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減肥觀念
Key point:控制飲食+運動
飲食習慣
每餐細嚼慢嚥:每口入嘴的食物至少咬20下以上,以確實做到細嚼慢嚥,這是因為細嚼慢嚥較能發出訊息告訴大腦「吃飽了」;而若是囫圇吞棗,就算已經吃進一堆食物,身體仍感覺不到飽足感,無形之中,會吃下較多的食物。
固定地點用餐:這是為了增加用餐的困難度,避免自己無時無刻都在吃東西。可對自己下一個規定:只能在家中的飯廳吃飯,其他地方都不是吃飯的地方,如此便能減少在其他時間、地方吃東西的機率。
用餐以清湯、涼拌、燙青菜、以飯配菜的順序進行:前幾項都是熱量較低的食物,先吃完熱量較低的食物變可能產生飽足感,之後的飯、主菜便能吃得少一點,也就間接降低自己的食量了。
飲食內容以「蔬果穀芽」為主:因為蔬果穀芽類的食物營養價值高、熱量又低,以這些食物為主,除了能達到減肥效果外,也有助於身心健康。
吃東西前務必三思而後行:要先分辨自己是餓還是嘴饞,若是嘴饞就要告誡自己不能破壞減肥的原則,而若是餓也得再三考慮後才能吃點低熱量的小東西。養成定時吃三餐的好習慣也可避免亂吃小點心。
運動習慣
中等強度運動最佳:一般人多缺乏運動的習慣,因此若下定決心減肥,突然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往往不能持久,蕭敦仁醫師建議,快步走是最好的運動方式,其中等強度又容易執行的特色多半能被大眾所接受,特別是不愛運動的女性朋友,只要快步走的速度到達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並維持30分鐘即可。
無氧運動較有氧運動為佳:蕭敦仁醫師表示,無氧運動可鍛鍊肌肉、提升基礎代謝率,還可增加體內瘦肉組織,瘦肉組織越多的人,基礎代謝率就越高。而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之中的差異就在於進行有氧運動會讓人氣喘吁吁,譬如慢跑、游泳;有無氧運動則不會,譬如舉啞鈴。
改變生活習慣:許多人因為生活忙碌而找不出時間運動,有些人或許是因為惰性而找理由推拖;但的確也有人是真的忙得找不出空來運動,蕭敦仁醫師表示,若真是忙到找不出時間運動的人,可得好好省視自己的生活步調、一天的作息,改變生活習慣,不僅僅是為了體重下降,也為了身體健康著想,「再忙也要找時間運動」!
秉持「531」運動原則:蕭敦仁醫師表示,近幾年來肥胖專科醫師多以將運動處方調整為「531」,也就是一週至少「5」次、1次至少「30」分鐘、心跳頻率快到每分鐘「110」下。主要是希望增加運動頻率,而不求太大的運動強度,降低心理障礙,讓大家都可以維持的好習慣。
其實減重並不難,只要找對方法、維持恆心,就可以成功享瘦!蕭敦仁醫師表示,在執行減肥方法之前必須先考慮這個方法或計畫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經濟性,從這三個大方向去分析減肥計畫的執行度、平均成效、副作用、長期效果以及所需花費,在多方面的綜合評估之後,相信一定能找到經濟又實惠的減肥方式,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持之以恆喔!
專家檔案:
蕭敦仁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公衛碩士、台灣大學職業醫學暨工業衛生研究所職業醫學博士
經歷:衛生署桃園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
現任:中壢蕭敦仁診所院長、台大醫院環境暨職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常務理事
(END)
