨時警覺自己正處於過分的壓力中。適當的壓力可變為工作助力,但如果覺得煩躁、累,就表示已超過負荷量。

答案選C較多
你的健康狀況非常好,不過在工作上可能著力較少。可以說你工作是為了生活,但你的人生哲學是:「我活著,不是為了工作。」

紓壓法
學會做工作計畫:讓自己工作更有效率,試著分配工作時間、擬訂工作計畫等。
專注於工作目標:要為自己手邊的工作預設目標,並全力以赴達成,不要邊工作邊想著待會下班要去哪兒好?在有限上班時間內完成自己的工作。


提醒你 不要連續工作
應把上班時間看成在上課,就像回到學生時代一樣,每工作1小時就休息10分鐘,起來上廁所或爬樓梯;離開座位走動一下。並培養正確觀念:「工時增加,休息時間也應增加。」


專家說 試著改變觀念
北醫附醫臨床心理師 盧世偉
在門診中有不少身心症患者,都是因工作壓力過大造成心悸、頭痛、胃痛,這些症狀吃再多藥、看遍醫生都無法解決。若無法改變對工作價值的認知,這些壓力永遠擺脫不掉。

(Apple Daily)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7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抗壓 高壓食物少碰!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運動不一定能減輕壓力
大紀元
記者宋惠綜合編譯報導



你有壓力嗎?「壓力」幾乎可以說是現代人生活的代名詞,好像活著不管遇到什麼事,壓力都會如影隨形般的出現。考試有考試的壓力、工作有工作上的壓力、生活上還有經濟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壓力、生病的壓力,甚至因為經濟不景氣帶來的種種壓力等等。為了減輕壓力,現代人最常採用的辦法是「運動」。然而,最近有專家提醒,運動過度可能導致身體衍生另外的身體壓力,不但沒有減輕壓力,反而帶來更多的壓力。

如果你正在飽受一些跟壓力有關的健康問題,諸如潰瘍、 心悸以及失眠等等。不妨審視一下自己如何面對壓力,是否因為運動過量造成的。

運動過量也會產生壓力

大部分人都認同運動的好處,運動能給你的身體造成一些壓力,不斷增加的壓力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適度的運動,例如舉重帶給身體的壓力或是對抗運動中的肌肉和骨骼,能產生很大的效能。

但是運動過量、太急迫可能會在你身體系統內累積多餘的壓力,反而達不到預期的健康效果。紐約市一個專門提供營養及運動課程網站的負責人史帝芬 • 耶斯肯(Stefan Aschan)撰文指出, 運動過量會導致免疫系統受到抑制,進而引發身體的毛病,像靜脈竇、呼吸道傳染病、慢性疲勞,以及其它一大堆狀況。 其它有些和壓力相關的症狀會伴隨運動過量一起出現,包含像易怒、頭痛、肌肉緊繃、 頸背痛、動脈硬化、高血壓、胃痛、腹瀉、便秘、習慣性失眠、憂鬱症等。

精神壓力

精神壓力來自我們對外在環境主觀的感受與想法。經常生活在壓力中對一個人來說,可能會耗盡心力。有時候,一天內耗費太多心力,可能會因為簡單的事情例如塞車而覺得生活沒什 麼意思。

集壓力於一身 小心慢性病纏身

史帝芬指出,我們的腦下腺,發號施令的腺體,會影響其它腺體分泌腎上腺賀爾蒙來刺激腎上腺產生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素。腎上腺直接影響身體對於蛋白質、脂肪和醣類的代謝及加工。 精神壓力、身體壓力結合,會過度刺激腺體而造成嚴重的損失,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

據統計,美國約有75~90%的人看病和壓力有關。十大死因內的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都和長期壓力造成心臟血管的負擔有關。1950年代,美國兩位心臟科醫師研究他們候診室的心臟病人,發現心理壓力和心臟病有關。他們也曾研究一群會計師,發現愈接近所得稅申報截止日,他們血中膽固醇的濃度愈往上升,過了這段期間一兩個月後,又恢復正常。

台灣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因為壓力太大,顯現身體的問題,稱為「心身症」。大部份人在醫院的內科、神經科、心臟科、家醫科門診遊蕩,治療他們的頭痛、失眠、胃潰瘍、胸悶等等。經常是這個醫師看不好,再找另外的醫生。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中國人的壓力指數,發現中國 20-30歲的人群壓力最高。研究員認為,這些人一走上工作崗位就處於激烈競爭的環境中,他們除了面臨工作的壓 力外,還有成家、購房、子女撫養、管教和社會交往等諸多壓力,加上缺乏社會經驗、應對能力不足等問題,在中國社會醫療制度不健全,高昂的子女教育費和房價下,自然而然產生嚴重的壓力問題。

減壓新方

談到壓力,就會想到中國有句俗話:「相由心生」。一個人有沒有壓力,有時從外表也可以看得出來。壓力大的人容易為一點小事抓狂,也容易以負面態度看待周遭的人事物。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平時就保持著一種慈悲祥和的心,遇到事情就能從容應付,壓力可能就減弱甚至沒有了。

有時壓力來自一種社會責任,或擔負的重任。「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表示壓力無時無刻的存在我們的四周。 試著靜坐、冥想,讓身心靈放鬆,讓內在的智慧將壓力轉換成生活中有意義的助力與體驗。

資料來源: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康健雜誌,北京科技報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4.經驗分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