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肌肉酸痛可不一定是過度運動引起,也許吃了降血脂的藥,也會發生同樣的狀況。40歲的童先生,因為服用降血脂的藥,原來是個跑步建將,卻在服藥3天後,才跑10多公尺,就感覺肌肉酸痛,醫師指出,服用降血脂有5到10%會出現肌肉酸痛及肝功能異常的副作用,建議服藥後2周就應驗血觀察,若有副作用產生,最好藉由適量運動,及多補充魚油、大豆異黃酮的食品,減輕肌肉酸痛症狀。
榮新診所副院長、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指出,半年前童先生便有高血脂,3個月前來到診所時,主訴自己小腿酸痛、脖子也挺不直,經過血液檢查才發現,原來肌肉嚴重發炎,是因為每天服用2顆降血脂的藥所造成的。
服用降血脂的藥常見有「肌肉發炎」及「肝功能異常」,何一成提醒,必須隨時注意副作用症狀,包括出現疲倦、食慾差、尿液成深褐色、肌肉酸痛等情況時,就應有所警覺,此外,他建議第一次服用後,2周最好先驗血,之後每3個月再驗一次血。
何一成說,患者停藥後,肌肉酵素降低,肌肉酸痛症狀也自然消失,於是建議他開始運動、飲食中開始做起,包括建議他每天做中等程度的運動,如每小時走路5到6公里,每天連續進行30分鐘,另外,再由營養師設計菜單,少吃肥肉、甜食,並另添加如魚油、大豆異黃酮等營養食品,現在狀況已改善很多。
何一成指出,高血脂患者的總膽固醇大於200 mg/dl、壞膽固醇大於130 mg/dl,以及三酸甘油脂大於200 mg/dl,或者是糖尿病及心臟血管患者,就應該立即服藥,否則會建議先不須服藥,應從平日的運動、飲食著手改善,如有氧持續溫和的運動,如有氧舞蹈、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車、爬樓梯、體操等;飲食部分則多攝取如全穀物麵包、深綠色蔬菜、去皮雞肉等;此外,再補充魚油、大蒜萃取物、大豆異黃酮等,達到降血脂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